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德福教育

    有6種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目前尚不知從何而來勒,有傳說是美國傳出的,布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病毒拉傷病毒是有一種沙粒病毒引起的,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死亡率約七分之一。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1967年,7名歐洲科學家在研究青喉的過程中死亡。20世紀80年代馬爾堡病毒再次在南非爆發,25%的感染者死亡。

    4、悉尼羅河病毒,這種病毒由蚊子攜帶,隨著氣候變遷,目前這種病毒威脅到英國。初像感冒,後腦膜貴,十分之一感染者不會痊癒。

    5、登隔熱病毒,這是熱的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透過蚊子叮咬傳播,內臟出血,高達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維亞發現該病毒,有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登革熱病毒感染者死亡率較高。

  • 2 # 針灸推拿許大夫

    先科普下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種具有細胞感染性的亞顯微粒子,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 它可以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資訊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菸草花葉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

    搜狗百科

    病毒攻防戰:流感病毒

    1.74萬播放 06:33

    病毒

    生物學概念

    共17個含義

    [1]病毒是一種具有細胞感染性的亞顯微粒子,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 它可以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資訊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菸草花葉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

    病毒

    基本介紹

    [2]病毒是顆粒很小、以奈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複製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透過細菌濾器,因此病毒原叫“濾過性病毒”,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

    ④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系統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

    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

    厲害的病毒。

    來自非洲的病毒最厲害的是天花,而且天花多次出非洲,導致美洲原住民死亡率90%的天花大流行的流行株並非歐洲人帶去的,而是歐洲人帶來一個黑奴身上傳開的,這是直接來自非洲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對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統稱,屬於十分罕見的病毒。這種病毒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被發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年,也就是說,感染HIV後,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目前,艾滋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公眾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 3 # 吉星看世界

    世界上病毒有成千上萬種,但是世界上有十大最危險的病毒,死亡率也是最高的十種。

    第一種:馬爾堡病毒

    最危險的病毒是馬爾堡病毒。馬爾堡病毒是一種出血熱病毒,引發抽搐以及粘膜、面板和器官出血。它的致死率高達90%。

    第二種: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有五個屬種,分別以五個非洲國家和地區命名:扎伊爾、蘇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和雷斯頓。扎伊爾埃博拉病毒最為致命,死亡率為90%。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果蝠將扎伊爾埃博拉病毒帶入了城市。

    第三種:漢坦病毒

    漢坦病毒包含了幾種型別的病毒。它的名字來自韓國漢坦河。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士兵被認為最早在那附近感染上這種病毒。症狀包括肺部疾病、發燒和腎衰竭。

    第四種:禽流感病毒

    不同種屬的禽流感病毒經常性地引起恐慌——這可以理解,因為其致死率高達70%。但實際上,人們最為熟悉的H5N1禽流感的風險非常低。只有直接接觸過家禽的人才能被感染。

    第五種:拉沙病毒

    奈及利亞的一名護士是第一個拉沙病毒感染者。該病毒是由齧齒動物傳播。它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疾病——這意味著該病毒發生在一些特定地區,例如在非洲西部,並且反覆出現。科學家認為,非洲西部15%的齧齒動物都攜帶有這種病毒。

    第六種:胡寧病毒可導致出血熱。該病毒感染者將出現組織發炎、敗血症和面板出血。問題在於,這些都屬於常見症狀,因此難以在第一時間覺察或者確認該病毒的感染。

    第七種:克里米亞-剛果發熱病毒

    克里米亞-剛果發熱病毒是由蜱蟲傳播的。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在感染的第一天,患者的面部、嘴巴和咽喉出現針狀出血。

    第八種:馬丘波病毒

    馬丘波病毒會引發玻利維亞出血熱。感染者會出現高燒,並伴有大量出血。它的致病方式類似於胡寧病毒。該病毒可以人傳人,而齧齒動物經常攜帶它。

    第九種:科薩努爾森林病毒

    1955年科學家在印度西南海岸的林地中發現了科薩努爾森林病毒。它是由蜱蟲傳播的,但是科學家表示很難確定其源頭,通常認為老鼠、鳥類和野豬可能是宿主。感染者出現高燒、劇烈頭痛和肌肉疼痛並出血。

