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往史
-
2 # 星塵歷史
戰國初年,齊國最早設立了無鹽邑,它就是鍾離春的故鄉,即今山東東平縣城東南、大清河北岸的無鹽村。
鍾離春,是戰國時期齊宣宗的王后,這個名字我們可能不太瞭解,但說到鍾無豔,我們便想到了“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中的鐘無豔,現在有很多關於鍾離春的影視劇,人們習慣把她叫做鍾無豔。她本名為鍾離春,複姓鍾離,名為春,又為無鹽(因其家鄉在無鹽邑),因為相貌醜陋而被訛傳為鍾無豔。
-
3 # 老傅聊歷史
古代女子“鍾離春”的出生地在哪裡?求詳解?
鍾離春是戰國時期,齊國無鹽邑,今東平縣無鹽村的一位女子,鍾離春,又名鍾無豔、鍾無鹽,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丑女兼才女。傳說其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宣王採納,立為王后。她最終的身份是齊宣王的王后。齊宣王讓鍾離春做了皇后。 而齊國因以大治者,醜女之功也”。並且以無鹽之邑封鍾離春家,封鍾離春為無鹽君。後人又稱其為“無鹽娘娘”。至今“無鹽娘娘長得醜,她為齊國定邦基”的傳說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嘉祥漢代武氏祠畫像石中,就有“無鹽君鍾離春,齊宣王”二人的帶銘畫像內容。元人還將她的事蹟編成雜劇,讚揚她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鍾離春”的出生地在哪裡?
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史書記載,"複姓鍾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 ),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無鹽邑(今山東東平)人。她和武則天的母親一樣40後才嫁,但不同的是她雖然醜卻立志要嫁予王侯。歷來並沒有叫鍾無豔的說法,這是前些年戲劇中給她起的外號。
-
4 # 追尋的夢想
那漢劉向《列女傳·齊鍾離春》略雲: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宣王之正後也。其為人極醜無雙,炫嫁不售,自詣宣王。宣王拆漸臺,罷女樂,退謅諛,卜擇吉日,拜無鹽君為後,齊國大安。又《琱玉集》卷十四《醜人篇》:“無鹽,六國時齊無鹽邑之女,極醜。為人長肘戾股,細頸結喉,銳頟(額)欠頤,亞胸墜肩,身體枯黑,齲牙塌鼻,年過卅,行嫁不售。時齊宣王方置漸臺,無鹽乃自玄於宣王,申四殆之說。宣王於即停漸臺,罷女樂,退讒言,進直諫,即拜無鹽為皇后。亦謖此。
她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顱大,頭髮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面板黑紅,四十未出嫁。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歡被人吹棒,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鍾離春雖然貌醜,但飽讀詩書,志向遠大,她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只見那醜女舉目、張口、揮手,然後指著膝蓋高喊:“危險啊!危險啊?”
醜女一番振聾發聵的剖析,使齊宣王如夢初醒,大為感動,說:“如果你不及時來到這裡提醒我,我哪會知道自己的過錯啊!”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讓鍾離春做了皇后。後來任用田忌、孫臏等大將,齊國成為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臨淄成了戰國時期的文化中心。
-
5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在出土的眾多漢畫畫像石中 , 山東武梁祠的 “無鹽醜女鍾離春 ”畫像值得審視。這幅畫像彰顯 的雖為敘事的一個側面 , 但它蘊涵著古代先民對醜 的態度 ,即審醜意識。
