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宗國
-
2 # 使用者69152465481
空空,顧名思義,就是不存在。作者說,《石頭記》這部書,就是空空道人從大荒山無稽崖下一塊石頭上抄來的。這本身就是大謊話,誰能相信是真的。但這樣鋪展有兩大好處,一是推脫責任,用以說明自己不是真正的作者,只是把空空道人抄來的故事整理一下,如上邊怪罪下來,可作為一種辯解。二是行文方便,因為這樣說,整個書的內容都是石頭親身經歷的,而且石頭已經鍛鍊,具有靈性,連書中人物的心理活動也能猜到,這就為那些無法看到的場景開了方便之門。
-
3 # 智風林
總體上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但小說在佈局上,不時把人們帶入神話,繼而又回到現實生活,小說不時出現警幻仙姑,癩頭和和尚,空空道人等仙人形象,人的一生有很多不確定性,由於各種因素,人們甚至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使得人們總寄希望於外來因素或者一種超人的力量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或者改變自己的扼運,可能作者對走向沒落的家族有一種危機感,希望有一種外力來扭轉這種頹勢,或者有一外力來給自已指一條明路,這實際上是不可能,表現作者對現實生活所遇到問題的困惑和憂慮。
-
4 # 易簡齋
空空道人是個得道道人的形象。在《紅樓夢》的第一章裡就出現了兩個人物:空空道人、妙妙僧人。這兩個人物是道家與僧人的代表,他們在青更峰的一塊大石頭的旁邊,談論起有關大觀園眾女子事情?並且談論人間的榮華富貴以及世態炎涼等問題。這塊石頭竟然開口說話,他要到人間體驗一番。空空道人與妙妙僧人答應了請求,就把這塊石頭變成了一塊鵝卵石模樣的晶瑩剔透的刻有文字的石頭,並把它投到人間,賈府裡面就誕生了一個口裡銜玉的賈寶玉。由此看來,空空道人的作用就是介紹賈寶玉口裡寶玉的由來,以及寶玉來自於道家,而“空空”揭示了人間榮華富貴、情緣具有“空空”的性質,揭示了《紅樓夢》的主題之一。
-
5 # 經霜紅葉Cbq
空空道人是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訪道求仙”,遇見“幾世幾劫”前,被“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鐫字攜入紅塵,經歷繁華後的“無才補天”之石的道人。他抄寫了石上的《石頭記》,使之行世。而道人本身“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這樣從荒誕無稽入手的描寫,主要目的是增加故事的神秘性。
至於空空道人的含義,無非是匯出若隱若現的作者之名色罷了。“孔梅溪”是“假語村言”的障眼法,“曹雪芹”,到目前為止,有研究者也接近認為是“真事隱去”的化名,因為曹寅家譜上查不到此人!這種情況,導致了紅學、曹學的囧境。但因此而走向舊索隱派的“猜笨謎”,或脫離文字的人為瞎想,為貼靠“亡國之痛,”甚至把作者說成是明末清初的“吳梅村”,臆斷為吳偉業之作,也屬離題萬里。這種“八卦”迷魂陣我們不必去鑽,推翻“新紅學”之更新紅學的渾水,普通讀者更無理由去趟。
不過,因此提問而就事論事,有一事倒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不妨提出來:按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語境和習慣,儒佛道自成體系,文化上可以交融,但僧道徒眾的個人角色,並非隨時隨地可以轉換。因此,空空道人“改名情僧”,就是個問題了……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個人淺見以為,大概還是由《紅樓夢》的創作思想以佛教為依皈所決定的。如果說僧俗轉換好理解,那麼這種道、僧蛻變含義何在?我認為,這則與小說的創作源起和情節發展有關。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離恨天,尤其赤瑕宮,太虛幻境……這些基本都是道教場地,警幻仙姑、神瑛侍者、絳珠仙草、灌愁水等等,均屬道家人設物置。但小說主角最終卻是“卻塵緣”,“撒手懸崖”,出家做了和尚!聯絡文字這一故事情節,空空道人“改名情僧”也就好理解了。
-
6 # 旁觀者嵐
《紅樓夢》的第一章就出現了一個空空道人,他看到了石頭上所刻的文字,先看了一遍,覺得不是一部奇書,後來和石頭辯論了一番,被說服,於是再檢閱,見上面大旨言情,亦只是實錄其事,絕無傷時海淫之病,方從頭到尾抄寫回來,聞世傳奇。
是故事中把《石頭記》傳播於世的人。
但空空道人的最大作用是他與石頭的一場關於文藝理論的辯論,他輸了,以實際行動從思想上徹底改變,而得悟。
空空道人代表傳統的文藝觀點,對《石頭記》不滿處,一是無年代可考,二是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是幾個小才微善的女子,不算奇書,否定了《紅樓夢》的傳世價值。
而石頭對這種思想加以反駁。主張不必拘泥於朝代,不要受歷史真實的限制,主張用假語村言表達事態情理。並提出最初的小說的現實主義理論。提倡適合民眾的閒適散文。
當然石頭代表著作者的創作思想,也是對封建主義的大善大忠的文學理念的否定。
最後,空空道人被說服了,並心甘情願地於世傳播這部小說。
空空道人的作用就是參與了新、舊兩種文藝思想的辯論。
-
7 # 使用者桃花島島主黃藥師
空空道人是《紅樓夢》中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
