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智教育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本質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

    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歡漫無目的的看書,什麼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豆瓣top250,大咖推薦,我都下到Kindle裡屯著。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一半的書根本沒看,剩下的,要麼翻幾頁看不下去,要麼看完了記不住。

    後來經過不斷的摸索,我才慢慢明白過來,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才把心思盡花在“無用功”上。

    1.明確閱讀目的

    在讀一本書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讀書目的。如果讀書目的不明確,必然導致抓不住書中知識重點,看後即忘。

    一般來說,讀書目的可以分為兩種:

    (1)有用

    按照現代知識管理理論的觀點,實用性是知識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所需要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棘手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比如說,為了健身去看營養類的專業書,為了追一個喜歡民國史的女孩去惡補歷史,為了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培養核心競爭力,去學行業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地圖,都屬於此列。

    (2)有趣

    這一型別的讀書主要注重趣味性,在閱讀過程中攝取的資訊,很可能用不上,或者說不能馬上用到。它和前者相比,一是結果導向,一是過程導向,閱讀目的不同,帶來的體驗也不盡相同。簡單的說,就是看書讓我開心就好。因為對哲學感興趣而去翻尼采康德,因為看網文能讓我爽而去看月關貓膩,因為想打發時間而去買幾本故事會,都在此列。

    要注意的是,實用性和趣味性並不是必須分裂的,有的書即能讓接近一個小目標有所得,亦能讓你感受到閱讀的快感。但是至少,實用性和趣味性必須要有一個,否則相信我,你手上的書基本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說硬著頭皮看了也是白搭。

    關於哪些書對你來說,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性情興趣不同,專業領域不同,讀書品味也不一樣。網路上流行的一些大咖書單,未必就適用於每一個人。每當有網友問我,你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的時候,我也很難辦,因為我不知道你的知識儲備,愛好屬性,也不能給你瞎背書名。

    正因為此,確定自己的閱讀目的和閱讀需求就尤為重要。明確自己看書是為了什麼,想透過看書來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具體化),再來選書讀書,才能少走彎路。

    2.制定閱讀策略

    (1)心態

    很多人都有著“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習慣,每當看到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沒讀時,會心生負罪感。甚至在讀一本書時,也會不停的暗示自己,這回必須得看完。但非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兒是很痛苦的,長久以往,對讀書就會心生抗拒。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他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說》裡提出了“讀者權利十條”[1],其中就包括不讀的權利和跳讀的權利。書是為讀者服務的,對待任何書,逐字逐句的去看是愚蠢的。

    (2)區別

    市面上流行的讀書方法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種放諸四海通用的萬能讀書法。如何讀一本書,取決於你讀它的目的,以及這本書的屬性。對待不同類別的書,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檢視閱讀[2]能夠讓我們快速瞭解一本書的內容,商業型別的書籍因為具有較全面的邏輯性,可以用二八法則進行閱讀。如哲學經濟類的專業領域,則適用於分析閱讀如果想要快速瞭解一個全新的領域,或是對某個主題有濃厚興趣,可以進行主題閱讀,倘若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消遣,那麼你隨便讀即可。

    (3)舉例

    在上文中,我提到要抱著閱讀需求去讀書,以小說《水滸傳》為例,如果你純粹是為了在高鐵上打發時間,那麼你都不用做讀書筆記,怎麼開心怎麼看。如果你想了解武松的故事,那麼李逵林沖等其他好漢的履歷基本和你無關了,你只要精讀關於武松的章回即可,對於其他人物為主武松偶爾出現的橋段,你可以選擇略讀或者不讀。如果你想了解書中關於道教的部分,那麼關鍵詞就是:公孫勝,九天玄女,張天師,羅真人等,圍繞這些關鍵詞去檢索即可。

    (4)筆記

    不同的學科做筆記的方式不同,讀書也是如此。筆記記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為什麼讀這本書。比如說你看金庸武俠小說,想學如何講好一個故事,那麼你的筆記就應該側重在情節的推進和發展上,比如說你覺著自己語言乾癟文筆很差,想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那麼書中出現的精妙比喻就值得收入,比如說你是一名評論員,那麼歷史史實和精闢觀點就是你的菜。

    3.深入閱讀方法以上是宏觀的論述與概括

    下面具體的介紹一個較完整的深入閱讀流程:

    【1】明確閱讀目的,尋找適合書籍

    首先明確想透過讀書來收穫什麼。以我想透過閱讀,來了解“高效學習”為例,我透過網路搜尋找到了《刻意練習》《如何高效記憶》《精力管理》等十本相關書籍,但我不知道哪些是我有興趣看下去的,於是我來到實體書店,找到這些書,最終確定其中五本我有興趣,最後買下這五本,決定進行主題閱讀。

