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樂籃球
-
2 # 夢在枕邊
這確實是歷來都存在的問題,最近被選為狀元的得分後衛是1996年的艾弗森,不過他在進入NBA之前是打控衛的。
首先,籃球是一項講究天賦的運動,尤其是身高是最基本的條件,“得內線者得天下”歷來都被認為是籃球場上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喬丹之前,張伯倫、賈巴爾等哪個不是雄霸一方的內線,就算是打控衛的“魔術師”約翰遜也是擁有著前鋒的身高。因此,在早前,秀選狀元大都被天賦異稟的內線鎖定。
之所以選擇高大內線還有一層原因在於,內線的成材率高,只有擁有身高跟天賦,內線的技術相對容易培養,而且下限不會太低。
除了內線之外,控衛是另外一個最容易當選狀元的,因為,控衛是一個球隊的大腦,控衛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一支球隊的攻防節奏,而且一個好的控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有熱門的控衛出現,必將是各支球隊爭搶的大熱門。
得分後衛的備受推崇最應該感謝的人是喬丹,正是他的橫空出世,讓得分後衛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在他的影響下,在20世紀初迎來了東艾西科北卡南麥的分位盛世。
但是隨著小球的盛行,球員位置越來越模糊,一個能夠掌控節奏的控衛更是顯得稀缺。位置的模糊使得得分後衛的功能日漸尷尬,因為無論是控衛還是前鋒都能夠兼具得分的任務。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大內線與潛力控衛的成材率要遠高於得分後衛,儘管喬丹已經被公認為歷史第一人,但是如果時光倒流到1984年秀選,在喬丹與奧拉朱旺之間,絕大多數的經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大夢”選為狀元。
-
3 # 帥的不是臉是靈魂
因為傳統的得分後衛定義就是射手。誰會用狀元籤選一個射手?只不過大家對於科比,喬丹的印象太深刻了,以為得分後衛就是應該能一頓單打,還能遠投,個人能力王極強。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分衛就是像湯普森雷阿倫那樣的。在你實力沒展現的時候誰會冒險選一個射手呢?
-
4 # 周權權
分衛歷來都是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既不像中鋒那樣是攻防的樞紐,也不像控衛那樣指揮大局。也不能像前鋒那樣摧城拔寨,傳統分衛工作比較單一。很難作為體系統治比賽。喬丹科比這些分衛大神之所以能統治聯盟主要是他們顛覆了分衛的打法,他們都開發出了前鋒甚至中鋒的技術,而且兼具控衛的素質,屬於技術和身體上的怪物。歷史上絕對以分衛為球隊老大的球隊基本都沒拿過冠軍。這更加證明了喬丹和科比的偉大。隨著聯盟進攻節奏的提速,跑轟的盛行,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分衛狀元的
-
5 # 雙七單四的小王
傳統的“得內線者得天下”觀念
細想NBA的總冠軍,沒有哪一個球隊是沒有不強悍的內線球員。我們不可否認,一個優秀的分位可以提高球隊的整體實力。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內線球員的能力則直接決定著球隊的下限。如果在只為了爭奪NBA總冠軍的球隊中沒有一個,或者沒有幾個能夠常規輪換的。內線球員的話,那麼他的短板會在季後賽這種強度非常大的比賽中被無限的放大和針對。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今年的火箭。火箭自從送走了卡佩拉之後,五小陣容讓他們在場上非常難受。即使他們有一個超級得分狂哈登。
以及我們華人所熟知的姚麥組合,在2009年季後賽當中那姚明受傷之後,火箭也。很快的結束了他的季後賽爭奪戰之中。可以說那一屆健康的姚麥或許能給我們創造一個奇蹟,但沒有辦法。他們失去了一個內線支柱。
說到底,籃球是一個高個子的運動。我們可以細想一下,21世紀以來,如日中天的馬刺隊。所向披靡的湖人,凱爾特人以及後來的熱火三巨頭。勇士王朝。雖然他們的隊中肯定有超級巨星,但我們也可以細想一下。
當馬刺隊有鄧肯的時候和當馬刺隊中沒有鄧肯的時候,他們的勝率是有很大的下降。科比生涯雖有5冠,但是單核帶隊的,最有價值的應該是09年的總冠軍。其中科比的三連冠期間,毫無疑問是MVP奧尼爾更有威力。凱爾特人時期狼王加內特得鐵血防守保羅皮爾斯的犀利進攻以及雷阿倫的錦上添花,才使得凱爾特人在08年拿下總冠軍。熱火三巨頭時,
巔峰的詹姆斯。碰到了尚能飯否的韋德聯手拿下兩座總冠軍。後庫裡時代。雖然湯姆森和庫裡準的嚇人,但如果沒有格林博古特等內線球員幹髒活累活。水花兄弟可能就像去年一樣。很難開啟局面。
得分夠用的成長更具有難度和未知數,內線球員的容錯率更高我們都知道在一個球隊得分後衛的重要性,得分後衛能力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導致這個球隊的上線。所以在得分後衛中經常會出現超級明星,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喬丹科比。韋德麥迪
為什麼說得分後衛中可以經常出現超級巨星,但是也很難成長為超級巨星呢?說到底。得分後衛是一個技術流。他所需要的個人能力和他的職稱一樣:得分。所以得分後衛不僅僅需要超強悍的身體素質。也需要有豐富的進攻技巧。而話又說回來,這些技巧一靠天賦二更靠時間的打磨。比如我們所製造的科比經典語錄,你見過凌晨4:00的洛杉磯嗎?