8 # 此箋
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一個很大的特點,在於藉助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傳說框架,運用“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勾勒出其中的人生百態。空空道人,與小說中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樣,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幻異人物。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而空空道人則是《石頭記》的最初抄錄者。《石頭記》所記錄的,正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那塊無材補天之頑石,凡心偶熾之後,“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歷經幾世幾劫之後,求仙訪道的空空道人途徑此地,看到了大塊石上記錄的故事。與石頭討論一番後,空空道人將其抄錄下來問世傳奇。在抄錄過程中,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於是將自己改名為“情僧”,小說改名為《情僧錄》。作者這樣寫,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豐富小說神話框架的合理性,突出“真事隱,假語存”的特殊筆法,有躲避文字獄之嫌。
作者開篇即指出,“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空空道人看完《石頭記》後,最大的疑問便是,“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惟恐世人不愛閱讀。
石頭卻說,“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於朝代年紀”;“只願他們當那醉餘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頑”。如此解釋,與作者開篇所言“真事隱去”的說法相照應。而作者所處的明清時代,正是文字獄盛行之時。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交替為主體,展現了封建貴族社會的世態百相,不乏對當時封建社會現狀的描摹與折射。作者藉以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傳說框架,藉由空空道人與石頭的一問一答強調“毫不干涉時世”,是對文字獄迫害的自我警惕。
小說多次強調,“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於世態,然亦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十分謹慎。因而藉由空空道人傳錄《石頭記》問世,是對作者遠離文字獄的自我保護。
其二,突出小說的佛道色彩,點明作者“大旨言情”的本意,為寶玉最後“由情而僧”埋下伏筆。
佛教講究“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強調事物之間的因緣和合。空性是色的本源,而一切色又可以迴歸到空性之中。而空空道人的悟道,不是在“色”與“空”之中,而是尤其突出了“情”的成分,“由色生情,傳情入色”,最後才達到“自色悟空”的階段。這種悟道過程,如頑石在煙柳繁華地和溫柔富貴鄉走一遭,最終重返本體如出一轍;也如寶玉在經歷了人世間的情緣離合而“由情而僧”的自我了悟,如出一轍。尤其是“識分定情悟梨香院”,寶玉在齡官對賈薔的痴情之中,開始覺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
其三,增強小說的藝術特性,彰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和“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思想主題。
空空道人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小說的神話色彩,而且突出了小說的佛教思想,增強了藝術特性。正是人如其名,“空空”與“道人”,體現了佛道思想裡的空無。尤其“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與小說“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思想主題相契合。
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經歷了一場繁華舊夢,在興衰交替中演繹了到底什麼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空空道人從中悟道,自色悟空,也是作者“大旨言情“之後,提醒讀者“凡有所相 皆是虛妄”,“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總之,空空道人表面上是《石頭記》的抄錄者,實際上也是擔負著提綱挈領重要任務的靈魂人物。他不僅在行文框架上豐富著小說的神話色彩,而且從思想主題上彰顯著其中的佛道思想,為寶玉最終的“由情而僧”和賈府的“到頭一夢,萬境成空”作好了鋪墊。
