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壯仔媽寶
-
2 # 淘小孩創意
做事要專一,有些父母,特別是媽媽,想一出是一出,想到哪說到哪,嚴重影響孩子的專注度,說話語氣不平和,批評多,嘮叨多。查查父每自身問題吧。
-
3 # 520一米陽光1
行為一:不分時機關心、干擾、催促
每個媽咪都很愛自己的寶寶,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愛護著他們。但是很多時候,媽咪們的”關心問候“其實已經在無形中破壞了寶寶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寶寶正在快樂的堆積木,小臉透出的專注彷彿他在做一件大事情。這時,媽咪一會兒端水過來給寶寶喝,一會兒又問寶寶累不累...
行為二:
雖然“要給寶寶最好的”是父母們的心聲,但是在培養寶寶的過程中,僅僅做到了“給”是不夠的,一股腦地給寶寶很多玩具,乍看起來讓寶寶的選擇更加的豐富,但恰恰事與願違,寶寶的注意力玩玩無法專注在一個玩具上,每更換一次玩具,寶寶的情緒也容易隨之變得浮躁,當其面對有一定遊戲難度的玩具時,也容易產生退縮的想法。
行為三:缺乏耐心
寶寶都愛聽爸爸說故事,故事書裡的小白兔、大灰狼總是讓寶寶眉飛色舞。經常讓爸爸陪陪寶寶有利於促進他們之間感情,也會讓寶寶的幸福感更加強烈。可是作為一家之主終究還是很忙的,而且大多數爸爸不會像麻麻那樣有耐心,一般爸爸都堅持不了多久,便開始催促寶寶睡覺。
行為四:玩遊戲時過多的干涉、強迫
指導、幫助很多時候會讓寶寶進步更快。更好的掌握生活中的知識和技巧,但是爸媽的過多幹涉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寶寶正在自娛自樂地玩玩具,媽媽們出來直到,也許會被寶寶反抗,媽媽們此時千萬不要發脾氣,有句話說的好“人類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
4 # 教子有方小課堂
五大幹擾破壞孩子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不夠,關鍵在於他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這些“干擾”多半來自於家長的“阻撓”,並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專注力自我成長的本能。快來看看干擾孩子專注力的行為你佔了幾條?
干擾一:關心孩子不分時機
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寫作業坐不住,不是吃東西,就是擺弄小汽車,一會兒又去偷看電視……但當寶寶專注地玩的時候,你一會兒問要不要喝飲料,一會兒問餓不餓,試問寶寶怎麼會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呢?
干擾二:給孩子提供過多選擇
玩具多、書籍多,並不意味著寶寶就會很開心,就會增長很多知識。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書扔給寶寶自己玩自己看,寶寶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渙散的毛病。因為寶寶一般很快就會厭倦,並不斷地換其他玩具。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就形成了。
干擾三:寶寶專注時缺乏耐心
例如,帶寶寶去動物園或遊樂園,當寶寶專注於看,專注於觀察的時候,父母常常擔心時間不夠沒法把整個園區玩個遍,而不斷催促寶寶快點走,孩子的蓬勃發現力和注意力也被無情地打斷了。
干擾四:玩遊戲時過多幹涉、強迫
寶寶在畫畫時,父母總是在旁邊指指點點:“天空怎麼用了紅顏料啊?”“這裡畫得不夠圓”“這裡太空了,再畫只小鳥吧”……
當寶寶沉浸於遊戲中時,爸爸媽媽總愛對著寶寶的半成品評頭論足,不經意間破壞了寶寶在快樂中建立起來的專注力,用自以為是的行為干涉瓦解了寶寶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干擾五:對待寶寶的重複不耐心
寶寶總愛反覆玩同一個遊戲,看同一本書,爸媽看不下去,總喜歡打斷孩子。其實寶寶正處於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通常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會忘我地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驚人。倘若父母總是加以干涉,寶寶的專注力就被生生地破壞了。
干擾六:不給寶寶獨處或安靜的空間
寶寶正在房間裡看書,媽媽在一旁走來走去,或是寶寶正興致勃勃地玩玩具,爸爸卻在一邊大聲談笑或看電視……寶寶缺少獨處或安靜的空間,注意力必然容易被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提升孩子專注力只需N招
如果寶寶專注力不夠,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的:
2歲以下:以無意注意為主
2歲:約7分鐘
3歲:9分鐘
4歲:12分鐘
5~6歲:15分鐘
6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當然,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而習慣要從小培養,抓得越早,後面的效果就越好:
1、不隨意打斷孩子專注做事
當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時,如獨自玩耍、觀察螞蟻、擺積木、翻看繪本時,不要以任何方式去打擾他,因為這正是他專注做事的時候。當他被打斷多了,注意力自然就被分散了,想集中都難。
