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保持沉默6

    為什麼保育期小仔豬腹瀉用藥治療無效?大部分情況下,小豬哺乳期腹瀉會導致保育小豬腸黏膜損傷特別嚴重!養殖戶朋友用藥往往只注意用抑菌藥,往往忽略腸黏膜的修復的重要性!這就造成往往腸道細菌被控制了,但是小豬腸道依然無法鎖住食物,繼續快速脫水死亡!那麼,保育期仔豬腹瀉的應該怎樣治療和用藥?

    藥物抗菌消炎,控制腸道細菌繁殖;

    藥物調節修復腸胃,緩解腸道痙攣給小豬造成的疼痛感;

    修復腸黏膜,建立益生菌群,協助腸道鎖住水分,防止脫水死亡!

    前兩點的藥效,我們推薦對大腸桿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特別敏感的喹諾酮類藥“腸胃修復素”

  • 2 # 蘇北人在寧夏

    仔豬斷奶拉稀是屬於應激性拉稀的一種,在未斷奶之前,仔豬主要是靠汲取母豬的奶水獲得生長所需的能量,在斷奶之後仔豬就只能吃飼料了。從喝母豬的奶水到仔豬吃料,這一個過程,有的仔豬腸胃就會比較脆弱,造成應激性的拉稀。

    1、斷奶本身來說對仔豬就是一個最大的應激,由於失去母豬,會導致仔豬植物性神經紊亂,體液丟失較為厲害。

    2、仔豬由採食乳汁到採食固體飼料,會出現這種由液體到固體的改變不適應導致拒食,然而拒食之後由於飢餓會大量採食固體飼料,導致仔豬小腸後段和大腸內積存不能消化的食糜,滲透壓過高,引起仔豬腹瀉。

    3、斷奶仔豬的小腸後段和大腸內積存了大量不能消化的食糜,為細菌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大量的細菌產生毒素刺激腸壁細胞分泌體液,導致仔豬腹瀉。

    4、由於血液的滲透壓與腸內相比過低,水分向腸內流,導致腹瀉。

    斷奶仔豬拉稀怎麼辦?

    治療辦法:①對腹瀉嚴重、脫水過多仔豬的治療。只要仔豬有食慾,可配製電解質水溶液飲用,口服補鹽液參考配方:純葡萄糖25克,氯化鈉4.5 克,碳酸氫鈉2 克,檸檬酸0.3 克,醋酸鉀0.2 克,氯化鉀0.05 克,加水100 毫升。飲用電解質水可調節神經—體液平衡,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降低應激反應,增加體重的效果。

    ②抗生素藥物治療。對於發生斷奶應激,又繼發大腸桿菌感染的仔豬,可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可用2.5%恩諾沙星注射液按0.1 毫升/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 次,連用3 天;先鋒9 號注射液按2~3 單位/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 次,連用2 天;或用水溶性氨苄西林50 克溶入200 千克水中,連續飲用3~5 天。

    ④驗方治療細菌性腹瀉。取木炭末500 克置鍋內炒10 秒鐘,加醋250 克和搗碎的大蒜200 克炒15 秒鐘,用水調成糊狀,塗抹在發生腹瀉的豬舌頭上讓其舔食,對治療細菌性腹瀉有效果。

    拉稀仔豬保健對策

    普通的藥物一般只是對於仔豬斷奶拉稀展開的效果,這裡推薦下惠農盛世的 哇哈哈 ,主要成分是丁酸鈉、麥芽糊精、苷酸鐵、消化酶、乳酸菌、酵母菌等。不僅可以預防治療仔豬拉稀的問題,而且具有生血促生長的功效,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對各種畜禽有:

    1、抗應激、使消化能力增強,抑制腸道病菌,控制拉稀;

    2、補鐵生血、三天皮紅毛亮,無需在同時使用其它生血製劑;

    3、補充營養,預防各種原因引起的弱仔病僵,促進生長。

    仔豬斷奶做好了,那麼後期豬就會長的快,飼料利用率也會得到提高。每個養殖戶都知道給仔豬斷奶這一步很重要,但有的時候無論怎麼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斷奶仔豬拉稀,應該積極治療。

