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先馳
-
2 # 盡心上
95及以後的元素不能叫發現,應該叫發明。因為自然界從來沒有,都是科學家人工合成的。69號以後的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元素越不穩定,這裡面有些元素從合成到衰變只存在了幾秒甚至幾毫秒的時間。所以,119號元素哪怕人工能合成,也沒多大意義。
118號元素 元符號為Og 中文讀音為ao (氣 和奧組成)。2017年5月9日才公佈了這個字,現有輸入法中找不到這個字。
這種元素存在的時間及其短暫,約有0.9毫秒,之後即迅速釋放出一顆阿爾法粒子(2號元素氦),衰變為116號元素Lv ,繼續衰變成114號,112號元素鎶。
118號都這種不穩定,我實在想象不出合成119號元素的價值。
-
3 # 艾伯史密斯
答:目前人類已經發現或者合成了1~118號元素,理論上118號之後的元素是非常不穩定的,至於自然界存不存在118號之後的元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預測在126號元素附近會形成一個孤島,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元素。
在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根據當時已知的63種化學元素,總結規律後創造了第一張化學元素週期表,化學週期表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後,科學家在理論和實踐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2006年,美國科學家合成了118號元素OG-294,該元素的半衰期只有12毫秒,至此,1~118號元素均已被人類發現,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前七個週期全部補全。
在1~118號元素中,82號鉛元素是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92號鈾元素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最重元素,93和94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極低,95~118號元素均是人工合成的。
自從2006年合成118號元素之後,科學家試圖合成更高的元素,但是都沒有成功的案例,甚至連高於118號的元素是否存在都不得而知。
在理論上,更重的元素變得極不穩定,因為質子和中子被強力鎖在一起,而強力的作用範圍在10^-15米尺度,如果原子核的直徑過大,由於質子間的庫侖力相互排斥,庫侖力可以無限疊加,所以原子核將會趨向於潰散,變得極不穩定。
比如113號元素鉨-284,半衰期為20秒,115號元素鏌-290,半衰期只有0.8秒,而118號元素OG-294,半衰期只有0.012秒;而118號的下一個元素,將會進入化學元素週期表中全新的第八週期,其原子核的穩定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可能無法形成有效的原子核。
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根據該理論,當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存在幻數時,原子核的穩定性將會大大增加,比如2、8、14、20、28、50、82和126均為已經確定的幻數。
比如鉛-208由82個質子和126箇中子組成,這種雙幻數結構使得鉛-208異常穩定(這裡說的穩定是指原子核的穩定性,並非化學性質);在2019年10月,科學家確定了34為中子的新幻數,比如鈣-54有34箇中子,其原子核就異常穩定。
另外,質子和中子還有一些單獨的幻數,比如108是質子的幻數,162是中子的幻數,於是108號元素
-
4 # 弄潮科學
2006年就發現了118號元素,為什麼到盡頭了?
第118號元素是
(ào,符號Og。這字打不出來,就做個圖),是2002年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科學家聯合制成。”2006年正式宣佈它的製得,2016年正式有此名號,完成了元素週期表最後一塊拼圖。美俄科學家還計劃製造更重的第119號與120號元素,讓它們可存在更久。
第118號Og元素的製得118號og是種超重元素,是無色稀有惰性氣體,但在標準狀態下為固體,具有強放射性,極不穩定,0.9毫秒後就衰變為第116號鉝元素,然後衰變成第114號鈇,很快又衰變為112號鎶,最後衰變為兩個相似大小的原子。
