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扣毛
-
2 # 底線13537810
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國語言,乾隆與外國使節打的很多交道,來往的公文,都是透過和珅來翻譯的。放眼整個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會給乾隆搞錢。
在和珅擔任內務府總管之前,內務府常常虧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擔當此職後,內務府不僅不空,還略有盈餘。即使和珅再貪,但是當朝廷需要錢的時候,和珅總能湊齊,故和珅不用則皇帝無錢可花。
三是和珅心機重。
和珅做事很少有馬腳,其他人明知他貪汙受賄,加上皇帝的庇佑,很難找到過硬的證據打垮和珅,這樣乾隆也不至於打臉。
四也是帝王的權術
乾隆留著和珅掌控朝局,利用和珅與清官的矛盾,不僅在提醒和珅不可太過囂張,而且也避免清官過於清高目無一切。臣子之爭就是皇帝高坐朝堂的保障,乾隆是一個有能力的君王,他可以駕馭朝堂,而不至於朝堂烏煙瘴氣。最後當然乾隆還想給自己的兒子留塊肥肉,好讓自己的接班人得到民心,為自己留下的大窟窿稍微有點彌補。
-
3 # 林青竹
乾隆登基之前遍跟隨康熙,雍正歷練朝政,這期間學習到的便是用人之術,正好可以借來表述幾件。
人的能力分大小,喜好各有不同。和珅雖是貪官,但透過和珅歷任官職有步軍統領、主管內務府、軍機大臣,可見乾隆他的能力也是欣賞有佳、信任非常,否則也不會將京城安保,王族財務,中央軍機大臣都授予他。當然,這裡還要提示一下,和珅是滿族人,在民族排他性上與乾隆更近。
和珅喜愛錢財珍寶,隨著職位的升遷,所收受的東西也在逐漸增加,可以說他用能力證明自己,由此得到升遷,再由升遷索取更多財富。
雖然和珅貪汙,但他並未威脅皇權統治,在乾隆中後期中央財政已經入不敷出,而乾隆下江南,又喜鋪張,所需開支極大,而和珅深知其中弊端,他卻總能滿足乾隆胃口,這也證明他的能力備受乾隆欣賞。
-
4 # 南朝居士
和珅是不是貪官跟重不重用沒關係,重要的是他是能臣,比那些所謂的清流強多了。
你想一下,皇帝想做些事,像和珅這樣的人,直接幫皇帝完成了,壞名聲、黑鍋自己背了,皇帝是英明的;而像那些紀曉嵐之流,天天勸皇帝這那的,讓皇帝背惡名,而又愛惜自己名聲,那些號稱清流的人,你是皇帝你會喜歡?
貪汙算什麼?哪個當官的不貪汙?當官的不貪汙,沒有把柄在皇帝手裡,皇帝能放心使用?
國庫裡的錢那是國家的,不是皇帝私人的,皇帝私人府庫在秦漢時期,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管轄,清朝是內務府,如果皇帝需要用的錢遠大於他的收入呢?他也需要錢啊!
那些自以為是的清流就天天勸皇帝要節約,不要浪費,太浪費的話桀紂就是你的下場,然後給皇帝講道理,而貪官和珅呢?想方設法幫皇帝搞錢,自己承擔貪汙的名聲,不然,你以為六下江南的錢哪裡來的?
全天下的官員都貪汙,那些錢都進了貪官私人腰包,皇帝肯定不願意,想讓他們捐出來,但官員肯定都是“我是清官”,你又不能都收拾,所以,就弄個“議罪銀”,貪官把貪的錢交出來就可以免罪了。如果崇禎這樣玩,興許也能搞出錢來的。
對於皇帝來說,貪汙不算什麼,因為每個官員都貪汙,這對他的統治基本沒有影響,只要貪汙了,想收拾了隨時都可以收拾,官員也就不敢不聽話了。
相反,皇帝很不喜歡不貪汙,且沒有任何把柄在你手裡的人,比如岳飛,讓他把家人接到臨安,他拒絕,賜他宅邸,他拒絕,又不貪汙不受賄,皇帝敢留你嗎?你要什麼?無慾無求的,想收拾你,都找不到理由。
你和珅貪得再多,大部分都給乾隆揮霍了,另外一部分呢?給嘉慶皇帝充公了,所以,你覺得貪汙算個事?他真得到了多少?
