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壇雜談

    2019年5月21日,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嚴格規範大中小學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在通知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透過考試或變相考試選拔生源。 它能阻止家長擇校,民辦學校選拔生源嗎?我認為它不能從根本上阻止。

    現在學生擇校現象非常嚴重,許多農村學校的學生選擇去城裡上學。

    去年,我們鄉的小學應屆畢業生有600人左在,其中約有200人透過各種方式進城上學,其餘大部分學生透過考試進入民辦私立學校,只有不足70人進入公辦初中。家長認為城裡的學校比農村的學校好,透過考試選拔學生的學校,比什麼學生都收的學校好。即使緊急招生通知禁止各學校選拔生源,但學校也會透過各種方式招到自己想要的學生。

    方式一,透過培訓機構代招。

    方式二、透過各地區組織的畢業會考成績選拔許多地方都會統一組織學生進行畢業會考考試,我們這兒某些公辦學校因為不能提前招生,它採取的就是縣裡的畢業會考成績,語文、數學在畢業會考中每門都在90分以上的,會提前告知學生已被錄取,但錄取通知書下發會在允許的時間點。

    方式三、透過入校瞭解學生情況選拔。

    現在正是招生宣傳時,許多學校會到各中小學進行招生宣傳,告知學生成績優秀的,可免一切費用,而且被分到重點班。想方設法讓學校提供優秀學生名單,前幾名學生被提前錄取。學生擇校、名校選拔學生現象屢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在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各地區各學校間存在差異,差異只要存在,這種情況就會一隻存在。

  • 2 # 右拾遺

    從我校(私立學校)已經完成初一招生任務的結果來看,已經和這一紙禁令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我校雖然不像衡水中學那樣聞名遐邇,但是憑藉出色的教育教學成績在當地有著很好的信譽度和美譽度,初一招生只用半天時間就已經完成了教育局下達的招生指標。

    報名火熱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校門口汽車排了二里路,校園院子裡人頭攢動,交費的幾個視窗前排成了一字長蛇。

    這樣火爆的場面年復一年,年年如此。還有一年因為招生名額所限,有的家長沒有報上名,竟然引發了圍攻校長事件。

    從這種場面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門禁止家長擇校並不是解決問題有效方法,只是揚湯止沸,真正要做的就是加強教師流動,實現教育公平,弱化考評,這才是釜底抽薪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禁止學校選拔生源這一舉措更是如同虛設。作為民辦學校生存是第一要務,而生源質量直接決定教學質量,學校表面上的確不會冒這樣大不韙,但是魚有魚路,蝦有蝦道,各有其法。

    任何招生學校和生源學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在這樣人情社會里,學校不需要考試依然可以把學生基礎成績拿到手。

    學校只要按圖索驥,各個鄉鎮安排老師負責打打電話,那些家長接了我們學校招生教師電話,如聞敕令,乖乖地搶著來把錢交了。還有的沒有資格交上錢的總是千方百計透過各種關係來交線。像我作為學校老師都很難找進一成績較差的學生!

    綜上所述,教育主管部門出臺規範招生秩序的招生政策是無法阻止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追求的腳步的,更無法控制民辦學校的迭出的招生奇招。現實的狀況會讓這一紙禁令變成一紙空文。

  • 3 # 春暖花開003

    中國的事情經常是這樣,你發你的文,他招他的生。

    這種文每年都在發,但每年都沒辦法制止,而且越演越烈。

    是文發的不符合實際?

    不是,每次看完文,我都覺得歡欣鼓舞的,覺得這個教育有救了。

    但回到招生那裡一看,心拔涼拔涼的,一切照舊,還越演越烈。

    唉,既然管不住,還是別發文了。

  • 4 # 終將長大

    又到了招生季,每年這個季節,為了防止學校掐尖招生、生源選拔,各地方都會出臺一些措施,而今年更甚,中央教育部辦公廳直接出臺文件《關於嚴格規範大中小學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見國家對“選拔生源”、“掐尖招生”的重視程度。

    這個檔案主要目的是規範學校的招生,保障教育公平(尤其對成績差的孩子),我們看關鍵詞:免試就近入學、登記入學、對口直升、不得提前招生、不能宣傳中高考升學率、促進教育公平。

    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也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並不大),既保證了學習差的孩子教育的公平,又扶持了師資力量較弱的學校。

    但是這個檔案對農村孩子,尤其成績好的農村孩子是不公平的。1.有需要就有市場。

    檔案雖然年年下達,但是作用並不是太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想做,方法總比困難多,學校有的是各種方法,輕鬆躲過這種檢查。

