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口碑榜
-
2 # 麥田裡的風箏少年
查閱歷史,大家都知道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誠孝昭皇后張氏的長子,朱棣的孫子,自幼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年號宣德,自號長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看兩個故事:
一、當時他爹明仁宗朱高熾曾經打算把朝廷從北京遷回南京。主要是因為北京離蒙古太近,如果元朝殘餘勢力反撲,北京都城將首當其衝。然而,朱高熾在實施計劃前去世,使得這一計劃暫時中斷。隨後朱瞻基即位,當時作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十分英明的決定:取消父親的遷都計劃,繼續以北京作為帝都。
從此可以看出:朱瞻基繼承了祖父朱棣的某些優秀品質,扛起了守衛都城的艱鉅任務,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非常的有責任感,守護百姓安危。
二、他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從此看出:朱瞻基也是一個非常有經濟頭腦的人,百姓安居樂業。
三、明宣宗也是非常著名的書畫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史料記載他的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
當然人都有兩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總體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一位皇帝。
-
3 # 劇中有個你
在《大明風華》裡朱瞻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大明風華》朱瞻基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跟孫皇后十分恩愛,在位時期整頓了吏治和財政,系列的改革讓明朝繁榮富強。自幼被朱棣,姚廣孝看好。身在天下第一複雜的家庭長大,除了他,沒誰能為他父王朱高熾爭口氣。既有父親的仁慈,又有韜略。在與孫若微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愛上了她。但是朱瞻基卻英年早逝了。
朱瞻基是個十分幸運的娃,祖父是燕王朱棣,一天晚上,朱棣夢到洪武帝賜大圭,醒後覺得吉祥,然後就有人報告,孫子朱瞻基降生了,而且長得很像自己。朱棣特別喜歡這個孫子,到哪兒都帶著他,靖難之役勝利後,還親自為皇孫挑選老師,朱瞻基他爹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說來朱高熾還是借了兒子光。朱高熾登基後,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子。朱高熾病亡後,他受詔繼承皇位,開啟宣德王朝。繼承父親遺志,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發展,開"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後因病在38歲時去世。於是朱祁鎮9歲時親爹朱瞻基過世他便即位。
在歷史上的記錄也是如此,只留下孫若微和朱祁鎮,之後孫若微扛起重任,將以天下為己任的交到兒子朱祁鎮的手中,幫助他穩固明朝的根基。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亞文表現十分出彩,君臨天下、氣勢非凡,帝王之魄盡顯無遺。
-
4 # 容妍珠寶
剛開始看到《大明風華》官宣的圖片,一度以為這個電視劇肯定是個塑膠風,要不然湯唯女神怎麼變得這麼醜呢?隨著劇集的播出,朱亞文這個太孫換上錦衣衛的服裝,真的是廠裡廠氣,自己在微博上還發文問“我娘嗎?”
