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山黑水北漂人
-
2 # 小青峰曰史
一、善於用人,注重人才
韓信、張良、蕭何曾經是劉邦最信任的三個愛將,這三人經常為劉邦出謀劃策,進言獻策,幫助劉邦打了不少勝仗,鞏固了劉邦的統治地位;朱元璋麾下的徐達、劉伯溫、李善長也是為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此朱元璋特別重用他們,封官加爵。除此之外,劉邦和朱元璋的手下甚至是發揮的主要作用都是相同的,比如韓信和徐達主要是負責領兵作戰,而張良和劉伯溫主要是負責出謀劃策,蕭何和李善長負責輔助理政,這些都是極其相似。
二、關注民生,發展經濟也許是兩個人均是出生於寒門的原因,所以無論是劉邦還是朱元璋都特別注重關注民生問題,可能是之前就體驗過了民間的疾苦,在他們統治階段,為老百姓減輕苛捐雜稅,打擊地主商人,給予了老百姓們足夠的土地,讓老百姓們能夠有更多的土地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還僱傭老百姓們幫助其修建大型工程,開出一定的工資,幫助老百姓擺脫生活的困境;在地方設立民情處,大量收集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以及可行的建議,最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們都很信服,最終兩人朝代的經濟發展格外繁榮,經濟實力不比其他朝代差勁。
三、承襲前朝,創新舊制西漢沿襲了秦朝的制度,劉邦感受到了秦朝制度一系列的優越性,於是就一定程度上汲取了秦朝制度的精華,然後再加以改革創新,比如融合了郡縣制和分封制,創制了“郡國制”,保障了西漢時期的制度優勢,為西漢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條件,奠定了西漢發展的基礎;而朱元璋則就是更加直接,更加果斷,他直接廢除了元朝的一系列制度,重新安排相關人才編訂法律,設立制度,實現了制度上的大換血,徹徹底底的創新。站在這個角度,兩人的統治方式又是極其的相似。
四、疑心重重,誅殺功臣兩人在徹底坐穩了皇位之後,開始對一些大臣抱有懷疑的心理,經常疑神疑鬼,生怕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被別人搶佔。劉邦採取的行動就是:殺害彭越、韓信、英布等人,將皇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留下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而朱元璋在坐穩江山之後,竟也製造了“明初四大案”,手段比劉邦更加殘忍,十餘萬人在這場大清洗中喪命黃泉,讓人極其震驚。從這個方面來看,兩人的血腥統治也是極其相似。
結語: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布衣天子,劉邦和朱元璋的人生軌跡,統治模式具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我們應當抱以讚賞的態度去剖析這兩位開國皇帝。
-
3 # 李家偉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兩者都是農民起義推翻舊的王朝而建立新的王朝。兩個人登基之後都採取了讓百姓修養生息的措施,也同樣為了鞏固統治而大殺功臣。
-
4 # 秦嶺六月雪
劉邦、朱元璋兩位開國皇帝都是戎馬一生打下的江山,兩人都是平民(農民)出身,深知社會底層民眾的艱難困苦,所以建立政權後所制定的相關政策比較照顧底層民眾和民生。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相同點,就是建立政權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謀殺了一大批當年追隨他們、立下赫赫戰功的文臣武將,暴露了他們與群臣只能同患難不能共太平的卑劣本質和殘忍夲性,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流毒甚廣,為時很久,危害極大,深受歷代史學家和民眾的唾棄。
-
5 # 淺淺剪輯
背景一樣,都是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方式一樣,都是透過武裝鬥爭奪取的政權,
結果一樣,都成功了。
領導階級一樣,都是農民
建立的政權一樣,都是帝制
聖君初政記》載明太祖在雞鳴山之陽建歷代帝王廟,親祭行酒,至漢高帝,曰“大哥得天下與朕同,多賜你一杯酒。”令太常再進一爵。意思是朱元璋也覺得歷代開國皇帝中,惟有漢高祖劉邦和他是白手起家而至有天下的。其他如都誅殺功臣都是有很多不同點,劉邦殺的幾個功臣都有取死之道,換做其他的開國的皇帝也是不能容忍如韓信那樣的‘齊王’,他至少對待其他自幼一起的功臣都是很善待的。朱元璋則不同,他是把任何有威脅朱家帝業的功臣都屠戮殆盡。至於同樣有一個能幹的女人上也很多不同,呂后和馬皇后兩者是不能比擬的。劉邦的成功看不出呂后的幫助多大;而朱元璋沒馬皇后則很可能不成功,比如沒有和馬皇后一起,則不可能以郭子興的女婿的名義接手他的軍隊。
-
6 # 洛鄉居
中華民族經歷了上下五千年,更經歷了無數的政權朝代更替,能取代一個腐朽透頂的舊王朝,開創新王朝,就足以說明這個人的領導能力,還有軍事能力都是非常人所有的。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劉邦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本沒打算自己打天下,而是想投奔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然而,魏無忌沉溺於酒色,後來不幸身亡而死。如果魏無忌是個明君,那麼劉邦可能這輩子就在信陵君的門下,騙吃騙喝,度過終生了。 劉邦的機遇非常的好,那時候六國剛被滅不久,很多貴族後裔,不是很服氣,他們寧願死而無悔,也不願意投降,這為他們合理返秦鎖定了良好的基礎。
