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深度揭秘
-
2 # 科技之重
其實殲20戰鬥機兩臺AL-31FM1發動機的推力並沒有280千牛,而是265千牛。因為AL-31FM1發動機的推力為13.5噸,也就是132.2千牛。
理論上來說,殲20完全可以上艦的!由於殲20安裝有EODAS系統,飛行員可以透過該系統看到飛機下邊的景物,對在航母上降落極為有利。為何殲20沒有登上中國產航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空軍急需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肯定要緊著空軍裝備。第二:中國四代隱身艦載機的選型還未確定,重型與中型之爭。
第一個原因:殲20本來就是為空軍研發的戰鬥機,與海航的艦載機沒多大關係。目前來說,中國空軍先進戰機的數量並不多,三代半以及以上(殲20,殲16,蘇35,殲10B/C)機型的數量都不會超過400架。要知道美國F22和F35的數量已經接近500架了,美軍四代機得數量比中國三代半以及以上機型得數量都要多,這差距就太大了。雖說現階段的殲20採用的是AL-31F99M1發動機,但是已經在換裝渦扇-10改發動機試飛了。殲20就是為中國空軍研發的,與海航的關係不大。在面對美軍F22和F35先進戰機的壓力下,中國空軍急需一種可以與這兩者相抗衡的機型,這也就是中國第四代戰鬥機上馬的重要原因。當初成飛的就是殲20,而沈飛則拿出了三翼面的“殲-14”。在競爭中最終獲勝的是殲20,所以說,殲20得研製目的就是為空軍準備的。也可以這麼說,在設計當初殲20就沒有考慮過上艦,雖說其效能足以支撐作為一款四代艦載機。
第二個原因:中國四代艦載機的選型還未清晰。關於四代艦載機究竟是重型還是中型的問題依舊難以確定,航空母艦同樣得甲板面積在搭載殲20時,肯定是要比殲31少的。但是殲20在航程,載彈量,作戰能力上是要比殲31強的,這也就關乎到中國海軍的定位問題了,究竟是專守防衛,還是功放兼備,亦或是進攻。如果說,專守防衛的話,選擇中型的殲31就可以了。以殲31的效能來說,作為一款防禦為主的隱身艦載機還是不錯的。如果是攻防兼備或者專屬進攻的話,還是選擇重型的殲20更為合適,畢竟載彈量和航程比殲31要好。殲20的彈艙也可以掛載尺寸更大,數量更多的對地攻擊彈藥,這是殲31所不能相比的。
只不過,根據多次的宣傳來看,中國未來的四代艦載機很有可能是殲31,畢竟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四代艦載機也是中型的F35。等到核動力+彈射起飛的10萬噸級航空母艦服役後,中國的艦載機組成模式很有可能類似美國“F35+F18”那樣,而中國的則是“殲31+殲15B/D”的中重搭配,殲31負責制空,而殲15負責對地攻擊。
-
3 # 原野小草yu
殲-20為什麼沒登上航母?
空軍急需隱型戰機,殲-20戰機要緊跟空軍;四代隱身艦載機選型未定。
-
4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20是一架好飛機,但是並不意味著它是一架好艦載機。殲20如果要上艦,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使得它本來的優點大打折扣。
中國下一代艦載機(俗稱海四)的選型一直是軍迷圈裡討論的熱點,廣大軍迷基本上分為兩派:一派力挺以殲20為基礎研製下一代艦載機,而另一派則支援以鶻鷹改進型作為下一代艦載機。這種觀點上的分歧又夾雜著輕重之爭、廠所之爭甚至是地域之爭,每每在軍迷圈掀起血雨腥風。
力挺殲20上艦的軍迷不少,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殲20作為重型戰機戰鬥力更加強悍,尤其是超音速機動效能和優異的載荷航程效能,使得殲20可以有效壓制對手的F35C;二是殲20已經定型量產,軍迷朋友認為以殲20為基礎發展艦載型更加快速高效。
而力挺鶻鷹改進型(殲31或者殲35)上艦的軍迷則認為鶻鷹作為中型機具有更好的艦機適配效能,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數量。而且鶻鷹採用常規佈局,著艦效能更好。
雖然下一代艦載機尚未正式公佈,但是綜合各方面的訊息,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十有八九是由鶻鷹發展而來。當然,筆者估計海四會與大家現在熟知的鶻鷹改進較大,會更大、更重一些。
殲20這邊,自誕生以來不斷髮展、完善,近期換裝太行C的殲20正在進行工廠試飛,今年將正式交付部隊。雖然太行版殲20還不是殲20的完全體,但是換裝最大推力14噸的太行C後,殲20不但在效能上進一步提升(推力和供電能力),而且避免了因發動機“卡脖子”的隱患,產能也會大幅提升。
