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返本真

    我們培養現在的孩子就是培養未來的好父母!從當下出發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每個人都負有相應的責任與使命,從我做起,從手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社會的改變可能會很漫長,但所有人的堅持一定會換來可期的明天!

  • 2 # 幽人鄰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德行品質很多時候受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來什麼樣的子女的確真理。因此,提高父母的素質尤為重要。

    第一、根據中國國情現實很有必要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讓家長認識到養育子女的真正含義,養是給了孩子一個生命,育是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教育而不是任其發展,沒有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第二、做為家長在生兒育女之前,做足功課,有充分準備來迎接新的生命。

    第三、做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扮演好多重角色,做個父母的好子女,孝敬好上面的老人,做個好父母照顧好子女,做個好夫妻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第四、家長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體會共同成長過程的快樂,及時發現糾正孩子的問題,使孩子更完美。

    第五、父母多跟老師溝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成長,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樹立自信心,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懂得感恩,細化到生活的每個細節。

  • 3 # 墨緣怡情

    對於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父母的影響力非常大,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從習慣的養成,言談舉止到接人待物,這些生活上的細節,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培養好孩子,父母就要在自身上下功夫。

    “好家長”不一定是有多高的文化,多高的智商,關鍵是你的心有多善良這個非常的重要。

    父母的情商高,為人處事都能站著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樂善好施,寬厚待人,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這樣家庭成長出來的孩子也會很陽光,上行下效,所以好父母最低要求是心地善良。

    無論是傳統的文化,還是現代的文化,要讓父母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做個品德好的父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孩子的培養真的非常的有益。

  • 4 # 泛泛書生

    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做好自己,以下幾點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平時的言行舉止。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學習的過程其實是先模仿再創新,而家長作為與孩子最緊密的連線,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會毫無顧忌地照著家長的行為去做。如果你經常玩手機看劇,那你的孩子八九不離十會經常玩這些。如果家長出口成髒,那你的孩子言行估計也不會太文明。我外甥今年5歲,但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他就更加地文明禮貌,照著他的爸媽。

    第二:家裡的環境。

    相信家裡有很的書的孩子品行氣質不會太差。

    第三:家長的引導。

    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孩子都被溺愛。這是錯誤的,小孩子的獨立必須從小開始,這點我們應當多學學國外的一些教育方式,要從小給孩子注入一些理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創新等方面的知識。

    第四:與孩子互動。

    很多家長都很忙,忽略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其實這對孩子心裡的影響是很大的。多與孩子相處,比把孩子送到補習班重要的多的多的多。

    第五:自己要多學習。

    只有愛學習的家長才能培養愛學習的孩子。因為世界在變,如果你不學習,首先你就無法教育孩子,讓他們接受最先進的成果,其次,你將跟不上孩子的進步,總有一天你和孩子將無話可說。

    第六:平等。

    其他內容下次再分享吧!

  • 5 # 煙竹塘風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千真萬確。良好的家庭素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乃至一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云“近朱者亦,近墨者黑”,這話真有它的道理。孩子的生活起居,影隨父母,而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模仿的典範,優質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墊鋪上了一條陽光大道。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養”好孩子。

    孩子在出生前就要開始養孩子了,必須營養到位,睡眠充足。孩子出生後,更要精心調養,衣食住行都要用心照料。孩子有健康的體魄,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這是前題。

    其次要“育”好孩子。

    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其一,要提高文化素養,家長要儘可能地多攝入文化科學知識,雖不求精,但求廣,天文地理,語數英科都懂一些為最好,這樣對解答孩子的問題或輔導孩子大有補益;其二,提高品行修養,家長的“言”要有分寸,經常文明用語,禮貌用語,技巧(幽默)用語;家長的“行”要得體,尊老愛幼,關注社會,關心他人,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寬容心。

    總之,家長既要養好孩子,更要育好孩子。家長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做孩子的表率,潛移默化地薰陶、滋養著孩子!

