回覆列表
  • 1 # 新融街

    對於理財新手來說,需要掌握一些理財知識入門,才能更好地發揮資金的效用,創造更多的利益。大多數新手會把錢存入銀行定期,雖然利率很低,但能夠確保資金安全;也有人會將資金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哪種方法更好呢?

    購買銀行定期存款風險很低,利率固定但收益偏低,自央行降息以來,一年存款利率已下降到2%的水平,遠遠比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理財知識入門中講述到,如果將存款規規矩矩存在銀行,收益和物價上漲幅度相比,存款是會貶值的。如果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高,還是建議選擇固定利率且風險低的理財產品,存定期就好。如果風險偏好較高,能接受一定的投資風險的話,建議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1、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並非單純的活定期存款,而是在銀行購買借貸類的產品,一般投資的資金會借貸給大中企業進行融資,這些產品的利率會比存款要高。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是安全性高、利率低,准入門檻也高。

    2、貴金屬、股票、期貨、基金、股票

    這五類理財產品的共同特點是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股票是其中最多人瞭解的一種理財產品,但股票投資風險非常高,一夜暴富和一夜輸光身家的新聞比比皆是。期貨要求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期貨投資知識,貴金屬價格走勢受到美元、利率、供求關係和局勢等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這兩種投資都需要有一定的市場行情識別判斷能力和交易操作能力,風險和投入也比較高。

    3、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政策的出臺,加上投資者學會投資理財基本技巧,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風險逐漸降低,基本上也可以保證穩定的收益。“寶寶類”產品前幾年大熱,但目前收益率大幅縮水。而p2p理財近年來備受追捧,與其特有的高收益、低門檻密不可分的。雖然行業中缺少監管,不良平臺比比皆是,但仍然出現了很多有雄厚背景、安全規範的平臺。目前p2p理財行業正式行業增長期,投資人可以選定一家或幾家口碑好,資質好,受使用者青睞的平臺進行投資。理財知識入門中還提醒一些新手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理性,不要因為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伴隨的高風險。在投資理財產品時,要注意產品的募集清算期,定期檢視收益情況和投資機構是否出現異常,一旦“踩雷”需及時維權。

  • 2 # 阿鼎AD

    有20萬,分成三份,1.用10萬拿來買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比如,前幾天有過一款期限210天的,預計年化收益為4.68%~4.8%。2.用5萬存商行的五年定存,利率4.5%。而國有行3年5年的定期利率均為3.75%。3.用5萬投資證照齊全的民營金融網點,他們融資的年化收益往往給出百分之十出頭。

  • 3 # 夢190746112

    財找人。不是人找財,放到銀行安心,當掙不了錢,拿去理財掙錢,可心裡老是打鼓,畢竟就這20萬,還是捨不得拿去理財,怕血本無歸,這20萬在每個人心裡分量不一樣,所以怎麼用也就不一樣了。

  • 4 # 美王的味道

    都是騙子,用自己操心,支付寶,餘額寶,這些都不可信,你連他們的大門在那裡都不知道,錢沒有了找誰去,先存一年銀行定期,每年續存,等好的商鋪開盤,交個首付買一間店鋪,這是最實在的,讓你理財的都是騙子

  • 5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論。如果家庭基礎雄厚,又勇於冒險,那就理財。如果好不容易積攢出二十萬,而未來的收入又不穩定,期望值不大,那就保守存銀行。不要聽保本增值貶值之說,這些在一個時期內,相對本金必定是蠅頭小利。所謂理財,全是具有風險的,無論是股票,黃金,期貨,債市。就是許多短期理財也一樣,有的不但本錢,而且最後連理財公司都不翼而飛。銀行短期保本理財產品相對好一些,但也要仔細審定,有的產品也有逾期不能支付的。