尤其“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這十八字,可以說是對“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這部小說總綱的同一解讀。紅樓一夢,不管是賈府的興衰榮辱,抑或大觀園的離合悲歡,都逃不過最終的“盛席華筵終散場”,空空如也。
-
9 # 浙江湖州羅林
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把《紅樓夢》第一回中有關對"空空道人"的描述,以及"空空道人"與“石頭“的有關對話內容梳理一下,很有必要。"空空道人"與“石頭“,都出自作者的虛構,是虛似化的人與物。但在這假託的故事中,卻代表著不同的創作觀點和對文學作品的兩種態度。
當“空空道人"因訪道求仙,經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時,見到一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入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入世的故事,即《石頭記》。這雖是假託,但從中也可看出,曹雪芹的《石頭記》,即紅樓夢已大致完成。而“空空道人"看了以後,卻代表著一種傳統的文學觀點,請看他是如何對著“石頭"說的:“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記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治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敘說幾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異樣女子的身世遭遇,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這是持傳統文學觀的人的看法,不能說沒有。
而“石頭"針對這種看法一一加以反駁,認為,不拘泥朝代套路,追求“新奇別緻,取其事體情理"。這是創新。其二是市井俗人喜看治理之書,(封建統治術)的人甚少。其三是過去那種風月筆墨,千部共出一套,其中淫穢汙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不可勝數,若才子佳人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千遍一律…若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這幾個女子,…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綜躡跡,不敢稍加穿鑿…亦令世人換新面目!“令世人換新面目"!這一創作思想透過“石頭”之口,實際上表達了作者曹雪芹的文藝觀。一掃過去傳統文學中的千篇一律之陳舊觀,打破“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熟套舊稿,寫出令世人百讀不厭的獨樹一幟的傑作《紅樓夢》是曹雪芹畢生心血的偉大創作。
從“空空道人"與"石頭"的對話中,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是作者文學思想的生動體現,。最後連"空空道人"這位持不同意見的“人“也不得不折服“石兄"的觀點,從頭至尾抄錄下來,問世傳奇!使《石頭記》廣傳於天下!
-
10 # 許家那個人
我認為空空道人只是作者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不過他也是貫穿全書的一個線索,體現了整部《紅樓夢》情即是空、亦真亦幻的因果思想。在《紅樓夢》中空空道人只出現了兩回,剛開始的第一回和結束的最後一回。
剛開始的第一回,他經過青埂峰之下,與那經過紅塵夢的頑石展開對話後,抄錄頑石上的故事,把《紅樓夢》一書真正流傳人間。空空道人經過青埂峰之下,被頑石上故事吸引,本想抄錄人間,但是感覺無趣,最後頑石與之對話,說了一通,他感覺有理,就重新翻看一遍,將《紅樓夢》一書真正流傳人間,原文這樣描述:
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
到最後的續本四十回裡,空空道人再次經過青梗峰下,發現上面多了文字,把內容歷經幾世尋得曹雪芹,讓他傳頌人間。到了後四十回,紅樓夢的續本結局又出現了空空道人,他再次經過青梗峰下,發現頑石上面多了文字,把內容歷經幾世尋得曹雪芹讓他傳頌人間。可曹雪芹直言此書只是供人消遣,空空道人一聽, 把書一擲,仰天大笑:“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並閱者也不知,不過是遊戲筆墨,陶情適性而已!”文中最後以一首詩結束: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這首詩其實也對應了開篇那首的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小結: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空空道人只是作者假想的一個虛擬人物。透過他更好的讓人明白《紅樓夢》的真正內涵和來歷之處。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虛擬人物呢?