但對著劇集的推進,對朱亞文這個太孫越來越上頭了,追女神吧你就光明正大的追,不,非要給人家來個軟禁,還口口聲聲說是犯人。一開始吧肯定是要做做戲,沒想到假戲真做愛上了女主。
尤其是圈進那集,說不過女主,直接把侍衛們叫了進來,打了兩巴掌,然後舒服了,這段很是搞笑。這就應了那句對自己喜歡的人就是這麼寵。
在與朱棣的對話中,也不難看出太孫的機智,雖然有時候有點小聰明,總是被皇爺爺看透,不過還是一心向著皇爺爺的。對二叔、三叔有防備,但不至於把他們都置於死地。其實這與正史有很大的出入。
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是有點小聰明,為愛情可以義無反顧,為了大義可以豁出性命,而朱亞文演的也還不錯,雖說有點油膩感,但是最起碼能讓人接受,看著他們的對手戲還是挺過癮的。
-
5 # LVLV影視大咖秀
《大明風華》正式開播后里面的劇情一直是大家議論的起點,在沒開播之前大眾對這部戲的期待值就已經達到預期,前四集播出後朱亞文也是被推上了熱搜置頂,劇情摩擦的效應讓看過的人都覺得出乎意料。而最突出的是朱亞文把皇太孫這個角色刻畫的太形象,不僅造型上凸顯年輕加上演技線上絲毫沒有任何違和感。
不過對於朱瞻基這個角色而言,朱亞文想要把這個角色表現的淋漓盡致也並不是那麼簡單,這個角色並不是只有單一淺薄的性格,一方面角色身體的原因的薄弱加上與年齡不符合的成熟都是這個角色的一些難點。看過幾集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皇太孫的角色,日子並不是那麼的順心,雖然有爺爺朱棣從小的愛護,但也沒辦法消除其他親人的野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朱亞文在日積月累的演技經驗,在處理角色多面性的時候,採取了人格多變的方法,最終讓這個角色在大螢幕裡增加了觀眾對他的可信度。性格多面不僅要在爺爺朱棣面前飾演一個備受疼愛的孫兒,時不時撒個嬌與爺爺的交談都時刻放在心上。而在父親的面前又要表現得替父擔憂,也為父親與爺爺之間不融洽的關係處處擔心。
而在自己的叔叔面前,朱亞文扮演的朱瞻基又要表現出玩世不恭的樣子,輕浮浪蕩的樣子早就讓二叔三叔把他當作不得不提防的“小老虎”。僅僅在朱家,這樣多重的身份體現的多種不同的狀態,在朱亞文的表演以及配音中都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技巧。其次大八圈還發現他在與湯唯飾演的孫若微多場對手戲份中,朱亞文在細節層次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掌控全域性的情況給孫若微下套,等等對方慢慢掉入圈套後翻臉甚快。一層層逼近的劇情下朱亞文把角色拿捏得相當細節。
不得不說朱亞文已經將這個角色表現的相當完美,多重人格的體現加上能屈能伸的性格變化,讓觀眾們都看得舒服看得過癮。大八圈覺得三種不一樣的身份角色轉變自如,更加得考驗朱亞文的演技,當然也是值得讓人期待的。你們期待朱亞文接下去的演出嗎??
-
6 # 設計師龍哥
最近看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電視劇,對劇裡面的人物朱瞻基(朱亞文飾演)和孫若微(湯唯飾演)印象深刻。
明永樂元年,靖難之役,建文帝被迫削髮為僧,行蹤遂成千古之謎。建文的舊臣,盡遭屠殺,其中一御史大夫景清之女若微被孫愚所救,靖難舊臣遺孤暗中結營,要復仇平反,要刺殺朱棣皇帝。
朱瞻基是太孫,太孫在跟靖難遺孤周旋以及在跟叔叔漢王趙王的權鬥中,展現了足夠的智謀勇略。
劇情在刺殺和權鬥中展開,有愛情、親情的激烈衝撞,曲折離奇。
我就特別喜歡第十二集劇中的一個橋段:朱瞻基金牌被收走後,行事處處受制肘,朱瞻基就去找朱棣尋求得到爺爺的支援。在雞鳴寺裡,朱棣正和姚廣孝談事時,朱瞻基衝進去,一進去就衝著朱棣跪拜起來,朱棣明白朱瞻基的來意,把金牌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卻又還了回去,說要自己掙,不要討來的,朱棣十分欣慰。從這也看出了朱瞻基在困境中的自尊、堅強和志氣。
-
7 # 金精彩分享
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長子。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與父親朱高熾的統治被史學家們稱為 “仁宣之治”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朱棣(當時還是燕王)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在古代,大圭是權力的象徵。朱棣醒來以後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夢中的情景似乎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朱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他非常高興,大聲叫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役有著很大的作用。
大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同時也不忘親自教導,朱棣親征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影響。
永樂二年(1403年),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被朱棣立為皇太子,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朱棣正式立為皇太孫。朱高熾經常因為自己的身體不好而煩惱,但朱瞻基卻長得很健壯,常常保護父親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因此朱瞻基就成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等人的眼中釘,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愛,以及他的勇氣與睿智,他總是能夠幫助父親化險為夷。
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子,與兒子朱瞻基的統治被史學家們稱為 “仁宣之治”
基即位後,馬上著手整頓軍務,準備迎接挑戰。他的皇叔朱高煦很會帶兵,在靖難之役中戰功赫赫,一直有武力奪取政權的野心,視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為眼中釘。
-
8 # 悟間道娛樂
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是有點小聰明,為了大義可以豁出性命,為愛情可以義無反顧,聰明睿智,透過內外攻勢,擊垮了戰場上老兵二叔,朱瞻基也是一個非常有經濟頭腦的人,百姓安居樂業。
-
9 # 跟小楚舞看影視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還都姓朱)扮演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朱棣那麼牛個人,他的兒子和孫子能差到哪去?
