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草堂

    這個說法的提出,也是由於後人對《水滸傳》的研究逐漸加深,就如同“紅學”研究一般,產生了細思極恐的效應。之所以說,宋江是殺害“晁蓋”的兇手,主要有兩個緣由。

    首先,宋江與晁蓋,在三打祝家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爭奪領兵權的意味。當然,這種所謂的“火藥味”,也是從小說的字裡行間引申出來的。

    時遷、石秀他們被祝家莊抓住之後,幾經周折,梁山準備出戰祝家莊。晁蓋起初,是準備親自出戰的,可是宋江以“哥哥乃是一寨之主,豈可輕易下山”,為由攔了下去,其實在這之前,許多次的小戰役,宋江都是這麼對付晁天王的。

    晁蓋何其英雄,怎麼不知道,一國之君,若無兵權,與傀儡何異?所以,在拿下祝家莊之後,晁蓋終於坐不住了,使出寨主特權,親自帶兵出戰曾頭市。

    其次,射死晁蓋的那一支箭。還有晁天王那意味深長的“遺囑”——誰捉住射我之人,就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這是非常值得讀者玩味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為什麼那麼巧,史文恭就能在萬軍之中,射中還在突圍的晁蓋?想想那樣一個突圍的場面下,晁蓋帶領五千兵馬,奮力的衝出陷阱,史文恭就那麼厲害,揪住晁天王不放?

    ——第二件事,晁蓋死前,當著眾位兄弟的面,不把交椅傳給第二把手宋江,卻說:誰抓住那個射殺我的人,就讓他做梁山寨主。這分明就是不相信宋江,甚至都有懷疑黑三郎的意味。

    最後,分析也好,研究也罷,都是後人在原著文字的基礎上,做出的一些推斷而已,作者並沒有給出任何的態度,希望各位小夥伴,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見,權當閒聊。

  • 2 # 隴之語

    為什麼說宋江是暗害晁蓋的真兇?這個為什麼要看宋江上了梁山以後的所作所為,要看他的最終目的,要看晁蓋死了誰受益最大。

    宋江是個心計極深的人,從他一開始結交晁蓋就抱著極大的功利性。最初,他是想利用晁蓋作為後盾,找個花錢的路,留個退身的路。

    宋江是個吏員,按照宋朝的規矩,基本上沒有升遷的機會,他不可能從吏員變為官員;就像是現在的工程師和董事長一樣。董事長是資方代表、法人代表,是可以升遷的,也是有實權的,而工程師就是個技術人才,只能在技術上發揮,到最後也就是享受相當於某某級的待遇而已。這與宋江的遠大理想是不相符的。

    宋江上了梁山以後,就打算以梁山雄厚的實力做資本,透過向朝廷討價還價,達到做官、做大官的目的。但是,梁山之主是晁蓋,晁蓋是徹底的造反派,與朝廷有著不可調和的鬥爭性;所以,晁蓋手裡,聚會的大廳叫“聚義廳”顯然,有晁蓋在,宋江想犧牲梁山及眾弟兄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官帽子,顯然是行不通的。宋江就必須架空晁蓋,奪取梁山之主的地位。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宋江充分施展了兩面派的手段,除了小恩小惠拉攏一些人之外,就是幾乎包攬了梁山對外鬥爭時的統領位置,透過軍事鬥爭獲得的威望來架空和排斥晁蓋。

    時間一長,晁蓋顯然感覺到了,就要限制宋江的權力,有對外戰爭的時候自己親自掛帥,以維持自己梁山之主的威望;但是,宋江再次充分施展了兩面派手段,在人員選派上,像智力方面的吳用,武力方面的柴榮、關勝、李逵、秦明、武松等等,都在自己這邊,弱一點的則由晁蓋統領。如此一來,晁蓋喪命疆場的機率就大了許多。