    小升初常用的方法是透過畢業會考招生,因為畢業會考是聯考,初中學校就會用這個成績來招生錄取,給學生下通知書;還有一種方法是透過培訓機構代招,另外一種是直接進校宣傳招生。

    家長們當然更願意孩子到好一些的學校去,學校和家長各取所需,一拍即合,這種需求有多急切,阻止的難度就有多大。

    2.這是另一種教育不公平(尤其對於農村孩子)。

    就近入學,對口直升,目的是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這一點受益的是好學校招生片區的成績差的孩子和教育資源落後的學校,如果按成績入學的話,這些孩子上不了自己片區內的學校,上其他學校也很困難,所以,就近入學對他們是教育公平,甚至是一種教育福利。而對於教育資源差的學校則是一種扶持。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對農村孩子就是不公平的,尤其對於成績好的孩子。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農村孩子只能在農村學校上學,徹底剝奪了和城裡孩子一樣接受更優質的教育的機會,封住了這些孩子向上的通道。

    3.解決辦法。

    這個問題光靠堵是堵不住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教育資源的均衡,而不是生源的均衡。

    加大對師資力量弱的學校,尤其農村教育的投入,使師資力量弱的學校、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城裡一樣優質 ,讓家長們覺得孩子在哪裡上學都一樣成才,這才是根本。

    國家已經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了,今年五月,河南省釋出檔案,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教育越來越往健康的路上前進。

    只是眼下,光靠單純的“阻止”,治標,不治本,起不到很大的效果。

  • 5 # 匯智坊

    關於擇校熱

    擇校熱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都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一現象存在的根源在於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很多普通老百姓就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出現了不均衡?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於政府過去財政財力有限,在教育的投資方面,可能集中精力將財力,物力,人力集中到了幾所學校,逐步使先期投資的學校壯大起來,在資源分配上不均衡。畢竟教育投入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情。某些地方主政領導為了在自己任期內出政績,將錢集中投到了幾所學校,想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我們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透過中考,高考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很多人都認為拿上985、211的畢業證,與普通學校的畢業證的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在招聘市場上可能薪資待遇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花錢找關係進名校。有的甚至放棄現有較好的居住環境,去名校周圍租房子。有的為了孩子能上名校,願意傾其所有積蓄自己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

    一些人利用了家長想上名校,為孩子願意傾其所有的心理。做起了詐騙的勾當,讓家長學沒上成,錢財被騙的事情屢屢被新聞媒體報道,社會影響極壞,嚴重損害了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些地方的擇校熱,已經演變成了教育地產熱,所謂的學位房,學區房被很多開發商打上了擇校的印記,房價比普通的商品房可能高很多。

    關於民辦學校招生

    民辦學校是對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而且民辦學校越來越市場化的今天,可能並不是對公辦的有益補充,而是擾亂正常教育秩序。 民辦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聲譽,引來更多的優質生源,採取各種手段,提前招生,掐尖招生,讓很多家長迷信,它的教育教學質量高,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比其他普通學校高得多。

    曾經有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一些民辦學校利用國家賦予的自主辦學政策,作為自擋箭牌,提前招生,掐尖招生將,擴大招生範圍,將本地區的各類優質生源全部,招錄在本校名下。 眾所周知,優質生源無非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先天的智商肯定不錯,二是後天比較勤奮努力,兩者都滿足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肯定差不到哪裡去。一些民辦學校為了挖取優質生源,想盡各種辦法。不擇手段,嚴重的擾亂了教育秩序。讓一些家長,不明真相的家長覺得名校的老師水平高,學生成績好,盲目造成了擇校熱等現象。

    教育部也出臺將民辦學校的招生與公辦學校的招生同步進行,禁止民辦學校。提前招生,掐尖招生,利用考試,面談等各種方式變相錄取優質生源,雖然檔案這樣規定表面上好象這種現象已經很少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民辦學校為了自身生存的發展,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想方設法錄取優質生源。

    教育部的檔案能否抑制擇校熱

    教育部的相關檔案可能在抑制擇校熱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擇校熱,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形成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了老百姓盲目追求名校,家門口的普通學校可能無人問津。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近期各個中小學在進行幼升小,小升初的招生錄取工作,我們也可能會注意到,各大新聞媒體報道出來的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上好的學校,連夜排隊,或者提前幾天都去排隊,這樣的現象恰恰說明了擇校熱還在存在。

    關於民辦學校的提前招生,掐尖招生這種現象可能很少了,但是也有媒體報道過,民辦學校利用校外輔導機構來組織考試,錄取優質生源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是存在的。生源的好壞,生源數量的多少是民辦學校生存的生命線。如果沒有好生源,學生數量減少,民辦學校可能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嚴重損害,提前招生,掐尖招生,這一現象可能會轉為地下。

    結束語:我們都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業,卻涉及到千家萬戶。多年以來,國家一直提倡把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地位,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可能優先的地位不高。僅憑教育部的一紙檔案,對這樣的擇校亂象可能效果不佳,老百姓很不滿意。從根本上抑制這種現象,加大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從人、財、物等多方面建設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 6 # 中小學教育者

    解決擇校問題不在於“堵”,而在於“疏”!

