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零壹肆
-
2 # 小小的酸奶
“平原相”是與太守一個等級的。
我先來說“相”這個職位,說起“相”,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宰相、丞相、相國,這一類國家二把手的職務。很明顯,“相”就是掌控一個國家政權的職位。漢朝建立後,除了延續郡縣制外,還應用了分封制,因此會出現很多諸侯國,這才會有後來的“七王之亂”。這些諸侯國的建制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漢王朝的建制,因此也會有“相”。
根據《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當時還存在著很多根據以諸侯國為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行政等級與郡相等。而這種諸侯國中的“相”,比如梁國 沛國 陳國 魯國等等,這些地區的行政長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國相,官秩兩千石,與一郡太守的官秩是一樣的。
《後漢書·百官志》: 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曰:傅主導王以善,禮如師,不臣也。相如太守。其長史,如郡丞。同時因為後來“推恩令”的出現,還會出現比上述的諸侯國低一級的侯國,而其國相就與縣令是一個等級。
《後漢書·百官志》:每國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縣。接著說平原郡。平原郡隸屬青州,下轄“平原、高唐、般、鬲、祝阿、樂陵、溼陰、安德、厭次”九個縣。而平原郡曾經多次改名,據有關志書記載,平原郡始置於西漢,東漢永寧元年(120),後又回改為郡;建和二年(148)又改為國,建安十一年(206)又改為郡。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又改為國,七年(226)復為郡。
而劉備擔任“平原相”的時候是剛好在稱為平原國的時候,因此最高行政長官就是平原相。因此,這個平原相,我們就可以看做一郡太守。
-
3 # 四川達州人
平原郡:秦代廢除俞靈縣,設平原縣,屬齊郡管轄。西漢初期,劉邦設定平原郡,郡守就在平原縣,轄平原、高塘等19縣,屬於大郡。歸青州刺史部監察。
所以,在東漢末年改刺史為州牧之前,平原郡守等於省級行政主官,之後則等於大地級城市的行政主官。
漢朝制度,王封國,一般掌一郡,行政主管是為國相。與郡守平級,2000石。
縣侯就藩,稱侯國,行政主管也稱為國相,與縣令平級,600石。
因此,劉備最初顯然不可能是與郡守同級的平原王國相,因為前面他只平原縣令,突然晉升到這麼高是完全不現實的。
歷史記載,漢代平原王一共5位,最近三位分別是漢桓帝的父親劉翼、兄弟劉碩、劉石,此後爵除還郡。大體上,平原王是建安後期才廢黜的,所以平原王相可能是劉備。
不過,歷史記載劉備曾參與討伐董卓,但十來位諸侯都是郡守王相刺史將軍,如劉備是平原王國相的等級,則不會不記錄。而如果劉備參加討董時是縣級官員就很正常了。
所以,大體應該是,討伐董卓結束後,劉備灰溜溜地回平原縣。後面因為公孫瓚的原因得到了些晉升,成為平原王國相。
平原郡在冀州邊界處:
-
4 # 文化快遞員
平原是漢代設立一個行政區,屬於青州。漢代全國普遍實行的是郡國制,就是在州的下面設郡、國,郡的最高長官叫太守,而國的最高長官叫相,也叫國相。郡、國建制相同,級別一樣。
但對於平原來說,它一會兒是郡,一會兒是國,變化相當複雜。據有關志書記載,平原郡始置於西漢,東漢永寧元年(120),後又回改為郡;建和二年(148)又改為國,建安十一年(206)又改為郡。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又改為國,七年(226)復為郡。西晉時改為國,南朝宋時復為郡。直至北魏時郡國並廢。劉備所擔任的平原相,正是在東漢建和二年(148)至建安十一年(206)平原為國的時候。那時候,劉備正是平原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附贈打油詩一首:
織蓆販履起高足,漢傾家國烈焰屠。
三哭三顧名爾志,可憐命喪在東吳。
-
5 # 我是伍洋
