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物唯語

    我覺得最重要的如果你買期房!那麼一定要注意現有的工程進度怎麼樣,開發商是誰,還有開發商之前的樓盤質量怎麼樣。

    2020年不怕房價下跌,就怕你花錢了買到了爛尾樓,或者開發商資金不夠延期交房了或者質量變差,這時候我們要重點關注開發商的動態。當然還有綜合性價比、樓盤和戶型等這些就不說了。選房肯定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及目的來評估。

  • 2 # 風起東方

    看你投資還是自住了,自住的話買個好地段學區房,周邊配套齊全的,這是常識。投資的話買規劃,買前景,買小區裡再便宜的那套。

  • 3 # 誰不累

    當華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新冠肺炎上時,卻似乎鮮有人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再創“新紀錄”。

    近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2018年末增加467萬人;從幾個關鍵的人口出生資料上看,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再度創下了歷史新低,而老齡化程度創下新高——全國65週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這意味著,中國14億人口的背後,是人口少子化與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

    當前,很多人返工的日子被一再延遲,在家辦公成為潮流,市場上有人戲稱道,得益於這段居家隔離的日子,十個月後的中國將有望迎來一波人口生育高潮,但事態究竟如何演進,要到年底才見分曉。而眼下一再創新低的人口出生率,或許更值得我們深思。

    1

    放眼全球,不僅中國,全球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增長放緩的困境。根據聯合國釋出的報告,自2010年開始,世界上共有27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下降了至少1%。

    這當中,以我們的兩個鄰居——日本和南韓最為典型。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超過28%,但出生人口僅為86.4萬人,創下1899年以來的新低;同時,當年死亡人口高達137.6萬人,意味著日本當年人口負增長51.2萬人,這已是日本人口連續第9年負增長。

    南韓的人口總量雖然還在持續增加,但人口生育率正呈現出比日本更甚的斷崖式下跌態勢,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高達14.42%。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大衛·科爾曼撰文稱,南韓或將是第一個因人口減少而從地球上消失的國家。

    於任何經濟體而言,人口少子化與老齡化都會深刻影響到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公共設施與福利制度等方方面面。近些年,日、韓兩國的經濟疲態有目共睹,而背後的人口結構變化難辭其咎,其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適齡勞動力供給趨減。

    適齡勞動力,指代那些年齡處在15-64歲的勞動力群體。通常情況下,適齡勞動力的供給規模是由總人口中處在勞動年齡人口的多少來決定的。受到少子化與老齡化的雙重影響,適齡勞動力供給規模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不僅會提升實體經濟的用工成本,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還將提高全社會的人口撫養比,加大年輕勞動力的撫養負擔。

    其二,財政負擔與日俱增。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繳納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領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是養老金不夠用。具體而言,老年人群規模的快速壯大與平均壽命的大幅度延長,讓達到法定年齡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日趨增多,領取金額急劇增加,從而加重了政府對養老金支出的負擔。與此同時,老齡人口的增多,將導致醫療保險制度和護理制度的成本不斷攀升,這就意味著除養老金外,政府部門在醫療護理方面的支付金額也會隨之提升,這會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

    其三,延緩產業升級步伐。

    一般來說,中老年人更習慣於長期居住生活的地區和長期從事工作的單位,並且形成了較為特定的專業技能,使得他們對新技術的掌握能力和對職業變動的適應能力較差,也常常不願意搬遷到其他地區居住或改變自己的工作崗位,從而導致勞動力從衰退產業和地區向新興產業和地區的流動受到限制,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此外,老年人的技術開發能力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不及年輕人,這便使得新興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受限,並拖累整個國家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也正因為上述種種,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日益嚴峻的人口形勢問題,並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

    2

    在前不久播出的《奇葩說》節目中,作為嘉賓出席的著名人口學者梁建章講了這樣一段話:“如果在人群中有一半的人來自二胎家庭,那說明上一輩人的1/4生了二胎,考慮到丁克家庭及不婚族,平均生育率約1.1,在人口學上相當於每代人會減半,在三四代後的100年後華人口將少於美國,三四十代後,華人將滅絕。”

    隨後不久梁建章又發文對節目中的觀點提出了補充,雖然這種計算只是數學推算,但如果以目前中國的出生率推算,不是危言聳聽。

    事實上,早在2012年,梁建章就與北大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合著了《華人太多了嗎?》一書,提出了“華人口發展政策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有儘快放開生育政策,中國的發展才能持續”,這一觀點在當年的輿論環境下顯得頗為“驚世駭俗”。不過近些年,隨著人口問題的逐漸凸顯,經歷了30多年計劃生育的中國,人口政策已發生根本性轉向。