    【2】提取主題框架,帶著問題思考

    透過瀏覽目錄和序言來了解每本書的內容框架,以及每個章節的核心觀點。圍繞自己的閱讀目的,帶著問題思考。如:這本書整體說了什麼?作者用怎樣的架構來發展觀點?書中的每個章節說了什麼?我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這本書中出現的知識概念,是否可以和同主題內的另一本書產生關聯?可以用Excel來記錄,提出的問題越多,意味著你的思考能力越成熟。確定這些步驟,可以讓時間更高效的用在有效的知識資訊上。

    【3】精煉內容大綱,做好閱讀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對於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級的讀書筆記很多人都會,就是摘抄句子,但實質上,這種做法對於對書籍知識的掌握來說,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一個合格的讀書筆記至少要包含三個步驟:概括—追問—聯絡。

    3.1概括: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話精簡內容。學會在閱讀中,抓住它的主題和核心,掌握書的整體架構——它可以分為幾大部分,每大部分能分成哪些小部,把它整理到紙面上就是一張思維導圖。從宏觀上講,就是能夠概括一本書每一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話整體表述這本書在講什麼。從微觀角度而言,就是能夠對書中出現的中心語句和結論性語句,做出解釋。

    3.2追問:盡信書不如無書,當我們看到書中出現的觀點時,不妨也問問自己,你的觀點是什麼?你是否贊成作者的觀點?如果贊成,你贊成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還聯想到其他的知識,它是否可以和你之前瞭解的知識結合起來,建立聯絡?如果反對,你的理由是什麼?追問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作者在說什麼,更要探求作者為什麼這麼說,他的觀點是否適用於我?他的邏輯是否嚴謹,對我有何啟發?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你對知識思考演繹與歸納的過程。

    3.3聯想:當知識處於碎片化的時候,它的價值很小,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建立新知與故知之間的連結,才是建立知識地圖的關鍵。一般來說,聯想無非兩種,橫向與縱向。以波德萊爾的詩為例,橫向的聯想可以是——你覺得他的詩整體風格如何?類似風格的歐洲詩人還有哪些?他們的作品有什麼共通點和差異?縱向則是對波德萊爾的詩展開深入探究——有沒有關於波德萊爾的人物傳記?或是同時期其他人物對他的點評?後世詩人對他的看法評價?....等等。對於聯想運用的越熟練,知識之間的脈絡也會在你的腦海中越清晰的呈現。

    【4】定時翻閱筆記,檢驗讀書成果

    筆記記錄至此,並不就代表著你可以對讀過的書“信手拈來。”因為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記錄下來的內容不經過及時複習,就會成為短時記憶,很快被遺忘。所以,做過的讀書筆記一定要及時去看,反覆看。而且不光光是看,更重要的是有意識的塑造一種書為我用的思維。具體的方法論有兩種:一是寫書評,二是複述。

    4.1書評:上文3中提到的概括-追問-聯想,具體到相關的問題延展開,輔助資料成文,都可以是一篇書評。針對不同的主題,書評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如果你對知識的整體運用能力較強的話,甚至可以對同個主題的多本書展開主題書評,草擬一篇文章。

    4.2複述:合上書本,你能對書的整體架構拎出來用自己的話闡述,能對書中提及的關鍵詞和核心概念有自己的理解,也能將書中出現的知識和你以前所具的故知結合起來,(譬如時間管理和專注力的知識相關聯,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內容相結合,)做到這三步,你基本上就能做到,對所謂的書“信手拈來”了。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反覆的練習與思索。

    總結

    【1】明確讀書目的,從自己的剛需入手,尋找有用的書,或是從興趣入手,尋找有趣的書。

    【2】制定閱讀策略,根據閱讀目的,進行不同方式閱讀,讀書筆記為閱讀目的服務。

    【3】深入閱讀方法:尋找合適書籍-提取主題框架-帶著問題思考-做好閱讀筆記-檢驗讀書成果。

    完成筆記後,定時複習瀏覽,學寫書評與複述,加深知識印象,做到學以致用。

  • 2 # 議論者

    專業書為什麼不容易記住?

