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瘟疫一旦流行勢不可擋,威力比火攻更大吧
12
回覆列表
  • 1 # 方程讀史

    我更偏向於瘟疫。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在中國婦孺皆知,然而瘟疫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卻很少有人知曉。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明確記載了曹軍的真正敗因“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也就是說,曹軍在赤壁之戰中吃了敗仗不假,但並沒有因此導致一敗塗地,真正迫使曹軍敗走的原因是“大疫”。

  • 2 # 關公逗秦瓊

    曹操一代梟雄,在基本平定北方以後準備南下攻打江東。江東孫權沒有坐以待斃,與劉備聯盟,孫劉聯軍人才濟濟,在赤壁與曹操決一死戰。

    赤壁之戰最大的功勞非周瑜莫屬,周瑜先後採用苦肉計反間計連環計等,最後用火攻將曹軍打的落花流水。所以赤壁之戰的重要原因是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所有計策最後都以火燒赤壁的形式結束,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火攻的勝利是最重要的轉折點,瘟疫是因為火攻導致大量的屍體得不到處理,結果慢慢在軍營裡傳播,使得曹軍徹底沒了勝算。

    因此,得出結論,沒有火攻的勝利也就不會出現瘟疫的問題,所以火攻是前提,並且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沒有這個轉折點也就沒有後來的瘟疫。就好比美日戰爭,中途島海戰是美軍取得勝利的重要轉折點,至於後來的投放原子彈和轟炸日本都沒有中途島戰役重要。

    題目的問題是曹操赤壁大戰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曹軍為何死亡那麼多人的原因,如果只能在火攻與瘟疫這兩個選項裡選擇答案,那答案一定是火攻。

  • 3 # 天香引

    在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主戰派的積極奔走下,江東集團的主戰派說服了老闆孫權,他決定派周瑜朔江而上,迎擊曹操水陸並進的部隊。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操的部隊到達赤壁,南北兩軍分別陳列於長江兩岸,又一場決定未來天下命運的決戰即將爆發。

    但是,兵臨赤壁,大戰在即,曹操軍隊的弱點開始一一暴露出來。雖然曹軍在數量上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此時他們的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曹操的北軍大抵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曹操從北方帶來的青徐之兵,另一部分則是剛剛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現在,這兩支軍隊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先說北方來的青徐之兵。他們的問題首先是疲憊不堪,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這支部隊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雖然戰果輝煌,但得不到必要的修整和補充,用諸葛亮的話說,這支為曹操所倚仗的鐵軍雄師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矣”;其二是水土不服,這個問題也有疲憊的原因在內,初到赤壁,北軍就瘟疫流行,軍士普遍感染疾病。

    再說歸降的荊州水軍。他們也有兩個問題,其一是戰鬥力本就有限,這支軍隊一直由蔡瑁、張允等人統領,這些人的能力本就差強人意不說,還熱衷於搞黨派鬥爭,致使荊州軍軍備廢弛,在之前與孫權、周瑜的水軍作戰中屢吃敗仗;其二是他們的戰心問題,這支軍隊是劉表一手建立起來的,現在劉表新亡,他們要為素不相識的曹操賣命,還要與老主公的長子和弟弟以死相拼,這個彎並不是馬上就能轉過來的。

    基於這些原因,在赤壁南北兩軍交鋒的第一仗,曹操打敗了,只好放棄原本的渡江計劃,把水軍拉回北岸,與江北岸上的陸軍部隊會合,重新等待時機。

    初戰不利的曹操開始了反思。早在向赤壁開進之前,他的核心謀士之一的賈詡就曾勸他,不要急於向東南推進,現在荊襄之地已盡落我手,正好可以在這裡休養生息、習練水軍,完成丞相您在北方倉促中沒有完成的那些事。當時遭到了得意忘形的曹操的拒絕,首戰失利後給他發熱的頭腦降了溫,決定先停一停,就在北岸訓練士卒,養精蓄銳。

    初戰之後,曹操要的是緩,而對於孫劉聯軍,必須急戰,能早一天與北軍決戰,南軍的勝算就多一分。一旦曹操在江北站穩腳跟,孫、劉兩方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戰場的形勢已經很微妙了,時間成為決定雙方勝負的主要因素。眼看時間一天一天地流逝,曹操的兵力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周瑜在南岸焦急萬分。這時,部將黃蓋建議:南北兩軍的對峙已有月餘,敵眾我寡,時間對於我們很不利。曹操為了訓練水軍,已經把大小船隻都用鐵鏈連鎖起來,現在用火攻,可以一擊制勝。除了火攻“伐兵”的策略,黃蓋還另有“伐謀”的輔助計策,由他本人獻書曹操——詐降!