    例如,2013年的全國機構大調整,將衛生部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合併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時將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研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到了2014年,國家啟動“單獨二孩”,一年後,“全面二孩”正式鋪開。

    然而,華人的生育意願並沒有因此調動起來,甚至還在不斷走低,近幾年的人口生育率資料便是佐證。

    部分原因,要歸於人們生育觀的改變。

    一方面,“多子多福”的傳統理念已漸行漸遠。在不少父母看來,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必須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想盡辦法加大各種投入,以期讓孩子未來能夠從競爭中獲得優勢並脫穎而出;可若是多生一個,孩子身上的各種成本難免會成倍增長,如此反倒成了“多子多負”。於是,“少養精養”的方式成為了許多中國父母的首選。

    另一方面,女性地位已明顯提升。當前,中國女性中的職業女性與知識女性佔比正在逐年擴大,這群現代女性崇尚在經濟上能自立、生活上能自主、社會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尊嚴,喜歡自我設計和規劃以尋求自己理想的人生,而不是一輩子做經濟上依附於丈夫、生活上以生育孩子和照料家務為主業的傳統家庭主婦。此時,生孩子反倒成為了一種障礙和負擔,故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少生甚至不生孩子。

    當然,除了觀念的轉變外,人口生育率的持續下滑主要還是經濟因素在起作用,尤其是以下四方面剛性支出,讓很多家庭對生孩子望而卻步:其一,高企的房貸房租擠壓消費與儲蓄;其二,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子女教育支出;其三,難以預估的醫療費用;其四,壓力漸增的養老。

    這些無不暗示著我們:生育問題,絕不僅僅是生育問題。

    3

    不管什麼問題,總歸是要去想辦法解決的,各個國家皆是如此。

    如前所述,全球很多國家,如歐洲的德國、法國、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亞洲的日本、南韓、新加坡,大洋洲的澳洲等諸多國家都處於低生育率的困境中,由此帶來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保險體系執行壓力增大、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不過,這倒逼著他們在提高生育率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實踐,範圍涵蓋減稅、社會福利、就業支援、社群互助等諸多方面,並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經驗。

    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尋找到一些可供參考借鑑的地方。

    梳理可知,國際上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提供經濟支援,以減輕父母撫養孩子的負擔。

    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都對生育子女的父母予以現金獎勵。以東亞地區為例,新加坡對於新生兒的獎勵金額高達每人4萬元人民幣;如果是第三胎或者以上,該獎勵金額會上升至5.5萬元人民幣。

    除了現金獎勵外,不少國家還給幼兒提供撫育津貼,這其中主要包括對孩子物質消費成本的補償與對孩子教育投入的補償,即養育津貼與教育津貼。

    在養育津貼方面,瑞典有未滿16歲子女的家庭都可以申請,普通兒童津貼為每月約700元人民幣,如果該家庭有三個及以上的孩子,則會另有每月700元人民幣的附加補貼,費用均來自政府稅收;在日本,根據2004 年修訂的《兒童補貼法》的規定,一個家庭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可以獲得每月每人約310元人民幣的補貼,如果有三個及以上孩子,則第三個之後的孩子每人每月可以獲得約650元人民幣的補貼,補貼年限從出生直到小學三年級。

    在教育津貼方面,法國孩子的托兒費完全由政府予以報銷,如果是雙胞胎或多胞胎,政府還會出資僱傭保姆去家裡照顧;在新加坡,政府支付高額的托兒費給生育孩子的家庭,即使是沒有工作的婦女也可享有托兒津貼。

    此外,不少國家還在稅收減免上做文章。例如,德國、義大利、瑞典、丹麥和比利時的生育給付和每月的生活津貼不需繳稅;芬蘭的生育給付、生活津貼、托兒津貼、育兒津貼等都可以進行稅前抵扣;而新加坡稅務減免的人員範圍不僅涵蓋孩子的父母,還包括祖父母甚至是幫助照看孩子的女傭。

