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馬灘老徐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江山社稷,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縱觀司馬懿一生,知道隱忍,能看透曹魏一切,智謀超群,從裝病賺曹爽到把持曹魏政權,無不彰顯其智慧,把權力移交下一代稱帝是高明的,我是司馬懿的話我不如他。

  • 2 # 電影彩精段片

    奪!必須奪,司馬懿服侍了三代曹魏。但曹魏還想殺他。難不成讓人家擺那裡讓他殺媽?他又不是碌碌無為的小人。誒,也算是一個梟雄。孫勝吳廣提倡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時勢造英雄那個人不想登上九五至尊君臨天下。讓子孫後代世世代代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登上權力的頂峰。有句話說的很好,不想做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經過仔細查詢,終於找到了司馬懿唯一的孤品詩:“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司馬懿的“肅清萬里,總齊八荒”霸氣外露不輸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生當作人傑,死亦作鬼雄。

  • 3 # 御史君

    不會。

    司馬懿受到曹操幾十年的禮遇,曹操與他有知遇之恩。同時司馬懿和曹操的關係也很好,他也佩服曹操足智多謀、知人善任,對曹操也是忠心耿耿。

    曹操死後,司馬懿也人到暮年了,名譽、權勢也都有了,他的地位在整個曹魏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奪自己輔佐了大半輩子的曹家的江山呢,到死了還背上一個“忘恩負義,背主奪權”的罵名呢?還不如繼續輔佐曹丕,留下一個“鞠躬盡瘁,兩朝老臣”的好名聲呢。

    而且就算是奪走了曹家的江山,那既然“我”可以這麼幹,別人也一樣可以這麼幹吶,那到時候這個皇帝做的肯定不太平。

    總結一下,第一,曹操於司馬懿有知遇之恩,而且他們有幾十年的友情,出於倫理道德,司馬懿也不會奪曹家的江山。第二,奪江山,先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能成功,這個皇帝也坐不穩,反而惹來一地雞毛,找來一堆麻煩事,自己也背上萬世罵名,不值得。

    所以我要是司馬懿,我絕對不會去奪曹家的江山。

  • 4 # 竹影臨風

    大家不是司馬懿,也不可能成為司馬懿。江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開創,去拼搏。諸如高皇劉邦,草根皇帝朱元璋。憑自己的勇猛狠一刀一槍征戰所得。得的其所。世上只有刀馬爭奪的江山,哪有座享其成的社稷。再看司馬懿,靠韜光養晦熬死三曹,以小人之舉欺凌孤寡篡權謀位,再有本事,實不敢恭違。裝瘋賣傻視為不仁;有負託孤之重視為不義;暨越皇權視為無禮;取而代之視為不忠。這種無仁無義無禮無忠之人何以效之。君子有為,方取萬物,來的光明,去亦利落,天理昭彰,果因有報,人生有限,且行且珍惜。

  • 5 # 觸上那段情

    三國時期的混亂,最終是曹操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曹氏子孫也建立了魏國,掌握了天下大權,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在坐穩天下幾代皇帝之後,國家大權又被權臣司馬懿奪取,經過無數犧牲和奮鬥的成果,最終只是為司馬氏家族作了嫁衣。這樣的情況,按理來說必然會遭到曹氏子孫強有力的防抗,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給司馬懿造成太大的麻煩,讓他順利接掌政權,這令人費解的一幕到底是因為什麼呢?三國時期的混亂,最終是曹操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曹氏子孫也建立了魏國,掌握了天下大權,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在坐穩天下幾代皇帝之後,國家大權又被權臣司馬懿奪取,經過無數犧牲和奮鬥的成果,最終只是為司馬氏家族作了嫁衣。這樣的情況,按理來說必然會遭到曹氏子孫強有力的防抗,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給司馬懿造成太大的麻煩,讓他順利接掌政權,這令人費解的一幕到底是因為什麼呢?三國時期的混亂,最終是曹操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曹氏子孫也建立了魏國,掌握了天下大權,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在坐穩天下幾代皇帝之後,國家大權又被權臣司馬懿奪取,經過無數犧牲和奮鬥的成果,最終只是為司馬氏家族作了嫁衣。這樣的情況,按理來說必然會遭到曹氏子孫強有力的防抗,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給司馬懿造成太大的麻煩,讓他順利接掌政權,這令人費解的一幕到底是因為什麼呢?三國時期的混亂,最終是曹操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曹氏子孫也建立了魏國,掌握了天下大權,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在坐穩天下幾代皇帝之後,國家大權又被權臣司馬懿奪取,經過無數犧牲和奮鬥的成果,最終只是為司馬氏家族作了嫁衣。這樣的情況,按理來說必然會遭到曹氏子孫強有力的防抗,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給司馬懿造成太大的麻煩,讓他順利接掌政權,這令人費解的一幕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曹丕在去世之前,給兒子留下了四位大臣輔政,但是到明帝晚期的時候,四位大臣已經故去三位,只有司馬懿還健在,但是明帝對司馬懿卻並不完全信任,而且此時他也已經意識到了打壓宗室所帶來的負面後果,那就是王室的徹底孤立,一旦有事發生王室將得不到宗室支援,大權很容易被權臣篡奪。