2、改變孩子的周圍環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鮮、多變的刺激物所吸引,所以不要把周圍環境佈置得過於繁雜、鮮豔,防止多餘的刺激物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
對於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過於嘈雜的環境不利於專注力的養成,讓寶寶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或遊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對於稍大點的幼兒來說,有點嘈雜的環境反而能培養孩子抗干擾能力,沒必要把環境限制成非常態的樣子。
3、不要同時給孩子太多選擇
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家長要告訴孩子,想換書可以,但是可以給媽媽講講這本書的意思嗎?每次給孩子玩具也不要超過兩到三個,玩完這些放回原處再拿別的玩具。
4 、從拓展興趣著手培養
孩子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總是能投入更多心思,父母不妨從拓展興趣著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為孩子提供更多與之相關的資訊、材料、可能的相關活動,並幫助他橫向或者縱向去拓展,發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
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夠在原有水平上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有慾望去探索這個事物。當孩子對當前從事的活動不感興趣時,不要強求孩子。
5、寶寶需要的時候再出現
當寶寶沉浸在遊戲中,請遠遠地陪伴他,以能給他安全感的距離為宜,這樣寶寶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
不要對寶寶的半成品評頭論足,當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樂時再和他分享,並給予寶寶積極的鼓勵和肯定,有助於寶寶建立良好的專注力,並能保證寶寶有興趣參與這樣的活動。
6、進行有目的的活動
有目的的活動更容易集中寶寶的專注力。遊戲開始時,你可以幫助寶寶選擇,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寶寶一會兒玩一樣,什麼都玩不長,這樣的遊戲是沒有意義的。遊戲質量的高低不在於玩具的多少,也不在於玩具價值的高低,而在於寶寶在遊戲中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7、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
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幼兒在遊戲和單純完成任務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下,將各種顏色的紙分裝在與之同色的盒子裡,觀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實驗結果發現,在遊戲中4歲幼兒可以持續進行22分鐘,6歲幼兒可堅持71分鐘,而且分放紙條的數量比單純完成任務時多50%;而在單純完成任務的形式下,4歲幼兒只能堅持17分鐘,6歲幼兒只能堅持62分鐘。
實驗結果表明,孩子在遊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
8、引導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良好的注意力需要人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因此,引導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事情,可以促進寶寶注意的穩定性,逐漸增強注意力的時間。例如,要求寶寶在10分鐘內完成一件塗色作品,寶寶就會有一定的時間概念,不自覺的要求自己全神貫注,增強寶寶有效注意的時間。
-
5 # 曉華149062955
孩子的專注力是在家長不知不覺中被破壞的。有以下這些情況:
一是有時孩子在玩耍時,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些媽媽會不斷打斷孩子,讓孩子做這做那,或者要教孩子學習知識類的東西。
二是家裡很亂,或者聲音雜亂,電視聲音很大,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干擾,無法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事。
三是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讓孩子不知道玩什麼,這樣也感興趣,那樣也感興趣,但是每一樣都只玩一下就放下。
四是看電視和動畫片過多。電視是影響孩子學習的一大“殺手”,孩子習慣了電視節目中生動的畫面和熱鬧的氣氛,有時很難安靜下來,容易分神。
-
6 # 糖果156773730
在回答專注力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家有小兒問爸爸:“這是什麼車?”
