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葉蕭蕭1

    不僅是捲刃,崩刃,還會斷掉。古代只有中國有寶劍,為什麼?因為自從有了青銅人們就用它鑄劍,而不是鑄刀!原因用刀時會把自己折斷,劍大多以剌為主,不會輕易折斷。自從有了鋼鐵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刀,然而兩人對殺時刀會相碰,一定會有損傷的。

  • 2 # 峰子87

    這個要看情況的。

    1、一般高階將領和普通士兵拿的兵器是不太一樣的,將領以特別定製兵器為主。

    2、由於數量龐大,裝備普通士兵的兵器沒有那麼好的質量。

    3、普通士兵作為衝鋒陷陣的排頭兵,在實際作戰中增加了兵器的消耗。

  • 3 # 職場前沿思維

    首先我們要知道鍛造工藝,才知道會不會捲刃!古代冷兵器,在中國隋唐乃至漢,都對刃口進行了熱處理,刃口硬度至少在洛氏52度以上,一般會達到58-60左右,這個硬度是很高的,很容易崩口。在隋唐後,我國出現了大批刃口不進行熱處理的夾鋼刀具,但其硬度依然相當高,而且你只要不斷地研磨,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結果無非是刀體不斷地變窄變短。

    而日本刀它的工藝通常是三枚鍛,刃部使用一小條刃金,且因為切先的特殊造法,只有很小一截含有刃金,一旦切先部位刃金消失,就徹底報廢了。同時由於他們在刃部熱處理上堅持沿用了隋唐時期的敷土燒刃熱處理手法,因此刃部的熱處理部分也很窄。

    最為有名的案例就是二十九軍大刀對付日本很窄的刀條,優勢明顯,雖然會豁口,但不會斷。日本刀條很窄,被中國大刀猛砍時會卡住,大刀順勢抹其脖子。所以29軍在傳統大刀改形後的戰刀,對付日本刀很有優勢。

    但大家對戰場上捲刃的問題也不要太擔心,士兵不可能只帶一個武器的。西夏國的武備記載,似乎騎兵一柄馬刀,雙頭短槍一兩支,還可以做投槍,銅頭骨朵一個,開顱利器,有人額外帶著斧頭和劍,大弓短弓各一張,備用弓弦幾根,備馬還帶著兩大捆共120支箭,這是比較窮的西夏,契丹比西夏富裕,武備更強,裝備就可想而知。宋軍的裝備就更復雜多樣,步兵不必說,單兵配備武器絕對不少,弓弩手不光是遠端武器,還額外帶盾,腰刀,短刀等各種兵器以便於短兵搏殺,身穿重甲30多斤。

  • 4 # DRAGON遊戲秀

    如今的影視劇演繹古代戰爭,一般規模宏達,場景逼真。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正義的一方,士兵勇猛衝鋒,不斷斬殺。我覺得看到此刻,有好奇心的人可能會問,現在的刀具砍幾次豬骨就會捲刃,當時的兵器在一次戰爭中可能多次砍在盔甲,包括多次的劈殺。難道不會捲刃?

    影視劇中常見的刀

    影視劇中固然不可信,但是講古代刀劍便要先講講古代是如何製造刀劍的。中國古代最早的鍊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鍊鐵。塊鍊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鍊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鋼。這種鋼,叫塊鍊鐵滲碳鋼。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的鋼兵器,都是用塊鍊鐵滲碳鋼製造的。

    出土的刀劍,已經毫無樣子

    古代冷兵器,在中國隋唐乃至漢,都對刃口進行了熱處理,刃口硬度至少在洛氏52度以上,一般會達到58-60左右,這個硬度是很高的,很容易崩口。在隋唐後,中國出現了大批刃口不進行熱處理的夾鋼刀具,但其硬度依然相當高。

    但是古代技術畢竟有限,削鐵如泥畢竟只是個例,況且現在的技術製造的刀劍互砍,都換崩口或者捲刃。在古代,軍用刀劍的製造工藝可謂是當時的頂尖冶煉技術。據說,古代的刀劍製造可以選擇合適的硬度和韌性,但是硬度高韌性差的容易崩口,韌性高硬度差的容易捲刃。古代不同作戰需求的時候對刀劍的選擇也會不同,儘量起到最大的殺傷效果,造成最小的損失。但是隻要是使用,一定會有損傷。而影視劇中的場景畢竟只是藝術的展現。

