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有味是清歡15
-
2 # 笨笨熊QIQIXIXI
傻子歸傻子,可是人家有個好老媽呀,有個聰明的兒子呀。
司馬炎看見的:
1,傻兒子的老媽楊太后,生前司馬炎的小老婆起碼上萬,她從不吃醋從不生氣,家中紅旗高高舉起,臨死了還把自己漂亮的妹妹推薦過來接自己的班,這樣的妻子打著燈籠都難找啊!
2,傻兒子的大兒子司馬燏,此人天資聰穎,令司馬炎刮目相看,司馬炎認為,反正傻兒子過渡一下,最終聰明的孫子接班。
司馬炎忌憚的:
傻兒子的媳婦賈氏,中書令賈充的女兒。賈充,開國功臣,勢力強大。這樁婚姻是楊太后生前最關鍵的一步棋,直接把位高權重的賈家綁在自己兒子的戰車上,司馬炎能廢嗎?投鼠忌器啊
-
3 # 野叟雜談
西晉王朝僅僅存在了五十多年就滅亡了,在很大程度上和司馬炎所選的接班人有關。
晉武帝司馬炎也算是比較有能力的一個皇帝,但是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卻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傻子皇帝。關於他的傻,有過兩個著名的事例:
對於晉惠帝這樣的人,不可用常理來推測,他的思維很具有跳躍性,經常會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據說,有一次,晉惠帝聽到了蛤蟆的叫聲,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他問群臣道:“眾位愛卿,大家說說,這蛤蟆為什麼而叫呢?他們到底是在為公家而叫呢,還是在為私人而叫呢?”大家一下子被問得愣住了,在蛤蟆的觀念裡,哪裡來的公和私之分呢?那些蛤蟆是因為母蛤蟆而叫!
不過群臣之中到底有高人,有人緊走兩步湊上前來對晉惠帝說道:“陛下,在私人田中的蛤蟆為私人而吟唱,在官田裡的蛤蟆則是在公家而高歌!”晉惠帝聽到了這充滿了創意的答案,非常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卿言甚是,賞!”
晉惠帝在當了皇帝之後,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都沒有吃的了。當各地民生難以為繼,紛紛斷糧的訊息報告給晉惠帝的時候,晉惠帝再次以他的坦誠震驚了世人,他一臉茫然的問道:“沒有糧食吃,難道不可以喝肉湯嗎?”
晉惠帝司馬衷傻成這個樣子,為什麼司馬炎還會選擇他作為太子呢?畢竟江山社稷,可不是鬧著玩的啊。首先,司馬衷是嫡長子,這個身份在當時的時代裡非常重要。根據禮法,立子以嫡不以長。嫡長子是當然的繼承人。任何破壞禮法的行為都會受到人們的非議。其次,司馬炎雖然有很多的女人,但是他和皇后的感情還是比較深厚的。他的皇后楊皇后在臨死的時候一再囑託司馬炎不要更換太子。在楊皇后去世後,司馬炎一直對更換太子有所考慮,但始終下不了決心也是考慮到了當初楊皇后的因素。再次,司馬炎本人也知道兒子不是很聰明,但是他真沒想到自己兒子那麼傻。在很大程度上,他只是覺著自己這個兒子有點兒老實而已。還不至於到傻的程度。在這一點上說,他也是被兒媳婦給騙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又有一次,一群人跑到宮裡見到晉武帝說,陛下,你兒子傻!晉武帝司馬炎一想,這麼多人說我兒子傻,要不我們對他搞個智力測驗,大家以為如何?眾人紛紛答道,陛下早就該這麼做!司馬炎下令道:來人!將今天需要處理的公文送到東宮,交由太子處理!
很快,一批亟需處理的公文被送到了太子面前。太子傻,他的老婆賈南風可不傻。賈南風一下就明白了這批公文被送過來的用意。賈南風乾脆甩開傻子老公,自己親自處理這些公文。別說,賈南風倒也真有才,轉眼間,處理完畢。看著自己處理的公文,賈南風也頗有幾分得意。
就在賈南風準備讓人把自己處理的公文送回去的時候,太子手下有個叫張弘的人攔住了賈南風。他對賈南風講:人們都知道你老公不聰明,如今你處理的公文,文從字順,引經據典,一看就知道假的!拜託,您在造假的時候,稍微拿出點兒專業精神好不好?
真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賈南風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趕緊說,來呀,我從新處理。這次,賈南風故意寫幾個錯別字,故意弄兩個病句,但是,還要把問題的關鍵找到,把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
當這樣的公文被送到晉武帝面前的時候,皇帝不由得心花怒放!你們看看,你們快來看看,誰說我兒子傻?誰說我兒子傻!你怎麼不說你自己兒子傻?