超強的得分能力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我們都知道,NBA的選秀往往是在一名球員。大學初期甚至高中末期,這個時候對於一名球員來講,他的技術是不成熟的。他的上限還是有待提高的,而這個時候,我們球探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天賦,他的身體基礎以及在他所在籃球競技中所能達到的地步。而至於這名球員是否能達到球隊預期,變成一個超級得分手,都有很多的未知性。就比如說身體沒有一個超級得分後衛身上是沒有傷的。他們都是傷痕累累的戰士,所以,選擇一個得分後衛的風險特別大。到底是傷仲永還是一飛沖天?這中間充滿了挑戰。NBA的球隊老闆圖案,他是一個商人,他懂得付出與收入比,她也懂得博弈關係,所以他們也願意。去博取大機率事件,而一個內線球員他縱使技術打磨的不是很好。只要有身體再有身高在,他依然會是球隊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6 # 忠於籃球
說道NBA狀元籤為什麼沒有得分後衛,其實我也不太理解,因為聯盟裡面有很多好的得分後衛,能力也非常出眾,但為什麼沒人是狀元籤呢?這可能就糾結於籃球這項運動了,籃球是一項要求身體素質極好的人來玩的一種運動,更何況在NBA這個弱肉強食的聯盟裡。
可以說得分後衛具有很強的得分能力,但不能說他具有很強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很強,不能說明他沒能力得分。像詹姆斯這樣的反人類,他的身體素質可真是一流的,如今36歲,還是無人能擋。霍華德,強大的身體素質讓他在聯盟裡立下了腳跟,在說去年的狀元秀錫安更是如此,無可替代的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身體能力。
再說的就是,很多球星在高中或者初中就被媒體發掘,而這些人很多原因就是因為身體素質的強大,被髮掘後,能為狀元的可能就會大大增加,身體素質最強的那個人很大可能就會成為當年的狀元。
-
7 # 慢鏡頭看籃球
主要原因是NBA無弱旅,弱旅裡也有兩個能打的後衛;NBA每年都有狀元,真正能長成大樹的也不多。畢竟根據選秀報告和大學表現和在NBA能打出來中間還隔著十萬八千里,所以一定選擇成材率最高也最適合成為球隊核心的位置球員。
多少NBA球員大學三分各種扔到了NBA變成了鐵王,多少NBA球員在大學威名遠揚到了NBA因為傷病譭譽參半,多少NBA球員在大學時默默無聞到了NBA如魚得水,主要是NBA的對抗和NCAA還是有很大差別。
一、不同位置體現出的身體天賦不同
杜蘭特很厲害還是壓不過奧登,莫蘭特很厲害還是壓不過錫安,杜蘭特和莫蘭特都是能突能投又能扣的選手,一臉的巨星相,在大學也都有不錯表現;但是沒能成為狀元,終極原因就是體現出的身體天賦沒有奧登、錫安更高。