    曹操在北岸幹什麼呢?訓練水軍,等待戰機啊!黃蓋這詐降書送來的,不就是傳說的“戰機”嗎。初戰失利後,也就是“戰機”這東西能夠打動曹操已經平靜下來的心,讓他打消長圍久困的正確戰略,聽從孫劉聯軍的安排,在立足未穩之時就與南軍決戰。當然,黃蓋能夠功“忽悠”曹操這位“大忽悠”的原因,還在於此時投降也符合邏輯,畢竟曹強孫弱的局面很明顯,在周瑜起兵之前張昭等人不就力主投降嗎。

    曹操本性多疑,但這一次由於深信是自己嚇壞了敵人,竟全信而不稍疑,結果上了大當。自古以來驕兵必敗,曹操雖一世梟雄,終究逃不脫現實的懲罰。滄桑人間,世事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生都在“忽悠”別人的曹操,這次是徹徹底底地被人忽悠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這一天,意氣風發的曹操帶領著手下眾多文臣武將走出了軍中大帳,來到了岸邊的水軍營寨,等待迎接黃蓋的歸降。這一天,刮的是東南風。

    再說南軍,黃蓋並沒有失約,他將在這一日,率領手下船隊駛向北岸,只不過這十餘艘艦船上裝載的並不是黃蓋負責的糧草,而是淋滿火油、硝石等引火之物的柴草。這支“特遣艦隊”船身包裹著赤布帷幔,上插龍帆旌旗,順著這一夜的東南大風,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南岸。

    黃蓋的艦隊順風順水,已過江心。

    正當曹操和手下眾將指指點點,相互賀,共同暢想著黃蓋歸降後的勢如破竹的時候,形勢卻驟然大變。距離北軍營寨僅有兩裡時,船上的黃蓋一聲令下,軍士迅速改乘小船,同時點燃大船上的柴草,滿帆的火船艦隊瞬間撞向了北軍的營寨。

    事發突然,上至曹操,下至普通士兵,每個人都來不及做任何反應就身陷火海之中。很快,“烈火初張照雲海”,然後是“赤壁樓船一掃空”。

    正當曹營水陸兩軍燒死、溺死無數,陷於一片混亂的時候,周瑜率領的孫劉聯軍 出動了,大軍和那隻“特遣艦隊”一樣,同樣藉著這一夜的東南大風,同樣是勢如破竹。當週瑜的部隊登上北岸的時候,戰局勝負已見分曉,曹軍再難支撐。猝不及防的曹操,此時也下達了他在火燒赤壁一戰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命令:焚燒水軍剩餘艦船和水旱兩寨,撤!

    這一夜,曹操遭到了自起兵以來最慘痛的失敗,幾十萬精銳損失殆盡,踏平東吳的夢想落空。

  • 4 # 史海鉤沉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發生在三國年間,是曹操和東吳雙方之間的一次攻守之戰,彼時,曹操號稱率軍八十萬浩浩蕩蕩東征,企圖一舉消滅東吳。然而,曹操沒有預料到的是,軍勢頗隆的曹軍在赤壁這個地方被比自己數量少的多的東吳水軍一舉殲滅,曹操敗走華容道,劉備曹操孫權三國鼎立之勢由此戰拉開了序幕。

    那麼,軍事實力頗強的曹操,緣何會在赤壁吃此大敗呢?現在看來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曹操率領的北方將士不習水戰。

    現代軍隊往往會分成海陸空三個軍種,而在古代,軍隊則會很少地被有建制的分為陸軍與水軍,有時候即便有,也很難得到統治者的重視。

    因此,曹操征戰東吳,帶領的將士,那是清一色的北方士兵,他們在陸上無敵,可是到了水上,就算是有本事也使不出來了,暈船、失去方向感、不識水性,總之,各種情況層出不窮。

    在這種情況下,曹軍戰鬥力無疑會大打折扣。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曹操手下謀士提出了將戰船連在一起形成臨時陸地的建議,曹操欣然採納。

    二、曹軍太過輕視敵手,驕兵必敗。

    曹操率軍八十萬,如果都是在陸上作戰,征戰一個小小的東吳,那確實是手到擒來。實際上,當東吳一方聽到曹操大軍舉國來襲時,東吳內部相當一部分人都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打算,必竟在當時,確實沒有幾個人會看好東吳,會相信東吳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戰勝曹軍。

    所謂驕兵必敗,曹操一方太過輕視敵手,給了東吳以機會。

    看到曹軍將戰船相連,東吳一方喜出望外,以黃蓋假裝投降之計滲透進入曹營,接著以東風之便,火燒曹營八百里,曹軍損失殆盡,曹操敗走華容道。

    如今,赤壁之戰已經過去千年,有不少人提出曹操敗於赤壁,有可能是因為瘟疫,因為即便是火燒戰船,八十萬人怎麼會損失殆盡?