司馬衷太子之位終於保住了。
-
4 # 北冥章魚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司馬炎要讓傻兒子繼位呢?從幾個方面可以說明原因:
一、司馬炎的治國雄心沒有善始善終,以至於後期荒淫無度,在繼位的問題上考慮太粗糙,只重嫡長規則,忽略可行性。
司馬炎是西晉第一位皇帝,他結束了三國爭雄時代,滅東吳,撫人心,使中國再次統一。他的前半生治國還是比較靠譜的,勵精圖治,繁榮經濟,慧眼識才,內外統一,第一次做皇帝就能在建朝初期就出現繁榮昌盛的局面,史稱“太康之治”。但是,也不知是否因為國家統一安定了,也繁榮了,司馬炎的後半生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荒淫無度地過日子,為了將天下美女盡攬入懷,竟然實行了“禁天下嫁娶令”,全國的美女必須讓他先挑一遍,才能嫁人。一時間,司馬炎的後宮的美女就過萬了。此外,司馬炎的帝王生活可以說是極度奢華,他的後半生就在寵幸美女和奢靡之中度過。
由於縱慾過度,司馬炎感覺身體不行,時日無多,於是想到繼位問題。雖然他當時有25個兒子建在,只有楊皇后生的兒子是嫡長子。大兒子已經夭折,傻兒子司馬衷成了嫡長子。但當時已然荒淫無道的司馬炎並沒有心思或精力仔細思考利弊,只偏執地遵從嫡長子繼位規則,因為他自己就是靠這個緣故才能夠繼承父親司馬昭之位的,理由是歷史上廢長立幼引起的禍端太多。所以他才更加偏執於這個規則,哪怕嫡長子是個傻兒子,在他心中,自己的成功就是規則。
二、楊皇后勢力不容小覷,不敢輕易廢除傻兒子太子之位
雖然傻兒子司馬衷被立為太子,但他傻到了一定程度,智商令朝廷上下堪憂,父皇司馬炎也很捉急。但怎奈司馬衷是楊皇后所生,楊氏家族在朝中勢力龐大,楊太后的父親野心勃勃,受惠於司馬炎建國初期的安撫政策,加爵封侯,還和楊氏兄弟在朝中結黨營私,勢力越來越大。司馬炎或許考慮到扶持外戚勢力有利於建朝初期的政權穩定,但勢力過大也存在難以控制的局面,所以權衡之下也不得不考慮楊氏家族的感受。
三、孫子適合繼承皇位,寄託隔代希望
司馬衷雖然傻,但其兒子司馬遹卻小小年紀聰明智慧,很得司馬炎喜歡。司馬炎認為兒子雖然不適合做皇帝,但其嫡子將來名正言順地繼位,仍然會是一代賢君,江山照樣後繼有人。所以才容忍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四、司馬衷之妃賈氏幫其透過智商考驗
司馬衷的傻曾一度讓父皇看不到希望,別說做皇帝,二十幾歲還不懂男女之事,一直沒有子嗣,皇嗣繼承都成問題。司馬炎非常捉急,他派了一個自己寵幸過的女子謝玖去給太子性啟蒙。結果謝玖還真的懷孕了。這讓司馬炎看到了希望,原來兒子還沒有白痴到那種地步。
此外,司馬炎認為傻兒子能生下那麼聰明的孫子,說明兒子的不是病態的白痴弱智,只是智商不高。於是派人出了一些關於政事的難題去給兒子做測試。這些題被太子妃賈氏截住,聰明的太子妃便找人替司馬衷答了。司馬炎一看那些回答,竟然還不錯,就更加堅信兒子並非真的傻,最終傳位給司馬衷。
只可惜,如此留下的隱患是不可想象的。一個傻子做了皇帝,身邊的女人賈氏聰明至極,野心勃勃。楊太后那一族勢力盤根錯節。外戚干政,諸侯不服起義,皇帝非但不能治國還淪為爭奪權力的傀儡,一時間天下大亂。就連司馬炎可能都沒想到,傳位給個傻兒子這麼糟糕,不但適合讓其丟了性命,還讓其淪為天下人的笑柄。真是一念成魔。
-
5 # 蕭武
兒子眾多,而且二兒子秦王司馬柬一度人望很高,被很多人認為是更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但是司馬炎仍然選擇了以司馬衷為繼承人,而拒絕了其他人的建議。這個事情確實看起來很奇怪,不太符合邏輯。
但是,如果從司馬炎的經歷來看,就會發現,這個選擇並不奇怪,而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司馬氏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開始,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但高平陵之變是一次政治逆襲,風險非常高。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得到了曹魏政權的一大批功臣勳舊集團的支援,尤其是文官集團的支援,如蔣濟、高柔等人,都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支持者。
高平陵之變順利除去曹爽集團之後,又透過廢黜齊王芳、改立高貴鄉公髦,之後又弒殺曹髦,改立曹奐,這一系列廢立皇帝的舉措,逐步暴露並將仍然忠於曹魏政權的一批大臣邊緣化,而用忠於司馬氏的文武臣僚取代,才逐步完成權力轉移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淮南三叛,都是以反對司馬氏專權為名義的。
而司馬氏在這一過程中,也是處於連續不斷的接力過程。司馬懿在鎮壓王凌之叛後不久就死去,其子司馬師繼承他的權力,掌握曹魏政權的最高權力。但司馬師平定淮南第二叛毋丘儉之叛,還沒來得及班師回朝,就死在回師的路上。司馬師本人無子,過繼的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這時候還小,就由司馬昭繼承其權力。
相比之下,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力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司馬懿一直是把司馬師當作自己的接班人培養。甚至司馬師的幾次婚姻,也完全是服務於司馬氏家族的政治利益的。發動高平陵之變前,在進行秘密策劃的時候,司馬懿也只和司馬師商量過,連司馬昭都沒有在事前得到訊息。
但是,司馬懿沒有料到的是司馬師繼承權力才七年就去世了,當時只有司馬昭是血統上更合適、而且政治經驗相對豐富的繼承人,所以只能由他來繼承。但司馬昭曾對人說,天下是景王也就是司馬師的天下,他只是臨時看管,以後是要還給司馬師家的。
