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月三日2
-
2 # 劉藥師話用藥
秋水仙鹼是從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抗炎作用,為高效的抗痛風藥。
痛風性關節炎的炎症反應是由於關節液和關節滑膜的中性白細胞趨化,聚集併吞噬尿酸鹽,以及釋放一些炎性介質而致。而秋水仙鹼透過抑制白細胞趨化、吞噬作用及減輕炎性反應發揮止痛作用。
目前痛風急性發作期指南推薦秋水仙鹼主要用於:(1)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2)痛風患者在降尿酸治療初期,建議使用秋水仙鹼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復發。
秋水仙鹼本身的毒性較小,但其在體內代謝成具有極強毒性的二秋水仙鹼,對消化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抑制造血細胞,引起粒細胞缺乏和再生障礙性貧血。對神經中樞、平滑肌有麻痺作用,可造成血管擴張,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這麼大,痛風還能不能用呢?
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控制用藥劑量,可減少其副作用。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劑量秋水仙鹼(4.8~6.0 mg/d)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導致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 mg/d)與高劑量秋水仙鹼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低劑量秋水仙鹼48 h內用藥效果更好。
2017年《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推薦秋水仙鹼在痛風發作12 h內儘早使用,超過36 h後療效顯著降低。起始負荷劑量為1.0 mg口服,1 h後追加0.5 mg,12 h後按照0.5 mg,1~3次/d。
秋水仙鹼在用藥期間,如發生嘔吐、腹瀉等反應,應減小用量,嚴重者應立即停藥。;少數患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時須停藥;腎臟損害可見血尿、少尿、腎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患者須酌情減量。eGFR 35-49 ml·min-1·1.73 m2。時每日最大劑量0.5 mg;eGFR 10-34 ml·min-1·1.73 m2時每次最大劑量0.5 mg,隔日1次;eGFR<10 ml·min-1·1.73 m2或透析患者禁用。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時注意監測血常規。
-
3 # 藥事健康
秋水仙鹼是急性痛風發作時的一線藥品,傳統服用方法是每1-2小時服0.5-1mg,直到關節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24小時內不宜超過6mg;停藥72小時後,每日分次服用,總量為0.5-1.5mg,共7天。而比較新且不易引起較大藥品不良反應的方法是在急性發作的最初24小時給予低劑量秋水仙鹼的2種方法:①初始劑量1 mg口服,1小時後再使用0.5mg,第1日的治療總劑量為1.5mg;②第1日使用3次,每次0.5mg。
如果急性發作已持續超過36小時,我們一般不以秋水仙鹼作為一線治療,因為這時該治療帶來改善的可能性降低。對於初次發病的患者,如果急性期不給予治療,痛風關節炎可能會在數日到數週內得到緩解並進入無症狀時期,但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患者會出現急性痛風復發,發作更頻繁,症狀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無症狀期會縮短。秋水仙鹼並不能降低血尿酸,對慢性痛風治療亦無效。因此急性發作期服用秋水仙鹼、已發展為慢性關節炎患者長期服用預防性治療的降尿酸藥物(透過減少血液中尿酸的方式來起效的藥物包括別嘌醇、非布司他和丙磺舒等;透過促進尿酸排出體外來起效的藥物是苯溴馬隆),可以避免急性痛風的復發,減緩發展為慢性痛風石性疾病。
因此痛風患者藥物選擇應注意痛風的發作次數、頻率,結合患者身體狀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
4 # 問之之問
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痛風的首選藥,因為秋水仙鹼能迅速緩解急性關節炎、糾正高尿酸血癥。
痛風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尿酸鹽在關節、腎及結締組織析出結晶。急性發作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而引起區域性粒細胞浸潤及炎症反應,如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腎病。急性痛風首選秋水仙鹼,慢性痛風可用別嘌醇和丙磺舒。
秋水仙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抗炎作用,但秋水仙鹼緩解疼痛的機理比較獨特,可能是與微管蛋白結合,中斷粒細胞的遷移,抑制急性發作時粒細胞的浸潤,從而緩解炎症。此外,還能抑制炎症物質白三烯的合成和釋放。
用藥後可在12小時內緩解關節紅腫熱痛,但對一般性疼痛及其他型別關節炎無效。
然而,秋水仙鹼的不良反應多,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時還會出現水樣腹瀉及血便、脫水、休克,對腎及骨髓也有損害作用。
雖然秋水仙鹼不良反應多,但仍是治療急性痛風的特效藥,所以要減輕其不良反應,就要格外注意用法用量,每次0.5mg,1~2次/天,一日總量不要超過4mg。
-
5 # 家庭醫生線上