    第十種:登革熱

    登革熱一直威脅著人類。如果你打算去熱帶地區度假,最好了解一下登革熱的資訊。登革熱透過蚊蟲傳播,在泰國和印度等國的熱門度假勝地,每年影響到5千萬到1億人。但是,對於居住在受登革熱威脅的地區的20億人口來說,這更是一個問題。

    目前新冠病毒幾乎佔據了全球公眾的注意力。但從致死率看,新冠病毒和SARS等冠狀病毒,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來說並不是最危險的病毒,並沒有馬爾堡、埃博拉病毒等10種病毒更加致命。

  • 4 # 小醫生愛科普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由蛋白外殼(衣殼)和其包裹在內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的微小生命體,部分病毒在最外層還有包膜和刺突結構。大多數病毒直徑在100奈米以內,由於沒有自己的酶系統和代謝系統,病毒必須寄生在活體細胞內,並利用其能量和物質複製繁殖,不能離開活體細胞長時間單獨存活。

    病毒的種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病毒有很多分類方法,常見的有:

    根據病毒遺傳物質不同,可將病毒分為單鏈DNA病毒、雙鏈DNA病毒、單鏈RNA病毒和雙鏈RNA病毒。新冠病毒屬於單鏈RNA病毒,而HIV(艾滋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屬於雙鏈RNA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根據病毒感染物件不同,可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放線菌病毒、藻類病毒和真菌病毒等。新冠病毒和HIV都屬於動物病毒,

    百香果上面的白斑是病毒感染後的表現

    哪些病毒的毒性最厲害

    病毒的毒性主要用其所致疾病的病死率來表示。

    人感染狂犬病的病死率基本上是100%,目前為止還沒有治癒的報道。天花病死率高達95%,不經治療時艾滋病病死率達到80%-90%,埃博拉病毒感染病死率約為50%-90%,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新冠肺炎的病原體都是冠狀病毒,因其致病性不同,病死率分別為37.8%、11%、和3-10%(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在不同國家病死率差別很大)。

    從病死率來看,狂犬病病毒毒性最厲害,其次是天花病毒、HIV、埃博拉病毒等。

  • 5 # 軍機處留級生

    病毒是一種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複製的小傳染因子。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型別的生命形式,從動物和植物到細菌和古細菌。科學尚未確定病毒是否構成生命,因為它們缺乏生命的關鍵特徵,如細胞結構。

    自從我們的物種進化成現在之前,人類就一直在與病毒鬥爭。對於一些病毒性疾病,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使我們能夠防止感染廣泛傳播,並幫助病人康復。對於一種疾病——天花——我們已經能夠根除它,消除世界上的新病例。

    但是我們離戰勝病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幾十年來,一些病毒已經從動物傳染給人類,並引發了大規模的疫情,奪去了數千人的生命。2014-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殺死了90%的感染者,使其成為埃博拉家族中最致命的成員。

    但是還有其他同樣致命的病毒,有些甚至更致命。一些病毒,包括目前驅動疾病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死亡率較低,但仍然對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為我們還沒有辦法與之作鬥爭。

    馬爾堡病毒

    馬爾堡病毒引起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出血熱。

    科學家確定馬爾堡病毒1967年,當德國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接觸到從烏干達進口的被感染的猴子時,發生了小規模的疫情。馬爾堡病毒與埃博拉病毒相似,都可以導致出血熱,也就是說,感染者會出現高燒和全身出血,從而導致休克、器官衰竭和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資料,第一次爆發的死亡率為25%,但在1998-200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的疫情以及2005年安哥拉爆發的疫情中,死亡率超過了80%。

    埃博拉病毒

    1976年,蘇丹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首次同時爆發已知的人類埃博拉疫情。埃博拉是透過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或受感染的人或動物的組織傳播的。