    擇校的熱潮一直持續高漲不下。一個學校名師多,升學率高,教學質量高,管理嚴格且有水平,誰不想讓孩子到這樣的學校裡學習呢?道理很簡單,所有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接受也有權利接受優質教育,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誰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學校裡學習呢?答案是非常明顯的。

    前幾年,我們這裡有兩所非常有名的私立初高階中學。他們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非常被老百姓所接受的,並且,他們的升學率持續名列前茅,學校的教師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年招生季節來臨的時候,他們學校裡報名考試的學生那就是擁擠不動。而學生來自全縣各個鄉鎮,不管成績怎樣,都要來這裡試一試。

    為了防止學生都到城裡上學,各個鄉鎮想盡了各種辦法。例如:和校長、老師籤責任狀,上門做家長的工作,動員學生不擇校,有學生擇校到縣城就扣獎勵性績效工資,有一個學生在本鄉鎮上學就獎勵多少多少錢等等。但是,方法用盡,效果不明顯。該走的還是走,成績稍微好點的學生都擇校到了這兩個私學校。

    “堵”了好多年,依然如故,沒有任何改變。

    為了有效地改變擇校的現象,我們這裡的所有的學校都實行了均衡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加強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和教師都徹底變了樣。爭取讓孩子不出村就能夠接受優質教育!

    為了整頓擇校的亂像,政府去年改編了兩個設立初中為公辦學校,學校裡的教師適當的進行入編考試。

    學生入學全部實行按照學區劃片招生。去年城區實行了電腦自動派位決定學校,真正的杜絕了擇校現象。

    今年秋季,我們這裡的所有學校,包括民辦高中,也實行劃片統一招生。

    全部實行網上報名登記入學,並且與學生的學籍系統對接。

    這種多管齊下的“疏”導,必將改變擇校亂象。

    疏導就是為了孩子能夠就近接受優質教育,減輕家庭教育的負擔。

  • 7 # 超人爸爸說教育

    嚴格規範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能不能阻止家長擇校,能不能阻止民辦學生選拔生源?我的觀點是,效果有限。

    不說實際效果,先說意願。

    我覺得是不可能阻止的。家長永遠都有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意願,民辦學校永遠都有選拔優秀生源的意願,這是天生的,永遠不會改變,更不會因為一紙通知而改變。

    只要教育資源不均衡,而且差距很大,這一現象就會存在,而且會越演越烈。你也不能怪家長,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實際效果怎麼樣?

    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並不能阻止人們對利益的追求。

    “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馬克思《資本論》

    你說民辦學校有百分之多少的利潤?

    況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某些地方不就以面談代替面試,繼續選拔招生嗎?

    所以關鍵還看各地的執行情況,以及教育部監督執行的力度,如果只是發一個通知,對各地打擦邊球,陽奉陰違,作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行為沒有實際動作,那恐怕政策的執行結果,就要大打折扣。

    擇校熱是這麼多年形成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指望一個通知,就立即讓擇校熱降溫,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不過這個通知,體現了經過多年的擇校,擇校熱這個問題已經比較嚴重和突出了,引起了教育部相當程度的重視。這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關鍵還是要加大投入,投放更多的優秀教育資源,讓學生家長能有更多的選擇。

  • 8 # 簡心如玉

    再嚴格的招生秩序恐怕也無法阻止家長擇校的行為,因為關係到孩子的前程與未來,只要金錢能夠解決的事,規則就阻止不了。

    我表妹和我表弟兩家孩子相差一歲,在上小學時我表妹就選擇了民辦學校,學費聽著覺得很高,離家還遠,我表弟覺得不合適選擇了離家又近又沒學費的公辦學校。

    結果是,我表妹孩子本來不算太出色,因為老師態度好,而且拒收各種禮品,家長學生壓力都不大,現在成績慢慢穩中有升。

    我表弟的孩子本來挺聰明,但老師討厭他調皮好動,不認可他的優點,搞得我表弟一到節假日就要表心意不說,課外還要不停補課,心裡有苦說不出。

    最重要一點,我表妹選擇的民辦學校直接升入重點中學,而我表弟的孩子現在就算花比擇校費還高的價格也進不了非學區所在的重點中學了,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說嚴格的招生秩序能阻止家長擇校嗎?