劉備的平原令及平原相相當於縣令長及郡太守。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顯,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萬戶以下縣的長官稱令,萬戶以上的稱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牢獄的縣丞,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以上。
郡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時改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任免所屬椽吏。
漢代地方上的相為兩種,一種是王國的相,位同於太守,另一種是候國的相,位同於縣令。劉備開始為平原令,只有一個縣,而且當時平原所處的地方是有太守的。後來平原縣太守升級為平原侯了,劉備便備命為平原相了。
平原令只是平原縣的行政長官,平原相是平原王國的相,平原王國即在平原縣內,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平原王國除國。劉備無論平原令還是平原相,當時平原地方是有太守的,因此劉備是沒有實際權力的,不治民、不治吏、不掌軍,只能拿到俸祿,平原相只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
-
6 # 大唐影視城
相職如郡太守。--太 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一般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不過這裡要提出一點,其實劉備的相和令是一個意思,為啥呢,因為他的封地很尷尬,只有一個縣,所以實際上就算作為相他的權利和縣令其實是一樣的,而且當時平原所處的地方是有太守的,所以其實劉備壓根也沒有相的權利只不過就是能拿到俸祿而已,所以不管叫啥都是一個樣子有名無實的虛職
-
7 # ww3721王建文
封建社會皇帝,對親屬子女及人功臣分封大小不等封地小國,有亭,鄉,縣,郡等封地。與皇帝直接任命長官,管理郡縣平行存在。一個諸侯王國內管理的最高官員就是丞相,簡稱相。他們是諸候王的官員。沒有接受國家管理,大小不等都稱為相,實際就是諸侯家管家。
劉備從高唐縣令,被黃巾攻破縣城跑到公孫瓚那裡當了沒有實際管理實權平原縣令,到公孫瓚滅了劉虞封國平原縣後,劉備才是就成了為公孫瓚管理平原縣的管家的平原相。是公孫瓚的私家人員,不是國家管理人員。孔融在東海受到黃巾軍的攻擊時劉備直接帶領一幫人員就去幫助,是他領導私人武裝。劉備到陶謙那裡,才接受國家招降。成為將軍管理徐州。過去所說張相公,王相公就是張家的人王家的人意思。相不是正式官員名稱。
-
8 # 羽書遲
平原相指平原這個地方的相,這是漢朝比較特殊的官職,和漢朝分封制相關,也與其監察制度相關。
東漢時期地方政府分為三個級別,州、郡、縣。州的長官叫州牧或刺史,郡的長官叫太守,縣的長官叫令或長。
分封一般以郡為封國,派官員名為輔佐,實則監視分封者,處理郡國事務,也就是說郡國的相實則相當於郡太守,級別也相當。
故而劉備的平原相,實則與郡太守級別一樣。
-
9 # 真正鱷魚不哭
糾正一下,沒有什麼“三英戰呂布”,劉備參加的是公孫瓚與袁紹的軍閥混戰,他的平原令是公孫瓚小弟田楷私授的。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後為高唐尉,遷為令。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三國志·先主傳》東漢末年青州屬下有諸侯國平原國,平原國屬下又有平原縣,國、縣同名。漢朝武帝之後,諸侯王沒有實權,國政由中央派遣的國相掌握,國與郡成為同級行政區,國相與太守地位相等。劉備是由公孫瓚私自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私自任命為平原縣代理縣令,後來又索性讓他兼任平原國相(估計是原來的國相被殺或逃走)。
劉備參加公孫瓚與袁紹戰爭時間很短,擔任平原相基本上是掛名,也就表示一個官銜級別,並沒有實際執掌國政,平原國也沒有成為他的根據地。不久之後
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因為覺得追隨陶謙有利可圖,大耳賊便輕易拋棄原主子。
-
10 # 使用者88079694659
這時的相其實與郡太守沒有區別(此時的王國的轄區大小也就相當於一個郡),僅僅是品秩為真二千石,高於郡太守而已!