    當然,家長學習傳統禮儀規範,是必要的,可行的。

  • 6 # 薄荷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我深切體會到家長真的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情況下,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同理,看到什麼樣的孩子就能想象到他的家長是什麼樣的。因為孩子從小和家長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會潛移默化地受影響,更重要的是,孩子會主動地模仿大人。所以家長的習慣和素質至關重要。

    個人認為,家長並不需要去學習什麼傳統禮儀規範,但是可以看一點育兒方面的書籍,瞭解孩子的心理,知道科學的教育方法,善於或者經常與孩子溝通,不要因為一時溝通的效果不好就放棄,因為如果長期不溝通,累積的問題和矛盾太多,可能導致很大的傷害。

  • 7 # AI三味書屋

    我不認為讓家長學傳統禮儀規範是個好建議,因為近年流行國學,很多老闆去補學國學,逢人就說自己是儒商,這個無可厚非,出門在外總要裝點門面。

    但對家庭而言,沒商業利益,為了教孩子懂禮儀,而去學傳統禮儀,有點抱佛腳的感覺。(當然,在此絕沒有反對之意,如果這位家長對傳統文化有愛好,還是應該去的)。

    孩子的禮儀,一是學校的引導,二是家庭的薰陶。家庭肯定是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

    家庭又是一個大染缸,有父母,也可能有父輩,有生活,也有工作,在這種情況之下,唯有愛和尊重才是培養禮儀的最她方法。

    孩子心中有愛就會善良,懂尊重就會被尊重。

  • 8 # Wunei媽媽微課堂

    一流的家風可以帶給孩子良好的示範作用,幫助孩子在孩提時代建立起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說對孩子的終身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所以成為一名好家長,並樹立起良好的家風,是許多家庭正在努力達到的,小到餐桌禮儀,大到人生哲理,我們的家長們都沒少操心。

    首先,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模仿我們大人的行為。

    教育孩子,身教重於言教。

    有些表面的話我們說得再好,孩子還是根據我們的實際行動來進行學習。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說一套做一套,這是成為一名好家長的先決條件。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注重鼓勵大於批評。

    透過正反饋的形式,讓孩子鞏固住他們好的表現。

    讓他們在做對一件事情之後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就會重複自己好的行為,最後固化為自己的習慣。

    最後,是貴在堅持。

    良好的習慣是透過不斷的重複獲得的。

    所以這肯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良好的品行的養成會讓孩子的氣質與眾不同。

    正如我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而非我是說的前提就是一個人在不斷的在進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才會最後這樣的一個結果。

    那麼,傳統禮儀規範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國家素來以禮儀之邦而著稱。

    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的丟失。

    所以讓孩子從小就接觸我們的傳統禮儀文化其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不是照搬照抄。

    我們一定是古為今用,以史為鏡,在傳統禮文化的基礎上,與我們的現代禮儀對照進行結合。

    這樣進行教育,孩子不僅可以能夠吸收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部分,同時又可以結合我們的現代生活,去規範自己的日常言行。

    最終可以成為一個品德高尚並且舉止禮貌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也請指正。

    ~~~~~~~~~~~~~~~~~~~

  • 9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父母的確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確應該成為好家長。但是,成為好家長並不一定要學習傳統的什麼禮儀和規範。

    所謂的傳統的禮儀和規範的學習和國學的學習是一樣的,都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炒起來了。他們盯著的實際上就是家長們的錢。其中最奇葩的,流毒最深的就是所謂的女德班。

    女德班所學的都是那些古代的禮儀呢!是不是要求媽媽們要學這些東西?然後再由媽媽們把這些東西傳給他們的兒女?

    作為男子漢,到底應該學什麼樣的傳統禮儀呢?抱拳?點頭?哈腰?跪拜?還是學習別的什麼東西?我相信一旦這些東西形成一種課程,上面列舉的東西肯定就會紛紛出場了,肯定就會教出一些不倫不類的東西來。

    所以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尋找一些這樣的什麼課程或者什麼班的學習,否則我們掏了錢了還不知道怎麼樣受騙了。

    當然,我們作為人在這個社會的人,我們是要學一些禮儀的。我們應該學什麼呢?我認為下面的這幾點我們是應該學的,而且根本沒有必要上什麼班或者是刻意的去學,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就可以學會。

    第一,尊老愛幼。給老人提供幫助,給小孩多多的關心。這一點我們需要教給小孩的,最少要讓晚輩熱情的給長輩打招呼,這一點可以從小做起。

    第二,講話要過腦,要三思而後言。對長輩怎麼講話,對朋友怎麼講話,對父母怎麼講話,對晚輩怎麼講話,我們都應該注意。總之,有一條原則就是: 不要傷人,這是可以做到的,對於那些做不到的人,學也很難學到的。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時時刻刻做到這一點。

    第三,要分清你我。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我們不要那麼有好奇心,不要總是去打聽。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自己要管好。比如說自己養了一條狗,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狗是大眾的,大家都會喜歡的。自己一定要明白這狗是你自己的,這畜生犯了什麼事你是要負責的!家有小孩,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特別是那些做得很過分的,比如說亂拿別人東西的小孩,一定要及時嚴懲。