以此類推,分位的優勢就是突破和投射能力,這兩點能力在NBA很容易受到限制,因為面對的都是高個子,防守體系和個人單防能力都遠超大學聯賽,天花板就是艾弗森和科比,前者的天賦已經達到可以忽視身高的地步,最終成為狀元;後者體現出的天賦並沒有那麼強,但透過努力達到了載入史冊的高度。
說白了,NBA很看重身高,臂展,彈跳,體重四項基本指標,分位的球員明顯不佔優勢。
二、手握狀元籤的球隊想要的位置大多為內線球員
以姚明和奧拉朱旺為例,兩個人都是名人堂球員,儘管姚明沒能拿到總冠軍但你不能說他是水貨狀元,從籃球的發展史來看中鋒時代還是佔的比重最大,擺在聯盟後面的球隊更容易獲得狀元籤,而這些球隊自然希望挑選一名出色的中鋒提升球隊的綜合實力。
儘管現在的時代不是中鋒時代,很多球隊追逐濃眉哥這樣的空間型大前鋒,可以打4、5號位又可以拉開投三分,連詹姆斯都不惜三顧茅廬,湖人更是傾盡半個身家作為籌碼換來了兩名狀元聯手的局面,當然濃眉和詹姆斯都是已經打出來的狀元。
相對來說,手握狀元籤的球隊對於分位這個位置的球員稀缺度沒那麼高。
三、分位的成材率並不高
以韋德為例,當時熱火追逐的也是一名大個子球員,但是萊利看中了場邊試訓的韋德,儘管熱火在韋德的職業生涯後期傷透了他的心,但是在發掘人才這方面,韋德還是足夠幸運。
可能萊利自己也沒有想到韋德會成為熱火隊史第一人,單核帶隊獲得總冠軍,但儘管有四大分衛的傳奇故事,在球迷中流傳,但是作為球隊管理層還是更理智,必須充分考慮球員的職業前景,韋德是第5順位,科比是第13順位,麥迪是第9順位,這樣的選秀順位作為樂透秀(前14位)已經很高了。
三位是高順位分位裡的佼佼者,但更多的結果是場均10分甚至10分以下,因為種子需要成長的土壤,很多分位球員進入NBA後並不是作為核心培養,一點點泯然眾人。
四、總結
NBA就是個名利場,很多球隊老闆想的就是怎麼樣才能更賺錢,商人的腦回路和球迷不太一樣,我們喜歡卡特麥迪,但是球隊老闆不能把寶壓在卡特麥迪這樣的選秀球員身上,畢竟卡特和麥迪的職業生涯成就也不是特別理想。
-
8 # 豬扒界娛樂
首先,籃球是一項講究天賦的運動,尤其是身高是最基本的條件,“得內線者得天下”歷來都被認為是籃球場上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喬丹之前,張伯倫、賈巴爾等哪個不是雄霸一方的內線,就算是打控衛的“魔術師”約翰遜也是擁有著前鋒的身高。因此,在早前,秀選狀元大都被天賦異稟的內線鎖定。
之所以選擇高大內線還有一層原因在於,內線的成材率高,只有擁有身高跟天賦,內線的技術相對容易培養,而且下限不會太低。
狀元選內線比較靠譜之外,控衛也是當選比較多的,歷史上最出名的就是魔術師和艾弗森了,最近的NBA一直都是控衛當道!
因為控衛身材矮小,身體素質方面的天賦事肉眼可見的,如果他的球技足夠出色,比如投籃穩定,命中率高,運球和突破犀利,成才的機率也很高!
最近幾年的沃爾、歐文、羅斯等人都是典型的控衛狀元代表!