    這裡分為兩點來講:

    一是,關於記憶的問題

    大腦存在熟練度錯覺,大腦越容易喚出某項記憶,再次習得的程度越就越淺,而喚起的難度越大,再次習得的程度就越深,就好比越鬆軟的海綿吸水能力更好。我們在專業學習中,很可能更多的進行的是低淺表的記憶,所以很快遺忘。上述作者給出的建議是根據一些科學的記憶時間安排複習,以及在學習前來個小測試來有效增強對學習內容的記憶

    二是,關於理解的問題

    這裡推薦一本書《關鍵20小時》(作者:喬希.考夫曼),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專業知識是透過演繹法來學習的,即先了解定理,定義,進行小練習,再過渡到綜合練習。首先,練習的必須的,但是更為有效的學習往往是歸納式的學習方法,即你先做跟專業課有關的實踐專案(可以自己找資料或找該領域的人),然後再把專業書已經搜尋渠道當做工具來幫助自己完成該專案,這樣方式能夠讓你對專業書的內容有更深的瞭解,而它,也不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可以活學活用,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知識。

  • 3 # 柔柔春風1

    大凡一個專業的知識,多的涉及幾十門課程,少的一般也起碼十門以上。所以,特定專業的理論知識書籍有幾十本之多。如果都要做到“精讀”能背誦而永不忘記,即使是記憶力最佳者,恐怕也難以做到。

    咱們在學校攻讀專業,大專得讀三年,本科在四年以上。專業所涉的理論知識範圍,至少也要接觸瀏覽一遍。而對於需要用到的重點,老師會選擇多講、強調注意和熟悉掌握。若我們把重點知識弄懂了、熟悉掌握了,投入實際工作也就無多大問題或困難了。

    再說,每個專業都有其核心的幾門課程及課本,是核心的專業技術資料。即使是這核心的課本,要全部背下來也是不大可能的。辦法只能是弄懂弄通,標出重點章節段落,臨到應用時,萬一不知道怎麼操作便隨時查閱。經過聯絡實踐應用操作,書本理論知識才會在腦子裡留下深刻印象。經過一個熟練掌握的過程,就再也不會忘記、再不需翻書查找了。以電力專業為例:《電機》、《變壓器》、《電路》、《繼電保護》、《電工學》等幾門核心課程及其技術課本是必須“精讀”熟悉的。應用時,萬一忘記無把握,則在一段時間內要帶著書本上班上崗。之後,透過師傅們指導和自己在實踐中熟悉熟練,逐漸地就變成了自己終身不忘的本領、能力。並且隨著實踐範圍擴大、程度加深,會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專業認識,可在原有基礎上探索提升、研究創新,這就是常說的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毛主席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總之,知識、包括專業技術知識的熟悉掌握和應用,並非必須全部按書本“照本宣科”地死記硬背下來,這一般也是做不到的。但是,在工作實踐中碰到了問題,則須知道在哪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即能找到具體技術的應用指南。學了專業技術知識,只要有心計,就沒有做不成做不好的事。(完)

  • 4 # 小太陽耿七歲

    用思維導圖,一張圖可以畫一本書,大腦記憶文字很吃力,但是對影象,有色彩的會很深刻,比如你看完一本書最後能記住百分之二十就不錯了,但是看一部電影裡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環節都會記住,希望我這條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 5 # 安小美的美國奶爸

    不扯閒話,只說重點:

    專業課一般知識都比較深比較多,讀了就忘其實挺正常的,樓主不用著急,不止你一個人從我學習,科研和工作的經驗以及行業頂尖那部分人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三點非常重要:

    第一點是思考知識的內部邏輯而非死記硬背。除非是過目不忘的天才,不然絕大部分人能硬記住的東西很有限,只有思考清楚知識的內部邏輯才能融會貫通,記住一個體系。舉個例子,讀博時跟一個哈佛教授討論合作課題研究軟材料屈服起皺,我一直在想之前記憶裡的一個公式分析變形和材料性質,但教授完全不談所謂公式,而是畫一個草圖從能量角度看怎樣變形才能平衡,結果等號兩邊一寫果然就是那個公式,只需要調調係數,讓我佩服不已。(是個印度教授)

    第二點是知識和實踐結合,把專業書裡內容用在具體專案中才能真正理解並記住。學校裡的書本知識如果沒有實際應用過的話總是紙上談兵,進而導致沒有動力記住。尤其是數學知識最為常見,比較微積分,很多老師只會讀課本,對初次接觸微積分的學生來講很難理解,但如果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就恍然大悟,發現宇宙萬物均可微分積分。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己真的有興趣,而不是被逼著讀書。真的有興趣才能主動把知識吸收進去而且自己找新的相關知識,現在網上資源極其豐富,有自主性學習的話可以接受到海量的資訊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 6 # 山東瑞豐科技

