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首流行的歌曲剛發起了之後十分火爆,真的是萬人空巷,可是幾年之後這樣的歌就很少再有人唱了,而那些詩詞歷經千年,依然還背大家背誦。為什麼歌曲的生命力這麼短呢?
9
回覆列表
  • 1 # 陽光清波

    我自以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詩詞雖有時代烙印,但其表現的無非是壯美山河,人文愛情,市井生活,邊塞戰事,生離惜別等等。自詩經問世以來詩歌的影響很大,流傳之廣前所未有,並經文人們編篡,寫為書籍保留至今。

    第二:科舉考試的需要,才子們需廣讀聖賢之詩詞,學對楹聯,以備鄉試,會試,殿試之用。

    第三:其形式喜聞樂見,南北適宜,東西可用,在九州方圓之內皆可誦讀,並以文會友,溝通交流,這廣為人們所接收。

    但歌曲則不一樣,原因如下:

    第一:就如今天的流行款曲一般,更新很快,大多在較短時間裡成為昨日黃花,並隨著歲月的流逝為人們所淡忘。

    第二:古代沒有樂譜(色括五線譜),只知歌詞,不知曲調,後人難以復唱。

    第三:沒有錄音裝置,許多名曲經幾代就失傳了,很少有像有云南東巴文和東巴老人似傳唱先祖的歌謠,以及像藏族傳唱的“格薩爾王”一般口口相傳至今,否則可能都失傳了。

    這反是我一人之見,還請大師指教。

  • 2 # 溯路之行2

    謝邀。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關漢卿的竇娥冤便是其代表作。其實,說歌曲晚於詩詞也不盡然。最早的詩經風雅頌,則是以歌的形式傳唱於民間。詩歌之定義也籍此而來。當然,時歌的興起,只是後來的事,但也不能否定詩詞的平、仄、抑、揚、頓、挫。一己之見。謝邀。

  • 3 # 出山虎282

    謝邀。感謝你向我提問。關於歌曲為什麼沒有詩詞傳唱遠久的問題,我認為是由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兩大因素決定的。歷史原因:(一)古代詩詞可貴族,可平民,即大眾化;而歌曲大部分宮廷小範圍用詞牌或曲牌的形式固定在皇家和達官貴人中傳唱或享受;而平民沒有條件和能力享受,最多是有些勞動和生活中人民創造的小調民歌,但它有侷限性。(二)詩詞從它誕生起就沒有斷過,從古至今綿延不斷;而宮廷曲牌和民歌都有侷限性或種種因素未傳承下來。現實原因(一)詩詞是高度精練化的文學和散文或故事的形式展現出獨有的魅力,使人久久不能忘懷;而歌曲具有時代特徵,一個時代過去了,這個時代的歌曲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二)詩詞傳承的載體多樣豐富;而歌曲傳承的載體就單一或侷限。總之,詩詞和歌曲都是人類文明瑰寶,應該保護、繼承和發揚光大。謝謝!

  • 4 # 紅粉紅666

    由於對這方面的知識懂得不多,很難說出個子醜辰卯來,只能用平時從媒體上,從日常生活中的瞭解,說點看法。

    在古代詩詞都是吟唱的,它是有韻律的有韻味的,每一個字都是都提純出來的。如果沒有點文化底蘊的人,根本就吟唱不了。

    所以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就改成吟誦,這樣不管男女老少每一個人都背上幾首詩詞,得到了人們的認知就能傳承下去。而歌曲的傳唱也是分類,比如流行歌曲,它只代表時間的一段,就不會傳承下去。如果是一首民歌,就可以代代相傳,經久不息。

  • 5 # H藍色心情

    詩詞,特別古詩詞更貼近於當時的生活境遇,作者的現實遭遇,感人肺腑,意境深遠,傳誦不衰。而歌曲著重旋律的優美,給予一時的逸情放鬆,與詩詞無法媲美。其實,古詩詞有其押韻的韻律,也是可以歌唱的,所以生命力更加久遠。

  • 6 # 畫色可餐

    第一,社會需求變了。古代主要以文取士,自隋朝科舉以來,到唐代唐高宗永隆二年開始,科舉考試加了詩詞,古人學而優則仕,學成文武才,貨與帝王家。所以古人個個卯足了勁,在詩詞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專精的結果自然能出傑作。

    (侵刪)