考慮到狀元秀一般都是那些墊底重建型的球隊,他們更願意選擇內線中軸核心(中鋒)或者是外線核心(控衛)。因為這兩點是隊伍組建的基石。因此歷年選秀,中鋒或者控衛一般都是狀元秀最多可能出現的位置。
至於其他位置,可替代性是要比中鋒或者主控衛的程度要高的。實際上這點從NBA的球員交易都能夠看的出來。如果說一個球隊把當家中鋒或者首發控衛擺上交易,基本上跟決定重組的意思差不多了。所以在選秀層面,球隊肯定是首選一個能長期成為球隊成長核心的角色。
-
9 # 一日三球
中鋒的培養更加“短平快”
對於一個籃球運動員來說,組織能力可以培養、進攻能力可以培養、防守能力可以培養,體重噸位也可以培養,唯獨已定型的天賦和身高無法培養!在NBA的大部分歷史裡,外線球員的影響力根本沒辦法和內線球員相提並論。
鄧肯97-98賽季以狀元身份進入聯盟,新秀賽季就拿下了21.1分11.9籃板2.7助攻2.2蓋帽的巔峰內線資料,還順便拿下了全明星、最佳一陣、最佳防守二陣等榮譽,馬刺戰績更是達到了56勝26負,第二個賽季更是幫助馬刺拿下了總冠軍,並榮獲總冠軍MVP獎盃;艾弗森96-97賽季也是以狀元身份進入聯盟,雖然新秀賽季拿下了23.5分4.1籃板7.5助攻的全能資料,但是幾乎沒有獲得其他榮譽,球隊戰績依然還是墊底的22勝60負,四年後才帶隊闖入總決賽。因此,培養一名中鋒要比培養後場位置的球員時間更短,見效更快!
中鋒的成材率更高在1996年NBA誕生50週年的時候,NBA官方評選出了歷史最偉大的50名球員,其中組織後衛有9人、得分後衛有9人、小前鋒有9人、大前鋒有8人、中鋒有最多的15人,如果按照前場後場球員劃分的話,前場有32人,後場只有18人;在NBA獲得常規賽MVP次數最多的五名球員中,除了喬丹也都是前場球員,其中賈巴爾、拉塞爾、張伯倫都是中鋒。由此可見,NBA球員裡的中鋒成材率更高。
中鋒更容易被信賴自1957年至今的NBA狀元裡,有36位中鋒,大約佔總數的56%,像1984年的奧拉朱旺和喬丹、2007年的奧登和杜蘭特一樣,同樣優秀的球員還是中鋒更值得球隊信賴。所以,除非得分後衛能夠以可以看得見的天賦完全掩蓋中鋒的光芒,否則球隊依然會選擇中鋒。
隨著小球時代的來臨,中鋒日漸凋零,而且球隊的五個位置也都變得愈加模糊,中鋒的生存空間也變得更加狹窄,但是近十年的選秀狀元也有一半是屬於前場球員的,可見聯盟球隊對於中鋒的重視。可惜了作用被愈加弱化的得分後衛,大多數球隊可能更希望把13號選秀順位留給他吧。
-
10 # 黑水布衣
首先說明一下,NBA選秀狀元並非沒有得分後衛,給大家舉例一下:
1975年,大衛·湯普森,1973年,道格·科林斯,1971年,奧斯丁·卡爾;1967年,吉米·沃克;1963年,阿特·海曼。這些人現在看來都是鋒衛搖擺人,是可以算作得分後衛的。
但是要例舉歷屆NBA狀元,內線球員絕對是佔壓倒性優勢的。為什麼得分後衛少呢?
1、天賦最重要
小時候看《灌籃高手》,陵南的田崗教練鼓勵魚柱,大致意思是:技術可以後天培養,但教練無法讓球員長高。其實就說明一個道理:身高是籃球遠動員最大的天賦。
而NBA選秀,選的就是天賦。而後衛們在這方面確實不佔優勢,而控衛作為球隊的指揮官還要比分衛要吃香。即使偉大的MJ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2、內線統治攻防
在NBA的攻防速度還比較慢的時代,內線球員無論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都是重要的存在,即使放在現在這個強調進攻節奏的時代,近20年也有一半的狀元來自內線。
3、分衛成材率不高
這真的就是統計出來的,在MJ橫空出世之前,那五位分衛狀元其實都比較平淡,沒有達到內線球員創造的輝煌高度。即使在MJ之後,有了一陣分衛的風靡,也就是四大分衛時代(其實艾佛森算是控衛),也只有科比最為成功。而近10年,比較出色的分衛也只有韋德和哈登了(其實哈登承擔組織任務)。
4、當前不流行純分衛
最近10年,NBA打法更加快速,這樣就興起了以庫裡為代表的得分型控衛非常流行,這樣的趨勢下,分衛成為了3D球員,以湯普森最為典型,他們成為了空間型球員,淪為了輔助性球員,這樣分衛更難拿到狀元了。
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分衛成為未來的核心是較難的,喬丹取得輝煌的成績也需要皮蓬這樣的輔助性球星,外線還要配上三分手和內線藍領。而現在更加需要一專多能的球員,球場位置越來越模糊,時代變了。
-
11 # 河源老鍾
有啊。我介紹兩個。