無論是使用俄製99M1還是中國產太行C,都不耽誤殲20在航母上起飛,不但滑躍起飛沒問題,未來在003型電磁彈射航母上彈射起飛更是小菜一碟。阻礙殲20上艦的,其實與發動機推力沒什麼關係。
連殲教9這樣的2代教練機都能滑躍起飛,推重比更高的殲20更不再話下。正如本山大叔所說:人生好比一架飛機,不在於飛多高、多塊,關鍵是能否平穩著陸。著艦效能是阻礙殲20上艦的最大攔路虎。
首先,殲20在整體佈局上偏重於高速效能,以此獲得更強的超視距空戰能力。雖然殲20的低速效能也不俗,但是以大仰角效能換來的,而艦載機更注重低仰角下的低速操縱能力。
殲20在氣動設計上偏重於高速效能路人皆知,雖然憑藉“邊條翼升力體鴨式佈局”獲得不俗的大仰角效能,使得低速飛行效能也不錯,但是這對於攔阻著艦不利。
鴨式佈局不是不可以上艦,但是較大的仰角確實是個問題,即便採用近距耦合鴨式佈局的陣風也存在這個問題,較大的仰角不但存在機尾擦地的風險(殲20還有腹鰭),而且也影響飛行員的著艦視野。
其次,殲20龐大的機身、較重的機體也為上艦帶來了一些問題。
無論以哪種標準衡量,殲20都是目前最大的隱身戰鬥機,機體空重在20噸上下,最大起飛重量估計在38噸左右。而為了上艦必須還得增強機體結構和起落架,空重進一步提高,對於攔阻系統是個巨大的考驗。
雖然很多力挺殲20上艦的軍迷經常用上圖來證明殲20的寸尺並不比殲15大,殲15能上艦那殲20自然也可以。殲15上艦,不代表殲15就是一款理想的艦載機,殲15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在航母發展道路上無奈的“湊合”,這種“湊合”很大程度上是蘇聯當年在艦載機選擇上的“湊合”。
殲20較大、較重的機體不但對航母的攔阻系統是巨大的考驗、降低了安全裕度,而且較大的機體也降低了載機量,而且為艦載機在航母上的運轉提高了難度。
總之,殲20不是一定不能上艦,但是為了上艦必須得做出重大改進,比如加大翼展、提高機翼面積以提升低速飛行效能、縮短機身以提高艦機適配效能,但是這樣改出來的艦載版殲20將與我們熟知的超音速機動效能優異、內建彈倉較大、載荷航程效能強的殲20大相徑庭。如果是這樣,為何不從頭研製一款更適合艦載要求的海四呢?
-
5 # 沐風談兵論道
首先,殲-20戰機和殲-15艦載機裝備的發動機處在同類水平,都是裝備著AL-31發動機,雖然中國產WS-10渦扇發動機已經在殲-10B戰機獲得成功,但是也只是AL-31發動機的中國產化。因此,殲-20戰機裝備的發動機依然只是三代機的發動機,這跟美國F-22戰機裝備F-119的15.6噸和最大推力17噸存在著差別,更別說F-35戰機裝備F-135的18噸,甚至不如俄羅斯蘇-57戰機目前裝備的AL-41的發動機16噸。如果中國WS-15渦扇發動機測試成功,將超過美國F-119,接近俄羅斯正在測試的產品30發動機的18.5噸。因此,殲-20戰機就算上艦,其發動機不足也是限制其作戰能力的最大障礙。
由於,殲-15戰機已經在山東艦和遼寧艦得到應用,其實力也是在全世界所有艦載機排名中實力不俗,已經超過俄羅斯蘇-33艦載機和法國陣風艦載機。因此,殲-15戰機已經堪當大任。美國F-22戰機依然作為空優戰機,在世界上飛來飛去,隱身能力依然被各國防空部隊所頭疼。殲-20戰機重任跟F-22戰機地位相同,充當中國空軍王牌戰機。作為中國新晉王牌戰機,殲-20戰機有限作為空優戰機來使用。
然而,根據中航工業宣傳片中,殲-20戰機已經出現在中國平直甲板上,而且採用彈射起飛方式,這就說明殲-20戰機未來不採用滑躍起飛。所以,殲-20戰機等待著時機。至於殲-20戰機為何不上艦,其中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首先,殲-20戰機研製之處就是空優戰機,主要依靠隱身能力奪取制空權,保障中國空軍獲得戰場的優勢。如果殲-20戰機上艦,需要重新測試和機體結構調整,這不是短時間能完成。
其次,殲-20戰機採用彈射起飛,就需要在重量上獲得取捨,不能在採用如此重量,不然按照目前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很難獲得足夠動力,這也是重要原因。至於耐腐蝕改進很容易,難點就是如何在海洋中高溫高溼高鹽分的情況,保證隱身塗層的不掉落。
最後,殲-20戰機需要保證各個方面都做到為,特別是翼展和發動機,地面測試,起落架等做到萬無一失。
既然,中航工業宣傳片出現,殲-20戰機上艦場景,相比這點並不是假的,未來將上艦中國003型航母和004型核動力航母必定無疑。
-
6 # 瑤池大仙
上艦有上艦要求,美國F22最強也沒有把這款飛機放上航母,好多網民總想把殲20放上中國航母,要加強學習,拿生活上比喻一下,家中鍋燉只老母雞可以,燉一支羊就不行,不是羊肉不好吃,而是鍋太小。其實國家建造航母就考慮艦載機,除了有殲15有彈射型,滑躍型。當然考慮隱形艦載機,而且各項指標碾壓F35。已經有報導了,已研發成功什麼時間上艦等官方報導。親愛的網友,我感覺國家軍事領域全面推進,程序驚人。為軍事鬥爭做好準備。
