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不慣就想叨叨
-
2 # 錫泙聊三農
農民製作蜂窩煤加入黃泥巴,是因為黃土具有粘性,可以使做出的蜂窩煤更容易定型,而且更加適合北方的爐子小火慢燒。光用煤是無法做成蜂窩煤的。
製作蜂窩煤前,先將煤和黃土進行攪拌均勻,兩者的比例可以控制在1:3左右,不能看出是黃色的,如果黃土比例過高就會使做出的煤球不耐燃燒,而且出現大量爐渣。兩者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水,攪拌成粘稠狀態,和攪拌水泥沙子差不多。@位元組跳動扶貧
-
3 # 迷昜蛇哥
其實黃泥巴的作用和水泥一樣,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同時也是成本的控制器,因為泥巴不要錢,所以煤價波動時可以調節比例穩定利潤。泥的多少也有要求,泥多了煤渣多,燃燒火力不足,容易熄火。泥少了也不好,煤的成本高了,燃燒速度太快,換煤次數也多了。這個是做蜂窩煤時候根據當時的煤價和煤的燃燒率活動調節的。
-
4 # 東燚3
煤面子如果不加黃土,想做成蜂窩煤,有些不容易。就是做成了,也是容易散了。加入黃土,不但加大了蜂窩煤的堅固性,還節省了煤粉,而且還有利於煤的耐燃性!這就是加黃土的好處,但是一定要記住加土與煤的比例呦!
-
5 # 陳宸668899
煤裡邊摻土,第一,土可以起到粘合劑的作用,這樣做出來的蜂窩煤更容易成型。第二,摻土,可以增加媒的量,多做一些蜂窩煤。
土的量是有一定比例的,先弄出來一堆煤,然後往裡邊摻土,攪拌均勻,不能看出來土的顏色。然後加水攪拌成粘稠狀,拿專門製作蜂窩煤的工具,按一下,讓煤把工具填滿,上面有個推手,使勁一推,一個蜂窩煤就做好了,這個動作週而復始,一排排的蜂窩煤整齊的在平整的地上風乾,然後堆起來備用。
-
6 # 清塘小師妹
道理很簡單,純粹用煤容易散,加入黃泥巴可以增加內部粘性,有利於定型,不過粘性還是不夠強,一般建議用紅膠泥混合,粘性更大,更容易粘合。
-
7 # 吳s灬
煤末的粘接效能很低,加入黃泥完全是為了起到粘接作用,但摻加黃泥的量是有比例的,如摻加量過大會有兩個問題:1、蜂窩煤的燃燒值會受影響;2、蜂窩煤燃燒後會造成膠粘。
-
8 # 九文天下
你說的很有意思!
不僅僅是農民,過去的城鎮裡,燒的蜂窩煤和煤球,都是要摻上黃泥的!
二十年以前,我的單位下屬就有一個煤球廠。當然,手工操作的應該在應該在四十年前。從三十年前,就用機器生產蜂窩煤,供應縣城以及附近鄉鎮,最多可以每天班產一百二十噸以上,兩班制二百噸以上。
加工煤球是摻入泥土的,一來可以增加蜂窩煤的結構壓力。就是把它粘合起來,成為一個個固體產品。
二是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數量。過去我們所用的煤炭,是從山西陽泉或晉城、長治等地發來的。那是全國最好的無煙煤(簡稱白煤),這種煤發熱量高,最高可達六千到七千大卡。
說的再詳細一點吧。一般所用的黃泥,生黃泥是不能用的,裡面有硬塊。把它買了以後,要放在生產場地上,每天要在陽光下把它曬透,最後它就變成了細的泥土,這樣就容易和煤炭攪拌起來。當然,煤炭也要進行適當的粉碎加工,達到一定的細目,方便居民的蜂窩煤爐充分燃燒。
另外,煤炭和黃泥的摻和,也是要有一定的比例。泥土兌少了,煤球容易散裂;泥土兌多了,煤球不好燒,老百姓是很會有意見的。當時我們生產的煤泥摻和比例,就是保持在15%到20%以下。
現在的連雲港和淮安一帶,從城鎮到鄉村,已經是很少有人家燒蜂窩煤球了。起碼是罐裝液化氣,更多的人家搬進了小區,都用上天然氣了!