    刀劍相砍必然會造成缺口或者捲刃。其實就算不是刀劍磕碰,純粹拿來砍人也會捲刃的。家裡用的菜刀用來切肉、切菜久了都會變鈍,更何況是戰場上用來砍人的刀?更何況戰場上的敵人有時候還會穿著盔甲呢。

  • 5 # 乒乒乓乓哼哼哈哈

    讓我做次噴子。噴子的特質,就是扭曲焦點。我說這捲刃會是個問題嗎?戰場上有死人嗎?死人用兵器嗎?滿地都是兵器,你會擔心兵器捲刃嗎?哦,不是在戰場上。你見過的街頭械鬥能打多久?我一輩子都沒見過華山論劍的場面!

  • 6 # 它山之石92857351

    那是肯定的。那麼大強度,捲刃算好的,磨磨繼續用,蹦口斷掉就廢了。日本那個什麼劍豪將軍還是誰,戰死前用了10幾把名刀,插哪裡,砍廢一把換一把接著來。看過李連杰一部電影沒有,腰帶上插滿刀。

  • 7 # 極樂小僧

    看電影的時候總是看到兩個人拿著刀劍對砍,砍得火光四射,直到真的接觸到刀劍之後才知道,這些都是騙人的。

    任何時候,刀劍相砍出現缺口或者捲刃都是必然的。之所以刀要比劍好用,就是因為刀的脊背可以用來格擋,凡是用好刀劍的人,最怕碰上的就是使用鐵棒之類的武器,因為很傷兵器,刀還好,可以用刀背來格擋,劍就沒有辦法了。試想一下我們自己家中使用的菜刀,切肉切菜時間長了,都會變鈍,何況刀劍呢。

    那麼一般怎麼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呢?古代騎兵一般會隨身攜帶三種武器。一種是彎刀,騎馬時使用,藉助馬的速度切割很容易,還有一種是相對較重較鈍的劍,用於馬下和敵人對砍。還有一種是短匕首。用於近身作戰刺穿敵人甲冑。如果彎刀和重劍對砍,彎刀肯定受傷嚴重。同樣,如果騎馬時用鈍的重劍,效果也一定不好。而且硬度高韌性差的容易崩口,韌性高硬度差的容易捲刃。古代不同作戰需求的時候對刀劍的選擇也會不同,儘量起到最大的殺傷效果。

    同時,刀在開刃時增大刃角來補償損失,刃角大小對刀鋒強度的影響絕對超過鋼材的影響。

  • 8 # vital43970015

    古代隨軍有各種技術人員,鐵匠就是其中之一,大戰之後,很多武器要回爐維修刃口,馬蹄鐵也需要打製,各種攻城器械的連線件也是現場打製的。可以說,鐵匠和木匠是軍隊裡非常重要的。當然,技術也是在戰爭中傳播的。

  • 9 # 91康復

    古代作戰講回合,將相遇兵器相碰一次一個回合,武將穿好鎧甲被扶上馬,拿起來兵器,這個兵器不簡單,因為多數都是長度很大的,不容易更換,所以不會鋒利,但是重量很大,武將必須身強力壯,這樣才可以拿的起來上百斤的武器,至於士兵,刀劍也不會很鋒利,但是重量依舊很大,步兵鎧甲很簡單甚至不用鎧甲,否則笨重無法長時間作戰。掉落馬下的將因為鎧甲就會寸步難行而被殺或者被俘。鋒利的刀刃不僅因為砍鎧甲,更因為砍到人的骨頭而捲刃甚至是折斷,所以為了叢集作戰需要,這時候刀劍必須不可以鋒利,至於電影裡那些破刀片子,用來割雙眼皮嫌大,小規模作戰連殺只雞都困難。