    第四,我們要講誠信。做不到的東西不要誇下海口,胡說八道。如果說了就要做。比如說借了人家的錢,我說什麼時候還,到時候如果我不能還,那麼就砸鍋賣鐵吧,怎麼樣也有一個姿態!如果那個時候逃跑了,就不是什麼禮儀規範的事情了!誠信這件事家長要從自身做起,給小孩做一個榜樣。當我們只有能力給小孩買玩具車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說給他們買什麼高檔手機,高檔電腦,高檔玩具,甚至賽車,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自己的諾言了。

    第五,我們要能夠寬容別人,寬容自己的人。不苛刻,不刻薄,不挖苦,不諷刺。這就是要讓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我們要培養小孩的這種個性。

    當然我們要學習的東西不止這麼多,我認為這些東西都不用刻意去學的,更不用交錢去學的。但是我們可以在我們的漫長的生活經歷中學會,這樣學到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才是有用的,才是可以傳承的。

  • 10 # 海綿媽媽育兒

    學習傳統禮儀規範,就能造就好家長麼,我看未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不但是在教育孩子,同時也在教育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與孩子共同成長,讓孩子成長為堅強,獨立,自信的人,讓自己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那怎麼樣才能成長為好的父母呢?

    以身作則。好的父母一定是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的父母,不管是在語言行為上,還是在工作生活中,都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學習傳統禮儀規範只是良好榜樣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待人接物得體,對人有禮貌,只是單純的語言行為上的榜樣,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給孩子樹立一種:寬容、大度、敬業、有責任心、有恆心和毅力等的良好品質,對孩子以後獨立進入社會也是大有裨益。

    與孩子一同學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完美偶像,父母也是人,是人總會犯錯誤,而犯錯誤之後的態度以及處理方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處理事情的態度。父母退縮,孩子長大後也會退縮;父母憤怒,孩子長大後也會易怒。而如果父母能夠認真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並尋找犯錯的原因,努力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尋找成功的亮點,孩子長大後也會不懼失敗,勇往直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失敗和錯誤,教會孩子處理失敗的方法,而不是被失敗或錯誤打倒。

    成長為好父母並不是一句口號。也許當我們看到某個短片的時候,我們在心底會暗暗發誓,一定要做一個好媽媽或者好爸爸,但是,當時過境遷,時間長了,心底的誓言就慢慢消逝了,而成為一個好父母就只成為了一句口號而已。所以,做好父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譬如萬里長征,我們一定要堅持,從語言行為上,在日常生活中,在點滴中去影響孩子,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似的權威壓制,也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似的半途而廢。

    每個人對好父母的理解不一樣,孩子心中的好父母角色也不一樣,作為父母的我們,無法做一個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要努力成為孩子心中的那種父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孩子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與孩子平等對話,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權威去指點孩子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等等,而要讓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心中所思所想,能夠坐下來與父母平等對話,如果父母能做到這一點,在離成為好父母的道路上,就會更進一步。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以父母為偶像,也希望每個父母成為孩子心中的那個偶像。

  • 11 # 愛吃糖的雨點

    關鍵處決於你家長想如何改變。

    首先,對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有的這樣的概念化是素養問題,遇到事情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去,或如何你管理好當下的情緒~(孩子大吵大鬧,打架,大哭,不聽話等)是否在家裡和外面給孩子起到了好的榜樣

    其次,主要是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你遇到事情時,是如何去解決的。傳統禮儀規範不是不好,而是他不起絕對作用,我建議多跟其他的家長多去接觸 過去溝通孩子的一些狀況,和家長的一些情緒管理,早教中很多家長都在說是讓孩子去玩玩,但還有家長的那一部分,從陪伴開始,再去關懷與愛的表達。很多東西都是靠媽媽爸爸的愛,給予家庭的愛,爸爸愛媽媽,孩子再這樣充滿愛的環境長大,你覺得這樣的孩子會沒有愛麼,相同的道理,家長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成長,就是他會照著你們給他表現出來的一樣。具體可以去學習一下父母課堂講座

  • 12 # 豆爸的教育觀

    如何當好父母這個角色,很多人都在思考,不同的人,會依據自己的情況有自己的想法。說幾點,期待共同探討:

    一、人常說“上樑不正下下樑歪”,還是有道理的。父母言行有問題,子女往往會被潛移默化,成為自己有問題的言行舉止。父母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卻責怪子女。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孩子的影響力也是你想象不到的。