-
7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想法過於簡單了吧,因為動力足殲20就可以上艦吧,如果是這麼想的話,那麼就根本就是一種理念,殲20上艦是許多人支援的,許多人在 殲20的效能如何如何好,應該上艦。可惜只是一廂情願,完全不顧及事實啊。
殲20能不能上艦,不是殲20效能如何決定的,以殲20的效能為由作為上艦的理由,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了,要搞的是艦載機。
一款戰機能不能上艦,第一個決定因素是航空母艦,而不是飛機的效能,不能滿足艦載的要求,現能再先進又有什麼用呢?現在殲20的問題就在於它的設計不符合艦載的要求,只有能夠上艦才能夠成為艦載機,許多人只強調了殲20的效能如何,沒有強調過殲20能夠匹配航母的問題。
從現實條件上來說,殲20只是自身效能強,但是要搭載到航母上所存在的問題不少。在目前情況上來說。殲20不具備搭載上艦的條件,艦載機的要求很多呀,殲20過大的重量著艦和起艦起飛等方面都是個問題,原本根本就沒有作為艦載機來設計,屬於先天性不足。至於講什麼動力足不足,能不能上艦,這真的屬於方向錯了。
-
8 # 薺菜糰子
首先,殲20能不能上艦,目前並無定論……所以題主問“為何不能”就有些不知所謂了……其次,一款飛機能不能上艦,和推力大小沒有必然關係。鬼怪、海盜、十字軍戰士這些老古董都能上艦,它們的推重比能超過殲20?作為艦載機,有一些不同於岸基飛機的獨特要求,首先是機體和起落架的強度要遠超岸基戰機。彈射起飛/滑躍起飛,阻攔降落,對機身和起落架縱向抗拉強度和垂直的抗衝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一款飛機設計的時候沒考慮上艦,就需要對機身和起落架進行加強。但並不是所有的飛機都能透過改進來加強,大名鼎鼎的F-16曾考慮上艦,但研究結果表明其機體結構先天不足不適合改裝上艦。其次,機體和電子裝置要針對海上鹽霧環境進行抗腐蝕處理。所以說,殲20能不能上艦,主要看其原始設計有沒有為上艦的特殊要求進行了加強,或者有沒有透過改裝加強的潛力。
-
9 # 春秋軍備
隨著美國的航空母艦越來越先進,其所配備的艦載機卻因為日益老化而影響了整體作戰能力。另一方面,陸軍已經大量的裝備了F-35a型戰鬥機,海軍陸戰隊也逐步開始裝備F-35b型垂直起降戰鬥機。航母艦載機必須也儘快進行更換,所以美國加快了F-35C的完善速度。
F-35C戰鬥機
美國艦載機具備隱身能力之後,必定會提高航母的戰鬥力。這樣一來,美國海軍又將與其他國家拉開距離。為了跟上美國的腳步,中國也必須研發一款隱身艦載機。現階段我們就有兩款隱身戰鬥機可供海軍參考,一款是殲31,另一款則是殲20。殲31由於種種問題,目前還沒有正式定型量產。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測,殲20有沒有可能登上航空母艦呢?
殲20戰鬥機
按現階段中國航母的起降條件來看,殲20是沒有辦法登上航母的。雖然殲20跟殲-15一樣都是雙發重型戰鬥機,但是殲20的重量明顯要高出殲15,這樣一來在航母上起飛就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殲20是一款造價昂貴的五代隱身戰鬥機,其維護成本非常的高,如果用這樣高成本的戰鬥機作為航母的艦載機,那麼航母進行遠洋訓練的時候,必定會殲20的維護提出極大的考驗。海面上的氣候狀況跟陸地上有所不同,殲20表面昂貴的隱身塗料,很有可能會受到海風的影響而加速磨損。這樣維護殲20的成本就更高了。
殲20戰鬥機
也許有些人要說了,美國的F-35c不也是隱身戰鬥機嗎?既然美國能夠部署,那麼中國為什麼不能讓殲20成為艦載機呢?要知道美國的F-35首先不是一款重型戰鬥機,重量不比殲-20,另外美國的航母都是彈射航母,彈射器會給艦載機提供巨大的動力,足夠達到起飛的條件。但是中國現在只有滑躍式航母,所以不能夠起飛像殲-20如此重量的戰鬥機?
殲20要想登上航母,除非隱身技術過硬,再加上大推力的彈射器才能夠辦到。
-
10 # 鐵桿軍迷
殲-20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殲-2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是未來中國維護對空、對海的主權任務的主要戰機。2016年11月1日第十一屆珠海航展中,殲-20首次進行了空中飛行展示,引起轟動。殲-20是中國現代空軍實力的象徵,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機,一時間成為了華人心目中的明星戰機。