    實際上,我認為赤壁之戰曹操一方確實敗於火攻而非瘟疫。

    理由如下:

    1、曹操一方雖然號稱八十萬,實際上不可能真的有八十萬軍隊,以史書上喜歡誇大來看,估計正規軍有十幾萬人規模就已經很不錯了,剩餘的可能是後勤供給人員。

    2、如果確實曹軍是因為瘟疫減員,那麼問題來了,瘟疫難道是自己會辨認曹軍與東吳軍隊嗎?為何獨獨曹軍遭受了較大損失而東吳軍隊卻沒有大肆傷亡呢?要知道,在古代,瘟疫是不治之症,如果真的曹軍在東吳發生了瘟疫,那麼,不管是曹軍還是東吳軍隊都會損失殆盡,這明顯跟歷史記載不符。

  • 5 # 趣說古今事

    按照《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並沒有提到火攻,而是因為軍中流行瘟疫,非戰鬥減員以及戰鬥力下降,這才導致赤壁戰敗的。但按照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二者之間也並不矛盾,可以是先跟劉備交戰失利,被劉備燒了戰艦,然後軍中流行瘟疫,這才敗歸北方。

    而按照《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似乎驗證了我之前的說法,先燒船,再瘟疫,然後曹操敗走。只不過,在曹操的本紀中只提到了與劉備作戰,而在劉備的傳記裡,說的是孫劉兩家聯合作戰擊敗曹操。

    再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所記載:“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這裡面和先主傳說的大致相同,唯一有所出入的就是,曹操交戰失利後自己燒掉了剩下的船,而之前損失的船並沒有說是被俘、被擊沉、還是被燒掉,根據之前的說法姑且認為也是被燒掉的吧。

    最後再來看看《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是怎麼寫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這段對於黃蓋詐降火攻的描寫十分詳盡,曹操的船被燒了,同時還將岸上的步軍營地也給燒了,曹操這才無奈退兵。但這裡,有一點不同的是,在作戰之前,曹操軍中已經流行瘟疫了。

    雖然各個傳記的記載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軍中有瘟疫,曹操的船也被燒了。只不過先後順序的不同,無法確定究竟是瘟疫還是火燒才導致曹操最終的失敗,因此可以說,曹操的失敗不能完全歸因於火攻,還有瘟疫的作用。

  • 6 # 萬里不下一

    個人認為是瘟疫的結果大些。首先曹操傾主力之師南征,其目的不外乎是統一天下,則必其功於一役。任何人為之阻力必是螳臂當車,有了不可抗據之因素,才能使他放下這一目標,那不外乎就是瘟疫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這句詩出自曹操的《蒿里行》一詩。揭露了自漢末以來,北方的人口由於軍閥混戰而銳減。那麼南方的情況,人口減少則是由於瘟疫了。那麼曹軍南征遇到疫病那也正常了。同時在當時,南方氣候溼熱,河流縱橫是比較有可能產生瘟疫的。比如南陽的張機張仲景,他的家族幾百人染上了瘟疫死去了大半,結果他立志從醫救人,成了一代名醫。在《三國志》中也有關於曹操南征遇瘟疫的記載,陳壽的記錄史實比較可靠的。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

    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 7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到有一次一個人問愛因斯坦:“光究竟是一種波還是一種粒子?”愛因斯坦回答說:“為什麼不能既是一種波又是一種粒子呢?”同樣,針對這個問題,我想為什麼失敗的原因應該是兩種,一個是因為火攻,一個是因為瘟疫,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火攻對曹操軍的傷害有多大?