痛風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外人是無法想像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讓痛風病人,想想就心驚膽戰。在痛風的折磨中,痛風病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秋水仙鹼,因為秋水仙鹼的止痛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服用後痛風症狀會消失。
但是也無法否認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是很大的,服用後通常是會出現嚴重的腹瀉和嘔吐等腸道反應,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會造成腎功能不全。秋水仙鹼有這麼大的副作用,痛風病人還能服用,還敢服用嗎?其實,每個藥物都有副作用,而又還沒有找到比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效果更好的藥物,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停用秋水仙鹼,還是無法做到的。但是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秋水仙鹼的用量,以避免或者是減少秋水仙鹼的副作用,並且也要達到發揮最大藥物效果的目的。
因此在服用秋水仙鹼時就需要注意藥物劑量,不同情況下,用藥劑量是不同的。
一、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應該在24小時內儘早服用秋水仙鹼,否則就會影響藥效。一般口服用藥一次0.5mg,一日3-6次,一日總量不超過3mg;至少間隔2小時再服用,最好保證晚上入睡前用藥;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減量或至停藥;症狀緩解後,每日量為0.5-1mg,分次服用,通常不超過兩週。
二、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的劑量,口服用藥,每日0.5mg,晚飯後、入睡前服用出現不良反應時應隨時停藥。
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對藥物劑量做出具體的調整,服用前聽從醫生建議即可。
-
6 # 全科D醫生
大家好我是D醫生,一個全科大夫,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秋水仙鹼是治療痛風的重要藥物,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對緩解症狀有顯著療效。但由於秋水仙鹼副作用較大,如用藥不當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部分病友有所顧忌。在這裡D醫生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目前來講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以及糖皮質激素依然是痛風急性發作的有效治療藥物,是可以用的,但是同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目前的痛風指南依然推薦在急性期早期就開始抗炎止痛治療,雖然非甾體抗炎藥是首選藥物,但很有部分患者其實對他是不耐受的,而最新的研究發現 服用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mg/天)的抗炎止痛效果與大劑量秋水仙鹼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卻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上去有顯著優勢,36小時內用藥效果更好。
剛開始接受降尿酸治療的患者,同樣推薦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急性發作,計量控制在0.5-1.0mg/天即可。
任何時候使用秋水仙鹼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的都應減量用藥,必要時更應停藥。同時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故而用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檢測血常規,如發現異常也應立即停藥。
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根本還是降尿酸治療,秋水仙鹼只能最為急性發作的應急處理藥物,所以避免長期服用,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一般來說是安全的。
-
7 # 風溼小醫生
很多痛風病人“聽說”秋水仙鹼治“痛風”,同時也“聽說”副作用大,到底該不該吃,如何吃?
風溼免疫科專業醫生為您解答。
1、秋水仙鹼在痛風中的地位?
秋水仙鹼即可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也可以在慢性痛風關節病期起到預防發作的作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應當在24小時內儘早服用秋水仙鹼,這樣抗炎止痛作用才有效果。其次,國內外痛風治療指南指出,慢性痛風關節病治療期間,尤其反覆發作關節腫痛的病人,可以加用秋水仙鹼預防急性發作。
2、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是哪些?
雖然秋水仙鹼是百年老藥,但因為其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臨床上應用需慎重。秋水仙鹼的常見副作用有胃腸道不適,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嚴重者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還會導致肌肉神經病變,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酸激酶升高等。還有病人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如麻木、刺痛等。
3、痛風病人如何服用秋水仙鹼減少副作用?