    第二個方面,文化歷史環境變了。古代自然環境是原生態的,山青水秀,黃花地,楊柳岸,野渡舟自橫,古代的建築也是朱欄曲檻,畫棟雕粱,詩人滿眼都是美景,環境是影響創作的重要因素。

    (侵刪)

    所以,古人能寫:飛流直下三千尺,也能寫: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侵刪)現代的人呢,沒有古人做詩的語境,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專門研究詩詞,社會需求和價值觀也變了,自然寫不出好的傳唱千年的好詩好詞,最多也就是拿出古人的殘膏剩馥,舊瓶裝新酒的古風歌曲,就這也聊勝於無,能靠這些宣傳些傳統文化也是好的。

  • 7 # 我要嘗試一下

    歌曲傳唱的時間好像是不如詩詞流傳的久。比如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蘭陵王的《破陣曲》、李煜的那首《虞美人》、嵇康的《廣陵散》等等,當時的原曲是怎樣的,現在不知道了,只知道在歷史上很有名,但是李煜《虞美人》的詞卻真實地記錄下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可能是會音樂的人沒有讀書讀詩詞的人人多面廣,畢竟讀書人並不都會音樂,但是,凡是讀書人,學習過程中詩詞是不可能不讀的。就是說,詩詞是文人學生時代必讀的,自己也要學會寫詩詞,音樂卻不是。這樣一來,詩詞就有更多機會被傳承流傳下來。

  • 8 # 血染沙場62

    因儲存的原因:

    1、文字易儲存。

    2、詩詞易讀,歌曲還需要一定樂理知識。

    3、歌曲的時代印記強。

  • 9 # h千祥雲集

    謝謝邀請!首先歌曲分為:通俗歌曲、民族歌曲、美聲歌曲。流行歌曲流傳時間最短,既然是流行,那麼也就是時間很短,過了這一段時間也就沒人唱了,比如《小蘋果》,被稱為神曲,現在卻很少有人唱了。但是有一部分被稱為經典歌曲的,什麼時候唱都依舊好聽。

  • 10 # 在水的一方

    越是經典的東西,越會流傳的時間長

    一首流行歌曲,剛剛發出之後十分的紅火,可謂婦孺皆知,人人會唱,比如《老鼠愛大米》,再比如:龐龍的《兩隻蝴蝶》當時傳唱度是非常高的,可是現在呢,卻沒有幾個人再想起這首歌了。但是還有很多的經典歌曲,到現在依舊傳唱,比如:《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比如《義勇軍進行曲》所以說只有經典才能夠永流傳。古代的詩詞有很多,光陸游呢就寫了一萬首詩,還有乾隆皇帝也寫了一萬多首詩,而現在流傳下來的乾隆的一首都沒有,陸游的也不會超過100首,所以說經過時間的打磨和沉澱,只有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打動人心的作品,才會永遠的流傳下來。

    二在古代詩詞也是要唱出來的。

    比如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也叫《陽關三疊》,這個是名曲,我們現在仍舊在唱。還有像很多的詞牌《卜算子》呀,《採桑子》呀,這在古代都是唱的,只不過因為時間的久遠,人們只記住了歌詞,而忘記了它的旋律。

    所以說,無論是古詩詞還是歌曲,只要足夠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歲月的沉澱,都會流傳下去的。

  • 11 # 陽蕾6

    感謝邀請!這個也不能以偏概全吧,有一些比較經典的歌曲,像紅歌,國歌啊民歌就比較容易傳承下來吧,流行歌可能就是年輕一輩的比較喜歡,但是時代發展的太快,一些流行歌曲很容易就被刷下來,而詩詞歷經千年,已經是傳統文化了,深入人心了,必然是一直留在大家心中的

  • 12 # 老胡看視界

    流行音樂的訴求和流弊

    反觀當代流行歌曲,是時代的產物,更是當時社會情緒的反應。上世紀70、80年代曾經臺灣流行校園歌曲,後來這股清新風颳到大陸,很受內地少男少女歡迎,傳唱度極高,引發很多人共鳴;再後來香港歌壇四大天王,狂歌勁舞,讓中國內地粉絲瘋狂擁躉和青睞,甚至一度仿學其髮型穿飾等習慣!可以說港臺那時的偶像歌舞劇影等全方位影響了內地娛樂風向標和審美生態!

