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壯須知多努力

    沒吃的人們就為了找吃的,沒喝的就為了找喝的,沒穿個衣服就想著找個穿的,千里當官為了吃穿,衣食無憂了,操心著子子孫孫的,生活滿意了,想著佈施的,傳道的,解人間苦難的,還有圖自個高興幹些什麼事的,人生其實也沒啥,但來一次也不容易,還沒下次,最好的活法還是自己在幸福生活上別掉隊,能力大了一定要多行善,多幫社會,讓大家都能在這次人生旅途中過滿意了!

  • 2 # 鏡子賢

    說實話也許人生來就是為了體現價值的人,如果活著沒有用,沒有自我價值的實現,那麼是浪費生命,或者說生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能充分展現自己價值的人是幸福的,幸運的。其他都是虛的,粗話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所以能活出價值是好的。

  • 3 # 紅山

    立於世間,不去談什麼遠大理想,就做好自己工作同時,完成自己小小的願望和想法,比如喜歡寫作,就業餘時間努力的去寫作,相信總有有一天會得到自己的收穫!

    平凡之中出英雄!

  • 4 # 唐寶楨

    誰不是從幼稚青澀的豪情——經歷了梳理了摸索了,然後才是懂得嚴峻不只是浩嘆還有深思。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質,在方與圓之間立世。

    初入京師,孟洛川躊躇滿志。年少的輕狂伴隨著淺薄無知而碰了一鼻子灰。再入京師,做事已經全面而完滿大商已具雛形。一個人從自滿到自學從自知到自修,知不足而學學而才知不足。這一切,得益於授業恩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得益於慈母的春風化雨般教導,還得益於其三伯的慧眼識英才,更得益於自身的苦苦修煉。

    遇到名師,於孟洛川而言無異於劉備遇到諸葛亮朱元璋遇到劉伯溫。中國的文人,總是有三顧茅廬的情節。如被埋沒,可能一生默默無聞。如被重視並請出山,那必將傾盡全力傾囊相授。孟洛川無疑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所缺的只不過是一把開啟它的鑰匙而已,恰巧李先生打開了這把鎖。從此,一代大商孟洛川猶如劉備攜諸葛亮配五虎上將逐鹿中原征戰商場無往而不利。李先生是他生命中的第一貴人。

    慈母教誨,是他不斷自醒勇敢的改變自己。對於一個人來說,母親的培養支援鼓勵始終是最後一道港灣。對於兒子的事業而言,母親總是引導他開導他。黑暗中讓兒子看到黎明的曙光,甩掉柺杖拿掉包袱輕裝上陣。其實,孟洛川的成功離不開這位見識卓遠的母親。

    正如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而從內打破是生命一樣,成大道最終還要取決於容物度量和境界。眼裡容物容人以心交心以誠待誠。學會應酬交際,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人情世故總是不可避免地由熟人組成的關係網路展開。成事者必是先成人,這就是為何孟洛川振臂一呼而應者雲集的原因所在。他身上的氣質總是能讓人折服,“服”這個字雖然簡單但很多人難以做到。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服”其實更多的是“勢”,攝於你當前的“位”。拋開所謂的“位置”你試試有多少人能和你同心。

    作一件事坦然去做,從商也是一樣。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士農工商,商被排在末尾。多數人都瞧不起商人但同時又覬覦商人積累的可觀財富,正是這種矛盾又複雜的觀念使商人成了仕途之人最不如眼的末流行業。坦然從商,是孟洛川的大格局大擔當。

    目光遠大,不在乎眼前的蠅營狗苟。我所說的大商無算,算的不是眼前而是長遠,算的不是逼迫而是甘願,算的不是獨大而是共贏。算出了人格算出了魅力,算出了眼界算出了格局。

    講究信義,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信和義是很難分開的。古人說的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對朋友當守信義。

    嚴於管理,對人對己用同樣的標準。唯有質樸者方能洞悉精神的價值,唯有質樸者方能擁有更多的精神記憶。質樸者即是強大者。而我們這個時代的質樸者正在變得日益稀缺。站在這個角度給人希望,自己才有更大的希望!

    一個人在這一生中,總會遇見你的太陽耀眼而溫暖。但是總有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這時就有月亮和漫天繁星,在太陽照不到的角落發光發亮。其實,評判一個人你只需要看看他周圍的人就行。如此,簡單直觀明瞭。誠是做人的根本,大丈夫立足世間只求問心無愧就行了。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範圍內若讓事事周全那是不可能。總在極力的完善和不斷的改進,要做的完美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得益於身邊人的幫助,得益於書本的開卷有益,得益於自身不斷的努力!

