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媽祖是像關公、皇帝老兒那樣的存在嗎?
2
回覆列表
  • 1 # 氣象資訊

    媽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是南唐清源軍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縣人,媽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

    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

    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

    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有著千年歷史的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同時海內外的媽祖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朝拜,整個湄洲島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

  • 2 # 多拉萌包子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作為漢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中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1]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

    媽祖

    文化體現了漢族

    海洋文化

    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

    高麗

    、元代海運漕運、明代

    鄭和

    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

    真實寫照

    。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 3 # 南憶先森

    媽祖,是在南海地區的信仰,就如同我們信仰菩薩那樣,但是媽祖缺又是真實存在的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

    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Grand SantaFe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

    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臺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臺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媽祖,臺灣全島共有大小媽祖廟510座,其中臺南一地即有116座。它們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宮、雙慈亭、安瀾廳、中興公厝、紛陽殿、提標館等。福建、臺灣、廣東及東南亞的林氏宗親都稱媽祖為:“姑婆”、“姑婆祖”、“天后聖姑”、“天上聖母姑婆”等。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媽祖信眾2億多人,僅在臺灣就有信眾1700多萬。

      臺灣較早的媽祖廟,其大多數是由湄洲祖廟分靈至臺。自1796~1908間,臺灣海上貿易興旺,經濟發達,湧現出許許多多規模更大諸如臺南大天后宮,近年竹南天后宮又建起露天媽祖祖象。截至目前,臺灣共有大型媽祖廟510座。早期的媽祖廟,在例定誕辰日有“遙拜”儀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禮節時,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廟施行。這一俗例充分說明臺灣同胞永遠懷念大陸的深遠意義。

      傳說媽祖每次在海上救難後,都要給每位遇險者一碗熱氣騰騰,芳香撲鼻的興化壽麵,吃後不但會驅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興化壽麵即被稱為"媽祖平安面".且聞名遐邇,成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逢親友來訪,壽誕喜慶,逢年遇節,家人團聚,都要吃"媽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所以,人們都來祭拜媽祖,祈求自己 與家人能夠和平幸福的生活下去。

  • 4 # 夢中之春

    媽祖,海上女神。沿海地區普遍信仰媽祖,在莆田,仙遊當地尊稱其為湄洲婆,婆婆等,因其祖藉地莆田市湄洲而得來,信眾全球達三億多,祖廟座落在風景美麗湄洲島上,世界上供廟多達上千座,是沿海漁民,海上客商的保護神,平安神;臺灣寶島也是信仰媽祖之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信眾前往湄洲祖廟進香祭拜,而且抬著家鄉廟宇的媽祖神像同往進香;東南亞各國信眾也多。特別在莆田,仙遊,當地人民家家戶戶都信仰媽祖,神廟大多供其神像,每年都有出廟巡遊,讓信眾祭拜求平安,賜福求財。媽祖,作為神化人物,救苦救難於海上,這對於那些長年往來於海上的漁民,客商等,無疑是護身符,平安神,對媽祖的崇拜,勝過佛祖觀音菩薩。媽祖信仰文化已經申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成為聯結世界人民友誼重要信仰文化,讓媽祖之光普照天下,世界人民團結平安!

  • 5 # 珂珂熙裡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暱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軍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闢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節度使劉闢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諡“忠烈”。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 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鑑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十分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林默十六歲那年,有一次父兄出海未返,天氣突變,颶風大作,狂濤怒威。她預感這次父兄航海必然凶多吉少,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風浪稍息,她便駕舟出海尋覓父兄。父親果然被她救了回來,但其兄屍體尚未找到。於是,她安慰了父親後,自己又奮勇駕舟出海尋找兄屍,終於在茫茫大海中,把其兄屍撈回安葬。鄉親們對林默這次救父尋兄的行動,無不嘖嘖稱讚。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 6 # 井底癩蛤蟆