  • 9 # 我是龍金科

    作為一個有孩子也在讀初中的家長來說,我認為,要想阻止家長和學生擇校以及民辦學校挑選優質學生,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

    因為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教育管理部門對整個學校的管理考核,對老師的考核,對學生的選拔機制決定了家長要擇校,民辦學校要挑優質學生。最終都是為了衝刺管理部門設定的那個考核指標,再往前延伸,就是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認可選拔機制,目前就是透過這種擇校而來的,所以,不可能杜絕。

    當然,我們也看到教育管理部門在推行類似於電腦派位等公平隨機的這種入學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想杜絕學生和學校的互相選擇,讓所有學生儘量公平入學公平考核。但是在中考和高考那兩個中級的考核目標的召喚一下學校和學生他必然要有所選擇,最終還是要回到擇校來讓自己加快衝刺。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會很快就有管理機制調整,試圖杜絕家長學生和學校雙向的選擇。

  • 10 # 一線教師老嚴

    嚴格規範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並不能阻止家長擇校,也不能阻止民辦學校選拔生源。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教育界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學校招生打破了城鄉教育固有狀況:農村學生流向城市,公立學校生源流向民辦學校。以我所在縣域為例,教育現狀是這樣子的:縣城中的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人數爆滿,學位供不應求,學校是建一所爆滿一所,可以說,校校爆滿、班班超員;反觀農村學校,出現了許多“麻雀學校”,一個老師幾個學生的、幾個老師十幾個學生的,一百人以下的學校更是普遍現象。農村公立學校生源在不斷減少,而民辦學校卻在不斷擴招,甚至因為超出了招生計劃,用選拔考試的方式,來篩選優秀學生。

    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下達嚴格規範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沒有用?天知道!我縣每年秋季開學前,都會制定相關招生工作方案,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但從實施效果來看,招生秩序依然沒有得到規範,

    在越來越重視教育的今天,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無可厚非。家長的擇校,實際上是對教育資源不公平的擔心與憂慮。家長選擇更好的學校,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在不破壞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選擇與被選擇,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同時,家長的擇校,在間接上也是對優質教育的一種推進,促使學校、老師和政府增強教育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努力均衡教育資源。而民辦學校的選拔生源則是對教育公平的一種破壞,透過選拔考試,篩選出來的學生成績肯定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民辦學校的名聲與名氣,家長們面對這種現象,卻沉不住氣了,一邊是名聲和名氣,高高在上的民辦學校,一邊是日漸衰退、生源差的公辦學校,會把孩子送到哪個學校去?這種現象由來已久,教育部門一紙嚴格規範的通知,能改變?

    對於這個難題,怎麼解決?

    我的建議:1、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打造優質農村教育;2、實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嚴格規範招生行為。農村學校之所以被家長嫌棄,主要原因有: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教師配置不夠、不優;學校管理不規範等。可透過加大農村學校建設資金投入,使農村學校的校園建設、教育裝置都能與縣城學校媲美,讓家長們看得到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和實實在在的變化;加強農村教師配置,保證農村學校教師的數量與質量,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使農村學校老師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同時避免從農村學校招老師進城,以造成,農村學校不如縣城學校的主觀印象。當農村學校在學校硬體建設、老師隊伍、學校管理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在教學質量、學校聲譽、特色發展上都能與縣城學校比上一比,甚至超過縣城學校,家長擇校將不再是難題。公辦學校招生只能是就近入手,民辦學校卻可以透過選拔考試,甄選優質生源。而生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決定學校的聲譽,由此造成公學校與民辦學校的不公平競爭,產生“公弱民強”的現象。教育部《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就提出,實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進行入學考試選拔生源,對超出招生計劃的報名學生,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成都市為確保招生規範有序,促進教育公平,出臺相關政策,對民辦學校搖號方式招生。這對公辦學校來說是一個發展契機,對民辦學校來說,也是一次促進。對公民辦學校來說,核心競爭力將不再是優質的生源,而是學校的師資水平和規範管理。只有農村學校變好了,變強了,變優質了,家長肯定不會捨近求遠,去縣城學校陪讀,畢竟,既費錢,又費事;同樣,只有杜絕民辦學校選拔生源,學生才能公平地享受優質生源,當然,關鍵還在於公辦學校是否辦得好,教學質量是否高,教師是否盡職,管理是否規範,只有口碑好了、家長認可了,不用教育部門下發什麼通知或禁令,家長和學生自會做出正確選擇。願農村學校不是時代的”棄嬰”,不是薄弱的代名詞,而是時代的“寵兒“,教育界的”香餑餑“。
  • 11 # auroretoile

    教育資源可以均衡嗎?學生搖號,教育資源可以搖號嗎?做不到的話就別要求家長不擇校,你是家長願意自家孩子就近去個菜中?!

