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志人

    古詩詞傳播途徑有三:一是題詩壁上,二是筆錄傳抄,三是口頭傳唱

    1.題詩壁上

    顧名思義就是在牆壁上寫詩,讓來往的人看到並流傳。

    古代詩人都喜歡在熱門景點題詩,還有驛站,什麼牆上、柱子上一般都寫得滿滿當當。因為這些地方人流量大,易傳播。

    但是詩人不可能整天在各大景點竄來竄去,他們也要做事生活,因此最後傳播範圍十分有限。

    2.筆錄傳抄

    筆錄傳抄的效果也不太好的。因為唐代的印刷術尚未普及,靠抄寫傳播費時費力,見效極慢。

    3.口頭傳唱

    前兩個傳播方式不是範圍受限就是見效慢,那麼剩下的口頭傳唱一定是重中之重。唐代的詩要像病毒裂變一樣傳播,有一個離普羅大眾更近的形式——民間歌妓傳唱。

    在唐代,詩句是要配樂的。有好詩可以配樂演唱,有好樂曲也可為之填詞。歌妓們以詩作入曲,將文化創作與大眾娛樂相結合,旋律美妙,朗朗上口,極易記憶和擴散。

    而對詩人們來說,歌妓傳唱自己詩篇,不僅可以擴大作品影響力,為自身揚名,有時候還能引發朝廷關注進而助力科考。

    也就是說,古詩最主要就是透過口頭傳唱的方式進行傳播的。放到如今的傳播環境中,最好的傳播方式也包含了合作共贏,互相成就的意義。

  • 2 # 小和尚釋廣德

    小僧以前也想過這個問題,像當今世界已進入資訊化時代,各種新聞、圖片,個人的文章、詩詞、照片,只要發到網際網路上,瞬間就會傳遍全世界的每個角落。資訊化時代給人們帶來了快節奏、高效率。

    然而,古代為官一任,幾年盤踞一地;孤獨旅人,常年跋涉在外;閉門苦讀,幾乎與外界隔絕。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情況下,資訊傳遞是十分落後的。就是國家最為緊急的軍情戰報,也只能靠烽火傳遞。皇帝的緊急詔書、聖旨等,也是利用驛站快馬連夜換乘,最快的速度也只能是日八百里加急,自京城到邊陲也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時間。雖然秦漢時期國家就設有專門的郵驛,但是,它只負責官方文書,而不負責民間信件的傳遞。那麼,文人雅士所寫的詩詞、文賦等,又是如何進行傳播的呢?

    首先是手抄式傳播。中國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個人的詩詞、文賦,除少數利用自然物象,如鴻雁、紅葉等傳遞之外,更多的還是手抄式傳播,即使在唐朝開始設立民間通訊組織之後,仍然是主要的傳播方式。級別高一些的官員,大多是進士、舉人出身,文化學養十分豐厚。為了仕途和學習的需要,舉子們都會攀附上去。他們的詩詞、文章,弟子們也會爭相傳抄。唐朝時期舉子進京趕考,皇榜高中者都會到大雁塔牆壁上題詩留念,文人雅士也會爭相傳抄,從而傳播到全國各地。

    唐宋時期民間不少旅店的牆壁上還專門闢有“詩板”,以方便來往秀才、舉人和才女們題詩。北宋宣和年間就有一名叫幼卿的女子,與其表兄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因為表兄尚無功名,遭到幼卿父母的反對而未能續成良緣,而被迫嫁一武職。後隨丈夫赴任投宿陝府驛館時,恰遇皇榜高中的表兄,情悲至極在牆壁上留下一首《浪淘沙》:“目送楚雲空。前事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此詞被多人傳抄並流傳下來。有的書法家也會在不同場合書寫名人的詩詞。白居易曾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裡,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僕詩者。”可見其詩流傳之廣。

    有的過路秀才為了求一口飯吃、一口水喝,也會在主人的門樓上題詩一首,以示感謝。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村有個富戶的門樓牆壁上還留有過路秀才所題的“門樓高大可觀,家有兩品高官。一名當朝宰相,一名新科狀元”的詩,旁邊還有他人的和詩。有的地方名人寫的詩詞和對聯,或刻成碑立於風景名勝區,或做成對聯和匾額,懸掛於寺院、道觀,供人們欣賞。這些懸掛在公眾場合的詩詞、聯句,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傳抄出去,其中經典詩詞還會被文人們反覆傳抄,就達到了廣泛傳播的目的。