    媽祖,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天上聖母。宋建隆元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其生後沒有啼哭,因此取名為林默。生長於大海之濱的林默,洞曉天文氣象,熟悉水性。經常救助在海域遇難的漁舟、商船。相傳,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幫人們避過颱風等自然災害。  

    林默於28歲那年昇天。由於生前救人無數,因此人們建造祠廟奉祀,祈求林默庇護漁民的安全。相傳,林默成仙后,常率隨處千里眼、順風耳乘雲於島嶼之間。過往的船舶若是遇到危難,只要誠心口誦媽祖聖號,媽祖便會應聲顯化,解救人們於危難之中。因此,人們將媽祖稱為海上的保護神。  

    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尊稱媽祖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媽祖廟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從祖國東北的丹東及至天津、山東、浙江、福建、廣東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廟宇眾多,香火極盛。隨著國際的交往與文化交流,媽祖信仰已波及世界各地,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媽祖的顯靈庇佑,使得人們對媽祖的信仰根深蒂固。供奉媽祖成了一種風俗傳統。那麼,要如何供奉以及祀奉媽祖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讓我們來聽聽風水大師許少鋒在這方的經驗心得。  如何奉請媽祖神像:  

    一、奉請媽祖神像應到湄洲祖廟開光,並舉行分靈儀式。選吉日擲茭得聖盃後,便可捧回媽祖分身神像回家。  

    二、在家中選一清靜之地,擲茭得媽祖聖允後便可在此安放神龕。神龕正中放疊金紙將神像奉於金紙之上,神像座底要略低於香爐。  

    三、神像兩側可置花瓶或蓮花燈。媽祖前供以圓形銅香爐為佳,配二燭臺與長明電子紅燭。可供水果三碟於聖母前。  

    四、上訴妥當後,三杯清菜、五果、三牲九禮等供於神桌,引祖廟取的香灰添於香菸嫋嫋的檀香爐之中。三柱清香先朝天拜,之後三柱清香插於媽祖香爐。攜家庭全體人員各執香跪於香案前。誦讀疏文“感昭聖母媽祖,恩澤四海、護國保民。茲於…奉安金身奉祀於宅…祈……”。香至一半既擲茭,以三聖盃確定聖母分靈已駐。  

    此外,風水大師許少鋒建議,媽祖神像請到家中後,平日早晚三柱清香,條件許可每日清晨奉茶於媽祖座前。  逢年三月廿三是媽祖生日,祀奉媽祖的信徒在這一天都要進行祭拜。風水大師許少鋒提出,祀奉媽祖有講究。大家可按一下提議來做。  

    食品:五牲(雞要公雞、閹雞)、水果數種、各式菜碗六到十二碗、面線(放紅紙)、發粿、紅龜粿、紅湯圓三碗、清茶三杯、酒五杯。  

    祭祀:祭祀要選擇當日吉時,上完貢品之後,先點燈(蠟燭),獻茶、焚香祝禱。香菸要插三柱香,行三拜九叩。  

    敬酒:敬第一次酒,請神明降臨,擲筊問神明是否降臨。敬第二次酒,將所求願望告神明,並說明如何答謝。當香燒完三分之一時,雙手捧著金紙向神明供拜,接著按順序燒化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甲馬錢)。敬第三次酒、擲筊問神明是否用畢。如用畢撤下供品,酒灑於紙灰上頭。  此外,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昇天之日,供品宜全用素食、水果為主。

  • 7 # 北京民俗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琉球、日本、南韓及東南亞)沿海地區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目前統計擁有2億信眾。

    對生活在靠海的人而言,媽祖是重要的海神信仰。媽祖林默被認為歷史上確有其人,出生在莆田湄洲島。由於航海與貿易的發展,媽祖開始被尊為海神。歷經元、明、清等朝代對媽祖的多次褒封。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媽祖終列入道教神祇和國家祭典。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據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釋道的文化底蘊,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據有關記載,媽祖信仰隨著閩人南下入駐,最晚至元代,就連較遠的海南也已有多座媽祖廟,而後明清兩代更是盛行,並延續至今。隨著其神職功能的日益增加,封號增加,其陰佑神職已擴大到國家社稷方面。