首次製得og元素,是2002年科學家由俄羅斯的U400迴旋加速器將“鈣-40”離子加速轟擊“鉲-249”,造出了3顆新原子,每個原子有118個質子與179箇中子。但由於這個新元素與po(釙)衰變能量相近,直到2005年再次製得證實後,2006年10月9日才正式宣佈這是一種新元素:他們共檢測到了3個og-297,2002年1個,2005年2個。2016年,國際化學聯合會正式確認它,製得者擁有命名權,他們為紀念俄羅斯極重元素合成先驅者尤里·奧加涅相(Yuri Oganessian)而命名為Og。
第118號Og是現在最重的元素,是p區第18族成員。由於它存在時間很短,還沒有它的化學性質,但難以氧化。
119號與120號元素預測到元素週期表有118號元素的,是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他在1922年寫下了“第118號元素可能在氡氣體之下,是第7種惰性氣體”,那時候還沒有人工合成元素的技術。
新元素都是由高速加速器將原有元素互相撞擊而來,美俄科學聯合小組在製得118號元素後,便開始製造第119號與120號元素,並取好了名字,分別為“類鍅Uue”與“Ubn”。然而這比製造118號Og還難,科學家們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119號元素可能是一種液態的鹼金屬,非常活躍,遇水即炸。而120號是科學家用鐵同位素轟擊鈽,然而並沒有成功,合成它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穩定島”假說,也就是它的原子核很穩定,衰變過程會很慢。
可以說,門捷列夫創造的元素週期表,已經包括了我們認識的所有元素,即使是一種新元素,我們也已經認知了。
-
5 # 基礎知識關鍵點
首先必須要清楚的一點就是:沒有人為干預情況下,輕核只能聚變,重核只能裂變!原子核的輕重劃分以鐵元素為界限,原子量小於鐵的元素叫輕核,大於鐵的叫重核,重核自然裂變,於是就有了半衰期。
科學家透過對化學元素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元素的特點,繪製出了元素週期表,發現元素週期表中有了空缺,在地球上找不到這個空缺元素,於是科學家就想透過人為干預的方法把這些空缺元素製造出來,但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原子量也在增加,原子量越大,半衰期越短,半衰期的意思就是原子核自然分裂分解的意思,就是自然核變,自然核變不可能瞬間全部核變,於是就有自然減少一半的時間,隨著原子量的增大,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減少的速度特別快,以至於在地球上幾戶絕跡,於是科學家就用人工的辦法將這些大元素造出來,序號越大,造出來的元素存在時間越短,再往後估計就是剛剛在機器裡造出來,很快就在機器裡衰變成其它元素了,再往後,發現是有可能的,但就是存在時間太短了,沒有意義了。
關於衰變,我提一箇中學問題,中學的時候,說用碳14可以測出古代物品距離現在的時間,利用碳14的半衰期來計算,埋在地下的碳14不斷衰變,參與空氣中碳迴圈的碳14總量是恆定的,注意,我這裡問題就是這個,為什麼空氣中的碳14是恆定的?而地下的碳14就不斷的衰變減少?
-
6 # 時空通訊
問題:2006年就發現了118號元素,為什麼到盡頭了?十餘年了,119號和120號還沒有新進展,有沒有可能被發現?
先說結論:沒有盡頭,只是發現和製造新元素越來越難。
先說說元素週期表118號元素怎麼來的。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元素週期表中有元素為118個。排在最後的118號元素符號為Og。這是美俄科學家利用迴旋加速器合成得到的人造元素,原子序數為118,原子量為294,是一種稀有氣體,命名為oganesson,縮寫為Og,中文讀音為ào,中文名為“奧”字上面加一個“氣”頭,現在拼打還找不到這個字,有的資料把它稱為“氣奧”。
這種Og元素只能存在萬分之一秒,就會衰變成116號元素,接著又繼續衰變為114號元素,隨後又衰變成112號元素,一直到最後一分為二,變成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原子。118號元素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合成,他們將高速鈣-40離子加速,轟擊人造元素鉲-249得到的。鈣的原子序數為20,鉲的原子序數為98,轟擊融合成序數118,從而得到一個全新的原子,這就是原子核包含118個質子和179箇中子的118號元素Og。
118號元素只獲得過3個原子,其中一個於2003年撞擊試驗中獲得,另外兩個在2005年的實驗中獲得。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英文簡稱IUPAC)宣佈,決定將合成化學元素Og提名為118號化學新元素。
至此,世界上確認的元素有118個,其中有92個為自然界中發現,有26個為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的元素主要採取做加法的方式,就是將兩個質量相對較小的原子核,透過高速撞擊聚變成更重的元素。人造元素並非在自然界不存在,而是由於這些元素原子衰變太快,或者自然界太稀有,難以在自然界得到而已。