爸爸:“藍瑟!”
小兒:“可這是一輛黑色的,不是藍色!”
爸爸:“這確實是一輛黑色的藍瑟車!”
小兒:“可我覺得,這還是一輛黑色的車……”
這是早晨我們驅車走在擁堵的三環路上,爸爸給我講的小插曲。我們哈哈大笑。孩子之所以可愛,是因為他的思路簡單,簡單就是美好。當然,他們其實更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觀點。很多媽媽會說,孩子沒有耐心,總是很快就轉移注意力了,很難在一件事上靜下心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更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就可以連續看2小時以上的繪本書,直到把糖果媽媽講故事講的說不出來話。嗓子開始冒煙啦!可見他的專注力能達到多強。只是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都被我們給破壞掉了!
破壞例子1:寶寶快喝水/吃東西
孩子可能正專心的玩玩具,家長總會擔心他口渴或者需要吃點水果,中間的打斷,其實就是對孩子注意力的最大幹擾。長期的間斷,孩子很難堅持做好一件事,這樣就會導致注意力的破壞。
破壞例子2:你快去做另外一件事
孩子本來已經在專心做一件事,例如看書、拍球或者仔細觀察一條小魚,媽媽突然想到還要做功課,或者需要讀英文、識字啦等等,就會強迫孩子中止現有行為,轉到另外一個頻道去了。這種也是對注意力的破壞。理想的狀態是,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過渡時間,比如說,5分鐘後我們要做什麼,預先有時間規劃,有助於提醒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且也不是那麼硬生生的植入家長的意願,尊重孩子自己的空間軌跡!
所以,保護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珍貴。注重細節,尊重孩子已有的動作,其實就是對他注意力的善待!
-
7 # 寶貝快樂生活記
孩子專注力被破壞,關鍵在於他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
當孩子在做功課時,家長老在旁邊看電視談話,或看到高興處呵呵大笑。在動物園玩時,當孩子專心觀察動物時,家長擔心時間不夠,老催孩子快快快。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就被破壞了。
-
8 # 天魁育兒分享
孩子的專注力是如何被破壞的?經常會發現孩子上課不認真,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人在教室,心在操場,他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不能專注做作業,心裡面想著其他的事情,這些呢都是孩子專注力不高的現象,如果專注力不夠高,不僅導致了上課不認真聽,而且他看書做事情都心不在焉,速度很慢,難以專注。
訓練專注力是一個人未來能夠有覺察的一個基礎,所以專注力非常重要,那什麼是專注力呢?專注力就是內心安於當下的這件事不受外界的干擾,一個人有高度的專注力,那麼他在做這件事,他就是一直認真的做這個事兒,而不會老是想著外面的事情,他為什麼不專注?那是由於心,老是想著外面的那件事情,他的心一時一刻都不能停歇下來,他的心剎那剎那的都想著另外的事,他的情緒不穩定,那麼專注力是怎樣被破壞的呢?
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是一歲半到三歲的時候,他的探索期總是被破壞,比如說他要去玩水,我們就會,哎呀不要玩水呀,等一下會感冒的,把她抱走了。她一個人要玩沙子,我們又把他抱走了,不讓他玩沙子,其實他正在專注的玩水玩沙子,可是你卻給破壞了!