    在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媽祖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島上移民或渡海而來,或以海為生,與海洋的深深情結,註定了媽祖文化的生根發芽。對於外來的閩粵移民,他們相信是在媽祖的保佑下才安全抵達海南的,本來就有民間信仰的根基;對於靠海維持生計的人們,媽祖就是他們的海上保護神。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祭拜媽祖的原因了。

  • 8 # wsisin

    因為祂庇佑一方,華人供奉神明原因都是神明庇護一方,懲惡揚善,人民自願修廟供奉。中國神明跟西方神差別在於……中國神明先修行庇護一方接著百姓認可供奉,而西方神明先來個大恐怖,信者上天堂不信下地獄。中國神明是你信不信祂,都保佑一方,這是神明的修行。而西方不信就是地獄要天怒

  • 9 # 自心了悟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一、媽祖生平簡介媽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是南唐清源軍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縣人,媽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

    慈善公益

    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有著千年歷史的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

    地區4000

    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同時海內外的媽祖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朝拜,整個湄洲島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二、媽祖昇天成神,成為中華民族的海上保護神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後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Grand SantaFe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提到媽祖的顯聖,始於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麗,“感神功,奏上。立廟江口祀之,(徽宗)賜順濟廟額。”其後,媽祖的加封原因皆為“神霧神濟興、泉飢”,“以神助火焚強寇”(《湄洲嶼志略·卷二·封號》)。從1156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封號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

    明永樂年

    間),立廟京師,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 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間對媽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媽祖,作為民間神祈,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頭、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媽祖宮整合》乃彙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

    港澳地區

    )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三、歷代朝廷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祖廟於公元1023-1032年(天聖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403年-1424年(

    明永樂年

    間),Nautilus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諸葛長青:中國明朝Nautilus鄭和親自主持建廟,體現了皇家的重視。研究中發現,鄭和出海,得到媽祖保佑。鄭和本身就精通儒家、道家等各類知識,對媽祖十分崇拜。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近年來,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

    布達拉宮

    ”。如今臺灣及東南亞各地的眾多媽祖廟都由莆田湄州媽祖祖廟分靈出去的。湄洲祖廟是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湄洲媽祖祖廟位於臺灣海峽西中部湄洲,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鐘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於福建莆田縣,現為臺灣省金門縣代為管轄)二十海里。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除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外,泉州的天后宮,寧波慶安的天后宮,天津的天后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漳浦的烏石天后宮為中國天后宮有名的大廟。諸葛長青:現在全世界華人的地方,都有媽祖神廟。偉大的媽祖默默保護著中華兒女。  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國家祀典就達36次,清朝咸豐給予最長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後來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號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媽祖閣為澳門最古老建築之一。臺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臺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媽祖,臺灣全島共有大小媽祖廟510座,其中臺南一地即有116座。它們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宮、雙慈亭、安瀾廳、中興公厝、紛陽殿、提標館等。福建、臺灣、廣東及東南亞的林氏宗親都稱媽祖為:“姑婆”、“姑婆祖”、“天后聖姑”、“天上聖母姑婆”等。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媽祖信眾2億多人,僅在臺灣就有信眾1700多萬。臺灣較早的媽祖廟,其大多數是由湄洲祖廟分靈至臺。自清嘉慶到清光緒年(1796~1908)間,臺灣海上貿易興旺,經濟發達,湧現出許許多多規模更大諸如臺南大天后宮,近年竹南天后宮又建起露天媽祖祖象。截至目前,臺灣共有大型媽祖廟510座。在媽祖廟中有鎮殿媽、二媽、副二媽、副三媽、四媽,又有三郊媽、斑鳩媽,還有溫陵媽、銀同媽、湄洲媽。除鎮殿媽外,其他媽祖像可供每年輪流誕辰出巡之用。特別是早期的媽祖廟,在例定誕辰日有“遙拜”儀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禮節時,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廟施行。這一俗例充分說明臺灣同胞永遠懷念大陸的深遠意義。傳說媽祖每次在海上救難後,都要給每位遇險者一碗熱氣騰騰,芳香撲鼻的興化壽麵,吃後不但會驅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興化壽麵即被稱為"媽祖平安面".且聞名遐邇,成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逢親友來訪,壽誕喜慶,逢年遇節,家人團聚,都要吃"媽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所以,人們都來祭拜媽祖。