    其次,減少父母(特別是母親)工作和家務勞動時間安排方面的衝突。

    父母工作和家務的衝突是導致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的關鍵因素,而各國主要透過增加帶薪產假、帶薪育兒假或臨時假、無薪育兒假、父親假等方式來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例如,荷蘭的女性員工可以申請最長6個月的無薪非全日育兒假,這使得家長能夠安心在家撫養孩子,而無須擔心以後無法重返職場;法國、瑞典、葡萄牙等國還給予男性帶薪假期,以便父親能夠在照顧嬰兒方面給妻子相應的支援與幫助。

    另外,在一些產假或育兒假較短的國家,政府會致力於讓照料孩子的父母親在彈性工作制下就業,或者利用先進技術使得辦公空間不再侷限在辦公室,在家裡也可以實現遠端辦公,這一點,新加坡、南韓等國家都有所實踐。

    再次,為子女入托入學創造便利。

    一方面,不少國家著力增加各類學期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服務供給。例如,日本自1994起先後制訂並施行了“天使計劃”、“新天使計劃”及《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其主要措施包括充實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實施社群育兒援助等;2007年開始還實施“放學後孩子計劃”,使得孩子們在放學後也有安全及健康的活動場所。此外,日本還透過上學援助、學費減免、發放獎學金等方式來減輕家庭的教育費負擔。

    另一方面,鼓勵僱主在職場內設立育兒設施,法國和日本為典型案例。其中,法國政府對於投資興建托兒機構的企業予以成本稅前列支的優惠政策,而日本則透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規模較大的企業在企業內部設立育兒設施。

    最後,住房等其他福利。

    住房問題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為此,不少國家積極推動住房福利的普及,以求提高居民生育意願。例如,新加坡政府允許有子女的夫婦優先購買政府保障性住房“組屋”,而且年輕夫妻可以分兩次支付新組屋的定金;而南韓的《低生育老齡社會基本計劃》中明確規定,每年提供5萬戶的住宅援助,援助目標是無住宅並且低收入的新婚夫婦。

    同時,各個國家還從改善孕期與母嬰保健服務、加大對生育困難人群的支援等方面著手。例如,南韓對於孕婦的產前檢查費用予以補貼,對新生兒實施醫療服務援助,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給予營養指導,且對新生兒的預防接種給予國家補貼;新加坡政府則會承擔那些生育困難人群75%的輔助生育技術治療的費用。

    此外,各國還基於本國國情,從婚戀等方面入手來營造鼓勵生育的社會氛圍。比如,日本政府將政策範圍擴充套件到戀愛與婚姻領域的援助,為年輕人組建家庭提供諮詢,並透過大力宣傳來糾正性別分工和職場優先的企業氛圍;法國則明確規定,契約式同居期間生育的孩子享有與婚內生育同樣的權利。

    以上種種,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不過,一切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是基於具體國情與國力,而不是照搬國外的經驗。至於如何制定相應的保障政策,也是對華人智慧的考驗。

    4

    1949年9月,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提出:“華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

    此言本是用以駁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革命人口論”,不過拿到今天來看,似乎別有一番感覺。

    畢竟,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可要是沒了人,一切都是空談。“大國空巢”的劇情,相信誰都不願意看到。

    而今,面對人口出生率的逐年走低與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很多學者都在提醒著“人口危機”的漸行漸近。在此背景下,除了生命的延續、香火的傳遞和希望的寄託之外,生孩子這件事,彷彿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2018年8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一篇名為《生孩子是家事,也是國事》的文章,其中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但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開始不斷顯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已經用完,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大……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覺,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說白了,生孩子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箇中深意,耐人尋味

  • 4 # 大可小王子

    剛需的話,看的差不多就果斷入手,不要想著佔最大的便宜。

    投資的話,一定要看好地段。有時候不找點血本投資回報會少很多。

    買期房的,擦亮眼睛,看看開發商天花亂墜的促銷活動背後,你是不是真的賺了省了,慎重慎重。把自己當成福爾摩斯,看看開發商的促銷真相。

    質量一定要問清楚,今年很有可能出現一些偷工減料的房子,儘量不要踩坑。

    最後,房子是用來住的。錢實在不夠或者經濟壓力太大,也沒必要非得趕著疫情的風口去佔便宜,生活的質量還是要保證的。

  • 5 # Walker袁

    2020年買房還是要看時期,現在疫情情況下,房企都不好過他們壓力很大,看看最近恆大的7.5折,未來2-6個月我認為是購房黃金期。注意的話我認為1 地鐵旁,2好房企 3 未來城市新區或者已經在成為未來中心的路上。

