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龍井茶痴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我個人的判斷並不複雜,其實也是自己對茶葉的認識,鮮香甘潤,色香味形。這是對茶葉也好,喝茶也好最簡單的認識,我是把茶葉歸類到食品副食品行列的,所以聊天聊茶的時候也經常用食品安全的基本辦法去分辨茶葉的優劣。

    我對顏色的要求,色要活,不管是紅茶還是綠茶,氧化得灰濛濛的是存放時間過長了,有些過度烏黑髮亮的有工藝處理等等,湯色呢透亮,渾濁的不是好茶,醬油湯更不是。

    香味就簡單點舒心的香味,豆花香是上選,其他清香,甜香等不限。但是牛皮哄哄的腐木,發黴,青臭等除外。

    味道呢,茶葉喝起來不苦澀,甘潤。所以我一般只喝芽級茶葉,吃菜都吃白菜心呢,大葉子茶老梗茶就少點吧。

    形狀也不復雜,完整,完整,完整。葉子要完整,芽級呢成成朵成形最好。特別指出一點像祁紅這樣的工藝碎茶例外。

    最後最重要一點保質期,茶葉是農產品有機物,容易氧化變質受潮,保質期自然是要的。吹噓越陳越好,不要保質期,發黴也是山頭年份的,對不起我當不是騙子就是傻子,再不濟也是裝犢子。

  • 2 # 單眼皮的茶博士

    沒有一個人不會喝茶。茶葉的本質是飲品,都會喝,會喝水就會喝茶。如果說看一個人能不能喝懂茶或者說會喝茶的境界,這就要兩個方面來說了。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茶葉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屬性,比如感受到喝茶帶給身體的反應,或者從與人一起品茶交流,感受到美好的心境。茶是可以讓人心靜下來的,如果能夠從一杯茶中領悟一些東西,是自己有所提升,那就是極大的 收穫了。

  • 3 # 真茶君—普文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您的問題做個人解答,如何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品茶)主要看他幾個環節就知道。

    愛茶人與品茶者是心靜之人。

    靜者,萬物之靈靜,能發一念之人。惟靜之人,能用其心,用心之人,能察其究。

    看一個人能不能品茶,先看他能不能靜下心來,面對茶時,心無旁騖,面對一杯清茶或者一道香茶,先靜下其心,來用心去體會,泡茶者的心境與茶本身的滋味。未能靜心者,浮於表面,感知不察其深。

    觀、聞、味、覺

    1.觀者,以心察作茶之人,何物容於茶,茶溶發於水。心察製茶之人,何心制於茶。心之發念,便為心觀。

    2.聞者,聞之茶中韻味,香之所發,茶中之心發或香浮與茶膚。為聞,人生之浮沉,定茶之工匠心法。

    3.味者,品之茶湯,蘊作茶人之心,窺製茶之人心念,茶溶於水之覺心,湯化喉之綿柔,香毓口之化奔,津生齒夾之悠長,回甘甜至腹敞。

    4.覺者,茶之苦化香來,澀止甘回,如人生之道,苦盡甘來,覺茶之蘊藏,心敏覺慧。

    總結

    觀一人會不會飲茶,看其心如止水,靜而入境者,飲茶之奧秘,浮言語斷其面,誇誇其談,非察心、覺心之人,何言懂茶之人。

  • 4 # 小木頭聊茶

    這個也取決於每個人喝茶的目的吧!

    對於一個正在幹體力活的人,解渴是他喝茶的目的,大杯子大口喝就很好;

    對於辦公室工作的人,保溫杯茶水分離杯大口喝也很好;

    閨蜜喝茶聊天,喝點香香甜甜的茶,加上可口的茶點,一下午的知心話就很好;

    認真品茶的人,就要講究一些,從茶器到泡茶用水,從茶席到茶品的準備,然後注水的力道,停留的時間,透過一泡茶的色香味形葉底,喝出這一泡茶的真味!