    說實話,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之中,似乎強化了對於赤壁之戰這場火攻的威力。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之下,似乎曹操一下子死傷了幾十萬人,然後就再也無力南征了。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個人認為曹操的傷亡沒有那麼誇張。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在《武帝紀》中記載: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在《先主傳》中記載: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從這以上的兩個記載可見,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確實蒙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是這種損失很奇怪,基本上都是說舟船被燒,而對人員的傷亡情況表述不明。基本上都是“死者甚眾”等這樣的記載,這還是敗退華容道碾壓羸弱士族的記載。但是對於瘟疫,卻說“多死者”這樣的記載。由此我便產生疑問,可不可能是人員傷亡在可接受範圍內,但是船隻等被燒燬大半,因此曹操才無法進攻了呢?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沒有馬上撤退,而是在操練水軍,建造新船,據記載:

    “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

    由此可見曹操在第二年七月的時候還是沒有撤軍。船隻可以建造,但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就沒有那麼好徵集了,曹操在第二年依然準備進攻孫吳,說明曹操士兵沒有蒙受太大損失,因此赤壁之戰應該是燒了曹操很多船。但是曹操士兵的傷亡不是特別巨大。但是因為船隻被燒,曹操在赤壁無法發動進攻,只得暫時撤退準備下一次赤壁之戰。這個時候曹操受損失最大的應該是船隻和軍心。

    那麼真正讓曹操決定撤退的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瘟疫了!

    二、曹軍大疫

    關於曹軍大瘟疫導致曹軍撤軍的說法,最最最明顯的記載是來自於《武帝紀》中記載的曹操所說的話:

    “自頃已來,軍數徵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

    可見因為赤壁之戰的失敗和瘟疫的橫行,曹操軍中軍心低落,士兵死傷嚴重。另有記載: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可見當時大瘟疫確實是讓曹操軍隊死亡慘重。另外,在《先主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作為補充:

    “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當時劉備和孫權水陸並進,追擊曹操,看上去雖然威力十足,但是最後逼迫曹操撤退的原因不是因為劉備孫權多能打,而是因為瘟疫讓曹操軍隊損失大半,因此曹操才撤退的。

    在《吳主傳》中也有如此記載:

    “公燒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可見當時曹操還燒了自己剩餘的船(避免資敵),最終撤退的原因也是因為瘟疫。

    因此綜上來看,我認為曹操最終撤退的原因不是因為赤壁之戰的失敗,而是因為瘟疫。

    三、總結

    最後下個結論吧:赤壁之戰的失敗給了曹軍以巨大的挫敗感,同時赤壁之戰中曹操損失了自己的所有船隻,因此曹操失去了南伐的利器,無奈之下曹操只得暫時撤退準備第二次赤壁之戰。但是在第二次赤壁之戰的準備中,曹軍軍中的大瘟疫瀰漫,讓曹操無力繼續發動赤壁之戰,因此只得暫時撤退。

    因此可以說火攻是曹操撤退的直接原因,大瘟疫是曹操撤退的根本原因。

  • 8 # 始終先生

    赤壁之戰的失敗原因,主要還是火攻。

    我先說一下,為什麼提問會問瘟疫事件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按這裡的說法,曹操行軍到赤壁,還沒開打呢,軍中發生重大疫情,兵力折損,所以引軍退還。

    而按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從這裡的記載看,赤壁之戰確實發生了火攻的事件,而曹操也是敗在了火攻之下。

    由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是晉朝陳壽的作品,而晉朝又是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不排除有美化曹操的嫌疑。

    東漢時期確實發生過重大的瘟疫

    東漢年間,由於時局動盪,導致短短三十年間,發生了十二次重大瘟疫,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時期的大疫更是持續時間最久,傷亡最重的疫情,成千上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張仲景在《傷寒卒病論》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魏文帝曹丕回憶說:“昔年疾疫,親故多受其災。疫癘多起,士人雕落”。

    由此可以證明,東漢末期的瘟疫十分嚴重,人口急劇減少。但如果單純的把戰爭失利與疫情掛鉤,卻有些牽強。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並沒有藉機北上,乘勝追擊,說明此事曹操雖敗,但其實力仍然不是孫劉可以對抗的。如果是因為疫情導致大規模減員甚至是不可控制,那對於孫劉來說,一定不會放棄這次北上的機會。但沒有北上,則更說明疫情對於曹操的影響並不大,而戰術失利才是致命的

  • 9 # 可榮188

    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絕對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這場戰爭使眾多的人一舉成名,諸葛亮周瑜自不必說,名不見真傳的蔣幹也被歷史記載,戰爭的最後結局以曹操退兵結束。大家都被火燒赤壁的場景而吸引,似乎曹操的失敗和撤軍根源是戰爭造成的,然而究其失敗的眾多原因,不僅是人禍,更重要的是天災。

    三國時期不僅是群雄逐鹿的時代,也是瘟疫頻繁發生的時代。

    《後漢書》記載: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大疫。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瘟疫開始幽靈般地遊蕩大江南北,據《後漢書》《資治通鑑》記載,此後的公元173年,179年,182年,185年,208年,215年,217年,219年,222年,一直到254年,瘟疫幾乎每隔2到3年就發生一次,中間間隔最長的時間是公元208年至215年,222年到254年,但是這段間隔時間內小的瘟疫肯定是存在的。古代的醫療條件及科學研究有限,根本無法確診及消滅它,除了簡單的草藥治療,再就是依靠鬼神驅邪。