  • 6 # 老賈房產說

    首先我們從宏觀來看

    “住房不炒”是基本政策,也就是說國家會嚴格把控,透過住房投資進行盈利。同時,不把房地產行業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也就是說,房地產已經過了當年的黃金時代。不可能再野蠻生長了。

    其次我們從微觀,也就是住房功能和產品上來看。

    2020年受疫情影響,房地產發展不會太好。尤其是一些資金狀況不良的開發企業,會遭受重大打擊。那麼在這個時候首先受影響的就是一些遠郊的住宅,他們配套不完善,非剛需,所以市場一定不好。

    最後結論是,2020年以後,買房需要從我們自身需求和資金狀況來考慮,千萬不要冒然出手。城市上先選擇一二線城市;區域上優先考慮主城區配套完善的房產;企業上選擇實力強的開發商,避免出現延時交房或爛尾。

  • 7 # 小藍說房

    主要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封城一個月,房地產市場基本處於冰封狀態,使得很多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運轉不開,為了增加資金的流轉,各大房地產都在竭盡所能的增加銷量,比如打折優惠,網上賣房等,疫情過後算是最好的買房時機,因為這次疫情也是一次洗牌,很多中小型房企都會再這次疫情中因為資金運轉的問題而倒閉,而大房企也因為各種費用的原因急於出售手中的房子,政府在疫情之後為了振興經濟肯定也會出一些相關優惠的政策來拯救房地產市場。03年非典過後房地產大漲價其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8 # 我真的不是機器人

    樓主你好,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做了一份資料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得出一下結論,請您參考。

    ◼ 關於購房計劃 調查顯示,此次疫情對消費者購房計劃產生較大影響,且明顯影響消費者購房關注點;近半消費者將考慮城市新區或者郊區的樓盤。

    ◼ 關於產品設計 產品型別:消費者更偏好中低層樓盤、建築面積在91-130m²和戶型是三居室的產品。購房關注度排前三的因素分別為樓盤周邊環境、地理位置和物業服務。樓體設計:消費者更在意採光朝向 、通風效能和產品戶型等因素;對於小區主題則是綠色健康更為重要。 室內設計:消費者更偏好客廳空間更大的產品,原因是大客廳能夠滿足舉行家庭活動的條件;超過半數被訪者偏好可改造的靈動戶型。消費者對室內新風、淨水、消毒和垃圾處理等智慧處理系統需求明顯。

    ◼ 關於小區配套 消費者更偏好於大型綜合商超、快遞服務和藥店;消費者購房時將更加看重小區優質的物業服務,具體來說包括:使用門禁卡、必備物質集中供應、無接觸送貨和入戶消毒等。

    ◼ 關於虛擬看房 儘管受疫情影響,多數消費者並不願意透過虛擬看房的形式最終購買住房,且目前虛擬看房對消費者做出購房決策的影響程度較低。

    根據以上結論,未來購房客戶在產品設計方面(採光通風、衛生間數量、小區景觀、物業管理、垃圾處理和智慧化配套裝置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如果你在置業方面也可以更加全面的考慮這些問題。

  • 9 # 實名認證吳剛

    新房有機會,二手房就不好說了,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二手房如果放量下行還是可以看看的。最好還是新房,用的材料和建造標準都要好非常多,戶型也更合理,總是在進步的。以上是指自住剛需。投資就風險太高了,看政策以後房地產不會做為刺激經濟的手段了。想賺錢很難,成本高風險大。疫情過後網際網路估計更好。

  • 10 # 珠海澳琴樓市

    一、2020年疫情過後房價走勢是什麼

    看情況,從總體上講,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對開發商的考驗也是比較嚴峻的。就市場的整體而言,應當是在疫情過後的三個月左右才能比較好的恢復。除非開發商選擇降價,不然,能在疫情過後三個月內得到恢復,就已經相當不錯。

    1、過去的一年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房地產流動性降低至谷底,除了少數政府限價盤遭瘋搶外,其餘房產無論新樓舊盤,統統無差別的進入歷史最低迷時期。近一年的超低流動性對城市的財政收入是個巨大打擊。要知道一線城市中不少城市的財政收入中房地產超過40%。加之一二線城市的建設沒有看到放緩跡象。