  • 10 # 訊飛快讀精選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

    有人說海神應該是龍王才對,媽祖為什麼也說是海神?這個差別到底在哪裡呢,龍王是管行雲布雨,不光海里有龍王,內陸的江河湖泊也有龍王,龍王主管風調雨順,但是對於漁民的安全和漁民的收成龍王不算專職,可能會有一些相交,然而主要的負責人還是媽祖。

    龍王和媽祖也並非毫無關係,媽祖的來歷本來就是小龍女轉世,觀音曾經收留過一個龍王的小女兒,傳說觀音將小龍女化成一朵優缽花也就是蓮花,賜給了當地特別善良的一對林姓夫婦,妻子陳氏夢中見觀音菩薩,說你夫妻二人世世積德行善,今天有一個機緣我就送你夫妻一女。說完就把一朵蓮花送入陳氏的口中,沒有幾天這個陳氏就懷孕了。

    當然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大概是北宋建隆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陳氏懷孕整整十四個月,生產之日林家宅蓮花香氣撲鼻。小女孩一出生就深得家人喜愛,林家之前有五個兒子,父母哥哥一家人都把她視為掌上明珠,整天圍著看就覺得特別喜歡。小女孩出生一個多月不哭不鬧,老林就給自己的女兒取了一個特別應景的名字,叫做林默。

    林默在嬰兒的時候就睜開眼睛看,平時不說話就雙手合十,大人過去的時候抱一抱才把她分開。慢慢長大了學會走路總是圍著家裡供奉的觀音像,有的時候自己玩一玩拜一拜。等長到四五歲的時候跟鄰居家的小孩玩,教鄰居家的小孩子唱歌謠,他父親過去一聽發現小林默把慈航經變成歌謠教這些村裡的小孩一起唱。

    林家本來就是富戶,林爸爸也在朝中做過一段時間的官,所以照顧女兒的時候也教導林默讀書認字。有一天林默就在視窗讀書,隱約感覺窗外有人看著自己,抬頭一看是一個布衣的道士,就跑去問,請問道長有什麼事嗎。道長笑聲劃破長空,哈哈哈,化緣。就趕緊招呼家裡父兄接待,道士跟這個林爸爸聊天說,你家這個小女孩很乖巧啊,觀音菩薩送的吧。林爸爸一聽這是個大修行的師父啊。師父就說,要不你把女兒給我做一個徒弟,我偶爾過來傳她一些修行的心法你看怎麼樣?這就是媽祖林默娘的師父,叫玄通道人,傳授的就是玄微真法,而玄微真法的祖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

    自此之後林默就開始行醫救人,逐漸在當地聲名鵲起,有很多人過來求醫問藥,她也不收錢。期間也有很多其他的奇遇,打水的時候在井裡面撈上來兩道銅符,之後就有了一些神通。

    有一次幾個兄長出海,林默在家跟父母吃飯,吃著吃著神識就飛出去了,之後就兩眼發直一動也不動。林氏一看就趕緊叫她,怎麼叫也叫不醒,一推她神識回到體內,醒來就嚎啕大哭,說你們怎麼把我叫醒了呀我無法保全兄長們的性命啊。說完就哇哇大哭,哭著哭著神識又出去了,又在那裡像剛才一樣呆若木雞。父母也沒太聽懂她說什麼,反正就是別碰她了唄。