事物有美也有醜, 美與醜的存在決定了人們審 醜和審美意識的產生 。審醜和審美是人們認識和評 判事物不可或卻的兩個重要方面。醜表現為畸形 、 片面、令人不快的事物特性, 它既表現為事物的形 式 、外表,又表現為事物的內容 ,人的相貌則表現為 事物的形式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美與醜互為依 存 ,不斷髮展 ,人們的審醜意識也在不斷昇華。德國 美學家鮑姆加通在解釋醜提出:“完善的外形 , 或是 廣義的鑑賞力為顯而易見的完善,就是美 ,相應不完 善就是醜。” 法國雕塑家羅丹也認為:“ …… `醜 " 是毀形的, 不健康的, 令人想起疾病 , 衰弱和痛苦 , … …駝背是 `醜 "的 , 跛腳是 `醜" 的 , 襤褸的貧困是 `醜"的 。” 從漢畫對醜女鍾離春的張揚看出, 中國 民眾對形式的美與醜並不看重 ,他們看重的則是寓 形之中的“德 、神 、義” ,以功利性審視評判 。
一 、漢畫中的 “無鹽醜女鍾離春 ”羅丹曾說:“自然中認為醜的, 往往要比那認為 美的更顯露出它的`性格 " ,因為內在真實在愁苦的 病容上 ,在皺蹙穢惡的瘦臉上, 在各種畸形和殘缺 上 , 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顯地顯現出 來 。” 鍾離春是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 ,相貌極為 醜陋, 但她的 “性格”(內在的德與義 )在她說齊王的 瞬間顯露出來。漢畫凸顯其“性格”的一個瞬間 。
(一 )漢畫中的“無鹽醜女鍾離春 ”
山東嘉祥縣武梁祠東壁畫像石第四層雕刻一幅醜女鍾離春說齊王的畫像,畫面上刻畫二人 ,左為鍾 離春 ,面向右, 高髻, 頭有花冠飾物, 鼻樑凹陷, 嘴與 下巴前凸 ,顯示 “昂鼻接喉”的特徵, 她面向齊王, 身 體前傾,雙手彎曲胸前, 似乎正在指責齊王奢淫腐 敗, 國家危亡, 一副胸有成竹 ,充滿自信的神態;齊宣 王站在右邊,面向鍾離春 ,戴斜頂高冠, 佩劍 ,右手向 前伸出,左手擋在胸前, 似乎被醜女的言行打動, 接 納了醜女勸諫 。
“選擇什麼樣的故事畫面安置在祠堂的圖象 中, 不是個人的純粹的主觀愛好, 而是當時流行的意 識形態的話語權的一種表現 。” 武梁祠堂懸掛這 副畫像,有其背景, 一是漢代流傳這一故事, 二是故 事內涵具有一定的價值 ,是人們崇尚和需要的,代表 了當時意識形態一定的 “話語權”。
(二)“無鹽醜女鍾離春”故事的流傳
在漢代 ,醜女鍾離春說齊王的故事在民間廣泛 流傳 ,說戰國時齊國的無鹽邑有個容貌極醜的女子 叫鍾離春 ,全身上下幾乎都有缺點 ,三四十歲了還沒 有嫁出去 。但鍾離春不以自身形貌醜陋而自暴自 棄, 而是冒著殺頭的危險謁見齊宣王, 犯顏直諫, 向 齊王陳述了齊國所處的四種危險 ,齊宣王感動,納為 王后, 讓她幫助治理國家, 齊國得到大安 。劉向在 《列女傳》中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齊,鍾離春者 , 齊無鹽邑之女 (鍾離姓, 春名也 ),其為人極醜無雙。曰 :頭深目長壯大節, 卯鼻 結喉, 頂上少發, 折腰出胸, 面板若漆 ;年行三十 (有 說四十者), 無所容入 , 行嫁不售 (嫁不出去 ), 流棄 莫執於是。乃拂拭短謁,自詣宣王,願乞一見 。謁者 曰:“晏齊之不售女也 ,聞大王之聖,願備後宮之掃除, 頓首司馬門外。”……明日復召之。但揚目御齒舉受 拊膝曰:“殆哉 ! 如此者四矣。”王曰 :“願聞命。”對 曰:“今大王之國,西有橫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讟;外有 二國之難,內聚奸臣眾人不拊 ;春秋四十壯男不立 ,故 不務眾子而務眾婦,尊所好而忽所恃 ,一旦山陵崩墜, 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漸臺五層 ,黃金白玉, 琅玕翡 翠,萬人疲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於山林, 諂媚強行 於左右耶;偽立於本朝不得通入, 此三殆也。酒漿流 湎,以夜繼晝,女樂俳優,縱橫大笑;外不修諸侯之禮。 內不康國家之理 ,此四殆也。”王闇然無聲, 喟然而嘆曰:“痛乎 ! 無鹽女之 言 。”於是 , 立壞漸臺, 罷女樂, 退諂諛 , 去雕琢。選 兵馬, 實府庫, 闢四門 , 招進直言 。卜擇吉日, 立太 子 ,拜無鹽君以為王后 。齊國大安,皆醜女之力也。