    二、疫情過後買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1、不要輕信售樓人員的一面之詞

    對於置業顧問,顧客雖然是上帝,但是為了業績的產生,不少置業顧問會避重就輕。不能全信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因為銷售員的答覆、承諾不能作為今後發生糾紛時的法律依據,一切以購房合同及補充協議為準。

    2、均價非所買房之價

    銷售樓盤一般都會有一個對外的均價,但往往消費者想買的房子與打出的“均價”會有很大差距,一般來說,多層的樓盤接近均價的戶型位於4層或5層。高層塔樓在6層~8層,戶型位置多為東、西向,一層二戶的多層樓盤單位面積最高價與均價相差5%~8%,塔樓是在15%~20%之間。

    3、專案是否取得預售證、房屋質量是否有保障

    預售證在簽訂購房合同前是必須要看的,以免開發商無證銷售,到時候房屋有問題可能會遇到麻煩。房屋質量在買房的時候必須實地看看建築工地用的鋼筋材料等,或者諮詢一下已經入住的業主,這都是簽訂購房合同前的必須要調查清楚的。

    房價下調,原本是政府今年的“新目標”,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政府並不會大力的去“打壓”現在的房價。所以要小編說,房價應該會有一段的漲幅。如果想要買房的話,可以趕緊趁現在還有活動趕緊下手。如果是疫情過後買房,也要自己事先做好調查,不要被售樓人員給欺騙了。

  • 11 # 帶您一起去看房

    2020後買房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真正南北通透的房子,受到市場追捧。之前也有開發商宣傳的南北通透,但都 不是真正的南北通透戶型,有的餐、客一體戶型,北向設計廚房,恰好擋住了空氣的流通,做飯炒菜的時候,還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汙染,有的設計南、北臥室空氣不對流,這些產品設計瑕疵,估計會慢慢被市場所淘汰。

    3、兼具投資和改善功能的戶型,會更加的受到客戶的喜歡。房子投資是一個相對永恆的話題,無論在什麼時間段,在什麼市場條件下,房產的投資屬性都不會消失。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成熟,房產交易恐怕是我們內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這裡面一是人員的流動會更加的自由,二是居住的改善或提升,也促使房產交易變得頻繁。如果現階段購買房子,不考慮二次轉讓,的確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此,2020後買房,投資也好,居住也罷,都要考慮房子一旦轉讓,誰會接手,這就要求買房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現在,還要考慮未來,那麼對房子的戶型優缺點、選址、地段、周邊配套等條件,更要仔細斟酌。

    4、物業管理不可忽視。物業管理其實是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無論大事小事,都需要物業的配合和服務,購房時,也應考慮開發商未來的物業服務是屬於什麼計劃,要有助於自己的選擇,好的物業,對房子本身的升值也是有幫助的,很多人忽視了這一問題,等住進去的時候,叫苦不迭。

    5、區域整體規劃對房子的影響,可能會超出房子本身的價值。房子所處區域的規劃好壞與否,直接關係到房子未來的價值。比如房子周邊有大型的商業、娛樂、體育設施配套,地鐵、學校等,那房子的未來升值,肯定是不錯的,因此,購買房子之前,查詢一下區域的詳細規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12 # 房市大土豆

    買房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有:地段,現金流。

    不同於房地產快速增值的過去十年,在樓市“房住不炒”的大政策調控和當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雙重影響下,未來買房要相對謹慎。

    地段:無論是剛需或者投資,都需要注意房子的地理位置。一二線發達城市,產業結構豐富,經濟發展快,能夠吸引大量年輕人流入,不缺少購買力,房市有很大的潛力;

    相反,對於一些人口大量流出的縣級市,除非是必要剛需,否則應該是謹慎處理,缺乏年輕人接盤,現在的房價有多大水分很值得考量。

    這裡推薦的 一二線發達城市>發達城市群周邊地段>孤立較發達城市>其它。這只是一個宏觀上的規律,對於具體的城市要具體分析。

    現金流:受疫情衝擊,不少企業大幅降薪,員工失業。因此,要買房一定不僅僅是湊夠首付那麼簡單,存款能夠滿足半年、最好是1年房存款最好能夠滿足半年、最好是1年房貸。要考量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2020年後買房相當於去菜市場買菜,大家最好斤斤計較,畢竟房子是大價值物品,節省1%都是不小的財富。和買菜一樣,房子的好壞如同菜的質量一樣,房子是家人長期居住的,房子的質量影響著家庭的幸福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飲行業可以怎麼利用新媒體推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