  • 6 # 巴蘭理財

    這個問題的問法本來就是錯誤的。理財本質是對自己的現金流進行管理,而選擇存定期實質是現金流管理的一種手段。

    其實我能理解題主本身的意思,如果想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那當然不能夠是純定期,必然要利用各種理財工具才能夠實現這個目的。但是應該如何選擇理財工具,這個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在這裡我不想多說了,有興趣可以翻看我過去的回答。

    這種答題方式真的太打擊積極性了,耗費那麼多的時間去回答一個問題,轉頭又有類似的問題提出。可能很快就退出這個平臺了吧,確實不適合我這種自私的人。

  • 7 # 小小1344

    根據個人認知情況定,如果對理財防禦風險能力方面不足那還是老實點存銀行吧,社會上被理財騙的傾家蕩產的大有人在,錢誰都想多賺一點,但要根據自己能力去賺,否則不但賺不了反而虧老本。

  • 8 # 加盟評論

    謝謝邀請,如果手裡面有20萬的話,我當然建議是去理財了,那這個存定期的話,大家都知道定期存款的利率非常的低,嗯,不去透過理財的話,你很難達到你預期的收益率,那關於你預期收益率是根據你自身的情況來判斷了,有些人預期收益率比較高,有些人的預期收益比較低,那看你自己的想法,如果要是說你追求穩定的收入,不追求這種收益率的話,你是可以存定期的那層地區,主要是為了將前有微小的利息,而且,他看重的就是穩定性,那存銀行的定期那是相對而言比較安全的,這種理財方式不是不推薦,而是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去判斷。

    那關於理財產品的話,可以知道,你這20萬透過理財產品可以獲得10%到15%的一個收益率,那銀行定期可能也就只能給你給到10%,5到7%左右,而且這個時間的週期比較長,而這個時間的話長了之後呢,他的資金利用效率就比較低了,所以說你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也就是一種理財方式。

    理財產品的話,你可以選擇下嗯,支付寶啊,餘額寶啊等等大的平臺推出的一些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從它的回報率來看,是年化10~15%的回報,也就是GDP增速的兩倍左右,那這種增速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他們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當然很多理財產品,理財平臺他們比較小,所以說為了霍克他們承諾給出比較高的回報率,高出了15%,那這個時候你需要提高你自己的警惕心,你要來判斷一下這些理財平臺是否合規,去查一下他們背後的公司是否有違法記錄,那你在理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資金的安全性,我建議選擇這種大的平臺,它的回報率在10~15%左右就已經很可觀了。

    如果你還是不滿意呢,可以去投資一些公司,然後在這種公司的股權可以透過股票或者說直接投資股權的形式來投資,公司發展的好了,你的收益率也就高了,但這些都是相對而言比較有風險的,對於想要投資銀行定期存款的人來說不是很適合,那我在這裡也就不作過多的介紹了,那現在的話你可以去比對一下理財產品和投資在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你選擇適合你的收益率安全係數其實也差不多,所以說建議你還是買理財產品。

  • 9 # 冬天裡的大懶貓

    我倒還真有這麼一筆錢,恰好二十萬。我是這樣安排的,五萬理財,五萬定期,明年一起到期後,都改為理財。然後就每年理財一次。十萬三年前是理財,5.1%,比國債還強。現在是存本取息加零存整取套餐。錦州銀行套餐五年,可以達到5.4%。平時的生活費,都在網路待著,比活期好的多。

  • 10 # 和諧號64628168

    謝謝邀請!那主要看你個人和家庭的財務狀況,如果是一年用不上這錢的話,我建議你買三萬類似餘額寶活期貨幣基金!其他可以考慮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激進的人,那麼就建議你去投靠譜P2P網際網路理財平臺,收益在百分之10左右,但是要風散投入排名前十的平臺!