    以此明帝在制定下一任皇帝的輔臣名單的時候,剔除了司馬懿,寫入了曹操之子曹宇。然而,曹宇之前一直處於被打壓的境地,位置非常尷尬,而且長期跟政治生活脫離,不僅能力跟不上,而且在朝中也沒有絲毫根基,這些因素讓曹宇根本不敢接受明帝的任命。無奈之下,司馬懿再次成為輔政大臣。由此也可以看出,當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的時候,曹氏宗室或是還處於被壓制和監禁狀態,或是脫離政治、沒有軍隊背景而沒有絲毫反抗手段。曹氏外圍成員雖然掌握著權力,但是他們都以曹爽為領袖,而曹爽在政治上的缺陷卻全盤葬送了他們所有優勢。在關中統帥部隊的夏侯玄被司馬懿以詔書的方式召回了京師,而軍事經驗豐富的夏侯霸,面對勢大的司馬懿,倉皇之下叛逃到了蜀國,至此曹氏家族已經完全被司馬懿輕易掌握在了手中。當然,一些擁護曹氏的老臣也進行了抗爭行動。當司馬懿病重時,大臣王凌以為他會就此不起,趁機發動叛亂,擁護曹操的兒子繼位。沒想到司馬懿親自帶軍前往平叛,一舉將其蕩平。隨後,司馬懿將所有魏國宗室成員都集中到京師,集中看管,這讓他們再沒有反抗的機會和能力。總的來說,司馬懿之所以能夠順利奪權,就是利用了曹氏內部的分裂和不信任,宗室成員的虛弱,讓他沒有遇到任何威脅。漢朝時候實行過分封制度,最終導致了戰亂,但是這是當時的社會趨勢決定的,而曹魏徹底不給宗室權力,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 6 # 王庶文講壇

    奪不奪江山,其實不是司馬懿能夠決定的。我們不能簡單的以“一元論”去看待歷史。

    很多時候歷史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從上而下,而是從下而上的,這就是時局所迫。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今天你在某家公司任職副總經理,你在公司經營多年,業績突出,下面也有一群人擁戴你。

    而總經理卻總是任人唯親,不招人喜歡。你下面的人都很討厭他,畢竟把總經理乾點,你坐上了這個位置,對大家都好。

    所以一群人開始擁護你,要你趕走總經理,你會怎麼做呢?

    如果你無動於衷寒了大家的心,沒有人願意幫助你,你的苦心經營全部白費。要麼跟隨大家的意見,一起幹,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你會怎麼選?

    我們讀歷史經常會進去道德誤區,覺得好與壞,是與非就是事情的真相,其實不是的,任何人的選擇都是基於當下最好的選擇。

    司馬懿在當時其實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此,他是世家大族的首領,也是文官集團與外臣的第一號人物,在他下面的人都是一條船上的蚱蜢,存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時局已經不能由他一個人所左右了,再加上曹家確實後世草包居多,給足了投機分子發揮的空間。

    不過就算如此,司馬懿也沒有明面造反,一直要到自己的所以司馬炎才取代魏國,建立晉朝。

    這裡面還有民心的關係,到了司馬炎時代,不但士大夫階層、豪門貴族、文官集團擁護司馬家了,連百姓都開始轉變立場。

    當一個人被大多數人擁護的時候,那麼他就無法以個人好惡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了,這是歷史人物最可悲的地方。