    晁蓋是如何死的?明面上看是曾頭市的史文恭用毒箭射死的,但這個事是可以存疑的。難道就不會是宋江安排了人員假裝為史文恭用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射死晁蓋?中國人作假是有傳統的。陳勝讓吳廣網魚肚子裡塞了綢條,上面寫著“陳勝王”,解脫天義;還安排人學狐狸說話,說“大楚興、陳勝王”。宋江在這方面也是有劣跡的,比如後來他就讓人買了塊石碑,上面刻著這星那星,最終是以他為心,這才是個關鍵。

    後來的事實證明,晁蓋死了,宋江做了山寨之主,乾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聚義廳”三個字換成了“忠義廳”三個字,乾的全部的事,都是為了向朝廷討價還價,已達到他投降朝廷的目的。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結果除了染紅了他的官帽子外,犧牲了梁山眾好漢的性命。當然,宋江最後也沒落到好下場,因為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沒有用他的時候了,自然是一瓶毒酒結果了他的性命。奇妙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朝廷毒死了宋江,沒想到他們自己也被更厲害的金太宗給掠到北國極寒地帶去了。

  • 3 # 董狐筆

    我個人認為,宋江縱有暗害之心,絕無暗害之實,後人解讀水滸過甚,什麼子虛烏有的么蛾子都敢編出來。宋江的確想當老大不假,早在上山之前,就四處聚集各路好漢,嘯聚一處,所以他上梁山,和其他人不同,是帶著一群好漢一起來的,無論是人數還是質量,都一下子超過了晁蓋舊部。即便是晁蓋舊部,也都受過宋江的恩惠,比如吳用就和宋江眉來眼去,這種情形馬上使得宋江喧賓奪主,與晁蓋在梁山呈分庭抗禮之勢。然而宋江有李密之才,晁蓋卻不像翟讓那麼軟弱,發現自己的老大地位受到威脅之後,堅決不主動退讓 ,這一下子尷尬的就是宋江了。明明不是老大,卻總擺出老大的派頭,這逼裝的太猥瑣,所以宋江主動提出分兵,自己去打祝家莊,結果還打贏了。班師回山,宋江的榮耀讓晁蓋更加尷尬,為了解決這種尷尬局面,晁蓋自己逼自己去打曾頭市,死在史文恭的箭下。

  • 4 # 水滸傳理性分析評論者

    謝邀請。但和我不同意題目的命題。這裡我談下自己的看法。放箭射晁蓋是誰人所為,小說沒有肯定的描述,或許是作者為了小說更具可讀性,讓千百年後研究小說的人前赴後繼,趨之若鶩而作的巧妙安排,這是作者聰明之處,這讓後世文人如金聖嘆之類都紛紛上當,都用懷疑、邏輯推理的口吻說是宋江指使花榮,或孫立,或楊志,或史進乾的。如果硬要從書上找出放箭的兇手,史文恭放箭嫌疑比任何人大。首先,他與曾頭市領導人都堅決與梁山為敵,表示捉盡梁山頭領裝上囚車上京領功,第二,史文恭兵敗逃跑時,描述晁蓋陰魂不散,纏著史文恭,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只一回合,就把史文恭打下馬活捉,以史文恭的本事,盧俊義起碼鬥到四五十合才能活捉,是晁蓋不散陰魂幫盧俊義忙,如果不是史文恭做下流的惡毒的壞事,晁蓋陰魂纏著他幹嘛?

  • 5 # 使用者55778872019

    以《水滸》作 者施耐庵的功力。作品不會有何漏洞。因此,應理解為作者獨具匠心,故佈疑陣,給讀者以猜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乃權術之奧秘也。吾試猜之。見笑了。以出場先後而論,宋江在前,晁蓋在後;以宣傳程度而論,前者大力宣染,後者“仗義疏財”一筆代過;論知名度:宋江是“及時雨”全國知名(此處存疑,當時通訊都困難、如何全國皆知?),而晁蓋區區一保正,僅當地稍有名氣差之太遠。以施恩而言,江施大恩於晁在前,晁報江恩在後。這就決定了江上山後晁對江的忍讓。江是小吏出身,知權謀。晁為草草,如何鬥得過江。這就為後來晁終於忍不住了,一怒而下山,中毒箭身亡。再說江是否兇手,無須細品。江一定是間接殺害晁蓋的兇手。此次不成功,必有下次,必欲除之而後快也。而晁蓋因感江之恩一忍再忍,至不可忍時,為時已晚,才有臨走時說的那些話。那些話是警告眾人“小心了”他知連吳用都背叛了。大勢去矣!豈不悲 哉?