1、維金斯,1995年2月23日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加拿大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小前鋒,效力於NBA金州勇士隊。在2014年NBA選秀中,安德魯·威金斯於首輪第一順位被克利夫蘭騎士隊選中,成為狀元秀。 [2] 8月24日,安德魯·威金斯被騎士隊交易至明尼蘇達森林狼隊,身披22球衣。2020年2月7日,森林狼隊官方宣佈將安德魯·威金斯交易至金州勇士隊。
維金斯
2、1975年6月7日出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漢普頓,前知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後衛(雙能衛),綽號“答案”。在1996年NBA選秀中於第1輪第1位被費城76人隊選中,成為NBA狀元秀。在14年的職業生涯中,阿倫·艾弗森曾效力於76人、掘金、灰熊以及活塞四支NBA球隊,新秀賽季榮獲最佳新秀以及新秀挑戰賽MVP,4次榮膺NBA得分王,3次榮膺NBA搶斷王,2000-10年連續11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並奪得2次NBA全明星MVP,3次入選NBA最佳陣容一陣。
艾佛森
分衛比較少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NCAA的比賽裡面,分衛的戰術地位太低了,存在感太低了,大部分球權都掌握在控衛或者中鋒手裡。
-
12 # 門外顧問
這個確實,近年來NBA確實沒有球隊用狀元籤選擇得分後衛。很可能是這段時間在這個位置的球員確實沒有其他位置的球員出色。但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用狀元籤選擇天賦更好的,身體素質更好的球員更為保險,畢竟大學籃球和NBA差距不小,如果球員技術,適應能力是變數的話,身體素質就是最好的常量了。所以,現在的狀元多數是中鋒,大前鋒,和身體素質勁爆的小前鋒(沃爾和歐文是個例外),從姚明、霍華德、濃眉、詹姆斯到這兩年的艾頓和錫安都是這樣,當然如果確實有特別出色的得分後衛,相信有狀元籤的球隊也是不會放過的。
-
13 # 酷耶體育
要知道籃球場上一共有五個位置,分別是PG組織後衛,SG得分後衛,SF小前鋒,PF大前鋒,C中鋒,但是這五個位置中,組織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好像都有狀元,就是得分後衛一直是星光沒有那麼濃,星味沒有那麼足。
其實並不是大家說的沒有得分後衛當選過狀元,歷史上曾經有兩個得分後衛成為狀元的球員,一個是早在1967年的時候底特律活塞用狀元籤選中了得分後衛吉米沃克,雖然說不是水貨,但是他的生涯最終資料真的沒有成為一個頂級球員甚至是超級巨星。除此之外另一個是在1973年,費城76人也簽下了一個狀元得分後衛道格柯林斯,他的資料同樣沒有過場均20分,雖然說沒有水掉,但是跟“狀元”的高起點相比,的確很不匹配
首先就是和球隊管理層的喜愛和時代背景有關,早些年間NBA的絕大數狀元都是內線,無論是中鋒還是大前鋒,畢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NBA裡最吃香的還是中鋒一類的球員,這也跟之前的打法有關係。
因為90年代到2000年初,所有人的思想還是得內線者得天下,從1984年“大夢”奧拉朱旺壓制喬丹,再到1997年“石佛”鄧肯的出世,更是讓所有球隊爭相擺爛,再到2002年姚明的當選,看得出這段時間NBA以及世界籃球的方向都是得內線者得天下,包括奧尼爾等等這樣型別的內線,一直都是聯盟追捧的物件。
@旋風體育 綜合上述,得分後衛,顧名思義他們主要就負責得分,他們的無球更出色,跑位更出色,投籃更準,身體更好,雖然他們得分高,打球華麗,但是確實很難成為一個球隊的絕對領袖。
如果沒有高額的球探和資料分析支出,他們就會更加信賴身體素質的評估,選秀會優先看中鋒的身體素質和控衛的控球和傳球。而得分後衛不會給球隊帶來本質的改變,而且可能需要培養也需要磨合,所以一號位和五號位大多數時候見效快,也比較吃香!
-
14 # 羅阿皮說球
先說這個問題的一個小缺陷,聯盟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分衛狀元,艾佛森就是其中唯一的一位!