話再說回來,從小道理上講,燒蜂窩煤做飯做菜慢,另外家裡髒,孩子們願意嗎?從大道理上講,燒蜂窩煤容易汙染空氣。更重要的是,保護農田,保護環境,我們用的泥土沒有地方來了!
-
9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民自己做蜂窩煤,為什麼煤炭裡面要放黃泥巴?
不管是農民還是工廠製作蜂窩煤,都要在煤炭裡新增一些黃泥的,用來讓煤炭容易成型啊。與其說是黃泥,不如說是新增的黏土。
煤炭是比較鬆散的,添水之後也很難成型。如果不新增黏土就製作蜂窩煤可能一夾就碎了。如果夾不碎,在鐵爐子燃燒之後的煤渣也是鬆散的,很難清理。我記著我們東北的火爐子是一天24小時都不會滅火的。燒的煤炭也是新增黏土之後讓其有一定的成型能力才能使用的。
而對於煤炭裡新增黏土,也不是隨便新增的。最好新增那種曬乾、粉碎之後的黏土。這樣的黏土在煤炭裡擴散的比較均勻,有利於蜂窩煤製作的成型。對於比例來說,新增的少了,蜂窩煤易碎;新增的多了,蜂窩煤不好燒,熱量值不足,燒水都不願意開。想對比來說,蜂窩煤中新增的黏土比例要比我們東北燒的煤炭裡新增的量要高一些的。否則燃燒之後的煤渣也是不容易成型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10 # 科學興農
蜂窩煤為何要加入黃泥?
小時候每年冬季的時候都要和母親一起到村裡面打煤球的人家訂購過冬用的煤球。那時候煤球的價格非常的便宜,記得當時一斤煤的價格在6分錢左右,一個煤球的價格也就是1毛左右。當時都是我和母親兩個一起去預訂,賣煤球的老闆總是一身黑乎乎的樣子,總是熱情的給母親說不能再便宜了,我就在一旁研究那個可以打煤球的工具,樣子長得和腳踏車的打氣筒非常的相似。
那時候母親一個冬季也就是購買二三百塊煤球,煤球是為了冬季取暖用的,做飯還是在院子裡的地鍋裡做。那時候煤球半夜總是會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滅掉了,母親總是喊我拿著自家的新煤球和鄰居換一個燃燒著的煤球,這樣就不用重新點燃煤球了。
後來煤球的價格一直在漲,打煤球的機器也在不斷的更新著,煤球爐也在不斷的改進著。煤球后來的價格漲到了6毛錢一塊兒,打煤球的機器變成了電動的,還帶有傳送帶,煤球爐變成了水箱煤火,還能夠烤紅薯,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家再用煤球了。
回到煤球的製作問題上,煤球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會只用煤炭,還會用到非常重要的黃泥土,而黃泥也不是隨意的進行新增的,而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新增黃泥並不是偷工生料,而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我們知道煤炭本身是比較鬆散的,並且沒有粘性,就算是我們將煤炭當中加入一定的水,煤炭依然是很難成型的。這時候黃泥就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了。黃泥遇水之後會變的比較黏,如果將黃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摻加在煤炭當中,就能夠讓煤球更具有粘著性,這樣成型就比較容易了。這樣的話煤炭聚集在一起,空氣還能夠流通,能夠讓煤炭燃燒的更旺盛。並且燃燒完之後的煤球依然能夠保持很好的形狀,這樣從煤爐當中也很容易取出來。