據說,一個孩子在18個月到三歲期間,他的專注能力相當於一個打坐修行50年的老和尚的專注度,所以他高度的專注力在玩一個事情,在訓練。可是我們卻不斷的去破壞它,一而再,再而三,一千次一萬次的這樣給破壞了,總是把他抱走,總是叫他,總是打擾他,這樣子的話呢,就會讓他的專注力被破壞掉了。
那麼第二個原因呢,就是家裡有一個焦慮煩躁的媽媽,如果一個媽媽總是焦慮著,很急很嘮叨,所以孩子在做這件事情,總是被嘮叨被煩躁,總是看到媽媽這麼焦慮,一個焦慮的媽媽是無法培養出一個淡定跟專注的孩子的。
第三個方面就是家庭缺少溫暖,我們經常用責備指責這樣的方式來應對他,所以讓他變成了一個低自尊的人,一個低自尊的人,當他感受到別人的責備,他就會啟動他的生存模式來應對。比如說你責備他,他會擔心會恐懼你的責備,所以只要你一開口,他就開始啟動他的防禦機制,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防禦機制,透過自己的心不在焉,透過自己逃離當下的事情,透過自己做出的稀奇古怪,特立獨行的事情,來引起身邊人的關注,引起老師同學家長他們的關注。
第四個原因,就是他心裡面總是有一件掛念的事情還沒有被實現,可是家長從來都不願意讓她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實現他的願望,他的夢想。比如說孩子今天一直想著要把這個橡皮泥做成一個玩偶,可是我們卻說約好了,我們應該現在要去讀書,我們要吃飯,我們要去打球,所以不讓他去做那個他心裡掛念的事,這樣子的話,孩子心裡面就放不下那件事,如果我們總是不允許他自我規劃,去實現自己規劃當中的事情,他就會心情掛念的,然後呢就無法專注,我們要一一的去改變這些如何破壞的原因,那麼他就慢慢的變得更加的專注。
-
9 # 明霏如月
孩子的專注力是被父母破壞的。孩子在玩玩具,積木的時候,有些媽媽總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去玩玩具。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專心的玩。
孩子總是喜歡不斷重複的聽一個故事,而父母覺得孩子總是重複就懶得講,可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對故事並不理解,父母忽略了重複給孩子講的好處,這也會造成孩子不能持續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
10 # 土豆媽媽育兒
有些孩子的專注力,確實源自父母的不定時打斷與破壞。也就是當孩子正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家長五花八門地各種打斷。
比如,孩子正專注於寫作業,父母忽然塞給孩子幾塊切好的水果。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怕他餓著,但是其行為已經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正專注於玩積木,父母一把拉起孩子,說是出去逛超市,商場正搞活動,去晚了就搶不到了。比如孩子正專注於吃飯,父母卻遞給孩子一杯水,說是怕孩子咽不下,喝點水緩緩。比如孩子正專注於與鞋帶糾結著,父母一下就幫他栓好了,說是看著孩子那麼慢就著急。比如孩子正專注於看繪本,父母一聲大喊“某某,快來幫忙揀菜”,說是為了鍛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就已慢慢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然而其出發點每每讓人嘀笑皆非。在想著做下一件事情之前,是否可以先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可以給孩子規定讀書、看電視、玩耍等的時間,等時間到了父母再要求孩子做另一件事。這樣不僅讓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對於規則的培養更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孩子有超長的專注力,從不打擾開始。
-
11 # jason媽咪有辦法
1.注意孩子專注力年齡特點
孩子在兩歲左右是形成專注力的一個重要時期,雖然那時候孩子還不會表達,但是你可以觀察到孩子在玩一個玩具時會很專注,有時候父母呼喚他就跟沒聽到一樣。
2.不要沒事就“關心”孩子這時候父母最好不要隨意打攪孩子,不要沒事就關切的問一下,餓不餓啊?想喝水嗎?也不要覺得孩子不大懂,覺得孩子該去噓噓了,就抱起來就走,一下子就把孩子從自己的世界生硬的拽出來了。
-
12 # 慧媽媽家庭教育
很多題目都在問,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我想說,不用,父母不用費神,只要手下留情,不要傷害孩子的專注力,就足夠了。
看看這些場景:1、一個小朋友在看螞蟻,他在觀察螞蟻如何吃到米粒,五分鐘過去了,媽媽說;“走吧,這有啥好看的”。孩子似乎根本沒聽見,又過了五分鐘,媽媽火冒三丈,領起孩子就走,到花叢邊拍照。反正是遊玩,為啥一定不能看螞蟻呢?2、去旅遊,孩子看到門口的“鐵環繞線”很感興趣,於是站在那觀察。大人就開始催促,趕緊走,前面還有很多好玩的;孩子在仔細看地下奇特的排水裝置,爸爸說:“你看前面有表演”。反正是旅遊,為啥不能看感興趣的東西?3、孩子在玩小汽車,媽媽一會喂水,一會兒送水果,為啥不能等孩子不玩的時候再表示關心呢?4、在遊樂場,孩子反覆玩同一個專案,媽媽就急了,必須要帶孩子把專案都玩一遍才覺得划算。帶孩子玩的意義是什麼?為啥不能重複玩一個專案?