急性發作期:研究發現,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後,小劑量服用的方案與原來說明書大劑量的方案比較,抗炎止痛作用是相當的,副作用前者明顯小於後者。指南指出,痛風發作後秋水仙鹼開始服用2片,1 小時後再服用 1片,12 小時後,如有必要,可再服用 1片。以後每天服用 2-3次,每次1片,直至疼痛症狀緩解,通常不超過兩週(每片劑量0.5mg-0.6mg)。
預防:每天1-2片秋水仙鹼的劑量是相當安全的,對於慢性反覆發作的痛風,用秋水仙鹼保駕可至6個月。
但臨床上每個病人不同,秋水仙鹼的個體化不同,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和監測下用藥。
-
8 # 人體探索者
秋水仙鹼是應用於痛風急性期緩解關節疼痛的藥物,最初從秋水仙中提取,它緩解關節疼痛的作用很顯著,加上價格便宜,因此之前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喜歡用這個。
(1瓶100片,4.5元人民幣)
不過呢,秋水仙鹼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現在越來越少的使用這個藥了。
秋水仙鹼有哪些副作用呢?
1.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胃腸道的症狀。比如腹瀉,嘔吐,噁心,腹痛。通常這個藥要吃到拉肚子才有鎮痛的效果,因此,病人基本上都會出現腹瀉的效果。如果長期服用,長期拉肚子又不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較為嚴重的副反應之一就是骨髓抑制。導致血小板,中性粒細胞下降,甚至可以誘發再生障礙性貧血,不過這種副作用較為少見。
3.最為嚴重的副反應是導致抽搐,血尿,休克,甚至是猝死。這也極其罕見,主要見於靜脈用藥或者老年人,口服秋水仙鹼很少發生。
4.肌肉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出現肌無力和感覺麻木,刺痛的症狀。
5.致畸作用。有研究發現,秋水仙鹼對胎兒有毒副作用,而且男性吃了也會影響精子質量
6.出現皮疹,脫髮,發燒,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的副作用
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與藥物劑量有很強的相關性,就是吃的越多,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越明顯,越多。
另外,靜脈給藥(就是輸液)比口服要更危險。靜脈注射秋水仙鹼有致命的風險。
因此,目前建議在痛風關節炎急性期使用布洛芬等鎮痛藥替代秋水仙鹼。
-
9 # 生命召集令
秋水仙鹼是一種從秋水仙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它具有抗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可用於植物多倍體的誘變,早期也曾用來治療腫瘤,但由於其毒性較大,容易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現在已經較少應用。
現如今,秋水仙鹼在臨床中主要應用於治療痛風的急性發作,我們都知道,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關節疼痛劇烈,難以行走,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所以在痛風急性發作時,控制炎症緩解疼痛是首要的治療目標。
秋水仙鹼能夠透過抑制白細胞的趨化,而發揮抗炎止痛的作用,除此之外,據研究它還具有還能夠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積的作用,從而緩解急性痛風發作時的疼痛。但對於其他的疼痛或者痛風間歇期的治療無明顯效果。應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時,其用法為剛開始口服1mg,然後每過1-2小時口服0.5mg,直至症狀緩解或者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總的來說對人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後來,有研究顯示,痛風急性發作時每天三次口服秋水仙鹼也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只是起效時間較連續口服的方式略長一些,但可以同時配合非甾體類抗炎藥使用,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且治療效果也比較理想,現多主張採用此種方法使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的急性發作。
總的來說,秋水仙鹼雖然副作用很大,但只要使用方法正確,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並不是完全不能使用,重要的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以防使用不當,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
10 # 羅民教授
痛風患者有幾大常用藥物,“依託考昔”、“秋水仙鹼”、“別嘌呤”。這幾種藥都是,“秋水仙鹼”由於價格偏低深受廣大痛風患者的喜愛,但是很多患者想用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時,都有很大的顧慮,因為秋水仙鹼在使用過程中,身體會有很大的副作用,那秋水仙鹼到底還能不能吃,該怎樣吃呢?