  • 3 # 趙小賤聊三農

    仔豬拉稀怎麼回事

      仔豬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臨床上根據仔豬發病的原因、症狀和階段,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營養和飼養管理引起的腹瀉這種腹瀉常見的原因有10多種,如:母豬的乳量不足,代乳料消化不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仔豬日糧中過量新增銅,飲水中金屬離子超標,仔豬斷奶、分群、轉舍等應激性因素都能導致腹瀉。

      2、細菌性腹瀉常見有黃痢、紅痢、白痢、副傷寒和痢疾等。黃痢主要在生後數小時至5日齡以內仔豬發病,以1~3日齡最為多見。紅痢主要發生於1~3日齡,一般病程較短,死亡率極高。白痢10~30日齡最為多發,死亡率低,但影響生長髮育。仔豬副傷寒多發生在2~4月齡。痢疾主要症狀為粘性出血性腹瀉。

      3、病毒性腹瀉常見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等。豬傳染性腹瀉是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嘔吐、嚴重腹瀉、脫水和10日齡內仔豬死亡率高為特徵,5周齡以上的病豬很少死亡。仔豬流行性腹瀉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冬春季節。輪狀病毒病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仔豬、犢牛、羔羊、駒、幼免等的急性胃腸炎,仔豬較易患病,10~28日齡豬最易感染,並有明顯的腹瀉,死亡率較低。

      防治措施:

      1、搞好環境衛生仔豬保育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豬腹瀉的重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消滅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防止仔豬腹瀉的關鍵。開展定期的欄舍消毒和畜體消毒,能有效地消滅環境和畜體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2、科學飼養管理好母豬對有寄生蟲病的地區做好定期驅蟲,防止透過母豬傳染蟲體。要想獲得活潑健壯的仔豬,必須保證母豬飼餵全價配合日糧。一般在懷孕初、中期喂日糧2kg,產前一個月喂3~3.5kg,產前一週進產房後每天減少0.5kg日糧,臨產當天不要喂料,產後三天慢慢增加配合日糧到5kg左右。科學飼養管理的懷孕母豬,出生的仔豬往往活潑健壯,生命力強,可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做好母豬分娩前後的護理與防病母豬於產前40~42天和15~20天各注射接種一次大腸桿菌苗。對有流行性腹瀉或傳染性胃腸炎常發生的地區,可於產前20~30天注射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二聯滅活苗一次。有必要的地區於產前30天、15天各免疫接種一次紅痢菌苗。母豬進產房前,必須對產圈徹底清掃、沖洗和認真消毒,可選用20%火鹼液等消毒劑;母豬做一次驅蟲。母豬進入產房後和臨產中,用溫熱的0.1%高錳酸鉀液擦洗母豬的陰戶、乳房。仔豬吃初乳前擠掉頭兩把奶,輔助初生仔豬儘早吃上吃好初乳,也是防止母豬乳房炎和仔豬腹瀉的重要措施。

      4、補充鐵製劑仔豬出生後3周內生長較快,每頭仔豬每天約需3mg鐵,而母乳僅能提供1mg鐵,給出生後2~3天的仔豬人工補給含鈷、硒的鐵製劑,可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造成的生長不良,增強仔豬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通常是給仔豬肌肉注射右旋葡萄糖酸鐵或蘇氨酸鐵。

      5、抓好斷奶關仔豬斷奶儘量減少刺激,斷奶後7~10天內仍保持用哺乳料,以後逐漸換料。轉群時期儘量減少不良刺激,先減食,充足飲水,水中可加口服補液鹽數天。

      6、消毒乳房區:仔豬吃奶前,先用溫水擦洗母豬乳房區,再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母豬的腹部和奶頭消毒好,防止病從口入。

      7、提早補料:早補料可刺激胃腸發育,加強胃腸機能,有利於仔豬消化,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胃腸病。

      8、加喂有機酸:喂仔豬全價料,加喂檸檬酸0.5-1.0%.