    但是流行音樂為什麼經典極少,因為流行音樂的致命屬性是迎合市場,是功利化的音樂,創作動機大多浮躁;再次在人文性表達上顯得淺薄和低下,經不起歲月的淬鍊和篩選;最後是音樂詮釋也只是時代階段情緒化的折射,有其週期性效用!無法廣而用之!有情懷但沒深度,註定被年代演進所淹沒!

    詩詞的美感和意蘊無可取代

    在看中國詩詞,從最早的《詩經》、屈子《離騷》,到漢賦漢詩,再到田園詩人陶淵明,唐詩宋詞元曲和近代詩詞。詩詞都是歷代精選和萃取,人文性審美性和藝術修養都是極高的,否則也不會流傳下來。文學是中國文化史重要載體,承載華人無數情感和心懷!

    詩詞本身是純文學,都是歷代詩人或悲憤或感懷或率真或壯懷所做,有直白的暢快,有含蓄之內美,更有深邃穿古之境界!可以說字字珠璣,句句華章,體現中國文化精煉而高古氣質!讓人一詠三嘆之無窮韻味!

    古代人寫作詩歌氛圍和時代情境和今人大相徑庭。在中國大一統農耕文明,幾千年的生存狀態皆為田園,所以更多文人都熱衷“耕讀傳家”方式,他們平淡沖和,曠達修身,往往能出佳作美文!而現在競爭社會,眼球經濟,勢必影響音樂創作者思考方向,並極容易受利益市場帶偏,作品功用痕跡重,和詩歌之美不可同日而語!

  • 13 # 何處天天芳香

    50年代的代表作合唱《歌唱祖國》 …這是一首思想性強,藝術性很高的革命頌歌。

    60年代,儘管中國當時困難重重,當雄壯的合唱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響起,信心十足,由衷產生自豪感。

    70年代的橄欖樹,外婆的澎湖灣…80年代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軍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 萬里長城永不倒, 我的中國心,讓生命去等候…七、八十年代歌曲,改革的號角吹響,激起人們歌頌生活、熱愛祖國的濃情。

    90年代 合唱歌曲《春天的故事》,滄海一聲笑,亞洲雄風,瀟灑走一回,男兒當自強,千萬次的問,大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歷歷在目,人們心裡感覺溫暖,歌聲豪邁、嘹亮。

    過去年代的歌,大多烙上流光的元素,貼近生活,表達革命觀、愛情觀、生活觀。人們哼著歌,走進生活,又在其中醞釀歌的情素。歌曲年代感很強,唱腔也不斷昇華,時代節奏很快,現在流行動感爆棚的搖滾歌曲。追求的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時代在變遷,人們對唯美的感受也在流淌,與之匹配的歌曲,更是日新月異。韶光易逝,老歌淡色。有時回望,忍不住也哼上那動聽的歌謠,撿回久逝的熱情,溫暖滄桑的心。

    祖國曆史文化是詩詞的搖籃,詩詞如心靈的鑽石,愛永恆,情多彩。詩詞興於唐朝 ,經過五代到宋朝發展,碩果累累,芳香四溢。

    古詩詞無聲勝有聲。蘇軾的“大江東去”,感嘆聲,猶在耳旁。辛棄疾的家國情懷的詩篇,如震破蒼穹的吶喊。“人比黃花瘦"、“尋尋覓覓"…李清照的詩句,字字悽涴,句句心醉,令人淚水漣漣。…

    《念奴嬌.赤壁懷古》,《破陣子》,《滿江紅》…朗朗讀聲中,詩詞那股雄壯與正氣韻味,如股股清泉沁入心房,洗盡鉛華,心靈為之震撼,隨之自豪。

    詩詞是情感的精靈,美的種子,春風春雨,繁盛綻放。上千年的沉澱,濃郁飄香。

    詩詞是心靈滋補的良方。種種風格,包羅永珍的內容,搖曳多姿,風情萬種的情感。讓親密接觸者的情感得到渲洩,理智得到磨礪,心靈得到撫慰,情操變得高尚。讓我們在閱讀中享受,享受中閱讀。只要你願意,它的美就培植在你心裡,它的情就擁抱著你。

    歌曲如時代的號角,人們浸淫其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頌揚高尚的感情。歌曲如季節的花朵,美,易繽紛落英。詩歌如熠熠明珠,有時羞澀難懂,換個人們喜愛的歌曲形式去詮釋,朗朗上口,讓智慧與情感並茂,讓視覺、聽覺、詩歌唯美碰撞,會越加溢彩流光。