劉邦順勢而為,但劉邦當上皇帝的過程比朱元璋更加困難,最難對付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做什麼事情都經過深思熟慮?每一步都計劃的很好,正因為這種信心並且膽兒大,才成就了劉邦。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朱元璋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然後出家當和尚,成為一個小的領袖,吃了很多苦。當時的朱元璋面對的壓力也不小,群雄割據,而朱元璋只是其中最小的小卒,還是最弱小的一隻勢力。慢慢的他佔領了很多地盤,但卻招來了他人的忌憚,四面受敵。 朱元璋打敗了北面和南面元軍,接著打敗了東南的張士誠,西面的徐壽輝,最難打的就是西面的陳友諒。
陳友諒是朱元璋爭奪地位的最大威脅,最後,朱元璋用計謀打敗了陳友諒,到這個時候,朱元璋才算穩定了局面。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和朱元璋,當上皇帝都是非常不易的。但劉邦和朱元璋相比,劉邦打下江山更難一些。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們的統治有什麼相似之處嗎?1、他們的背景都一樣,都是在動盪的社會中,白手起家,透過武裝鬥爭奪取的政權,得到了天下,當上了開國皇帝。2、無論做什麼,結果很重要,劉邦和朱元璋的結果都一樣,就是最終都勝利了,成功了。相比他們那時候失敗的人,他們兩個都非常的幸運,第一次起義就直接勝利了。
3、他們兩個人的出身都一樣,都是貧苦的農民出身,因此,當上皇帝以後都非常的重視民生,王朝發展的很快也很穩定。
4、他們兩個建立的政權也都一樣,雖然時代相差遠,但都是帝制,基本的配置都相差不大。
5、政權穩定後,劉邦和朱元璋都有誅殺功臣的特點,劉邦殺了幾個功臣,都是自己找死的,換作其他的開國皇帝也會這樣做。但朱元璋的目的,是把任何威脅朱家帝業的功臣都屠戮殆盡。但是兩個人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穩定政權。綜上所述,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草根逆襲成了皇帝,兩人心機都非常的重,能力超群,但手段都非常的狠辣。兩個人從一生的經歷來看,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怪不得人們經常會把他們兩個人相提並論。
-
7 # 孤獨的星星l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皇帝,四十多歲還是泗水亭長,能在期末農民起義隊伍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示了他善用人的過人之處。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傳奇乞丐皇帝,這兩個人的共同處都是出生草根,麾下一眾精英還能聽從他們的指揮,感覺他們的人生都像開了掛似的[捂臉]
-
8 # 孤獨比死亡還可怕
功成身退。在任何不管哪一個朝代都適合。因為功高震主雖然你為打天下付出了力量,但是某些人總是在打下天下以後居功自傲,目中無人,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
-
9 # 崇立一二
劉邦善用人,知敬畏,比如他尊重商山四皓,想請四位博士出山,但沒請動,後來他準備換太子,張良出計謀,讓太子請商山四皓出山相輔,於是劉邦就不再想著更立太子了。
與劉邦相比較,朱元璋更多是憑一己之私來治國了。
-
10 # 大號一休哥
劉邦和朱元璋最相似的都是封建最低層,帶著兄弟鬧革命,簡單說就是造反。
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吳廣在起義,劉邦在楚故地沛縣響應,參與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動。
公元前206年劉邦首先進入關中要地,秦王子嬰請降,秦國滅亡。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之後是四年零三個月楚漢之爭,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建立漢朝。於二月初三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定陶即皇帝位,建都洛陽,高祖三年再遷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
劉邦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在漢王位,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在皇帝位),從登基後,劉邦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鞏固統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死後,諡號是“高皇帝”,廟號太祖。
影視劇照
元朝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從此南征北戰,打下大明江山。