-
5 # 鋒楓2016
個人認為乾隆之所以重用和珅,很大程度是不僅因為和珅是能臣能幹事。而且和珅是個撈錢高手。
在和珅當戶部尚書時,國庫庫銀充盈。主持內務府時,內務府基本上沒虧空過,極大地滿足了乾隆晚年日益奢侈糜爛的生活所需開花。乾隆下江南排場奢華,講究。透過和珅的安排幾乎不用從朝庭國庫掏一分錢。
和珅首創議罪罰銀製,犯罪官員根據所犯罪刑大小上繳朝庭相應銀兩可以減輕,甚至可以免除處罰。這個制度雖然對當時及後來清朝官場的風氣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也緩解了當時滿清平定大小金川,徵緬甸所產生的財政赤字。朝庭有錢用於治河,興修水利,賑濟災民。
史料記載和珅相貌俊美,風度翩翩,長得極象先帝雍正的愛妃,與乾隆大有淵緣。和珅的出現擊起乾隆心中的漣漪,乾隆心中最柔軟處被擊破了。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和珅在短短數年飛黃騰達,不到三十就歷任戶部,兵部,禮部,理藩院尚書等十幾個部門頭頭。
而在近二十年的相處中,乾隆帝與和珅情同父子,和珅善於揣摩乾隆爺心事,每件事都很討乾隆爺歡心。特別是在皇太后逝世時,乾隆爺極度傷心長跪靈前不起,百官無論怎麼安慰勸解也無果。和珅卻一直陪伴乾隆爺左右。
這件事後乾隆十分感動,所以以後無論百官怎樣彈劾和珅,乾隆爺都一直護著和珅大概都是因為以上原因!
-
6 # 歷史不相信假設
第一,乾隆晚年昏庸,才會任由和珅貪汙腐敗。乾隆1711年生,而和珅1750年生,兩個人相差近40歲。而且和珅從政早期還是比較清廉的,據記載在1780年查辦李侍堯案時,和珅把很多贓款贓物據為己有,得到甜頭,才開始貪腐。所以和珅開始大肆貪汙受賄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70多歲的老人家了。這個時期的乾隆皇帝,已經失去了往日勵精圖治的作風,變得越來越昏庸。
第二,乾隆皇帝晚年貪圖享樂,揮霍無度,需要大量金錢,而和珅是個斂財高手,在給乾隆搞錢的同時,自己也贏得了盆滿缽滿,所以乾隆對和珅的貪汙腐敗行為,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三,和珅是溜鬚拍馬的高手,乾隆皇帝很是受用,已經離不開和珅了。和珅年輕的時候,無論是文學還是武功也是下過一番苦功的。他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還出過詩集《嘉樂堂詩集》,書法也有一定的造詣。只不過他把自己渾身的才能大部分都用在了溜鬚拍馬上。如果有“溜鬚拍馬”這一技術職稱的話,和珅肯定能評上教授級高工。所以晚年的乾隆已經離不開和珅了,對於和珅的貪汙腐敗也就會視而不見。
-
7 # 海鯉叔
你知道嗎?清朝乾隆為何重用和珅,明朝嘉靖就論斷過。
《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臨死前召集兒子隆慶和孫子萬曆,給他們說過這麼一段話:
海瑞說君是山,臣民是江。
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長江清寓廉,黃河濁指貪)
古人云: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哪朝哪代沒有貪官?)
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清官貪官都有能力,清不代表能幹,貪不代表廢柴)
不能因為長江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為黃河水濁而偏廢。(權力是平衡的藝術)
海瑞不懂這個道理,上奏只用長江而廢黃河,切乎實際嗎?
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就是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也要治理,這就是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的道理。
比如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比作山,清流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氾濫。
當然這段話是編劇借嘉靖之口說出,但卻能解答這個問題。
-
8 # 石曉33
和珅還是挺有才能的,他也很會做人,很是能給乾隆皇帝解決問題,用的很順手,當官只要是有作為,能為國家百姓做出貢獻,多吃點,多喝點,多拿點,無可厚非,總比在位不作為好,天天無所做為,混吃等死,尸位素餐!