    如果我是司馬懿,當時的時局對我非常不利,曹家隨時有反撲的肯能,我一旦選擇做道德仁義君子,結果就是我與我的支持者,全部九族覆滅。

  • 7 # 周老頭聊歷史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雄才武略,實力雄厚,背後還有強大的家族做後盾。在說了,誰願意屈居人下呀!皇帝人人想當,何況是司馬懿了,而且當時曹家勢單力薄,司馬懿當皇帝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我如果是司馬懿的話,我也會毫不客氣的奪了曹家的江山。自己做江山,那多美呀!不奪那是大傻子……

  • 8 # 你好張恩赫

    如果我是必反,在三國中,都知道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的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不相上下,也是歷史中的一位傳奇人物。曹操在世的時候,經常會招賢納士,在他的部下,不乏有才之輩,但是當知道司馬懿的才華後,曹操更是讚歎他的才能,希望此人可以為己所用。而結果司馬懿也確實是跟隨了曹操,但是曹操看人還是很準的,他知道司馬懿才華橫溢,同時也看出來司馬懿的野心強大。所以在臨死時,就告訴自己的兒子曹丕一定要多防備司馬懿。但是曹丕並不長命,到了曹睿這一代,司馬懿依然身體健壯,卻並無謀反之舉,而是在曹睿過世之後,司馬懿果然篡位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司馬懿造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因為他,網友:神助攻!

    曹睿繼位之時,朝堂上仍留有曹操留下來的老臣們,而那時司馬懿手裡並沒有什麼兵權,所以那個時候的司馬懿並不敢謀反,而是韜光養晦,一點一點從曹睿手裡獲得兵權,並發展很多的門生子弟,在朝廷中擁有了不少自己的勢力。在曹睿將死之時,他知道司馬懿之心,事後必反,於是想在死前削弱司馬懿手裡的兵權。

    但是司馬懿是一個很聰明的謀士,他知道曹氏不會容他,在這些年中,他一直暗中培養著自己的勢力,就等時機成熟之時,起兵造反。而在曹睿死後,曹芳繼位,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佐。曹爽和司馬懿之間本來就不和,而司馬懿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只有反才能活命。

    在這一天曹爽帶著曹芳去祭祖,並且讓朝廷俸祿800旦以上官員全部隨從,曹氏親貴也全都去了,這一舉剛好給了司馬懿一個良機,司馬懿隨即帶著兵馬拿下了皇城,並下旨以獨霸朝政、欺凌幼主之罪捉拿曹爽。面對曹爽的這一舉動,網友們紛紛表示真是神助攻啊。

    司馬懿造反成功的原因,除了自己的壽命比較長,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之外,另外和他的聰明才華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再加上他的心狠手辣,連自己的老婆和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傷害。而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為曹爽,如果不是曹爽帶著那麼多的大臣和自己的親隨都去祭祖,估計司馬懿也沒這麼快造反。

  • 9 # 價值第一線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司馬懿受到曹操幾十年的禮遇,曹操與他有知遇之恩。同時司馬懿和曹操的關係也很好,他也佩服曹操足智多謀、知人善任,對曹操也是忠心耿耿。

    曹操死後,司馬懿也人到暮年了,名譽、權勢也都有了,他的地位在整個曹魏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奪自己輔佐了大半輩子的曹家的江山呢,到死了還背上一個“忘恩負義,背主奪權”的罵名呢?還不如繼續輔佐曹丕,留下一個“鞠躬盡瘁,兩朝老臣”的好名聲呢。

    而且就算是奪走了曹家的江山,那既然“我”可以這麼幹,別人也一樣可以這麼幹吶,那到時候這個皇帝做的肯定不太平。

    總結一下,第一,曹操於司馬懿有知遇之恩,而且他們有幾十年的友情,出於倫理道德,司馬懿也不會奪曹家的江山。第二,奪江山,先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能成功,這個皇帝也坐不穩,反而惹來一地雞毛,找來一堆麻煩事,自己也背上萬世罵名,不值得。