-
11 # 冷兵器研究所
漢代實行郡國並行制。縣有府,國有相,劉備做平原相,平原就是一個小國平原國。
在這裡介紹一下西漢諸侯與漢代諸侯的關係。
漢初有燕、趙、楚、九江等七個姓氏不同的王國。高祖皇帝用一把二劍殺死了所有不同姓氏的國王。他對白馬起誓說:“如果國王不劉氏一族,全天下就一起討伐他。”同時,還規定了沒有功績就不能授予侯爵(後來就沒有了,漢朝的宰相和外國親戚都照例授予侯爵)。
在漢代,諸侯國州和縣,連線數十個城市。他們統治國家和人民,並設立自己的官員。這個國家的官員設定有點類似於漢代。據《漢書·吏表》記載:“高朝第一皇帝,諸侯有金璽綠帶治國。有太傅傅王,內史治民,少尉管軍,宰相統吏,所有的吏都像漢代一樣官。”《通典·官典》:“漢代,唯宰相一人,御史官皆自封。”
小暉在位元年,王國轄縣縣長的任免權歸還朝廷。景帝剝奪了君主的封建國家的行政權力。據《漢書》記載,有一份官吏名單:“晉中五年,諸侯王不得重掌天下。皇帝被任命為官員,首相被改為首相。省長、廷威、邵府、宗正、博士生,以及郎的官員、來訪者和省長都失去了他們的成員。”
漢武帝時期,大夫令、侍從等皇室官員的任免權也歸還中央,並頒佈了《左官法》,規定在皇宮任職的官員不得為中央官員。隋河元年,成帝(前八年),廢太子內史,治民。此時,其實與縣長並無不同(此時王國的管轄規模也相當於一個縣)。只是官階真的是兩千石,比縣長還高。到目前為止,諸侯國只保留透過漢代派遣的官員徵收稅款的權利。
平原是漢代建立的一個行政區域,隸屬於青州。漢代全國普遍實行郡縣制,即把一個縣或一個國家置於國家之下。縣裡最高的官員叫太子,而國家最高的官員叫湘,也叫國湘。縣和州有相同的制度和水平。但對於平原來說,它是一個縣和一個國家,變化是相當複雜的。據有關記載,平遠縣始建於西漢。東漢永寧元年(120年)改回郡,劍河二年(148年)改為州,建安十一年(206年)改為郡。三國魏黃三年(222年)又改為國,七年(226年)又改為縣。西晉為國,南宋為郡。直到北魏,這些縣都被廢除了。劉備平原相的位置是東漢二年(148年)至建安十一年(206年)。當時,劉備是平原的最高長官。
-
12 # 揚生解史
漢朝實行的是郡國制度。郡國制是指郡縣制和封國制並同規劃制度。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郡有郡守,國有國相。
公孫贊當時為北平太守,太守的官職與國相的官職是平級的。既然是公孫贊封劉備為平原相的,那麼“平原相”不可能為為“國相”。結合平原是侯國這個因素,可知劉備的官職應是“平原侯相”。
平原侯相比國相低一級,這也是公孫贊能夠以太守之名任命劉備的原因。
-
13 # 龍哥聊影視2
平原相指平原這個地方的相,這是漢朝比較特殊的官職,和漢朝分封制相關,也與其監察制度相關。
東漢時期地方政府分為三個級別,州、郡、縣。州的長官叫州牧或刺史,郡的長官叫太守,縣的長官叫令或長。
分封一般以郡為封國,派官員名為輔佐,實則監視分封者,處理郡國事務,也就是說郡國的相實則相當於郡太守,級別也相當。
-
14 # 正一小道
漢朝實行的是郡國制度。郡有郡守,國有國相,劉備曾做過平原國相,平原就是國。介紹一下西漢諸侯王和漢朝的關係。漢初,有燕、趙、楚、九江等七個異姓王國。高祖以次翦滅異姓諸王,刑白馬作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同時規定非功不得封侯(這一條後來沒有奉行,漢朝丞相、外戚都例行封侯)。漢代諸侯國“大者誇(同“跨”)州兼郡,連城數十”。他們君國子民,自置官屬。王國的置官略仿漢朝,按《漢書·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綠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通典·職官典》: “漢朝唯置丞相,其御史大夫,皆自置之”孝惠元年,王國所轄諸郡太守的任免權力收歸朝廷。景帝則徹底剝奪了諸侯王對封國的行政權力。按《漢書·百官公卿表》:“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漢武帝時,諸如郎中令、太僕等諸侯王的王宮官員的任免權也收歸中央,並頒佈《左官律》,規定在王宮任職的官員不得出任中央官員。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廢諸侯王內史,以相治民。這時的相其實與郡太守沒有區別(此時的王國的轄區大小也就相當於一個郡),僅僅是品秩為真二千石,高於郡太守而已。到此為止,諸侯王僅僅保留了透過漢朝派遣的官員徵收租稅供自己享用的權利,郡國漢朝在地方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郡國同級。