司馬師沒有兒子,由司馬昭的二兒子司馬攸奉祀。所以,在當時不少人心目中,司馬昭將來是要把權力交給司馬攸的。所以,司馬昭在立嗣的問題上一直有些猶豫不決。但是,最終司馬昭還是選擇以長子司馬炎為嗣。
司馬昭死時,司馬炎三十歲。與司馬師、司馬昭早早就參與家族政治活動不同,司馬炎之前的表現一直是一個紈絝公子,和當時的名士夏侯玄、諸葛誕、何晏等人過從甚密,參與政治活動比較少,政治經驗也不是很豐富。所以,在司馬昭死後,曾有人提議由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繼承權力,充當司馬氏的政治核心。
當然,最後司馬氏集團仍然選擇了以司馬炎繼承權力,並且在之後不久就篡魏為晉,成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能夠在家族內部的繼承權之爭中勝出,並不是因為他的人望特別高,能力比別人都強很多,其實就是因為一個最為簡單的物理性原因,他是司馬昭的長子,是立嗣以長不以賢原則的受惠者。如果按照立嗣立賢的原則,那麼繼承權更有可能落入齊王攸或者司馬孚的手裡,而不是司馬炎。所以,他在繼位之後,就按照這一原則,立司馬衷為嗣。
司馬氏從魏臣篡位為君,忠義自然是談不上了,所以只能以孝治國。那麼,對司馬炎而言,他選擇立司馬衷為嗣就意味著,他對外公開表明,他這是在貫徹司馬昭確立的立嗣原則,以此來彈壓當時朝臣中仍然存在的對司馬攸的期望。
在晉國開國之後封建諸王時,最大的受益者也並非司馬炎自己,而是司馬孚,司馬孚和他的兒子們總共得到了十一個王爵,而司馬炎自己的兒子只有四個人封王。這時候,宗室對他而言,壓力大於對他的支援。而且,這時候齊王攸還在,人望也很高,遠非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可比。
公元272年,司馬炎突然生了一場重病,朝臣中有人開始私下商量,準備司馬炎的身後事。其中一個重要的選項就是立司馬攸為帝,而不是立司馬衷為帝。這件事對司馬炎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他之前的寵臣賈充在此時也參與了這個陰謀,所以他在病癒之後不再信任賈充。
也是透過這次事件,司馬炎也意識到,宗室和司馬氏賴以篡取曹魏政權的那些功臣勳戚家族正在威脅帝系皇權。所以,病癒之後,他開始加速提拔外戚家族,也就是他的皇后楊氏的父親楊駿等人,以此來制衡宗室、勳貴世家。此外,司馬炎還下詔強硬要求司馬攸之藩,不允許他再住在京城洛陽。司馬攸雖然一直拖著沒有去封地,但不久之後也死了。
司馬攸死後,司馬炎的二兒子司馬柬又被朝臣視為比司馬衷更為合適的繼承人。而且,司馬柬在洛陽所居住的府邸正好就是司馬攸之前的府邸,更加給了很多人強烈的心理暗示。
幾年後,司馬炎再次調整宗室諸王封地,原來的宗室被削弱,司馬炎的兒子、孫子們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其中,司馬柬被封為秦王,食邑達到驚人的五萬戶,而之前一直被認為受到優厚待遇的安平王司馬孚的食邑才只有四萬戶。這意味著,司馬炎雖然已經決心放棄選擇司馬柬為嗣的選項,但他顯然覺得在心理上是有些愧疚和不安的,所以在食邑戶數上給以超高規格的優待。
在司馬炎臨死前,他自認為留下的是一個內外均衡的政治格局。朝廷內部由外戚楊駿輔政,外有宗室強藩夾輔王室,日常性的行政事務則由士族官僚們負責承擔,是可以避免其中任何一家獨攬大權的結構。
但他煞費苦心、經營多年才建立起來的這套政治權力結構並不穩固,作為其中最大變數的就是司馬衷的政治能力幾乎等於零,完全被皇后賈南風所操縱。賈皇后先召藩王入京誅殺了楊駿,其他藩王也接踵而來,由此演成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鬧完,五胡之亂接著就來了,西晉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
而被司馬炎視為真正接班人的皇孫愍懷太子司馬遹則英年早逝,沒有等到接班就死了。今天人們常說,司馬懿能夠最後成為三國的大贏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壽命長,先後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曹魏政權的掌權者,之後繼位的都是政治經驗缺乏的少年皇帝,才給了司馬懿掌權的機會。但司馬氏從司馬懿之後,實際上也面臨這個問題,先是碰到一個弱智皇帝,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又英年早逝,整個政治平衡結構也被打破。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
6 # 朱1856618
首先強調一點晉惠帝司馬衷不是一個傻子。史書上沒有記載他是一個傻子相反記載的是他聰慧。"何不食肉糜"這個典故是反應門閥氏族制度九品中正制的負面影響。這種反常的社會現象在當時是很普遍的,我記得初中歷史書上有一個漫畫,有一個人拉了一匹馬給一個將軍看,把這個將軍嚇壞了,他把馬當成老虎了。自己嚇得不敢靠近這匹馬。怎麼沒有人說這個將軍是個傻子呢。門閥士族制度當官的世世代代當官,一個武將的後代也是武將,哪怕是在和平年代沒出過門、沒騎過馬,他的後代也會繼承他的爵位和官位。身為和平年代的一個武將很有可能連一匹馬都沒有見過。皇帝也一樣,從小身處深宮,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根本不知道捱餓是什麼感受,他也不可能知道糧食是從地裡面長出來的。所以發問這些匪夷所思的問題在當時這個社會環境下是很正常的。
-
7 # 南朝居士
謝邀,這個我來給個專業回答吧,
在朝廷每一件看似偶然的事件都有它的必然性,看起來平常的事,背後都是一堆人角逐的結果,其他事尚且如此,選太子這種關係著國家命運和天下的大事,關係著每一個權力者的命運的事,怎麼可能那麼簡單呢?