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長得醜的人在某種程度 上都是畸形的人 ,他的外形所表現的不是生活 ,不是 良好的發育, 而是發育不良 , 境遇不順 。” 這裡不 說鍾離春發育良與不良, 境遇順不順 , 只論其外表 , 她確屬於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畸形的醜人 :“頭 深目長壯大節,卯鼻結喉, 頂上少發, 折腰出胸 ,面板 若漆”, 三、四十了還嫁不出去 。 “醜對人而言就是 一種否定性的價值, 它在情感上使人厭惡 、鄙棄 、反 感 、痛苦。” 因此 ,惹得齊王左右 “莫不掩口而笑” , 笑表現了對醜女厭惡 、鄙棄 、反感情緒 。但在民眾的 審醜意識中 ,醜與不醜不在相貌上 , 而在內心 , 在其 功利:妲己貌美, 可她助紂為虐 ,致使商朝滅亡 ;嫫母 極醜, 助黃帝殺蚩尤 ,鞏固了部落統治, 這些都是被 民眾視為前鑑教育後人的例證。相貌是上天賦予 的 ,人沒有權利選擇 , 人的德行則是靠後天的修養 。 鍾離春沒有因為自己的貌醜而自暴自棄, 相反 ,她自 信 、有膽識, 憑著勇氣和智慧 (用隱語舉目 、張口 、揮 手 、拍膝吸引齊王 )使齊王納諫治國 ,國家得到 `大安 " ,彰顯出她的德、神 、義。德 、神、義是一種內在 美 ,有時候內在美與外表美不一定統一,當內在美與 外表美不統一時 ,中國民眾看重的是內在美,這是故 事傳誦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 ,漢代儒家學說大行 其道, 以儒學的價值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觀念,忠 、孝 、 節 、義是儒家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鍾離春冒著殺頭 的危險陳述齊國的 “四殆之危 ”, 勸說齊王納諫, 這 種行為完全是忠 、義的表現, 更是 “興國家顯 ”婦德表現,符合儒家的道德規範, 為儒家所提倡 ;第三方 面,漢代以圖象示教化, “……圖象之設 ,以昭勸戒,欲 令人君動鑑得失。” 東漢時期人們普遍關心對故主 的忠與不忠,武梁祠刻畫這一故事,目的在於勸戒後 人:一要樹立正確的審醜意識,不要以貌取人,要重視 人的品行 ;二要模仿效法鍾離春對齊王的忠, 來對故 主(武梁)的忠 ,圖象的設立促使故事的傳誦。
二、 漢畫醜女鍾離春故事蘊涵的審醜 意識人們面對現實 ,感覺到事物的美與醜,醜按量的 標準來衡量,有本質的醜和形式的醜;從人品角度審 視, 本質的醜表現為品質的低劣和敗壞 ,是倫理的醜 惡;而形式的醜 ,則指外在的不和諧和不均衡, 表現 為畸形,粗陋等 。從鍾離春故事的傳誦和以圖片示 教化來看 ,先民對形式的醜並不看重,看重的是醜中 隱藏的美 。正如雨果在 《〈克倫威爾 〉序言 》中談到 美醜對照原則所說 “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 情的美,感覺到醜就在美的旁邊 ,畸形靠近著優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 , 惡與善並存, 黑暗與光明相 共。”鍾離春說齊王正是醜陋靠近優美的顯現, 這 是由漢代先民的審醜意識所決定的。
(一)剝離醜發現美
漢畫醜女鍾離春故事表現了漢代先民善於剝離 醜發現美 、以醜見美的審醜意識 。這種審醜意識主 要是透過醜來揭示美的真諦, 從而達到以醜見美的 審醜目的 。
以醜見美是一種傳統審醜意識, 它主要透過剝 離形式上的醜來展示本質的美,即善,善的內涵包括 德、義。先民不以其貌而鄙棄鍾離春,而是看重鍾離 春不顧生命危險的德行和為國挺身而出的義舉。德 和義是善行 , 是美的表現 , 是儒、道兩家所提倡的。 首先 ,德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倫理範疇 ,並作為 衡量人美與醜的價值尺度。孔子曾經讚賞弟子顏回 德行品格 :“賢哉 , 回也 !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在孔 子看來,貧寒不是醜, 相反則是一種精神美, 是德的 表現 。他還強調仁德的重要性:“里仁為美, 擇不處 仁, 焉得知 。”(《論語 ·里仁》)而儒家的另一位大家 荀子也強調人的精神美:“形象雖惡而心術善, 無害 為君子也 。”