對於聯盟來說從來不缺少天賦球員,而聯盟這麼多年以來也誕生了很多狀元。不過在得分後衛這個位置上面的確鮮有狀元,不過並不是沒有,聯盟歷史上一共誕生過三位分衛狀元。
早在1967年底特律活塞用狀元籤選中了吉米沃克,不過他的生涯表現一般,其次就是76人隊在73年選中的道格柯林斯,這兩位是早期的球員。他們的生涯也比較一般,和狀元這個順位的期待嚴重不符合,不過在後面的聯盟中。
艾佛森成為了歷史上第三位被狀元籤選中的得分後衛,但是因為在球員資訊登記的時候註冊為控球后衛。所以說如果嚴格的去看待的話,艾佛森並不是一位被狀元籤選中的得分後衛,不過後來大家也知道了,艾佛森被列入了四大分衛中。
很顯然他的打法更加像分衛,至於為什麼當初會成為控衛。我想應該是太多人低估了艾佛森的得分能力,能夠面對巔峰的奧尼爾拿下40+的男人得分能力可見一斑。不過艾佛森生涯的確沒有拿下總冠軍,這也是他個人最悲哀的一點,無冕之王實至名歸。
-
15 # Swaggy歪哥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難發現,在選秀中,很多NBA球隊更多的在一號位和內線上面的挑選會更加偏重一些,“稀缺性”可能是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
一號位是球隊的“引擎”掌控著比賽節奏和方向,而內線是各個球隊相對都稀缺的一個位置。雖然說一個內線球員不能決定比賽,但是得內線者無疑也贏得了更多輕鬆的得分機會,和防守深度,最終結果也一定是更容易贏得比賽。
反觀二號位,得分後衛。雖然不是盛產狀元的位置,但卻比起前面提到兩個位置,是更多的出現超級巨星的位置,喬丹、傑裡韋斯特、科比、麥迪、韋德 、德雷克斯勒、雷吉米勒、哈登等;不難發現這些球員雖然順位不是狀元,但是經過幾年的磨練都能成為球隊的大佬,和完成致命一擊的關鍵人物。
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一號位球員其實是雙能衛,艾弗森、歐文、阿里納斯、庫裡、沃爾等等他們不是傳統的得分後衛但是很多時候做著得分後的事,這也是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
最後,小編想說,NBA選秀只是個開始,狀元不一定永遠及第,樂透區外也不是不能實現“美國夢”。至於哪個位置更容易獲得高順位或者拔得頭籌,更是一個沒法評判的事情。進入NBA後,誰的態度更積極,行動更迅速,誰才能笑到最後,冠絕全聯盟,成為真正的王。
你們說呢?
-
16 # 麼啊i
因為根據經驗,NBA選秀更喜歡選擇首輪13號籤的得分後衛,選秀13號籤,就像別下了魔咒,如果你有十三號籤不知道選誰,一定要選擇一個得分後衛。
-
17 # 笑看非雲
印象艾弗森應該是分衛吧,其實現在分衛控衛已經很模糊了,像哈登,庫裡,艾弗森都是雙能衛。純得分後衛很尷尬,得分比過小前鋒,控球不如控衛,所以純分衛會消失的,一個積累位置,怎麼可能當狀元
還有選秀一般都選大個子,這是傳統。喬丹 ,杜蘭特牛出天際 也不是狀元。畢竟一年才一個狀元。
-
18 # 皇阿瑪5583423
感覺得分後衛要想是狀元,大學聯賽必須資料華麗才行,這就需要大大的增加自己的球權和出手權,但是大部分大學生球員年輕氣盛,都比較愛表現自己,分享球的事,你懂的
-
19 # 來自上個世紀的單身狗
NBA歷史上作為得分後衛當選狀元有三位:
1.吉米·沃克 ,1967年被底特律活塞隊選中。
2.道格·柯林斯,1973年被費城76人隊選中。
3.阿倫·艾弗森,1996年被費城76人隊選中,01年之前打控衛,後來改打分衛。
