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堂廣訊
-
2 # 廣府洺州
謝謝提問!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南方水稻種植區而言,不過北方也有諺語叫”曬麥不曬米,曬米要虧死”,說法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以我們邯鄲地區為例,這裡的主要農作物是以小麥、玉米和穀子為主。在磁縣、永年一帶也有少量種植水稻的,而磁縣馬頭大米還相當有名。
一般莊稼收穫以後,都會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及時晾曬乾會不利於儲藏,時間長了會發黴生蟲。所以小麥要趁天氣好暴曬三四天,而玉米一般是整穗的晾曬,為了把玉米芯裡的水分徹底曬乾,有時甚至要晾曬好幾個月。穀子是含水分最少、最不容易發黴生蟲的糧食之一,稍微晾曬即可,而且儲存時間最長,所以在邯鄲地區就有了“陳穀子爛芝麻”之說。
下面再談談為什麼大米不宜晾曬。在過去的時候,地裡收成一般都低,所以糧食比較金貴。晾曬大米如果沒有人專門看管,難免會有鳥吃雞啄,會造成稍許的損失。當然,這並非不宜晾曬的主要藉口,其真正原因是大米和其他糧食不一樣,含水分較大,如果長時間晾曬,內部結構會發生改變,表面會出現崩紋現象,用手指輕輕一捻,就會碎成顆粒,蒸出來的飯不香、熬出來的湯不黏稠,這也是我們的祖輩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再者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的人都是吃一點買一點,誰還會在家裡大量的儲藏糧食呢?所以說這種問題早已被國家大型倉儲部門,用科學的辦法解決掉了。
-
3 # 老七35341
謝邀:稻穀經過脫殼之後,自然成(大米)。但稻穀須曬乾後才能碾米。但大米曬過之後,一兩個月後口味極差,會有〈哈〉味。也就是說變成〈陳米〉了。儲存時一定要在乾燥通風的地方,農村一般用土缸瓷缸木櫃儲存。一年之內不會變味且營養成份不會下降。所以大米不能曬喲。
痴長六七。
-
4 # 老胡說三農
首先說說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稻穀可以曬,但大米不能曬。倘若曬了大米可就要吃大虧了。
接下來說說大米為何不能曬。
大米與其它糧食作物的成分結構不同。其它大部分糧食作物的成分結構非常細膩,成分結構與成分結構之間一般都由澱粉緊密地粘結在一起,不容易鬆散。但大米的成分結構卻是由一個個“顆粒物”組成的,雖然“顆粒物”之間也由澱粉粘結,但粘結度不高。這就使得大米很容易受潮吸水。而大米容易受潮吸水的特性也恰恰幫助了大米,使得大米中的澱粉在“微潮”的狀態下更容易地將大米成分結構中的“顆粒物”緊緻地粘結在一起。倘若將大米放在陽光下暴曬,就會導致大米澱粉的“微潮”狀態遭到破壞,從而使澱粉失去粘性,最後導致大米成分結構中的顆粒物“崩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碎掉”。另外,由於暴曬所導致的水分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澱粉,從而使大米的口感嚴重下降。因此,大米是不能暴曬的。
雖然說脫粒後的大米不能暴曬,但帶穀殼的大米是可以暴曬的。這主要是因為穀殼在暴曬的過程中只會蒸發掉穀殼表層的水分,而穀殼內部的水分在穀殼嚴密的包裹下很難徹底地蒸發出來,從而給大米創造了一個“微潮”的環境,從而保護了大米的成分結構。因此,暴曬帶穀殼的大米對大米的成分結構沒有影響。
那麼,大米一旦生了蟲子又該如何辦呢?
