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德漢碩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於第三位,是代表陰曆二月的節,也是代表干支歷里正月與二月的界點,未交驚蟄是正月寅管事,交驚蟄後才算二月卯管事。在公曆裡,一般是3月5,6兩天中的一天交驚蟄。太陽位置到達黃經345度依舊例測日影,影長古尺為八尺二寸。驚是突然刺激驚動,蟄是蟄伏,有的動物會蟄伏冬眠,動物蟄藏進土裡冬眠就叫入蟄。驚蟄寓意,就是春雷乍響,驚動了蟄伏冬眠的蟲子醒來出走,寓春雷乍響,冬眠蟲類始甦醒,出土活動,意為真的寒冬已盡,暖春到來,一聲春雷,驚醒冬蟲一一春雷響,萬物長。

    交驚蟄一週後就出九了,驚蟄正在九九里,九九豔陽天,春雷響,萬物長,氣溫回升,土壤開始解凍,雨水增多,眠蟲甦醒,春暖花開燕來,蜂蝶戀,鳥語花香,一片好春光,春耕開始入農忙。

    有關驚蟄農諺就不少:

    不用算,不用數,驚蟄五日就出九。

    過了驚蟄節,耕地莫停歇。

    過了驚蟄節,一夜一片葉。

    驚蟄打雷,小滿發水。

    驚蟄過後雷聲響,穀苗秧苗迎風長。

    驚蟄雷雨大,穀米無高價。

    驚蟄聞雷米如泥。

    雷響驚蟄前,不是好春天。

    未蟄先雷不是好兆頭。

    ………

  • 2 # 奇怪什麼名字

    驚蟄的寓意: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 3 # 大志讀書

    農曆驚蟄為每年的3月5日-3月7日,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到,春雷響,地底下的各種冬眠動物開始甦醒過來,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時節,驚蟄是真正意義上春華秋實的開始。一、驚蟄的寓意

    驚蟄,西漢之前叫“啟蟄”,西漢時,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為“驚蟄”,一直沿用至今。蟄就是藏,所謂驚蟄便是春雷響,天氣暖,驚醒了地下冬眠的昆蟲。俗語說:“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驚蟄後,天氣開始變暖,太陽黃經為345°,這個時期冬眠的動物開始醒來,排卵孵化,部分地區也進入了農耕時節。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一候時桃花盛開,桃花是豔麗的,喜慶的。春天的桃花開,大地一片粉白,喜氣洋洋。驚蟄的開花也分三後,按照開花順序分別為:桃花、杏花、薔薇。二候是黃鸝鳥叫了,正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候是老鷹化成了鳩,出來活動了。《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

    二、驚蟄的習俗

    1、調理身體

    驚蟄前後,天氣乍暖還寒,春風拂面,最易得風寒感冒。所以應當注意冷暖,及時關注天氣情況,不要著急減衣物,古人云:春捂秋凍,便是這個道理。

    2、雷公禁婚

    驚蟄的節氣神是雷神,雷神在天上地位崇高。南方客家有俗諺語: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是舅公。在婚姻過程中,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意見很重要。雷神也是一樣,農曆的八月到二月期間,雷神休息,是太平時節,可選吉日舉行婚禮。農曆三月到七月,雷公外出,雷聲轟鳴,禁止辦喜事。若有違反,婚姻會不幸福,家庭不美滿。

    3、“打小人”趕黴運

    驚蟄時分,平地一聲雷,喚醒地下的沉睡的鼠蟻蛇蟲,它們陸續爬出來開始覓食。古代時候,驚蟄當天,人們會用艾草等燻家中角落,以驅趕鼠、蟲的黴味,久而久之,逐漸演變成為打紙人和趕走黴運的習俗,統稱“打小人”。

    4、驚蟄吃梨

    驚蟄吃梨,早飯後,人人一隻,吃梨有潤肺涼心,清熱祛痰的功效,春季吃時,可以消除咽喉幹、便秘尿赤等症狀。吃著梨,再給孩子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便是寓食於節的民俗傳承。

    驚蟄時節,風兒清新,動物出動,桃花朵朵開。願驚蟄的雷,將病毒全部消滅掉,我們一起過春天。

  • 4 # 夕陽滿天

    驚蟄到底是什麼意思?,就是有些蟲類,如蛇,蚯蚓,壁虎,蒼蠅之類,在寒冷冬季,不吃不動,叫冬眠。

    過了驚蟄節,蟲類開始動了,壁虎爬出來了,貼在牆上,捉蒼蠅吃。:有人搬動磚瓦,小心蠍子,會蜇到手指的。

    過了驚蟄,萬物復甦,大地回春,在農村,桃花,梨花,含包待放,而院裡的玉蘭花則開了,很美麗,綻放一生光輝。

  • 5 # 長城汽車金融

    就個人感覺,就是大地回春,開始萬物復甦的跡象。按照老黃曆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在暖和的日子裡面,去播種自己的希望吧!

  • 6 # 神秘湘西微記錄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在公曆裡,一般是3月5,6兩天中的一天交節驚蟄。

    今年的3月5日,驚蟄駕到,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驚蟄,西漢之前叫“啟蟄”,西漢時,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為“驚蟄”。驚是突然刺激驚動,蟄是蟄伏,驚蟄寓意:就是春雷乍響,冬眠蟲類開始甦醒,出土活動,表示寒冬已盡、土壤解凍、萬物復甦、大地回春。

    今天就來說說關於驚蟄節的一些農諺和習俗。

    一、關於“驚蟄”的農諺:

    1、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2、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3、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4、冷驚蟄,暖春分

    5、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6、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7、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8、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9、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10、一雷驚蟄始

    二、關於“驚蟄”的習俗:

    1、調理身體

    驚蟄前後,天氣乍暖還寒,春風拂面,最易得風寒感冒。所以應當注意冷暖,不要著急減衣物,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

    2、雷公禁婚

    驚蟄的節氣神是雷神,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是舅公。民間傳說:農曆八月到二月期間,雷神休息,是太平時節,所以這時段舉行婚禮的多;農曆三月到七月,雷公外出,雷聲轟鳴,不宜婚嫁,所以這時段舉行婚禮的少。

    3、打小人趕黴運

    驚蟄時分,平地一聲驚雷響,喚醒地下的沉睡的鼠蟻蛇蟲,它們陸續爬出來開始覓食。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逐漸演變成為打紙人和趕走黴運的習俗,統稱打小人。

    4、驚蟄吃梨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二是春季吃梨增強體質、有益健康,可以消除咽喉幹、便秘尿赤等症狀,以抵禦病菌的侵襲。

    5、蒙鼓皮

    《周禮》記載: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以順天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這麼大,還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