我認為作者寫的《紅樓夢》其實就是根據自己的家族興衰史為背景寫的,為了避免自己寫的書被當今統治者看穿進而影響自己家族遭到滅頂之災,所以他必須為自己寫的書中找一個替身的人物,來給自己打掩護,表明自己並不是《紅樓夢》此書的第一作者,而是書中的這個替身。不過,如果直接點明道姓的在書中寫出這個人的名字,肯定結果一樣,於是他就用了個虛擬人物空空道人。我相信我們看了書以後,和作者想的肯定一樣,你們看這個空空道人才是此書的第一經手人,而我只是一個傳承人。
-
11 # 啞熊
讀紅樓的人多認為“空空道人”是作者虛擬的幻異人物,是作者的假託,以此引出了千紅一窟、萬豔同杯的紅樓故事。但細品頭兩回,絕非如此簡單,源易緣認為,作者有更深的道理在其中。
其一,向世人闡述作者的文學思想。“空空道人”與石頭的對話,也即一場傳統文學思想與作者的文學思想之辨。石頭代表的是作者的文學思想,“空空道人”代表的是傳統的文學思想。
“空空道人”向石頭質疑:第一不可考,第二無理朝政、治風俗的善政,恐世人不愛看,否定了以紅樓夢的傳世價值。石頭批倒許多傳奇、理治之書,辯言:不落谷套拚命別緻新奇,亦令世人換新眼目。
為突出不落俗套之奇,作者在下文又借甄士隱夢遊太虛幻境再次進行辯證。那僧道:“歷來風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未將兒女私情發洩其一二。想這一干人入世,真情痴色鬼、賢愚不肖,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
魯迅先生評紅樓夢說:“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
其二,由“空空道人”自“空”悟“空”,突出“情”字這個命脈,也即本書的立意-----“大旨談情”。
再看石頭向“空空道人”一番辯論後,脂批:餘代空空道人答曰:“不獨破愁醒盹,且有大益。”這大益便是“空空道人”由空----色----情----色----空的醒悟,這中間最關鍵的是“情”字。
先來看佛家的色、空、情,與世俗的理解截然不同。在佛教裡,色是宇宙一切物質及未發現而與物質同類者,廣義之色,為物質存在之總稱;狹義之色,專指眼根所取之境。空不是指什麼也沒有,也不是空間,而是指事物皆因緣俱足而生,緣起而生,緣滅而亡,本無固定不變之事物。空也即物質非根本存在,沒有真正的實體。所以“緣起性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家的“情”並非普通的“情”,而是愛心,慈悲心,歡喜心。凡夫之情,繫於貪著;聖人之情,繫於慈悲。佛不多情,怎會為眾生尋求救度。人之情到極處,方思離俗而為僧。
“空空道人”改名“情僧”,寶玉“情情”、“情不情”,“開闢鴻濛,誰為情種?”......曹公大旨談情,其有意有何?難道僅僅是風月情事、悲歡離合、人情世故、世道人情嗎?值得思之思之。
-
12 # 追夢讀書人
癩頭和尚與跣足道人是《紅樓夢》裡關鍵存在,體現了《紅樓夢》的人文價值,也是作者嘔心瀝血對世人的諄諄教導。癩頭和尚與跣足道人是道家佛家思想在整部書裡的化身,也是作者的化身。
《紅樓夢》裡賈府裡的繁盛與鐘鳴鼎食,與光著腳的道士與頭上長瘡的和尚的邋遢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賈府裡的人愈是衣著光鮮,住的愈是奢華,吃的愈是精緻對比反差就越大,而且作者極力描寫這些內容,不得不說這是雪琴先生刻意而為之。
作者正是要讀者們體驗這種落差,才能達到對世人的教導。當然讀者也得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並且人生境界才能讀懂,否則就會落入《紅樓夢》裡的人物那樣,沉迷於聲色犬馬,貪嗔痴欲裡而不能自拔。世人讀紅樓都願意看賈府裡的繁華昌盛與愛情故事共同為作者一哭,其實雪琴先生哭的確更多的是世人對慾望的沉迷。
佛道兩教是世人控制慾望,提高人生境界的良藥。對世人有很好的引導作用,當然對佛道兩教要從積極的意義來看。
世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往往會迷失自己的心性,為了金錢,權力往往會不擇手段。當目的達不到時會產生失眠,抑鬱等等疾病,這不正是賈府裡的人嘛,世人病神仙救,神仙要怎麼救,書裡已經寫的很明白不在贅述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者寫書的情景,雪琴先生越是想教導世人,對書中情節描寫越是需要寫的詳細,也就越是容易勾起自己對家族舊事的回憶,最後淚盡而逝。
所以讀者們更要理解這本書的深意,當處於人生十字路口,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就更要看清自己的本心,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生而為人到底要追求什麼,怎麼才能光明正大,快樂的度過一生,而不迷失自己的本心。
-
13 # 閱書文化之觀
空空道人很可能是曹雪芹本人的幻影,他這樣寫就是躲避清朝正盛的“文字獄”,用半仙半道的傳奇形式將自己親歷過的“悲歡離合”、“人間繁枯”、“紅塵俗事”用“假語存,真是隱”的方式表達出來。
空空道人是在《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出現的一個道士。原文是: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
那大石頭卻說假借漢唐之朝代亦不難;並且歷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千篇一律,這番經歷卻“新奇別緻”;其中的歪詩俗話亦可噴飯供酒,閒暇時把玩又能消愁解悶。比那些荼毒子弟的濫汙筆墨好了千倍。