    二、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事負責。事情做錯了,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而不是責怪家長。一個人做事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能力才能不斷提高。等孩子大學畢業了,走向社會後,再讓孩子在社會中鍛鍊做事的能力,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所以,大人要引導、提醒孩子做自己的事,學會適當放手。如果一直當嬰兒一樣照顧孩子,藉口是為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長此以往,孩子的某些能力就會退化,單獨走向社會時,就會不適應。

    三、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孩子自己做事、與人相處等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家長要及時適當的溝通,有如修渠引水一樣,堵漏洞、挖障礙,讓水暢快流通。

    四、家長要適當的提升自己的認識。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能力會越來越強,家長們會慢慢覺得引導不動了,無力感油然而生。所以要提前充實自己,儘可能推遲這一天的到來。

    五、傳統,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可以學,但要有能力識別不好的方面。再者,學了就要踐行,不能講的是傳統大道理,行的是自己的問題舉止,就不好了。

  • 13 # 扉扉細語

    讓家長去學傳統禮儀,覺得沒必要。但並不代表,不注重禮儀。在提倡合作雙贏的時代,與人交往時要注重禮儀。傳統禮儀當然好,但作為現代人還是應當結合實際:注意傳統禮儀與現代禮儀相結合,在與人交往中的恰當應用。不然一味追求傳統禮儀,會給人一種做作之感,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越來越多的家長漸漸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3一6歲,這段稱作"潮溼的水泥期"階段,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要。

    作為家長怎樣當好""第一任老師"呢?不妨注意一下幾點。

    1 >做一位優秀家長,首先要學習

    我們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可有沒有想過孩子更希望家長優秀,能在成長道路上給予正確引導,解答迷感呢?

    一位從不學習育兒知識的人,是很難當好家長的。對孩子從出生後“敏感的口欲期"到3歲左右的第一個叛逆期,你都懵懂無知,怎能捕捉最佳時機引導孩子?只能眼爭爭地錯過一個又個的教育引導時機,甚至還會錯怪孩子。

    記得一次乘電梯時,剛好遇見一位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那寶寶大約十個月左右,小手剛放到嘴裡吮吸兩下,被媽媽看見了:一邊責怪,一邊生氣地從嘴裡拔掉正在吮吸的小手。如果那位媽媽瞭解嬰兒的“敏感口欲期",相信她會泰然處之。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生理變化、心理特點,作為家長應有所瞭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抓住有利時機給予正確引導。

    2以身作則,相信榜樣的力量

    著名主持人曾說過:“你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確一位不自律的家長很難帶出自律的孩子。家長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活教本

    你希望孩子有禮貌,上班走時請主動對ta說"寶寶拜拜",遇見別人主動問好。你希望孩子將來孝順,節假日請帶上孩子常回家看看。你希望孩子上學時愛學習,從現在起請放下手機拿起書籍開始學習,為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和孩子在一起請做有效陪伴,而不僅僅是你在ta身邊。

    3 >從小樹立規則意識。

    在生活中時常會見到小孩在超市玩具區哭鬧,甚至撒潑打滾,鬧著買玩具,大有不買就不走的決心。不明就理的家長總認為自己孩子難管,究其原因:沒有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每次逛超市前,我都會和孩子一起列下購物清單,這樣就不會出現想買什麼買什麼,隨心所欲的情況。

    生活中家長應和孩子一起逐漸約定一些規則:如每天只看兩集動畫片,一星期可以在買幾次小零食,一星期得夠幾顆小紅花可以買一種自己想要的玩具……

    4培養好習慣,從開始現在

    生活上:不懂感恩的孩子背後,大都有一位不知勞苦凡事包辦的家長。從小讓孩子習慣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自己的書包自己收拾,自己的襪子自己洗,自己的玩具自己放好……對孩子的每次勞動,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

    學習上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每次放學後先及時完成作業再玩,每晚睡前養成讀書半小時的習慣。

    好習慣成就未來。每種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溫柔而堅定地堅持。

  • 14 # 叮咚一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錯,怎麼造就好家長這個問題無法評判。好與鬆懈只在一念之間,只是督促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成長上要格外用心。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事,更多的只是做了該做的。

    在說到家長是否要學習傳統禮儀,對孩子成長有利這個問題上,一定程度是受行為規範的影響。不好的地方做到迴避,好的地方做好應有榜樣。

    觀點:你可以什麼都不具備,又或什麼都還沒準備好。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有一份屬於自己細膩的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易忽視的小細節可以讓客廳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