  • 5 # 學友紫氣東來

    會喝茶的人在泡茶,選茶上都是尊循茶道文化的一種高雅的喝法,百姓喝茶只講喝什麼茶好,有個大概瞭解,捨得買點好茶喝。

  • 6 # 相魄

    會不會喝茶,這個問題可深可淺,往淺裡說,只要是有嘴巴是個活人那就會喝茶,這是最淺顯的現象,再來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看一個深入的問題,其實是問人到了什麼境界後才會喝茶,喝茶的人有一些規矩,是否明白其中道理。也就是喝茶講究不將就!

    對於喝茶,我還是有一些自己道理的,首先我們來論述一下茶葉的選擇,會不會喝茶關鍵是你懂不懂茶,能否區別茶葉品類,能否區別茶葉級別,對於不同的茶葉能不能說出它的特點,泡茶用什麼水,山泉水,江河水還是無根水,然後就是器皿,泡茶最講究應當,什麼茶用什麼具,然後就是出湯的時間把控,喝的時候用幾口喝完,第一口怎麼喝,都有講究。

    比如說西湖龍井茶,為了能夠展現茶葉的美,葉美茶湯美,行家叫型美,我一般選擇一款高一點的透明玻璃杯,先用開水燙杯,再注入七分滿的水,水溫在九十度為佳,然後將你的芽頭茶輕輕的撥入杯中,投放量最好是三克或者兩克左右,可以適當的搖晃杯子,這樣子茶香就會飄然而至,待茶葉沁入水中根根直立,美不勝收。

    假如你要用紫砂壺泡茶,首先你得湯壺,然後就是洗茶,這裡的茶為發酵茶,綠茶一般不洗茶,用開水沖泡即可,要根據自己喜好濃淡來把控出湯時間,如果有盆友來喝茶要照顧他的喜好,一般來說喝茶講究三口,第一口喝茶的茶韻,也就是第一感覺,需要將茶水潤滿口腔,這一過程又叫嘬茶,第二口就是細細品酌,入喉感,生津如何,第三口適當的讓茶葉在口腔裡呆上一會兒,這就是靜心。會喝茶的能從這三口中品嚐出茶葉山頭,何時採摘,如果是普洱甚至能品嚐出茶葉年份。

    來說一下茶葉用水也很講究,如果你會喝茶,首選是山泉水,再者是江河,在後是江河水,煮水也很講究,首先不重複用一壺水,也就是反覆燒開,這就要把握煮水的量,萬不可一直煮水,這樣水容易老化,也就是容易出水垢,需要將水煮到氣泡剛開始翻滾為好。用來煮水的器具也應當是講究的,鑄鐵壺,陶土壺,銀壺,都可以,這就視情況而定吧。

    泡茶前應當淨手,把手清洗乾淨,這是對茶葉的尊重也是對客人的尊重,衣服也要儘量整潔,不要有香水或者其他異味,如果有更好的情趣可以試試禪香,做到這些大的框架,基本上算是會泡茶了,會喝茶那得更講究,因為泡茶的都這麼講究你喝茶不將就是不是跟旁友差別太大啊,也就是說會喝茶首先是懂茶,懂的茶性。

    這就是我的感觸,我就覺得會喝茶應當如此,缺一不可,不瞭解談何會不會喝茶。

  • 7 # 泓昌茶人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如果一個人不拒絕茶,那麼他就是一個會喝茶的人。我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一下,為什麼說一個不拒絕茶的人就是一個會喝茶的人。

    舉幾個身邊的真例項子

    A、他喝了一輩子的茶,很少喝開水,都是自己上山找的茶樹採回來自己炒的茶;

    B、他是一個愛茶的人,各種各樣的茶葉品種喝過很多,也有很多對茶葉的認識;

    C、他是一個上班族,經常在朋友那喝茶,但是分辨不出什麼茶;

    D、他是一個職員,要麼喝水,要麼喝碳酸飲料,從不喝茶,認為茶一點都不好盒;

    以上四種人ABCD,到底誰會喝茶,誰不會喝茶呢?稍後我們再來分析。

    茶在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要論一個人會不會喝茶,首先我們要先明確,茶是什麼?茶存在的意義?