    二是歌妓吟唱式傳播。中國古代歌妓種類繁多,朝廷有宮妓,官家有官妓,軍營有軍妓,富人有家妓,就連青樓、酒肆都有專門的市井歌妓。南京的秦淮河,就是歌妓樂工雲集的地方,有的還演繹出了不少動人的愛情故事和俠義歌妓。

    古時候的文人雅士大多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有的還會與歌妓有直接聯絡,專門為某一歌妓填詞供其吟唱。尤其是進入中唐以後,隨著近體詩的形成與發展,詩詞吟唱更富有節律感,歌妓們喜於吟唱,詩人與歌妓樂工的關係就變得更為密切。所以,就出現了“送妓”、“別妓”、“贈妓”等有著強烈感情色彩的詩作。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就與數十位歌妓有過密的交往,他也是在聽了歌妓裴興奴的《琵琶曲》後,深感自己與裴同命相憐,才寫出了著名長詩《琵琶行》。唐玄宗開元年間“旗亭賭詩”的故事,就是講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乘興來到旗亭酒樓請歌女獻藝,並約定歌女們唱誰的詩多,就尊誰為老大,可以免付酒錢。

    古代雖然交通不便,但是,歌妓樂工的流動和身份轉化也是常有的。她們從民間選人宮廷,會把在民間吟唱的詩詞帶入宮廷;而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歌妓,又會把在宮廷吟唱的詞曲帶入民間。這樣,她們就成了宮廷與民間詞曲的傳播者。還有的歌妓或隨著詩人遷徙,或詩人之間相互交換、贈送歌妓,也讓她們有了在各地相互傳播的機會。詩人與歌妓的互動,也大大刺激了詩人創作的熱情,使他們有感而發,創作出大量名篇佳作。有的沒有名人名作時,歌妓們還會到有名的酒樓,傳抄名曲回去吟唱。這樣,歌妓們相互傳唱,就有效地起到了詩詞傳播的作用,經典的詩詞也會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迅速流傳開來。

    三是聚會唱和式傳播。古代科舉考試,不同時代雖然考試內容不盡統一,但是,詩詞、文賦都是不可少的。因此,古代文人一般都能吟詩填詞,文人相聚就免不了要即席吟唱,就誕生了類似於現在的“沙龍”式的“詩社”。縣有縣社,鄉有鄉社,甚至大的家族裡都成立有詩社。古典小說《紅樓夢》裡就有“海棠詩社”、“菊花詩社”、“賞雪詩社”、“桃花詩社”等,旨在“宴集詩人於風庭月榭;醉飛吟盞於簾杏溪桃,作詩吟辭以顯大觀園眾姊妹之文采不讓桃李鬚眉”。

    文人雅聚式的賦詩、唱和,有的就會整理成冊。唐代劉禹錫曾把與李德裕的唱和詩專門編為一集,名為《吳蜀集》,自雲:“每賦詩,飛函相示,且命同作。”王羲之所書《蘭亭集序》,就是東晉永和年間,以王羲之、謝安為首的41位文人雅士,相聚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曲水流觴,暢敘幽情,從而寫下了數十首詩歌而整合一集,並由大書法家王羲之作序,從而流傳開來。有的詩人還常常奔走於貴族豪門和王公大臣的宴會,進行即席吟唱。據傳唐朝大曆年間的盧綸、李瑞等所謂的“十才子”,就經常奔走於豪門權貴和王公貴族的宴席,當場賦詠、朗誦自己的酬答之作,因而名聲大振。歷代這種雅聚式吟唱,或由文人之間相互傳抄,或結整合冊,進行交流、學習,從而達到了廣泛傳播的目的。

    四是結集出版式傳播。古代文人若取得功名,朝廷會給一些諸如減賦、免勞役等優惠政策,還會得到社會上的尊重。這樣,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寫詩填詞、整理詩作。唐代出現雕版印刷術之後,又大大拓展了詩詞、歌賦傳播的數量和速度。尤其是到了宋代宋仁宗慶曆年間,畢昇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不但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中國的印刷技術又得以大大提高,官刻、坊刻、私刻三大出版方式互為補充。