  • 5 # 陶立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既然來了,能夠衣食無憂,父慈子孝,花好月圓,已經是最幸運的那一批人。

    倘若,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用以謀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人,舉案齊眉,那就更是極幸運的那小部分人。

    儘可能對得起生自己的人,對得起自己帶來這個世界的人,俗世溫暖,就是煙火紅塵裡最尋常的幸福。

    不傷害別人,也儘可能保護好自己,不讓別人傷害到自己。

    偉大人物的命運,有人追求名入史冊,千秋萬載,有人追求權傾天下,隻手遮天,可是,不管什麼年代,真的會有人,追求無名無利,只為天下蒼生。

    我們平凡普通的人,終其一生,就是個老百姓的人,能求個盛世太平,安穩度日,衣食無憂,就是終極目標了。天下熙熙,皆為謀生。能謀的不那麼辛苦,能遇到自己喜歡的人,能做成自己想做的每件小事,能品嚐這世上的喜怒哀樂,能歷經這世上的悲歡離合,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所求,普通人的一生。

    在這一切的基礎上,儘可能的讓自己快樂,讓自己心安,少些要命的苦難,少些大災大難,就已經是圓滿。。就已經是幸運。。

    這何嘗不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

    即使有人愛錢無度,有人愛權力勝過一切,可說到底,還是為了讓自己快樂。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求的是儘可能讓自己快樂。慾望太深的人,其實,也是可憐的人,他們捆綁了自己的七情六慾,只為心裡的執念。你看,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各有各的苦惱,高處不勝寒,他們以為有了錢或者權,就可以更快樂,可是,超過了一定的高度,那一定是種負擔。活的會更累,責任會更大,他們已經不能控制,只能一直前行。直到生命盡頭。

    既然來了,既然有人賜予你生命,就儘可能無愧於心,儘可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這樣的人,是最成功的人。

    大好河山,春夏秋冬,萬物渺小,且,行,且,珍,惜。共勉。

  • 6 # 天天歸零

    謝邀。謂:人立於世,所求何為。這就看各自人生追求的不同,答案亦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人生不帶來什麼,死不帶走什麼,亦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過,唯有善惡業隨身。這也就是看各自在世所作所為,是否愛國守法愛家,尊師重道,上敬下效,敬老愛幼,夫妻互敬,善教子女,為己、為家、為國、為人民服務貢獻一生,好好做人,做到以上,一生吉祥如意,方明白人生於世,到底也不枉為人生一場。以上供考之,謝謝!

  • 7 # 安禾的深夜食堂

    儘自己最大努力,快樂的度過一生~

    特別喜歡王小波在《黃金時代》的一句話:用不著寫詩給別人看,如果一個人來享受靜夜,我的詩對他毫無用處。別人唸了它,只會妨礙他享受自己的靜夜詩。如果一個人不會唱,那麼全世界的歌對他毫無用處;如果他會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這就是說,詩人這個行當應該取消,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詩人。

    希望每個人,都做自己的詩人~

  • 8 # WJ狼之初性本善

    立足於世間,我們有何求?求於國泰民安,求於家庭和睦,求於人人有飯吃,求於孩子們有學上,求於人民大病醫療得到有效保障。

  • 9 # 不小的small只0326

    1:報效祖國,造福人類,改變世界

    2:成家立業,孝敬父母,培養子女

    我們的存在就是負責任的過好我們的一生,因為愛,讓人類一直繁衍到今天。愛就包含了,大愛1,和該有的愛2。

    作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不需要去考慮,為什麼出生,而是去感受給我們生命的人,去成長,去感恩,自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你也就能慢慢感受到為何了。雖然生命只有一次,過程精彩,那也是真真實實的收穫也是快樂,每個年齡段的快樂都不一樣,並不是說,終點是死亡就沒有意義。快樂幸福的終老。

    不喜勿噴,個人看法。

  • 10 # 重塑思維

    我覺得這是分階段的!

    第一階段:我們希望有個像樣的工作,然後一家人不捱餓!

    第二階段:希望自己有點閒錢,這樣就不用精打細算的去生活!

    第三階段:渴望去外面看看!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 11 # 王小店的小生活

    立於世間,所求者不過兩件事

    一為仰俯無愧於天地,二為行止無愧於人心。

    人行天地間,都是將大仁大義懸於口上,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所謂平素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推門。那些白日裡威風八面,為了利益可以罔顧他人生死榮辱的,怕是夜晚也能不能踏實安眠。

    所以,所求所為其實也是一件事,就是知行合一,言行如一。開創事業就要不損害大眾以及國家利益為大旨。孝養雙親愛護妻子便一心在這上面下功夫。不能看到利益,看到美色就失了心智,丟棄自己的結髮妻子,甚至對父母百般苛責,這便是活在別人的口中,死在自己的心裡了。