      9、採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可消除帶菌豬,徹底消毒圈舍,淨化養殖環境,有利於預防仔豬下痢病的發生。

      打疫苗期間仔豬拉稀怎麼辦

      新生仔豬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發生下痢。為控制仔豬下痢,必須摸清和掌握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和其易發的三個階段。

      一、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

      在仔豬初生時期和斷奶時期,易遭受3次大的下痢侵害。

      第1次下痢:多為仔豬黃痢期,常發生在仔豬新生後的3日齡前後,即早發性大腸桿菌下痢。發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嚴寒的冬季和早春發病較多。臨床上以拉黃色稀糞為主要病症,多是由於圈舍汙染,消毒不徹底,陰冷潮溼,氣候劇變,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為此必須及早吃上初乳,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

      第2次下痢:為仔豬易發白痢期,2—4周齡時暴發,尤其出生10—20天的仔豬發病最多,佔發病總數的35%以上。這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哺乳仟豬傳染病。病症是排出乳白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糞便,黏稠粥樣,有難聞的腥臭味。寒冷或保溫措施跟不上,賊風侵襲,糞便汙染潮溼,產後2周的仔豬,雖然還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體已經開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豬白痢病暴發的根本原因。

      第3次下痢:即斷奶仔豬的下痢。仔豬一下子離開母豬的呵護,突然遭受環境和營養應激變化,導致仔豬消化不良、腹瀉和抵抗力下降;仔豬斷奶後胃腸生理環境發生根本變化,再加上母子分居,以及營養應激等等,致使仔豬抗病力下降,生長髮育受阻,造成仔豬斷奶後1—2周內,尤其是斷奶後2—10天內,是仔豬下痢死亡的第3次高峰。病死率一般為10—20%,如出現脫水,病死率可高達40%以上。

      二、仔豬下痢的早期預防

      1、消毒乳房區:仔豬吃奶前,先用溫水擦洗母豬乳房區,再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母豬的腹部和奶頭消毒好,防止病從口入。

      2、提早補料:早補料可刺激胃腸發育,加強胃腸機能,有利於仔豬消化,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胃腸病。

      3、加喂有機酸:喂仔豬全價料,加喂檸檬酸0.5—1.0%。

      4、採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可消除帶菌豬,徹底消毒圈舍,淨化養殖環境,有利於預防仔豬下痢病的發生。

      5、藥物預防:仔豬出生後用鏈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滴入2滴,1小時後再喂初乳,以消炎制菌,減少和防止仔豬的下痢。用口服液補液,防止仔豬脫水,補充電解質,緩解酸中毒及補充能量,治療仔豬的腹瀉、白痢、黃痢、大腸桿菌病、病毒性腸炎等,脫水糾正率可達81—100%。口服補液鹽由鹽3.5克、蘇打粉2.5克、氯化鉀2.5克、葡萄糖(或糖)20克,溶於1000毫升水中配合而成。有感染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更好。

      從以上仔豬拉稀怎麼回事以及打疫苗期間仔豬拉稀怎麼辦分析中可得知,以上養殖戶提出的小豬打疫苗能否造成仔豬拉稀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也說過這種現象也有可能發生,一般都是疫苗出現了問題,並提醒養殖戶要注意觀察體溫等其他症狀的變化。

  • 4 # 三農小解同學

    斷奶仔豬腹瀉一直以來是養豬業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制約養豬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斷奶仔豬腹瀉可導致生長停滯,甚至生長倒退,嚴重者引起死亡,給養豬業造成了極大地損失。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如何有效的進行防治。

    斷奶仔豬腹瀉原因

    由於斷奶仔豬生理功能不完善,消化功能差,免疫功能低,體溫調節能力弱,所以以下因素皆可導致斷奶仔豬腹瀉。

    飼料營養成分的影響

    斷奶使仔豬飼料以母乳為主過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為主,如果植物蛋白所佔比例過高,日糧中有抗營養因子或營養因子缺乏,易造成小腸上皮細胞的遲髮型變態反應,引起腹瀉。一般斷奶仔豬日糧的蛋白質水平不宜高於20%。

    另外,仔豬消化纖維的能力極弱,新增適量的纖維類物質,對仔豬胃腸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發育,以及維持正常的微生物區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斷奶仔豬腹瀉。但過高的纖維會使消化道黏膜機械損傷,導致腹瀉。

    飼餵方式的影響

    過度限喂及過度飼餵,形成飢餓性和過食性腹瀉。由於斷奶仔豬消化功能差,短時未消化的大量的營養性物質,在仔豬消化道內難以消化,造成消化遲滯。未消化的養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要少喂勤添,切忌仔豬暴飲暴食。