以上場景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其實小孩子的專注力天生都很好,只是被熱情的大人破壞了。所以要尊重孩子的觀察和遊戲,儘量不打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可以自由的在某個活動中保持專注。
-
13 # 樂與金
孩子的注意力被破壞,不是一朝一夕的。
小時候,孩子專注的在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大人一個打岔,就打破孩子的專注;長大了,孩子在寫作業,家長推門送水果送水,又幹擾了孩子。還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在孩子小時候哭鬧的時候,不是安撫孩子,而是用讓孩子關注別的東西的辦法轉移孩子注意力。這種方法可能短時見效,但是卻讓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也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把孩子注意力破壞掉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那麼該如何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呢?前段時間有家長領孩子到家裡玩,3歲多小女孩自己能專注地玩一個玩具很久。我便請教她的媽媽是如何培養起這麼好的注意力的。她的媽媽回答,這個孩子是二寶,老大當時自己玩的時候,家長總是愛打斷或者不合時宜的參與,導致孩子現在做什麼都不持久,而且還老讓家長一起做。有老二的時候,還要照顧老大,有時候就讓老二自己玩,反而老二的專注力特別好。
所以呀,家長要做的還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手,看孩子玩,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引導和參與,這樣才能保護好孩子們的注意力。
-
14 # 美媽陳小泉育兒號
孩子的專注力是如何被破壞的?
多年前我看過的一本育兒書裡講了一個小故事(忘了是哪本):
一個小男孩正在屋外玩,好像是在觀察螞蟻,他發現螞蟻排著隊很有秩序,就跟另一個小孩說這個發現,兩人還發現螞蟻雖然小,但長得不一樣,兩人正蹲在地上投入地觀察,"**,不知道回來吃飯嗎?還蹲在那兒幹什麼?"他媽媽在屋門口一聲大吼,把他叫了回來。
作者當時寫到:如果這位媽媽在叫兒子之前能夠先觀察一下,看看兒子當下正在幹什麼,那麼孩子也許會有更深入的發現,就能完成更深層次的體驗整合。
當時讀到這,我就告訴自己,以後絕不隨意打擾我娃。跟孩子說話前,要先觀察孩子當下的狀態。如他沉浸在探索中,儘量不打擾他。吃飯睡覺洗澡喝水都是次要的。保護專注裡第一。
我兒子一玩起來,那是忘了吃喝尿尿的,經常等反應過來,不是尿褲子了,就是突然感覺到餓得要命繼而放聲大哭。
還有次我和另一位媽媽結伴帶各自年齡相仿的兒子去公園玩,兩個小人在前面玩鬧,大人在後面聊天走。一個賣彩色氣球的人走過來,那位媽媽就立刻叫孩子:"可樂可樂!你看這麼漂亮的氣球,你要不要?要的話給你們買!"兩個小孩正在樹林間玩樂,根本不理。她乾脆緊走幾步跑到孩子面前說:"問你呢,平時怎麼跟你說的?大人跟你說話,你要好好回答。媽媽問你話呢,你不回答是不禮貌的。看,那邊有賣氣球的,給你倆一人買一個吧?好不好?怎麼樣?你喜歡什麼顏色的?"我趕緊說:"先別問啦,讓他們先玩,等想要時再買吧"。
後來回去的路上過馬路等紅燈,兩個小朋友在互相分享零食,這位媽媽開始指著前方的紅綠燈說話了:"你們看,現在是紅燈,過一會呢,會先閃幾下變黃燈,然後變成綠燈,綠燈亮了,我們才能過。這就是:紅燈停、綠燈行,你們幼兒園學過嗎?球球,你們老師教過你們過馬路要先看燈嗎?可樂你們是學過的吧?"我真想說:咱們先別呱呱呱行嗎,你沒見孩子們正在彼此品嚐食物呢嗎?