-
9 # A李俊華959
因為乾隆也是人,人都喜歡恭維乾隆也不例外,在者和坤的能力在當時無人可比,才華出眾精通幾個名族語言,外交能力好,這樣一個聽話有才華還會拍馬屁的人乾隆喜歡的不得了,何坤已走進乾隆的心裡。
-
10 # 歷史TOP榜
第一、和珅善於諂媚,會拍馬屁
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縱然是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是需要人恭維的,更何況乾隆最是好大喜功,還自詡為“十全老人”。在所有文武大臣中,乾隆與和珅在一起時是最舒服、最愜意的,因為和珅最會迎合他的心思,還能將他的“昏君之舉”包裝成“明君之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乾隆六下江南”。
乾隆堪稱皇帝中的旅遊達人,平生最喜歡遊山玩水,其中又最熱衷於巡幸江南。但是,下江南不僅路途遙遠,耽擱朝政,而且勞民傷財,花費巨大,所以一心想當明君的乾隆皇帝也曾猶豫不決。和珅看透了乾隆皇帝的心思,進言道:“古來聖君,莫如堯舜,但《尚書·舜典》記載,舜帝也是五年一巡狩,可見自古巡覽就是聖人所為。但凡聖君,道本相似,聖祖皇帝也曾六次南巡,非但沒有招致民怨反而被稱頌為千古明君,更何況如今國庫充盈,區區巡遊之資不會對國家有任何不良影響的。”
和珅這席話,引經據典,完全打消了乾隆皇帝對下江南遊玩的顧慮。這樣的臣子,皇帝哪有不喜歡的道理?
第二、和珅資質聰慧,善於揣摩拍馬屁的前提是先明白皇帝的心中所想,而在這一點上,更是無人能與和珅匹敵,他儼然就是乾隆肚子裡的蛔蟲。
舉個例子,嘉慶殺和珅時曾列舉了他的20條罪狀,其中第一條就是:“在乾隆尚未對外宣佈禪位時,和珅提前呈送如意給嘉慶,洩露機密以為擁戴之功。”那麼,和珅是怎麼知道乾隆要在生前禪位給嘉慶皇帝的呢?
那是在乾隆執政晚年,一次早朝過後,向來喜歡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又當著文武近臣的面揮毫潑墨,但他這次寫的字有點特別,是一個大大的“禪”字。乾隆晚年修佛,所以其他文武大臣看到這個“禪”字時都以為乾隆皇帝是悟禪得道,有感而發,只有和珅看出來乾隆的真實用意——乾隆的這個“禪”字不應該讀“悟禪”的[chán],而應該讀“禪讓”的[shàn],他老人家是要退位讓賢,禪位給皇太子!
這就是和珅,只需要一個字一個眼神,他就知道乾隆皇帝的所需所想,這樣的大臣,乾隆怎能不愛?
第三、才貌雙全,學識淵博和珅絕非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奸臣貪官,真實歷史中的他絕對是才貌雙全,文韜武略。和珅從10歲開始就在鹹安宮讀書,不僅熟讀四書五經,而且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史書評價和珅曰:“少小聞詩禮,通侯即冠軍。彎弓朱燕落,健筆李摩雲。”
關於和珅的學識淵博,這裡有一個更經典的例子。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在出行途中接到來報,說“雲南急奏,緬甸要犯逃脫”,當時乾隆非常憤怒,大罵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孰之過與?”
乾隆的這句話,讓在場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覷,無人知道聖上何意。其實,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意思是:老虎犀牛這樣的猛獸從籠子裡跑出去了,龜甲玉器這樣的寶物在匣子裡丟了,是誰的過錯啊?