    世衛組織稱,西非的疫情始於2014年初,是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疫情。

    狂犬病

    這張透過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狂犬病病毒影象顯示了病毒本身的顆粒,以及含有病毒蛋白的圓形結構

    儘管20世紀20年代引入的寵物狂犬病疫苗幫助這種疾病在發達國家變得極其罕見,但這種情況在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區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它會破壞大腦,這是一種非常非常嚴重的疾病,我們有預防狂犬病的疫苗,我們也有抗狂犬病的抗體,所以如果有人感染了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我們可以治療這個人。如果你不接受治療,你有100%的可能會死。

    艾滋病毒

    感染細胞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綠色艾滋病毒)。

    在現代世界,最致命的病毒可能是艾滋病毒。它仍然是最大的殺手,自20世紀80年代初艾滋病首次被發現以來,估計已有3200萬人死於艾滋病。

    強大的抗病毒藥物使人們有可能與艾滋病毒共存多年。但是這種疾病繼續摧毀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95%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近1/25的成年人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艾滋病毒呈陽性,占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在世界範圍內感染艾滋病毒。

    天花

    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宣佈沒有天花的世界。但在此之前,人類與天花鬥爭了數千年,這種疾病導致大約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它給倖存者留下了深深的、永久的傷疤,而且常常是失明。

    在遊客把病毒帶到他們的地區之前,人們很少接觸病毒。僅在20世紀,天花就奪去了3億人的生命。

    漢坦病毒

    這張圖片顯示的是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被稱為罪惡之名病毒(SNV)的漢坦病毒。這種病毒於1993年11月在美國的四角地區爆發。

    漢坦病毒肺綜合徵(HPS)首次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是在1993年,當時一名健康的年輕納瓦霍男子和他的未婚妻住在美國的四角地區,幾天內就死於呼吸急促。幾個月後,衛生當局從住在其中一名感染者家中的一隻鹿鼠身上分離出漢坦病毒。

    這種病毒不會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相反,人們會感染這種疾病接觸受感染老鼠的糞便。

    流行性感冒

    這張數字彩色影象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顯示了H1N1流感病毒。2009年,這種病毒引發了一場大流行,並被認為已經導致全球20萬人死亡

    在典型的流感季節,高達50萬人全世界的人都會死於這種疾病世衛組織稱。但是偶爾,當一種新的流感病毒出現時,大流行會導致疾病傳播更快,而且死亡率更高。

    最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有時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始於1918年,導致全球40%的人口患病,估計有5000萬人死亡。

    類似1918年流感爆發的事情有可能再次發生,如果一種新的流感病毒在人類群體中找到了傳播途徑,並且很容易在人類之間傳播,並導致嚴重的疾病,我們將面臨一個大問題。

    登革熱

    這張圖片顯示了圓形的登革熱病毒顆粒,它們是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的。登革熱病毒透過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

    登革熱病毒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菲律賓和泰國,此後傳播到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世界人口的40%生活在登革熱流行的地區隨著世界變暖,這種疾病——以及攜帶這種疾病的蚊子——可能會傳播得更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每年有5000萬到1億人感染登革熱。雖然登革熱的死亡率比其他一些病毒低,為2.5%,但這種病毒可以導致一種類似埃博拉的疾病,稱為登革熱出血熱,如果不治療,這種疾病的死亡率為20%。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顆粒顯示在455,882倍的高放大倍數下。

    現在有兩種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受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嬰幼兒嚴重腹瀉的主要原因。這種病毒可以透過研究人員稱之為糞便-口腔途徑迅速傳播。

    儘管發達國家的兒童很少死於輪狀病毒感染在發展中國家,這種疾病是一個殺手,因為在發展中國家,補液療法並不普遍。

    世衛組織估計,2008年全球有453,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但是已經引入疫苗的國家報告了輪狀病毒住院和死亡的急劇下降。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據報道,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的病毒於2002年首次出現在中國南方的廣東省世衛組織。最初,這種病毒可能出現在蝙蝠身上,然後在最終感染人類之前,它會跳到叫做靈貓的夜間哺乳動物身上。非典在兩年內蔓延至全球26個國家,感染了8000多人,導致770多人死亡。