未來殲20的發動機肯定不是渦扇10B的280千牛,而是渦扇15A的360千牛。未來的FC31的發動機是渦扇19A,推力達到240幹牛,可能叫殲31或者殲35。
未來上艦的應該是FC31的航母版戰鬥機,重量達到30噸,叫中重型戰鬥機。因為發動機RD93的原因,FC31只能是中型戰鬥機。當FC31配備了渦扇19A發動機才是完整版的戰鬥機。
殲20有些重,而戰鬥機都是越來越加重的。如果是海軍艦載版一般在空軍版的基礎上增加兩噸,那殲20最大起飛重量是39噸,加上兩噸是41噸,去掉4個副油箱5噸,已達到36噸。
和陸基飛機相比,艦載機有幾個特別的要求:第一是艦體強度必須更高,在航母上起降索要收到的衝擊都遠大於在陸地上起降,如果戰鬥機機身強度有缺陷,則使用壽命將會大大縮短或者是出動率將會大大降低,無論是哪一者都不適合未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其次,艦載機所要佔據的空間要儘量減小,簡單來說便是需要使用摺疊翼,或者仿照美國的F-14一般使用後掠翼;還有一點就是,由於特殊的海洋環境,艦載機必須有著較強的抗腐蝕能力,儘可能地減少水和鹽對機身的腐蝕。
回到殲-20來看,首先殲-20目前還沒有配備推力達18噸的渦扇-15發動機,使用的還是渦扇-10B,也就是說其發動機效能目前還沒有達到理想程度。其次,殲-20的氣動設計十分嚴密,無論是加強機體結構,還是改為摺疊翼或者後掠翼,都會對殲-20現有的體系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重量增減一公斤、機翼角度變更一度都會影響其飛行效能。
而在抗腐蝕性上,毫無疑問,無論是已經將F-35投入艦載機使用的美國,還是現在正在建立殲-20戰鬥體系的中國,都處在摸索階段,隱身戰機對於海洋環境會有怎樣的反應只能夠透過時間累積來進行觀察。總的來說,殲-20雖然是一款好的戰機,但是現階段並不適合登上航母。
當然,這並非說中國方面沒有開發隱身艦載機的打算。此前備受矚目的FC-31就一直被認為是一款有望登上航母的隱身艦載機。當然,嚴格來說,作為一款技術驗證機,FC-31是根本沒有可能登上航母的;但是,FC-31的開發方沈飛卻完全有可能研發出一款隱身艦載機。現如今遼寧號上的殲-15便是沈飛根據側衛系列戰機改進研發而來的,而FC-31也證明了沈飛有一定的隱身戰機研發技術累積,二者的結合大有可為。
總的來說,殲-20上艦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改進版上艦的可能性也非常之低。更寬泛地說,現如今的中國海軍,隱身戰機上艦的時機並未成熟。所有關心中國海軍的軍迷都能預見未來中國的隱身艦載機的出現,但是何時會出現,出現後又需要多久形成戰鬥力,目前仍難以確定。
-
11 # 狼煙火燎
首先目前殲20採用的發動機還不是很強,照你這個理論,美國是不是F22才最適合航母呢?
殲20是按照空軍要求研發的一款高精尖五代機,尺寸很大且很重,最大起飛重量據說達到了39噸,完全就沒有考慮上航母這回事。美國曾經也有過強行用F111改裝成F111B上航母的先例,結果這個方案完全不可行,每次跌跌撞撞的上艦都讓航母上的所有人都戰戰兢兢,最後還是被淘汰了,而且耽誤了海軍艦載機的研發進度,之後中標的F-14雄貓用了僅僅4年就服役了,可謂是相當匆忙。殲20應該吸取這個教訓,如果硬要殲20上航母,那就會進一步改裝,加強起落架,加強機體結構,重量繼續增加,最終發現不行的時候不就晚了嗎?
第二空軍戰機不是簡單改裝就能上航母的,殲20要上航母恐怕得搞個摺疊翼,那麼會不會面臨像F35C一樣加大機翼的問題,還有摺疊處的材料強度問題;另外還得加固起落架,還有降落時的尾鉤都得加;另外考慮到降落時採用攔阻降落,整體結構效能都得重新考慮;包括適應鹽霧環境等等,改進哪裡有想的那麼輕鬆
第三武器問題。殲20是一款制空型戰機,但是上艦後殲20就不僅僅只是爭奪制空權了,他是不是應該掛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導彈等等,這些導彈個頭、重量能不能塞進到彈倉裡面去?導彈更重了,內建彈倉的掛架的結構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第四航母上起飛戰機都得考慮短距起降效能,可是殲20降落時在開啟減速傘情況下都要滑跑800米,而這種重型戰機需要攔阻索來降落,如此大的重量攔阻索是否能夠拉住?而且應付如此高強度降落,攔阻索抗疲勞破壞能力是否滿足要求呢?
目前網路上的訊息顯示,中國海軍已經選擇了沈飛的中型艦載機方案,當然不是FC31,而是在FC31基礎上重新設計一款中型艦載機,發動機應該會配置2臺中推的渦扇19,據說這款中推的推力達到了10噸左右,由於重新設計,因此可能我們就要等久一點了,相信過不了兩年,全新設計的中型隱身艦載機就會亮相的,拭目以待吧!