有人說,司馬衷能做上太子之位,是因為他的兒子非常聰明,司馬炎看中這點,想隔代傳位,
司馬衷是259年出生,267年被立為太子,時年九歲,278年兒子司馬遹出生,此時司馬衷做太子已十二年,到司馬遹七八歲“顯露才華”時,司馬衷已做太子近二十年,如果說是因為司馬遹有才華,那司馬衷是如何坐穩這20年的呢?這實在經不起推敲。
實際上,司馬衷能坐上太子之位,並穩坐太子之位二十多年,就是因為他智商低,他是弱勢皇子。
司馬炎登基稱帝的時候30歲,即使他打算60歲死,太子要做太子三十年,這三十年裡,必然跟皇權有衝突,對於皇帝來說,一個強勢太子,絕對是個威脅。
試想一下,一個皇子當了太子,以後就是皇帝,朝臣為了老皇帝死後,權力能保持下去,必然會依附於太子周圍,形成太子黨,一個強勢太子,一個年邁的老皇帝,實在沒有信心相信,臣子們會在他們之間選擇自己。
往前翻翻歷史就知道了,
周幽王看到太子宜臼權力太大,想廢太子,於是太子直接聯合犬戎滅了自己國家,周幽王身死國滅。
楚成王看到太子商臣權勢太大,想廢了太子,於是商臣直接發動政變,弒君篡位。
趙武靈王想用另一個兒子制衡當時已登基的趙惠文王,於是沙丘之變,被餓死在行宮。
劉邦的弱勢太子劉盈,最後劉邦也覺得威脅太大,想廢太子,最後居然廢太子失敗了,
漢景帝太子權力太大,於是廢太子劉榮,劉榮被殺。
漢武帝太子劉據權力太大,僕人敢在皇帝御道上駕車,太子的人馬最後跟皇帝的人在長安打戰五天五夜,可見權勢之大。最後無奈選擇八歲的兒子做太子。
這種種經驗告訴司馬炎,一個強勢太子的威脅有多大了,如果立其他強勢的兒子為太子,最後的結果不是自己被殺就是太子被殺。
而對於諸侯王和豪門貴族來說,一個強勢皇帝,上臺後,肯定會奪權,會削蕃,削弱豪門貴族勢力,而一個弱勢皇帝,就不會有這些擔心了。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衷這樣一個有智商問題,做太子二十多年裡,沒有一個皇子對他的太子之位發起挑戰,沒有一個貴族質疑他的能力?
因為所有人都希望一個弱勢皇帝的出現,只有弱勢皇帝,每個人的利益都可以保障。而強勢皇帝上臺後,絕對會收權和削蕃的。
-
8 # 腳踏一枝梅
司馬衷雖是白痴傻子,卻是嫡長子,司馬炎的皇后力挺長子繼位,司馬炎動過廢立長子的念頭,卻拗不過皇后及親信大臣的忽悠堅持,就傳位長子吧!
-
9 # 梅花撰史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圖)劇照司馬懿
一、這涉及到了到了司馬家族內部權力糾紛,司馬炎將王位傳給長子是因為為了顯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因為司馬懿作為晉朝前期的奠基人,死後是把晉王為傳給了長子司馬師。由於司馬師逝世後沒有嫡親兒子,而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是司馬昭過繼給司馬師的。所以司馬昭表明司馬攸年幼代替司馬攸攝政,但是最終卻傳給了自己的長子司馬炎而不是次子司馬攸。同時司馬炎繼位後為了表明自己王位合法,就將皇位傳給了長子司馬衷(弱智),來顯示自己合法。(圖)司馬昭
二、受到中國宗法社會影響,嫡長子繼承製度。正是由於司馬炎兒子太多,為了避免諸多王子奪取皇位而導致相互征伐和流血事件,所以不得已才講皇位傳給了長子司馬衷。(圖)司馬衷
-
10 # 亭外故柳
主要是因為白痴皇帝司馬衷有個聰明的兒子司馬遹。司馬遹五歲時,宮中曾經晚上失火,晉武帝登樓遠望。司馬遹拽著晉武帝的衣襟到暗處。晉武帝問他原因,司馬遹說:“夜晚倉卒之間,應該防備非常變故,不應讓火光照見陛下。”晉武帝因此認為他是奇才。司馬遹曾經一次跟著晉武帝觀看豬圈,對晉武帝說:“豬很肥,為何不殺掉來犒勞將士大臣,卻讓它們在這裡浪費糧食呢?”晉武帝認為他的主意很好,於是馬上讓人殺掉這些豬賞賜群臣。並撫摸著司馬遹的背,對眾臣說:“這小兒將來會興旺我司馬家呀!”