    為了使自己的詩詞得以廣泛傳播,不少家底殷實的詩人在世時,就會自己出資結集刊印。有的在有生之年來不及刊印的,則是由後代或朋友整理、結集、出版。對於民間具有可讀性、趣味性的詩詞,有心人也會收集整理,結集出版。宋代一無名女子分娩三天,就被急於赴任的公公逼迫上路。途中因為勞累過度病倒在杉溪驛舍,臨終前將自己的不幸遭遇題寫於館驛牆壁。過路遊客看後,“多為之憤激,為詩以吊之者百餘篇”,譴責其公爹,為女子鳴不平。經過好事者的“人肉搜尋”,得知其公爹姓鹿,為宰相夏竦的家奴,故結集出版,取名《鹿奴集》。

    官方為了傳播文化,提高民族的國學能力,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也會遍搜民間有影響的詩作,經過甄別,遴選出經典作品,由國家出資編撰、結集出版。早在周朝時期,朝廷就專門設有“采詩官”,“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共音律,以聞天子。”經過一代一代的舍粗取精、去偽存真,再加上民間郵遞機構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歷史上的經典詩詞、歌賦結集刊印後就得以快速傳播,並永久地流傳下來。

    總之,雖然古代交通、通訊不發達,但是,為了傳播詩詞、文章,官方、民間、仁人、志士,也會想盡辦法進行收集、整理、傳播,才使古代的國學精粹得以流傳下來,為我們今天學習、研究、傳承,提供了有利條件。

  • 3 # 老山楂AHJZ

    口碑。人類最精靈的特質是適者生存,因為我們不瞭解古人,所以我們才把他們想象的不可思議。事實上無論任何時候的人都有它的聰明和智慧。人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其傳遞能力與速度讓現代人無法想象!

  • 4 # 筱叔文化

    其實古代的詩詞有很多的流傳方式,一是出詩集,這個方式可能是用到錢,第二呢,就是一人傳播古代,也有一些公共娛樂場所,比如青樓,戲院等,第三個是民間傳播,普通人做不了詩,但可以讀詩,第四是名勝古蹟,古代文人走到哪裡有靈感就會作詩,當然了還有更多的一些方式

  • 5 # 不為何足道哉

    就像問題中所描述的一樣,古代的資訊,交通不發達。以軍隊為例,曹操五千精騎追擊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也就是說二十四小時才跑了八十公里,這還是精銳騎兵,換成民間交往,百多公里走個個把星期很正常,所以,古代不光詩詞,包括文書,法令,甚至聖旨,要傳播到千多公里以外,都是很困難的,是做不到快速傳播的。不少詩歌現在都失傳了,像寫了《春江花月夜》這種名作的張若虛,僅僅只有兩首詩詞傳世,這些都是因為記錄,傳播的困難造成的,所幸我們中華民族一直都有堅持記錄自己優秀文化的傳統,今人才能欣賞到大部分古人優美的詩歌。

  • 6 # 水流芳2019

    古代詩詞傳播的方法

    當今世界已進入資訊化時代,各種新聞、圖片,個人的文章、詩詞、照片,只要發到網際網路上,瞬間就會傳遍全世界的每個角落。然而,古代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情況下,資訊傳遞是十分落後的。就是國家最為緊急的軍情戰報,也只能靠烽火傳遞。

    皇帝的緊急詔書、聖旨等,也是利用驛站快馬連夜換乘,最快的速度也只能是日八百里加急,自京城到邊陲也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時間。雖然秦漢時期國家就設有專門的郵驛,但是,它只負責官方文書,而不負責民間信件的傳遞。那麼,文人雅士所寫的詩詞、文賦等,又是如何進行傳播的呢?

    1.手抄式傳播。

    中國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個人的詩詞、文賦,除少數利用自然物象,如鴻雁、紅葉等傳遞之外,更多的還是手抄式傳播,即使在唐朝開始設立民間通訊組織之後,仍然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級別高一些的官員,大多是進士、舉人出身,文化學養十分豐厚。為了仕途和學習的需要,舉子們都會攀附上去。他們的詩詞、文章,弟子們也會爭相傳抄。唐朝時期舉子進京趕考,皇榜高中者都會到大雁塔牆壁上題詩留念,文人雅士也會爭相傳抄,從而傳播到全國各地。