影視劇照
-
11 # 民權大超
有,首先他們都是平民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布衣天子,劉邦的歷史在於結束了秦末亂世,承上啟下延續大一統思想,朱元璋的歷史貢獻在於驅除韃虜,恢復漢家江山,我認為,在功業方面,劉邦無疑要高出朱元璋很多,劉邦和朱元璋可以說都是起於微末,最終成功建立一個大一統王朝,其經歷也大體相似,一個恰逢秦末動亂,一個恰逢元末民不聊生,同樣遇到群雄並起的局面,同樣在爭霸當中佔有不同優勢,兩人都曾推翻前朝統治,劉邦西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朱元璋兵進上都,元朝皇帝撤往草原,透過以上,兩人相似之處很多,
-
12 # 厚德載物83860
劉邦,朱元璋都是平民出身,稱之為平民皇帝。其實行的政治,經濟措施有其相似之處。
第一:劉邦政治上實行分封制,經濟實行恢復社會生產,與民休養生息。朱元璋在政治上分封朱姓王,統領全國部分軍事力量,經濟上也實行恢復社會生產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在社會制度方面,劉邦沿用秦朝部分制度,加強對社會管理。朱元璋在沿用元朝的部分制度如行省制的基礎上,為加強封建專政而廢除宰相制。
第三:在治國思想上,劉邦用道家思想,非儒家思想。朱元璋則是用法家思想,加強對各級官吏管理,嚴行峻法,而少用儒家思想。
總述以上幾點可以看見作為平民型的開國皇帝有其相似之處,同時說明其還有各自的政治考量,都為各自王朝行盛作了謀劃。
-
13 # Eleazarchen
有相似之處:劉邦,大漢王朝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生於公元前256年,卒於公元前195年,享年61歲。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斬蛇起義,推翻秦朝,消滅項羽,建立漢朝,設立典章,設立制度。
朱元璋,大明王朝開國皇帝,史稱太祖高皇帝。生於公元1328年,卒於公元1398年,享年70歲。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 --- 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2位平民出身的君主。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推翻蒙元統治,恢復民族平等,剿滅群雄,驅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確立一世一元制。
兩人都是開國皇帝,都是高祖皇帝,一個是漢朝開國皇帝,一個是明朝開國皇帝。
兩人都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的兩位平民出身,做穩江山的皇帝。
兩人都是透過農民起義奪得了天下,也是中國歷史上獨有透過農民起義成功的兩位皇帝。
兩人小的時候家裡都非常的窮,劉邦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終日遊手好閒之徒,混到40多歲,雖然當了個亭長,但不過是個芝麻般大小的官,甚至連官都算不上。
朱元璋更悲慘,家境更加貧窮,給地主當過放牛娃,父母在一次饑荒中被活活餓死,為了謀生去寺廟裡當起了乞討和尚。
兩人都是殺人狂,成就帝王大業後兩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殺功臣,尤其是朱元璋,比劉邦還狠。
劉邦誅殺的功臣最具代表的就是韓信和彭越,兩人死得非常的慘,英布因為覺察劉邦對其有殺機,所以提前謀反,後來劉邦帶病出徵把英布也平了。至於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雖然得以倖免,但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劉邦死後呂雉撐權,在一個女人的淫威之下怎會有好日子過。
朱無璋就更狠了,開國功臣中除了湯和,還有常遇春早年病故外,其它的幾乎無一倖免,要麼就是直接殺害,或者就是間接殺害,例如最典型的徐達,無罪無過,朱元璋就是不放過,還有藍玉、胡惟庸等等,當然藍玉和胡惟庸的死跟自己本身也有關係,而一代神算軍師劉伯溫雖然不是朱元璋殺害的,但是或多或少可以說是被朱元璋間接逼死的。
以上的歷史資料顯示,劉幫,朱元璋都窮苦人的出身,劉邦是當時的混混,但志向卻有著遠大,到了中年以後劉邦的志向有了開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由於暴政治國剝削民眾~等,引起民反陳勝吳廣起義推翻秦始皇的帝國,引得劉邦這次機會建立了漢朝帝王,與秦始皇一個模版式的漢朝王國,為漢族的延續做出貢獻。
朱元璋由於貧苦出身,在早年的家庭中飽食不裹,乞討和在寺廟裡打工為生,之後有機會加入了起義軍,多年的鍛鍊和磨練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機會使得為自己的天下建立了明朝王國,開啟了自己當皇帝的職位,盡職盡責的背後有兇狠的一面,與劉邦一樣不留身邊的功臣做到心狠手辣,所以說他們的相似之處有一拼。(圖片Cr瀏覽器)
-
14 # 龍羽尋青簡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一共也就只有寥寥數十位,而在這數量並不多的開國皇帝群體中,有兩位皇帝,因為出身、經歷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之處,格外受到人們關注。這兩人便是劉邦與朱元璋,一位漢朝的開國皇帝,一位明朝的開國太祖!