    人類遭受瘟疫地襲擊,除了自然的因素,其實自己才是始作傭者,戰爭的殘酷不僅使人類遭到屠殺,大自然也遭到毀滅,如三國時代的"火燒新野""火燒連營""水淹七軍",莫不讓生態失去平衡,生態失去平衡必定會有災難和瘟疫發生,於是人類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時代名垂青史必定取決於人的行為,瘟疫頻繁發生,必定會有名醫誕生,華佗就是一個名醫,雖然沒有證據他的傑出與瘟疫有必然聯絡,但是他就誕生在這個時代,他頂著神一樣的光環在時代中振救患者,雖然他最終被曹操所殺,但曹操也為此負出代價,他的兒子曹衝因病夭折,他曾感嘆若華佗在世,也許不至如此。

    曹操赤壁之敗,不僅是人的因素,更重要是自然的因素,天災人禍才是赤壁之戰最終失敗的原因。

    《三國志 魏書 武帝傳》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由此可見,曹操遭受赤壁之敗後最終撤軍是因為軍中有瘟疫發生,而最終撤回。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及其精彩,蔣幹盜書,黃蓋詐降,龐統獻計,但是也提到過軍中皆北方人士,不服水土,染上疾疫。

    赤壁之中時,曹中染的是哪種瘟疫呢,目前最普遍的認同是我們認知的"血吸蟲病",我們的偉人曾寫下《送瘟神》一詩,開篇兩句"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荊州自古就是血吸蟲病重災區,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種病才基本消失。血吸蟲病一旦染上,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無法治瘉的,因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才有藥治療,而且只能控制,而不能治瘉徹底。

    曹軍中染上血吸蟲病的可能性很高,但血吸蟲病是不傳染的,而且初染血吸蟲病對人體並無太大影響,只是到了中晚期才會顯露出來,轉為肝腹水死去。

    而曹軍中的"疫"是傳染性的,由此可見,彼時的曹軍中則是另外一種當時不認識的瘟疫。能認曹操撤軍,這種病應該很嚴重。

    所以赤壁大戰使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火燒赤壁是導火索,瘟疫和軍心才是重點。

  • 10 # 鄭在教育侶行

    今年的病毒禍害全國,其實赤壁大戰中瘟疫肆虐也是失敗的關鍵!

    我們傳統認為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是由於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軍,加上曹操驕傲自大,最終慘敗。

    不過這有個明顯的bug,當時曹操號稱八十萬,雖說有點誇大,三四十萬當是有的。孫劉聯軍不過有七八萬,這樣以少勝多的戰役,僅僅依靠一把火未免太過兒戲。有點過分誇大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的自大無能!

    事實上,一場戰爭的勝利,是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這其中,就有當時在曹操軍中發生的嚴重的傳染病的傳播(據今人考證認為是血吸蟲病),造成了軍隊嚴重減員,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削弱的事實。

    這並不是無中生有,有資料為證。《三國志·武帝紀》載:“公(曹操)至赤壁,於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這裡說的是曹操因“大疫”而主動從赤壁撤軍。

    而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操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至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軍引歸。”同是一部《三國志》,同是陳壽所寫,但在《三國志·先主傳》與《三國志·武帝紀》中所述史實及口氣就有所不同。在《武帝紀》中,只是說“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作者對曹操兵敗赤壁一事,記的就較為詳細了主要出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孫劉聯軍將曹操戰敗,焚燒其船隻;二是軍中發生瘟疫,軍士死亡甚多,削弱了戰頭力,於是不得不退兵。這樣看來,赤壁之戰,曹操慘敗,一方面是周瑜的火攻,另一方面是其軍中又流行瘟疫,於是不得不退兵。

    《三國志·吳主傳》又載:“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具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疾疫,死者大半,備、周遂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在這裡,對曹操失敗的原因交待的更為具體,“曹兵因飢疫”,“死者大半”無奈只好退兵。臨撤退前,為了不使自己打造的船隻為敵所用,就把剩下的船隻燒掉了。

    可以說,透過我們的史料記載,雖有部分出入,但我們可以得到一些不爭的事實:

    1.曹操赤壁兵敗,除了有火攻外,還有瘟疫流行

    2.火攻只是戰爭失敗的誘因(甚至都可能不是諸葛亮的計謀,而是曹操費主動為之,當然我們先擱置這個爭議),而主要原因在於瘟疫肆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零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