  • 12 # eric28846

    只要嚴格貫徹規範招生次序緊急通知的精神肯定是能夠阻止家長擇校,民辦學校選擇生源的。

    2020年魔都的小升初規定。若報名數小於或等於招生計劃的,則予以全部錄取;若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區教育局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電腦隨機錄取結果由區教育局公佈。

    也就是說,錄不錄取全在於搖獎抽籤了。

    個人感覺民辦初中在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電腦隨機錄取的情況下。

    好的學校完全是試圖用以往所謂的成功經驗來延續自己所謂的輝煌,還想透過以往對生源是做過嚴格的選擇的不光是學生本人嚴格的選擇,而且教育學生的家庭環境也嚴格的選擇。

    嚴格選擇的家庭和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透過知識,獲取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對學習是非常重視的,而且能夠支援一般的民辦學校的常規教育費用。

    這些學校的學生和家庭不僅完成了學校的各種學習,而且在課餘時間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完成了相應的學習任務,並已經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到了學校以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就可以代表學校去取得各種各樣的成績。而課本上的知識,由於學生在課外學習中都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在學校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只是檢驗學生學得怎麼樣?如果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學會,就覺得自己非常的差勁,因此回到外面以後往往又透過課外學習來補上。因此,老師和學校面對的是一些能夠學習又非常自覺的學生和家長,那麼取得成功是相對必然的。

    現在變成抽獎搖號體制了,肯定不能用以前的方法來再現他們的輝煌了,必須靠搖到好的生源的運氣,再加上把相對不好的生源,努力培養成好的生源。因此,學校和老師必須面對和適應這個新的改變。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談那些沒有這些學習條件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和家長,他們如果搖號進入了這些學校以後會產生的情況。

    其實,在前幾年就已經實行過重點中學的推優制度,即一些非常普通的學校的好學生,有個別名額可以推薦進入非常好的學校的。實踐證明,這些學生由於在原先的學校沒有受過良好的訓練,包括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以及家庭的支援都不夠,到了好學校以後往往只是墊底,對學生和家庭都帶來非常大的困惑,因此頂尖的幾所學校後來就取消了推優的名額。

    所以如果平時學習不怎麼樣,靠搖號抽獎進了華二初級中學以後,大機率的情況是學習墊底,對自己的學習信心越來越差,上課聽不懂,課外學習的補充又不夠,那麼幾年下來,到高中的時候就會現出真實的情況,還不如普通的初中,因為面對的都是一般的學生,老師的教學方法往往都是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因此反而慢慢進步,最後還取得了相對於自己不錯的成績,而千萬不要以為到了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就一定能教出好的學生。好的老師好的學校只會教好學生是不會教比較一般的學生的。從這個角度看,學校提醒所有的考生也未必的完全是惡意。

  • 13 # 紫易天

    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決。民辦選校本是市場行為,政府規範管理有必要。政府不是阻止民辦選校,而是規範民辦不能用錢去買優秀生源

  • 14 # 傳媒大學楊老頭

    嚴格規範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主要是針對學校而言的。所以,通知對家長的擇校沒有什麼控制力。對家長,通知更多的是一種政策導向,對家長的認知上,或者是在行動上會產生一些影響。

    另外,這種嚴格招生秩序政策,到了學校層面,主要還是公辦學校執行的比較好。當然,也不否認有個別公辦學校做得不一定很好。

    對於民辦學校層面,政策會對民辦學校的經濟利益和招生數量產生實質性影響。

    由於大多數民辦學校是靠生源和學費來維持生存與發展的,它們沒有政府所給予的撥款,所以這個本質決定了他就要追逐生源,就要獲得足額學費,否則無法生存。

    因此,在執行類似的政策上,有的學校條件好一些,經濟上影響不太大,可能就相對容易認真執行;或者是它的生源根本沒有問題,它就會認真執行。對有些民辦學校而言,可能涉及到生存困難,就會對政策產生陰奉陽違,表面服從暗地裡出招兒。上邊有政策,下邊就有對策,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常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主演電影你們看幾遍了?最喜歡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