  • 6 # 柳生飄雪

    這個問題不能只站在晁蓋的角度分析,不妨站在宋江的角度分析一下。

    宋江在鄆城當押司的時候,在江湖上就很有名望,毫無疑問,宋江為了這個名聲也花了不少錢,但是,上梁山落草,確實不是宋江的本意,宋江在犯了人命官司以後,被開除公職流放,即便刑滿,回來也只是草民一個,因家裡有錢,生活不用發愁,他所希望的是侍奉父親,做一個普通良民。

    所以,梁山好漢在他發配的路上,要截獲他入夥,宋江寧死不從,這個應該不是作秀,須知,落草為寇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至於後來宋江被梁山好漢從法場救出,是揀了一條命,從此,才死心塌地的上了梁山。上山以後,為報答晁蓋的救命之恩,宋江竭盡全力,做了不少工作,而得到眾人的認可,從而就架空了晁蓋,這也是事情必然的結果。按照有些人的邏輯,宋江上山以後,就應該什麼都不幹,一味的效忠晁蓋,才算是不架空晁蓋。不過那樣符合人物的性格嗎?

    再說一下,晁天王的死,晁蓋臨死前已經對宋江有很大的成見和分歧,但主要原因不是梁山的未來,而是宋江威脅到了晁蓋的寨主位子。

    晁蓋執意要自己帶兵攻打曾頭市,就是要奪回自己的威信,有人說宋江故意不讓吳用輔佐晁蓋,試想,晁蓋是一山之主,他要帶誰,難道是宋江決定?

    晁蓋就是要讓大家看看,我誰都不靠,照樣打下曾頭市。很可惜,晁蓋中了曾頭市的圈套,兵敗身亡。

    假設晁蓋沒死,會是什麼結果呢?無非是損兵折將,名聲掃地,還得宋江過去收拾殘局,回到梁山還有什麼資本待在寨主的位子上,即使不讓賢,也只能當個傀儡,難道還有別的出路?

    所以說宋江沒必要在這時候暗殺晁蓋。至於說晁蓋臨死以前說的話,說明是晁蓋對宋江起了疑心,或者說不願意敗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寧可把寨主之位傳給一個不相干的人,也不給宋江。既然懷疑宋江,死後的鬼魂卻不找宋江,而找上史文恭,這一點又讓人費解。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而已。

  • 7 # 五味社

    雖然宋江功高蓋主,但明目張膽把晁蓋踢出管理層終歸不好,更何況梁山內部還有親晁派,可晁蓋留著,對梁山未來戰略發展實屬不利。

    宋江成為梁山泊一把手後,梁山的戰略發展明顯發生了轉變,從佔山為王變為接受招安。而且宋江功高蓋主,早已架空了晁蓋的權力,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晁蓋尚有餘威,在曾頭市之戰以前,梁山的一切行動都是宋江負責,這次晁蓋親征,自然是對宋江有不滿的情緒,決定藉此戰重振威望。而宋江借刀殺人,藉機除掉晁蓋,進而名正言順的改變了梁山的戰略思想,以及透過排座次重組梁山結構。

    但這一說法並非屬實,一、剪頭上刻有“史文恭”三字,如果真的是宋江所為,這一做法勢必畫蛇添足,晁蓋被箭射中,第一假想敵必然是曾頭市。二、如果是宋江派人射殺晁蓋,那麼兇手很有可能是花榮,根據花榮的本領,在箭頭上抹毒純屬多此一舉。三、

