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都肉多多
-
2 # 歐陽芊雙
其實培養習慣和很多事情一樣,都是有方法可循的,不注意方法蠻幹,最後只能是徒勞無功。
透過對習慣培養類書籍的閱讀,以及自身的實踐經驗,我覺得有以下五個步驟會對養成一個好習慣有比較關鍵的作用。
1、做出承諾首先就是要做出承諾,這個承諾可以是公開對外的,也可以是對自己的。總之,要有一個承諾。
告訴自己在哪段時間要養成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達到怎麼樣的標準算是合格,如果可以最好是寫下來。
透過書寫的過程,也就建立了一種將計劃輸入到意識當中的行為,告訴自己要做出這樣的改變。
2、建立儀式你可以為自己的習慣建立一個儀式,和固定的事件進行結合,或者為習慣創造一些條件。
比如你想養成多喝水的習慣,那可以讓自己每天早上醒來喝一杯水,為了促進這個行為的形成,你可以睡前在床邊放好水杯,方便一起床就喝到水。
當然,你也可以為自己買一個漂亮的杯子,並注意把它放在視線之內,這些行為都可以幫助你去培養習慣。
3、找到節奏一個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節奏的把握。不要試圖一口氣吃個胖子。
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不去和別人比,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我之前一直在提倡的“微習慣”的方法,我們的目的是持續去做,而不是一下完成多少。
永遠記得,細水長流的道理。
4、設定獎勵為了鼓勵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為階段目標設定相應的獎勵。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運用懲罰的方式來培養習慣的,如果當你想到某事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痛苦掙扎,或是自我否定時,這個習慣即使養成了也不太容易保持。一旦有安逸的環境,可以不做的時候,很容易放鬆警惕恢復到原樣。
而設定獎勵就不同了,在沒有得到獎勵時你內心是期待的,得到獎勵後,內心是滿足的,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愉悅感。這種愉悅的氛圍會向你傳達一個事實,就是這個習慣是令人開心的。
既然如此,則養成習慣的可能性則會更大一些。
當然,說好的獎勵是目標達到以後的獎勵,千萬不要預約執行,否則就失去了效果。
5、持續行動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持續行動。
不要因為參加了什麼21天或者100天打卡的活動,挑戰成功後就停止了行動。其實人內心深處還是喜歡安逸的,如果你剛剛建立起一套行為模式,而不去及時鞏固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恢復到沒有培養習慣之前的樣子。
我們培養習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已經養成了習慣,也要持續行動下去。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也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一定要有耐心,很多身體上或者思維上的習慣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不要因為短期內沒看到效果就輕易放棄了,慢慢去培養,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另外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這點在習慣培養的平臺期尤為重要,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放棄,就是因為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
最後一點就是不要貪心,在一段時間內,只培養一個習慣。
-END-
-
3 # 孟穎Liz
大家腦袋裡想想,自己有沒有一項完全掌握的技能。什麼都行,彈吉他,蒸饅頭,開車,游泳....
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能夠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成為專家?是因為自己所受的教育和訓練?還是因為自己充滿了動力?其實使你熟練掌握某項技能的是你意識地或者無意識地養成的貫穿一生的習慣。就像學彈某種樂器,或者備戰馬拉松,學習一門語言是一個長期目標,是要打持久戰的,需要規律的練習,否則我們就會落後跟不上,最後不得不放棄。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嘗試過改變自己的某個習慣,例如戒菸,戒甜食,早起,或者養成一個新習慣,每天讀2頁書,運動30分鐘等。 但是基本上幾天之後,我們就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老路上。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 Aristotle