    茶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茶有很多的傳說,有很多的文獻記載著茶的各種功能,在民間都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但都表明一種觀點:茶是一種中國傳統飲品。

    由此可見,上述例子中,ABC都是喝茶的人,而D因為不喝茶,所以歸類為不會喝茶的人。

    所以,茶作為一種飲品,可以接受茶味道、能喝茶的人就是會喝茶的人。而相反的,拒絕茶的人為不會喝茶的人。

    另外一個角度講,懂茶的人又不同的標準。

    什麼情況叫做懂茶,是熟悉茶種類、是瞭解茶工藝、還是瞭解茶文化呢?

    而我認為,懂茶的人,應該知道茶的品種,能夠了解茶的特色,即為懂茶。

    如果為指標化:

    1、知道茶的品類

    2、能基本瞭解茶的生產工藝

    3、能瞭解該茶類的特點

    滿足以上3個標準,即為懂茶,不須拘泥於條條框框的束縛。

  • 8 # 波多蜜韻古茶坊

    喝茶人的態度

    有些人甫一入店,茶沒有喝幾口,即口若懸河,或高談闊論茶以外的話題,或搖頭晃腦小動作不斷,或緊盯著美女不放,心猿意馬,這些朋友哪有心去喝茶呢,只是愛湊堆附庸風雅罷了,自然對茶不求甚解,也就無所謂會不會喝茶了。

    一個愛茶、懂茶、會喝茶的人,首先會尊重泡茶的東家和身邊的人,一般不會喧賓奪主,而是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偶爾也會問詢一些有關茶的話題,不主動去破壞喝茶的氛圍和喝茶人的心境。能靜下心來是會喝茶人要做的基本功,由靜致遠,靜者無敵。

    喝茶人的茶評

    當然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最直接就是看他真情自然流露的茶評(不吹捧)。我曾經接待過這麼一個朋友,喝茶期間話很少,只是低頭靜靜地喝,幾杯後說:“不錯!好熟悉的味道。”一語末了,我憑經驗立即感知:這是個懂茶會喝茶之人。

    有一次,來了幾個未曾見面的重要客人,我拿出鎮店之寶“一零冰島”(十年陳),洗過一遍後,開始一一倒上茶水,客人們喝了一口隨即笑靨如花,興奮度來了。連喝幾杯後,男的敞開了外衣,女的摺試著額頭細密的汗珠,有人不住聲地出汗打嗝。這時,居於中間座的朋友忽然站起來,用手比量著胸部說:“嗯,好茶!下喉深,到了肺部。”此時,我知道這是客人滿意的表現,一句話,顯示了來賓的專業水平。過後不久,客人致電要求發貨,一次順豐快遞幾件大貨過去。

    喝茶之人,光知道香甜不一定真正懂茶。如若在喝茶過程中,能隨時感知韻味、喉韻的深淺、卡喉鎖喉、湯水粗細、香氣飽滿度、層次、茶氣等。不僅能判斷大區域產地,是版納的還是普洱的或者是臨滄的,甚至能夠甄別出某某山頭(不是所有山頭)、臺地小樹、大樹與古樹的區別,殺青的溫高溫低和綠茶化,是頭春茶還是春中茶,是春尾還是谷花茶,是人工殺青還是機制殺青等等。

    以上這些對不怎麼懂茶的人來說,感覺不可思議,是大大的忽悠和胡說八道。其實(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身邊這樣的懂茶人還少嗎!反正我身邊這樣的茶客很多。這是可喜的變化,以劣質茶胡弄人的時代已經進入死衚衕,越來越難以為繼。

    當今隨著物質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汙染和高蛋白的攝入,引發了若干疾病,勢必引起人們對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健康品味地追求,茶這“小可愛”,越喝越明白,不會喝茶的將越來越少,愛茶惜茶會喝茶的人會愈來愈多。

    和敬清寂、禪茶一味。追求低碳、環保、有機生態的慢節奏生活,是全人類的共識,我輩當努力。

  • 9 # 衛茳

    我就不知道我會不會喝茶,因為喝茶的道道太多,會喝茶的能有幾個呢?