    從晁蓋的遺言裡,也可以看出,晁蓋並非想讓宋江接棒,但這純屬於個人政治理念不同,而不是晁蓋認為宋江刺殺他。

  • 8 # 博書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晁天王曾頭市中箭,曲筆甚多,作者使用了春秋筆法,自始至終都沒有說明晁蓋的死因。然而仔細推敲會發現,晁蓋的死大有蹊蹺,疑點重重。金聖嘆解讀水滸,就曾經斷言殺害晁蓋的人,必定是宋江。很多人並不認同這一說法,認為宋江和晁蓋是生死相托、肝膽相照的好兄弟,怎麼可能會為了權利之爭對晁蓋暗下殺手?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對於梁山水泊的政治前途,晁蓋和宋江兩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晁蓋一味主張和趙宋王朝對立,決不妥協;宋江則竭力主張招安,成全忠孝之名。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個政治觀念完全相反的人,一開始就算是情同骨肉,時間長了也免不了貌合神離。晁蓋和宋江,曾經意氣相投的好兄弟,最終也走到了分道揚鑣,手足相殘的地步。

    宋江是鄆城小吏,吳用是落第秀才,而晁蓋則是綠林江湖中的逍遙自在的豪傑好漢。宋江和吳用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走上屬於文人儒士博取功名、封妻廕子的老路,晁蓋就是他們的絆腳石。相同的利益訴求下,宋江和吳用很快抱成一團,在晁蓋統領下的梁山水泊實踐他們謀劃良久的招安大計。

    宋江上梁山之後,在吳用的幫助下日漸籠絡人心,樹立威信。晁蓋要打祝家莊,宋江連忙解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晁蓋要打高唐州救柴進,宋江又連忙解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晁蓋要打青州,宋江又解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要打華州,宋江又解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此十一個字,當真殺人不見血。在晁蓋“不可輕動”的情況下,宋江本人則帶領梁山好漢大殺四方,威風八面。

    在宋江和吳用的逐漸排擠和架空下,打曾頭市之前,晁蓋作為梁山之主,幾乎威信掃地。宋江和吳用,既有了殺晁蓋的動機,也有了殺晁蓋的條件。《水滸傳》中並無直接說明“宋江殺晁蓋”,但是分析宋江吳用在晁蓋攻打曾頭市前後的作為,不由得令人大吃一驚。

    為了搬掉晁蓋這塊招安大計的絆腳石,宋江和吳用設計了一個怎樣的圈套呢?且聽我抽絲剝繭,緩緩道來。

    第一步,製造輿論。前來梁山獻馬的段景住,獻馬的物件是宋江,不是晁蓋。晁蓋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投梁山,應該獻給晁蓋才對。段景住隨宋江吳用等上了梁山,對晁蓋說了一句童謠,“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晁蓋聽罷大怒。倉促之中就要下山攻打曾頭市,宋江還是那句話: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但是此刻晁蓋怒氣填胸,自然要執意下山。

    晁蓋大軍方動,忽然一陣狂風吹折了帥字旗。此乃不祥之兆,于軍不利。好好的帥字旗為什麼會被風吹斷?說明旗杆之前被人動了手腳。古人迷信,旗斷人亡,宋江吳用已經在心理上對眾人暗示了晁蓋此行必敗。

    第二步,削減兵權。晁蓋下山,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下山。注意“請啟”二字,晁蓋作為山寨之主,將令何人敢不從?但是實際上晁蓋被宋江和吳用架空了,梁山的軍政大權,掌握在宋江和吳用手中,晁蓋作為一把手自己下山衝鋒陷陣,還得向二把手宋江調取兵馬。更邪乎的是,大哥要去以死相拼,作為正副軍師的吳用和公孫勝都沒有隨行。

    再看晁蓋帶的人: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八個是自己的舊部,剩下的都是宋江的人。後來宋江攻打曾頭市,加上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人一共帶了三十二員驍將,兩萬二千五百兵馬。前後對比,晁蓋幾乎失去了所有調兵遣將的軍政權力!