倘若大米生了蟲子,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1.利用生薑驅蟲
大米中的蟲子不喜歡生薑的味道。如果在大米中混放幾片生薑,就會將大米中的蟲子趕跑,從而起到驅蟲的作用。
2.利用花椒驅蟲
花椒的味道也很特別,是大米中的蟲子不願意聞到的。如果大米生了蟲,可以用布包一些花椒的籽粒,放在大米中間。當蟲子聞到花椒的味道後,就會跑掉。
3.冷凍殺蟲
如果少量的大米生了蟲,可以將大米裝在袋子裡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中,待48小時後取出袋子,大米中的蟲子就會死掉。用水淘淨蟲子,即可食用。
好啦!就此打住吧!總而言之,因大米的成分結構比較特殊,所以導致大米不能暴曬。倘若大米生了蟲子,就按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處理就行。
-
5 # 使用者歲月靜好樂逍遙
不管小麥玉米稻子都曬乾揚盡才能存放:曬穀不曬米其主要原因稻了一經曬乾了,不干你碾不下好米。
米不能曬的原因:因為透過曬稻子已經將米多餘水分給曬跑了,剩下的是米的自身保養水分,你如在去暴曬,勢必將米組織破壞,起搊並裂紋,破壞了大米的原來品質,做米飯不但不香不甜,還幹楂無味不可口,不勁倒蘇,得不賞失,廢功不落好的下場。
所以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地都徵用了,我們這兒也無法種水稻了,都是在糧店買一小袋20斤裝的,吃完再買誰還去曬。
-
6 # 二哥拾影
我是北方人,地裡常年種著小麥與玉米,因此對小麥是比較瞭解的,而且這些糧食作物是不怕暴曬的,反而因為暴曬而變得更容易儲存,也避免了蟲子的生長,尤其是那些收糧食的,他們希望農民把糧食曬得越幹越好。
但是大米為什麼不敢曬呢?我以前開過超市,進得大米里面時間長了有些蟲子,以為會像小麥一樣到外面拿去曬曬就好了,然後長輩告訴我大米是不敢曬的,只是讓我放到陰涼處攤開一下,但即使是這樣,這種晾曬過的大米,熬稀飯的時候也會很渣,而且大米也特別容易破碎,不完整,最後這些大米也只能是我自己吃,不能銷售了。
說來也很奇怪,為什麼同是糧食作物,小麥就可以暴曬?而大米卻不能?這與它們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
北方的人喜歡吃一種美食,涼皮肉夾饃,美的很!在製作涼皮的過程中,要有一道工序,就是要洗面,最後把麵筋洗出來為止。
這也應該是他們本質的區別,為什麼小麥的面可以發起來?而大米卻不可以,為什麼小麥的面可以洗出麵筋?同樣大米卻不可以?這也就是他們不怕暴曬的主要原因,因為小麥之間有面筋做恐固,曬開了他們內部的水份,他們還有聯絡,因此曬過的小麥會濃縮,尤其是那些剛收的小麥,多曬一天就多摺好多斤。
而大米卻不一樣,它就像塑膠一樣,內部之間沒有聯絡,經過陽光的曝曬與風化,很容易化為塵土一樣的粉末,用這種米熬稀飯吃起來就有些渣,大米之間的唯一聯絡就是那些內部的水,一旦水分消失,聯絡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大米千萬不能暴曬,而且大米也不能見水,大米遇到水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黴,變質,也就是說大米對水分的要求很高,不能多,也不能少,所以在大家在買大米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買的太多了,不像我們的麵粉容易儲存!
-
7 # 塞外農民小李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大家都知道。稻穀經過加工後才是大米,稻殼兒是保護胚胎髮芽率的,可以保護裡邊的水分和營養,不會流失。所以在曬的時候可以曬稻穀,曬好的稻穀可以處很長時間。
經過太陽暴曬以後的大米,因為已經破壞掉了其原本具有的吸溼能力,把它繼續儲存起來,就很容易受潮,然後就生蟲子,或者是發生黴變。如此一來晾曬大米不僅不是保護大米了,而且是導致了糧食的浪費營養的流失。,
因此就有了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的說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農業百曉生
謝謝回答了。廣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的生活中,總結了經驗。創造了很多的民間俗語。對農業的生產和日常的生活起到了指導性的意義。為什麼說嗮谷不嗮米嗮米輸不起?大家知道太陽光含有一種極強的紫外線。可以殺死細菌。同樣對營養物質有所傷害。而各種作物種子的皮對種子有堅強的保護作用。而要是嗮米的話,能減少大米的各種營養物質。破壞了大米的組織結構,使人食之既沒有營養。又食之無味。減少了大米的芳香。所以民間就有了這樣的俗語。
-
9 # 李爾勳1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得出的結論。谷曬乾脫粒成米,米容易吸潮氣,潮溼發黴生蟲,這時要涼幹水份而不能曬,曬過易碎還更能吸潮發黴而變質,原來的好米變質不可食用。經驗傳給後人用以借鑑,避免人們不知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