“情僧”的意思不就是有情的僧人?誰符合這個特點?那就是曹雪芹自己。他經歷一番富貴情緣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去了,可是他仍然牽掛他曾經戀過的“林妹妹”,做了一名守護“林妹妹”亡靈的情僧。這一段出自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那賈雨村走到蘇州城郊外一處茂林深竹的破廟,廟內有一個牙齒脫落、又聾又昏的老僧人,而且一問三不知。
曹雪芹為什麼要寫這麼一個僧人?又是住在一處茂林深竹的偏僻郊外。文中也有提及林黛玉是獨愛竹的,尤喜僻靜。她死後多半是葬在了此地,而賈寶玉後也出家為僧,他在哪裡為僧?就是在這個郊外的破廟裡,給他的“林妹妹”守靈。所以就十分符合“情僧”二字。
-
14 # 繾綣風鈴
空空道人(首見第一回),是《紅樓夢》中的幻異人物。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
後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就是《石頭記》一書的來歷。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出於作者的藝術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所以,作者又在另一處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意思是說,作者所要表現的是親身經歷過的一段生活,這樣一段生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現在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敘述出來,演繹成一段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空空道人和石頭及其對話,表現出《紅樓夢》藝術構思的獨特性,它構成《紅樓夢》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空空道人全身但凡讀過《紅樓夢》的人,大概誰也不會忘記那"一僧一道中的瘋癲跛足道士,更不會忘記他那堪稱蓋世警言的《好了歌》。近年翻閱《古今圖書整合》,在《神異典·神仙部·明二》中,發現了一個"貌體古怪"的"好了道士"。不知此人與《紅樓夢》中的空空道人是否有瓜葛,特抄錄於下,供紅學家們參考。原文為 :
按《荊州府志》:好了道士,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姓氏。貌體古怪,椎結芒服,性嚕酒,飲數石不醉。善為巧法,言禍福奇中,能使鬼。正德間(明武宗年號,公元1506-1521年),常來宜都(今湖北省西北部)山中。叩其姓氏,笑而不答,但點首曰:"好了1"人以故呼為"好了道士"。居無幾,大疫,道士遍詣諸疫者,呼曰:"爾曹急去,毋困此一方人也!"疫遂止,道士亦去,莫知所之。兩位道士一前一後,均與"好了"有關。
在賈瑞"邪思妄動"、"非藥可醫"之際,跋足道士曾手持"鳳月寶鑑"前來給賈瑞治病,在寶玉、鳳姐"魔魔法叔嫂逢五鬼"之時,這痛頭和尚與跛足道人又一齊出現,自然"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顛傾,或逢兇險,或中邪祟者,我們善能醫治",如此看來,跋足道士也是"能使鬼"之輩。至於"貌體古怪"、"言禍福奇中",二人也有相近之處 。
-
15 # D東哥
空空道人,是《紅樓夢》中的幻異人物。他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看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
其實,空空道人是曹雪芹虛構的一位天界人物,並非一僧一道里的那個道士。
曹雪芹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紅樓夢,為遮人耳目,就說是紅樓夢是空空道人發現了一塊在人間經歷了一番離合悲歡、炎涼世態之後又回原來住所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下的巨石,與石經過短暫的對話後便把石上所記的故事抄錄下來,傳播於世。
他所抄錄的那個故事就是紅樓夢,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作者借空空道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一是確實有難以說出來的難處,二是其中是不是故意弄點玄虛,使紅樓夢更充滿迷幻,三是也有可能是為了吸人眼球吧。
也有人說,空空道人、石頭及其相互間的對話,都是作者的虛構,並非實有其人其事。因為作者曾說:“因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這段話邢意思是告訴讀者,他所要表現的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段生活,而這樣的生活,象夢幻一樣地消逝了,只有借石頭的故事,用“假語村言”講述出來,演繹成一段動人故事。
回覆列表
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是作者虛構的兩個道教和佛教人物。這兩個人物攜石頭到人間經歷一番,既是對作品的故事情節起串聯作用,又增強了作品的玄幻神秘感,同時也是作者佛道觀念的表現。空空本身也是色空觀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