    專業的東西需要慢慢的理解。你可以做個簡單的讀書筆記。用圖解或者簡單的圖形文字結合的方式畫出重點。然後慢慢的再去理解。

  • 7 # Remindme276

    對於有必要把握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精神實質的東西,先的去了解和記住,再慢慢消化,精讀就是可以快速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這樣的話思維導圖就配上用途了,大家都知道記筆記,思維導圖更清晰結構化,如果遇到重要的,有疑問的內容就記下來。一定做好備註。要不然剛開始God and i understood what i was doing,Now God only know…還有就是針對某一部分,看了有所感觸了,做個特別的說明。後期回顧更不容易忘。有些需要實際操作的就要動手了,深入練習。加固理解和記憶。

  • 8 # 爬行的窩窩牛

    專業書裡的知識讀了就忘了,那是正常的現象,除非你像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一樣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或者像三寶大鬧寶萊塢裡的“臭屁蟲”一樣一直死記硬背把它不經過思考的背誦下來。專業書讀了又忘,你只強調了這個“讀”字,肯定是不行的,我們讀書應該更加強調“思”字。這樣才能完完全全的理解專業書的內涵所在。在這裡分享一點我的讀書心得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首先先通讀一邊書籍,瞭解其大意,知道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告訴了我們什麼或者是要我們學會什麼東西!總結出你讀書時有的哪些疑問!

    2.再讀重要章節,帶著問題去思考書裡面的知識,如果是文學類的專業書籍,你就要設身處地的聯想一下你處在作者所處的的環境下(或者情景中)你會怎樣思考,如果是計算理解類的專業書籍那就多練習理解,多找例題來做,在做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這樣做。重視思考與理解的過程,你會發現專業書原來也這麼簡單!

    3.專業書往往很多人是很反感的,但是我們要抱著一顆探索的心來讀,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所以你最起碼要保持不排斥它的心裡,不然你怎麼能做到精讀它呢?

  • 9 # 春風送懷

    我是做裝修行業的,2016年就讀了室內設計專業成人大學,實踐跟理論知識是有差別的。我總結了兩點:

    1.總結經驗,多翻看書籍與實際操作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

    2.多與同行溝通,三人行,必有我師。

    3.利用空閒時間,翻看大師作品,並標註,結合自己遇到的問題,有爭議的,可以請教有經驗的師傅。

    4.專業的書籍,時間長不看,就忘了,一定要做到,多看,多練,多用!

  • 10 # 全職寶媽凱利

    一、精讀的定義

    要將知識轉變成智慧,必須要學會精讀一本書的方法,不然讀再多的書都是白搭。

    所謂的精讀,是以掌握閱讀方法、發展閱讀能力、理解文章內容、積累知識為目的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精細的深入閱讀。

    同一本書,在有些人讀來可得到一些深入的領會,將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有些人讀來只是在內心默讀出文字,卻不能把握文字的意義,沒讀多久就遺忘了,而且日常生活和思維活動反而為書所束縛,越讀書人變得越呆板。

    對於讀書,其實我一直堅信一個信念,精讀一本書,勝過走馬觀花的瀏覽10本書。

    二、精讀不是重複閱讀

    精讀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理解透徹的知識才能為我所用。

    精讀有別於走馬觀花的閱讀。後者一味追求速度,貪多求快,妄想吸收一切知識,最終變成一個在各方面淺嘗輒止的人。因為這種閱讀方式,只能獲得膚淺的知識,而膚淺的知識難以生根,不能被運用,這樣閱讀自然無益。

    精讀不是單純的重複閱讀,多讀幾遍而已。單純的重複閱讀,只是瀏覽書上的文字,不過加深讀書的印象,卻不是深入到文字的背後。

    真正的精讀是要讀出一本書的“弦外音,味外味。”,領會書本背後的東西。

    三、如何精讀一本書?

    1、探究書的創作背景

    讀一些經典的著作,要探究這本書創作的背景,對它們要有一定的瞭解,這樣對於所讀的內容會有更加立體的理解。

    比如魯迅的作品《孔乙己》,如果從表面上看,這是在批評一個讀書人的迂腐頑固。

    但是,實際上,瞭解這個作品的創作背景: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魯迅實則是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所以,這樣精讀可以挖掘到潛藏在文字背後的東西。

    2、不僅僅讀結論更要讀懂方法

    恩格斯曾說過:“我們所需要的,與其說是赤裸裸的結果,不如說是研究;如果離開引向這個結果的發展來把握結果,那就等於沒有結果。”

    他的意思就是要告訴我們,不僅僅要看到書面,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當我們能夠了解作者的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手裡頭就會有了新工具,運用這些新工具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