    唐宋時期民間不少旅店的牆壁上還專門闢有“詩板”,以方便來往秀才、舉人和才女們題詩。有的地方名人寫的詩詞和對聯,或刻成碑立於風景名勝區,或做成對聯和匾額,懸掛於寺院、道觀,供人們欣賞。這些懸掛在公眾場合的詩詞、聯句,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傳抄出去,其中經典詩詞還會被文人們反覆傳抄,就達到了廣泛傳播的目的。

    2.歌妓吟唱式傳播。

    中國古代歌妓種類繁多,朝廷有宮妓,官家有官妓,軍營有軍妓,富人有家妓,就連青樓、酒肆都有專門的市井歌妓。南京的秦淮河,就是歌妓樂工雲集的地方,有的還演繹出了不少動人的愛情故事和俠義歌妓。

    古時候的文人雅士大多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有的還會與歌妓有直接聯絡,專門為某一歌妓填詞供其吟唱。尤其是進入中唐以後,隨著近體詩的形成與發展,詩詞吟唱更富有節律感,歌妓們喜於吟唱,詩人與歌妓樂工的關係就變得更為密切。所以,就出現了“送妓”、“別妓”、“贈妓”等有著強烈感情色彩的詩作。

    古代雖然交通不便,但是,歌妓樂工的流動和身份轉化也是常有的。她們從民間選人宮廷,會把在民間吟唱的詩詞帶入宮廷;而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歌妓,又會把在宮廷吟唱的詞曲帶入民間。這樣,她們就成了宮廷與民間詞曲的傳播者。還有的歌妓或隨著詩人遷徙,或詩人之間相互交換、贈送歌妓,也讓她們有了在各地相互傳播的機會。

    詩人與歌妓的互動,也大大刺激了詩人創作的熱情,使他們有感而發,創作出大量名篇佳作。有的沒有名人名作時,歌妓們還會到有名的酒樓,傳抄名曲回去吟唱。這樣,歌妓們相互傳唱,就有效地起到了詩詞傳播的作用,經典的詩詞也會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迅速流傳開來。

    3.聚會唱和式傳播。

    古代科舉考試,不同時代雖然考試內容不盡統一,但是,詩詞、文賦都是不可少的。因此,古代文人一般都能吟詩填詞,文人相聚就免不了要即席吟唱,就誕生了類似於現在的“沙龍”式的“詩社”。

    縣有縣社,鄉有鄉社,甚至大的家族裡都成立有詩社。古典小說《紅樓夢》裡就有“海棠詩社”、“菊花詩社”、“賞雪詩社”、“桃花詩社”等,旨在“宴集詩人於風庭月榭;醉飛吟盞於簾杏溪桃,作詩吟辭以顯大觀園眾姊妹之文采不讓桃李鬚眉”。

    文人雅聚式的賦詩、唱和,有的就會整理成冊。唐代劉禹錫曾把與李德裕的唱和詩專門編為一集,名為《吳蜀集》。王羲之所書《蘭亭集序》,就是東晉永和年間,以王羲之、謝安為首的41位文人雅士,相聚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曲水流觴,暢敘幽情,從而寫下了數十首詩歌而整合一集,並由大書法家王羲之作序,從而流傳開來。

    有的詩人還常常奔走於貴族豪門和王公大臣的宴會,進行即席吟唱。據傳唐朝大曆年間的盧綸、李瑞等所謂的“十才子”,就經常奔走於豪門權貴和王公貴族的宴席,當場賦詠、朗誦自己的酬答之作,因而名聲大振。歷代這種雅聚式吟唱,或由文人之間相互傳抄,或結整合冊,進行交流、學習,從而達到了廣泛傳播的目的。

    4.結集出版式傳播。

    古代文人若取得功名,朝廷會給一些諸如減賦、免勞役等優惠政策,還會得到社會上的尊重。這樣,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寫詩填詞、整理詩作。唐代出現雕版印刷術之後,又大大拓展了詩詞、歌賦傳播的數量和速度。

    尤其是到了宋代宋仁宗慶曆年間,畢昇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不但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中國的印刷技術又得以大大提高,官刻、坊刻、私刻三大出版方式互為補充。

    為了使自己的詩詞得以廣泛傳播,不少家底殷實的詩人在世時,就會自己出資結集刊印。有的在有生之年來不及刊印的,則是由後代或朋友整理、結集、出版。對於民間具有可讀性、趣味性的詩詞,有心人也會收集整理,結集出版。