(荀子 ·非相)儒家先哲不以形式上醜 為醜 ,而是透過醜的形式去看本質 ,這是以醜見美的 審醜意識的表現。在審醜意識上不但儒家看重德和 義,道家亦如此 。莊子是中國美學史上第一個提出醜的外形中蘊含著美的人 ,他提倡“德充之美”:“非 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使形者 ,才德也 。” “才 德者, 精神也。”是說人類對於自然事物和社會事 物 ,不是愛它的的形體之美而是愛它的精神之美 。 鑑於以醜見美,以德為美的審醜意識 , 莊子在其 《德 充符》中讚譽了一系列奇醜無比的 “真人 ”、“至人 ” 形象:這些“真人 ”、“至人”有的是駝背, 有的沒有嘴 唇 ,有的脖子上長著大瘤子等, 但在莊子看來 , 美與 醜不在他的外表 ,而在於他內心是否有德義和雄才 偉略的氣派 。因此,這些“至人 ”、“真人 ”雖醜陋 ,但 都受到當時人們的喜愛和尊敬 。哀駘它長得極端醜 陋 , “使天下蝦仁見例如都驚駭 ”, 但 “男人愛他, 和 他相處而不想回家 ;婦女愛他, 竟相請求作他的妾 ; 國君愛他,要把國政委託給他 。”何以至此 ? 就是因 為他的德、義品格與人們崇尚美德的審美心理產生 了共鳴 ,即絕對的精神品質超越了相對的形體, 即 “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往 ”, 莊子旨在告訴人們, 只要 有超越人的德性 ,其形體醜陋就會被人們忘掉 ,顯示 了內在人格精神美的巨大作用 ,德有所長能使人不 忘 ,形有所短能使人忘之。儒、道兩家醜中見美的審 醜意識 ,都把醜視為事物的外在形式 ,只不過標準提 法不一樣罷了。衡量一事物是醜是美, 儒家是看形 式所承載的內容是否符合禮的要求;道家則是從道 的觀點出發 ,看它是否與萬物相通為一。無論儒家 宣揚的禮,還是道家遵從的道, 審丑時要求都是透過 形式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 認為醜的外形之中包含 有超越於醜的形體的精神美。儒、道兩家醜中見美 的審醜意識積極地影響著漢代先民的審醜心理 ,這 種心理促使人們對醜女鍾離春的審視 。鍾離春 “極醜無雙 ”,但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 不凡的才能 。鍾離春說齊王時 ,對戰國的形勢瞭如 指掌, “西有橫秦之患 ,南有強楚之讟” ;對朝內的分 析洞徹透闢 :“內聚奸臣 ”諂媚, 而生活又異常淫逸 : “琅玕翡翠, 酒漿流湎 ,女樂俳優 ”, 充分顯示她雄才 偉略。這種犯顏直諫的行為是冒著殺頭危險的 ,但 危險行為體現的是對國家忠的品行, 對國的忠是朝 廷所需要的 ,她的言行與齊王心理產生了共振 ,於是 齊王不嫌其醜,納她為後, 助齊王治理國家 。鍾離春 說齊王更是一種愛國行為 ,愛國是人們的基本品行 , 她的行為得到了民眾的讚許, 可謂 “德有所長而形 有所忘 ”, 他超人的德性掩飾了相貌的醜陋 , 因此 , 人們傳誦她 ,刻畫她。醜女鍾離春故事中這種以醜 見美的審醜意識促使人們 “應該學會把心靈的美看 得比形體的美更可珍貴 。如果遇見一個美的心靈 , 縱然她在形體上不甚美觀 , 也應該對她起愛慕 ,…… ” 因為他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他人 。
(二)抑制醜展示美
漢畫醜女鍾離春的故事還展示了漢民抑制醜展 示美的審醜意識。抑制醜展示美就是不否認醜的存 在, 也不使醜消失或轉換, 而是抑制 , 使其不發揮或 少發揮作用, 從而達到揚美的作用 。醜是一種自然 現象和社會現象, 它是客觀存在的 `第一自然 " , 不 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醜的客觀存在 , 使得人們不得 不承認醜 ,但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可以抑醜,而且 根據美學原理 ,美與醜有時相互統一, 共同依存, 醜 靠近優美 ,抑醜則揚起美。美是人們所共同追求的 理想 ,一種信念 ,抑醜是為了揚美 。抑醜揚美的審醜 意識靠人們的行為 ,這種行為有內在的和外為的 ,通 過內在和外在的力量來參與美,創造美 ,顯示美。 19 世紀西方批評家夏斯勒曾認為:醜在本質上可以參 與一切美 ,不但這樣還是一種活躍的要素或者說是 一種辨證的否定, 審美興趣正是由於這種活躍的要 素或辨證的否定, 才被迫去創造形形色色的確定的 或富於特徵的美。