  • 10 # 剪輯42027241

    我覺得我們現代的刀劍砍幾下骨頭都會捲刃況古代的 古代的刀看用途 蒙古的彎刀是很鈍的 他的殺傷力主要是馬的高速衝擊力和刀的重量 所以不需要鋒利 劍一般是禮器掛在身上當裝飾兼顧防身的 還有古代人打仗和我們想象不一樣 他們主要靠長槍之類的武器來刺的

  • 11 # 阿朱164353344

    我是做古兵文玩生意的,對這個問題體會比較深,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會蹦口捲刃。現在出土的漢代環首刀,一同出土的還有不少磨刀石,又叫砥石。因此證明每次大戰中間或結束後都要打磨兵器。再有就是兵器本身是有不同特點的,不同兵器不同用法也會避免嚴重的損傷,比如大力砸砍類兵器的刃部比較厚重,不怕蹦口,而刃部鋒利尖銳的兵器,一般不會與對方硬碰硬的,使用方法是刺和抹脖子,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劍柄很短,根本不適於握砍,都是兩指扣住劍格或小指抵住劍首,抹刺使用。

    中國古代戰爭越往後越是職業化正規化,大多使用的是制式武器軍隊出征都配有專職的鐵匠,負責打造修理兵器,使用中也就是戰鬥中,士兵不會考慮兵器損耗問題,隨手撿來順勢用去,武器因為軍隊提供,所以精細度不高,這也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日本兵器,精美度往往高於中國兵器的原因。

    再有就是,古代戰爭大多是叢集作戰,往往運動和佈陣的時間很長,而打鬥時間很短,絕不會有兩個人你來我往拼上很久的事情,兵器的使用頻率其實不高。

  • 12 # 隕落梵塵

    古代戰場裝備以槍為主,作為最好上手的殺傷力大的兵器和最難耍好的武器流行了至少幾百年,短兵器是和平年代欺負手無老百姓用的。

  • 13 # 簡單70797076

    看過西方古代戰爭片嗎?很多都是一手執盾,一手拿刀或者劍。其實在真正的格鬥中,都是儘量避免刀劍直接碰撞的。在我們這邊看過以前留下來的一把刀,它前後的刃角是有變化的,前面開角很鋒利,越往後越鈍,靠近把手的地方几乎就沒刃了。這樣的話在打鬥時,前面部分用於劈砍,後面部分用於格擋。當然說到捲刃那是肯定會有的,知道嗎,古代打仗的後勤裡,是有鐵匠的,專門用來修復兵器。

  • 14 # 南洛客

    首先你這個問題就不太正確,古代打仗主要以穿刺為主。用刀砍是武將之間的對決士兵一般不拿刀。因為都很笨重。士兵穿的都是盔甲。刀砍效果不大。還大大的浪費體力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在戰場上的兵器都是以穿刺為主,要麼縱向,要麼橫向要麼勾拉,要麼就是打擊了。所以古代戰場上的兵器多數以長矛,長戟。

  • 15 # 哪是剎車

    大家都知道古代其實也有很好打刀劍打造技術,中國叫百鍊鋼,或者叫花紋鋼,但這種打造技術就算放到現代,打出一把劍也得1到幾個月,在古代就真叫“十年磨一劍”了,所以想成為制式裝備不可能,一個軍隊幾萬人,全用上百鍊鋼是不可能的。所以制式裝備還得是鑄造為主,最多加以少量的鍛打。

    既然是鑄造為主了,就不難回答樓主的問題,確實是會捲刃。

  • 16 # 天天八界

    我過去認為傳說中的寶傢伙都是吹毛得過,削鐵如泥,怎麼砍都不可能蹦口捲刃!可後來才知道這只是小說電影中的故事!現實中不可能這樣!我試過用鋼口好的刀,砍鐵絲,鐵皮,雖可以沒事,但多砍幾次任會損傷刀口!如砍中硬度大的鋼鐵或石頭則會立馬缺口捲刃!所以我認為古人用的寶劍,寶刀之類的兵器平日裡一定非常注意保養!裝飾性大於實用性!真有實戰也一定會盡量避免損傷刃部!有了缺口也會及時修補!