10 # 樹德漢碩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我是南方兩廣人,自小插禾吃米長大,確是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的。谷不曬乾不成米,谷不曬乾就碾也是虧不起的。從田裡把稻穀收回來,必須要曬乾,不曬乾就易黴壞不要得,也儲藏不了,要儲藏就必要曬乾去掉水份。谷不曬乾就碾成米,一是成米率低,一是米不成條粒,一是多水氣快黴壞收不得,所以收割回來的稻穀必須曬乾風淨。
米是經不起烈日曝曬的,曬米會影響米的質量,曝曬過米,曝曬愈烈,質量越差,無論煮飯煮粥做什麼都不好了,甚至完全作廢用不了,不說人吃不好,有害,就是喂畜物,也不好,所以米是不可曬的,特別不宜高溫曝曬,曝曬了就會嚴重退質浪費了,真的是虧不起的,有水潮,只風乾涼曬一下即可,千萬不可烈日曝曬。
-
11 # 老農話三農
俗話“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這句俗語,應該說是勞動人民根據多年的實際經驗,並經科學的論證,自有它的理論根據和運用,對人們對儲存穀物和大米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這裡的谷,應該特指成熟並收穫後的稻穀,否則,就沒有有下一句的“存米虧不起”,當然,用在成熟並收穫後的其它穀物,收穫後並及時晾曬,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不過,據相關的儀器檢測,並不是曬穀越乾燥越好,最適宜穀物有利於儲存時間長,並且其穀物中的營養成份水份控制在14.5%左右就佳,超過14.5%水份或更多,穀物表層儲存宜黴變,從而會滋生加工水份過大的有害黴菌高,人們食用後不利於身體健康;而穀物曬得過於乾燥,特別是稻穀,機械加工粘度也會降低,大米易破碎,商品大米自然不能賣出好價錢,從而影響大米其經濟價值。
我們試著分析因為加工稻穀後大米因為水份過高並且儲存時間久而發生黴變或生蟲而必須要晾曬,也不可以在太陽的強光照射,雖然太陽下的紫外線及高溫能消滅其中的大部分米蟲及其它蟲類和黴菌等,但也不可能完全都消除,與此同時,強光紫外線下的曝曬,其大米中的營養成份也不可避免地被破壞,曬過後的大米更易氧化,蒸煮後的米飯營養成份和口感會大打折扣的!
那怎樣科學地晾曬和儲存稻穀和大米,以我們農村種田人多年的經驗,晾曬稻穀以前是不可能有專門的測水份儀器,一般情況下在晴好的天氣晾曬2~3天后,先用一隻手抓一小撮稻穀相互搓揉,在揉搓中稻穀的摩擦聲去辨別稻穀的水份,同時,取其中破碎中的米粒口嚼,輕鬆一咬有破碎聲,且無粘牙,那稻穀中的含水量即適宜,惟有此貯存的稻穀儲存期長,同時,其稻穀以後加工的大米營養成份最好。
在此提醒少數農民朋友,收穫後並的晾曬稻穀最好在先期嚴格控制其水份,並做好通風、防潮、防鼠害等,儘可能因為避免儲存時間長而可能再次晾曬,從而以後加工稻穀成大米易被碎,也會也會影響其食用口感和降低營養成份。
-
12 # 惠農圈
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為何大米不能曬?
在農村中,農作物在收穫了後,大家都會拿到外面曬乾,這樣的話才能更好的儲存,不容易發潮,儲存的時間比較長。當然在儲存到一定時間後,還需要再拿出來曬一下。而現在農民基本上不會吃家裡種植的糧食了,因此很多人將其收穫後,直接曬乾賣到市場中。儘管溼一點的穀物更重一些,但卻賣不出好的價格,水分多了還會拒收。
只是為何會有“不曬米”的說法呢?其實這有科學的道理的,如果將大米晾曬在外面,那它的食用口感就會發生變化,其味道也會完全轉變。在蒸煮大米時不成形,可能就會形成瘦癟的散米了。主要是因為在曬乾時,此時大米內的澱粉會嚴重的缺水,從而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了不溶性澱粉。
大米在收儲時,通常都會吸收很多的水分,其含量一般都比較高,這樣的話也會增加穩定性,不容易變性。而如果將大米放在陽光下曬,那水分會快速的流失,此時的大米雖說變得更乾燥了,但實際上每個米粒上都有裂痕,一個完整的大米直接碎掉了,如此一來可是頭疼不已。
當然大米在曬乾後,因為內部的成分發生各種變化,比如說蛋白質、澱粉等,因此大米不僅會失去以往的香味,營養物質減少,其實也會有很多的毒害物質出現,尤其是黃麴黴素,這樣一來就不能再食用了。
正因如此,老人才會說大米曬不得。當然稻穀是可以在陽光下晾曬的,畢竟外面有一層外殼保護,因此大家在晾曬稻穀時不需要有什麼擔心,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行曬乾。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少買一些大米,平日裡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儲藏,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儲存,大家怎麼看呢?