    官方為了傳播文化,提高民族的國學能力,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也會遍搜民間有影響的詩作,經過甄別,遴選出經典作品,由國家出資編撰、結集出版。早在周朝時期,朝廷就專門設有“采詩官”,“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共音律,以聞天子。”經過一代一代的舍粗取精、去偽存真,再加上民間郵遞機構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歷史上的經典詩詞、歌賦結集刊印後就得以快速傳播,並永久地流傳下來。

    總之,雖然古代交通、通訊不發達,但是,為了傳播詩詞、文章,官方、民間、仁人、志士,也會想盡辦法進行收集、整理、傳播,才使古代的國學精粹得以流傳下來,為我們今天學習、研究、傳承,提供了有利條件。

  • 7 # 月淡風青

    在古代,詩寫好了,是可以變現的。不僅有名聲,而且可以換個官兒做,是非常實惠的。所以,詩傳播的越快,變現的速度一般也就越快。因此,古人在這方面也是操碎了心。

    傳播最快最有效的詩。

    獲得此項殊榮的是楊綰的詩。安史之亂前一年(754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勤政殿主持殿試,本來已經考完了,他突然心血來潮,讓每人又加試了一場,每人寫詩賦各一篇。結果楊綰得了第一。玄宗很高興,直接給了個正八品的右拾遺。從此,詩賦進入了科舉考試。

    據說是楊綰

    像楊綰這樣走運的並不多。天上的餡餅不常見。詩人想把詩歌快速變現,還得自己想轍。

    陳子昂的奇招。

    陳子昂沒有楊綰那麼幸運,但他腦子好使。長安街上,一把胡琴,售價千金。人們只看不買。陳子昂千金買下,留下一句話,明天都到我家聽琴。第二天,陳家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結果陳子昂當眾把琴就摔了,比起我的才華,這琴就一錢不值。隨後,把自己的詩文分發給大家,詩文果然才華橫溢,一日之間,傳遍長安,很快,陳子昂就中了進士。

    陳子昂

    陳子昂這招效果不錯。可是有一點,費錢。像白居易、李紳這樣出生縣令家的人是玩不起的。那怎麼快速的使自己的詩快速傳播呢?送行卷。

    快遞直達的行卷。

    像陳子昂那樣有才華又有錢的人不多,很多人只做到了他的一半,有才華。像杜甫、白居易、李紳。那怎麼辦,窮人也有為國家做貢獻的權利。他們採用了另一種方式:送行卷。

    唐朝科舉時間不長,制度還不太完善。最明顯的兩個地方可以改進:一是不糊名,一是宰相先看榜。每年的主監考是誰,大家都很清楚,宰相住哪,大家也知道。那就送吧。一卷卷精心挑選的詩文集,短的十幾首,長的幾十首、上百首,本人拿著,快速直達,送到各位主監考官和宰相大人的府上,然後就等著好訊息。透過這條途徑考上進士的也不在少數。這速度雖然不比陳子昂得快,也算不錯了。

    詩歌透過各種宴會傳遞。

    除了考功名需要詩,展示才華也需要詩。所以有才華的,或者認為自己有才華的年輕人,就到處參加各種大小宴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希望被有權勢的達官貴人相中,視為心腹,做個女婿,或是委以重任。其中最有效地當然就是每年上巳節的曲江宴。皇帝親臨,宰相、主監考官、新科進士濟濟一堂,這是展示自己才華的最佳時機。而詩是最好的展示方式。也是傳播最快的一種,也許一首好詩,就會被皇帝青睞,從此,平步青雲。但是,有門檻,必須是新科進士才有資格。

    詩歌透過驛館傳播。

    驛館傳播雖然效率比前面的差些,但是,是主流的傳播途徑。畢竟,“長安米貴,白居不易”。那些散居各地的詩人,怎麼傳播他們的名句名篇呢?隱居深山的隱士,出征塞外的官吏,飄零異鄉遊子,獨守空房的女子,他們主要是透過驛路。

    天福官驛

    唐代的郵政系統已經很龐大了:

    凡三十里一驛 ,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 九所。(二百六 十所水驛 ,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 ,八 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 )

    唐代的驛站除了傳遞公文和訊息,郵寄物品,還有聚會、送別的功能。大量的詩文透過驛站傳到全國各地,增進了感情,展示了詩才。在驛站也產生了大量優秀的送別詩,《別董大》、《渭城曲》。“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秦觀的詞也能表達劉禹錫的深情。