當時,和珅只是一名鑾輿侍衛,但他卻在遠處高聲回答道:“回萬歲,典守者不得辭其咎!”也就是說:看守的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話也是出自《論語》,很顯然,和珅是聽懂了乾隆的意思。
這是和珅與乾隆皇帝的第一次正式會面,他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得到皇上青睞,並從此走上高升之路的。這一年,乾隆皇帝62歲,和珅23歲。
第四、和珅確實是貪官,但更是能臣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皇帝近臣,和珅的能力是十分強的,他確實曾為大清江山做出過很多貢獻,這一點連殺他的嘉慶皇帝都不得不承認。和珅懂得怎麼貪汙,更懂得怎麼創造財富。比如,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個行宮,每一次都花費幾百萬銀兩,但竟然沒動用國庫裡的一兩銀子,其中後面幾次的經費,全部都是和珅籌措的。
和珅為什麼要貪那麼多錢?這個問題嘉慶在處死和珅以前也曾問過他,和珅當初給出的答案是:“除了人在其位,身不由己,主要還是為了供應乾隆揮霍。”
所以,乾隆皇帝縱然知道和珅是貪官,也不得不用他,因為他需要這個斂財機器,更需要這個治世能臣。
另外,和珅雖然既擅權又貪腐,但他對乾隆皇帝乃至整個大清王朝確實是忠心耿耿,從來沒有謀反之心。乾隆皇帝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敢放心重用他。
第五、野史逸聞,乾隆有龍陽之癖乾隆當太子時,一次進宮,看到父皇雍正的一個美麗妃子正對鏡梳妝,一時興起,從後面用雙手捂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妃子拿起梳子往後便打,正好打到乾隆的額頭。乾隆的母后見了,認為是那個妃子調戲太子,於是賜帛自盡。乾隆覺得對不起那個妃子,就用硃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悲痛說:“是我害了你,如果你在天有靈,我們二十年後以此硃砂為記,在相遇。”
後來,和珅入宮侍駕,乾隆看和珅長得像那個冤死的妃子,驗其項頸,見頸上有一紅色胎記,而和珅的年齡也與那妃子死去的時間相合,於是認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轉世”而來,為了償還當年的“孽債”,乾隆遂對和珅關愛有加,和珅因而平步青雲,權傾朝野,而乾隆則處處袒護他,讓他作威作福長達二十餘年。
而且據說和珅的恭王府有一條密道通向皇宮,方便乾隆和和珅的幽會。
-
11 # 文史並蒂
這個原因很多,個人感覺主要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首先,和珅本身綜合能力突出,所謂貪只是他其中的一個缺點,這個缺點人盡皆知,皇帝依然也知道,但是相對於他其他方面的能力,皇帝並不在乎他的這個缺點。
其次,和珅貪的比較有手段,他知道什麼錢能拿什麼錢不能拿,他知道皇帝的底線在哪裡,所以他只是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單位沒活動。
最後,和珅為人比較圓滑,為人處事左右逢源,雖然貪汙腐敗很嚴重,但是參奏他的人並不多。
-
12 # 歷史很有用
和紳是標準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福建副都統,相當於現在的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和紳十幾歲和弟弟和琳就入了鹹安宮官學,鹹安宮官學是國家當時最頂級的學校。師生力量是最好的,和紳能進鹹安宮官學,說明他不同凡響。
和紳天資聰明,過目不忘,加之他上進努力,經常得到老師誇獎。和紳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清政府經常與其他少數民族打交道,幾乎所有大臣,沒有像和紳那樣,對四種語言如此精通。
妥善處理民族關係,對維護國家統一至關重要。和紳在當時是不二人選、不可替代。
和紳情商很高。乾隆時彈劾和紳的公文堆積如山,難道乾隆不知道!當然不是。很多彈劾公文根本到不了乾隆手裡,和紳權力很大,且耳目遍佈朝野。很多彈劾公文都被他壓住了。
當然也有壓不住的,舉一例如大將軍阿桂。此人戰功赫赫,而且看不慣和紳的所作所為。每次一進京就在乾隆面前彈劾和紳,和紳知道後,反而在乾隆面前說阿桂的好話。
說阿桂征戰四方,為國為民立下大功。武將看不慣舞文弄墨的很正常,乾隆聽後很開心,認為和紳是難得的好官。後來四川叛亂,和紳舉薦阿桂,此後彈劾的事,也就沒下文了。
大清的錢袋子。和紳善於理財,京城大半店鋪都是他的。乾隆怎麼捨得殺和紳,殺和紳等於扔掉錢袋子。乾隆幾次下江南,都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原來國庫、內務府虧空,在和紳短短几年的經營下,竟然有了盈餘。大把的錢給乾隆花,為國家辦事,乾隆沒有理由不重用和紳。
知乾隆莫過和紳。皇太后歸天后,和紳沒像其他大臣那樣,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而是時刻陪乾隆,不離左右,茶不思飯不想,贏得乾隆的好感。
和紳深得乾隆寵信,最重要的是洞察秋毫,知道他的一切喜怒哀樂。能夠時刻為乾隆赴湯蹈火,想他所想,把乾隆的事情當自己的事來辦。乾隆煩心的事,和紳恰到好處的辦理,逐漸成為乾隆離不開的人。
和紳乾隆留給嘉慶的遺產。民間歷來有"和紳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乾隆重用和紳大致是一:用他的才華應付各種局面;二:和紳的理財能力,從國庫、內務府的盈餘,以及後來貪汙的,清政府十幾年國庫的收入可以看得出來。
聰明莫過帝王。乾隆在位時用和紳的過人之處,解決各種政治難題。和紳雖貪,但他忠心為乾隆辦事。用人之長,必容人之短,更何況和紳所貪之財,最後歸嘉慶所有。變相鞏固了自己後代的江山,這是乾隆的超級帝王術。
-
13 # 關河南望
所謂“忠奸善惡”對於皇帝來說只是派別不同而無對錯之分。對於皇帝來講,除了謀反,沒有什麼是不可原諒的,只要你對維護統治有用,那麼貪汙也是可以原諒的。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歷史上有名的貪官,但乾隆卻一生都沒有治罪於和珅,這是為何?