並不是由於我們動機不夠強,或者我們的習慣太頑固難以改變。我們之所以屢次失敗,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用易操作的可持續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怎麼透過簡單的三步建立學習語言的新習慣。
“習慣圈”的組成元素我們之前在“語言自學完全指南”裡面向大家推薦過一本書叫做《習慣的力量》,作者Charles Duhigg將所有的習慣形成過程提煉總結出習慣養成的三個基本元素。
上圖中的Routine就是習慣本身,是你想要無意識地去做的,最終成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行為。Reward(獎勵)激勵你去完成這個行動。Trigger(觸發因素)是告訴你的大腦去進行這個動作的一個提示。
一旦你弄明白了這三個因素,你就會完全從你的壞習慣中解脫出來。一旦你找到了正確的提示,使你的大腦期待,渴望得到獎勵,你想要培養的習慣就會自動化,然後你的好習慣就養成了。
怎樣進入習慣圈,逐漸養成新習慣第一步:將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習慣
學語言是個大工程,你可能已經把學習過程分解成好幾個小目標了,例如,背誦500個最常用單詞,參加托福考試,或者讀你最喜歡的小說的英文原版。這樣做非常好,你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但是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效果,我們就需要把學習目標分解成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BJ Fogg稱為“tiny habits”的小目標。什麼是tiny habits呢?tiny habits是:
你每天至少做一次
每次花費時間少於30秒
幾乎不需要努力
從“小”開始非常重要。例如, 每天讀一版的英文報紙你很難堅持,但是如果每天讀一篇英文新聞的標題卻很容易,因此更容易堅持下去。
接下來的幾個月,當你習慣了這個新行為而且你的語言水平有所提高了後,你就可以進一步把你的目標擴大為閱讀文章的一段,然後是一整篇文章,甚至是一整本英文期刊。
第二步:找一個錨點觸發習慣
根據BJ Fogg,錨點是你生活中已經存在的一個習慣。將新習慣和舊習慣聯絡起來,你就可以創造一個觸發因素,這個觸發點能夠“騙”你的大腦無意地進入到你想培養的新習慣中。
在我舊習慣之後,我就會做我的新習慣。
例如:
每當我啟動車後,我就連結手機藍芽,播放兩段VOA Special English新聞。
每當我開啟豆漿機後,我就讀兩遍課文。
每當我早上開始上廁所,我就背5個單詞。
理想的錨點是非常精確的事情(“在我洗手後“,就比”下班後“要好,)而且要每天都做(”在我刷牙之後“),和你想要建立的新習慣要保持在同一個頻率上。
第三步:慶祝每次新習慣的完成
獎勵是習慣圈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促使你的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你感到愉悅,從而使你能夠堅持一個新習慣。
Fogg建議每當我們完成習慣行為後,可以大喊一聲“太棒啦,我真是厲害啊!”或者扭歪扭歪跳一小段慶祝的舞蹈。雖然這很有效,但是如果是在公共場合還是挺傻的, 大家肯定覺得不好意思做,最後還是無法有效建立起新習慣。大家其實可以做一些低調點的慶祝,例如笑一下,或者用腳打出某個節奏。或者你也可以給自己買個好吃的零食,當然了,最好是健康的,否則過段時間你又得想辦法戒掉這個新的附加的吃不健康食品的小習慣。
很多人恐怕都會懷疑,小習慣這麼“小”能有用嗎?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學習的不是習慣本身(你可能早就知道該怎樣做了!),而是怎樣將這個習慣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大家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我們總是高估我們能在一天裡面完成的事情,而低估一年裡我們能取得的成就。從小的習慣做起,幾個月後你就會驚訝於你所取得的進步。
為了幫助大家開始培養小習慣,我們製作了一個checklist,大家可以根據checklist來一步步將小習慣培養起來。(大家可以下載下圖打印出來進行填寫)
-
4 # 迪迪乾貨
其實,你內心很清楚,所有的事情只有養成了習慣了,才會持久。很多書籍也寫了習慣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養成習慣。
你知道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步驟,可是你養成幾個好習慣?也許只有1個,有的人甚至沒有。那你有想過為什麼同樣都是微習慣,別人可以做到而你做不到呢?真的只是步驟設定不合理麼?