-
12 # 冬雨AK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殲20體積太大,佔用體積太大,且機翼無法摺疊,但我認為並不是如此,殲20長20.3米,翼展12.88米,而殲15長22.28米,翼展達到了15米,20比15體型還要小一些,所以,這不能成為殲20不適合艦載機的理由。我認為真正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改裝為艦載機難度比較大,不亞於研發一款新型艦載機殲20如果想要成為艦載機,整個機體可能需要大改,例如機翼進行修改摺疊,加強前起落架和集體框架的結構強度,否則無法承受彈射起降的巨大壓力。這幾乎相當於重新設計一款戰機了。
沈飛設計研發的殲31,成為艦載機的可能性更大殲31研發了也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並沒有進入服役狀態,這樣研發改裝更加方便,同時,沈飛因為成功的改裝研發了殲15,對於戰鬥機適應海洋環境,艦載機的結構強化有著豐富的經驗。
另外,殲20是整個空軍的重點生產機型,部隊需求量比較大,生產廠商恐怕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研發改裝艦載型
-
13 # 鷹鴿分析
有網路訊息披露,中國產新一代隱形艦載機專案進展順利,正處於實際測試階段,但到底是殲-20艦載版還是FC-31,目前並沒有比較可靠的官方訊息,很多訊息都是根據官方一些網站八股文披露的丁點資訊推斷而來,並沒有切實可靠的證據,因此殲-20是否上艦還有待觀察。
網路上軍迷對於殲-20和FC-31上艦的問題爭鋒相對,期待程度不分伯仲,各自有各自特點。FC-31上艦順應國際艦載機中型發展趨勢,主打艦載機攜帶數量優勢;殲-20上艦則更多的看中其優異的作戰效能,期望能碾壓美國F-35B/C艦載機,從而在技術上實現領先。
其實,有關殲-20上艦尺寸過大這個說法有點不妥當。外界普遍認為殲-20機長21.3米,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中最大的機型,但是參照點僅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也就是參照F-35來作對比的;而中國現役殲-15艦載機機長23米多,比殲-20大了整整一圈,既然殲-15可以上艦,殲-20只要實現機翼摺疊自然也不存在上艦的問題。這是個理解誤區。
有關殲-20上艦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機翼摺疊技術。殲-20採用的較大的機身長寬比設計,機身整體修長,最大的難點在於實現機翼摺疊,而機翼摺疊優勢現代艦載機不可或缺的氣動技術之一。最主要的問題是實現機翼摺疊後如何保證全機隱身效能,通常機翼摺疊部位需要相應的機械遮蔽設計,殲-20由成飛研製,在這個方面技術儲備遠不及沈飛。
其次,外掛載能力。殲-20主要設計為空優作戰,其多用途效能相對差一些,國際艦載機主流有明顯的多用途發展趨勢;迄今為止,殲-20在試驗中僅披露過外掛四個大型副油箱的圖片,並沒有實際披露過其他外掛能力,這也導致殲-20的載彈量或許達不到一個較高的水準,尤其是內建彈艙實際導致其喪失了腹部過載掛載能力。
最後,推重比並不是很大。題主提到殲-20兩臺發動機推力總和280KN,但忽略了殲-20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中起飛重量是最大的;以美國F-35為例,其使用的F-135型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18噸,而其空重僅13噸,推重比達到空前;殲-20作為重型殲擊機,其空重比能達到17噸就已經是很高的水平了,280KN的推力著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就算是後邊上了電磁彈射器,發動機推力還是略顯得不足,有待加強。
上述三個技術性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只是解決起來相對複雜一些,FC-31上艦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這不過在多用途設計上有一定的後發優勢。美國F-35在嘗試攜帶無人機作戰新模式,殲-20在機載裝置領域要遠優於當前的FC-31,很難保證軍方不會有類似的作戰考量,因此殲-20是否會上艦,最終還需等待官方的實錘。
-
14 # 海事先鋒
上不上中國產航母和殲20有多大推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一架戰鬥機的推力不足以上航母,他完全可以透過更換髮動機來實現上艦,但是殲20迄今為止沒有上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中國產航母還沒有具備搭載殲20戰鬥機的條件;再者,殲20自身也有一些地方需要作出改進。
圖為殲20艦載戰鬥機設想圖。
殲20戰鬥機用WS10B太行發動機作為自己的主動力,單臺推力達到14噸級,雙發總推力達到了28噸,使得殲20的總推重比達到0.8左右(作戰重量)。再加上殲20的鴨翼設計,使得殲20的總升力大於一般的常規佈局戰鬥機,可以極大的縮小起飛的滑跑距離。殲20採用兩側進氣設計,機翼載荷較小,使用一體化3D印表機框,機體強度有保證,是一種非常適合作為艦載機的戰鬥機。
上圖為兩架殲20戰鬥機掛彈展示,下圖為殲20和殲16並排停靠,可見殲20的機長和機寬都沒有超過殲16,殲16和殲15尺寸一致,所以殲20的尺寸並不是特別大。
然而,殲20要成為艦載機,必須要中國產航母作出相應的改進。首先,中國產航母需要在002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尺寸。殲20的尺寸較大,需要更大的航母來搭載,擴大搭載的數量;其次,航母需要更長的起飛跑道,畢竟殲20的總重超過了殲15,如果殲15只能剛好做到滿載起飛,那麼殲20就有些困難了,需要更大的航母提供更長的起飛跑道。當然,如果新一代中國產航母能夠裝備彈射器就更好了。
圖為量產型殲20戰鬥機,殲20如今已經批次服役,海軍航空兵不久也會裝備。
再者,中國產航母還需要針對殲20重新設定自己的充電、維修、保障、充氣、彈藥、運輸等裝置,以適應新戰機的搭載,否則殲15的保障設施並不能滿足殲20的要求,不能充分發揮殲20的戰鬥力。而且,目前的中國產航母002並不具備以上各項條件,所以在003型建成之前,殲20上艦都只能是一個猜想。
圖為未來中國產航母,只有換成這樣的彈射航母,才有可能搭載殲20艦載機。
最後,殲20戰鬥機自己也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進,比如進一步加強機身,使殲20有可能在載彈的情況下安全、平穩降落在航母上,同時如果是使用彈射器,那麼殲20還需要對起落架進行重新設計,否則在彈射器的拉力下,現在殲20的起落架很可能要被拉斷,所以有必須繼續加強起落架的強度,最後殲20戰鬥機還需要更換一些易被腐蝕的部件,以適應海上的高腐蝕度環境。
圖為殲20艦載戰鬥機設想圖。
-
15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未來殲20的發動機肯定不是渦扇10B的280千牛,而是渦扇15A的360千牛。未來的FC31的發動機是渦扇19A,推力達到240幹牛,可能叫殲31或者殲35。
未來上艦的應該是FC31的航母版戰鬥機,重量達到30噸,叫中重型戰鬥機。因為發動機RD93的原因,FC31只能是中型戰鬥機。當FC31配備了渦扇19A發動機才是完整版的戰鬥機。
殲20有些重,而戰鬥機都是越來越加重的。如果是海軍艦載版一般在空軍版的基礎上增加兩噸,那殲20最大起飛重量是39噸,加上兩噸是41噸,去掉4個副油箱5噸,已達到36噸。
人們都說尺寸殲20比殲15小,但重量比殲15重,因為殲20看起來特別厚實,而殲15看著輕薄的多。戰鬥機加重了,彈射起飛重量大,不能延長起飛距離,只能加強彈射,而是對飛行員有影響。起飛滑跑的距離是相同的,彈射力太大,使飛行員受損害太大,武器要以人為本。
所以下一代隱身戰鬥機應該是以FC31為驗證機的生產型戰鬥機,FC31的生產型已經接近重型戰鬥機,已經夠用了。FC31和殲15是一個編隊,隱身戰鬥機制空,殲15也是彈射型,執行攻擊,就像空軍的殲20和殲16。據說現在艦載機正在試驗,應該是FC31吧一。
-
16 # 天下布武
在全球現役所有戰機中,殲-20戰機的尺寸絕對是最大的,雖然有關殲-20的起飛重量準確資料並沒有公佈,但根據各種報道來看,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超過了35噸(36-38噸之間),理論上也是全球中最大的,如此重量的戰機想要在航母上起飛確實不容易!