    新疆人,沒有什麼喝茶傳統,小時喝茶都是家中有客人,杯子里加點茉莉花招待用。

    後來工作被一朋友領著喝功夫茶,其實就是拿蓋碗泡鐵觀音,茶的好壞不懂,但是被喝茶的流程吸引了,也置辦了一套茶具,在家偷偷地練習喝。

    用蓋碗,泡過鐵觀音,茉莉花,大紅袍,猴魁……,以為一蓋碗泡能得到的一切茶。後來知道了紫砂壺,而且還有好幾把,學會了用蒸茶器,茶葉罐的樣子品種也多了起來。茶具也漸漸全活起來,還放置了一個幹泡臺。

    最明白的是知道了黑茶,綠茶,紅茶,花茶……。越來越覺得想要喝一杯好茶太講究了,我自己怎麼學都是假模假樣。還好,透過茶交到了很多朋友,以前來往都是送酒,如今喜歡送茶。

    喝茶的朋友多數都是喝酒轉行,我一大哥,愛喝碎銀子,用飄逸杯泡上濃濃一杯,倒在建盞裡,滿滿地喝,我笑著提醒他茶要七分足。他卻笑著說,好喝愛喝就要滿杯喝,豪邁如舊,還是喝酒那套,最後,倆人汗流滿面,很痛快。

    為了出去喝茶不丟人,我還下載了湖南農業大學專門的茶葉課程,看得越多,越對茶戰戰兢兢。

    我仍然認為我不會喝茶,但是,我喜歡和喜歡喝茶的人一起,可能有些喝茶方式不是專業,但是我們敬茶。

    喝茶已經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態,專業與否?會不會?不太重要,喜歡喝,愛喝,愛在一起喝,那才舒服。

  • 10 # 文瑾說茶

    這是一個好問題,文瑾作為一個茶行業的從業者。見過很多人無論什麼茶都是隨手抓一把往杯子一放,拿開水一衝就開喝的,也見過很多喝了太多劣質茶,喝到真的好茶反而喝不慣的人,還有一些人無論喝什麼茶都貪杯,結果弄得醉茶,腸胃不適的。

    文瑾覺得一個真的喜歡茶、想了解茶的人都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茶知識。像上面我舉例的那些人,在喝茶的道路上就是還沒入門的。文瑾覺得判斷一個會不會喝茶,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對的時間喝對的茶

    一天之中最合適喝茶的時間其實是下午的3-5點申時茶,這個時間段喝茶可以調節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很大。三高人群推薦在這個時間段喝茶,長期堅持下來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比藥物治療的效果更有效。而一天的早上的早飯前是不適合空腹喝茶的,因為空腹喝茶會造成腸胃負擔,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吸收過多會出現心悸、尿頻等症狀。而晚上喝茶可能會導致失眠,如果真想喝,建議減少投茶量或者喝一些刺激性比較小的茶如紅茶、普洱熟茶。

    對的水和器具的選擇

    茶界有一句經典的話“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說明在喝茶時候,選擇合適的水與茶具的重要性。真的愛惜茶的人一般不會選擇用自來水來泡茶的,至少應該用純淨水來泡茶,避免自來水中的礦物質或者消毒物質對茶葉口感產生影響。選擇好的器具來泡茶喝茶也更能突出茶葉的特點。比如我們一般選擇玻璃器具來泡一些有觀賞性的綠茶、黃茶。如能夠三起三落的君山銀針。而選擇紫砂壺來沖泡一些需要提香聚味的普洱。

    對的沖泡方式喝茶

    中國傳統的六大茶類因為其製作工藝不同,其沖泡方式也會不同。不同的沖泡方式對茶葉的滋味的影響很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款茶在專業茶人手中和自己手中泡出來的滋味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專業的茶人掌握了一些沖泡常識和技巧。比如需要激發香氣的烏龍茶,往往在注水的時候選擇高衝激香。而一些需要持續出滋味的普洱熟茶,往往不會對著茶進行衝淋。而且不同茶使用水溫、是否洗茶、坐杯時間、投茶量這些都是會影響一款茶的口感的,這都需要時間和經驗去積累、提高。