    這種疾病會引起發燒、發冷和身體疼痛,通常會發展成肺炎,一種肺部發炎並充滿膿液的嚴重疾病。非典的估計死亡率為9.6%,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批准的治療方法或疫苗。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自2000年代初以來,沒有出現新的非典病例。

    SARS-CoV-2

    這張透射電子顯微鏡影象顯示了從一名患者身上分離出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CoV-2(也稱為2019-nCoV),這是一種導致COVID-19的病毒。

    SARS-CoV-2與非典病毒屬於同一個大家族冠狀病毒,並於2019年12月在中國城市武漢首次得到確認。這種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如非典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先透過中間動物傳播。

    自病毒出現以來,它已經感染了中國成千上萬的人和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持續的疫情引發了對武漢和附近城市的大範圍隔離,對進出受影響國家的旅行進行限制,以及全球範圍內開發診斷、治療和疫苗的努力。

    這種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2型(簡稱COVID-19)引起的疾病,估計死亡率約為2.3%。年齡較大或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似乎最有可能患嚴重疾病或併發症。常見症狀包括髮燒、乾咳和氣短,病情嚴重時可發展為肺炎。

    MERS-CoV

    導致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病毒於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爆發,2015年在韓國爆發。MERS病毒與SARS-CoV和SARS-CoV-2屬於同一個病毒家族,也可能起源於蝙蝠。這種疾病在傳染給人類之前就已經感染了駱駝,並在被感染的人群中引發發燒、咳嗽和呼吸急促。

    MERS通常發展為重症肺炎,估計死亡率在30%到40%之間,是已知的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最致命的冠狀病毒。就像非典-CoV和非典-CoV-2一樣,中東呼吸綜合徵沒有經過批准的治療方法或疫苗。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世界上有幾種病毒?哪些毒性厲害?

    病毒是地球上存在歷史最為悠久、分佈最為廣泛的物質之一,無論是高山還是平原,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它們的身影。截至目前,我們所認知的病毒種類還只有不到1萬種,而據不完全估測,世界上的病毒的種類至少有幾十億種,因此,我們人類對病毒的瞭解和認知僅僅是病毒大軍的冰山一角。

    病毒的生存法則

    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特殊物質,在地形生命形式誕生之後,病毒就與單細胞生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進化之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依靠自主從周圍環境中吸取供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和能量,依靠分裂的方式將遺傳性狀傳遞給子代個體,在自然環境的不斷變遷中,在沒有方向性的基因突變作用下,遵循著“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進化法則,逐漸從單細胞演化為多細胞、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的主流進行過程。

    而病毒與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不同,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非生命體,僅由一層蛋白質外殼和內部包裹的一種核酸物質所組成,其生存法則是完全依靠寄生在宿主體內,依靠宿主相應器官組織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來實現自身複製和繁衍。而一旦脫離宿主環境,病毒就會在短時間內失去生命體的活性特徵,只能依靠特定的媒介進行傳播,直到找到合適的新宿主。

    病毒在對宿主的選擇上,具有明顯的特異性,就是病毒的膜蛋白必須與待入侵細胞膜中的糖蛋白髮生融合反應之後,才能突破細胞外部的封鎖,然後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來合成用於複製的合成酶、核酸鏈等,進而在細胞內部組裝形成新的病毒個體。也就是說,對應一種病毒,其宿主種類、宿主器官組織、傳播途徑等都將具有一定的匹配性。

    病毒種類的劃分

    世界上的病毒種類眾多,對於其種類的劃分,沿用的仍然是目、科、屬、種等生物分類系統的方式,然後在此基礎上,透過進一步區分病毒的特性、基因組性質、蛋白質特點、基因組構造和複製的方式、抗原性質等方面的差異,然後對病毒進行屬性的分類。當然,根據不同的區分方式,都有互相交叉的地方。

    如果按照遺傳物質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劃分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質病毒)三大類,其中朊病毒不具備核酸遺傳物質,依靠入侵宿主之後,啟用寄主細胞中為朊病毒編碼的基因,從而實現朊病毒的複製繁殖目的。