目前,部分殲-20戰機使用的是2臺渦扇-10B增推版發動機,單臺發動機的推力在14噸左右,總推力約為28噸,略高於殲-15艦載機的所用的兩臺渦扇-10B發動機,依然不錯!不過還是有很多網友都覺得殲-20太重難以登上航母,但其實,如今的殲-20想要在中國產航母上滑躍起飛並不是不可以!
要知道中國產航母有3個起飛點,1、2號起飛點的跑道長度為105米,而3號起飛點的跑道長度卻有195米。要知道,對於滑躍起飛的潛力蘇聯早就做出過測試,在25節甲板風的情況下,蘇-37K(現在稱蘇-33)在110米的跑道上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2.8噸(殲-15滿載為32.5噸)!而要在195米跑道上起飛時,在25節甲板風的情況下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8噸(雖然筆者也感到驚訝,但資料如此)!
而如今,殲-20雖然大,但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並未超過38噸,況且裝備的是2臺推力更大的渦扇-10B發動機,早已超過近30年前的蘇-33所用發動機的推力,而且殲-20還有一對可動鴨翼,對短距起飛大有幫助,所以如此看來殲-20想要在中國產航母上起飛並不難,甚至可以滿載起飛!
不過,殲-20雖然能在中國產航母滑躍起飛但不一定能實現降落,現在的殲-20只是空軍版,並沒有針對在航母上降落進行改進,沒有艦載機尾鉤無法勾住阻攔索,200米的降落跑道根本沒辦法停下來;而且,基本給殲-20裝上了尾鉤,其起落架的強度也難以支撐。
當然,如果殲-20真的想要上艦,上面說的那些經過改進後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但是,殲-20戰機最終會不會上艦這是要看海軍的需求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0噸左右的艦載在起飛效率、搭載數量、起飛難度上都十分合適,所以未來還是中型機上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不是殲-20太大無法在航母上起飛降落!
-
17 # 資訊所長
立文為誓,殲20戰鬥機永遠不會登上航母!當然這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就是正確的!
殲20戰鬥機當初在2011年一亮相,雖然中國產航母還沒有服役,但是已經有人開始在考慮殲20戰鬥機是否可以上艦了,這裡面當然有些人只是簡單的想想,認為先進的戰鬥機再加上航母,豈不是強強聯合,這樣的想法就和把洲際彈道導彈搬上驅逐艦一樣不考慮實際情況。
當然很多人還是理智的分析,我認為殲20戰鬥機不能登上航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太大太重這是最大的硬傷,可以說殲20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殲20戰鬥機的上艦問題,完全就是一款陸基起飛的重型戰鬥機,所以導致了殲20戰鬥機的尺寸是目前已知的五代機當中尺寸是最大的,長度為20.3米,翼展12.88米,高度4.45米,空重就達到了18噸(資料都源自網路),這些資料放在世界所有戰鬥機面前都是靠前的。
或許有人會說殲15艦載機不是比殲20戰鬥機更大嗎?為什麼可以從航母上起飛呢?原因就是殲15戰鬥機的重量比殲20輕,適合滑躍起飛。
殲20戰鬥機可以肯定的說,改裝下是具備在航母上起降的能力,但是能起降和適合做艦載機是兩碼事,要講究實用性!
二、改裝難度大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殲20戰鬥機在一開始的設計時候,是沒有考慮到殲20戰鬥機的上艦問題,也就是沒有預留設計空間,要是改裝成艦載機,難度非常大,這樣的工作量無異於重新設計一架艦載機。
首先就是戰鬥機的機翼肯定是需要採用摺疊的方式,以此來減少殲20戰鬥機佔用的機庫面積,然後就是要加強戰鬥機的機身機構,尤其是加強前部起落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加裝著艦尾鉤了,這是保障殲20戰鬥機在航母降落的最重要的結構。
光是上面的一系列的改裝,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費時費力,還不如重新研製一款中型的,專門為航母量身定製的艦載機。
三、殲31更適合上艦其實除了殲20戰鬥機,我們還有一款五代機正在研製,目前已經在進行試飛驗證,可以說殲31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上艦,整個飛機的尺寸不大,重量不重,適合航母起降!