    有一個細節,晁蓋親自去劫寨,林沖解勸,晁蓋道:我不自去,誰肯向前?悲夫晁蓋,一寨之主,不親冒矢石竟至於無人可用!

    第三步,暗中窺探。話說晁蓋引兵渡水,直奔曾頭市。原文: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聽訊息。直到晁天王中箭回到山寨,始終沒有交代戴宗探聽什麼訊息?晁蓋之所以中箭,是因為在兩個和尚的引誘下前去劫寨中了預先埋伏。書中始終沒有寫,埋伏晁蓋的那彪軍馬,到底是些什麼人?

    晁蓋中箭後,林沖差三阮、杜遷宋萬送回山寨。其餘十五個頭領商議: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了這一場,正應了折旗之兆(輿論導致),我等只好收兵回去。呼延灼道: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很快戴宗就下山傳令班師回山。晁蓋是山寨之主,作為主將攻打曾頭市受傷回山,眾將進退卻只能聽還在梁山上的宋江排程。豈不奇哉怪也?

    更詭異的是,後來宋江攻打曾頭市,曾頭市低擋不住,派遣人前來講和,宋江只要史文恭搶去的那匹馬作為條件,卻絲毫不提要報晁蓋之仇。怪哉也?晁蓋死得冤枉。不排除宋江吳用,早有先和曾頭市共謀,後殺人滅口的嫌疑。

    第四步,不施救治。晁蓋中箭之後,宋江只是守在窗前啼哭,端湯喂藥。為什麼在得知晁蓋中箭的情況下不第一時間求醫問藥,請高人救治呢?和神醫安道全交好的張順,為何不稟告有安道全這麼一個人存在?宋江後來患了背瘡,浪裡白條張順馬上告稟神醫安道全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即可差戴宗去請來為宋江醫治。

    晁蓋死後,宋江如喪考妣,大哭不止。可是誰人知道宋江內心真的在想什麼?第二天清晨,吳用、林沖就來勸宋江當山寨之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宋江假意推脫一番就權居大位。

    令人寒心的是,宋江剛上位,就下令將晁蓋的“聚義廳”改成他的“忠義堂”,裡裡外外重新分撥一眾頭領的職事。一夕之間改朝換代,可見宋江早有做梁山之主的野心!而且早已和吳用謀劃既定。

    第五步,嫁禍於人。通觀全書,除了一支箭之外,沒有一處證據表明史文恭射殺了晁蓋,沒有一個人親見了史文恭射殺了晁蓋。晁蓋沒有說射殺他的人是史文恭,史文恭也從未說過射殺了晁蓋。

    晁蓋遺言:“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只有宋江一口咬定射殺晁蓋的人是史文恭。宋江對眾人說的話:“晁天王臨死時叮囑: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宋江為何篡改晁蓋遺言?為了嫁禍給史文恭。後來史文恭被盧俊義活捉,宋江一喜一怒,不由分說,將史文恭剖腹剜心,祭奠晁蓋,坐實了他無端的罪名。

    綜合以上五點,不得不為宋江吳用的完美計謀和狠毒陰險震驚。後來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為了個人前途,將一百單八好漢的性命於不顧,一將功成萬骨枯,梁山好漢要麼沙場橫死,要麼飲鴆而亡,足見宋江面黑心狠如此。

    宋江給人的感覺是個有些懦弱的人,但是行事卻忒邪乎!為了賺朱仝上山,教李逵殺了一個孩子;為了賺秦明上山,教花榮殺了秦明一家;為了賺盧俊義上山,幾乎把他折騰死。殺了扈三娘全家老小,還把她一個黃花大閨女許配給王英這樣的下流貨;臨死怕李逵造反毀了自己的忠孝之名,直接狠心毒死李逵。

    晁蓋到底是怎麼死的,想必大家此刻心知肚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梁山聚義,這個“義”字打個折扣。且看宋江為了坐穩老大的位置,和吳用暗中使了怎樣卑鄙無恥的手段去暗害在家裡平安無事的盧俊義上山,以供驅策,還說他是被官府“逼上梁山”,這樣的逼上梁山,你相信嗎?