  • 12 # 內功傳人

    生存是萬物的本能慾望。在生存的基礎上追求不同層次的感官需求。所先是滿足溫飽需求到高層次的質量上的追求,講究口感和營養。精神文明從鄉土氣息到陽春白雪。再者從地球到以外的空間。

  • 13 # 醫教修文化技術傳承

    健康~長壽~平安~幸福

    健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個不關心這個話題,人人都想長壽,任何人都怕生病。

    在人類與疾病做鬥爭的歷史長河中,古聖先賢們,為了人類的健康,不懈努力,終生奮鬥,創作出了一部部輝煌的亙古不磨的經典鉅著,如《易經》、 《道德經》、《周易參同契》等, 這些聖經,為普渡眾生,普救眾生,而奠定了“養性攝生”的理論基礎,直指“保命全形”之大道。可惜悟之者少,行之者希!又如《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 《八十一 難經》、《傷寒雜病論》等聖經賢論, 奠定了中國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由是而醫道大興。數千年來,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至今仍是中國中醫的核心理論與指導方針,且影響著國際醫學的發展。

    上古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防患於未然”,不待邪侵而“早固其根本”。

    現代醫學提倡保健預防與醫療相結合,是與聖人治未病的道理相一致的,是正確而可行的。早在20世紀,國際醫聯就提出了一一個口號“要在21世紀實現人人都享有保健權”。吹響了向健康進軍的國際號角!由於形勢大好,很多種保健期刊雜誌,保健食品(營養品)、保健器材,以及養生氣功等,應運而生。至於現代醫學保健知識,一般多以西方醫學理論為主,用現代高科技手段,研究生產出多種營養品,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以供保健所需。只在營養方面入手,雖然可行,但似乎並不全面,而且不能與華人的傳統觀念及中醫理論相結合,則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真正明白“疾病發生的根源與道理”才能不害怕疾病、才能正確認識疾病、才能很好地與病為友、才能去除心頭火、才能照破諸無明、才能開啟大智慧。

    我們華人的傳統觀念一-“保健必兼養生”。若欲養生,則必須參考學習儒釋道三種教育經典。三聖度世化人皆直指“人心”, 皆言“一切唯心造”,三典本身為“上醫”。乍聽起來,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當你讀過這本書,明白了中醫理論,再結合參悟三教經典,就會知道世間各種事物,都是因心而動,動生情慾 (七情內生),情慾即是內魔(宗教語),用中醫的話說:就是發病的內在因素,磨損精神氣血,體內正氣 (抗病能力、免疫力)先虛,則易招至外邪(即外感六淫邪氣),相互感應而引發各種疾病。

    醫者道也。實即就是指醫學與道學(包括儒釋道三教) 的理論根源相同,只有“醫道”經典理論,互參共學,知行並進,才能做到真正的“養性攝生”功夫,實現防病保健的目的。再結合學習現代醫學保健理論知識,中西互參,則更臻完善,一定能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發揮應有的作用。

    儒釋道體現的淋漓盡致,只是“病在醫人人不知,病在教人人不曉,病在修人人不明”禁此而已。

    願天下人:身體無疾苦,心裡無煩惱,靈魂得解脫,以病為友,從病入道。

  • 14 # 善蓮養生養老養自己

    每個人都想著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意義他老人家都已經吐得不行了

    好好活著,就這麼簡單

  • 15 # 學科學用科學談科學

    首先來說,人類都是有歷史的

    我們作為個體也是有歷史的

    那麼有歷史就有淵源

    我們點,在哪裡?

    我們作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

    在總書記的領導下,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作為個體也應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為個體,我們上有父母,他們為了繁衍後代,而產生了我們,他們也像那些歷史人物,有過光輝,有過苦難

    我們的人生中可能也有光輝和苦難,只有努力的把高光時刻讓他們更加高光,堅忍的度過那些苦難

    我們才能明白自己,為了別人,也是為了整個社會,整個人類,去努力去奮鬥

    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丟擲它的時代背景和階級意識,完全可以成為我們個人的寫照

  • 16 # 一城一詩

    不知為何,同樣想起黃庭堅老先生的那一句,平生裡個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其實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是不會隨著年齡老去,老去的是身。就算人至終老,隱晦於夢想,可是也終將守護於初心。

  • 17 # 我要嘗試一下

    首先作為一個人,在這個世上是要生活的,“人生在世,吃穿二事”。首先要學會謀生,吃穿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連吃穿都不能維持,你還有心思去想其它的麼?成人之前,無論我們貧富,吃穿是不用愁的,因為有父母負責。這個時候我們基本無憂,安分守己的就好好學習有考學的路,還可以有夢想有理想,更可以去為之而奮鬥努力。若是這條路行不通,成人之後就得想著解決自己吃穿的問題,就要想辦法掙錢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立足下來。