第一,乾隆晚年昏庸,才會任由和珅貪汙腐敗。乾隆1711年生,而和珅1750年生,兩個人相差近40歲。而且和珅從政早期還是比較清廉的,據記載在1780年查辦李侍堯案時,和珅把很多贓款贓物據為己有,得到甜頭,才開始貪腐。所以和珅開始大肆貪汙受賄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70多歲的老人家了。這個時期的乾隆皇帝,已經失去了往日勵精圖治的作風,變得越來越昏庸。
第二,乾隆皇帝晚年貪圖享樂,揮霍無度,需要大量金錢,而和珅是個斂財高手,在給乾隆搞錢的同時,自己也贏得了盆滿缽滿,所以乾隆對和珅的貪汙腐敗行為,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三,和珅是溜鬚拍馬的高手,乾隆皇帝很是受用,已經離不開和珅了。和珅年輕的時候,無論是文學還是武功也是下過一番苦功的。他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還出過詩集《嘉樂堂詩集》,書法也有一定的造詣。只不過他把自己渾身的才能大部分都用在了溜鬚拍馬上。如果有“溜鬚拍馬”這一技術職稱的話,和珅肯定能評上教授級高工。所以晚年的乾隆已經離不開和珅了,對於和珅的貪汙腐敗也就會視而不見。
綜上所述,乾隆沒有治罪於和珅,而且還重用他,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
-
14 # 有得觀史
乾隆重用和珅,最主要的原因是乾隆老了,幹不動了,還不想放權,所以只能找個替身,而和珅就是乾隆最好的替身。
乾隆身體素質好,一國之君,政務繁忙,起早貪黑工作,從來不覺累,可是六十歲以後,身子有點懶,有時感到力不從心,就想找個人替自己分擔些工作。找人分擔,實際就是分皇權,得找個可靠的人乾隆才放心,也就是絕對忠誠。乾隆能力強,能力一般的人他看不上。既忠誠又有能力的人不好找,所以,物色很久始終沒有合適人選。
乾隆四十年秋,出巡的乾隆途中寂寞,便與身邊的一個侍衛聊天,問他姓甚名誰,多大年齡,什麼來歷?侍衛說,姓鈕鈷祿,名叫和珅,時年二十五歲,父母雙亡,新選為前清門侍衛。年少時靠祖上陰德考取鹹安宮學習,十八歲那年參加過鄉試,沒考中舉人。
乾隆看和珅說話流利得體,動作大方不拘謹,外表精明能幹,又聽說他父母雙亡,朝中沒根沒派,對和珅產生了興趣,於是進一步深聊,問和珅當年參加鄉試答卷還記得嗎?和珅把當年的卷子從頭到尾背了一遍。乾隆很驚奇,七年前的卷子能背下來,說明記憶力驚人,文章寫得不錯,說明他文采可以。
沒根沒派好控制,能力強可以幫自己,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嗎?乾隆對和珅進行考察,堅信和珅是既有忠心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成了乾隆的替身。這年乾隆六十五歲。
和珅能力極強,乾隆有事找和珅,和珅都能辦得明明白白的,有和珅在,乾隆省老心了。
隨著年齡增長,乾隆越來越力不從心,也就越來越需要和珅,越來越離不開和珅。離開和珅他就控制不了大清帝國。
和權利比起來,和珅的貪汙算是小事,為了不失去權利他只能重用和珅。乾隆執政六十年,都老糊塗了,還當了三年太上皇,沒有和珅,他根本做不到。
-
15 # 猴格大人
很簡單,乾隆重用和珅自然是因為信任他,也變相說明和珅的能力,並不單單會逢迎皇帝拍馬屁才被信任,肯定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和珅雖然學問不咋地,但是勝在記憶力強,由於應對稱意被乾隆賞識,從而走上青雲路。
從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任戶部右侍郎,三月就入職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四月兼內務府總管大臣。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授戶部尚書,御前大臣兼都統,五月,兒子豐紳殷德獲得賜婚十公主和孝,又和乾隆成了親家,並領侍衛內大臣,充四庫全書館總裁,兼理藩院尚書事。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調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封一等男,仍管戶部事。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任文華殿大學士,五十三年封忠襄伯,乾隆禪位後晉封公爵,在乾隆晚期別提多炙手可熱權勢熏天。
這樣一個貪婪的高官,為何被乾隆重用呢?當然是因為信任。因為信任,才讓他兼領重要的職務,清國中央機構中,內閣大學士聲望最高,軍機大臣權利最大,御前大臣和內務府總管大臣與皇帝最親近,這四項關鍵職務,和珅都擔任著,還兼任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用人權和理財權都握在手中,可以說是乾隆帝的大管家,不信任能做大管家?