    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

    氣候寒冷或多變、晝夜溫差大等都是引起或誘發斷奶仔豬腹瀉的重要原因。當舍內晝夜溫差超過10℃時,腹瀉率就會升高25%~30%,溼度高的環境也會導致仔豬腹瀉數明顯增加。

    病原微生物(病毒性、細菌性、寄生蟲)的感染

    斷奶仔豬拉稀有多方面的原因,預防仔豬腹瀉也要從母豬飼養、環境消毒、疫苗及藥物保健、飼料配方等多方面入手,仔豬出現拉稀也要從多方面分析,不能歸於某一方面。

    防治措施

    斷奶前的預防措施

    仔豬早期補料,哺乳仔豬7日補料,採用誘、逼等手段,少喂勤添,讓斷奶仔豬胃腸逐步適應植物性飼料,刺激胃分泌消化酶和鹽酸。

    技術人員應合理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以防止胃腸道菌群失調而導致的仔豬斷奶後腹瀉。

    斷奶後一週內的預防措施

    首先要採用“去母留仔"斷奶法,斷奶時趕出母豬,仔豬在原欄繼續飼養一週,以減少環境應激。

    新增微生物製劑,改善腸道菌群環境,促進有益菌増殖,促進飼料的消化和吸收。

    新增酸化劑,促進乳酸杄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創造有利於仔豬生長的環境

    主要是做好防寒保暖、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防止細菌感染。斷奶仔豬進入保育舍之前,要對保育舍內外進行徹底的清掃、洗刷和消毒,殺滅細菌。仔豬進入保育舍之後,定期消毒(每週2~3次),及時清理糞便、尿等汙物。做好通風與保溫工作,適宜的環境溫度為:斷奶後1~2周,26℃~28℃C;34周,24°C~26°C5周後保持在20°C~22C。相對溼度應保持在40%~60%為佳。晝夜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防止仔豬喝髒水(在刷欄時務必將豬舍內的飲水加藥桶洗浄備用)引起腹瀉。並在斷奶周內的飲水中加入強力拜固舒,在減輕應激的同時促進仔豬採食和生長。

    治療措施

    可透過疫苗免疫、藥物保健、環境等進行預防,發病後可透過藥物進行治療。

    對於病毒性腹瀉,仔豬應該提前使用TP二聯苗進行口服免疫,防止斷奶仔豬傳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的發生,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避免疾病在豬群中傳播。

    斷奶應激性拉稀的預防

    提早補料,一般於7日齡開始補料,可使仔豬斷奶前消化系統能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加強,可減少營養性應激的影響。

    斷奶前採取去母留仔的辦法,讓仔豬留在原圈內飼養一斷時間,以減少環境應激的影響。

    生理性拉稀

    在仔豬飼料中使用血漿蛋白、寡糖、維生素E等夠增強仔豬免疫力的原料,以增強仔豬免疫力,減少腹瀉的發生。

    降低仔豬飼料中的的蛋白質水平。

    使用酸化劑。仔豬飼料中新增適量的酸化劑可増加胃內酸度,增強消化酶活性,減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四是,在仔豬飼料中新增益生菌,可調節胃腸道菌群平衡,減少細菌性下痢。另外,合理的消毒與驅蟲計劃也是減少斷奶仔豬拉稀的重要手段。

    斷奶仔豬腹瀉是豬群最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所以我們更要加強管理,對棚舍保溫、環境消毒、藥物保健、免疫接種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細上加細,杜絕腹瀉的發生,大大提高斷奶仔豬腹瀉的治癒率,確保養豬健康穩定發展。

  • 5 # 談豬事I論發展

    剛斷奶的豬腹瀉,剛斷奶產生應激,會出現腹瀉現象,想減輕因為斷奶導致的腹瀉,要提前教槽,7天后就開始教槽,斷奶前2日,教槽料拌稀,現用現配,這時仔豬吃不了多少,主要以母乳為主,讓仔豬提前適應,減輕換料應激,斷奶當天最好仔豬留床7日左右,減輕因為換環境導致的應激,斷奶之後舍內溫度儘量保持恆定,因為母豬下床之後,溫度也就下降了。這個階段要保持好衛生,這個階段母豬下床之後,仔豬活動空間變大,避免細菌性,寄生蟲,病毒性腹瀉感染。斷奶應急可以很好的控制住,但是感染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腹瀉要更加關注。