    還有一種說法是司馬懿服侍了三代曹魏。但曹魏還想殺他。難不成讓人家擺那裡讓他殺媽?他又不是碌碌無為的小人。誒,也算是一個梟雄。孫勝吳廣提倡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時勢造英雄那個人不想登上九五至尊君臨天下。讓子孫後代世世代代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登上權力的頂峰。有句話說的很好,不想做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經過仔細查詢,終於找到了司馬懿唯一的孤品詩:“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司馬懿的“肅清萬里,總齊八荒”霸氣外露不輸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10 # 裝腔小組

    首先明確的說,如果我是司馬懿,我必篡曹家,原因如下:

    司馬懿是魏國的老臣,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曹芳繼位以司馬懿和曹爽為託孤兩重臣,曹爽排擠司馬懿想要專權,沒想到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發動政變並控制京師,將曹爽族滅。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又稱正始之變。司馬懿時年70歲。

    可以說,此時的司馬懿還沒有篡權的想法,發動政變更多的是為了自保,然而待他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後,是否篡曹就只有“篡”這一個選擇了。所謂“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小皇帝對待司馬懿必然是要“誅之”,據記載:奪權之後朝廷加他九錫,司馬懿辭而不受,他藉口生病連皇帝曹芳都不去朝見,遇到國事,皇帝曹芳反而要去司馬懿宅邸親自詢問司馬懿。被朝廷加九錫的司馬懿估計內心也不好受,畢竟中國歷史上自王莽開始“加九錫”就是權臣要篡位的標誌,此時的司馬懿估計已經有謀反之意。

    做了一張圖給大家看看,為什麼司馬懿必反: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司馬懿的宿敵—諸葛亮: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忠臣,諸葛亮和司馬懿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託孤重臣,都輔佐小皇帝,都權傾朝野。蜀漢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因不配合北伐被諸葛亮上奏彈劾,拔兵權、貶為庶民,此處與司馬懿誅殺曹爽有異曲同工之效。諸葛亮在蜀漢獨掌大權,而且劉備託孤時曾說過:“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面對如此權臣,劉嬋的內心大概也不會平靜。但是,諸葛亮最後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做到了鞠躬盡瘁,最終成為忠臣,如果司馬懿也死在了與諸葛亮對陣的戰場上,說不定他也會成為一代忠臣呢。

  • 11 # 舍我談歷史

    司馬代魏歷來被人詬病,主要因其篡權過程中,司馬昭有弒君行為,辜負了曹操、曹丕父子對司馬懿的信任。實際上司馬懿奪權曹家江山是經歷一個過程的。假如我是司馬懿,也應該奪取曹家江山,因為迫不得已。

    作為“大漢好青年”的司馬懿與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並稱為司馬八達,足見其才學被世人熟知。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可以成為治世之能臣,生活在漢末的亂世,司馬懿要麼選擇隱於山野,要麼成為亂世之奸雄。作為世受皇恩的漢朝士大夫,選擇閉門不出是最好的選擇,安全保命,又不違忠誠之心。然而,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那就是大漢丞相曹操。曾幾何時,荀彧等漢室忠誠給予厚望的人,曹操把漢朝皇帝接到了安全的地方,避免了顛沛流離,也看到了重新恢復漢室的希望。聰明的司馬懿比荀彧早看透了曹操,也鄙視曹操的出身,拒絕了曹操的邀請。天生惜才的曹操選擇了強硬把司馬懿叫他自己的陣營。司馬懿內心的寧靜被打破,他看到大漢天下曹操掌握了大半,恢復天下已經沒有希望,強硬如荀彧一樣只能選擇赴死,活著是最大的希望,司馬懿選擇了效忠曹操,並擁護曹操稱帝。

    曹操加九賜,向世人宣告了角逐天下的決心。其實,這並不能說有什麼錯,漢朝歷經四百餘年,氣數已盡。幾百年早已經有人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不過身為漢臣,想突然改變整個家族傳下來的忠君思想,這些人轉不過彎了。荀彧選擇了抑鬱死去(還有服毒說法),還有人為了成為傀儡的大漢天子抗爭。司馬懿沒有,因為世道亂了,他不能頑固的等待,他選擇了當時最有實力的人走在一起,既能安身立命,有能實現理想抱負。