郡國的編制:郡守, 秩俸二千石, 掌一郡大小事。國相, 秩俸二千石, 掌一國大小事。都尉, 比二千石,郡丞, 秩俸六百石,長史, 秩俸六百石,功曹史,五官掾,督郵,郡府屬官:主記事掾史, 主錄記事。錄事掾史, 主記。奏事掾史, 主奏議事。少府史, 總典守相私家財務出納。門下督賊曹, 主兵衛,巡查侍從。門下賊曹, 主侍衛。府門亭長, 主守衛。門下議曹史, 主謀議。門下掾, 雜務人員。門下史, 雜務人員。門下書佐, 雜務人員。門下小吏, 雜務人員。民政官員:戶曹掾史, 主民戶,祭祀,農桑。田曹掾史, 主墾埴畜養。水曹掾史, 郡國水利人員。時曹掾史, 主時節祭祀。比曹掾史, 主郡內財物,尾數之檢核。財政官員:倉曹掾史, 主倉谷事。金曹掾史, 主貨幣鹽鐵事。計曹掾史, 主上計之事。市掾, 主市政。兵政官員:兵曹掾史, 主兵事。尉曹掾史, 主徒卒轉運事。政法官員:賊曹掾史, 主盜賊事。塞曹掾史, 掌邊塞之職。賊捕掾, 主捕盜賊。決曹掾史, 斷罪決獄。辭曹掾史, 主闢訟事。交通官員:督郵掾, 主奉詔系捕,錄送囚徒,催租點兵。法曹掾史, 主郵驛。漕曹掾史, 主漕運糧草事。教育衛生官員:學官掾史, 主郡學校事。郡掾祭酒, 主教育。學經師, 主教育。文學史, 主教育。醫曹掾史, 主醫藥事。
《劉備納賢》中“因以為平原相”中的“以”是什麼意思
“以”是任命的意思。 【於是任命(他)為平原相。以為即“以之為”,此句是省略句。】
我們知道,早年劉備曾任平原國國相,我的問題就是這個,平原國國主是誰?可以肯定的是國主必然姓劉!
根據東漢官職制度,你所說的平原國是分封給諸侯王的郡稱國,其行政級別與郡相等。王國的官屬分兩個系統,一是類似於郡官的民政系統,有相(相當太守)、長史(相當都尉),其屬官亦與郡大體相同;一個是管理諸侯王生活、禁衛的官屬,如郎中令(相當光祿勳)、僕(相當太僕)、治書(相當尚書)等。此外,王國還設有類似於太傅的傅,負責輔導諸侯王,級別等同於王冠相。 而劉備當時開始任的是平原縣令後來才任平原相。平原國主小人物史上沒記載。
《劉備納賢》的意思是什麼?
原文 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嘗與公孫瓚同師事盧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備與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為平原相。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友善,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常山趙雲為本郡將吏兵詣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雲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節選自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譯文 當初,涿郡人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幼年喪父的劉備十分貧窮,與母親一起以販賣草鞋作為職業,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時超過了膝蓋,回頭(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懷大志,很少說話,喜怒不輕易表現在臉上。(他)曾經與公孫瓚一起在盧植門下拜師學習,因此前往投靠公孫瓚。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奪取青州,他們立下了戰功,於是就讓劉備擔任平原相一職。(劉備)年輕時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十分友好,他與這兩人睡在同一張床上,之間的感情就像親兄弟一樣,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時候,都整天站在劉備身邊侍衛他。他們跟隨著劉備一起與敵人周旋,不逃避艱難險阻。常山趙雲率領自己的隊伍前去拜訪公孫瓚,劉備見到趙雲後,以趙雲的膽識為奇,真誠用心地去和他結交。趙雲於是就隨劉備到平原,為劉備統領騎兵。
三國演義裡說劉備曾經守平原令,又說他後來做平原相。請問這兩個職位的區別?