    病毒性腹瀉可能是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冠狀病毒、豬偽犬病毒等引起的腹瀉。細菌性腹瀉,可能是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性腸炎、豬痢疾桿菌等。寄生蟲性腹瀉可能為蛔蟲、球蟲、鞭蟲、結腸小袋纖毛蟲等。其他的非細菌,非病毒,非寄生蟲感染因素可能引起,低溫可導致腹瀉,低血糖引起腹瀉,未吃到奶造成的飢餓性腹瀉,抗原過敏性腹瀉,如大豆過敏引起的腹瀉。非病原性白痢,如缺鐵性腹瀉、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等。

    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引起的有,仔豬黃痢:豬出生後3天內發病、初生仔豬最嚴重;拉黃色水樣稀糞,但無嘔吐現象;發病率及死亡率都高。仔豬白痢:10~30齡仔豬,偶見3~7日齡豬,以15日齡豬最普遍。一窩豬一頭髮病其餘相繼發病。體溫無明顯變化。病豬排出白、灰白以至黃色粥狀糞便。病豬畏寒、脫水、偶見吐奶。防治:母豬產前全身0.1%高錳酸鉀消毒,防疫;仔豬出生後開奶前可口服抗菌藥,或微生態製劑。

    病毒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特徵為嘔吐,嚴重水樣腹瀉和脫水。冬春季節多發。各種年齡豬,發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10日齡內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高,5周齡以後的病豬危害逐漸降低。傳播迅速,數日內波及全場。仔豬突發嘔吐,接著劇烈水樣腹瀉。糞便呈淡黃、綠色或灰白色。病癒仔豬的生長髮育不良。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粘膜輕度充血,有時在粘膜下有出血斑。小腸充血,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哺乳母豬腹瀉後泌乳減少,加速哺乳仔豬發病和死亡。妊娠母豬偶見流產。防治:一般疫苗春秋二次,可用二聯苗;妊娠母豬產前45-15天注射傳染性胃腸炎;小豬出生後打半支幹擾素;在疫病流行時,還可以用新城疫I系苗作緊急防治,後海穴注射。

    寄生蟲性腹瀉,蛔蟲性腹瀉,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瀉,被毛彎曲粗亂,生長不良。大量蟲體聚集時,可引起腸梗阻,表現絕食、不安,後期喜臥,精神沉鬱。防治:在仔豬補料成功後使用驅蟲藥物。一般1~2月驅蟲1次。

  • 6 # fantao6790

    斷奶腹瀉主要是斷奶應激、換料應激、轉群應激、環境應激等綜合因素造成。

    綜合防控如下:

    1☞降低應激,適當補充Vc等維生素;

    2☞提前教槽,以優質的教槽料教槽;

    3☞在斷奶前幾天逐步減少哺乳次數;

    4☞斷奶後在產床上過度幾天再轉群;

    5☞做好保暖和環境衛生控制;

    6☞飼餵要做到少喂勤填,逐步過度;

    7☞適量新增益生菌等加快胃腸適應;

    8☞加強消毒和管理,避免病原菌感染;

    9☞提前做好疫苗防疫,保障仔豬健康;

    10☞轉群應在較好的天氣,最好有專業轉豬車。

  • 7 # 廣東胡氏農民

    第一,斷奶拉稀,,為了保證存活率。延長斷奶時間,

    第二。保溫保溫保溫。

    第三。多加維生素飼料

  • 8 # 一個人吃茶

    1.斷食一兩天,之後給一點點教槽料,慢慢增加,劃重點~一點點。

    2.每頭注射:穿心蓮注射液+氧氟沙星各3ml。

    試看看吧

  • 9 # 我的名字字不多

    從喝母豬的奶水到仔豬吃料,這一個過程,有的仔豬腸胃就會比較脆弱,造成應激性的拉稀。

    1、斷奶本身來說對仔豬就是一個最大的應激,由於失去母豬,會導致仔豬植物性神經紊亂,體液丟失較為厲害。

    2、斷奶仔豬的小腸後段和大腸內積存了大量不能消化的食糜,為細菌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大量的細菌產生毒素刺激腸壁細胞分泌體液,導致仔豬腹瀉。

    斷奶仔豬拉稀怎麼辦?