並且黃泥摻加在煤炭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煤炭分子之間的粘合度,延長煤炭燃燒的時間,讓熱量釋放的更加均勻。提高熱量的利用率,讓煤球充分的燃燒。
當然黃泥的新增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不可過多,也不可太少。過多了容易導致煤球不好燃燒,熱量達不到。黃泥太少了會導致煤球開裂,燃燒時間快。
-
11 # 洞庭清水塘
農民自己做蜂窩煤,為什麼煤炭裡要放黃泥巴
說起蜂窩煤,那可是滿滿的回憶。
以前農村裡窮,都是用稻草做飯,後來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經濟好一些了,用煤炭的人就多了起來,用煤炭做飯、燒水、冬天烤火等,在那時候蜂窩煤價格好像只有不到兩毛吧。隨著時間推移,煤炭價格越來越高,眼看著就到了四毛、六毛。現在農村裡用煤炭的依舊有,但是少了很多,大多數人都是用電和煤氣灶了。不過聽說蜂窩煤也到了一塊多一個,聽著令人咋舌呀,因為一個家庭用煤炭一天最少要3個蜂窩煤。開支不小呢。
蜂窩煤在漲價的時候我們自己家也做過,無非就是自己出點體力罷了。買回煤炭,挖些泥巴,通常煤炭泥巴按照8:2-7:3的比例混合後然後用水攪勻,最後用蜂窩煤機子一個一個的打出來。做蜂窩煤機子不知道大家用過沒有,那是需要用腳踩踏板或者受壓壓板才能把煤球壓出來的。
做蜂窩煤必須要用到泥巴,為何呢?主要有兩點:
一是讓煤炭成型。煤炭加水混合要做成球形,必須要用泥巴才可以。因為煤炭是粉碎的,即便你現在能成球形,但是幹了後就容易散,更別說運輸和從煤炭灶裡夾進夾出了。
二是增加煤球燃燒時間。如果全用煤炭燒,一個煤球很快就燒完了,加上泥巴後煤球可以燃燒很長時間。比如在關住通風口情況下一個煤球可以堅持一晚上而不滅。
三是方便使用。其實我們用過蜂窩煤的就知道,有些蜂窩煤沒用時夾起來容易散,用完後在換煤時灶裡面的煤炭也容易散,這就是泥土太差的緣故。所以新增黃泥巴就是讓煤球在用時不散架。
為何有時候我們買的煤球用起來很好用,火大而且燒的久,為什麼有的火小不說還特不經用還容易散架呢?這不僅跟新增的泥巴質量有關,還跟泥巴新增量有關。
整體來說,蜂窩煤在製作時新增黃泥巴主要就是讓蜂窩煤成型,然後在使用時能夠延長使用時間,使用過後在換煤炭時不散,這就是它的目的。
大家說是不是呢?
-
12 # 乾元泰昶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因為市場上分煤即使是煤粉也是顆粒比較粗的,沒有粘合性!煤球摻些黃土可以起到粘合性,讓煤粉粘合在一起!
-
13 # 初心
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到了冬天都要燒蜂窩煤,因為冬天太冷了,燒柴火麻煩,燒煤省事多了,蜂窩煤的價格也從二十年前的幾分錢一個到了現在的5毛錢一個。但是現在農村大多數人已經不燒蜂窩煤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現在有了更便宜的液化氣,我簡單計算了一下,如果一天三頓飯,蜂窩煤要燒5個,一個月150個,相當於75元左右,液化氣1瓶可以用2個月要,80元左右,相當於一個月40元,比燒蜂窩煤便宜了一半;二是蜂窩煤點火特別麻煩,技術不行的半小時也點不燃一個蜂窩煤,而且搞得屋裡都是煙,嗆得不行,而液化氣擰一下開關就打著了火。
進入正題,為什麼做蜂窩煤時要加泥巴呢?