級別不一樣的。平原令只是平原縣的行政長官,平原相是平原王國的相,平原王國定都平原縣。還有,漢末只到獻帝建安十一年平原王國才除國,所以劉備當年的平原令變平原相肯定不是平級,而是升級。
劉備那年做的平原縣令
投奔公孫瓚以後,被派往平原做平原相,這都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
-
15 # 福子說歷史
平原是漢代設立一個行政區,屬於青州。漢代全國普遍實行的是郡國制,就是在州的下面設郡、國,郡的最高長官叫太守,而國的最高長官叫相,也叫國相。郡、國建制相同,級別一樣。但對於平原來說,它一會兒是郡,一會兒是國,變化相當複雜。據有關志書記載,平原郡始置於西漢,東漢永寧元年(120),後又回改為郡;建和二年(148)又改為國,建安十一年(206)又改為郡。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又改為國,七年(226)復為郡。西晉時改為國,南朝宋時復為郡。直至北魏時郡國並廢。劉備所擔任的平原相,正是在東漢建和二年(148)至建安十一年(206)平原為國的時候。那時候,劉備正是平原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
16 # 人者仁義也
平原相就是平原國的國相,是一個類似於郡太守這樣職位,官階在漢代是兩千石,屬於高階官員。在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裡劉備也確實擔任過平原國相,也是公孫瓚封的,這種不受漢朝官方認定的官職,在東漢末年屬於不受大家承認的官職。
簡單介紹下漢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漢代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的來龍去脈。在西漢初年,漢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度。劉邦在戰勝項羽之後,大肆分封異姓諸侯,比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趙王張敖,以表達這些人對於劉邦取得天下的功勞,但是這些異姓諸侯是真正的分封國家,他們所在的國家是仿照漢朝中央的設定,比如有太傅輔佐諸侯王,內史治理國民,中尉掌管軍事,丞相統領百官等等,這樣的國家佈滿了漢朝的關東地區。這些諸侯國存在就是對於皇權的威脅。劉邦很明顯感受到了這種威脅,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裡,劉邦就是在剪除這些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被殺,英布謀反被殺,韓王信和盧綰逃亡匈奴。最後只有南方存在一個長沙王吳芮。
劉邦在剪除異姓諸侯王之後,分封同姓諸侯,比如自己的兒子們紛紛封為諸侯,長子劉肥受封齊王,劉如意受封趙王,劉恢受封梁王,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燕王劉建。幼弟劉交受封楚王,從父兄劉賈受封荊王,侄子劉濞受封吳王。但是這些諸侯同樣是漢朝中央的威脅,最後引發了削藩的行動。
漢文帝繼位分割諸侯國,漢景帝登基平定七國之亂,最後在漢武帝年間實行推恩令,諸侯國的勢力被大幅度削弱,從漢朝初年佔據幾個郡的龐大地區,到後來只和一個郡差不多大小的地區,龐大的齊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趙國被分為六個諸侯國,梁國被分為五個諸侯國,淮南國被分為三個諸侯國。同時諸侯王被廢除治理諸侯國的權利,諸侯國的官員由中央任命,諸侯國的國相成為諸侯國的實際掌權者,如同郡太守。也就是諸侯國和漢朝朝廷直接管理的郡屬於一個級別,但是按照漢朝的法律,國相的地位低於郡太守,這也是為了壓制諸侯國。
但是漢朝的諸侯國並沒有被廢除,而且一直在延續,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都是分封自己的兒子為諸侯,至此西漢才停止分封諸侯王,其實主要是皇帝沒有兒子。
在東漢時期,郡國並行的體制被繼承。東漢光武帝在建國之後,繼承了西漢的郡國並行體制,漢光武帝曾經兩次進行大規模分封諸侯王國,漢明帝,漢章帝對於自己的兒子也進行了分封,不過在東漢,諸侯王喪失了在政治上的權利,但是他們可以採用封國的租稅,僅此而已,而且封地很小。諸侯王多是皇子。東漢的諸侯王很多時候根本不就國,經常居住在京師洛陽,有些諸侯王就國往往是因為和皇帝的關係疏遠。