司馬炎非常喜歡這個孫子,雖然兒子有點傻,但他認為孫子絕對能讓晉朝強大。但是孫子還沒繼位,晉朝大權就落去他姓之手,晉朝的存在也是曇花一現。
-
11 # 江左
第一,晉惠帝司馬衷是司馬炎的長子(不算他早夭的一位兄長),按照故事,理應由長子繼承帝位。如果他不是智商捉雞,恐怕這個問題就已經蓋棺定論了。所以後面的分析就是以他捉雞的智商為前提的。
第二,傻子的母親是晉武帝的皇后楊豔,楊豔死後繼任皇后位置的是楊豔的表妹楊芷,而這兩位楊皇后的婆家是當時的儒家名門弘農楊氏,漢朝除了袁氏(袁紹,袁術的先祖)以外另一個稱得上四世三公的門閥,在晉朝廟堂上是極具影響力的。
第三,傻子的老婆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悍婦賈南風,曾經幾次幫助老公保住了龍椅。老丈人是為司馬炎移魏鼎立下汗馬功勞的賈充。而以賈充為首的開國功勳派無疑是晉武帝最為信任的一群人。
第四,傻子的兒子早已被定為皇太孫的司馬橘(不是這個橘字,那個太難找了就用這個把)的太孫妃姓王,琅琊王氏的王,代表人物有王祥是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主人公,官至晉朝三公,司馬炎的生母王元姬。他的後人是東晉第一儒家豪門,“王與馬,共天下”,“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都是指的他們。在晉朝官場也是極具話語權的。
第五,西晉開國吸取曹魏對親族的禁錮政策讓的自己有機可乘的教訓,大行親族封建,各種司馬手握強兵裂土一方。可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如果太子不是長子的話,就意味著其他很多司馬都有資格繼承皇位。司馬炎想了想幾十年之前的袁紹父子,劉表父子,抬頭看到眼前朝堂上還站著一位被吹成神一般的自己的親弟弟,又瞥了眼滿朝的太子黨,背心發虛,剛想開口討論下這個議題,又霎時吞了回去。
第六,皇太孫很符合司馬炎的胃口,野史有種說法是皇太孫其實是司馬炎的兒子。所以,究竟為什麼選這個傻子,司馬炎自己心裡才是最清楚的。
-
12 # 韓之豫史話
司馬炎是西晉王朝第一位皇帝晉武帝,司馬昭長子,作為三國時代的終結者,他在位前期勵精圖治,與民休息,使百姓得到了安居樂業,經濟繁榮。但是到了後期,他就開始喜好淫樂,縱慾無度,西晉的奢靡之風也由此開始。為什麼他傳位給“痴兒”(傻子)晉惠帝司馬衷,我認為有四點原因。
其一,司馬衷是嫡長子。按照自古皇位繼承的制度,要立嫡長子成為太子。司馬衷雖然是第二個兒子,但是司馬炎的大兒子2歲就夭折了,所以司馬衷就成了嫡長子,因為司馬家族得位不正,所以司馬炎恰巧就很看重製度,以杜絕天下百姓的輿論之口,認為司馬家族不是正統。
其二,受到齊王司馬攸的影響。當時,朝中很多大臣都提議立才華出眾的齊王司馬攸為繼位者。但是,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弟弟,在西晉建立之前,就是司馬炎的強力競爭對手,司馬炎當然不願意皇位落到弟弟的手上。就算司馬衷是個傻子,也要讓他當上皇帝,因為只有嫡長子制度大臣們才能提不出反對的意見。
其三,外戚勢力。司馬衷是皇后楊氏所出,楊家在當時勢力極大,如果不立司馬衷,楊家的人肯定會提出反對的意見,甚至會對朝堂上造成危害,司馬炎更不敢輕易廢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了。
其四,司馬衷有個好兒子。司馬衷雖然是個傻子,但有個兒子司馬遹聰明伶俐。有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想去火場看看,當時司馬遹5歲,拉住他說:“爺爺,您是尊貴的天子,怎麼能去那麼危險的地方呢?”還有一次,司馬遹和司馬炎一起看到幾頭肥豬,就說:“豬已經養肥了,為何不殺了犒勞將士呢?”司馬炎就覺得這個孫子將來一定可以振興西晉,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於是就把皇位傳給司馬衷,以便將來讓司馬遹繼承皇位。
司馬衷也是個可憐的人,他一生痴痴傻傻,又經歷了“八王之亂”,作為皇帝被大臣們欺辱,被其餘地方上的封王搶來搶去,受盡了苦楚,是他人爭權奪利的棋子,最後吃麵餅時中毒死亡,有人懷疑是八王之亂勝出的東海王司馬越所毒殺,但最後也沒有證據,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樁懸案。司馬衷真是一個可悲可嘆的傻子。
-
13 # 文史宴
司馬炎雖有26個兒子,卻只能把皇位傳給長子,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傻子晉惠帝司馬衷。這是因為司馬炎的皇位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的弟弟齊獻王司馬攸。
西晉的司馬氏皇室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差勁,跟司馬家奪權過程中各支各派都出了大力,對皇位都有要求,導致皇室主支很不穩定有關。
篡位奪權是一個高風險的勾當,必須全族出力才行,在奪權過程中,司馬氏第一代的司馬懿固然是主力,但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也出了大力。到了第二代,司馬昭固然有很大作為,但對司馬氏的貢獻卻不如乃兄司馬師。
因司馬師無子,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為嗣子,所以司馬師死後,無論是司馬昭,還是司馬師生前的幕僚、臣屬,一度都主張讓司馬師的嗣子司馬攸即位,司馬攸自己也有這個覺悟,所以一早就經營自己的政治形象,聲譽很高。只是後來司馬昭滅蜀,聲望提高,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嗣子司馬炎,這樣大家普遍覺得對司馬攸有虧欠,於是朝野形成了司馬炎百年之後傳位司馬攸的意見,這是司馬炎不能容忍的。