一、讓煤炭成型,起黏合劑作用。
煤炭加水加黏土用專門的工具才能做成蜂窩煤,否則根本成不了型,粘不到一起,黏土的比例也有規定,太少了煤炭很難粘到一起,太多了煤炭很難點燃,做飯時火太小了溫度也達不到,一般黏土比例在20%左右最佳。
二、讓煤炭燃燒更充分,提高煤炭利用率。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觀察,燒煤的爐子下面有一個進氣口,不做飯的時候為了減慢煤的燃燒速度,會把進氣口堵上,這樣煤的燃燒速度會降低一半,因為下面的進氣口是控制空氣進入量的,空氣進入越多,燃燒越快越充分,而進氣口進入的空氣是有限的,根本沒法讓純煤炭充分燃燒,所以我們新增一定比例的黏土,提高煤炭利用率。有時候我們為了讓火大一些用扇子在進氣口那裡扇,就是為了多進一些空氣,讓燃燒更充分。
三、延長煤炭燃燒時間。
加20%黏土的蜂窩煤比同樣質量的不加黏土的純煤炭燃燒時間會延長30%-40%左右,一個月下來能省幾十個蜂窩煤,節省了不小的開支,因為爐子是一天24小時燃燒的,除了做飯燒水,有很長時間是閒著的,在保證做飯熱量足夠的前提下,在蜂窩煤裡新增適當的黏土是很有必要的。
-
14 # 湘村小之草
蜂窩煤在我們農村一般是直接稱為煤球,至於說做出的煤球為什麼還要加黃泥巴——也就是黃土,已經有許多的解答了,我也就不再畫蛇添足了。
但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理由,看到大家都沒提起,不知是大家所燒的煤球中沒有這些物質,還是沒想到。那這最重要的一條是什麼呢?那就是加了黃土可為煤炭在燃燒的過程中脫硫!要知道我們所用的煤炭都是含硫的,只是煤炭中硫的含量有不同,一般來說北方煤含硫較低,南方的煤含硫更高。當然,這脫硫一說是因為我父親曾經是鐵匠,所以就親身體驗過煤炭中的硫對鐵器造成的傷害。在回答之前,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完全對,又去網上查找了一翻,發現煤炭脫硫的幾種方法中,還確實有燃燒中脫硫這一說,只是這其中脫硫所使用的材料是石灰石。不過以我自身的親身經歷來看,黃土也有效果,只是可能效果不如石灰石效率高。
曾記得我和我父親每次出外打鐵時,特別是到將要“煮火”(將多份鐵經高溫鍛造到一起)時,因這時爐火中的溫度特別高,已達到能將鐵熔化的地步。每到這時,打鐵所用的鐵炭中,就會射出一團團的綠色硫火。這硫火的威力可大了,能輕易將快要熔化的鐵射穿,如硫火太多,甚至會使得鐵器“煮不成火”——也就是不能將兩份鐵器熔化鍛造到一起。
那這該總麼辦?那就只有用鐵匠一直傳下來的老辦法——往爐火中加細碎黃土,我父親那時基本用的是土磚灰,據說效果比直接用黃土更好。每次去打鐵時,都得先找來小半個土磚,然後敲碎,以備“煮火”時用。只要加了土磚灰,就能立即將煤炭中射出的硫火壓制下來,不讓它復發。且在農村燒煤球時,我們也經常聽到過這種說法,那就是如果煤炭不加黃土,如燒散煤時不加黃土,那農民做飯煮菜的鐵鍋是很不牢的,可能沒幾個月就會被燒穿鍋底,這就是因煤炭中所含的硫帶來的對鐵鍋的腐蝕。而加了黃土,這些硫所帶來腐蝕就會減輕減慢許多。
而鐵匠所用的鐵炭,為了能使煤炭在燃燒時能快速的達到高溫,是不能夠預先加黃土的,只在有硫火產生的時候,再去散上細碎的幹黃土,以達到壓制硫火的效果。
至此,煤球中,既便是以前農民燒的散煤為什麼一定要加黃土,想來大家也就清楚全部原因了吧!
-
15 # 農夫也瘋狂
蜂窩煤對於農村70後、80後這一代人來說,肯定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小時候我們家裡基本上每隔一年就要自己製作蜂窩煤,因為在下半年不僅取暖就是靠這個,像煮菜、做飯、燒水等也是靠蜂窩煤。
在南方是沒有暖氣的,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很冷的,所以就會一家人圍坐著一個煤爐子烤火。現在我們這裡雖然沒有人再自己製作蜂窩煤了,但基本上家家戶戶在冬天的時候還是會用蜂窩煤取暖的,而一到下半年就經常有人拖著蜂窩煤挨村售賣,直接給你送到家裡去,真的服務很周到。
在以前,因為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這些就是自己來製作。先去煤礦上購買煤炭,買回來之後,就要開始製作蜂窩煤了。其材料也比較簡單,除了煤炭以外,另外一種就是黃泥巴。有些人還會在裡面加入少量的生石灰,聽說這樣燒的蜂窩煤就不會有氣味了。把它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好,然後就可以製作蜂窩煤了。那為什麼要在煤炭裡面加入黃泥巴呢?