    幾天之後就有村民過來報信說老林你們家幾個兒子的船回來了,老林一聽趕緊吩咐丫鬟廚子殺雞宰羊,老兩口叫林默一起到門口去接幾個哥哥回來,林默就搖頭說我不出去還在那裡哭,老兩口有些著急也沒太管就出門了,看見一群船工和自己幾個兒子都哭喪著臉,就問這是怎麼了。一看家裡的老三沒回來,林媽嚎啕大哭說這肯定是出事了。村裡的村民都過來安慰,幾個兄弟就開始講這是怎麼回事。

    兄弟幾個出海去做生意本來買賣很順利,賣了貨物收了錢又買了一些貨物準備返航,途中遇到大風暴,巨浪滔天,眼看船要被巨浪打翻的時候空中就出現了一個女子的身影,因為當時大雨看的也不時特別清楚,就看到那女子拉住繩索穩住船帆,不一會兒那個女子突然消失了,一個巨浪過來就把老三打到海里去了,沒過多久那個女子又回來了還是奮力穩住那個船,一直到風暴結束,那個女子就消失不見了。

    林爸就問風暴大概是什麼時候,一下就跟自己女兒那天奇怪的舉動聯絡在一起,再一對衣服的顏色和款式,就趕緊把林默叫出來詢問。一問還真是她救的,自從在井水中得到那兩枚銅符之後,自己就有了一些神通可以施法,神識離體在海上救助這些漁民,再加上十幾年前林家產女的那個吉兆,林爸想起女兒出生之前林母做的夢,就一一跟村民講這些事。

    村裡住著這麼一個活的女神仙,方圓百里的村民當然慕名朝拜,出海、醫病、求雨、家裡有一些妖魔邪祟都來找她。這個過程中還擒到過危害鄉里的兩個小妖怪一個叫千里眼一個叫順風耳。

    二十八歲的林默在當年的九九重陽節齋戒沐浴更衣就告別了家人跟鄉親,登上湄峰之巔,在眾目睽睽之下化作一道彩雲升空。

    文獻記載,據說目擊的村民聽到非常祥和的無法形容的美妙旋律,這是中國有縣誌記載的被人目擊羽化登仙的唯一一個女性神仙。之後人們把她稱為娘媽後來逐漸改成媽祖,世世代代保佑著這片海域的百姓。

  • 11 # 中華善德網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畔一個小漁村,一戶姓林的官宦人家降生了一個女嬰,相傳女嬰出生的當天傍晚,滿屋紅光,晶瑩奪目,香氣飄蕩久久不散。因為女嬰出生滿月間從不哭鬧,故取名為默,當地人也稱之為林默娘。林默幼時聰明穎悟,八歲便入塾讀書,能過目成誦。長大後,她矢志不嫁,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防疫消災。她熱心助人,為鄉親排難解紛,行善濟世。但是她在一次海上搭救遇險船隻時,不幸被桅杆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年僅28歲。

    當地人為了紀念她,為她建祠堂。但當時,其傳說僅侷限在莆田民間地區,影響力並不大。但是讓人迷惑不解的是,她在死後的100多年裡,一直默默無聞。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以後,她一下就出名了。

    媽祖死後沉寂百年 從南宋開始官方敕封不斷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林默被封為崇福夫人,這是官方對媽祖最早的褒封。從這以後,經過南宋、元、明和清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後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到了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媽祖的地位與孔子、關羽一樣,被列入國家祀典,地方官員親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禮,她成了萬眾敬仰的“海上女神”。

    一個普通姑娘怎麼就一步步成了億萬人信仰的女神?其背後有著什麼樣的驚人故事?