既然司馬攸對自己的皇位和皇位繼承有巨大的威脅,那在選擇繼承人時就需要充分的合法性,不惹爭議。最充分的合法性就是從西周以來實行了一千多年的宗法制度,嫡長子繼承,所以司馬炎只能選長子司馬衷即位,哪怕明知道他是個大傻子,還得多方遮掩。
司馬炎確實也有比較賢能的兒子,比如南陽王司馬柬、淮南王司馬允、長沙王司馬乂,但因為都不是嫡長子,司馬炎如果以立賢的名義立他們的話,大臣們有話說,他們再賢又怎麼能賢得過已有賢名幾十年的司馬攸?所以為了防止司馬攸繼位,司馬炎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力挺弱智的長子司馬衷。
-
14 # 史論縱橫
司馬炎子嗣眾多,其中不乏優秀有才能的人才,但最後偏偏選擇了有些愚笨的司馬衷繼承皇位,看上去很匪夷所思,但瞭解下司馬炎的稱帝路程就能明白他的選擇了。
西晉崛起要追溯到司馬懿時代,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曹家三代的託孤輔政的權臣。正是司馬懿長壽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輔佐少主曹芳,主上年少,鬥爭經驗薄弱,在殺了權臣曹爽後,司馬氏就掌握了魏國政權。
司馬懿去世後,其長子司馬師獨攬朝政,廢掉魏帝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病逝,司馬師無子,過繼的司馬昭次子司馬攸還年幼,群臣推舉司馬昭暫代司馬師之位。司馬昭曾說:“天下是司馬師的,自己只是替哥哥看管家業,遲早是要還給兄長的。”
司馬昭繼承父兄的權利後弒殺魏帝曹髦,立曹奐,徹底掌握了魏國政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說的就是這位。司馬昭在立子問題上猶豫不決,很多人以為昭會傳位於司馬攸,還權於司馬師一支,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長子司馬炎。
司馬炎逼迫魏帝退位,自己稱帝,國號為晉。
司馬炎為何選擇司馬衷為繼承人,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弘揚孝道,立長不立賢司馬炎早期參與的政治活動較少,政治經驗單薄,曾經有勢力擁護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繼承權利,但是最後司馬家還是擁立司馬炎,不是因為司馬炎更合適,而是按照立嗣以長不以賢原則,他成了受益者。
司馬炎在立嗣問題上,就順承了司馬昭的原則選擇了司馬衷,儘管這個兒子有些愚笨。西晉建立政權的方式被譽為最不義的王朝,司馬炎也想為自己的王朝正正名,既不能以忠義傳世,那就以孝治國,順應司馬昭的立嗣原則就是司馬炎想要宣揚的孝道。
二、偏愛司馬衷之子司馬炎很喜愛司馬衷之子司馬遹,他深知自己兒子不成器,他真正寄予希望的候選人是小孫子。如同康熙喜愛乾隆一樣,因為喜愛孫子所以傾向於傳位於司馬炎,只是與康乾不同的是這個孫子沒能等到登上皇位就早早夭折了。而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司馬衷無能導致大權旁落,後爆發了八王之亂,為短命的西晉王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
15 # 新鄉小子先鋒員
這也是為什麼,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把皇位傳給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大有人在。有的人英明一世,到最後老來糊塗,為啥,疼小兒子唄。
孫權也照樣擺脫不了這個問題啊,老了的時候,也是把皇位穿給了幼子孫亮,沒辦法都是老來得子肯定心疼小兒子,孫權這樣的大人物到了晚年照樣犯糊塗。
隋文帝開國相當有作為的皇帝,還是廢了太子,把皇位穿給了小兒子隋煬帝,最終兩朝就亡。
秦始皇,掃六國,也是沒有拜託二世終結的命運。
要學還得看看人家康熙,雖然也是幾度廢太子,但是並不是因為心疼小兒子才廢太子的,原因是太子過於不爭氣,康熙自己都感嘆,我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生生的扶上皇位。
最終選擇了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乾隆皇帝的父親。康乾盛世的強盛,雍正承前啟後,功不可沒。
這就是歷史,也許有巧合,也許有誤會,也可以說是宿命,塵歸塵土歸土,無奈導致了歷史的一個又一個的輪迴。
-
16 # 五味社
司馬衷能繼承皇位,不單是沾兒子的光,更是司馬炎迫於門閥士族勢力下的權衡之舉。
司馬衷之子司馬遹機敏聰慧,司馬炎認為他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評價他“此兒當興吾家”,因此早早地就把司馬遹指定為接班人,所以司馬衷一定程度上是沾了兒子的光。
司馬衷是司馬炎的次子,雖然皇位繼承講究立長不立幼,但司馬炎長子夭折過早,因此司馬衷成為實際上的嫡長子。
司馬衷母族、妻族實力強大,母族是弘農楊氏,妻族為門閥大族賈氏,兩家在朝中權勢顯赫。司馬家族能取得天下,與門閥士族的支援有著極大關係。
還有一種說法,司馬炎眼中的司馬衷其實並不痴呆,因為司馬炎曾多次考司馬衷,但司馬衷在妻子賈南風的幫助下,次次化險為夷。
-
17 # 有書共讀
司馬炎在位期間,一個重大的失誤就是立了一個愚鈍且能力奇差的太子。此人就是歷史上被稱為“白痴皇帝”的晉惠帝司馬衷。那麼為什麼司馬炎會立一個“傻”兒子做太子呢?