古語云: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朱瞻基不但將其爺爺和父親創下的盛世延續了下去,實現了“仁宣之治”;而且其在政期間加強皇權,削弱藩王,可別小看這個功績,要知道當年建文帝就是因為削番被朱棣給奪了皇位,而朱瞻基做到了這一點,實現了皇權的鞏固。
而且朱瞻基任用於謙、周忱等賢臣,基本上把所有的部門機構都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朱瞻基一朝,政治甚是清明,也是明朝整一朝難得的有為皇帝。
這麼多年了,辮子劇一直佔據熒屏,關於明朝的劇甚少,咱們還是珍惜點好好看劇吧!(且看且珍惜)
-
10 # 宅男看影視
《大明風華》這部劇的主角就是以歷史上明朝時期明宣宗的皇后孝恭皇后為歷史原型的,劇中所涉及到的很多人物都有歷史原型,從這一點上來看,相比很多架空歷史型別的更多了一份史實的參考。不過劇中的朱瞻基,並沒有陪伴皇后太久,他很早就去世了,歷史上也是如此,那麼朱瞻基是為什麼早逝,歷史上的朱瞻基又是什麼樣的呢?
1.歷史上的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誠孝昭皇后張氏的長子,年號宣德,自號長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
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次年,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議,停止用兵交趾。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繼續實行仁宗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同時,明宣宗也是傑出的書畫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終年38歲,葬十三陵之景陵。廟號宣宗,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長子朱祁鎮繼位。有《明宣宗御製樂府》一卷,今佚,存詞二首。
2.朱瞻基為何早逝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終年38歲。
他在遺詔說道:
“朕以菲薄,獲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懼,弗克負荷,蓋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澤未洽於天下,心恆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彌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數,惟不能光承列聖之洪業,終奉聖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雖歿弗寧。長子皇太子祁鎮,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協心輔佐,務以安餋軍民為本,毋作聰明,以亂舊章。凡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後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職,效忠嗣君,毋忝朝命。喪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遺詔,毋改山陵,務儉約。宗室親王藩屏任重,謹守封國,各處總兵及鎮守官及衛所、府、州縣,悉心盡力,安撫軍民,勿擅離職,赴闕進香者,令佐貳幕職或遣官代行。兩廣、四川、雲南、貴州,七品以下衙門,並免進香,故茲詔諭,鹹使聞知。”