-
13 # 老農說鄉村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這個俗語是對生活現象的一種總結;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難以理解,但有過經歷的人,會很佩服老農們的智慧,這個俗語非常形象的告訴人們,大米是不能曬的。
在農村,自己家吃的大米,都是自己種出的稻穀自己到村子裡的糧食加工廠加工出的大米;在加工稻穀之前,都會把儲存的稻穀搬出一袋,攤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天。咬在嘴裡嘎嘣脆的時候,才會去加工;這樣加工出的大米,晶瑩飽滿,碎米少,做出的米飯清香宜人。
春季,或者夏季的時候,加工好的大米,沒能及時吃完,會生出小蟲子,有些農民會把這樣的大米,放在陽光下暴曬;在陽光的照射下,小蟲子會從大米中爬出來,但是,大米也會出現變化;晶瑩剔透的大米,會變得灰白髮暗,飽滿整齊的米粒會碎裂,煮出的米飯,也失去了濃郁的清香,口感也失去了黏度筋勁。有的農民會把這樣的大米扔掉,更不要說拿到市場銷售了。
有了這樣的觀察,所以總結出“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這條俗語。這個俗語其實告訴人們,加工好的大米,要及時吃掉,一旦變質,或者生蟲子拿到太陽低下暴曬,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損失。
-
14 # 灑脫農人
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為何大米不能曬?
這是一條極具警示教育和科學道理的農村俗語,大米當然不能曬,曬大米就等於曬飛了你本可以進入腰包的錢財,你說這虧還是不虧啊?當然是要虧死了。
一、曬稻穀是為了去除多餘的水分,便於儲藏和運輸。糧食作物剛收割回來時,其內含水分是非常高的,如果不把水分控制在恰當的數值,那作物儲存的時間就不長,也不利於運輸,時間稍長糧食就容易發生黴變。
所以農民朋友把糧食收回來以後,都會及時進行晾曬,去除稻穀裡多餘的水分,以期獲得更長的儲藏時間。同時稻穀經過晾曬處理後,在銷售時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能賣一個更好的價錢。
二、曬大米會改變大米的成分結構,極大降低大米的價值。稻穀應該要晾曬,可為何去了殼的大米卻不能晾曬呢?這是因為:
一是大米一旦經過太陽的暴曬,其口感就將發生不好的改變,糧食的香味也會大大減弱;
二是經過晾曬過後的大米,其內部水分嚴重不足,大米里的澱粉成分就會轉化成不溶於水的澱粉,使得蒸煮出來的米飯有一種泛泛散淡的感覺,食之無味;
三是大米經過晾曬後,其內部成分還會發生一些化學改變,本來是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卻可能會變得對人體有害了。比如晾曬後的大米,有的會產生一種叫“黃麴黴素”的有害成分,導致大米不能再食用了。
三、真正的農民決不會曬大米,曬大米的人不會是農民。農民朋友常年與莊稼打交道,雖然文化水平相對要低一些,但是因為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已經讓農民朋友深深瞭解到了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特性。
所以只要是真正在農村手拿鋤頭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就斷然不會愚蠢到把大米拿去晾曬的。只有那些沒有做過農活,不懂得莊稼耕種的人,才會想到把大米拿去晾曬。
四、多數農村俗語都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哲理性,不可完全不信。農村俗語很多,內容包羅永珍,都是祖祖輩輩在無數次的生產實踐中總結提煉而成,所以絕大多數的農村俗語其實飽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有的更是蘊含著極高的人生哲理。