    曹操面對漢朝士大夫的抗爭,終於不敢選擇稱帝。赤壁之戰後,他更沒有了稱帝的意願。選擇了終其一生成為大漢臣子,他把希望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懿此時已在輔佐曹操次子曹丕,並幫助他在魏王世子的爭鬥中取勝。三年後,曹操病逝,司馬懿成為託孤大臣,曹丕如願成為魏王,並實現了以魏代漢,成為皇帝。司馬懿作為曹丕班底的人,得到了曹丕的信任併成為太尉,此時也看不出司馬懿絲毫有代魏之心,他兢兢業業保衛著曹魏政權,完成著曹氏家族統一天下的夙願。或許曹丕活到和自己父親一樣的年齡能夠完成統一,司馬懿也沒有機會。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四十歲去世,曹叡即位。世子之爭讓曹丕對於自己的親弟弟曹植充滿著猜忌,甚至是怨恨,曹氏宗族其他成員也沒有得到重用。選擇的四位顧命大臣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除了曹休是宗室外,其餘都是所謂的外人,曹休的父親和曹操屬於一個曾祖父,屬於遠支宗親。司馬懿繼續深得曹叡信任,曹叡也和曹丕一樣短命,並且沒有子嗣,只能選擇齊王曹芳即位,遺命曹爽(曹真)和司馬懿輔政,此時司馬懿已經輔政曹家的第四代,經過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臨終託孤,司馬懿在曹魏政權的威望也達到了頂點。引起了同為顧命大臣曹爽的嫉妒,曹爽與曹叡自幼較好,其父曹真是曹操養子,父子深得曹家信任,逐漸養成了驕縱不羈的性格。為了專權開始排擠司馬懿,給司馬懿授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司馬懿選擇了隱忍,藉故生病辭職以迴避曹爽。終於,屢屢出昏招的曹爽招致了郭太后和大臣的不滿,曹魏政權出現變動是大勢所趨。終於,在老部下的支援下,司馬懿父子利用曹爽和皇帝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際,發動政變,奪取權力。

    許多人提出,此時的司馬懿如果在除掉曹爽後交出權力,成為曹魏的忠臣。這是不符合現實的,司馬懿發動政變除了獲取權力還有獲得安全,本身兵變過程是有很大風險的,並且面臨巨大壓力。除了需要起事者的決斷,大部分情況是不得已而為之,司馬懿父子如果不出手除掉曹爽,曹爽隨時可能除掉司馬家,因而高平陵政變奪權既是情況所迫,也是司馬家族自保的一步險棋,如果曹爽和皇帝沒有接受司馬懿開出的條件,可能 高平陵政變就失敗了,司馬懿家族都會被殺掉。如果交出權力,曹爽作為和曹魏皇族關係非常近的人,很有可能再次獲得權力,因此奪權並掌權是司馬懿不得不走之路。況且曹操、曹丕父子能夠篡奪漢朝的天下,司馬懿父子就不能奪曹魏的大權呢?而且曹爽專權,排擠司馬懿,並屢屢讓魏國陷入被動,成為高平陵政變的導火索。司馬懿奪權後,經過其父子的共同努力逐步打敗蜀、吳,這從某種程度看是種成功。因此司馬懿奪權後的曹魏政權算是成功。

  • 12 # 刻刀書生

    歷史的發展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許多大事件的發生都是有著強烈的矛盾所促成的,矛盾的不可調和最終就會把事情推到一個極端境地。如果成為當時的司馬懿的話,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我應該也會和他做出同樣的選擇。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政治禍亂,民不聊生,宦官干政,外戚專權,這樣的政權被瓦解是不可避免的。推翻一個政權是要血肉為代價的,但凡起兵都是要有一個充足的而且冠冕堂皇的理由的,不管起兵者內心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官方的理由是一定要合乎綱常理法的,不然就是師出無名,就是造反。