另外由於殲31戰鬥機的落選,它的設計公司開始另謀出路,有訊息表明殲31的設計公司已經在進行殲31艦載機的設計,未來很有可能登上中國產航母。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航母都是裝備了F35隱身艦載機,包括日本和南韓,而我們國家目前只有殲15戰鬥機,下一代的隱身艦載機研製刻不容緩,所以在殲31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我覺得是個非常好的出路!
以上就是我覺得殲20戰鬥機不會登上航母的原因,您的想法呢?
-
18 # 奮鬥的高富帥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圖片,它長這樣。
這是某個關於中國航母的模型。上面的艦載機看上去很像殲-20哈。
這裡可能大夥就要問了:殲-20到底能不能上航母?
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一個問題。
航母對於艦載機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起降距離,一個是結構強度。
我們來分別說一說。
殲-20能否從航母上起飛?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列出資料。
殲-20的起飛距離是700米,殲-20的降落距離則是900米到1500米。
乍樣一看肯定不能上航母,但我們要考慮另一個事情。
一個是航母的彈射器,航母的阻攔索。
沒有任何一款艦載機能在不依靠助飛和阻攔索的情況下從航母上起降,像鷂式這類垂直起降的飛機不算。
那麼我們改一下問題:殲-20在助飛手段和阻攔索的情況下能從航母起降嗎?
原理上講,只要飛機達到了最小起飛速度它就能起飛。
殲-20和殲-15相比要重2-3噸。而殲-20的發動機要比殲-15好,加速肯定要更快。
殲-20和殲-15都採用鴨翼提高自身升力的設計。
從這點來看如果只是從航母起飛的話殲-20應該沒問題。
能起飛就要能降落,那麼殲-20能否從航母降落呢?
殲-20能否從航母降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引入一個概念:結構強度。
F-35結構圖
大夥看到左邊是一個F-35C,是艦載機版F-35
二右邊的是F-35A,是陸基版本。
咱們可以很很直觀的看到一個區別,F-35C機翼更大,龍骨大梁也更大,而F-35的龍骨和大梁更為短小。
這是由於空軍對戰機的需求是效能至上,海軍艦載機的需求就不太一樣,他們需求更多是結構堅固的飛機。
F-35
原因就在於航母的阻攔索。
飛機在勾住阻攔索之後,會從最小起飛速度直接降到0,這個速度的變化是好幾百,這時飛機會承受4-5個G的力,這對飛機結構強度是一個考驗。
如果飛機結構不夠強,那麼就會當場解體。
所以說,如果空軍飛機直接上一個索鉤就要從航母上起降的話就會直接解體,殲-20當然也不例外。
如果重新設計殲-20的結構那還不如再設計一款艦載機來的方便。
網傳中國新戰機
所以殲-20上艦是不太現實了。
不過001航母服役不會太久,而殲-15從遼寧艦至今只生產了42架,現在又暫時停產。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新艦載機即將出世。
-
19 # 晨曦談兵
280千牛很大嗎?身為雙發戰機,280千牛的話,一臺也就140KN的推力,也就是約14.3噸。這個推力,跟蘇35的117S發動機差不多(最大加力推力14噸,緊急狀態14.5噸),屬於“三代半”發動機(如果WS-15算第四代的話)。如果是F-22的F119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156KN,改進型達到了171KN左右;而俄羅斯的蘇57戰機,目前裝備的是最大加力推力15噸的117發動機,目前正在測試號稱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17.5噸左右的“專案30”發動機。
所以,280KN的推力,還算不上強大,只能說——堪用。
至於能夠登上中國產航母,跟目前的推力大小倒沒有直接關係了,因為殲15尺寸比殲20更大,空重不比殲20小(18.4噸左右),發動機推力卻更小(AL-31F的艦載改型,12.8噸),照樣在中國產航母上起飛的很歡。
殲20不僅具有很強的超音速效能,而且也具有優秀的低空低速效能;作為新一代升力體鴨式戰機,其在升力係數方面比殲15更大。因此,殲20本身是具有上艦的潛力的,之所以現在還沒上艦,是因為:
1、艦載機要進行結構加強。艦載起降對起落架、機身機體強度等方面要求更高,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2、艦載機要進行耐腐蝕改進。海洋環境高溫高溼高鹽分,對戰機腐蝕程度比較厲害,需要專門的處理。
3、殲20最大起飛重量比殲15大,現在上滑躍航母的話,效能受限制更大。
4、殲20畢竟是一款更強調高空高速效能的空軍型,如果上艦,最好能改進下,比如增大翼展,從而提升低速起降效能;主翼進行可摺疊設計,增大搭載量等。
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牽涉到的是後面30-40年的事,因為,我們在考慮艦載機選擇時,不能只看現在的2艘6萬噸級的滑躍型航母,更應該考慮的是數量更多,噸位更大的8萬噸級的彈射航母,和9-10萬噸級的核動力彈射航母。而對於後兩者,顯然殲20改型能夠發揮更強大的實力。
當然,具體抉擇還是要看海軍自己,這並不由601沈飛所或者112沈飛廠決定,目前的各種訊息比較胡亂,我們繼續觀察就可以了。
-
20 # 魂舞大漠威龍營空
海是海,空是空,沒有任何輕視殲-20的意思。要講其中的道理,殲-20優秀,做為制空的隱身戰鬥機,我們毫不遜色於任何人,如果必須殲-20不可,大改以後也可以,如網友所說,280千牛之強大推力,有了動力,有何不可呢?話是不錯,當前航空面臨的關鍵就是要完成動力的突破,然而只有動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是動力發展相對滯後一些罷了。相對殲-20,也請看看殲-31的卓而不凡,巨大的機頭空間相當富裕,為加裝大功率雷達,已經做好了精心準備,腹部空間寬敞,有利於設計出一個大彈艙,比之F-35,有更加優秀的空間,你不覺得嗎?