    這與福建的歷史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多山地,這樣的地形不利於農耕文明的發展,在唐朝以前,這裡人煙稀少,社會發展緩慢。唐朝末期,天下大亂,河南光州的王潮、王審知、王審邽兄弟發動起義,南下入閩,這就是著名的“三王開閩”。從“三王治閩”到北宋這段期間,福建地方經濟處於漁獵文明向農業文明、商業文明過渡時期。在漁獵採集為主民間,女性還是居於主導地位,林默之所以能以女性身份“封”神,這與當時福建民間地區仍具“母系氏族”社會的特質是分不開,這樣的歷史背景促成了媽祖從人走上神的第一步。

    中國的水神信仰由來已久。因為受陰陽學說的影響,古代華人認為水神屬陰,應屬女性,而媽祖恰巧又是女性中的人傑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當時由於航海技術的落後,漁民因海難喪生者不計其數,人們希望海上有守護神庇佑安全。而媽祖的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因此,當地人們為她興建廟宇,媽祖信仰也就在這樣大的特殊生態環境之下應運而生。

    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海事活動離不開水,南宋時期,中國航海業曰益發達,福建的造船業盛極一時,尤其泉州造的海船之大、技術之先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南宋陸地的“絲綢之路”被金朝和蒙古切斷,泉州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超過廣州,成為當時海洋貿易的中心。福建沿海開始成為航海轉運的要地,南宋朝廷非常重視福建的開發和鞏固,當然就要透過提高媽祖的影響力,來增強閩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時的媽祖不僅只是地方的女神了,她與宋代的道教文化相結合,納入到官方的神仙系譜中,成為護航女神。

    宋元兩代,泉州港對外交通四通八達,舉世矚目,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是當時公認的“東方第一大港”,形成了東方世界的海洋經濟圈,而代表中國海洋文化的媽祖的地位當然隨之越來越高。元代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媽祖信仰傳播的高峰。

    到了明朝,媽祖更是從中國走向了世界。鄭和航隊在30餘年間7次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航隊的船員絕大多數是福州人。鄭和航隊三次船隊遇到海寇掠奪和受到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陷害;一次船隊為蘇門答刺國生擒;三次船隊在海上遇到颶風和險情。每次都說得到媽祖神靈庇護而脫險。因此他每次在海上遇險時,總會向媽祖祈求庇護;每到一處碼頭,必先建廟祭拜媽祖,船隊到哪裡,媽祖文化就傳播到哪裡。在整個明朝期間,福建成為僑鄉,媽祖信仰隨著福建人的腳步,傳播至日本和南洋。

    清代,因為私商貿易和移民熱潮,在海外生活定居的閩人越來越多,媽祖不僅是海運保護神,也成為海外華人的精神支柱,代表著中華文化、華夏觀念的教化。

    媽祖從一位民女走上“神壇”,見證中華文明的歷史滄桑鉅變

    在這個過程中,媽祖最初不過是一位醫術精湛、善觀天象、扶弱濟貧的普通民女,她從人民中走出來,死後變為神話了的歷史人物,一開始只是作為莆田地區的地方神加以奉祀的,影響的範圍極為狹小。後來,媽祖信仰由民間信仰到官方助勢,尤其是官方的封賜對媽祖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媽祖信仰不僅成為海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獲得了合法的地位。

    正如民俗的傳播規律告訴我們的,作為媽祖信仰風俗的發動者,既然被崇拜的物件已經產生,就會堅信不移,同時他們還會在無形中為媽祖增光添彩,增強她的影響力,將自己創造的神靈的事蹟遠播出去。於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媽祖顯靈的事蹟,引起周圍地區的關注,神蹟傳說是一種口碑,它會不脛而走,四處傳播,這不僅增加了民眾的信仰信心,而且讓更多的信徒參與近來,媽祖信仰便像滾雪球似的傳播開來。最終,媽祖從一位普通民女晉升為萬眾矚目的海上女神,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東南亞各國乃至世界各地海外華人的精神支柱,形成龐大的信仰群,她見證著身後那片土地上的歷史滄桑和發展鉅變,見證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圖源網路)