    END.

  • 9 # 待我施為地煞變

    以前覺得扣著一些細節說宋江有暗害晁蓋的嫌疑,純屬無稽之談。但現在再回頭看看,偵破兇殺案有一條原則:發生了此案誰受益最大,誰嫌疑最大。晁蓋的死,無疑讓宋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你說是宋江想當梁山老大?不可能,老大隻是一個虛名而已,當不當老大,宋江都把晁蓋架空的差不多了。暗殺老大,從謀劃、策反、佈局、實施,是個需要多人配合很複雜的程式,一個地方出了紕漏,宋江的道義形象就全毀了。精明奸詐的宋江不可能為了個虛名,而擔受這麼大的風險。

    那他為了什麼?這個東西不僅宋江想要,很多梁山好漢都為了它不惜一切代價。

    林沖為了它,不惜娘子被人調戲;楊志為了它,拒絕了王倫入夥的拉攏,擔著銀子四處打點;石秀為了它,決心投奔梁山;武松為了它,不去快意兄仇,而先去走法律程式。宋江也曾為了它,寧可去當囚犯,也哭哭啼啼地誓死不上梁山;後來劫了法場,實在沒辦法了才上梁山。

    這就是大宋朝廷的官位,相比起來梁山老大在宋江眼裡算個鳥?

    想作大官,就得走招安——為朝廷賣命這條路。為朝廷賣命好說,指揮兄弟們,看在忠義的份上,往前衝就是了,反正死的又不是宋江。但招安這件大事,宋江再怎麼架空晁蓋,也得需要一把手最後拍板決定啊。到時候反對招安的李俊、三阮等都聚集到晁蓋旗下,甚至忠心耿耿的李逵都可能反對宋江。勢必變得非常棘手,甚至不了了之。

    所以,為了招安,為了宋家的人能當大官,晁蓋必須死,這個風險宋江認了。

    招安成功後,兄弟們死傷無數,宋江也當了大官。但朝廷畢竟疑忌梁山好漢,偷偷毒死宋江。知道自己中毒之後,宋江抓緊毒死李逵,免得他以後為自己報仇,影響自己的家族,畢竟古代家族比個人重要的多。

    朝廷一看宋江這麼忠心,給宋家〖賜錢十萬貫,田三千畝〗,更重要的是〖待有子嗣,朝廷錄用〗。後來宋江的侄子宋安平,果然再不遭朝廷疑忌,還〖官至秘書學士〗,宋江如願以償。

  • 10 # 初初1207

    對於真兇,我們只需要想誰是最大的得益者。晁蓋身死,最大的得益者無疑是宋江。

    首先,晁蓋臨終前說,誰能為他報仇,誰就是梁山泊主。如果晁蓋和宋江真的親如兄弟,為何不直接將梁山泊主傳給宋江?也沒有說過“賢弟你要領導好眾位兄弟,為我報仇”,可見,晁蓋的心裡是明白怎麼回事的。而當時的梁山上,在武力上能殺掉史文恭的,只有林沖。宋江心裡明白,才有了後來的騙盧俊義上山。

    盧俊義殺了史文恭,卻不能做梁山泊主。堂堂的河北玉麒麟盧俊義盧員外,被梁山泊害的家破人亡,險些枉死。儘管當時朝廷昏庸無道,但玉麒麟下場悽慘卻是梁山一手造成的,除了燕青,盧俊義在梁山沒有心腹,哪怕第二把交椅,也從盧員外變成了亂臣賊子。盧俊義才會贊成招安。