朱瞻基在位10年。他被尊為章皇帝,廟號宣宗。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廢后胡氏(死於1443年)、繼後孫氏(死於1462年)和他母親張太后(死於1442年)。在臨終時,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為皇太子的8歲的朱祁鎮為他的繼承人,就是後來的明英宗。張太皇太后領導一個攝政團,它一直統治到正統七年(1442年)她死去時為止。
朱瞻基最後英年早逝,在38歲的時候便去世離開了,在歷史上的記錄也是如此,只留下孫若微和朱祁鎮,之後孫若微扛起重任,將以天下為己任的交到兒子朱祁鎮的手中,幫助他穩固明朝的根基。
劇中的朱瞻基是由朱亞文飾演的,也是明宣宗,仁慈善良,用真誠感化孫若微,兩人最後互相愛著對方,並且生下孩子朱祁鎮。然而命運總是如此殘忍,將相愛的兩人分開,幸運的是他們度過了幸福的一段時間。
3.朱瞻基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明風華》朱瞻基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跟孫皇后十分恩愛,在位時期整頓了吏治和財政,系列的改革讓明朝繁榮富強。自幼被朱棣,姚廣孝看好。身在天下第一複雜的家庭長大,除了他,沒誰能為他父王朱高熾爭口氣。既有父親的仁慈,又有韜略。在與孫若微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愛上了她。但是朱瞻基卻英年早逝了。
朱瞻基是個十分幸運的娃,祖父是燕王朱棣,一天晚上,朱棣夢到洪武帝賜大圭,醒後覺得吉祥,然後就有人報告,孫子朱瞻基降生了,而且長得很像自己。朱棣特別喜歡這個孫子,到哪兒都帶著他,靖難之役勝利後,還親自為皇孫挑選老師,朱瞻基他爹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說來朱高熾還是借了兒子光。朱高熾登基後,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子。朱高熾病亡後,他受詔繼承皇位,開啟宣德王朝。繼承父親遺志,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發展,開"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後因病在38歲時去世。於是朱祁鎮9歲時親爹朱瞻基過世他便即位。
在歷史上的記錄也是如此,只留下孫若微和朱祁鎮,之後孫若微扛起重任,將以天下為己任的交到兒子朱祁鎮的手中,幫助他穩固明朝的根基。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亞文表現十分出彩,君臨天下、氣勢非凡,帝王之魄盡顯無遺。
-
11 # 烏咪愛讀書
明代有一個“仁宣致治”,又稱“仁宣盛世”,就是由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建立的。
我曾經問過一位朋友,如果有項科技提供幫助,你最想穿越回明朝哪個朝代?
朋友想了想說:我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勤奮的認字,努力的挑剔賊、僧、禿之類的字眼,敏感的認為有人在他識字不多的“短版”處欺負他罵他,所以在不疑處生疑,大興文字獄,殺了不少人,穿越到他的王朝活著太累。
還知道明成祖朱棣,他在位時,創下了許多輝煌成就,譬如北京紫禁城、天壇和太廟等的承建,《永樂大典》的編纂,鄭和下西洋的七次海上遠航等,但是,這些成就背後,是多少人“修橋補路無屍骸,開疆拓土戰死沙場”換來的,這是個勞民傷財、民不聊生的朝代,百姓苦啊!還是不要穿越過去的好。另外,萬曆和崇禎朝也不要穿越回去,無趣和貧苦。
朋友說:我只想活在一個平靜的、衣食無憂的朝代。他問我,你說呢?你心裡有答案了嗎?
我說,同感,明朝還真有這樣一個讓你安居樂業的朝代,就是朱瞻基的宣德王朝啊。
他在位時,沒什麼超級工程,船隊也不出海了,還把明成祖朱棣佔領來的越南又退還給人家了,也不動用幾十萬大軍出征蒙古了,他讓朱棣大傷了元氣的明朝得以休養生息。
總之,朱瞻基沒留下任何值得驕傲和值得自豪感的事情,他身上也沒有值得可說的豐功偉績,正因為此,老百姓才不會膽戰心驚的活著,才會不折騰的過一種“老婆孩子熱炕頭”俗世嚮往的生活。
朋友說,想讓一個現代人最想穿越到他的王朝而生活,這才是朱瞻基最厲害的地方吧!