一、老婆的枕邊風
司馬炎在立太子之前也發現這個兒子太笨,且不愛讀書,只愛傻玩。
他也想另立一個太子。但是遭到司馬衷生母楊皇后的極力反對。
她將祖宗的古訓“立嫡以長不以賢”拿出來勸說司馬炎,於是耳根子軟的司馬炎沉默了。
楊皇后看司馬炎猶舉棋不定,於是找到封為夫人的表妹,兩人一起給司馬炎吹枕邊風,這樣司馬炎漸漸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
二、“傻”兒子娶的“好”媳婦
司馬衷在十三歲的時候成婚了。娶的正是權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沒錯,就是那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惡後賈南風。
賈充之所以把女兒嫁給司馬衷,那是奔著當皇親國戚去的。司馬炎想換太子,第一個反對的大臣必然是賈充。
賈充對於司馬炎來說,不光是重臣,他還是恩人。當年司馬昭曾一度想將王位傳給司馬攸,是賈充勸說司馬昭打消了這個念頭。可以說司馬炎能當上皇帝,賈充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賈充這個岳父撐腰,司馬炎想換太子,那簡直難於上青天。
三、機靈鬼司馬遹
別看兒子司馬衷智商令人著急,但是他為司馬炎生了一個聰明的孫子司馬遹。
這孩子從小就聰明懂事,深得司馬炎的歡心。於是司馬炎就想,雖然兒子不能讓我滿意,但是孫子還是不錯的。
在司馬炎的念頭裡就是,司馬衷繼位後,自然會立司馬遹為太子,司馬遹自然是下下任的皇帝,他一定有能力將國家治理好。
這個念頭的產生,堅定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不得不說司馬炎簡直太幼稚了,先不說司馬衷能不能坐穩這個皇帝的位置,單說司馬遹不是賈南風所出,賈南風怎麼可能讓別的女人的孩子坐上太子之位。司馬炎真是太天真了。
這就是為什麼司馬炎會立一個愚鈍的兒子做太子的原因。這個錯誤造成了西晉迅速的衰落並最終走向滅亡。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
18 # 七夜71389
在中國古代最有名的一位皇帝是晉惠帝司馬衷,並不是應為他雄韜武略,而是因為他是一位白痴,更是應為他白痴,導致後面出現的五胡亂華,漢民族差點滅亡,好了話題差點扯遠了,為什麼司馬炎會傳給這白痴,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選擇繼承人還是要顧及國民的輿論。司馬衷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製度是從古到今,一成不變的傳統思想,就像大唐,雖然李建成沒有李世民能幹,但是他是法定繼承人,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那就是李建成的皇帝。嫡長子繼承製度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延續到今,沒有魄力的人是不敢破壞這傳統制度。
第二,權利的平衡,皇族和後族,還有士大夫一席的勢力平衡,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一脈,是當時的貴族弘農楊氏。而且,讓司馬衷繼位,可以籠絡兩大勢力集團,形成政權格局的權利平衡,
第三,司馬炎的喜愛如果不是司馬炎的喜愛,就算你再聰明能幹,也會得不到皇位的,在晉書中有寫到,司馬炎感嘆此兒當興吾家,司馬炎認為他不一般。
第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皇后的力挺。楊皇后,何許人,史書上說,資質美麗,閒於女工,非常受寵。像楊皇后經常在旁邊吹吹枕邊風,司馬炎又非常尊重楊皇后的意見,而且楊皇后在一定範圍內能夠做司馬炎的主。正是由於其母后的支援,司馬衷最終得以繼承大統。
-
19 # 新知傳習閣
一
這件事情要從司馬懿開始說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兵變後,殺死了曹爽和他的黨羽,實際上控制了曹魏的政權。
這時司馬懿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原來忠於曹魏的那些士族和將領迅速被邊緣化。這些人就不斷的發動叛亂,來反抗司馬懿的統治。
司馬懿就在在鎮壓叛亂中死去,繼任的司馬師也在七年後死去。
司馬氏的權力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年幼,難以控制複雜的政治局面,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是接替王位最適合的人選。
公元265年,司馬炎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死去。
二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退位,建立晉朝。第二年立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炎為什麼要立司馬衷為太子呢?
問題就出在司馬師死後,他弟弟司馬昭接了班上。司馬師的養子並沒有接班,前邊說了,就是因為年紀太輕。
這就破壞了立嫡立長的王位繼承順序。既然現在都有了兄終弟及的事,那麼司馬昭死後是不是應該把王位傳給司馬師的養子呢?