  • 11 # 亞當不煩惱

    當然是理財,十萬買銀行信託理財產品,收益大概是5-9%年化;5萬買P2P,收益大概是8-12%年化;5萬買股票,看準業績股,收益20%年化。

  • 12 # 度小滿金融

    至於是理財還是存定期,我們讓資料來說話。

    首先,從收益的角度看。

    以一年定期為例——存銀行比買理財最高少9100元。

    假如存銀行定期,我們來看一下這二十萬存不同時間的定期收益情況。

    假如購買理財,我們選取銀行理財和幾個靠譜大平臺的固定收益產品進行對比收益,為方便橫線對比,這裡選取了持有期1年左右的產品:

    透過以上的資料對比可以明顯的看出,從銀行的收益要比買理財少很多,如果在考慮流動性因素的話存銀行就更不划算了,畢竟有些理財產品期限要比銀行一年的定期少一百多天,流動性更強。

    其次,從安全的角度看

    普通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最重要的是選對平臺,簡單點就是看產品是不是大平臺銷售的。

    國家目前在逐步去“剛性兌付”,傳統觀念中很多“安全”的企業和領域已經不在“安全”,雖然發行方和銷售平臺沒有兌付的強制義務,但考慮到品牌美譽度,大平臺多會選擇“自願”兌付,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除此之外大平臺的技術更強,資料更多,風控手段更豐富,在技術手段上也讓人安心。

    透過以上的對比,你手裡的錢到時是買理財還是存定期,已經一目瞭然了。

  • 13 # 老爸的修行

    本來想說,要看你現在的經濟狀況,未來有什麼用錢的打算。

    不那麼麻煩了。直接給你一個方向,先存入各種寶寶類的理財貨幣基金。

    現在基本有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一是比存銀行的利率高,收益多。能夠更多的保值增值。

    二是流動性比定期存款好,可以隨時取用。定期如果有急用,利息是以當前年限的利息算的。

    存好以後,可以學習瞭解一些其他理財的方式,或者安心的尋找一些投資創業的渠道。多學習,成長。準備妥當了,就把錢取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理財這個事,萬人萬法,需要獨立思考才行!

  • 14 # 濤濤在東北

    如果手裡面有20萬的話,首先要確定的是這20萬是不是閒錢,近期需不需要用來消費等等。如果是閒錢,不著急用的話我當然建議是去理財了。

    存定期的話,大家都知道定期存款的利率非常的低,但是存定期的好處是本金安全,收益較低,如果是保守型的客戶可以做定期理財。但是很難達到你預期的收益率,定期更看重的是穩定性。

    而理財也分好多種,高風險高收益,股票基金,低風險中等收益,理財模式不同,主要還是看資金的靈活性,綜合考慮短時間是否需要用到這比本金。

    所以說理財產品收益要比定期收益高,但還是要考慮其它因素等。

  • 15 # 海匯觀潮

    我的建議是好好學習理財知識,按照你這個年齡段和風險承受能力,正確評估你的理財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財水平,然後進行理財。這個理財是指對你這20萬進行正確的資產配置。

    對於個人理財,有一個較為通用的公式,即

    高風險理財投資比重=(100-年齡)÷100×100%

    也就是說,隨著你年齡增大,應適當減少高風險理財投資比重。比如當你25歲的時候,你的高風險理財投資比重最好別高於(100-25)÷100×100%=75%。而當你50歲的時候,你的高風險理財投資比重最好別高於(100-50)÷100×100%=50%。

    這個公式是很容易理解的。當你年輕的時候,你的身體還好,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後顧之憂,可以放手一搏嘗試高風險理財,反正賠了也有時間東山再起;當你老了,你身體不好了,後顧之憂也多了,有急用錢的可能大大增加,這個時候就不鼓勵你進行高風險理財,因為萬一失敗了,你也很難再有時間賺回來了。

    這是最基本的一個風險評測,是基於你的年齡。其他的考慮因素還有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你是個偏好高風險的人,可以適當把高風險理財的配置比例調高,如果你很難承受風險,那就選擇較為穩健的理財配置,調低高風險理財比例。