    對的品飲方式喝茶

    一款茶沖泡好了,會喝茶的人並不會直接一口將茶喝入口中就直接嚥下。而往往會先端起茶後,先聞茶香,然後小口啜茶後,將茶在口腔中打散成泡沫,讓口腔充分感受茶湯滋味後再嚥下。再去感受茶的韻味,回甘。喝完茶後,再去問茶杯或者公道杯中的冷茶香,充分的感受一款茶的特點。這樣才能加深對一款茶的瞭解的認知。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會喝茶的人待茶之道。

  • 11 # 菜菜問茶

    你好,根據我的一些喝茶聊茶的經驗來看,大概能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一個人有多會喝茶。

    首先,有些特別會喝茶的高手會顯得非常的平常,不是什麼很高妙像大師一樣是感覺。平平淡淡,喝茶已經成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一種習慣,茶知識已經瞭然於胸,無須什麼外在的形式去裝點門面。

    其次,一些初次接觸的人,怎樣去判別ta會否喝茶呢?

    1、看舉止,是否端莊,神態是否專注認真,坐姿是否歪斜癱塌等等。一個會喝茶的人一定是喜歡茶的,那對當下喝的這款茶一定是認真的,端莊的姿態也是對自我要求和對他人尊重第一種體現。握杯的手勢也能看出一些,自然而然地“三龍護鼎”,不經意的“蘭花指”,穩重的“雙手捧杯”等等,能看出ta是有一定茶齡的。

    2、聽言談,能娓娓道來,輕鬆而精準的談論茶的香氣滋味和風格,時不時地冒出幾個專業術語,例如:鮮爽、回甘持久、喉韻、鮮靈、層次感豐富……,八九成就是一個喝茶高手。

    3、品細節,特別會喝茶的人,也絕對不會喋喋不休,他會恰到好處和時機地表達觀點。因為懂茶的人會更懂茶的文化,明白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不顯擺不一枝獨秀。

    喝茶能打磨一個人的氣質,習茶日久,心境自然會變得更加平和。相由心生,我們在觀察別人,也在被別人觀察。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看書學習,多喝茶會友,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真正會喝茶人,成為別人眼中亮麗的風景線

  • 12 # 蔓露庭茶文化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撇除生活中如酗酒、酗煙、好辛辣等對其感官功能的影響外,就看他對茶系統知識瞭解多少,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辨別:

    1.每種茶因為青葉原料、製作工藝、儲存條件,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滋味、湯色、香氣特徵,會喝茶的人,可以透過幹茶、滋味、香氣、湯色、葉底分辨出這款茶哪個方面有缺陷或哪個方面做的很到位,如果他願意分享,就會把裡面的細節說道出來;

    2.透過這款茶的品質特徵,結合自己對同品質品牌茶的零售價格及當年茶青的價格,來判斷這款茶的價效比如何,會喝茶的人,能夠比較精準的判斷出八九不離十的價效比出來。

    3.注意這個人喝茶的細節。會喝茶的人也不可能啜一口茶或看下幹茶就能判斷出這款茶好壞或價效比的,那是神仙!一般都會很認真的看幹茶、品滋味、聞茶香、觀湯色葉底,第一道喝不懂,還會喝第二道、第三道,甚至要求冷湯喝,這些細節都能反饋出這個會不會喝茶。

  • 13 # 有書薰衣草

    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很有底蘊,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就是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第一部茶百科全書。陸羽也被後人稱為中國的茶聖,他就是最會喝茶之人。當然普通的茶愛好者自然不能與茶聖比了。

    茶在中國,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有喝茶的習俗。只不過,上層社會的人喝的風雅一些,可以是“琴棋書畫茶”。平民百姓喝的粗糙一些,就是“油鹽醬醋茶”,很實用。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會不會喝茶,主要看以下兩個方面:

    一、看錶象

    看喝茶人所使用的茶器。一個會喝茶的人,知道茶的幾大分類:紅茶、黑茶、綠茶、花茶,用什麼材質的茶器沖泡。一般會喝茶的人會用紫沙壺泡紅茶、黑茶一類重發酵的茶葉。用瓷質壺沖泡綠茶類清香型,湯色淡黃、淡綠的茶葉。當然也有人為了視覺上的美感,用玻璃杯沖泡綠茶,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水中舒展的樣子。