    驛站不但能送別,寄詩傳情,還能展示詩才。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藍橋驛見元九》)

    從白居易的詩中,你能看到元稹的毛病:到處塗畫。其實,他們那時候還不叫文物,而且,這種事還算好事兒,叫做風雅。

    透過題壁傳播。

    還記得宋江潯陽樓上題反詩嗎?黃文炳上樓,觀見壁上題詠甚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是他們的習慣,而且是好習慣。光看名字,就知道古人是多麼愛這麼做了。

    《題破山寺後禪院》、《題李凝幽居》、《題西林壁》、《題大庚嶺北驛》。還有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隔著千年,你都能感覺到李白藉著鳳凰臺的牆壁,和崔顥較勁。

    在牆上題詩,尤其在人流密集場所的牆壁上,能迅速傳播作者的才華和知名度。感覺這就是典型的戶外廣告。只不過他們是寫上去,我們是印上去的。

    透過八卦傳播。

    人們天生就喜歡八卦,八卦的傳播力度也是很大的。李白在深山看老太太“鐵杵磨針”的故事,白居易“老嫗能解”的故事,齊己“一字師”的故事,韋莊“人面桃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會吸引大批吃瓜群眾刨根究底,一探究竟,好奇加速了詩歌的傳播。

    這些方法使詩歌快速傳播,為人熟知。但這隻能傳一時,傳一世。要想世世代代的流傳,還得靠詩集。詩集的傳播雖然不夠快,但是夠久。

    古代雖然不如現代交通方便,資訊暢通,但也是很努力的傳播著自己的才華,並且澤被後世。詩文傳播,速度重要,才華更重要。現代社會,資訊的傳播速度遠遠超越古代,可是,如果沒有才華的支撐,我們也不會比古人更優秀。所以,趁現在還早,努力增長自己的才華。

  • 8 # 尼古拉斯憶心

    其實,古詩詞傳播途徑有三:

    一是題詩壁上,二是筆錄傳抄,三是口頭傳唱。

    1.題詩壁上 顧名思義就是在牆壁上寫詩,讓來往的人看到並流傳。 古代詩人都喜歡在熱門景點題詩,還有驛站,什麼牆上、柱子上一般都寫得滿滿當當。因為這些地方人流量大,易傳播。 但是詩人不可能整天在各大景點竄來竄去,他們也要做事生活,因此最後傳播範圍十分有限。

    2.筆錄傳抄 筆錄傳抄的效果也不太好的。因為唐代的印刷術尚未普及,靠抄寫傳播費時費力,見效極慢。

    3.口頭傳唱 前兩個傳播方式不是範圍受限就是見效慢,那麼剩下的口頭傳唱一定是重中之重。唐代的詩要像病毒裂變一樣傳播,有一個離普羅大眾更近的形式——民間歌妓傳唱。 在唐代,詩句是要配樂的。有好詩可以配樂演唱,有好樂曲也可為之填詞。

    歌妓們以詩作入曲,將文化創作與大眾娛樂相結合,旋律美妙,朗朗上口,極易記憶和擴散。 加之唐代文化開放包容,青樓妓館遍佈大街小巷,日常受眾十分廣泛。

    所以,毫無疑問它會成為詩歌傳播最快速、最受歡迎的方式。 在當時,詩人和這些歌妓的關係可以用一句話完美概括,那就是:合作共贏,互相成就。 唐代的歌妓,為了謀求發展和應對競爭,必須要不斷唱“新聲”、“新詞”來吸引聽眾,這就迫使她們不斷向詩人們索求新作。 而對詩人們來說,歌妓傳唱自己詩篇,不僅可以擴大作品影響力,為自身揚名,有時候還能引發朝廷關注進而助力科考。

    最普遍的方式,詩人作詩後會贈予友人,如李白的《贈汪倫》《沙丘城下寄杜甫》;也會當面吟誦給朋友,杜甫的好友蘇渙就曾到杜甫的船上,當面將自己的詩吟誦給杜甫聽;古人作畫後,會由畫者本人或邀好友題上一首詩,即題畫詩。唐代的許多文人墨客為了獲取聲譽,會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獻給當時的文學大家,希冀得到賞識,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是獻給張丞相的一首自薦詩。

    也就是說,古詩最主要就是透過口頭傳唱的方式進行傳播的。放到如今的傳播環境中,最好的傳播方式也包含了合作共贏,互相成就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每天跟你說晚安是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