    這是大原則,當你明確了你要做什麼、你偏好怎樣的風險,你對理財的配置有多少該配置到高風險理財上,就請繼續進行理財配置吧。低風險的比如貨幣基金(我們常見的餘額寶就是貨幣基金)、定期存款、國債等等都可以配置一點,如果需要高流動性隨時都想取出來就配置餘額寶多一點,如果覺得買幾年都可以不取出來那就配置長期國債多一點。高風險的比如股票、期貨、外匯、基金,希望你能夠好好研究再進行配置,高風險不是讓你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如果是股票和基金,你應該選擇有成長性的股票或者基金進行定投,玩價值投資,不在乎一時的漲跌,最好能夠長期持有。

    當然,如果你特別擅長某種理財,比如你是個股神或者你深入瞭解了中國的樓市,你也可以把這20萬投入到你最擅長的領域。如果你有更好的創業專案,拿這20萬參與創業,和你的事業一起成長也不錯。

  • 16 # 時間價值網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分別以一年和五年作為投資週期來算幾筆帳。

    下表是我國全國幾大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可見,二十萬存款,存到利息最高的上海銀行,一年後本息和為204200元(利息4200元),五年後本息和為235251.07(利息35251.07元,按複利算)。

    看起來確實不多,因為如果將其視為投資,投資回報率最高僅有3.3%,雖然不高,這個回報至少還是正的。

    不過,這只是就絕對數值而言,如果考慮這部分資金的購買力,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下面把以前的回答再搬運一遍)

    我們將最近三十年的的銀行存款利率與通貨膨脹率對比得到下圖。

    銀行存款利率就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率,加上官方公佈資料的統計口徑因素,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對於通貨膨脹,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早餐是否漲價,水果是否漲價,水電煤氣是否漲價,這一籃子消費品購買價格統計起來計算出消費者物價指數(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CPI由此構成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主要指標。

    由於CPI的存在,存款利率也有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之分。例如,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同年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75%左右,也就是名義利率為1.75%,但CPI為2.0%,實際利率為負利率,即-0.25%,這也就意味著,存入銀行的錢在以0.25%的速率蒸發。

    負利率啊!敲黑板!!!

    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窮人將錢存到銀行實際上是補貼了富人。因為存入銀行的錢,後來被借給了富人,拿窮人的錢給富人融資,實際結果正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中國是儲蓄大國,老百姓有了存款之後都愛存到銀行,似乎進了國有銀行的保險櫃肯定跑不了,這讓中國儲蓄率一直穩居世界首列。

    但我們留意相關新聞肯定見過不少下面的例子:

    1977年,四川湯婆婆把400元存進銀行。當時的400元相當於400斤豬肉,1818斤麵粉,727盒中華香菸,50瓶茅臺酒,或一套房子。 2010年,湯婆婆去取這筆存款時,存款本息和共計835.82元。現在的835.82元相當於69斤豬肉,420斤麵粉,40盒中華香,1瓶茅臺酒或房子裡一塊巴掌大的面積。

    看金額是翻了倍,但購買力貶值之巨也令人咋舌。

    所以,投資理財真的很有必要,尤其是當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之時,貶值、保值與增值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所以單純地儲蓄,尤其是長期性的依賴依賴儲蓄,肯定是不合適的。

    如果是理財,我們不妨將目標收益率定為與我國的GDP增長率相當,即7%左右,如果進取一點可以定為8%,以市面上主要投資產品的回報率,實現8%的目標雖然也面臨一定風險,但整體而言,目標穩妥、風險可控。

    以此收益率來對比銀行儲蓄,一年後,理財本金+收益為216000元,儲蓄本息和為204200元,五年(按複利算),理財本金+收益為293865.62元,儲蓄本息和為235251.07元。