    會喝茶的人還會簡單的擺一個茶席。我和閨蜜們喝茶的時候,獨飲也會簡單的擺一下茶席,一杯一壺一公杯,還有茶漏,另外還會擺一個綠植花器,偶爾也會點燃一柱香,放一段輕音樂,這樣喝茶的儀式感已經形成了習慣。

    會喝茶的人也是極愛茶器的,看茶器是不是乾淨整潔,就能斷定是真愛還是假愛。

    二、看態度

    一杯好茶,是要用心來喝的。所以會喝茶的人對茶是尊重的,喝茶的時候要氣定神閒,不能心浮氣躁,不然好茶也喝不出好滋味來。如同飲水。魯迅先生在他的【喝茶】裡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要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所以,會喝茶的人是有閒情逸趣的人。既便生活工作再忙,喝茶的時候都會在一系列的泡茶過程中安下心來,好好的認真的喝茶。

    我閨蜜說,會喝茶的人還懂得如何對待沖泡完了的茶葉,不忍心直接倒垃圾桶,會把茶葉收集起來,晾乾,找一個妥善的方法處理了,比如葉落歸根也是一種方法。

    會喝茶的人還懂得分享,有好茶總喜歡叫上知己好友一同品飲,兩三人足已。

    三、看水

    會喝茶的人對泡茶的水質還是有要求的,好茶配好水嘛。當然大多數的人泡茶還是用純淨水的,也有要求更嚴苛的人用山泉水泡茶。現在淨水機在家庭中已經普遍使用,所以泡茶的水淨水機過濾過的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會喝茶的人懂得基本的茶知識,有閒情意趣,對泡茶的水也有要求。我以為,能滿足這三點,基本就算是一個會喝茶的人了。

  • 14 # 說茶道事

    1.貴的就是好茶,便宜的就是差茶。

    9塊9包郵絕對是差茶,但是9萬9不一定是好茶,可能是你買貴了。

    2.放久了就是好茶。新的茶都一般般

    放一百年的石頭還是石頭。綠茶就要喝新鮮的,隔年的會掉價。跟紅酒一樣,任何茶都有生命週期,都有顛覆時刻,過了巔峰狀態就下滑。我喝過上百年的紅酒,香氣幾近無,酒味寡淡,口感如水;也喝過1982的單樅,茶味尚存但是已經淡了好多,樅味極少已經無法辨別品種,就剩下木頭味。

    3.嘴上天天掛著“不苦不澀不是茶”

    這種人要麼是真的沒喝過又甜又滑的好茶,要麼就是被洗腦了。

    4.某某送的就是好茶

    嗯....

    5.熟普只喜歡港倉的(經過高溫高溼)/覺得所有的熟普都是有黴味的

    我有點擔心他的身體狀況

    6.經常吹噓茶可治百病,每天拿茶當水喝

    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茶喝的只要是口感,換句話就是好喝。喝茶過多,喝得太濃,對健康百害無益。這種人不懂茶,無法分辨茶的優、次。

    7.只喝燙茶

    經常吃太熱的食物容易導致食道癌。

    60度的茶湯會燙的口腔舌頭喉嚨麻木,很難品出茶的風味。茶最好喝溫的,口感更好。而且有些茶,等茶湯稍涼,更好喝,例如熟普

    8.泡茶的壺從來不洗,壺裡茶垢厚厚幾層,美名其曰“養壺,不用放茶葉泡出來的就有茶味”

    反正這種壺泡出來的茶我是不會喝的。

    9.喜歡喝人參味的茶,沉香茶

    就是香精茶。

  • 15 # 二菇涼家

    我個人觀點,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能使生活更美好,能讓人更有愉悅感,能感知大自然與你的融合,它是無聲的。

    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首先是對茶的態度,愛茶是基本,能感受每一泡茶它背後的力量。再者,平時泡茶的茶具,會喝茶的人味蕾一定會是敏感的,容易體會茶的滋味感。