    1、藥物治療

    如果有條件可以在豬場進行藥敏試驗,選擇藥物對症進行治療,沒有條件的可以選擇白痢殺、本草瀉痢清及長效一針妥等藥物進行治療。

    2、補液治療

    如果已經腹瀉很長時間或者已經出現脫水症狀的,可以用複方鹽水20毫升左右,或是5%的葡萄糖加入少量的抗生素進行腹腔補液,也可口服補液鹽等。

    3、控制採食量

    如果有仔豬出現拉稀的情況,要適當控制料量,如果全都有拉稀狀況,要減少給料的次數和料的分量。

    加強飼養管理

    (1)儘量減少斷奶應激:可能引起腹瀉的應激因素有環境應激、心理應激及營養應激,減少斷奶的應激方法有以下幾種。

    (2)控溫清潔:控制好室內溫度,保持室內的乾燥和衛生。

    (3)提前補料:提前進行補料,在7日齡進行補料,讓仔豬提前適應植物性飼料,加強胃腸消化機能,就可以有效減少營養性應激的影響。

    (4)逐步斷奶:要逐步進行斷奶,在斷奶前5天左右每天減少哺乳次數,一直到斷奶,從而減少其心理應激的影響。

    (5)母豬移舍:斷奶前夜要先將母豬移舍,然後將斷奶仔豬單獨飼餵5天左右,等其適應以後再進行並欄,從而減少環境應激影響。

  • 10 # 農民北漂生活

    依我多年專業養豬經驗,主要養豬人都沒有做好提前母豬防控藥物給奶豬供應,怎麼讓豬不拉肚,豬脫水和高蛋白保育料原因造成的拉肚子病,空氣呼吸病毒瘤。我個人這樣做的,提供充足乾淨水源,撒點草木灰和木炭讓豬自由採食效果更好,過渡料濃度要優質,喂點低蛋白保育料,做好豬舍霧化消毒和保暖方法。

  • 11 # 流浪到成都

    建議下去醫院化驗一個大便,看看大便有沒有腸道感染、腸道黏膜出血等情況,寶寶轉乳會出現腹瀉情況的,如果排除腸道感染黏膜損傷的情況,最好換成母乳或者是其他品牌的奶粉,另外要在口服一些調節腸道功能的藥物,寶寶腸道不耐受,第二、寶寶轉乳後對這個品牌奶粉不耐受,第三剛好這個時候有腸道感染,如果您現在沒有回乳就先換回母乳,等寶寶腹瀉恢復之後根據寶寶餵養情況再考慮其他的。在想其他

  • 12 # 美味在鄉間

    初生豬仔拉稀腹瀉。(乳豬腹瀉,仔豬黃白痢。)死亡率很高。如果治療不當很容易就會因為腹瀉脫水死亡。治療出生仔豬腹瀉拉稀。一定要諮詢專業人員進行診斷,根據病情再製定出有效的治療。

  • 13 # 鄉村阿堅

    您好,斷奶豬拉稀有很多方面原因,比如飼料問題、應激反應、細菌性病毒性感染、教槽飼餵不合理、母豬營養不夠等導致小豬拉稀,先逐一排查詢對問題以免下次也出現同意錯誤,簡單的說既然現在已經拉稀了就飼料加藥治療最理想,可以新增多維、硫酸黏桿菌素、阿莫西林進行治療,假如沒效果可以考慮換個飼料看看或者私聊我幫忙解決問題,謝謝

  • 14 # 星星上的月亮

    小豬斷奶後的第一週是豬一生當中最脆弱的階段。

    斷奶應激和環境都會引起斷奶仔豬拉稀,很多人在面對這個情況手足無措。

    仔豬拉稀的危害很大,一不小心就會形成僵豬,對養殖場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防止小豬拉稀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仔豬的斷奶初生重。仔豬斷奶體重和斷奶後生產效能之間存在極強的正相關;與同窩體重較小的豬相比,斷奶體重達到7KG或7KG以上的仔豬,斷奶後腹瀉發生率低,生長遲滯時間短和程度較輕,且對日糧的複雜性要求也較低。