真相只有一個,你踩種了7個微習慣雷區了。所以,你的微習慣永遠失敗。越失敗,越沮喪,越不想嘗試。
這本剛出的新書《微習慣》,吸引我的不是養成微習慣的步驟,而是養成微習慣需要注意的7個地方,也就是設定微習慣的雷區在哪裡。
雷區一:喜歡自欺欺人
90%的人設定微習慣都不誠實。比如,手機安裝了步數統計軟體為了減肥,有些人設定“一天要做3000步”,結果前三天特別積極,都超額完成。到了第四天,開始偷懶了,要麼沒有到3000步要麼就作弊在那搖一搖算步數。
無論你是超額完成還是沒有完成,我都不建議你這樣做。因為超額完成,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意志力和動力;如果總是沒完成,你又會有挫敗感。最後微習慣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你在某個階段定下了多少目標就多少,不要貪多也不要減少。你可以超越目標,但這個只能當做額外獎勵。如果你在一定時間內總是超額完成,這隻能說明你需要提高一個level了。你的目標設定不合理了。
雷區二:總是不滿意自己的進步
很多人把這種情況歸結於追求完美主義。這樣的說法不正確。李小龍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滿意,但別滿足”。什麼意思?我的理解是:你要對自己達到了規定目標表示認同,但不能就此止步了。
我做平衡支撐運動時,剛開始我只能堅持30秒,後來我給自己設定目標堅持1分半,練了一段時間我做到了。那個時候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居然堅持了1分半。但是我不能只在1分半原地踏步,於是慢慢提高目標,現在我可以保持10分鐘了。
我享受每一次運動後,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因為每次達到了目標,意味著我又挺住了。每挺住一次,代表我的體質增強一分。
就像《微微一笑很傾城》楊洋說的一句話臺詞:最佳化沒有止盡,做人要有追求。
雷區三:從不獎勵自己
這一點我以前也犯過,覺得完成了某個目標是應該做的事情,沒什麼值得獎勵和表揚的。
可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完成了微習慣,就一定要對自己有正面的獎勵。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別討厭早起。每天早上鬧鐘像催命符一樣叫我起床,我腦海裡就想著:今天就辭職!我跟母上大人總是開玩笑說:什麼時候我最想辭職?每天早上起床的那一瞬間。
可是,我現在不得不早起。以前我喜歡下班以後做事情,然後熬到很晚才睡覺,導致第二天起床沒精神。晚睡早起形成惡性迴圈。終於有一天,我給自己設定一個微習慣:上班期間晚上11點必須睡了,6點半起床。給自己的甜頭是:堅持一天,獎勵一個蘋果;堅持一星期,獎勵自己兩盒酸奶;堅持半個月,吃牛肉麵;堅持一個月,吃樓下的小吃。
就這樣,我養成了早起的習慣直到現在,我的很多靈感和寫作都是在早上完成的。
為什麼幼兒園小朋友想要拿小紅花?因為小紅花代表表揚。而你都這麼大了,給自己設定了習慣,提出了要求,卻不給自己一些甜頭和獎勵。你對自己有多大仇恨啊。
雷區四:容易感情用事
在備考四六級的時候,我聽了最崇拜的英語老師課。他從備考開始到考試那天,不斷強調一句話:永遠保持冷靜和剋制。這句話直到現在我都記在心裡。每次遇到一大堆事情時,我都會默默地在心裡說上裡邊。這句話放在四六級考場上,是提醒你無論題目怎麼變,你首先不能慌。放在設定微習慣上,是告訴你:不要過度興奮,也不要過度悲觀。用冷靜的頭腦對待自己的微習慣情況。
什麼人最可怕?容易感情用事的人最可怕。做事最怕什麼?最怕用情緒來做事情而不是腦子。
雷區五:有牴觸心理,不當回事
常識告訴你,面對牴觸心理一定要迎刃而上,挺住,這樣才能突破牴觸障礙。這樣做很蠢。就好像你讀書時很討厭數學,數學很差,看到數學題目有一種厭惡感,而你媽非要逼你多做數學題,給你買了大量的數學練習教材這個時候你想做數學題麼?會想要克服數學這個科目障礙麼?拉倒吧,你沒恨死數學就已經不錯了。所以你在建立微習慣時,如果發現自己有了牴觸心理,想要逃避了。這個時候你要注意了,你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抗拒一件事:你的微習慣不合理,需要改變。
比如“一週跑4次1000米”,你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那就稍微降低一些改為“一週4次跑800米”。你也許會覺得很傻,200米有什麼可差的,但你別小看這200米,少了200米你對微習慣會重識熱情。
你要明白,你設定微習慣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你每完成一次微習慣應該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而不是厭惡感。
雷區六:不懂得自我暗示
我想每個人設定微習慣,肯定是想要改變壞習慣。但人都有懶性,一旦熟悉了行為模式要想改變就變得不容易。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暗示自己:這件事情完成起來很輕鬆之類的話。這樣做可以調動你的積極性,也可以讓你有動力去堅持做這個改變。
要想改變,必須從你自己開始。只有能力發自內心的去改變,那麼即使會遇到困難,走的磕磕絆絆你也會咬牙堅持。
雷區七:總想一口吃下一個胖子
這個雷區最典型。很多人壓根不是在設定微習慣了,而是想一步登天。何為微習慣?每天做一小件事。也許這件小事只佔了你所有事情的5%。可是水滴石穿,每天5%,總有一天會到100%。
而很多人沒堅持幾天,就想著能立馬有成績,有成果。你的骨子裡就很貪,很急功近利就想著能快點有很大的回報。
如果你總是這樣,我很遺憾的告訴你:你壓根不用建立什麼微習慣,因為建了你也不會去做,即使做也不會踏實去做。所以何必浪費時間呢?
你那麼喜歡速成,那你去買彩票吧,這樣可以早點中500萬。
很多時候做一件事情跟熱愛,跟興趣沒太大關係,而是跟習慣有關。就像你知道人要一日三餐,難道這跟熱愛有關?跟興趣有關麼?