    如果按照寄生宿主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劃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噬菌體(細菌病毒)三大類,其中噬菌體的入侵物件比較特殊,僅是細菌、真菌、放線菌或者螺旋體等微生物。

    如果按照病毒結構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劃分為真病毒(我們目前通常意義上認知的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其中,類病毒是不含有蛋白質外殼、具備環狀閉合的單鏈RNA結構;擬病毒是一類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缺陷類病毒,只能依靠真病毒的輔助才能完成入侵和複製繁衍目的。

    如果按照病毒毒性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溫和類病毒和烈性病毒兩大類,其中溫和類病毒佔據了病毒種類中的絕大多數部分,對於宿主細胞的破壞力比較一般;而烈性病毒能夠在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破壞宿主的細胞,引發嚴重的肌體損傷甚至死亡。

    如果按照病毒入侵宿主器官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呼吸系統病毒、消化系統病毒、血液迴圈系統病毒、免疫系統病毒和神經系統病毒。

    病毒的傳染性

    不同類的病毒,其傳染性是不一樣的。而決定病毒傳染性的因素,除了宿主類別、宿主生物活動能力和免疫系統的差別之外,對於人體來說,其傳染性與人體中細胞表面的一種轉化酶的活性有關。當這種細胞表面的轉化酶與病毒包膜上的蛋白親和力較高時,病毒包膜上的蛋白在進入細胞之後就會較為快速地進行結構“重排”,增加與這種轉化酶的結合能力,從而入侵細胞的效率就會提高,從而該種病毒對於人體的傳染性就越強。

    在流行病上,有一個指標可以衡量一種病毒對於人體的傳染能力,即基本傳染數(R0),表示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以及所有人都沒有免疫能力時,一種病毒從一個人感染然後傳播到其它個體的平均人數。R0 值越大,表明傳染性越強,也代表著控制起來難度也就越大。列舉幾個常見的病毒R0值,比如:新冠病毒R0值為3.8、SARS病毒2.6、埃博拉病毒2.0、麻疹病毒15、艾滋病毒4。

    病毒的毒性

    病毒的毒性和傳染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染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病毒對於宿主細胞突破的速度,可以用傳染病模型進行定性模擬進行估算。而毒性則代表著病毒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進行復制的能力,毒性越強,意味著對細胞的傷害程度越大、細胞失去活性甚至死亡的速度也就越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重症患者的比例或者致死率來衡量。

    當然,決定病毒毒性的大小,也與病毒侵入宿主的不同器官有密切關係,因為不同的器官組織,對於維持機體生命機能的作用不同、器官細胞的病變對於改變人體生理機能以及對維持生命基本功能的影響程度也截然不同。

    總體上來看,靶向目標為神經系統的病毒毒性最大,比如狂犬病毒,致死率幾乎為百分之百,可以認定為目前發現的毒性最強的病毒,好在我們研製出了狂犬病毒疫苗,在有效時間內透過注射疫苗可以避免機體的進一步損傷。另外,登革熱病毒作為神經系統病毒,其毒性也非常強,可以引發腦炎、腦病、脊髓炎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很多都是不可逆的傷害。除了神經系統病毒之外,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毒性也比較強,比如艾滋病病毒。接下來依次是血液迴圈系統病毒、呼吸系統病毒和消化系統病毒。

    總結一下

    世界上的病毒種類繁多,人類已知的病毒種類還僅僅是病毒的冰山一角。病毒對於人體的感染程度,取絕於病毒的傳染性和毒性,一般情況下傳染性越強的病毒,其毒性越低。綜合來看,入侵人體神經系統細胞的病毒,其毒性最強。而做好病毒的防控,關鍵在於根據不同的病毒型別,採取相應的抑制或者阻斷措施,減少病毒的傳播範圍。同時研發出針對性的疫苗和特效藥物,激發和提升人體免疫系統能力,增強與人體與病毒的“鬥爭”效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名將李靖和衛青、霍去病相比,誰的功勞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