  • 16 # 中國非遺九侯茶品牌

    謝邀,點開邀請命題,回答問題的有些許熟悉的茶人茶商映眼,看來不回答多有客套之嫌。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體現更多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和心境,很多回答了這個人懂不懂茶,喝茶和懂茶沒有半毛錢關係,不能牽強附會於茶懂與不懂。早在徐渭《煎茶七類》卷裡面寫的清清楚楚,“茶入口,先須灌漱,此復徐啜,俟甘津,乃得真味”,此之一。《六研齋筆錄》:“茶以芳冽洗神,非讀書談道,不宜貶褒用。”,此之二。張源《茶錄》:“飲茶少為貴,杜喧鬧,喧則雅趣乏矣,飲不宜遲,醴不宜早,醴早則茶神未發,飲遲則妙馥先消”,此之三,以上三點足可觀一人會不會喝茶。

  • 17 # 煮茶聞書香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本身也有問題,因為這個世界已知的東西跟未知的相比,我們知道的東西可能連冰山一角都不到,就說喝茶吧!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日本茶道經過千年,也就是和敬清寂四個字,可是這四個字誰又能說全部瞭解,全部做得到呢?何況在日本就是煎茶道與抹茶道的傳承與發展。

    在中國,從茶的直接咀嚼茶葉,煮羹食用到唐朝陸羽提倡的煎茶,也就是把茶葉末放在開水裡煮,而後分爾飲之,也可以說是分爾食之,再到宋朝時候的點茶,也就是把碾好篩細的茶末放在茶盞裡,用水點衝,同時用茶筅攪拌,看誰的茶色彩好,水腳慢,就是好茶,這個也被稱之為鬥茶。

    到了明朝,明太祖廢團茶而改散茶,點茶改為散茶沖泡,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沖泡茶葉這種茶文化也是一直傳承和發展的。

    而現在,中國已經不僅有綠茶,而是直接有六大類,若干小類,無論是茶葉大類還是就某一種茶,就讓人目不暇接了,如普洱茶,就有生茶,熟茶,又有古樹茶,大樹茶,喬木茶,高山茶,臺地茶,同樣的古樹茶因為山頭的不一樣又有名目繁多的茶,誰敢說都懂呢?

    所以,在中國的茶文化裡,只能說知道一些,更多的是出於無知的範疇。

    但是現實中,也的確存在對茶一無所知的人,如說安吉白茶是白茶,說黑茶是紅茶,說鐵觀音是綠茶的,這樣的人一說話自然知道他對茶是基本無知了。

  • 18 # 謝海東信陽茶

    一個人會不會喝茶,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出來的,首先你要從他對茶的認知度,我們評價一款茶葉好壞從,幹茶外形,香氣,沖泡時的香氣以及入口後的觸覺感觀等方面進行評價。會喝茶的人對茶葉的生長環境,加工工藝,沖泡技藝,口感變化都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判斷一個人會不會喝茶我們還是靠從他對這些知識的言行表達來進行判斷。

  • 19 # 珍草養生閣

    要看一個人會不會喝茶,你首先要看他(她)喝茶時的整體外在表現。一個人喝茶時,茶葉知識娓娓道來,哪個山頭,形香色葉底如何如何,他就是會喝茶的人嗎?

    非也——他是個有茶葉品評知識的人,但他卻不一定是個喝茶的人!

    喝茶是什麼?是為了解渴嗎?是為了瞭解茶葉知識嗎?前者僅僅是喝茶,後者僅僅是在學習!

    一個會喝茶的人,之所以喜歡喝茶,肯定不僅僅是為了解渴,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茶知識!

    一個會喝茶的人,喝茶對於他而言,代表一種生活方式,代表一種文化情懷,代表一種靈魂對話!

    他也許靜靜坐在那裡,看似隨意卻很虔敬地端起手中的茶杯,一言不發,悠閒自在地慢品細嘗,如品一杯美酒,完全陶醉於其中。

    他也許隨意而坐,隨著每一口茶湯入口,不急不躁地向你一一道來:這款茶好在哪裡?你會跟隨著他飽含真情之語,與他同遊佳茗妙境,亦步亦趨地體會那美好感覺!