回覆列表
如用桅杆保衛者不如不要艦載機,近點成靶艦,遠點攻不了,這就是廢柴31。20就剛好相反,還有就是部隊需求大就多開條生產線而且,產量大還攤研究費用,生產廠商只是生產,而611研究所去研發改裝艦載機。j20鴨翼佈局,高空告訴,進場速度不可能低於250,本身就不適合短距起降。本身還是高度靜不穩定設計,遇上船尾氣流突變和艦橋擾流,還不抬頭翻車嘛! 奸16上艦都摔了4架了,那貨還是成熟的蘇27佈局呢!
航母尾部高50米左右,你飛機本來離海平面60米飛,進場到尾甲板的一瞬間變成了離地十米不到,這一個流場突變會給飛機一個很強的抬頭的升力,而且肯定是機頭先受力。 抬頭本來是鴨翼靜不定設計的敏捷性優勢,但是在這種工況下很容易掀翻,我們殲16都摔了四架了,很危險,那個還是蘇27傳統佈局改的呢。 你要是帶天生抬頭的鴨翼佈局,誰敢飛,那不飛一個掀一個。 陣風氣動所以牛逼呀,也就這一家了,我們氣動,這種應用下,還得努力。 噢~ 上艦的你還得交給沈飛來搞。領導和蛋糕你不得平衡一下?
關於殲20上艦怎麼改進,這個其實很多人都分析過,考慮的比較多的主要是結構重量和起降效能。殲20上艦加強結構增重是必然的,相對於陸基型號必然增重,想要儘量減少增重幅度結構這塊幾乎重新設計,在生產製造上甚至需要採用全新技術。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著艦的仰角問題,從不懷疑殲20的低速效能,但是為了上艦主翼減少後掠角,增大面積是必然的,這樣的話鴨翼邊條也得跟著重新調整,氣動上的改動不亞於設計新的戰機。
考慮到甲板排程等因素,整機尺寸大機率也要變。這相當於一個新型號了,當然不是說做不出來,集中全國的力量給予足夠支援還是有可行性的。四代艦載機如果從時間上看,最快前兩年也應該都趕不上三號航母。殲15彈射型和電子戰型需要先頂一下。哪怕四代艦載機服役,至少三號和四號兩艘彈射航母都是隱形機和殲15改還有電戰配合使用(更遠一點的話2030年如果有6艘航母,五號六號大概也是類似配置)。殲15改按照殲16標準升級,很多答主都提到過反艦導彈外掛的問題,這個中國和美國是一樣的,航母上未來20年內都是四代三代配合使用。
四代艦載機這個已經爭論了好多年了。從之前孫聰的表達看,2020年左右下一代四代艦載機出現,鶻鷹的進展也很模糊。現在時間也快了,海四現在看保密級別很高,但是之前流出來的很多訊息都指向了是601主導的基於鶻鷹融合殲20的技術重新研發的所謂殲35,30噸級的雙中推戰機。我個人覺得不存在所謂的加塞或者找平衡,海軍的指標要求還是決定性的,能上艦的必然是符合要求的產品。有一點是必然的,四代艦載機肯定不是現在的殲20和已經出現的兩款FC31,它和陸基殲20應該是同級別的戰機。個人來說,我傾向於和美國一樣研製專門的艦載機的,就算是所謂的基於鶻鷹研發,也是類似於從YF17到F18一樣,面目全非了。
根據已公開的J20掛載4個超大副油箱的圖,路基的話掛載4發大型反艦導彈J20是沒有問題的,海基的話掛2發也是沒問題的,但是得等大推。現在J20沒有配套的大推差不多隻能算半成品,將來海基的話配合電磁彈射,也足矣堪用。J20的基本設計改海基的話,遠比重新設計一個新機型有太多好處。FC31從目前所有資料看,都沒有其是隱身戰機的證據,而且展板資料感覺注水嚴重。考慮到現階段沒有跟美國全球對抗的能力和意圖,所以個人認為在取得臺灣前出太平洋之前,J15及其改型足夠用的了,短時間不會有一款新的海基隱身戰鬥機出現。
艦載隱身戰鬥機個人覺得很快就會出現了(2020年結束之前?)即使中國航母短期內不準備跑去太平洋,有隱身艦載機總比沒有強啊。至於殲20掛四個副油箱那個圖,個人認為的確證明了J20機翼掛點承重能力沒問題,但是四個掛架離中軸都很遠啊……真的掛上2-4顆大型反艦導彈搞不好會出現發射後姿態問題(例如米格25早期測試中就有過發射導彈後滾轉失控的情況來著)反正能掛而且能發射的話肯定比沒這個能力好。
反對四代重型機不適用觀點,從時間節點來看,四代艦載機是為未來的核動力航母準備的。001、002已經成型,肯定用不著四代機,也用不起。003大機率常規動力,估計3年後能下水,到現在海四代完全沒影也沒進度傳聞,基本上也是趕不上的。003二號見也同理,海四代趕不上。那麼004,核動力重型超級航母,海四代甚至四代半是穩穩能趕上的,而且同型機可以執行不同任務,完全沒有必要為對地對海任務配備J15,準備2-4架J15D即可滿足需要,自然也就不存在飛機不夠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