1、 有腸胃病症的人不能使用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最大、也是最明顯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而且拉的越狠,效果就越好,所以有腸胃病症的人不能服用秋水仙鹼,否則病情會加重。
2、 有腎臟功能障礙的患者不能使用秋水仙鹼
眾所周知此類藥物大多數都對腎臟的負荷很大,而且男性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會影響精子質量,所以腎功能檢查不達標的患者要在醫生指導後才能服用。
痛風病人要如何服用秋水仙鹼,怎樣才能減少副作用?
痛風發病時候的痛苦,藥物反應的腹瀉算是幸福的了。秋水仙鹼說明書上的服用方案,相對來說計量較大,如果直接按說明書上進行服用的話,患者往往腹瀉比較嚴重。醫生在經過大量痛風患者的服藥調查之後發現,小劑量服用方法對患者痛風治療作用是相同的,一般情況下一天服用秋水仙鹼兩片身體是不會什麼問題的。痛風發作時候直接服用兩片,如果狀況沒有得到緩解,一個小時之後再服用一片。也可以先服用一片,一小時之後再服用一片,一天服用兩到三次。
秋水仙鹼作為衛生局透過的藥物,其自身治療效果是可以信賴的,痛風患者可以放心服用,但由於人體自身情況不同,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
-
11 # 39小心肝
很久以來,秋水仙鹼在痛風治療中,尤其急性痛風發作時,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秋水仙鹼也容易引起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表現也相當明顯。很多痛風患者想到秋水仙鹼,臉都綠了。又想治病,又怕副作用,病人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掌握正確用法,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副作用的。
作用、副作用都很大的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腔內的尿酸鹽結晶會出現白細胞趨化作用,白細胞吞噬了尿酸鹽後卻沒有合適的酶來處理,於是會釋放出炎性因子和水解酶使得自身損壞,繼而又釋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從而引起關節軟骨溶解和軟組織損傷,引發嚴重的關節疼痛。
秋水仙鹼能夠有效地抑制白細胞的趨化作用及吞噬活動,從而減少乳酸形成,緩解尿酸鹽結晶的沉積並減輕炎症反應,起鎮痛作用。
但是,由於秋水仙鹼的負荷劑量和中毒劑量相近,痛風患者服用後就有可能有中毒症狀,包括上吐下瀉,腹痛,肌肉、周圍神經的病變,骨髓抑制,休克等。很多痛風患者發作時吃秋水仙鹼,一不小心就達到中毒劑量,然後就上吐下瀉。所以,不少痛風患者相當害怕秋水仙鹼,往往選擇放棄使用。
這麼做,把副作用最小化
然而,秋水仙鹼依然是重要的治療藥物。現在的歐美標準還是建議將秋水仙鹼的治療作用與類固醇激素和非甾體抗炎藥物同等化,是急性痛風發作期的首選治療藥物,對痛風治療同樣如是。與其放棄,不如想想怎麼更好地把效益最大化,把副作用最小化。
那麼,痛風患者們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其實,我們是可以透過降低使用秋水的仙鹼劑量。每天攝入4.8~6.0mg秋水仙鹼,就屬於高劑量,若降低至每天攝入1.5~1.8 mg,就屬於低劑量。那麼,低劑量會不會沒有效呢?就統計結果來看,高低劑量的秋水仙鹼在有效性上沒有差異,但痛風患者服用高劑量秋水仙鹼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忍受不了就停藥,而低劑量的不良反應率更低。
痛風急性發作時,使用秋水仙鹼的時機越早,效果也越好。低劑量秋水仙鹼最好是在48小時內用藥。目前推薦痛風急性期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0.5 mg,3次/日或首劑1.0mg,1小時後0.5mg)。
-
12 # 張政醫生科普風溼
痛風治療藥物可分兩大類:
一是用於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
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藥(代表藥物:別嘌呤醇、非布司他)和促進尿酸排出藥(代表藥物:苯溴馬隆)。
二是用於急性痛風發作期、改善症狀的藥物。
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簡稱NSAID,例如吲哚美辛、依託考昔、塞來昔布等)、糖皮質激素(即人們常說的“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以及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如何治療痛風急性關節炎的?秋水仙鹼主要是改變身體對尿酸晶體的反應方式。痛風急性發作期,關節腔內的尿酸鹽結晶有白細胞趨化作用,吞噬後釋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致細胞壞死,釋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進而引起關節軟骨溶解和軟組織損傷,導致發病。秋水仙鹼針對急性痛風的發病機制而設,它可降低白細胞活動及吞噬作用、減少乳酸形成,由此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積、減輕炎症反應而產生止痛作用。