    另外,還可降低乳豬死亡率。提高斷奶重,就得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母豬泌乳量,提高小豬斷奶重,讓斷奶仔豬均重達到7.5-8KG以上。

    當然,我們也要學會應對仔豬斷奶應激。

    1、合理配製斷奶仔豬日糧,加強調理腸胃且增加抵抗力,加強防疫管理,定期消毒。

    2、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斷奶仔豬28日齡的適宜環境溫度為30攝氏度,仔豬日齡越小,需要溫度越高越穩定。

    3、防賊風,對仔豬必須儘可能保持氣流的穩定。

    4、每圈豬群的數量應保持在一窩或兩窩,數量不宜過多。

    5、提供充足的飲用水。

    6、保持豬圈的衛生情況。

  • 15 # 我是豬獸醫

    仔豬斷奶後拉肚子,是一個很常見,也經常發生的疾病。讓人有時很頭疼。下面以一個我曾經經歷的一個豬場,控制拉稀的案例來解答這個問題。

    記得在以前(08年左右)一個客戶養豬場,規模不大200頭母豬左右,每次斷奶後,拉稀控制不住,並且有藍耳、副豬在裡面搗亂,讓豬群更不穩定。豬場老闆很頭疼這個問題,不僅仔豬死亡率高,就是拉稀過後,仔豬長速特別慢。當時也請了很多流動的技術專家,對拉稀豬,進行了剖檢,有副豬的症狀(絨毛心),有淋巴結髮青,有腸道出血,說得病也比較多,豬瘟,藍耳,腹瀉,圓環等混合感染,激發的細菌性拉稀,開了很多藥效果還是不明顯,看著豬的行情那麼好,就是賣不了豬,掙不到錢,場老闆最後讓我住進去進行跟蹤治療。

    最後進去看後,並跟場內人員瞭解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

    1、豬舍老化,硬體設施不是太好,保育欄是水泥地面,比較潮溼,沒有地暖和暖氣。

    2、21天母豬斷奶後直接把仔豬轉到保育舍。

    3、保育圈是大圈,轉到保育的豬,是幾窩混到一起的。

    4、母豬健康度差,藍耳不穩定。

    5、飼餵,用的大石料槽,自由採食。

    最後採取了一下措施,改善了這種斷奶拉稀的現狀。

    1、母豬群進行抽血檢測,對豬瘟,藍耳,偽狂犬這幾個基礎苗進行了加強免疫。每月對母豬進行一週的保健。

    2、21天母豬斷奶後,讓仔豬在產床多待了3天時間,仔豬上料後再轉,轉的同時免疫一針豬瘟2頭份/頭,一針頭孢2ml/頭

    3、對保育圈進行了改造,剛斷奶的保育舍,把大圈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小圈,就是原窩轉到保育,窩窩間不混。

    4、保育小圈內,用磚頭平放又壘了一個小長方形的圈,裡面放上了買來的幹鋸末(買不到鋸末時,鋪的木板),上面掛上了保溫燈

    5、轉到保育後,飼料中又加了一些抗生素進行保健:用的是頭孢,粘桿菌素,多維,黃芪多糖等,保健一週。

    6、飼餵方式也改為了,斷奶後第一週進行打頓飼餵,每天新增6次,一週後開始自由採食。

    透過這些措施的改變後,斷奶轉到保育的豬基本上不怎麼拉稀了!

    總結:斷奶後的拉稀還是要從管理上下手,提供好的生長環境,不能喂得太多,不能讓仔豬受涼,基礎的疫苗做好,適當的藥物保健,就會減少斷奶後仔豬的拉稀。

  • 16 # 牧農達人

    答:仔豬拉稀歷來就是豬場的頭號殺手。

    個人建議:1你的仔豬斷奶時要做到三不變,原圈飼養、飼養員不變,飼料不變。

    2實行少餐多次飼餵原則。

    3保持豬舍溫度不能低於22度,注意溼度不要過高。

    4可用恩諾沙星拌料,或者板青顆粒加阿莫西林拌料預防拉稀。再不行你就用黃連素。

    5同時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飲水以防脫水。

    6加強飼養管理,讓豬舍乾燥乾燥在乾燥,豬就不拉稀了。

    7同時還可採用飢餓法,給仔豬停料一天。

    8注意冬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打敗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