首先是起到固定成型的作用。煤炭是粉狀的,即便是用水打溼了,也是不易成型的。而在煤炭中加入一些黃泥巴,這個就能起到凝結的作用。透過混合之後,再用機器來擠壓之後就很容易成型了。而這樣的做好、曬乾之後的也就是蜂窩煤了。
其次是可以增加蜂窩煤的燃燒時間。煤炭如果不加黃泥巴,那一會就會燃燒完了。而加入了黃泥巴之後所製作的蜂窩煤就能燃燒更長一段時間。像平時如果只是烤火的話,一天三個足夠用了。不過這個也和所加的黃泥巴比例有關,如果少了就燃燒很快,並且這樣的蜂窩煤很容易爛掉,一碰就會碎掉。而如果加的比例太多了,那火力就不旺,燃燒之後的蜂窩煤非常硬。
最後一個是方便取用。平時做好的蜂窩煤都是整齊的一排排擺放在角落裡的,用一個就取用一個。並且蜂窩煤都是在碳爐子裡面燃燒的,加入黃泥巴這樣製作的蜂窩煤就是一個整體,燃燒之後也不容易破碎。不然要想把它從碳爐子裡面取出來就比較麻煩。所以新增黃泥巴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讓煤球取用時一直是一個整體,不至於散架而影響使用。
-
16 # 老胡說三農
我們這裡主要以燒煤為主。無論是燒散煤還是燒煤球,都是需要在煤中放泥巴的。不過,我們這裡不放黃泥巴,而是放紅泥巴。
那麼,煤炭裡為什麼要放紅泥巴呢?
其主要是為了增加煤炭的粘結性和燒結性。
我們這裡有兩種煤炭。一種被我們稱為碳煤;另一種被稱為黃煤。
碳煤的原煤類似於“石頭”,只不過沒有石頭那麼“結實”而已。在開採的過程中,一部分碳煤會被開採成渣,而另一部門炭煤還會成塊狀。
成塊狀的碳煤可以不摻入紅泥巴直接燃燒,並且燃點很高,屬於工業用煤,賣得很貴。估計現在可以賣到七八百元一噸。而碎成渣的碳煤被稱為散煤,一般做民用,用來燒水做飯。不過,這種散煤需要“粘結成塊”才能使用,否則會“壓火”,火不旺。
而這些碎成渣的煤沒有粘度,成散渣狀。要想使這種煤“粘結成塊”,就需要使用紅泥巴做粘結劑。這就是這種散煤需要摻入紅泥巴的原因。
我們這裡的黃煤是一種可以做煤球的民用散煤。它的燃點沒有碳煤高,但做飯甚至發電(電廠也使用)都是沒問題的。這種散煤即便是不用紅泥巴也能夠粘結,但是,在“能量”燃盡後會碎成灰,非常不容易從火爐里弄出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人們在打煤球時也會摻入一定量的紅泥巴,以增加其燒結性。摻入紅泥巴的煤球在“能量”燃盡後也不會碎成灰了,非常容易將“乏煤球”從火爐里弄出來了。
總而言之,做煤球時之所以要在煤炭裡摻入泥巴,那就是為了增加煤球的粘結性和燒結性。只有摻入泥巴的煤球才“耐燒”和容易將“乏煤球”弄出火爐。否則,會非常麻煩,徒增人們清理爐膛的煩惱。
-
17 # 遊戲人超超
蜂窩煤現在使用的人已經不多了,過去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冬天的時候都少不了蜂窩煤。蜂窩煤在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的幾年確實是非常實用的。
蜂窩煤為何要加入黃泥?