元素序數和新元素髮現製造方法。人類早就掌握了元素存在的規律了,就是不同的元素主要是原子核中的質子數不同,由此化學先驅門捷列夫將原子核中質子數定為元素序號,這樣,從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的氫為序號1,到原子核中有118個質子的Og為序號118,就有了118種元素。門捷列夫根據元素的金屬或非金屬性質,分為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又根據電子層數不同分為七個週期。
人們還掌握了創造新元素的規律,就是採取做加法的方法,將兩個序數較小的元素,主要採用巨大能量加速原始核,透過高速轟擊,讓它們融合在一起,就會得到一個序號更高的元素。而製造新物質最厲害魔法器就是大型強子對撞機,因此科學界一直在追求建造更大的加速器對撞機,這是其中很重要的目標之一。
過去人們在自然界發現了42號元素鉬和44號元素釕,根據元素週期表,就預測這其中應該有43序號的元素。1937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採用迴旋加速器,加速含有一個質子的氘原子核轟擊含有42個質子的元素鉬,由此得到了具有43個質子的鎝,這樣43號元素就誕生了。
用類似這種方法,人們得到61號元素鉅、98號元素鉲,以後從95號元素鋂、96號鋦、97號鉳,99號鑀,就一直挨著人造出118號Og,使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一共有了118號,其中有26個元素為人工製造。現在的元素週期表是序號連線的,中間再也沒有了缺失。
那麼比118號元素更重的元素還有嗎?科學家們一直認為118號元素以上還有更高序數的元素存在,只是序數越高的元素就越不穩定,越難發現和製造了。這些年世界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尋找和製造新的元素,有的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只不過到現在還沒有得到世界權威組織確認,因此沒有編入元素週期表,成為新的元素而已。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孜孜不懈努力發現和製造的元素就有119、120、121、122號等元素,但由於這些元素製造非常困難,常常是看到曙光,卻沒有看到日出,總是功虧一簣。因此這些元素還只是假設的元素,但名字已經定好了,119號元素符號為Uue,中文稱為鍅;120號元素符號為Ubn,還沒有中文名;121號元素符號為Ubu;122號元素符號為Ubb。
但迄今這些元素還只有一個影子。如119號元素,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科學家團隊多次嘗試合成,都沒有成功。但俄羅斯科學家宣佈,他們找到了元素週期表上的第119號元素。他們描述,這種元素屬於鹼金屬系,原質量為319,可能為橙紅色固態金屬,性質極其活潑,遇水瞬間爆炸,爆發放射性物質。
但119號元素迄今沒得到證實,它真的存在嗎?國際權威機構迄今並沒有證實119號元素的存在,因此發現還在進行中。其實新的元素不但製造更為困難,而且檢測也越來越難。比如118號元素只存在萬分之一秒,就需要非常精密的儀器才能夠把這一瞬記錄下來,從而證明這種元素的存在。119號呢?會不會是億分之一秒的存在呢?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了每秒拍攝10萬億幀的飛秒技術,我想這將對未來的發現大有幫助。
一些專業人士認為,119號元素將是一種很特別的元素,在元素週期表裡,118號元素已經排在第七週期(7排)末尾,似乎已經是一個完滿結局,如果再發現119號,將是一種全新週期的元素,元素週期表中將出現第八行,而119號元素是第八週期的第一位,這樣後面還會一直排下去嗎?
由此產生了元素週期永無窮盡的猜想,到底元素週期是永無止境的排下去,還是有一個開端和結局的閉環呢?現在還無法知曉。總之以後的發現將會越來越難,而119號元素將會是一個很關鍵的元素,它的發現很可能將叩開化學元素寶藏的新大門。
-
7 # 化險為易
雖然易哥不是理工科的專業,我從一個門外漢的角度來回答一下:新元素的發現遠遠沒有盡頭,之所以118號都發現14年了,到現在119和120都沒有絲毫進展,而因為發現新元素的難度呈幾何倍數增加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有句老話:行百里者半九十!
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越要堅持到最後。
這句老話除了告訴我們要堅持,更重要的是學海無涯,創新無界,人類發現和探索的路遠遠沒有盡頭。試想一下,如果讓你跑個馬拉松,一開始的的路程肯定是最輕鬆的,而越到最後就會越難,越來越慢。
再比如大家都喜歡玩遊戲吧?
那些角色升級的遊戲,比如魔獸、傳奇等,開始的幾級很簡單,但是越到最後升級所需要經驗越多,升級難度也越大,是不是同樣的道理?