    你看當時各家老闆給出的起兵理由是討伐董卓,恢復漢室江山。誰讓你董卓專政,誰讓你好好的西涼不待,非要跑到京城來嘚瑟,不揍你揍誰!於是有了這些各懷鬼胎的軍閥們在中華大地上互相群毆混毆的局面,最後經過慘烈的競爭,只剩下東吳、西蜀、曹魏三家政權。曹操始終以大漢丞相的咖位來逐鹿天下,一直沒有逾越東漢的理法,當時的社會,雖然禍亂,但是宗族豪強和士大夫們還是心繫漢室,想要恢復漢的江山。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曹操能夠平定天下的原因,就是他得到了當時大漢王朝許多影響力巨大計程車族大夫們的支援,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司馬懿出身士族豪強,封建的傳統理法使他也一直心繫漢室,這從他與曹氏家族的合作與鬥爭中就能清楚的看到。但是自曹丕登基稱帝開始,以司馬懿為代表計程車族大夫們其實就已經心寒了,曹丕稱帝后既不放心自己的宗親家族也不放心士族大夫們,於是採取了一系列的相互制衡政策。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度,其實是加速了集團內部的瓦解速度,只因他活的不長沒有看到罷了。等到他的後輩繼承大統後,更是成天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朝局內部實際上已經問題不斷,等待曹魏的結局其實與東漢末年是一樣的!

    司馬懿家族在這種情況下奪得政權,已經無所謂對錯了,掌局者如果不能為百姓安居樂業,那麼政權的交替也就在所難免,只是司馬家在奪權以後非但沒有救民於水火,反而是中國的歷史往後陷入了地獄般的境地長達200年之久,實在是讓人憤怒不以!

  • 13 # 冷月鉤沉

    在筆者看來,司馬懿奪權是必然,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一樣。

    公元249年,70歲的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控制了京都,曹爽束手待斃,朝廷大權落入司馬家手中。

    後人看這場政變,對司馬懿頗有微詞。

    因為司馬懿誅殺了曹氏家族數萬人,讓他揹負了亂臣賊子的罵名。

    其實,司馬懿並非一開始就想篡權自立,他這麼做也是經過漫長的變化過程。

    公元208年,司馬懿出仕做官,成為曹操的文學掾,類似於現在的秘書職位。

    為了獲得曹操的信任,他在曹操南征孫權後,支援曹操廢漢自立。

    “漢朝的國運將要終結,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還臣服聽命於漢。如今孫權稱臣,是順應天人之意。”

    其實,司馬家族世代享受漢朝俸祿,司馬懿心裡是不願意漢朝滅亡的。

    但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劉協已經完全是一個傀儡,曹氏得江山是遲早的事,這一點司馬懿早就看出來了。

    正因為這一句勸進的話,曹操開始信任司馬懿,並且讓他陪曹丕讀書,後來成為曹丕的親信。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魏政局開始動盪,司馬懿主持大局,為曹丕順利接班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丕繼承魏王爵位後,司馬懿勸曹丕廢漢自立。

    於是,曹丕搞了一個禪讓儀式,假裝不做皇帝,客氣了幾次後終於接受。

    對於曹丕,司馬懿也是忠心耿耿,沒有二心。

    可是,曹丕的壽命太短,於公元226年去世,享年40歲。

    曹丕的兒子曹睿繼位,歷史上稱魏明帝。

    曹睿雖然不能夠和曹操,曹丕相比,但也是一個有君王威望的人,司馬懿雖然有點小動作,但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曹氏家族的曹真和司馬懿,因為權力劃分不均發生矛盾。

    為了扼制司馬懿權力過大,曹睿和曹真在司馬懿打敗諸葛亮後,不僅沒有封賞反而被罷官。

    這讓司馬懿有點失落,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來的下場會比較悽慘。

    果然,在公元239年,曹睿病重找司馬懿託孤。

    曹睿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曹芳,說了這麼一句話。

    “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這說明曹睿雖然比較忌憚司馬懿,但對他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的。

    但為了不讓司馬懿專權,曹睿讓他的宗親曹爽一同輔政,地位在司馬懿之上。

    這非常明顯地看來,曹睿既用司馬懿,又防司馬懿的權術。

    曹爽掌權後,任人唯親囂張跋扈,引起了郭太后和其他大臣的不滿。

    司馬懿趁曹爽帶著曹芳去高平陵祭拜的機會,發動了宮廷政變,解除了曹爽對京城的控制,司馬家從此控制了曹魏政權,直到司馬炎代魏立晉。

    筆者認為,司馬懿服侍曹氏四代君主,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如果不是曹爽步步緊逼,司馬懿也不會這麼快就推翻曹氏,而是讓他的兒子們去做這件事。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過敏蕁麻疹能透過多運動鍛鍊增強免疫力改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