小時候每年冬季的時候都要和母親一起到村裡面打煤球的人家訂購過冬用的煤球。那時候煤球的價格非常的便宜,記得當時一斤煤的價格在6分錢左右,一個煤球的價格也就是1毛左右。當時都是我和母親兩個一起去預訂,賣煤球的老闆總是一身黑乎乎的樣子,總是熱情的給母親說不能再便宜了,我就在一旁研究那個可以打煤球的工具,樣子長得和腳踏車的打氣筒非常的相似。
那時候母親一個冬季也就是購買二三百塊煤球,煤球是為了冬季取暖用的,做飯還是在院子裡的地鍋裡做。那時候煤球半夜總是會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滅掉了,母親總是喊我拿著自家的新煤球和鄰居換一個燃燒著的煤球,這樣就不用重新點燃煤球了。
後來煤球的價格一直在漲,打煤球的機器也在不斷的更新著,煤球爐也在不斷的改進著。煤球后來的價格漲到了6毛錢一塊兒,打煤球的機器變成了電動的,還帶有傳送帶,煤球爐變成了水箱煤火,還能夠烤紅薯,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家再用煤球了。
回到煤球的製作問題上,煤球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會只用煤炭,還會用到非常重要的黃泥土,而黃泥也不是隨意的進行新增的,而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新增黃泥並不是偷工生料,而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我們知道煤炭本身是比較鬆散的,並且沒有粘性,就算是我們將煤炭當中加入一定的水,煤炭依然是很難成型的。這時候黃泥就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了。黃泥遇水之後會變的比較黏,如果將黃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摻加在煤炭當中,就能夠讓煤球更具有粘著性,這樣成型就比較容易了。這樣的話煤炭聚集在一起,空氣還能夠流通,能夠讓煤炭燃燒的更旺盛。並且燃燒完之後的煤球依然能夠保持很好的形狀,這樣從煤爐當中也很容易取出來。
並且黃泥摻加在煤炭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煤炭分子之間的粘合度,延長煤炭燃燒的時間,讓熱量釋放的更加均勻。提高熱量的利用率,讓煤球充分的燃燒。
當然黃泥的新增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不可過多,也不可太少。過多了容易導致煤球不好燃燒,熱量達不到。黃泥太少了會導致煤球開裂,燃燒時間快。
-
18 # 歷史天空一朵雲
蜂窩煤的主料是煤沫和煤面,又分煙煤和無煙煤,煙煤面是不能用來做蜂窩煤的,無煙煤又有香煤和臭煤之分,香煤就是以前飯店專用煤,無煙無味,而臭煤就是取暖煤,燃燒時有一股嗆味,存在臭氧,以前冬季取暖煤氣中毒就是這種煤,香煤臭煤統稱無煙煤,有耐燒,熱量高等優點,銷售時產生的沫或面都能做蜂窩煤,是過去人們冬天取暖,夏天燒水作飯主要的常用燃料。
蜂窩煤在以前有燃料公司專門生產,後來出現了很多專業戶,當然也有買了煤面回家自己做的,關健是要有做蜂窩煤的工具,在做的時候煤面裡必須要按比例摻一些黃土,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黃泥巴,這樣是為了增加煤面的粘合性,一是方便操作,二是打出的蜂窩煤細緻光滑且美觀,三是燃燒起來在爐膛裡不易破碎,方便換煤。一些製作並銷售蜂窩煤的人為了追求利益,在煤面裡摻入太多的黃土,致使出現燃燒時間短,熱量低,燃燒中變形,粘連,煉焦,換煤困難等缺點。
-
19 # 痴騎朽翁
這問題非要把農民做烽窩煤兌黃土,難道工廠生產的蜂窩煤不摻黃土嗎?
為什麼蜂窩煤裡邊要摻入一定量的黃土,其實黃土不準確,應該是粘土。
煤沒有粘性,比較鬆散,一般製作煤球(蜂窩煤)很難成形牢固,很容易散開,特別是含水量少的時候更容易散開,如果加入一定量的粘土,就很容易使它們粘合在一起,不但易成形,而且比較牢固。不容易散開。
再就是燃煤中加入一定的粘土,它在燃燒中會形成燒結渣,由於燒結渣能形成堅固的塊狀,所以它能使爐膛內形成間隙,增加爐膛內的空氣流通,空氣中的氧氣有很好的助燃作用,這樣不但火旺,而且節省燃料。
這就是為什麼要在燃煤中加入粘土的根本原因。
-
20 # 椰城騎仕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 跟父母 大人打過蜂窩煤 所以還有一點印象 一般我們到煤店去買精細煤 如果有稍微大一點的煤塊 我們都會搗碎它 再加入黃泥土 之所以加入黃泥土一個是要堤高煤的燃燒效能 再一個是因為黃泥土具有黏性 韌性 打出來的溼煤球容易成型 再加入水來和 既不要太乾也不要太溼 就像水泥和沙一樣 按照煤80% 黃泥土20%的比例和好後 就用打煤球的模具 把煤球打出來 放到太陽下曬 等幹了就能燒了
回覆列表
不單單是農村人自制蜂窩煤,以前國營的燃料公司,在生產蜂窩煤的時候,也是按一定比例的新增黏土。目的是增加面煤的粘接強度。成型好。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