想要打破邊界,就得不停的探索以前發現新東西很容易,那是因為我們技術突破了,
想想地理大發現,因為造船和天文技術的發展,人類在百十年內發現了各種新大陸,但是到現在有二百多年過去了,地球上還有我們沒有發現的島嶼。現在發現新島嶼也越來越難了。
這和發現新元素是一樣的。
-
8 # 毒聚一方
因為越靠後面的元素起產生所需要的條件越苛刻,地球上自己產生基本上不太可能,很多都是宇宙天體爆發藉助那個洪荒之力產生的,而地球上幾乎很難提供它們存在的條件,譬如高壓環境,所以就算有它們當時隨著天體辦法產生,並夾雜在宇宙塵埃裡,然後演化成了我們的地球,但在地球上也早已自己分裂成其他了。。。。因為地球並不具備它一直存在的環境,還有就是重核元素自己的衰變,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2006年就發現了118號元素,為什麼到盡頭了?
元素到底有多少種?宇宙中的其它地方有沒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這都是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畢竟除了月球以外,還沒有什麼物質從別的星球帶回來,這兩個問題有答案嗎?
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是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在1869年釋出的,不過在門捷列夫以前,早已有科學家試圖對元素的週期特性做一個歸納,但都沒有門捷列夫那麼全面,不過現在的元素週期表和門捷列夫當年釋出的也有不少差異。
門捷列夫將將元素按原子量橫向或縱向排列,並在元素的化學性質開始出現重複時另起一行,另外還在週期表中的未知元素未知留下空缺,另一個是同族元素應具有相似性質,他會不按原子量的大小去安放元素,並且根據元素的熱容量大膽修正釷和鈾的原子量!
在後來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預言的元素被發現,以及鈾和釷的原子量被證實使得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被科學界所廣泛接受。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後,科學家發現元素的整數核電荷數與其在週期表的排名相同,1913年,亨利·莫塞萊在X射線光譜實驗中證實這一發現,確定每個元素的核電荷數,原子的核電荷數等於其質子數,並決定每個元素的原子序數。
元素和元素之間的差異究竟有什麼決定的?上文中亨利·莫塞萊發現元素的序號和核電荷數一致,其實就是是質子數,因為組成原子核有兩種粒子,一種是質子,帶正電,一種是中子,而中子不帶電,所以亨利·莫塞拉的發現就決定了元素的屬性!
決定元素物理和化學屬性的總共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質子數,直接決定元素序號,第二個則是中子數,它會讓元素成為另一種化學屬性幾乎相同的同位素,還有一種則是核外電子數,和元素的質子數一起決定了元素是金屬還是非金屬,是活潑還是不活潑!
元素是怎麼來的?
氫元素只有一個質子,它無法直接結合成兩個質子的氦,需要其中一個質子經過漫長的能量吸收過程變成中子,然後在和質子一起結合成氘,接下來氘才能和氫一起聚變成氦-3,最後氦三和氦三聚變成氦四,外加兩個氫原子!
這就是太陽上正在發生的過程,以太陽這顆恆星的溫度,最多到碳和氧,不過比太陽大質量的恆星會繼續變成更重的元素,從氦四後的過程如下:
氦-4 → 鈹-8 → 碳-12 → 氧-16 → 氖-20 → 鎂-24 → 矽–28 → 硫–32 → 氬–36 → 鈣–40 → 鈦–44 → 鉻–48 → 鐵–52 → 鎳–56
其餘的元素在紅巨星內部會透過慢中子捕獲,以及超新星中的快中子捕獲獲得更重的元素,比如黃金和更重的放射性元素等!自然界能大量存在的最大序號元素是鈾(比如錼和鈽在自然界中痕量存在),它最常見的同位素是鈾-235和鈾-238。
之後的元素都是微量或者是人造元素
有沒有比118號更大的元素?如何製造重元素?上文說的紅巨星內部的慢中子捕獲和超新星的快中子捕獲就是,它的原理不復雜,一個原子和捕獲中子後,可能不穩定,中子會經過β衰變成質子,最後得到的元素將會變成元素序號+1的新元素,它可以一直累加,但太多的質子和中子堆在一起會不穩定,當然中子數是元素變成放射性同位素的首要原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會衰變。
當然也可以透過這種手段製造短時間記憶體在的超鈾元素,或者用質子加速器去撞擊另一種原子核,讓兩者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元素,能形成什麼元素那就鬼知道了,只是讓某些組合可能會形成新元素的方向努力,接下來就是花老大的錢去撞擊,產生一丟丟元素!