    其次解決了吃穿問題,這個時候人生的要求就上升了。

    這個時候你閒下心來,就會想要比現在更高層次的生活:得有個人生奮鬥目標,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讓自己覺得活的不平凡,值得。於是,你就會給自己設一個人生目標,並開始為之努力。放這個目標實現之後,看看周圍:我還不是最好的,是不是要設立下一個目標?於是人生就這樣一直奮鬥著,沒有終了的時候,因為這山沒有那山高,追求永無止境!讀過歌德的《浮士德》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沒讀過的也知道這個道理,所謂“學無止境”,當你體味到了人生的意義後,你就不願也不敢停止,因為停止就意味著結束,死亡。

    所以,我們立於天地間,不一定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一定會有我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那是我們活下去的動力和意義!

  • 18 # 夏倩瑜

    我們立於世間,到底所求為何?

    我一個毛丫頭,真莫明立於世間應幹什麼!我來到這個世上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個春秋!。沒有社會經驗,沒有人生經驗,沒有工作經驗!對於要我答的這道題,實在為難我了!。

    我並沒有想踏進這個世間,但特然有一天,我不知為什麼一無所有,一絲不掛,赤裸裸的降臨到這個人間!。我驚恐非常,於是我第一個發音,就是大聲哭喊,哭著來到世上!!!。

    我不知為什麼!躺在一個溫暖的懷中,我睜眼一看!原來是一個很年軽,很著麗的姑娘抱著我!(這個少婦就是我的媽媽了)。看看產床前站著一個高大,英俊的人(是稱男子吧,因我尚未懂),是我爸爸,美麗的媽媽,英俊的爸爸,我於是滿意,安心地躺在母親的懷中睡去了。

    從此我來到人間,有了爸爸和媽媽,有了一個我安身的家,我再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有了幸福,溫暖的家。

    爸媽用他們的青春,用他們的努力,經過多少艱辛,受了多少驚怕(因我幼年,身體弱,常患病!)。吃了多少苦,又要努力謀生,又要教養我,曰子真非容易過!。

    爸媽為社會貢獻不少,為養育下一代也歷盡艱辛,他倆的青春也就這樣消磨了!

    而我在父母的愛護,教養中,經過多少歲月長大了。

    我現在立於世間,我該怎樣做人呢?

    我首先不忘父母接我耒到世上,千辛萬苦養大我,這恩情一定要報答,父母有點老了!我必須孝敬他倆,讓父母老有所依,讓父母養大我此心無憾!讓父母能安享晚年,這是我第一個願望。

    第二個願望:我希望自已是一個學有所成,能為社會作出貢,能做福人類,不做寄生蟲,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

    我想學鍾南山院士一樣,有學識,有才華,有能力,有愛心,可以治病救人,可以消滅疫症,可以救蒼生……。

    但我沒有這樣的學識,沒有這様的頭腦,沒有一個天生腦根豐富,腦細胞發達的大腦。我不可能成為一個這樣有學識才華的人。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我就做平凡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在社會里儘量做好我能做的事,儘量做一些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都要做好,我是當今社會的青年人,我要不負青春,不負年華,不負國家對我的培養,不負父母養育之恩!還要不斷學習,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 19 # 小一大書悅讀會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根據清朝文人張潮的生活態度就是,做人中庸,發現生活之美。

    【作者】張潮,字山來,號心齋。徽州書香世家出身,清順治大吏之子。幼時家境優渥,“穎異絕倫,好讀書,博通經 史百家言”,少時以文名傳大江南北。然而,在科舉仕途上他卻運氣不佳,十二年屢試不第,捐官後又因書籍招致家難。壯志消磨殆盡,索性絕意功名,一面經營鹽業,一面醉心著書、編刻之道。

    【悅讀者一串推薦】何時聽何聲?張潮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

    何地看何物?張潮說:“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何日與誰共飲?張潮說:“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除了這些日常起居的主題,張潮也談談人生:“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智慧,人生如此,可雲全福。”當然,也談談美人:“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幽夢影》一般是張潮先發話,或嘲風弄月,或傷春悲秋,然後他的一眾好朋友,就在下文點評。《幽夢影》就像張潮把自己的“朋友圈”結集出版了,張潮對朋友是相當看重的,重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雖是薄薄一冊,卻令人愛不釋手。僅寥寥數語,便盡能道出人之所不能言者。

    周作人評《幽夢影》:是那樣的舊,又是那樣的新。《幽夢影》真是又清新又酣暢,又可愛又世故,又自然又機智,又詼諧又老辣。四月快樂!

  • 20 # 堂哥哥堂

    我們立於世間,來世前本無所求,來世後各有所求。

    本沒想來到世上,但上天安排,不來也得來了,來了又後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政府真的是窮,落後嗎?為什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