對於這些俗語,我們應該本著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能不加甄別地全面吸收,也不能不顧一切的全盤否定,這才是應有的科學態度。
總之,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具有很強的科學道理,並不是農村人毫無根據的總結,我們應該按照這句俗語的要求,千萬不能將大米拿去晾曬,否則將會吃虧不淺喲。
-
15 # 布衣新徵
講到曬穀,這是在農村經常看到的場景,只是過去與現在大不相同,以前全部靠人工,現在用的是機械。簡單地說,就是在農村,農民透過半年多辛勤勞作,把收穫好的穀子,均勻鋪在打穀場上,利用太陽光曬乾,然後運回家中。把穀子裝進糧倉和家中儲糧的大缸,封存起來。當要吃米時,就從糧倉或大缸里弄出來,加工成米,要是谷封存久了,怕穀子受潮發黴。
有經驗的農民,就抓一點穀子,放在手心,用長滿老繭的雙手,使勁搓揉,搓掉穀殼,搓出米粒,判斷初穀子地乾溼度,如若米粒齊整,說明穀子乾溼度可以,如若米粒細碎,說明穀子溼度有點大,將谷弄出來再次曬一下。然後重新裝倉裝缸封存。這樣對加工出來地米質不會有什麼損害。
曬米虧不起,米本身就會含有一定水分。米只有儲存適當的水份,才有利於保鮮,如果把米放在陽光下曬,特別是暴曬,那麼米就失去它的自己應有所含水份,當它失去應有的水份,米就變得乾裂細碎。同時也失去了應有的養分,給人一種煙燻味道,也大大失去了原有味道。
當它再吸收外界水份,米就會發黴變質,人都不能吃了,因為這樣的米就報廢了,所以米時萬萬不能曬的,它是農民在生活積累經驗的流傳。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告訴我們,谷是可以曬的,米是萬萬不可曬的道理。它還與“積穀放飢,年年防荒(年年要防備災荒),家有餘糧,遇事不慌”及“好(hào)吃苗子(人)不留種”(無論是東西好吃還是你好吃,你得留有來年的種子)緊密相連,給人以清晰嚴謹的思想意識,詮釋了米在糧食系列裡,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農村俗語是一代一代農民,在他們曾經的歲月裡,辛勤勞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的生活是我們現在無法體會的。
:
-
16 # 棒奔霸
村民最為愛惜的莫過於是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好好的珍稀,像北方地區,糧食收穫之後,要經過幾次的晾曬,才會把糧食歸倉,有的還愛在春天陽光明媚的天氣裡,把糧倉裡面的小麥進行晾曬,在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小麥裡面的很愛生有米象,這種小蟲子被晾曬之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陽光照射下,這些蟲子都會往北方爬,決計不會跑錯方向,將糧食進行暴曬,是村民保護糧食的一種操作,但小米、玉米、小麥都可以進行暴曬,大米卻不能,這是為啥呢?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這裡指的就是大米,大米經過脫粒之後,是不能夠進行暴曬的。大米的晾曬,是要帶殼進行的,帶殼晾曬不會對於裡面的米粒造成影響,只揮發了稻殼的水分,讓其變得乾燥,從而便於貯存,等吃的時候在進行脫殼。大米是不能夠直接進行晾曬、暴曬的,這跟大米的結構有直接的關係,大米的結構跟小麥、小米等其他糧食不同,大米的結構更像是膠裝物質,經過太陽高溫暴曬之後,會將大米的結構直接破壞,吃起來已經沒有了那種口感和營養。
這句老話也是一種生活常識,也是經過多年之後的經驗累積,掌握糧食的貯存習性,才能將糧食很好的儲存,讓糧食擁有原本該有的口感和營養,大米不能進行暴曬的常識,也成為大家所熟知的生活小技巧,大米暴曬過後的口感、味道全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晾曬之後會吃虧也是必然的現象。
家庭購買大米,儘量不要多買,購買的數量不宜過多,能夠吃十天半月就行,可以將大米放在冰箱裡,能夠起到很好的貯存作用,不會生蟲,也可以在裡面放入紗布包好的花椒粒,也能夠起到驅蟲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放置在涼爽、乾燥的環境,大米是不易生蟲的,但存放時間久的打米,口感也會有一些下降,適量購買才是正確選擇,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