這些元素無法穩定存在,大致上元素序號越高,存在的時間就越短,所以後面的人造元素就是小時、分鐘、秒、毫秒級的存在,比如118號元素Oganesson它的半衰期只有,它最穩定的同位素Og-295,半衰期為181毫秒!
穩定島理論
上文我們說了一個事實,中子是導致原子核不穩定的罪魁禍首,很多穩定的元素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就是中子數過多所致,而質子數過多,也會不穩定,就是高序號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
但同時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當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數為幻數或者兩者均為幻數時,原子核表現會特別穩定!已經發現的幻數有2(氦)、8(氧)、20(鈣)、28(鎳)、50(錫)、82(鉛)以及126(?),這126號元素是處在放射性元素中的理論穩定元素!
而118號元素都半衰期已經在毫秒內,但穩定島理論預言126號元素是穩定存在的,所以科學家都在削尖腦袋製造126號元素,但迄今為止,除了118號元素外,還未能再前進一步,甚至預言中的119和120號元素還在天上飛呢!
當然根據精細結構常數推測出的穩定元素是137號,而以電子不可超過光速理論極限的序號是172號,但這些元素似乎距離我們太遠了,即使是126號元素也還遙遙無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元素肯定不會止步於118號,只是我們需要更巧妙的方式來製造這些超重元素。
-
10 # 3皇帝的新裝3
後面的元素在自然界都不能穩定存在,所以只能叫合成,不能叫發現,只要花成本搞肯定能合成,只是弄出來有沒有實用價值倒是一個問題
-
11 # 蘿莉心不走心
原子核內部質子和中子倚靠強相互作用力也就是核力結合在一起,這個核力是一個短程力,作用範圍特別短,如果一個元素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數量太多,使得整個原子核半徑超過了核力的作用範圍,那麼這個原子核就會自動解體。
所以元素週期表是有一個上限的,越大的元素穩定性越差,最後乾脆不能結合。
-
12 # 江戸川128751629
淺顯點講,原子核是依靠其內部的中子和質子的強相互作用力(短程力)來維持穩定的。但同時,因為原子核中質子是帶正電的粒子,質子與質子由於距離近而產生極強的庫侖斥力。隨著質子數增加,庫倫排斥力越強,原子核就越發的不穩定。
所以在現有科學技術條件下,118號元素似乎是走到盡頭了。
如有錯誤請及時指正,感謝觀看。
-
13 # 哈撕給
還有很多,吃瓜群眾接觸不到。
元素週期表超過140個,公眾所知的只有118個,例如第140號元素的金屬物,不具備放射性,沒有同位素,非常穩定,重量是465克,是鈾元素的3倍半,它擁有令人詫異的穩定性。
晶體系同理。
-
14 # 漫步科學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統稱,最簡單的元素就是氫元素了,氫元素在宇宙中的佔比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元素的形成要追溯到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伴隨著空間的不斷擴張,宇宙中出現了夸克、電子等組成的基礎粒子,不過由於爆炸之初整個宇宙依然是熾熱狀態,所有的基礎粒子類似於一鍋湯,只有整個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後,這些基礎粒子才互相結合形成質子,而真正的原子大約是宇宙大爆炸三十八萬年之後才出現的,因為此時的溫度才降低到合適的狀態使質子可以捕獲電子從而形成原子。
從第一個氫原子形成後又經過了約五億年,宇宙中第一批恆星開始形成,恆星的出現使重元素的形成有了途徑,氫元素在恆星的內部透過核融合反應變成更重的元素,這種機制可以創造出鐵元素之前所有的元素,更重的元素則可以透過超新星爆炸或者中子星碰撞等極端天體事件產生。
目前人類一共發現了約118種元素,從最簡單的氫元素到第九十四號鈽元素都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剩下的二十四種元素則是人工合成元素,但這並不意味著第118號氣奧(Og)元素就是元素週期表的終結,人工合成新元素主要依靠重離子加速器,透過粒子加速器可以使離子打破自身與靶核之間的庫倫斥力,從而產生核融合反應形成更重的元素,雖然原理較為簡單,但是隨著元素內部質子數的增多,元素本身的穩定性也會越來越差,一些重元素在短時間就會衰變為較輕的元素,這也是我們難以發現重元素的原因。
上世紀六十年代,科學家透過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提出過超重元素穩定島的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數在114,中子數為184的核素附近應該存在一定範圍的穩定超重元素,其半衰期可能高達數十億年,雖然後來發現的114號元素並不符合該理論預計,但是114號元素的壽命確實比附近的超重元素更長一些。除此之外,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還推測出元素週期表的末尾可能是126號元素,不過對於這個說法也有其他不同的聲音,比如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透過精細結構常數推算,最末位元素應該是137號元素,而狹義相對論則認為172號元素才是終極元素,因為更重的元素會導致外側電子超光速執行,不論哪一種理論勝出,顯然118號元素並不是元素週期表的盡頭。
感謝瀏覽。
-
15 # 宇宙那點事
在2006年就發現了118號元素,已經十幾年過去了,還沒有新的元素加入到元素週期表之中,是到盡頭了嗎?