現在看看你自己設定的微習慣,想想為什麼失敗,是不是踩種了上面7個雷區呢?
還是古人厲害,早已經看穿了現代人的浮躁。所以早早地告誡我們“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5 # 譚談情感
我有個小學同學,上課是因為睡覺被老師罰站,不寫作業,不是騙老師就是騙家長。中學結束我們分開了。
十年後,聽說清華畢業了。還在進修中。
是的,我想問的是:什麼是好習慣?
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呢?
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呢?
建議認真思考這些問號,雖然沒有給你直接的答覆,但是相信,你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了。
送你兩個字“慎獨”,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禮記》。或許讀懂了,對你有用。
-
6 # 瘋狂小牛哈
下面是來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的“用一個月的時間養成一個好習慣”
我們很多人都渴望有一個好習慣,比如每天堅持看書、每天堅持運動......可養成這個好習慣的過程是痛苦的、艱難的,因為好習慣的培養並非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
研究表明:培養一個習慣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但是習慣培養的第一個月是最重要的。俗話也說:一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深知一個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所以在這裡發起一個“好習慣培養計劃”活動,和大家一起完成這個“一個月培養一個好習慣”的計劃。
一個人的堅持總是很難的,但當你培養這一個好習慣的時候,同時還有其他更多的人在和你一樣努力堅持,你一定會更有信心去完成它!
隨著一個個壞習慣被好習慣逐個取代,我們將變得越來越善於改變自己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在開始養成“改掉壞習慣”的習慣。一旦這樣的習慣養成,我們便會像一列運動著無法停止腳步的火車那樣,不斷的推動著我們逐步完善自己。
好習慣有很多,無論其大小,例如:
每天準時七點起床
每天準時十二點睡覺
每天讀書一小時
每天練習快速閱讀一小時
每天運動半小時
每天背10個單詞
每天少抽一根菸
每天陪家人聊天10分鐘
等等...
如何用30天的時間培養這一個好習慣?
時間:堅持30天。時間太短不能把這個習慣根植到你的大腦內,形成長久的習慣。
習慣:只培養一個好習慣。要改變習慣,就要集中於改變這一個習慣。一次改掉多個習慣的企圖,勢必分散我們的精力,並徹底毀掉我們改掉壞習慣的能力。
工具:習慣培養清單(僅供參考,大家可以自己制定)
方法:
①制定明確的目標。如:每天7點起床,而不是每天早起。
②告訴你的親人或朋友。他們不僅可以監督你,還能夠給你產生壓力。當然,你也可以讓他們一起來培養習慣。
④堅持到底,如果特殊情況,你有幾天空缺了習慣培養,千萬不要放棄。
內容摘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m.jint.cn)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
7 # 笑薇讀書
養成好習慣,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最終將這個行為內化為自己的慣常行為,也就是自己無需費力思考就能做出的正確選擇。比如說,當你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之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的第一反應不再是盲從別人,而是先自己思考這件事情的起因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
當然,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容易,因為人的天性原本就傾向於好逸惡勞,拒絕風險和改變,但誰都無法否認一個好習慣能讓我們受益終生。
斯蒂芬·蓋斯曾經就提出過“微習慣”的概念,什麼是微習慣呢?和傳統的習慣有什麼不同?其實,微習慣是指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比如每天天做一個仰臥起坐,看兩頁書,寫50字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很微不足道?這就是微習慣。
但斯蒂芬認為,塑造我們生活的正是這些微小的積極行為。正因為它們過於微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所以,對於執行人來說也就沒有什麼負擔。試想,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寫300字,做50個俯臥撐,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可能因為目標制定得過高而讓自己半途而廢,這是很多人最終無法成功培養好習慣的根本原因。
習慣的養成必須要遵循人類的本性。儘管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往往會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和目標,但最終卻總是失敗,因為過高的目標只會讓人望而卻步,甚至因為堅持太久看不到成功,最終心灰意冷。、