說起劉邦和朱元璋,我們大多都能耳熟能詳,畢竟這兩位都是開創了各自漢家王朝的一代偉人。劉邦所開創的大漢王朝,最終為我們的民族奠定了一個名叫漢族的稱謂。漢時,四方蠻夷臣服,強漢之名遠播西域。而朱元璋則建立大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漢族洗雪近百年的恥辱。並且終大明一朝,不稱臣、不納供、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就連明末崇禎皇帝也能在國家即將滅亡的危難時刻以死明志。總體來說,儘管都有不足之處,但這兩朝依舊讓人敬佩不已!
那麼作為這兩朝的創立者,劉邦與朱元璋又究竟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一,兩人出生都比較平凡,算是平民皇帝!
先說劉邦,據說是個市井流氓出身,前半生可以說是碌碌無為,然後一直到四十多才混了個亭長的小官職,還要時常被上級壓迫;至於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父親朱五四,可往上數九代都是貧農,可以說真是身世清白。後來朱元璋父母去世,他當時連給父母下葬的錢都沒有,可以說是貧困之極。迫於生計所迫,朱重八隻能跑到皇覺寺當了和尚,然後四處雲遊化緣。論出身,兩人的出身都很一般,相比而言劉邦還好,朱元璋可以說是身無分文的出身!
二,馬上皇帝,兩人超凡的軍事指揮才華!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劉邦在歷史上似乎並沒有多麼輝煌的戰績,但其實劉邦與朱元璋兩人其實都具有非凡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戰略眼光!正如劉邦對自己“韓信將兵,而我善將將”的評價,劉邦善於領導其他指揮員作戰,其必然不乏戰略眼光。縱觀劉邦一生,其很少打敗仗,並且其他可以說是比較善用使用統一戰線的一個戰略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的戰術皇帝,在弱勢時善於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至於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儘管朱元璋可以說大字不識,但人家的軍事指揮才能卻不是蓋的。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朱元璋的軍事戰略眼光和軍事指揮才華也是十分出眾的!為帥者,必有超凡常人之眼光,元末時期,朱元璋在和陳友諒進行決戰的時候,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力排眾議成功將兵強馬壯的陳友諒打敗。此後,朱元璋又反手收拾了偏安一隅的張士誠,從而用十餘年時間一舉將元朝推翻,建立了昭昭大明朝,讓隔絕百年的漢人河山得以恢復,於華夏曆史來說,其豐功偉績足以彪炳千秋!
三,都歷經一番艱難挑戰,終成正果!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開國君主,但他們的成功可以說都並不容易。比如說劉邦,作為大漢帝國的開國君主,從出身庶民到成為一代開國君主,他的經歷勵志而又殘酷。沛縣起義之後,因為勢力弱小便不得不附屬於項梁,再此後好不容易入主關中,卻不得不面臨項羽的攻擊,楚漢相爭劉邦多管齊下,最終才得以建立大漢王朝。但面臨漢朝建立後的國力不穩定,諸侯謀反,為了鞏固統治,劉邦又曾御駕親征削平異姓王侯。可以說,劉邦的後半生,幾乎都與戰爭為伴,從起兵之際開始,直到漢高祖駕崩,劉邦的一生大多與征伐為伴!
至於大明皇帝朱元璋,自身經歷同樣勵志!出身農家的他,家庭條件是說多差要多差,幸虧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才得以參加起義軍並憑藉自己的出色表現成為一方統領,再之後,朱元璋成功打敗當時南方勢力最大的陳友諒,取代陳友諒成為南方最強大的軍閥。緊接著,朱元璋又打敗張士誠,成為元末諸侯中唯一可以與元朝政府抗爭的力量!待天下一統,一切穩定後,朱元璋又派大將徐達等人北征蒙古,從而為漢族收復數百年未曾迴歸的幽雲十六州,還其百年安寧!
四,對待功臣群體,做事果斷強硬!