  • 17 # 巧克力舔才好吃

    古代戰場上大部分兵器,矛,槍,戈,戟,劍,刀等兵器使用方式多是刺,除了傷口深,破甲效果好,一擊致死率也高,刀,斧一類劈砍類武器,電影裡那種特別寬大的實際上特別少基本沒有,因為攜帶作戰都不方便,體力消耗太大,現實中戰刀的形制都比較細長,使用起來靈活多變,拿神劇中大刀來說,實戰中抗日先烈們和日本鬼子拼刺刀吃了很大的虧。現實中的古代破甲重武器,錘,鋼鞭來說,都是比較小巧的鈍器,沒有電視劇電影中那麼誇張。刀劍類砍人多了多少都會捲刃,一次戰鬥中還真不好說。

  • 18 # 辛1412420

    普通士兵遭遇戰基本是一對一搏殺,就是說你的.刀劍刃口卷不卷口不重要,而是一個士兵理論上基.本只有一次拚殺的機會就要再等十八年才能當兵,能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衝鋒陷陣的他的刀劍肯定要重新在磨刀石上打磨,你以為制式裝備會給你一把千煉刀!

  • 19 # 茶餘飯後聊閒天

    必須的,特別是兵器對砍,不到捲刃,還會都是豁口。其實古代冶金技術不好,更容易出現豁口,捲刃不容易,古代的鐵器塑韌性,延展性並不好。

  • 20 # 冷兵器研究所

    這個情況當然會出現,古代研磨刀劍的磨刀師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修補刀劍。冷兵器時代刀劍往往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是戰士最重要的夥伴,流浪武士和騎士就是靠這個和周圍的屁民區分開。捲了刃的刀劍雖然還能殺人殺牛羊,但還是讓人身價降跌份不少,因此無論東西方的冷兵器格鬥術中華都講究用刀背、劍背去抵擋對方的攻擊。比如日本劍道的格擋,都是努力使用刀背,努力避免任何形式的正面撞擊,這是日本古劍術的遺傳。在歐洲古劍法格鬥中將劍柄到劍身中部的部分稱為“強劍身”,在攻防中儘量用這部分進行防禦,而不是用劍刃。

    在中國隋唐乃至漢,大部分刀劍刃口硬度至會達到58-60左右,這個硬度很高也很容易在戰鬥中造出現崩口捲刃。因此在隋唐時期出現了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出現了刃口不進行熱處理的夾鋼刀具,這種刀具捲刃後可以不斷地研磨,持續使用;二是鐧、鞭等鈍器的使用,這兩種兵器在秦瓊等猛人的手中可以輕易的破開敵人的重甲。

    (這是宋朝名臣李綱的鐧,鐧通“劍”,本來就是和劍類似的鈍器)

    大名鼎鼎的日本刀其實是非常“脆弱”的一種兵器,其刃部熱處理上堅持沿用了咱們隋唐已經淘汰的敷土燒刃熱處理手法,因此刃部的熱處理部分也很窄,捲刃後研磨的空間很小。如果不信,請看下面的記錄:

    一番隊 副長助勤沖田總司的“加賀清光”(應為大河守安定)... “鋩子”折斷。

    二番隊 副長助勤“永倉新八”的「播州住手柄山氏繁」... “鋩子”折斷。

    三番隊 副長助勤“齋藤一”的“攝州住池田鬼神丸國重”... 小傷無數。

    四番隊 副長助勤“松原忠司”的“加州住藤島友重”... 大傷四處,小傷十九處。

    五番隊 副長助勤“武田觀柳齋”的“越前住常陸守兼植”... 小傷六處。

    六番隊 副長助勤“井上源三郎”的“奧州白河住兼常”... 無損。

    八番隊 副長助勤“藤堂平助”的“上總介兼重”... “物打”小傷十一處,近「鍔」卻有大傷四處,無藥可救。

    十番隊 副長助勤“原田左之助”的 “江府住興友”... “物打”小傷七處,近“鍔”大傷兩處。

    這些武士刀被損壞就是發生在“池田屋事件”後,這些名刀參與的只不過是一場砍死7人砍傷11人小型戰鬥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網課,你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