  • 12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如果說內陸人們信仰的女神是觀世音菩薩,那在沿海,人們信仰的女神則是媽祖娘娘了。並且從宋代到清代,國家傳統祭祀的三大物件就是黃帝、孔子和媽祖娘娘。

    媽祖娘娘,原名林默娘,一般認為她是福建湄洲人。對於她的信仰,開始於北宋中後期,傳說她在生前就為漁民預測出海的禍福,並且醫術高超,常在船隻遇難的時候出海救人,挽救了無數漁民。當時史料記載,她“常衣朱衣,顯聖海上,若遭風難,呼神無不救應”。宋之後的歷代帝王都對其加封,從“夫人”到“妃”,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慢慢地林默娘由人變成了神,成為了萬人敬仰的神女媽祖娘娘。

    據初步統計,海內外媽祖娘娘的信眾達 2.5億人之多,香港、臺灣、澳門以及東部沿海江蘇、江浙、山東、天津等地的港口都有媽祖廟。澳門的葡萄牙文 Macau就是從“媽閣的發音來的,當年葡萄牙人在澳門登陸的港口有一個媽祖閣,葡萄牙人問這裡是哪兒,路人答媽閣,於是葡萄牙人以為說的是這個島的名字,就把澳門叫成了 Macau 。

    每到媽祖娘娘農曆三月二十三誕辰時全世界的媽祖廟都會在這一天舉行祭祀儀式,而祭祀最隆重的地方莫過於媽祖的誕生地湄洲島了。在這一天東南亞、南北美、日本等海外善男信女,都會來湄洲島朝拜,這裡的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五千多座媽祖廟的祖廟。這天湄洲島會舉行盛大的祭祀上香儀式,人們會在負責人帶領下對著媽祖神像行跪拜大禮,並且向媽祖敬獻祭品。戲班子還會上演再現媽祖生前事蹟的媽祖戲,各種表演媽祖顯靈、送子、送藥故事的花車也會在會場一遍遍地巡遊,伴隨著舞龍舞獅隊和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祭祀的熱鬧程度甚至會超過春節。

    此外,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昇天那日,人們也會舉行紀念活動,但因為是忌日,所以這日的祭拜禮品都是素食,媽祖廟也會從九月初六開始演媽祖戲,一直演到初九。

    而除了廟裡的祭祀活動,從宋代開始,東南沿海出港的各類船上都會供奉著媽祖像,在起航前、航行中、到港後都會焚香禱告媽祖娘娘,祈求一路平安。民間傳說鄭和下西洋時也舉行了拜媽祖儀式。有些地區除了媽祖出生和昇天之日舉行紀念活動外,甚至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在海邊或家中舉行祭拜儀式。 作為一個和藹可親的女神,媽祖娘娘尤其受到婦女的歡迎,每當婦女們遇到難題或要作重大決定時,則會用半月形木質聖盃,向媽祖祈禱,請求給予暗示。而為了保孩子平安,媽媽們也會到媽祖廟祈求小香袋,並在孩子的脖子上掛上媽祖的玉像,希望媽祖能像保佑海上航船一樣,保佑孩子平安。如果孩子父母外出了,甚至還可以將孩子託付給媽祖廟的相關人員照看。如此的媽祖娘娘,脫離了國家祭祀的宏大主題,變得親近平和起來。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將媽祖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或許是由於媽祖的信眾廣泛,或許是由於媽祖信俗自國家至民間自成體系。但媽祖娘娘如此深入大眾的原因,主要根源於媽祖娘娘身上所寄託的沿海百姓對海上航行平安歸來的期待,對人生事業、家庭平安順利的期待,以及對一個溫柔庇佑著民族的母親形象的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怎麼做雞蛋灌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