-
12 # 劇來叨
朱瞻基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自從他出生後,就被永樂大帝寵愛著,一直都將這個寶貝孫子隨身攜帶,行軍打仗也要把朱瞻基帶在身邊,即使不太喜歡胖老大當太子,可是為了好聖孫,朱棣也忍了,沒有廢除朱高熾的太子身份。
朱亞文飾演的是成年的朱瞻基,一個仗著爺爺的寵愛,“無法無天”,“有恃無恐”的皇太孫。一個有些稚嫩的皇族子弟,他崇拜爺爺,看不起自己的爹爹,可是關鍵時刻總幫爹爹。
每當朱高熾被朱棣猜忌,責難時,朱瞻基二話不說,站出來幫爹爹解圍,皇上也是看在他的份上,對太子並未真正責罰過,所以說朱瞻基有孝心是他的一大優點。
善於偽裝是朱瞻基的第二大特點,不管是與二叔三叔的鬥智鬥勇,還是與女主之間的談情說案,無不說明一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朱瞻基不是一個膚淺之輩,他的胸中有丘壑。
生在皇家,享盡了榮華富貴的同時,也要承受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對於皇子皇孫來說,最大的誘惑莫過於皇位。爺爺是皇帝,爹爹是皇太子,未來的皇帝,所以朱瞻基從小就知道,他將來是要當皇帝的。
朱瞻基的夢想是成為大明王朝的一國之君,可是他也明白二叔三叔不會讓他也不會讓他爹順利榮登大寶,聰慧的朱瞻基知曉兩位叔叔,會是他稱帝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一邊是親情,一邊是皇位,朱瞻基會怎麼想呢?
毫無疑問,他選了皇位,於是他不惜違背自己立下的誓言,也要手刃兩位叔叔的人頭。如此的魄力,如此的冷血,自然不被爹爹所允許。但是朱瞻基是一個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的人,所以說他還是會滅了兩位叔叔的,畢竟在他看來,親情與皇位比,算得了什麼呢?
-
13 # 柳五隨風永樂大帝帶來的壓力太大,朱瞻基前半生就是用盡全身解數哄爺爺開心
《大明風華》確實是比較接地氣,以往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皇家尊嚴在《大明風華》中一掃而光,朱棣生氣了罵人的舉動和一般的市井小民無異,前半部分展現給觀眾的其實更像是一個大家族中大房二房和三房在爭奪財產的戲碼。
朱瞻基作為長房長孫,因為父親不受爺爺待見,所以一門心思的討好老爺子,好在爺爺對他確實比較疼愛,因此屬於大房的家產一直沒被老二搶走。
但是他恃寵而驕,仗著爺爺對自己的寵愛,總是自作聰明的遊走在危險的邊緣,更是揹著朱棣將反賊留在身邊,不過他的一舉一動從來都沒有逃得過朱棣的眼睛,幾次被敲打之後險些崩潰。
愛我所愛,想我所想,無問西東,對待感情極度專一劇中的說法是因為朱瞻基覺得自己小時候爺爺是反賊,一直裝瘋賣傻東躲西藏,直到靖難之役以後才穩定下來,但是心中始終忐忑,所以在遇到孫若微之後,感覺兩個人的身世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對孫若微產生了好感,
即便知道孫若微已經心有所屬,但朱瞻基毫不氣餒,利用皇太孫的權利和手段幫助孫若微做了很多事,最終在半是脅迫半是感動的情況下,孫若微終於就範。
雖然沒能為孫若微爭到太孫妃的身份,但是可以看得出來朱瞻基的眼裡只有孫若微一個人,所以在朱瞻基親政後,因為胡善祥犯錯,朱瞻基馬上將孫扶正成為皇后。
在和二叔的鬥智鬥勇中並沒有佔據太多的上風,表現的並不成熟正史中朱瞻基很輕鬆的就剿滅了朱高煦的叛亂,劇中的朱瞻基卻差點被二叔給殺了,即便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被二叔三叔聯袂算計,雖然朱高煦自焚而死,但是朱瞻基卻差點因此而頹廢掉。