你如果當面去跟這位媽媽說:你平時經常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啊。她肯定不這麼認為。她意識不到啊意識不到啊看不見孩子當下的樣子啊!而這只是我們平常陪伴孩子的兩件很小很小的事。我說的感受世界的專注力,大多數時候,正是被破壞在這些小事上。正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些你根本無意識的語言和行為,正在破壞你的孩子專注地探索世界。育兒全在細節裡啊!
-
15 # 夢田的稻草人
一個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會跟孩子的品質養成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每個新生兒都是天使般的存在,被稱為帶著神性的天使。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得不到足夠的愛和自由,缺少愛的滋養,總是不被理解,不被正確的對待,一些天性的優勢就在無形中被大人破壞。 所以,作為養育者,我們要學習兒童的成長髮育規律,瞭解每個年齡段的特點,關注不同階段需要發展的重要成長課題,幫助兒童健康健全快樂地成長。
拿專注力來說,孩子的精神核心讓孩子天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如果可以被正確養育,每一個孩子都會是專注力方面的楷模。而父母可能會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破壞掉寶貴的專注力,卻並不知道。
孩子在玩玩具時,本來是在探索,享受探索的過程,家長跑過去教孩子怎樣玩,打斷了孩子的探索。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一會送個水果,一會遞杯水。孩子發愣,是在把觀察到的東西做內在的整合,家長覺得浪費時間或者負面解讀,生硬打斷。孩子觀察大自然或身邊的事物,家長嫌棄孩子磨蹭,一把給拉走了,還數落孩子。孩子嘗試洗碗,家長在一旁嘮叨,要怎樣,不要怎樣,最後孩子碗也不想洗了。。。。所有的這些都是在一點一點地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我家孩子的專注力就非常好,我記得他小時候在一個路口,突然不走了,站著不動。我對不理解的事情是不一上來就去打擾的,先觀察是怎麼回事。發現他盯著紅綠燈看,我愣是在他背後等了兩三分鐘。以至於路過的行人也有在我身邊站下看我倆在看什麼,特別好笑。但是我兒子看完了就開口告訴我,那個路口的紅綠燈跟別的路口不一樣,他在讀數字找規律,那個路口等待超過了100秒,而顯示數字只有兩個格,他想知道這種情況計時數字怎麼變動。他把他的觀察總結出了我們城市紅綠燈的幾種情況,讓我頗為佩服,並由衷感到當初沒有打斷他,硬拉著他走掉是多麼正確。
類似於這樣的情況每個孩子都會很多次發生,這樣一次一次的專注研究的情況得到了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不打擾,孩子的專注力就會很好。
回覆列表
今天領孩子去淘氣堡玩,遇到一對母子,孩子自己在那玩,玩的挺好的,也很認真,但是媽媽一直在旁邊指手畫腳的,“你玩會這個”,“你那麼玩不對”,“你不能那麼擺”,這個媽媽一直在旁邊說,孩子的專注力就這麼破壞了,這個媽媽在外面都這麼沒完沒了的插手孩子,在家肯定是更加的厲害,真心心疼這個孩子,還有這個無時無刻不操心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