    3、分析:理論和事實結合

    專業書本的理論表述往往是比較抽象的,我們需要用具體的事例去推匯出理論,同時還要用理論去分析一些具體的事例。

    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是否善於運用知識取決於你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結合事實。

    只有將抽象的理論和事實結合,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乃至融會貫通的學習境界。

    書呆子往往死抓書本文字不放,只要你任意點出課本某個章節的問題,他可以將答案逐字逐句地背誦出來,好似行走的圖書館。但是,你一旦叫他舉出個例子,說明書本上的理論,他就會一臉懵逼,這主要是由於他死記文字,而導致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產生脫節。

    4、主題閱讀

    有大量的名家告訴後人,讀書要心專,一書不盡不讀新書,切不可以坐這山望那山。

    但是,主題閱讀則是一個例外。

    客觀來講,任何一本書,對於一個主題的表述都是有限的。換句話說,我們無法苛求一本書對某個主題可以講解的非常透徹。所以,很有必要針對某個主題看不同的書籍,比較不同作者對於該主題的看法。

    認識論教導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利用主題精讀,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既可以看見樹木又可以看見森林。而且,我們對於某個主題研究的越全面,越能從一個整體的視角看待事物,猶如登山觀景物然。

    5、提問

    思維就是疑問。只有我們經常腦袋裡存放一兩個問題,才會激發我們去思考問題,享受精神探索的歡愉。

    南宋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這即是理智進步的有規律的迴圈運動過程,從無疑到有疑,用已知了解未知。

    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產生疑問。疑問可以使得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注意點,篩選和問題有關的主要資訊,這樣就不會閱讀一本書之後,什麼印象都沒有留下來。

    另外,提問還可以讓學習者有一個閱讀的目的,幫助學習者瞭解作者的思路。

    越是浮躁的時代,內心越是浮躁的時候,越要靜下心來,好好去精讀一本書!你說呢?

  • 11 # 裝修知識講座

    感謝邀請,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類專業書,我們某科目老師說,重點不在於你從頭到尾一字一句背下來,在於抓住背後的邏輯,你要搞清楚每一章的聯絡,你為什麼要學這一章,這一章解決了什麼問題,然後自己大致去講述,總結,可以畫個圖什麼的,總之要全面把握。然後再看細節,記一下重點概念,易錯概念。

  • 12 # 冬天樹上的葉子

    在讀專業書的時候,只要畫出書中的重點和細節,然後反覆的讀記,應該都能記住,我的專業書一般很難記,上面有很多動作圖片,要一邊演練,一邊畫動作要領,然後要畫動作行走路線,動作名稱。

    記得我剛代課的時候專業書沒認真看,只記住動作名稱,覺著會做動作就行,可學生們只會做動作不知道動作是怎麼出的,怎麼發力的,動作的幅度怎麼做標準,覺的很對不起他們,有點誤人子弟的感覺,於是我就把專業書拿來看了,一開啟我傻眼了,上面的字密密麻麻,還有很多動作,動作還畫著路線圖,於是我就把動作的要領畫下來,怎麼發力,力點在哪裡,我都一一畫下來,然後死記硬背,再結合做動作就記下來了。

    其實讀什麼書都一樣,只要用心,認真,都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 13 # 醜男傻大軍

    讀完了,儘量半個月溫習一下,或者立馬應用 上。如果不用,或者不溫習,指定忘。 就像有些咱們學過的漢字。有些不常用的可能 你就忘了怎麼寫了。我在中學學過得好多東西 我都忘了。

  • 14 # 費曼學習中心

    讀專業書,更多的是需要,不一定感興趣,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先通讀,讀懂知識架構,從大的方面瞭解書籍介紹的內容重點和知識架構,再精讀,細化具體內容和知識要點,做好讀書筆記,思考理解知識內涵外延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力爭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架起聯絡的橋樑。

    2.搭建章節思維導圖,無論你是以知識內容為線索,還是以思維方法為線索,都提煉加工出思維導圖,打印出來,每天重複複習,心理學告訴我們,重複是克服遺忘最有效的方法。

    3.學會費曼學習法,就是把學的內容,力爭變成自己簡單易懂的語言,講給從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人聽,而且能讓他聽懂,那時,這些知識就變成你自己的了,不會再忘記。

  • 15 # 魯迅研習動態1881

    專業書,精讀。

    做筆記,結合多重形式,深化專業書的內容。相關的影片,講座,音訊等軟體等輔助。 同時也要和這類專業人士交往,學習。專業書的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寬闊的視野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爺的《功夫2》還拍不拍了?進展如何,星爺主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