好在宣德皇帝后來親征漠北,打敗了瓦剌,算是留下了些明君的樣子,不過這段卻是杜撰出來的,與歷史不符。
總結:朱亞文在塑造朱瞻基的時候有些有力過猛的情況,並且在編劇的筆下完全沒有體現出宣德皇帝的英武,更像是一個被爺爺慣壞了的有錢人家的孫子,我個人對於這個形象並不是很認同。
回覆列表
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等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撇開朝堂之爭,梁冠華、吳越和朱亞文組成的太子一家人實在是最有趣的組合。
親爹是裝慫高手,親媽是哭窮小達人,表面最得寵最風光的太孫實際上最外強中乾,動不動就被親爺爺嚇得屁滾尿流,完全是家裡的“智商窪地“。
生在皇家,肯定跟單純掛不上鉤,不然來不及長大就被弄死了。對於靠搶了侄子天下的朱棣是這樣,活在親爹時刻的猜忌中的太子三兄弟是這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始終不得太孫封號的朱瞻基也是如此。
靠兵變登上帝位的朱棣沒有一刻不在防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對於他們的小九九他心知肚明。老二、老三合夥想奪權和老大的裝慫他全看在眼裡又不點破。朱棣靠的是平衡關係來讓三個兒子互相制衡,因此達到表面和平的結果。但等到危機來臨,其實骨子裡他誰都不會護著。
比如,老二有謀逆之心,他表面不動聲色,暗地裡卻威懾住了老三,讓他提前報備所有行程,再有能耐漢王也不容易掀起風浪。但大戰在即之時,因需要漢王和趙王隨軍出征出力,即使漢王當面頂撞又用活著發喪的方式硬懟,朱棣還是忍下了這口氣,犧牲解縉來保全了父子三人的和睦。甚至為了穩住漢王和趙王的心,朱棣不惜用太孫的婚事做妥協,暗示朱瞻基在選擇時要有分寸。表面說的是讓孫兒自己選媳婦,但臨場糾正太子妃的那句“太孫還沒冊封呢”足以說明問題。
生在這樣複雜的家裡,沒有點道行是斷然混不下去的。太子表面看上去慫得要死又怕事,實則心裡明鏡似的。漢王監國拿太子門生出氣,老大一聲不吭,才有了轉頭楊士奇重新被重用的一幕。漢王逼宮要出1萬兩銀子做軍費,他就出門擺攤賣傢俱來進行無聲的抗議。
看著最慫最膽小怕事的太子動不動就被皇上嚇得磕頭顫抖,但在保護兒子方面卻是半點不懦弱。太孫整天顛顛跟在爺爺後面辦事逞威風,太子一眼看穿真相,皇帝不過是利用他而已,一番提醒讓朱瞻基嚇得汗流浹背。等到皇帝要威脅太孫,一向蔫了吧唧的太子不肯了,直接到親爹面前叫板“您老任性了一輩子,要再這麼任性下去,兒子可就得造您的反了”,你能想象這話是從太子口中說出來的麼?
太子妃的道行就更深了。太子監國多年,後宮也是她一手把持,但對外她卻是整天哭窮,還把漢王隨便灑小金粒子的做法屢屢放在嘴邊。但回手宮女送她的銀票她默默就收了。在對付急於上位的胡善祥方便,太子妃更是又打又拉。
一開始是威懾,提醒胡善祥自己其實心知肚明,但等到貴妃想打壓胡善祥時,太子妃又端出後宮老大的架勢給自己人撐腰,如此一來想嫁給太孫的胡善祥對這個婆婆不得不敬愛有加,骨子裡卻又多出了幾分敬畏。
相比之下,反倒是一直張狂和自恃聰明的太孫道行最淺。明明是活在爺爺恩寵裡的人物,卻搞得好像自己威風凜凜,動輒許諾還自作聰明的想在皇帝、漢王和趙王間周旋,殊不知就他的那點伎倆早被看穿了千百回。
從這個角度來看,弄權謀朱瞻基目前而言自然是不行的,表面最風光的他實際是除了倆蠢叔叔外,家裡的“智商窪地”,仍需錘鍊。好在他的心思還算純善,不然對不住大家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