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先sheng
-
2 # 大象與魔鏡
我昨天看完了以後非常的感動,但是回過頭來看一看轉發和寫感想的人都是40歲到50歲的人,年輕人卻沒有什麼反應。我把它發給了我的兒子,以及我的侄女,侄子們,他們的反應都不足非常大,可能是這個講演與作者過於自說自話了吧?有人戲說:有一種浪是老幫菜覺得您浪。 有點尷尬哈。從這裡看出來,代溝是確實存在的。起碼我們還不知道年輕人他們到底想要什麼?他們害怕什麼?他們訴求什麼?他們的興奮點在哪裡? 後浪門一直在抒發自己的情感,就像一個用胡蘿蔔釣魚的兔子。好尷尬啊~
不管怎麼樣後浪們總算是表達出了美好的祝願,那就夠了
-
3 # 青婧時光
前浪們對後浪們的生存狀態瞭解的太不全面了,一葉障目,以為後浪們就想影片裡的多彩的生活著,但太多後浪們艱辛生存的狀態前浪們不會理解,後浪們在現在的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壓力也是很大的,這些是前浪們年輕時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沒有得到大多數後浪們的共鳴,認為是前浪們自己製造出的雞湯來感動自己而已。
-
4 # 義薄雲天k
現在這批年輕人是在國家和平並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長大的,又恰逢資訊爆炸時代,學校教育內容體系與課外資訊時代帶給他(她)們的衝擊是很強烈的,年輕人的類別很多,看問題的角度也會很多,加上世界以及中國發展到現階段也面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影響到年輕人的觀感和對未來的期待值,因此對於一些比較負能量的人,對《後浪》的觀感是消極甚至排斥的,這也正常,本來一部作品就不可能站在所有人的角度來思考,社會也應該允許存在各色人等,只是應該思考如何讓年輕人明白什麼是和而不同,或者年輕人本來就得經歷更多後才能明白。年輕人可以消極不認同,但不能討伐,因為哪怕你把《後浪》歸類為雞湯,那也是無毒的雞湯。
-
5 # 形而非
人總是對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看得很淡,對自己本來沒有但透過努力可以獲得的東西看得很重,對自己即使努力也得不到的,則會兩個極端:要麼奉為神蹟,要麼完全否定。
就像90後00後生來就有網際網路,如果有人因為他們對網際網路的熟悉而驚歎誇讚他們,一定會被他們當成白痴腦殘。但你若誇一個50後60後對網際網路很熟悉,他們會很開心,會覺得你很有眼光。
回覆列表
1.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發言權,大部分對後浪這個影片都是比較積極的。
2.《後浪》屬於一個積極的正能量的宣傳片,我認為是不錯的,持有消極態度的年輕人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去扭轉他們的態度,但是我還是要提倡,作為年輕人應該積極樂觀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