從醜女鍾離春說齊王的行為來 看,彰顯出漢代先民抑醜揚美的審醜意識。鍾離春 因自己的醜貌而四十未嫁, 外在醜迫使他利用自己 的智慧創造了屬於本身特徵的內在美, 即忠義善舉。 從故事瞬間畫面看 ,其主題不是重在刻畫鍾離春的 醜陋形象 ,而是突出刻畫她勸說齊王的行為 ,這種行 為正是在揚她的內在德美;從流傳和史書記載的故 事內容看 ,對鍾離春的醜貌描寫不足 30個字, 而大 量的篇幅描繪她的智慧和才氣:鍾離春見齊王不是 先陳述國家的四殆之危 ,而是 “言未卒, 忽不見 ”, 以 “奇 ”引起齊王的驚 ,迫使齊王再見的慾望 。當齊王 召見時,她又以 “揚目御齒舉受拊膝”的動作引起齊 王的注意 , 最後才詳細闡述齊國面臨的 “四殆之 危” ,彰顯她的洞徹能力, 更是故事的閃光之處。人 們不惜口力和筆力記述和傳誦她勸說齊王的故事, 正是抑醜揚美意識的表現。
漢畫醜女鍾離春抑醜揚美審醜意識表明, 抑醜 不是在否定醜 ,也不是對醜視而不見,而是人們在審 醜的過程中注意靠近醜的那種優美 , 而極力褒揚美 的內涵。這種審醜意識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黃 帝不以嫫母為醜, 取其為妻。嫫母助黃帝打敗蚩尤 和炎帝,佔領中原, 顯示他的愛君和愛國之德和治理 國家之才 ,揚出他的內在美。儒家孔子以否定醜 ,一 時將貌醜的子羽、宰羽拒之門外 , 後來服人成了名 人、名臣, 而沒有揚起二人的美終身自責 :“以貌取 人, 失之子羽 ;以言取人失之宰羽 。”道家的莊子在 《德充符》中在描寫 (承認 )“至人 ”、“真人 ”醜貌的同時, 也遮極力褒揚他們的德、神、氣 ,即精神美 。傳 統的審醜意識表明抑醜揚美不是否定自然醜的存 在 ,而是一種人為的方式在誇大美 、讚揚美 , 是審美 形式的一種表現 。
(三 )促使醜轉化美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 , “大羹必有淡味 , 至寶 必有瑕穢,大簡必有大好 ,良工必有不巧, 然則辨言 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事物的美醜不是絕對 的 ,在認識衡量事物的過程中, 可以從醜的事物中尋 求到美 ,再者醜不一定永恆為醜, 美不一定永恆為 美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醜與美可以互化 :“臭腐化神奇, 神奇復化為臭腐 ”。 (莊子 ·知北遊 )美是人 們共同追求的理想, 人們在認識事物和改造自然中 總是以化醜為美為目的。漢畫醜女鍾離春雖為故事 瞬間的一個畫面 ,但蘊涵著美醜轉化的哲理和漢民 以化醜為美為目的的審醜意識 。
在漢畫鍾離春的故事中 ,鍾離春極力勸說齊王 的行為 ,表明他敢於審視齊王在治國方面存在的漏 洞 ,即醜。對國家的責任, 促使她內在精、氣、神地噴 發 ,標誌著她醜中有美 ,漢民這樣刻畫她, 傳誦她,正 是促使醜向美的轉化 ,以化醜為目的 。故事中 ,齊王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可以為所 欲為, 他具有內聚奸臣 , 務眾婦 , 酒漿流湎, 以夜繼 晝 ,女樂俳優 ,縱橫大旦的醜行 ,這種醜行為的存在 而無法迴避 ,必須靠揭露才能驚醒。故事中至高無 上的齊王能夠屈尊聽從一個地位低下民間醜女勸 諫 ,是難能可貴的。這樣刻畫他是民眾化醜為美審 醜意識的表現, 這是他的本質美。本質美靠發現才 能展示 。在漢畫的畫面上 ,齊王面對民間醜女 ,身體 前傾, 一手前伸, 一手彎曲於胸前, 顯示謙恭傾聽的 形象, 標誌著聽進諫言 ,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故事 說齊王聽了無鹽醜女的勸諫 , “喟然而嘆曰:`痛乎 ! 無鹽女之言 。"於是立壞漸臺, 罷女樂, 退諂諛 , 去雕 琢 。選兵馬 ,實府庫, 闢四門,招進直言。” 這些舉措 對於治國來說,是美的體現 ,是化醜為美的善行 。由 於無鹽女勸諫,迫使齊王化醜為美,齊國得到了大安 的功利 。這一故事蘊涵著漢代民眾以醜化美的審醜 意識。鍾離春外形醜而對國忠 ,他對齊王的勸諫使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 ”, 達到了 “德有所長 而形有所忘”的境界 , 傳誦是她的大義 、美德;齊王屈尊聽諫,積極治國 , 讚頌的是他知錯能改的品行 。 化醜為美的審醜意識還表明事物因環境和條件的變 化會產生不同的美醜內涵 ,並且人、事物都是一個矛 盾的統一體 ,既有醜的一面, 也有美的一面 , 在一定 的條件下美醜可以互相轉化 ,關鍵是要及時地審醜和審美,化醜為美。化醜為美需要手段和措施,揭露 批判是一個方面, 教化也是一個方面 。漢代以圖象 示教化的目的就是要化醜為美, 希望民眾像鍾離君 那樣不以自己的地位低下為醜,要敢於對漢統治者 的治國缺陷直言勸諫;漢統治者應像齊宣王那樣 ,正 視自己治國的缺陷 ,納諫治國 ,化醜為美 ,使漢朝得 到長治久安,民眾能夠安居樂業。