在歷史上,劉備擔任的平原相就是諸侯王國平原國的國相。平原王國建立於東漢延平元年(106年),漢和帝分封長子劉勝為平原王,平原王國國都建在平原縣。平原王國傳了四世:平平原懷王劉勝,平原哀王劉得,劉翼,劉碩。
劉備擔任的平原相是漢朝郡國並行體系下的一個國相,相當於郡太守。 -
17 # 小祁說歷史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三英戰呂布”只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故事,而並非真實歷史。
(三英戰呂布繪畫)
但是劉備被封平原相是確有其事,這是在劉備在與青州刺史田楷對抗袁紹時,因為屢次建立功勳而先被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後來又領平原相。據《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記載:
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劉備畫像)
《三國志》中明確記載了劉備平原相是怎麼來的。而對於很多人好奇的這個平原相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其實下一句話就透露出了,也就是“郡民”二字,這也就是說劉備當時管理的是一個“郡”!但是這個並不是真正的郡,而是一個郡大小的王國—平原王國,劉備就是平原王國的相,也就是平原國相!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東漢實行的郡國並行制,也就是在設定郡縣的同時,還分封有諸侯王國!按照東漢制度,皇子封王,以郡為國。每國置傅、相各一人。傅主王府事,職如漢朝的太傅;相如郡太守,主政務!相有長史一人,職如郡丞。另置中尉一人,秩二千石,職如郡都尉,是主管軍政、緝捕盜賊的軍官。(東漢行政區劃圖)
除了王國之外還有以縣為封地的侯國,侯國也置相一人,相對的也就相當於縣令或縣長(以侯國大小為異),相不隸屬於列侯,但負責為列侯徵收租稅。
因此,劉備所擔任的平原相實際上就是平原國的“太守”,只是因為是諸侯王國,因此設定相和太守以區分。雖然東漢設定了諸侯王國,但是他們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甚至是西漢早期的諸侯國也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們最多是錦衣玉食,在政治舞臺上幾乎沒有話語權,而一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正是國相! -
18 # 深海的魚33
在東漢末年州牧制度確定前,國家下面的最大行政單位就是郡和國,郡國是平級的,郡的長官是太守,國的名義上最高領導是國君,但行政權在和郡守平級的國相手裡,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許可權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郡守和國相往上一級就是中央的九卿,而且平原是大郡,也就是今天的類似廣東河南山東這樣的大省,地位是很高的
劉備白手起家,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涿縣起兵,四處征戰,在平定黃巾軍中屢立戰功,被朝廷封為安喜縣尉。後因鞭打督郵,被朝廷免職,投奔劉虞,在漁陽征討戰中立功,被任命為平原縣令。
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擔任平原縣令的劉備也帶關羽、張飛跟隨公孫贊一同前往。董卓派無敵將軍呂布挑戰,張飛與之交戰五十回合,又加關羽與之交戰三十回合,都不見輸贏,最後劉備揮舞雙劍上陣助陣,最終才贏了呂布,史稱“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在討董戰鬥中立下大功,當時的北平太守公孫贊就封劉備為平原相。
回覆列表
漢朝實行的是郡國制度。郡有郡守,國有國相,平原就是國。平原相就是平原王國最高的行政長官。
漢代地方上的相分兩種,一種是王國的相,這種是位同太守,另一種是的侯國的相,這種位同縣令,劉備乾的實際是縣令。平原原本是縣,劉備當縣令,後來有人被封為平原侯了,那劉備的稱謂就改成平原相了,其實都是一回事,東漢的侯是虛封,不臨民、不治事、不掌軍,只是享受一部分食邑租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