(有人可能會說14年被克利夫蘭騎士隊選中的安德魯·威金斯,他官方位置是分位/小前鋒,因為目前森林狼有吉米巴特勒,所以維金斯只是偶爾在防守一端客串分衛)
也就是說從1973年開始的44年來,NBA選秀中得分後衛從未當選狀元。
下面具體談談這種狀況的成因:
原因1:看得見的天賦vs看不見的天賦。
得分後衛在籃球當中的定義是:
也就是說作為分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投籃見長。但是,投籃這種天賦與身高臂展或者跑跳之類的運動能力有很大不同,這種天賦不僅沒有那種肉眼可見的直觀屬性,還不適合用資料給出客觀的評判。舉例來說,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投手他們的選秀排位:雷阿倫96年第5順位、雷吉米勒87年11順位、史蒂夫納什96年15順位、凱爾科沃爾03年2輪22順位、史蒂芬庫裡09年7順位、克萊湯普森11年11順位。也就是說,得分後衛最強大的武器——投籃,這種天賦,在選秀當中往往不佔優勢。
原因2:培養難度大。
得分後衛的任務是解決球隊的攻堅問題,具體就是持球單打。然而讓一個新秀鍛煉出可以應對NBA級別防守的個人持球單打需要大量球權。當然,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個新秀要被當做建隊核心來培養,雷霆時期的杜蘭特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由於近年來分位的整體順位都不高,也沒有十分突出的身體素質,所以擁有被當做核心培養的待遇實在是困難。
另外,即使球隊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敢於下這一步險棋去給予某一位新秀得分後衛大量球權,並且這位新秀也成功的鍛煉出個人單打能力。還是有另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不一定能留住這位球隊花費大量精力培養起來的進攻萬能鑰匙。畢竟,在培養新秀分位的過程中要犧牲一部分球員的出手權,球隊的整體戰績和陣容很難達到衝擊冠軍的水準,所以,新星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很有可能轉會。
正是由於培養難度大,並且還伴有轉會風險,所以球隊在選秀時並不看好得分後衛。
原因3:時代原因。
時代將得分後衛的功能簡化,不僅是分位,除了控衛和小前鋒的其餘三個位置都是如此。
當代的分位往往被這樣一個詞所代替,這個詞就是——3D。舉個例子,聖安東尼奧馬刺的丹尼格林,他作為分位,只需做好防守和定點投射作用即可。
如果你覺得丹尼格林並不能作為這個時代分位的代表,那麼,下面這個名字呢——克萊·湯普森。用這兩位球星為例,並不是說如今聯盟分位實力不強,也不是說他們的個人能力比21世紀初的四大分位差了多少實力,只是時代需要他們做的事是不同的,如今聯盟更崇尚空間和速度。傳統得分後衛的持球單打和背身等打發正在向組織和無球打發改變。(這裡沒有用詹姆斯·哈登為例是因為哈登不是傳統的分位,他是雙能位偏向控衛的那種,球隊幾乎完完全全依賴他組織進攻。)
如今球場上5人配置往往是:1個有組織能力和投射能力還能護框吃餅的大個子+1個能直接抓後場籃板組織反擊三分見長的控衛+3個3D球員。得分後衛在這個時代的定位更接近於一個投手,一塊拼圖。試問,有哪支球隊會拿著狀元籤不去選一名當今急缺的優秀1號或5號位,而去選擇一個作為拼圖的分位呢?