    現在詩歌傳唱火熱登場,和詩以歌,將經典復活,為詩詞配曲重唱。名人傳唱詩歌,將詩歌的瑰寶魅力推至至尊寶座。是詩歌的內容與傳播形式的完美演繹。

    以歌唱的方式唱響詩歌,讓詩歌流芳百世,讓詩歌歌唱經久不衰,讓更多的人激發民族自信、接受詩歌文化的薰陶。以歌頌詩,裝滿詩歌情懷,踏上報效祖國的征程。

  • 14 # 李忠傑50

    中國的古典音樂其旋律與現代音樂有所不同,唱起來就像吟古文一樣不容易上口,對於傳唱要一定影響,而詩歌詞賦絕大多數都能朗朗上口寓意深厚向遠。其次就是官方或媒體輿論導向是最重要的。

  • 15 # 使用者鍾誠

    關於歌曲的傳唱時間,遠不如詩詞這個古怪話題,確實非常有趣。應該說,一個是現代時髦美女,一個是古典婉約美人,按理都會引起人們長相擁抱,不該薄此厚彼,但事實確然如此,不由人訝異。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首先,我們分別給兩位美人穿上一件衣裳,歌曲叫“流行”一一這是一件非常華麗並且非常受熱捧的衣裝,不過一旦穿上它,不多久便完了。因為,所謂流行這東西,流者,如流水遠逝,不能停留矣;而行者,也是漸走漸遠,慢慢滾蛋的意思。若兩者疊加,那更不得了,就是重複肯定流一陣子後必須靠邊站滾遠點,因為後面又有更牛B更火熱的傢伙來了,又一首紅遍天的新歌曲投胎出世了,差不多每個人都是這樣喜新厭舊,不管你服不服,這就是潮流……至此,前面那位曾經紅極一時的美人,只能默黙讓道,讓位,慢慢變成半老徐娘,慢慢哀老成老太婆。最後,終於有一天石沉大海,讓人模糊記不清甚至遺忘了。一一這就是所謂流行歌曲的下場!讓人唏噓,也令人悲傷悵惘。

    可是,對另一位古典美人詩詞來說,待遇就不一樣了,因為她身上穿的那件衣服叫民族“傳承”一一雖然這是一個極古樸的字眼,但卻萬分受人敬仰。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在文化之中,詩詞幾乎就是精髓。從古至今,這些精巧簡煉、對仗工整而且又朗朗上口的不朽詩篇,高度濃縮了當時的社會精華,使後人得益於窺視其其中奧妙,留連往返,深醉其中而不能自拔……這,或許就是古詩詞幾千年長盛不哀、經久不絕的原因吧!

    最後,實在說,古詩詞是可以輕易接近,但卻深入靈魂的;而流行歌曲雖然也可以輕易接近,但她只不過是表面一件華麗好看的披風罷了,不切入心靈,反而時間稍長,這件披風也就舊了,髒了,給人毫不心疼扔了,也不稀奇!

  • 16 # 半支蓮6

    為什麼歌曲沒有詩詞那麼久遠?原因是多方面的。經典流傳需要條件:

    1.“普世”價值,不管哪個朝代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詩中那山、那水、那情,在現實中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顯然,詩歌有這方面的優勢。

    2.傳播手段與條件。這是主要的原因。老子、莊子的學說,為什麼沒有孔子那麼有影響力?就在於,孔子有學生呀。有學生幫助其記錄語言,形成著作。學子學孫綿延不絕,為其“疏”“注”“集”,為的是當代的人看明白。並被統治階級所利用,終成浩蕩之勢。

    回過頭來說詩歌與歌曲。

    唐詩宋詞符合條件一,普世價值極高。《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典藏、通俗版本,符合各類讀者的需要。過去的私塾與現代的中小學唐詩宋詞佔有很大的比重。詩詞的朗誦、背誦是教學的主要形式。著作使詩詞保留,學校教育使詩歌流傳,焉有衰敗之理。

    歌曲屬於大眾藝術,舞臺藝術。一場晚會下來,歌唱藝術家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會買來磁帶、唱片聽一聽。電臺、電視也會經常播放。但歌曲是有時代性的,要求推陳出新,一首好歌佔據媒體不能太久。學校雖然有音樂課,但可選擇的領域太廣泛,而且也是跟著時代走,過去的經典會有,但不會太多。