    按這一資料,儲蓄和理財在一年後在差距為11800元,在五年後的差距達到58614.55元。

    理財之必要可見一斑。

    二十萬的可支配資金,理論上需要留出一部分,作為流動資金,以滿足不時之需,同時還需要保證一定的收益率,主要有以下投資渠道可供選擇:

    低風險、非流動性資產配置(30%-40%)

    1、銀行理財。首先回到銀行。其實銀行除了存款業務,還有理財業務。銀行理財產品一般5萬起投投,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封閉期有一個月、三個月、半年等不同期限。雖然現在監管要求是逐步打破剛性兌付,但目前依然可以說非常安全,可以放心投資,因為銀行肯定不會讓理財產品出現兌付危機,造成恐慌,可以說銀行理財唯一的缺陷就是其存在封閉期,急需用錢時無法提前贖回,流動性較差。

    2、儲蓄式國債。100元起購,可在銀行櫃檯認購,期限從1年到5年不等,收益率在5%左右,可提前贖回,但一般持有期越短收益率越低。

    3、DIY型保本基金。我們可以自行配置,搞一個保本型的基金組合。比如大部分資金購買國債,再將國債可預見的收益買入股票型基金,這樣最低能夠保本,如果能夠把握機會,及時調整,也能夠借勢衝擊很高的收益。

    低風險、流動性資產配置(10%-20%)

    1、餘額寶/理財通(貨幣基金)。一個背靠阿里,一個背靠騰訊,是中國網際網路兩大巨頭,兩者對接的都是貨幣基金,安全性毋庸置疑,流動性非常好,不過其缺陷有二:一是計息雖然是T+0,但節假日則順延確認份額,尤其是長假,資金站崗期較長;二是收益率不穩定,受貨幣市場影響較大,遇到錢荒的時候能夠達到4%左右,低的時候也能跌至2.5%。

    中低風險、非流動性資產配置(40%-60%)

    1、如果自己或家人有在3、4線的小城市生活的需求,20萬可能可以在3、4線的小城市付個首付,買個房。能夠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有恆產亦有恆心。

    2、DIY型進取型基金。既然保守型基金可以DIY,同理,我們可以自行配置進取型基金組合。

    按以上方法進行資產配置,最低可以達到5%回報率,如不遭遇風險,則應可達到7%回報率,亦可衝擊8%,這樣投資理財和銀行儲蓄的差異就逐步拉開了。

  • 17 # chiiaizzhooqua正能

    本來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現在國家出了個不準剛性兌付的政策,嚇得老百姓不敢怎樣存了,不存吧人民幣是全世界貶值最厲害的貨幣之一,存吧利息真他媽的夠嗆,買理財怕本金沒了,投股票會輸掉,P2P會跑路,基金會虧損,怎麼辦?我也沒正確答案。

  • 18 # 南公子

    手裡有20萬,是買銀行理財還是買銀行定期呢?

    怎麼選擇,這和你風險偏好有關係。所以在決定之前,需要先對自己的承受能力做一下測評。

    根據你問題的描述,你應該是一個低風險偏好者,對保本是有要求的。

    對於一個低風險偏好者,選擇的範圍儘量是保本產品。目前的保本產品有:國債、銀行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等。

    隨著理財新規的重磅釋出,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意味著以後不能躺著買理財產品了。以後再買理財產品,銀行不在兜底,對投資人來講,有損失本金的風險。

    當前正處於理財市場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由於大家缺乏專業理財知識,基本選擇觀望。理財資金會從原來理財市場轉移到銀行存款產品系列。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背景,銀行大額存單火了起來。通常是產品剛一上市,三五分鐘就售罄。

    銀行大額存單本身就是銀行定期存款。由於其門檻比較高,通常30萬起步,所以其收益率也比較高。3年期30萬起存銀行大額存單,年化收益率為3.98%。收益比普通的銀行定期存款高20%左右。