總之 , 漢畫無鹽醜女蘊涵著漢代民眾的審醜思 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深受儒 、道審醜意識影響。儒 道兩家審醜意識成為中華民族傳統審醜思維方式, 正像葉郎先生所說 :“在中國美學史上人們對於美 和醜的對立,並不看重, 並不看得那麼絕對, 人們認 為, 無論是自然物, 也無論是藝術作品, 最重要的 ,並 不在於美或醜 ,而在於要有生意, 要表現宇宙的生命 力, 就是一氣運化… …一個自然物 ,一個藝術品只要 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現了宇宙一氣運化的生命力, 那麼醜的東西也可以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 醜也 可以成為美, 甚至越醜越美 。”在葉郎看來, 萬事 萬物都是一氣運化的結果,都是宇宙生命力的體現, 萬事萬物在執行過程中 , 只要融合自然, 歸屬自然, 就有生意 ,有生意極醜也是美的 。無鹽女對國家責 任煥發出的德 、氣、神,正是宇宙運化生命力的體現, 貌雖醜陋卻是極美 ;齊王敢於正視治國缺陷而納諫 治國 ,使齊國大安, 更是美的表現 ,因此 ,漢畫無鹽醜女鍾離春是美的頌歌, 千古傳誦 。畫中體現的審醜 意識 ,對於我們今天衡量人與事物的美醜,有一定的 借鑑意義 。
-
6 # 大道於史
鍾無豔,又名鍾離春、鍾無鹽,相傳是戰國時齊國無鹽邑(今山東東平)之人,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 鍾無豔的外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立為王后。於是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
7 # 秦國尉
她是齊國無鹽縣人,她德才兼備、卻容顏醜陋,年四十未嫁,許多古書裡動不動就說“貌比無鹽”,跟“貌如西子”呼應。醜到何種程度?書載她額頭、雙眼均下凹顯得黯淡發乾,上下比例失調,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壯,像男人一樣,鼻子朝天,脖子很肥粗,有喉結,額頭像臼,就是中間下陷的。又沒有幾根頭髮,面板黑得像漆。
回覆列表
題主說道鍾離春可能大家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是說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醜女鍾無豔的時候,應該都有恍然大悟之感吧。歷史上把鍾無豔、嫫母、孟光和阮女統稱為中國古代四大丑女,而這裡的鐘無豔就是鍾離春。
由於此女處在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餘年,史料記載的不多,所以她的生卒年不詳,僅從流傳的一些史料的隻言片語之中對其有個大致的瞭解,雖然其容貌不是特別的漂亮美麗,但是其很有才華。史料記載,鍾離春複姓鍾離名無鹽,還有一種說法是名春,字無鹽。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齊國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縣人)的一個女子,所以叫鍾無鹽,因為長的醜也叫鍾無豔。
古代名人大多是以地域為名的,如大名鼎鼎的商鞅,他的真實姓名是衛鞅,但是呢因為他的封地在商邑,所以通常情況下都叫他商鞅。
齊宣王執政的初期,日夜笙歌,酒池肉林的,在此期間也留下了南郭先生和濫竽充數的歷史典故。後來鍾無鹽毛遂自薦面見齊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後來齊宣王殺了王后,立鍾無鹽為王后,彰其不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