    媒體不肯長期播放,學校傳播能力若加之沒有紙質的供學研的著作流傳,是歌曲更新速度快,難以長久流傳的主要原因。

  • 17 # 江天雨秀

    這是因為歌曲與詩詞的傳播屬性不同。在時間的座標上,歌曲的屬性是橫向傳播;而詩詞的屬性是縱向傳承。

    歷史不斷髮展前進,人的思想觀念、人文情感隨同時間、事物的不斷變化而納新。

    歌曲多從現實階段寫作、傳唱,並具廣泛宣傳現實的性質,向廣度傳播。如建國初期、抗美援朝時期、大躍進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等歷史階段,各有不同意義的歌曲,但人們總會迎新下一階段的新歌曲,除深受大眾喜愛的老歌,大都唱新歌曲。

    詩詞是沿著歷史的縱軸、脈絡寫作、傳承。許多詩詞佳作,如唐詩宋詞,李白、杜甫的詩作,千古不衰,是不同於歌曲的文學體裁。

  • 18 # 林千風
    詩詞天生是歌曲的一部分

    下面說詩詞是經典,歌曲是流行。這個話聽著像有道理,實際漏洞很多。我必須要一句,詩詞天生就是歌曲的一部分。

    詩詞詩詞,分為詩和詞。詩在我們接觸中最早是《詩經》,詩經的詩是古代官員下去採風得來的,人民會作詩嗎?不,人民會唱歌。所以詩和歌在早期是不分的,本身就是歌曲的一部分。那都是勞動人民像號子那樣唱出來的,像山歌那樣唱出來的。

    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的詞實際叫詞牌名,詞牌名是已經編寫好的曲子,再寫詞。舉例大家都知道的林夕方文山,給香港、臺灣很多歌手都寫歌詞,寫歌詞大多是曲子已經定調了才寫的。詞也是這樣,無論清平樂、憶江南、長相思、漁歌子都是定好的曲子來寫的,後來才慢慢被詩人拿來寫純粹的詞。但它們在那個時代仍然可以唱。

    有個說法叫:“凡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意思就是柳永寫的詞,你在洗衣服的地方基本都能聽見人們在唱。

    所以詩詞天生是歌曲的一部分。只是受到了媒介的影響,音樂沒有流傳下來。

    為什麼歌曲的傳唱時間不如詩詞

    如果你以今天的歌曲來講,那我們除了講時間久以外,還必須講範圍廣,頻率高的問題。以陸游為例,陸游一生寫詩萬首,真能夠被我們拿來背誦理解的又有多少呢?這是頻率的問題。

    更何況今天大家聽到一首歌,明天就會有十萬人會唱,後天就是三十萬人會唱,流傳的速度和範圍太廣了。所以今天的歌曲出現又消失這是很正常的,同時好聽的歌也會流傳著,比方今天的青少年依舊喜歡周杰倫,而我也還喜歡著上個年代的毛阿敏呢!

    我們也要看到,中國歌曲發展才多少年,滿打滿算從民國到現在,也不過是兩百年時間,和兩千年的詩歌做比較,實在自不量力了些。這便是時間久的問題了,大浪淘沙才在幾千萬首詩歌裡,淘出來《唐詩三百首》啊。

    或許,等到兩百年後,未來的人們也會在自己家的曾五代遺產裡面,翻到一盒磁帶翻到一張唱片,然後說:“太好聽了,我要把它介紹給更多人!”這樣的話呢。

  • 19 # 為0的浪漫127023511

    詩詞--在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裡,它是一顆璀璨的明星,穿越時空與之交集……或嘆其人的情感經歷;或感其人的宦海沉浮;也羨得其人歸隱生活的淡然悠遠;又贊其人的報國豪情;還觀其人的濃情蜜意;又惜其人離合悲歡……也有隱含了當時的歷史,文化,風俗、地理、文明等等的及當時人民現狀……