乾隆為何信任和珅呢?因為人都是情感動物,皇帝也不例外。特別是乾隆那樣自以為是的皇帝,覺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雖然和珅在他心中,只是俳優弄臣,而不是可以倚重的股肱之臣。乾隆想,我的股肱之臣那麼多,就和珅一個弄臣為我排憂解悶,還有英明神武的我坐鎮,他還能翻了天去?
乾隆心中的股肱之臣是阿桂、是海蘭察等人,而不是和珅,比如在乾隆四十六年鎮壓甘肅回民起義時,乾隆就是倚重海蘭察,和珅因為忌恨海蘭察處處使絆,乾隆三次斥責和珅,態度非常不客氣,可見,在國事大事上,乾隆是沒把和珅和海蘭察們看成一撥人。
再比如,阿桂雖然常年在位,首席軍機大臣卻一直由他領銜,和珅只能屈居其下,直到嘉慶二年,阿桂病逝,和珅才成首席,但是乾隆卻當眾對和珅交代,讓和珅從此只寫軍機大臣,而不列姓名,可見和珅在正經國事上,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並不高。
乾隆寵信和珅的根本原因:善於逢迎是弄臣的基本特點,和珅表現的更機靈,更能察言觀色揣測皇帝喜好,因此更能獲得乾隆的好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和珅能斂財,能搞來計劃外的錢,讓花錢如流水的乾隆得到滿足,這才是和珅得寵的主要原因。
和皇帝做親家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乾隆這樣的君主,需要阿桂那樣做實事的股肱之臣,也少不了和珅這樣貪婪狡詐的弄臣,這樣的臣子,是乾隆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皇帝必備的,只不過和珅最出名而已。
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所謂“忠奸善惡”對於皇帝來說只是派別不同而無對錯之分。對於皇帝來講,除了謀反,沒有什麼是不可原諒的,只要你對維護統治有用,那麼貪汙也是可以原諒的。
自古善於統馭下屬的皇帝,無不是兩派或者數派並用,讓臣子之間互相爭鬥,這樣,皇帝就可以作為最有優勢的裁判方決定臣子的命運。
和珅是貪汙,但是和珅對皇帝的統治極為有利,第一,和珅出身不高,唯一能夠依靠的後盾便是皇帝,扶持和珅可以對抗功勳,外戚,皇室等上層利益團體,第二,和珅的政治主張與王傑,劉墉等相異,這幾位在令皇帝頭疼的時候可以讓和珅去對付。第三,和珅的貪汙作為把柄捏在皇帝手裡,有用的時候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用的時候還可以順便收割一波剪剪羊毛,或者留給後代收割,既擁有利益還能賺美名,豈不美哉。
當然了,這些道理也有皇帝不懂,比如明朝的崇禎皇帝,剛上位便噼裡啪啦的將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團體全部拿下,大肆任用東林黨,一時間,史書記載(東林黨寫的史書):“眾正盈朝”。這裡並不探討閹黨東林黨誰“好”的問題,只是將東林黨的敵對勢力全部打垮之後,崇禎能夠用來限制這幫大臣的唯一手段就是:"道德”,可惜,道德是最不靠譜的,東林黨形成了自我利益團體之後,並未搭理國家死活,崇禎死前感慨:“爾等皆亡國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