儘管化學時也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但是一直沒有聽到119號元素的出現。有沒有119號元素呢?答案是有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元素裡面的序號是怎麼來的。從大體來說,有幾個質子就決定了它是幾號元素。那麼按照理論來說,只要不停的往一個物質裡面加質子,我們就能不停地造出新的元素,也就是說元素是沒有盡頭的。
我們剛才也說了,沒有盡頭只是理論情況之下,但實際情況我們是否又能一直把元素造下去?
對於化學元素週期表,有人很熟悉,有人可能比較陌生,這裡我先籠統的說一下,元素週期表裡面的元素,前面大部分都是生活中可以見到的,或者就是可以從生活中的物質,簡單的分離出來的元素。是比較容易得到的。但是元素週期表往後面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標了具有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確切地說應為放射性核素)是能夠自發地從不穩定的原子核內部放出粒子或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同時釋放出能量,最終衰變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的元素。這種性質稱為放射性,這一過程叫做放射性衰變。含有放射性元素(如U、Th、Ra等)的礦物叫做放射性礦物。
而大部分元素號越大的放射性也就越大,118號元素也早在俄國科學家高速離子對撞機中就產生出了萬分之一秒,雖然只有短短的萬分之一秒,但在高速攝像頭的捕捉下已經拍攝到了這個元素的誕生,但是很快這個元素就衰變,又轉變到了116,114,112,慢慢的一直在不停的衰變。
經過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也見證到了萬分之一秒的118號元素。那麼119號元素它的誕生又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產生多少秒呢?可能是十萬分之一秒,也可能是億分之一秒,而這樣的瞬間又需要怎樣的高速攝像機才能見證到它的誕生?或許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我們確實能夠把元素週期表無限的延伸到最後。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它的使用價值,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意義,又能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都是我們需要值得思考的。
最後總結一下,在理論上,元素週期表是可以無限的延伸下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要考慮到它的意義所在。
-
16 # 使用者4995243863726
其實後面發現的元素極其不穩定,根本沒有意義。118號也可以說是沒意義的元素,它存在的時間僅有萬分一秒,毫無意義。
所以可以說元素已經到盡頭了。
-
17 # 小存大志濟滄海
原子序數越大,衰變時間越短。所以原子序數很大的元素很難發現。(雖然118號以後的元素都是假想的,但是科學家可能發現了137號元素)
-
18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於2006年,聯合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發現了元素週期表中的第118號元素。透過人工的方式製造第118號元素,方法是先將鈣的同位素鈣-40進行離子加速,然後用它來轟擊人造元素鉲-249,使鈣原子核與鉲原子核合併,由於鈣原子核與鉲原子核的原子序數(質子數)分別為20和98,所以合併後得到的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118,這是迄今為止透過人工的方式合成的原子序數最大的元素,被命名為Og。時隔十幾年之後,科學家們仍然沒有人工合成更高序數的新元素,那麼是否意味著地球上的元素已經到頭了?