    再就是詩詞獨特的規律和美感。那無窮的魅力是迷人的……它文字的墨香經歷史的沉澱,就那麼美麗的定格在時空裡……“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那麼歌曲呢,他與詩詞不同,是被大眾追捧的物件,一首不紅的歌怎麼被人熟知傳唱呢!大眾流行的溫度就註定了它的侷限性!像1,五六十年代的紅色歌曲(比如紅梅贊、我的祖國、東方紅……)當然主要是在半導體收音機裡聽到的;2,七八十年代的青春偶像。(比如小虎隊啦、四大天王啦、羅大佑、張雨生啦等等)想當初四喇叭的錄音機裡面的磁帶伴隨著我們多少夢啊!3,九十年代的情歌王子(比如任賢齊、張宇、周杰倫等等)一張張碟片的美麗的回憶,還有插著耳機的mp3是多麼酷啊!4 ,零零一零到現在,隨首科技的發展,手機的普遍,上面是有各類的音樂軟體(比如酷狗音樂啦,QQ音樂,網易雲,還有全民K歌等等)聽歌、唱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感謝我們強大的祖國。便利的生活,即便小小音樂的變化史留給我們的也是滿滿的感動……歌曲是我們生活裡開心快樂的因子。雖然對於歌曲每個人的喜歡都不同。每個時間段的愛好也不同。我就算在這不同的流行溫度裡,在繁忙的生話裡,我們還是開心的唱起來吧……

    而詩詞卻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那墨韻沉香是古人心血的凝結……每每觀之愛不釋手……誠然我們沒有過去人寫的好,但是我們更慶幸生於這個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們的學業有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外語……我們有著比古人更多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熱愛詩詞,因為我們懂得傳承是什麼;我們努力學業,全力工作!因為我們更知道熱愛祖國是什麼……

  • 20 # 七月流火140400643

    為什麼感覺歌曲的傳唱時間遠遠不如詩歌?詩詞能歷經千年而流傳不衰,歌曲流傳一陣就過去了,為什麼歌曲的生命力這麼短?

    這個提問是有些問題的。古代的詩詞與現代的歌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無論是詩也好,詞也好,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可以唱的。《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在最早的《詩經》時期,詩就與音樂緊密相聯的。

    詩是這樣,詞就更不用說了。詞本身是有曲調的,詞從一開始就有歌詞之意。只不過當時是在固定的調子之下填詞,如此而已。但做詞也不完全按舊有調子填制。也可以自創新調。自創新調的意思與今天的作詞兼作曲是一樣的。所以,宋代的柳永與今天的羅大佑本質上是一樣的。

    今天也有像宋代一樣填詞的。比如,岳雲鵬按《牡丹之歌》的曲調填制了《五環之歌》。只是在宋代,曲調的版權是免費的。今天是有償使用而已。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的化學老師曾按《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曲調,填了一首《化合價歌》:一價氫鋁鉀鈉銀,二價氧鎂鋇鈣鋅……這歌詞我到今天還記得。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知道說今天的歌曲比古代的詩詞流傳的時間短,是有些問題的。古代的詩詞和今天的歌曲能否流傳久遠其內在的原因是一致的,如果我們忽略曲調旋律的因素之外,其實還是要看作品的內容是否真正能打動人心,並有永恆的價值。所謂永恆的價值,指的是人的情感中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那一部分。比如反映的是親情友情愛情,比如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自然美景的欣賞等等。只要達到這樣的標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都是可以長久流傳的。否則,只是反應短時風尚的,自然也就會很快被人遺忘。

    說古代詩詞能夠傳之久遠的,也不準確。古代的詩詞也是隻有最優秀的才能恆久流傳。大多數作品,還是默默無聞的。比如唐詩,清代編的《全唐詩》共有詩人2529人,詩歌作品四萬多首。這四萬多作品中,真正能被人記住的又有多少了。我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現實中,真正能記住三百首以上唐詩的,又有多少人呢?《全唐詩》的四萬首詩,其實並不是唐詩的全部,兩千五百多位詩人,每人平均才十幾首。我們知道,宋代陸游一人就留下八千多首,而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好幾萬首,一人就能抵得上全唐詩的數量。可見,古詩也並不是都能流傳下來。能流傳下來的,都是語言的精華,都是能打動人心的。

    現在的歌曲,也有許多能打動人心的優秀作品,比如《達板城的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月光下的風尾竹》等等,表達的都是人類永恆的情感。像這樣優秀的作品,流傳後世,也是可能的。只不過是,它們都要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考驗。或許一百年後回看,我們今天並不覺得很好的歌曲一樣會成為經典。但流行歌曲的大部分會被時間所淘汰。正如曾經的唐詩宋詞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字母哥砍爆砍32分,但一個人坐在地板上生悶氣,後直接回更衣室,這是為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