  • 11 # 泥人161

    宋江有兩項最大最能收攏人心的本領,一是見人就拜就哭,二是樂意好施,所以卓號呼保義,及時雨,結交不少英雄好漢,心裡產生了幹一番大業,上梁山後,前有晁蓋頭領,自已不能施展野心,所以總覺得晁蓋是個障礙,晁蓋中藥劍,這才中宋江之意,不及時救人,採取拖延是晁天王命歸西天。

  • 12 # 葦說歷史真相

    刀叔觀點:盜亦有道,動機不純的人難以混入任何圈子。生活中我們都難免有過不擇手段的時候,不過你需要給對方一個合理的解釋。

    段景住,有著金毛犬之稱,在梁山好漢裡排名第一百零八位。祖籍涿州,跟三國時期的張飛是同鄉。他擅長馬術,懂馬,是馬中伯樂,但是以偷馬賣馬作為生計。

    馬匹在宋朝屬於戰略物資,縱觀水滸一百單八將能將國家戰略物資幹成買賣的,除了段景住之外,就是揭陽鎮上的鹽霸——“混江龍”李俊。然而,二者上山後的地位以及結局卻截然相反。

    是什麼讓段景住排在梁山好漢最後一位?是什麼讓段景住不受梁山的待見?

    段景住久慕宋江之名,有意投奔梁山泊入夥,遂盜取金國王子騎坐的照夜玉獅子馬,打算獻給宋江,以為進身之禮。他在路經曾頭市時遇到曾家五虎,被他們劫走寶馬,只得逃奔梁山,將此事告知宋江。戴宗又打探到曾家五虎曾揚言要掃平梁山。

    晁蓋聞報大怒,不顧宋江等人的勸阻,親自率軍攻打曾頭市,結果中箭身亡,直接促使宋江上位。

    以上是大家對段景住前半生共識性的經歷,翻開原著後仔細分析,你會發現段景住一路謊話連篇。

    請看段景住第一次上梁山時,把盜馬和被盜的經歷是如何跟眾位頭領講的:

    “今春去到槍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槍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汙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

    看似邏輯清晰、表達順暢,實際上破綻百出。其他的不細講,咱們就講講最大的破綻——時間。

    段景住說“今春”自己偷了一批好馬,按農曆的常識,立春之後才算春天,一般立春都是在二月初。段景住是第六十回出場的,而在《水滸傳》第五十九回記載:“宋江在山坡高處立馬望華州城裡時,正是二月中間天氣,月華如晝,天上無一片雲彩。”

    大致一算,從段景住盜馬到段景住上山,按照書中的原話來分析,撐死了三週的時間。然而,這三週段景住都經歷了什麼呢?

    首先他要去槍竿嶺偷馬,槍竿嶺在哪呢?槍竿嶺是古代的地名,如今叫長安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北京市的西北角方向。別人偷東西一般都在本國,可這位爺,直接上人家外國去,真的是連小偷都走出“國門”,在下表示佩服。

    更重要的是這位爺偷的是大金王子的坐騎,剛剛跟大家說了馬匹是宋朝的戰略物資,作為遊牧民族的大金,更不必說。我們權當段景住水平高超業界一流,然後他去了哪呢?

    一下站就是曾頭市,他自己被盜的地方。曾頭市在哪裡呢?山東腹地凌州西南方向,然後就上了樑上告狀。

    從槍竿嶺偷到馬,然後被曾頭市截獲,再走到水泊梁山,三週的時間是不是太快了?

    所以說,段景住其實撒了謊。

    但最後的結果不容樂觀,梁山老大晁蓋死了。雖然曾家被打了下來,但是眾人心中都是很悲傷和惱火的,尤其是受過晁蓋恩惠的好漢們。而段景住呢?此時他的氣已經消了,但是卻有一份特大的恐懼湧上心頭了:那就是他必須要上梁山入夥了!

    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梁山老大在名義上是為他而死的,若他不上梁山入夥,等待他的只有梁山兄弟的大砍刀。於是,段景住了被 “逼”上梁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森林狼想組唐斯、拉塞爾、布克三巨頭,他們能創造王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