17 # 齊東晏子
曬穀不曬米,這是基本的生活常識。這裡的谷,一般是指稻穀,而不是我們常說的穀子。當然,對於穀子來說,道理基本上和稻穀相同。我們在農村呆過的人都有這些生活常識,一般小麥是脫粒後曬乾儲存,玉米是帶穗曬乾儲存,而大米和小米這樣的穀類,是帶殼曬乾後儲存,脫料後很少見到曬米的。
對於稻穀來說,不僅僅是曬穀不曬米,就是儲存過程,也都是帶殼儲存,這是因為帶殼的稻穀比脫粒後的大米容易保管。一般來說,稻穀加工成大米後,就要抓緊銷售,大米的儲存期不能超過一年,超過一年就成了陳大米了,陳大米沒有新大米的光澤和香味,粘性也會降低,並且要儘量保持低溫儲存。而帶殼的稻穀完全可以儲存3年左右,脫粒後照樣可以保證原來的香味和粘性。
脫粒後的大米儲存,要防止受潮和高溫,因為高溼度和高溫度最容易使大米發生黴變。有些人發現大米受潮或生蟲子,會根據一般的生活經驗將大米在陽光下曬一上,但這是不恰當的,玉米和麥子都可以在陽光下暴曬,但米類不可以。大米如果放在太陽下暴曬,全史大米中的水分突然減少,米粒就會裂紋折碎,糊化率降低,膨脹性增大,粘性減少,做熟後沒有油性,也沒有原來的香味兒和粘性。大米本身有較強的吸溼能力,儲藏過程中所含水分較高,藉此保持大米儲藏過程的穩定性,如果放在陽光下暴曬,米內水分迅速失去平衡,多數米粒上會出現一道道裂紋,顆粒完整的大米變成碎米,由於失去了水分和表面的油性,暴曬過的大米更容易受潮黴變保管難度加大。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大米受潮或生蟲,一般是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攤開,讓其自然風乾,潮溼狀態下生的蟲子自然爬出。平日家中儲存大米,最後是密閉儲存,這相可以防止受潮黴變,另外大米的儲存溼度不要過高, 最好在8~15℃之間。
總之,“曬米虧不起”,就是說明大米不能在陽光下暴曬,因為這樣會嚴重降低大米的品質和口感,也使大米繼續儲存的難度加大。
回覆列表
對於在農村裡,晾曬糧食都是平常的一件事,就像我們山東這裡,像以前機械不發達的時候,沒有收割機,收割麥子只能使用人工進行,在麥子收割完後,咱們農民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塊,這些地塊可以進行打麥子,就是把麥穗裡的小麥給打出來,不像現在是直接可以脫殼,以前可是沒有這麼高階,然後麥子打出來之後,我們就要拉回家裡,放到咱們的平房上或者是家門口進行晾曬,曬完了就可以儲存了,這些也是農村裡常見的晾曬方法,還是有的就是玉米,玉米收回來後,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要完全的弄下來,然後在進行晾曬,這些都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曬糧食的措施。
那麼有人就好奇了,為啥小麥,玉米,穀子都能曬,唯獨大米不能曬呢?其實這裡要說下,大米說實話在我國的歷史也不是很長,要說在前幾十年,農民是肯定吃不上大米的,能吃上白麵就算好的了,所以在以前的時候,農民要是魚了大米吃,那比過年還好,有的人說,曬大米也是一種“作賤”的行為,比如以前的大米都捨不得吃,你去曬大米的時候,不是讓鳥給吃了,就是給蟲子吃了,人都捨不得吃大米,都給可鳥蟲吃了,你說這個是不是作賤呢?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米本身和小麥不一樣,因為大米的水分比較多,要是進行晾曬的話,大米就會出現裂口,這樣的大米不管是做什麼都不好吃,咱們農民要是用了晾曬的大米熬稀飯的話,那麼這個經過晾曬的大米經過水之後就會變得特別粉,就好像麵粉一樣,看不到米粒了,所以說晾曬的大米也就不好吃了,另外,大米不像小麥一樣,外面有層殼,大米卻沒有,所以經過晾曬的大米是不好吃的,況且大米不晾曬都是不易儲存的,要是晾曬之後,大米更難儲存了,所以在農村,是沒有人晾曬大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