原因4:好的分位對於奪冠是必備但不是必需。
對於奪冠球隊,整體實力和體系往往比球星個人能力重要。這就意味著得到狀元籤的球隊如果不是聯盟墊底,甚至有進入季後賽的實力的話,他們更有可能去選擇那些能夠護框和運動能力強的球員,而不是去選一名需要大量球權去單打的分位,因為這樣做會在某種程度上破壞球隊進攻端的化學反應。防守端,分位畢竟是外線球員,身高體重在5人比賽中不佔優勢,而且新秀得分後衛的身體往往比較瘦弱,對抗能力不強,這也會讓球隊的防守端感到壓力。
球隊想要戰績優秀,好的得分後衛是必備品,但不是沒有好的分位就不能成為好的球隊。
另外,如果球隊有能夠進入季後賽的實力,那就一定有穩定的輪換陣容,至少不會存在某一個位置十分薄弱的情況,在選秀時,他們更有可能去選擇能夠補強自己某一個相對較弱位置的球員。那麼,這個薄弱的位置恰好是得分後衛,並且當屆選秀狀元熱門中有這種優秀的分位,這種可能性是在是低。
那麼,我們來算算這種機率有多低:場上5個位置,缺分位的機率是1/5;狀元熱門2-3人,正好要有一個優秀分位,機率算作2.5/5=1/2。單單這麼算就是十年一遇。況且強隊有狀元籤機率本就很低,而且鑑於文中其他5個原因,狀元熱門是分位的機率更是低得很,所以,選得分後衛做狀元很少見。)
原因5:標杆太高。
對於理想分位的功能作用的評判,標杆一般是喬丹、科比的水準。在這兩尊大神的對比下,即使新秀能力不錯也會只給人一種能力一般的感覺。這種主觀覺得新秀能力有限的感覺,往往使得作為得分後衛進入聯盟的新秀揹負更多的批判,放大了他們的缺點、縮小了優點。並不是如今選人吹毛求疵,只是歷史擺在那裡,標杆太高罷了。
我再說詳細點,對於其他位置來說,例如3號位,有歷史第一小前鋒詹姆斯,人們根據他的身體素質和打法,可以找到與他相似的本·西蒙斯,他們都擁有“被選中(CHOSEN)”的身體條件。
而對於不高不壯的2號位,無論是喬丹還是科比,他們真正的統治力是技術層面的而不是身體。這裡並不是說勒布朗詹姆斯的技術不好只依靠天賦,客觀來說勒布朗的技術在歷史名宿當中排中上游水準都是沒問題的,但是相對於喬丹科比杜蘭特這種靠技術吃飯的型別還是有差距的。再考慮杜蘭特好歹有身高臂長的優勢,而喬丹科比並沒有,所以說他們的技術水準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正是這種過高的標杆讓選秀的判斷偏向主觀,這也給了新秀過多的壓力,讓得分後衛在選秀中取得高位甚至狀元變得十分困難。
原因6:個人原因。
客觀原因是近年來確實沒有完美好分位,即使有了比較出色的2號位新秀,往往也是不湊巧的發生在了選秀大年。
具體分析一下近年來比較出名的得分後衛:
德瑪爾·德羅贊:09年新秀,有投籃有突破有彈跳有技術缺點是大學時期防守弱。
克萊·湯普森:11年新秀,擅長投籃、差在身體素質和控球能力。
德文·布克:15年13順位,優點是投籃選擇出色、速度快,弱點是爆發力。
多諾萬·米切爾:17年13順位,身體素質和防守出色、擅長突破。缺點是身高只有191cm。
上述這些都是有明顯弱點,因為個人能力沒能入選狀元。
下面這兩個比較慘了。
詹姆斯·哈登:09年第三順位,擅長突破、後撤步、造犯規。無奈遇到彈簧人格里芬。
德懷恩·韋德:03年第五順位,擅長突破和防守。無奈前面有詹姆斯、安東尼、波什。
至於科比,受限於高中生身份和瘦弱的體型。而籃球之神喬幫主,無奈與大夢一屆。
說到底,選秀這種事情,誰都看不到未來不是麼?
-
20 # 一棵大樹大又大
新人一個,從13歲左右開始看球,今天26了,很遺憾沒能看見喬幫主打球,同樣沒看過ok組合,我的看法可能跟老球迷有些不同,我認為NBA狀元很少是後衛得原因是因為大多數後衛打球沒有鋒位看著具有觀賞性以及侵略性,代表人,詹姆斯,格里芬,霍華德,當然像艾弗森這樣得超級巨星就只能排除在外了
回覆列表
首先現在人們對後衛的劃分並不像之前那麼清晰,分得分後衛和控球后衛,現在流行叫雙能衛,也就是既能組織球隊,還能自己得分,不存在專門意義上的控球后衛了。
例如羅斯、歐文、沃爾這三個狀元,你要怎麼去劃分他們的位置,表面上稱之他們為控球后衛,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得分能力是不遜於任何得分後衛的,甚至有的時候他們在場上的位置就是得分後衛。
例如歐文在騎士的時候,只要詹姆斯在場上,基本就是詹姆斯控球,歐文得分,詹姆斯下場時,歐文才會客串下控衛,所以說現在對後衛這個位置沒有什麼精確的劃分了。
再說說為什麼選秀經常會選大個為狀元,其實原因很簡單,身體天賦看得見,身高臂展彈跳等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