元素週期表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正式釋出元素週期表,他將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按原子量的多少進行橫向和縱向排列。當遇到一些化學性質非常相似的元素時,便將原子量大的另起一行,同時還在表中預留一些空間,也就是說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並不連續,門捷列夫為後來這些元素留出了空位。
雖然現在的元素週期表與門捷列夫當時“原始”的週期表有不少的差異,但是在當時元素週期表的提出,無疑為人們深入瞭解元素的性質、總結歸納元素相似或者相近的理化特徵,以及推動未來原子物理和化學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門捷列夫根據化學元素週期表,還預言了一些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後來,隨著這些預言的元素相繼被發現,並且科學家們也證實了鈾和釷的原子量與元素週期表的推論相同,門捷列夫化學元素週期表越來越被科學界所接受。在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後,人們發現元素的核電荷數與它在週期表上的排名一致。1913年,亨利·莫塞萊透過X射線光譜實驗,證實了原子的核電荷數等於它的質子數,同時決定元素的原子序數,進一步表明質子的數量是決定元素屬性最關鍵的因素。
現在大家知道,決定一個元素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質子數,這個直接決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數;其二是中子數,在質子數量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中子數決定著形成這種元素的同位素,而一個元素的同位素之間,化學性質幾乎相同;其三是核外電子數,與質子數一起決定著元素是否為金屬,性質是否活潑。
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元素宇宙空間由於所經歷的演化過程基本相同,因此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元素狀態也非常接近,即所有自然形成的元素種類,都是以氫元素為起點,經過漫長的三個主要程序,從而逐漸形成豐富多彩的元素世界。
第一個程序是宇宙大爆炸,剛開始的十幾分鍾內,由於能量極大、溫度極高,在空間的急劇膨脹下,物質的存在形式只能是質子、中子和自由電子這些微觀粒子,不能形成原子核。一直到大爆炸發生38萬年後,隨著溫度的冷卻,中子的一部分與質子發生了結合,從而形成了宇宙中第一批中性原子-氫原子。
第二個程序是恆星核聚變程序。在恆星內部高溫高壓以及量子隧穿效應的作用下,一開始的時候是4個氫原子聚合為1個氦原子核,同時向外釋放出大量能量。如果恆星的質量越大,內部產生核聚變的條件就會越優越,核聚變的強度就會越大,最終的核聚變產物就越豐富,最內層最終聚變形成的元素原子序數就越大,一直可以持續到鐵為止(鐵的比結合能最高)。
第三個程序是中子俘獲程序。在恆星生命的末期,比如紅巨星的內部會透過慢中子俘獲,再比如超新星爆發後的快中子俘獲,可以產生很多比鐵元素還要“重”的其它元素,比如金、銀以及更重的放射性元素,等等。
人工製造的元素在目前118種元素中,前94種是自然元素,即在宇宙環境中能夠自然形成。而之後的24種元素,都是依靠人工合成的方式產生的。人工合成新元素的原理,即是受上面所說慢子俘獲以及快中子俘獲的啟發,透過原子俘獲中子以後,中子的穩定性較差,一般透過β衰變會變成質子,從而使得元素的原子序數加1。理論上,這種中子俘獲可以累加進行,但是過多的質子和中子組合在一起,會非常不穩定。
所以,利用中子俘獲的方式可以製造出在較短時間記憶體在的“超鈾”重元素,當然還可以用成本更高的質子加速器來撞擊其它的原子核,將質子硬生生“擠進”原子核中,從而增加原有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變為原子序數更大的新元素。
不過,應用上面的方法制造的人工元素,特別是超鈾重元素,原子序數越高,一般性質就會越不穩定,即使製造出來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比如103號元素的半衰期為3分鐘、105號元素Db的半衰期為40秒,而到了118號元素,它的半衰期就只有181毫秒,也就是說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終制造出來的元素“曇花一現”,有可能我們連監測都沒來得及,就發生衰變了,最後轉變為比較穩定的“輕元素”。這種情況,就是為什麼118號元素髮現10多年了,人們還沒有製造出更高序數新元素的根本原因。
“穩定島”理論吸引著科學家們不懈努力透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瞭解到,原子核內的中子,是致使原子不穩定的核心因素。一些非常穩定的元素,它們的同位素卻具有放射性,歸根結底還是原子核內的中子數過多,從而表現出放射性和不穩定性。