    真正會喝茶的人,他靜若處子時,是因為他已沉醉其中;他口若懸河時,是因為他己樂在其中。

    遇上一杯好茶,再遇到一個會喝茶的人,此時此刻,亦復何求?

  • 20 # 錦清霖

    喝茶?

    誰不會喝茶?

    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排末尾,是生活最後的必需品,渴了就喝唄,有啥不得了!但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不再是僅僅滿足一般生理上解渴需求,已上升到一種文化,且愈演愈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劃成了茶文盲!

    前些日受朋友之邀,去茶樓與一大師談點事,我汗流浹背趕到時,大大的楠木茶桌邊上已座了七八個男女粉絲,大師面色和悅叫一姓何的女士給我們上茶,身著旗袍的何女士起身用茶夾給每個人洗杯燙杯,然後用精緻的紫砂壺慢慢給每個小碗杯注入清亮的茶水,氣氛莊重肅穆。

    剛放上茶船的小杯還沒來得及推到身前,口乾舌燥的我就抓起微型小杯一飲而盡,端起紫砂壺又欲再倒。猛然間感覺有些不對,抬頭觀望,發現在大師的的帶領下,大家正搖頭晃腦深聞茶香,然後右手端茶左手蓋住嘴上方輕呷慢嚥,突然間感覺有些尷尬,不知是否該繼續解渴還是慢慢等待。這時何女士悄悄來到身邊,聲音溫柔,話語分量極重:喝茶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文化,你要慢慢學到!

    學?我喝了幾十年的茶了,還需要學?她使給我使了一個眼色叫我看她示範,她用蘭花指輕輕端起小茶杯 雙手搭棚把茶水輕輕送到嘴邊優優雅雅的喝了下去。身著旗袍的她側面看上去身材凸凹有致,雙手也正好遮住了她凸起的小齙牙,突然想起王朔那懵逼的眼神:——“看上去很美!”,她若是穿上和服看上去可能會更搭。繁瑣的花式一點解不了我近渴,事情沒談成,茶也沒喝舒服便早早便告辭了。

    其實他們這喝法並非是什麼中國茶道,也不代表中國的茶文化,應屬日式茶道。中國臺灣、潮州的人愛這樣折騰,臺灣又是受日本茶道的影響,日本人的茶藝也是從中國過去的,只不過他們把茶藝增添了更多規矩改稱為茶道。

    再多的規矩門道,如果自身沒有淨心放下,也進不了茶的文化世界。現在很多老闆都在辦公室或家裡置辦了功夫茶,一邊跟你談茶的品質,茶的價格,一邊在電話裡破口大罵下屬工作不得力,顯然沒有品出茶的真正韻味。關於中國茶文化的精髓,我很推崇茶學家莊晚芳先生歸納的基本精神:“廉、美、和、敬”。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更隨意:“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再看鄭板橋如何喝茶: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他們喝茶無不透出至清、至廉來。如果茶為富貴奢華之品,這些傲骨定是不會喜歡的。其實茶文化更多是一種意境,人們說的文人身上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與之相配意境內涵更為豐滿。關於這方面的深入解讀,專家大師有更多專業闡述,可搜查觀看。

    過於注重花式喝茶也不過是一種茶藝,茶技,甚至會讓人覺得矯揉造作。什麼喝茶必備茶器,科學喝出茶的微量元素,更容易讓人覺得是商業炒作。

    茶!畢竟是個飲料,一種清苦帶醇的飲料。先喜歡、先上癮吧。你完全可以在家裡獨自泡上一杯自己喜歡的茶,隨茶葉的翻滾沉澱,去苦香繚繞的茶霧裡尋找仙知仙覺,再去領悟文人們那些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優雅淡然,淡淡的喜歡便開始慢慢升起。如果上是不了癮,無論茶司儀、茶姑娘、茶教授,茶學院都搞不了多久。反正我是一個有嚴重茶癮的人,跟乾隆皇帝一樣 ,“君不可一日無茶”。對茶,是一往情深。更希望幾千年傳下來茶文化不要變了茶的本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鄭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