劉邦起兵之際,年齡便接近五十,至於其稱帝之時,已經步入晚年。相比於與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劉邦的年齡可以說是比較大的,所以常理下他不可能活得過那些功臣們。也正因此,劉邦才會猜忌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尤其是一些勢大的異姓王,更是生怕他們起兵造反,讓劉家江山一朝不復存在。在這種念頭之下,韓信、彭越、英布這些諸侯先後被殺,就連蕭何也被迫自毀名聲來消除劉邦的疑心。甚至據說劉邦曾安排除掉曾經救他出鴻門宴的樊噲,就是因為樊噲是呂氏之婿,擔心他之後助呂作亂。可以說,劉邦作為一代帝皇,完全具備了皇帝所應該擁有的隱忍和狠辣!
相比於劉邦對於功臣的態度,朱元璋可以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個洪武年間,從稱帝開始到朱元璋駕崩,這幾十年間明初的功臣們除了湯和等寥寥數人,其餘功臣要麼在“胡惟庸案”伏誅,要麼就是因“藍玉案”中的一干聯絡被殺。總而言之,同朱元璋一起建立大明的頂級文臣和頂級武將們,大多都因各種各樣的事件致死!儘管朱元璋的做法,為自己孫子朱允炆順利登基奠定了基礎,避免了出現權臣勢力過大的隱患!但朱元璋的舉動避免了宋“陳橋兵變”再次發生,卻導致朱棣靖難的發生!不管怎麼說,劉邦與朱元璋兩人對於功臣的態度,大多都是以狠辣為主,處理十分果斷!
綜上所述,作為開國皇帝的劉邦與朱元璋,有些各自獨特的傳奇故事。從平民到皇帝的人生經歷中,他們也經歷著與對方人生的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但終究時代不同,人生不同,他們也都在各自的歷史中發生著不可或缺的歷史價值!
回覆列表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布衣天子,劉邦的歷史貢獻在於結束秦末亂世、承上啟下延續大一統思想,朱元璋的歷史貢獻則在於驅除韃虜、恢復漢家江山。 功業方面,兩人不相上下劉邦和朱元璋可以說都起於微末,最終成功建立王朝,坐上皇帝寶座,其經歷也大體相似。 一個恰逢秦末天下動亂,一個恰逢元末民不聊生。同樣的遇到群雄並起的局面,同樣的在爭霸當中不佔有任何優勢,劉邦時期六國貴族仍具有相當號召力,朱元璋起兵時其他義軍早已發展壯大。兩人早期同樣選擇了韜光養晦,劉邦投靠了楚王熊心,朱元璋投靠了紅巾軍。兩人崛起中都曾戰敗諸多群雄,劉邦先後戰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趙王趙歇、代王陳餘、齊王田廣,又拉攏了燕王臧荼、常山王張耳、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最終更是戰敗了一代霸王項羽。朱元璋則戰敗了兩大主要競爭對手陳友諒和張士誠。 兩人都曾推翻前朝統治,劉邦西入關中,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滅亡;朱元璋兵進上都,元朝皇帝撤往草原,元朝滅亡。兩人都善於選賢任能,劉邦手下有著名的“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還有陳平、陳豨、曹參、盧綰、樊噲等文臣武將;朱元璋手下同樣有有徐達、李善長、劉伯溫、常遇春、李文忠等。
……
透過以上種種,不難看出,劉邦和朱元璋的經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樣以布衣之身建立王朝,登上皇帝寶座,從這一點上來說,兩人在功業方面是不相上下的。在歷史貢獻方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對比。 1、目光長遠方面: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雖然建立了一系列先進制度,但秦國的統治僅僅維持了十餘年,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例子。因此在秦末亂世當中,恢復周朝舊制的呼聲極高,而劉邦恰恰看到了秦國制度的先進性,在“漢承秦制”的基礎上,汲取秦國滅亡的教訓,有選擇性的予以施行,並以此影響了後世兩千餘年。而朱元璋在這方面並不明智,直接體現在廢除丞相制方面,他看到了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但沒有考慮到廢除相權之後帶來的影響,可以說直接導致了明朝中後期皇權與外廷之間的劇烈矛盾。 2、治國理政方面:漢朝和明朝建立之後,都面臨著戰爭創傷嚴重的問題,在這一方面兩人都選擇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策略,這一點兩人算是打個平手。但在維持統治方面,劉邦做的顯然要比朱元璋好,劉邦在漢初平定異姓王之亂後,雖然也分封了同姓王,但那是在天下仍存有分封思想,朝廷無法有效統治全境的情況下做出的妥協,而之後國家也基本維持了穩定的局面。而朱元璋卻在分封制已經廢除一千多年的情況下,再次分封實權藩王,最終釀成了身後的靖康之難。此外,在治貪方面,朱元璋雖然下了大力氣,但並沒有找到官員貪汙的根源,從而導致了越治越貪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