但是,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識的情況,那就是當原子核中的質子或者中子數量為“幻數”、抑或質子和中子數均為“幻數”的時候,原子核的表現將非常穩定。目前已經發現的原子核幻數有2、8、14、20、28、34、50、82、126,前8種分別對應的是氦、氧、矽、鈣、鎳、硒、錫和鉛,無一例外都是原子核非常穩定的元素。那麼,按此規律,126號元素也應該是非常穩定才是,這就是“穩定島”理論的主要內容,後續的元素穩定島所在的序數還有,比如172號元素等。
當然,要發現這些穩定元素的難度會非常大,雖然預言它們會以穩定的狀態存在,這一點和118號元素截然不同,因此很多科學家為了製造126號元素,做了大量前期研究和諸多實驗,但是目前仍然未能追尋到它的“蛛絲馬跡”,甚至118號元素以後的新元素(119號元素),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實質性的發現。
不過,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宇宙中的元素,絕不僅僅止步在118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應用更先進、更巧妙、更具價效比的方式去發現它,並且為今後開啟更多重元素的發現之旅奠定堅實的基礎。
-
19 # 交易中的幽靈
這個話題太高端了,我也講一下我這個外行人的看法,應該是沒有到盡頭,按照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這個是不可能有盡頭的,沒有絕對的。
就是內行專家也不敢下結論,作為一個外行人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可以胡說八道,因為中國的磚家大部分也是胡說八道,很多觀點也不會比我們高明多少。
這個話題作為飯後談資,娛樂一下未嘗不可,不去幹擾真正的專家搞研究再說。。。。。。
-
20 # 五餅60618
所謂的118號元素 是指在地球能相對穩定存在的、能夠被觀察到的元素,在其他星球,由於物理條件不同,很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元素。例如白矮星等
回覆列表
元素髮現的歷史相當曲折和漫長。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各種元素的性質有周期性的變化。根據這種變化,他將已知的元素排了一個元素週期表,在這張表上出現的元素共有63個。
可是這位科學家清楚地知道,還有好多元素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因為在週期表上有許多“座位”還空著。門捷列夫還特意預言了3個元素,將它們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詳細地列了出來。果然,不出20年,這3個元素都被找到了,它們的性質和門捷列夫預言的一模一樣。 光譜分析技術的出現,掀起了一個尋找新元素的熱潮,世界各地的海水、河水、各種各樣的礦石、各處的土壤都被放在光譜分析儀前面分析,新元素像雨後春筍一樣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到20世紀40年代以前,元素週期表上已出現了92號元素,除第43、61、85、87這4個“座位”還空著以外,週期表已排得滿滿的了。於是有人想,也許92號元素鈾已經是最後一個元素了。 正當化學家到處搜尋仍然一無所獲,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物理學家卻從實驗室中接二連三地製造出了許多新元素。1937年製得了第43號元素鎝,1939年製得了87號元素鍅,1940年製得了85號元素砈。在發現砈以後,幾年時間過去了,6l號元素仍然蹤影全無。直到1945年人們才從鈾核裂變產物中發現這一元素,並命名為鉕,也是用人工方法制得的。這樣一來,4個空著的座位全部填滿了。1940年,人們製出了93號元素錼和94號元素鈽,在這之後,每隔幾年就會有元素從實驗室中製出來:1954年,出現了100號元素鐨;1970年,105號元素也出現了;106號元素是在1974年發現的,它還沒有中文名,符號為UNH;1976年,蘇聯合成了107號元素。 那麼,元素的這張名單,到底有沒有個盡頭?會不會再有新元素出現呢?人們認為,新元素還可能繼續被發現,不過發現新元素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原來,從93號元素開始,之後發現的這些元素都是人造的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有一個奇怪的脾氣,就是善變,它在放置過程中,一邊不斷地放射出各種射線,一邊就變成別的元素了。這種把戲有的變得快,有的變得慢,化學家是用半衰期來衡量它們的。什麼叫半衰期呢?就是放射性元素使自己原子數目的一半蛻變成別的元素所需要的時間,人們從人造的這些元素中發現一個規律:元素序號越大,它的半衰期就越短,比如98號元素鉲,它的半衰期有470年,99號元素鑀只有19.3日,100號元素鐨是15小時,101號元素鍆大約30分鐘,103號元素鎊只有約8秒鐘,而107號元素的半衰期竟不到1毫秒(1秒=1 000毫秒),110號元素的半衰期預計僅一百億分之一秒左右。要發現半衰期更短的新元素,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有人預言:在尚未發現的超重元素中,存在著一些孤立的穩定元素,比如第108、114、126、164號元素就是這樣的穩定元素,當然,這種理論究竟是否正確,還有待實踐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