但微習慣不同,如果你想鍛鍊身體,給自己規定每天跑5公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相反,每天做一兩個俯臥撐卻很容易;無法每天像專職寫作的人那樣每天洋洋灑灑寫好幾千的文字,那麼就每天寫100字,是不是就沒有那麼難了?當你完成這些任務毫不費力的時候,你對自己也就越自信了,你不再總是充滿挫敗感,你開始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掌控一些事情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正向迴圈,你的生活充滿正能量。你開始每天做5個、10個、甚至20個俯臥撐,從開始每天100字,到1000字,甚至是2000字,一切進步似乎水到渠成,你無須刻意逼迫自己,但在源源不斷的激勵中,你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這就是微習慣的效果,看似微不足道,但卻細水長流,不僅不會給你造成太大的壓力,反而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因為,微習慣原本就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不費力氣地做到,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去堅持和強化它,直到它成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習慣之所以有效,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不會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最壞的結果不過是無法完成超額行為,比如說,你一天做一個俯臥撐,正常情況下很容易就超額完成,比如說,做四五個,但不排除你某天身體不舒服,然而,堅持做一個相信你一定是可以辦到的。
回覆列表
現今,由於學業負擔的加重和電子產品的普及。致使許多同學會產生莫名的壓力及心理焦慮,這無疑會使學習效率低下,造成一種惡性迴圈,對同學們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此,就如何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每當想要學習的時候是不是總有一絲逃避的念頭?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是你長期的心理暗示在起著作用,心理暗示的力量在於他可以透過你的思想進而影響你的行動,就學習而言,起初你可能只單單的對其有些厭惡,但是日積月累之後便會衍生出“我不會做”“我討厭學習”等等的心理暗示,進而導致你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態而陷入一個惡性迴圈。那麼是不是我們對此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呢?當然不,我們可以透過積極地心理暗示來改變這一現狀。剛開始不必強迫自己,順其自然每當想要學習的時候別貪多,給自己定一個小小的目標,比如12道選擇題,當然你不必選擇難題,量力而行。當完成這一小目標後,你可以自我獎勵。產生一種正面的反饋給大腦,大腦在接收到這種正面反饋後無形中便在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這便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諸如此類的暗示會有很多,例如老師的表揚,父母對好成績的肯定等等。當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多於負面的心理暗示時你便會發現學習其實是一件快樂的事,那麼不是便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了麼?當然最主要的是你能夠將學習這一行為對應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認同。
除了心理暗示可以將你由厭學而逐漸的喜歡上學習外,是不是還需要一種更系統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學習計劃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何學習計劃會如此重要呢?原因在於其合理性、科學性、高效性。為何如此說呢?一個沒有計劃的人在早讀上他或許會先猶豫一會兒自己該讀些什麼?好不容易想好了要讀語文,時間已過去了2、3分鐘。可是讀了一會兒發現大多數同學再背單詞,才想起來早上第一節英語課要聽寫單詞,於是又慌慌張張地換英語。結果一個早讀收穫甚少。但是如果有一個詳細到每天每小時做什麼的學習計劃是不是會感到目標明確猶豫甚少呢?那是當然的了。一份詳盡的學習計劃絕對會幫助你節約很多的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來列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呢?其實這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因為每個人的學習實力與學習目標是不同的,所以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就是最好的學習計劃。有些同學可能會問,我做過學習計劃,但是執行不完怎麼辦?這說明了該同學的計劃超出了他的學習能力範圍,相應的有的同學很容易的就完成了自己的計劃,那麼前者應該適當的降低計劃的難度,而後者則應適當增加難度。還有一點,對於學習計劃,應該標註優先等級即將較為重要的學習任務設為優先順序。這樣會隨著計劃的完成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與熱愛。學習計劃絕對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系統地幫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了心理暗示與學習計劃的雙重輔助,想必同學們對學習已經逐漸的產生了一種認同感,那麼接下來便是提高啦。隨堂筆記是不錯的選擇,透過記隨堂筆記同學們不但可以將注意力集中於課堂,同時可以將老師所講的一些重點知識加以羅列,對課本的知識進行補充。當然自己的疑問或者是靈感也可以做以記錄以便課後請教老師及同學。這種提高是一種緩慢積累的過程,需要厚積而薄發。所以準備一本厚厚的筆記本絕對會受益匪淺的。記隨堂筆記會使你的思維嚴密謹慎同時磨鍊你的學習意志力。堅持它,會讓你達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自制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了正確的方法還得有執行下去的毅力。這就需要自制力,有了好的方法沒有自制力去執行那無疑於紙上談兵。那麼針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該如何提高個人的自制力呢?首先在你無法堅持某件事的時候,閉上眼睛深呼吸,同時心中默默的想象你需要堅持下去的那件事將給你帶來的無盡的歡樂,反覆多次你會發現這件事其實是可以做下去的。當然平時在學習時儘早移除電腦、手機等等會分散你注意力的事物,便可避免分心的機率。總之想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制力是很重要的,擁有良好的自制力更多的精力便會集中於學習,好習慣也會很快的養成。透過堅持上述方法,長此以往我想好的自制力不難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