    大額存單還可以提前轉讓,等急需資金週轉的時候。可以把大額存單提前轉讓出去,獲得流動性。

    除了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結構性存款本身也是銀行存款,保本但不保收益。

    結構性存款掛鉤了金融衍生品,而金融衍生品有可能獲得極高的收益。所以結構性存款收益是比較高的。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是浮動的,在0%~10%之間進行浮動。通常可以獲得4.5%的收益。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當然還有國債、貨幣基金等保本產品可供選擇。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配置。

    如果20萬是閒錢,幾年都用不到,那麼可以購買國債,從而獲得較高收益。

    如果對流動性有要求,可以購買銀行大額存單,或者是定結構性存款。

    而貨幣基金的流動性最好,但收益通常在2.58%左右,相對較低一些。但作為活期產品,已經有很高的競爭力了。

  • 19 # 謎桔

    手裡有20萬,是理財好,還是存定期好?

    理財涉及的範圍比較廣,不管是購買理財產品,或是存定期,簡單點來講,都與理財有一定的關聯。主要從個人的投資偏好,以及風險,回報率幾個方面結合。

    那麼,有20萬元,是買理財好,還是存定期好?

    一、理財

    目前金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型別還是蠻多的,比如定期理財,基金等,選擇不同型別的理財產品,風險係數不同,特點也各有差異化。

    20萬購買理財產品,其實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配置,比如中高低不同風險係數的產品各配置一些,假如你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和虧損,那麼可以購買一些中高風險的基金。

    比如拿出3萬塊錢購買一隻混合型基金,3萬塊錢購買一隻指數型基金,4萬塊錢配置一隻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是中高風險型別的理財產品,波動跟隨股市行情而動,波動起伏較大,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而債券型基金屬於中等風險,雖然不想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波動那麼大,收益是波動性的,但如果選到業績不算太差的基金,從長期投資來看,賺錢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投資基金可以選擇系統智慧化定投,或自己手動加倉的方式來進行,儘可能不要一次性把錢全部投進去,留下一部分,在基金下跌時加倉攤平成本。

    再者就得定期理財產品,以xx平臺的定期理財產品為例,從截圖中可以看到,起購門檻最低為1000元,不同的產品期限,七日年化收益也不盡相同,一年期的定期理財產品七日年化收益基本上可達4%以上,這個收益率還不算太低。

    二、定存

    存款類的產品,大部分是銀行出品的較多,比如智慧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這些屬於穩健類金融產品,虧損機率很低,收益穩定但不會太高。

    智慧存款是商業銀行發行的產品,主要透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進行銷售,存款利率比一般的定期存款高出不少,一年期的利率最高可達5%。而普通的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最高是在2%左右。還有就是大額存單,2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一年期利率是2.18%,大額存單門檻相對比較高。

    綜上所述

    20萬投資理財,還是存定期,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和回報率。

    以我自己的投資行為偏好來講,我會進行不同的配置;

    比如我上面講到的,拿出10萬塊錢購買基金,分批次買入。

    再配置8萬塊錢購買穩定收益類的產品,比如智慧存款,這個可以一次性買入。

    最後剩餘的2萬塊錢購買一些流通性比較好的產品,這部分錢主要作為流動資金,以防不備之需時可以隨時用上。

  • 20 # 麥當勞漢堡薯條

    理財

    1.選擇個有發展前景的城市 用二十萬做首付、買個地段好的學區房. 如果怕還貸款或沒多餘資金去還貸、可以選擇總房款少點的、小房子、 步梯學區房也可以.樓層選擇好點. 這樣每月還貸少點、房租可以還房貸了.儘量貸款期限三十年用滿!因為人們幣越來越不值錢、而你房價貸款是不漲的!十年後回頭看看肯定比定期多的太多啦!

    2.目前區塊鏈風口上、我會找個可靠的主流幣 比特幣投資.十萬元比特幣走長線、提幣出來放在錢包. 十年後再拋.另十萬買比特幣走短線!根據媒體新聞。 新聞說大漲了就拋 新聞說大跌了就進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