晉書中說,當時司馬昭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天知道。
到了司馬炎要立太子的時候,同樣面臨著這個難題。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還是交還給自己伯伯的兒子?
出於私心,司馬炎也要把皇權傳給自己的兒子。那就只能在道義上豎旗立嫡立長的名號。嫡長子就是司馬衷,雖然智力低下,但為了能夠在道義上站住腳跟,又要保證不把皇位傳給別人,這是司馬炎的唯一選擇。
三
晉書中說,司馬炎也曾經考慮過廢長立幼,但實在風險太大,又遭到群臣的反對,只好匆匆作罷。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司馬懿也能夠奪權成功,就在於和士族大姓進行了妥協。也就是說,晉朝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士族大姓的制約。
在司馬炎的時期,他的皇后楊氏就是士族大姓的代表,他們的結合就是一場政治婚姻。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必須要考慮楊家的立場。
楊皇后是堅決支援立嫡立長,把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捧上皇位。司馬炎認為皇太子不堪奉大統,楊皇后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
司馬炎選擇了司馬衷為太子,又為他的執政能力擔憂。於是就不得不加了三重保險。一方面大封同姓王去守護邊疆,另一方面讓自己的大舅哥楊駿來輔政,還給司馬衷找了一個強勢皇后賈南風。
表面上來看,司馬炎可以安息了,三角形的政治架構很穩定。實際上卻不是如此,愚蠢的賈南風讓藩王進京,殺死了楊駿,掀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八王之亂後,就開始了悲慘的五胡亂華,中原漢人和漢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這一切都是司馬氏造孽。
-
20 # 鹹魚聊史
據歷史記載,司馬炎總共有26個兒子,而其中18個活了下來,8個早夭。
而司馬炎偏偏在這18個兒子中選了個傻兒子司馬忠作為繼承人,憑藉的是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晉朝時期,立儲君,還是以立嫡長子為先。司馬炎作為長子,他世襲了司馬昭晉王爵位,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於自己,成為了晉朝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而司馬炎的第一個兒子司馬軌兩歲就已經早夭了,而司馬忠恰恰是第二個兒子,這是司馬忠幸運的地方。出生早呀!我來的早,你們就是再比我聰明,也得乖乖排隊,所以司馬忠在傳統上是嫡長子,他在這點佔了優勢。
第二,子憑母貴。既然司馬炎當了皇帝,那麼皇后的人選也是個問題。泰始二年(266年),立妃楊豔為皇后。這位楊豔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先從出生說,她的父親是楊文宗,據說祖上在漢代就是四世三公,楊文宗更是在三國曹魏時期擔任通事郎,世襲受封蓩亭侯。再者,這楊豔自小就失去了雙親,由舅舅撫養張大。關鍵是楊豔從小就聰明賢慧,天生麗質,嫻熟女工,甚至對書法也是有所造詣。
第三,父借兒子的光。司馬忠雖然是個傻子,但是他的福氣好呀,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司馬遹,《晉書》記載司馬炎評價司馬遹,此兒當興吾家。所以司馬炎因為司馬遹的機敏聰慧,無廢立之心,司馬衷沾了兒子的光。
第四,司馬忠的傻或許是裝出來的。司馬忠的傻,無非因為兩件事,世人才那麼認為。其一,蛤蟆的叫聲為管家鳴,還是為私家鳴。其二,既然百姓饑荒的連糧食都沒有了,為什麼不吃肉呢?這兩個典故這裡就不一一詳說了,都是諷刺司馬忠這個傻皇帝的段子罷了。
要知道,司馬家族從司馬懿開始,個個都是人中龍鳳,要說突然冒出一個傻子的種來,可信度不高。司馬炎一手締造了晉朝,可謂是個玩政治的陰謀家。而他母親楊豔可是聰明賢惠,要是他們兩個生下的兒子是傻的話,估計其他人的孩子也好不到那裡去。司馬忠的傻,很有可能就是裝出來的。在司馬昭在世的時候,就說過終有一天,他的位置要還給自己的哥哥。可是他哥哥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攸是過繼給司馬師當兒子的。要知道當時最大的競爭者齊王司馬攸,在朝中的呼聲可是很高的。眾人以司馬忠的傻說事,看得出朝中對司馬攸的支援程度了。所以司馬炎不能讓悲劇在他兒子身上出現,他們必須要找個合乎情理的辦法,來保護司馬忠,那麼將錯就錯,就稱司馬忠傻也不是不可能。然後扮豬吃老虎,等司馬忠坐上了皇位,那群有異心的人後悔也來不及了。司馬炎繼承司馬昭的晉王的時候,就對這個司馬攸有所提防,到他兒子司馬忠的時候,估計他們父子倆早想好對付司馬攸,讓司馬忠順利繼位的辦法了。
回覆列表
哥哥來回答,各位慢慢聽。從東漢開始發展的門第士族到了西晉已登峰造極,因此司馬氏之皇位不是司馬家一家的,是所有世家大族的。猶如後世之董事長與眾股東,司馬家股份最多,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其餘五十家共有剩餘的,因此,皇位繼承司馬炎一個人說了不算,換人?楊家幹嗎?賈家幹嗎?其餘士族幹嗎?要個傻逼比要個英明神武的對世家有利。其次,看後世東晉南北朝,凡立英明神武者為太子,無不殺父奪位。因此,立傻兒子百年後有可能丟江山,立聰明的自己都難善終,司馬炎是很牛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