因此,在多數情況下,只要使用得當,秋水仙鹼對於緩解痛風導致的關節疼痛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戲劇性療效。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秋水仙鹼的副作用實在太嚴重。
長時間服用秋水仙鹼會出現哪些副作用?1.胃腸道症狀
腹痛、腹瀉、嘔吐和食慾不振是早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可高達80%,嚴重者可因為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長時間服用,會導致胃腸道吸收不良綜合徵。
2.肌肉和周圍神經病變
主要表現為近端肌肉無力,血液中肌酶升高,肌電圖可見神經和肌肉病變,秋水仙鹼還可能引起亞急性的肌肉和外周神經毒性,常見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3.骨髓抑制作用
長時間使用秋水仙鹼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等;
其他的不良反應還有皮疹、肝腎功能異常、脫髮,發熱,男性會有少精或無精的情況發生,女性會有閉經或者痛經發生。
出現上述副作用後要不要停藥?在尿酸未達標、痛風持續發作的情況下不要停藥。只要是藥,就有副作用,秋水仙鹼也不例外,但是按照醫囑服用秋水仙鹼對痛風患者來說,帶來的益處絕對是大於副作用的,當然前提是要掌握正確用法,定期複查肝腎功能才可以。
1. 用的越早,療效越好
痛風患者在有發作預感時就開始服藥,對於疼痛反覆發作的老病友,可以很敏感的預判身體變化,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如果沒能在發作前用藥,此時就不宜單用秋水仙鹼,建議同時合併使用NSAID。
如果症狀發作已超過48小時,不再推薦使用秋水仙鹼。
2. 使用小劑量
秋水仙鹼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藥物使用時要十分注意!
目前最新的推薦用法是:一開始先服兩片(1mg),1小時後再服一片,12小時後開始規則用藥,每天2~3片。
除了急性期用藥,對於慢性痛風患者,還可以在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基礎上,每天口服小劑量秋水仙鹼(0.5~1mg)至少三個月,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痛風的發作。
當血液尿酸已達標、並且連續3~6月沒有痛風發作,可考慮停藥。
3. 定期複查肝腎功能
在整個降尿酸過程中,病友都需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
-
13 # 全科掃地僧
秋水仙鹼是臨床上治療痛風急性發作期常用的藥物之一,抗炎作用強大,止痛作用迅速,與非甾體消炎藥、糖皮質激素共同構成了痛風患者止痛的基石,但在臨床使用中,一些患者常常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特別是在大劑量時,這種副作用的發生更為明顯,進而使患者依從性變差。
秋水仙鹼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十分接近,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有人說秋水仙鹼有這麼多副作用,為什麼臨床上還在使用,痛風患者還能不能吃?痛風患者當然可以吃秋水仙鹼,在我國痛風防治指南中,也多次推薦秋水仙鹼用於痛風急性期的止痛治療,甚至有人推薦首選秋水仙鹼止痛。當然,由於秋水仙鹼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十分接近,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過度至耐受劑量,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不適時,應及時減小劑量,必要時停藥,整體來說,只要嚴格掌握適應症,在醫生指導下規範化使用,秋水仙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還是很不錯的。
嚴格掌握適應症,從小劑量開始使用秋水仙鹼適用於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患者,也常用於預防複發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配合降尿酸藥物使用,能夠減少尿酸鹽結晶溶解產生急性疼痛的發生率。對於存在骨髓造血功能不全, 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及消化性潰瘍等胃腸道疾病者應謹慎使用。
推薦秋水仙鹼從小劑量起始,痛風急性期時,可每 1~2 小時服 0.5~1 mg,直至疼痛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嘔吐是停用,治療量一般為 3~5 mg,一天內總劑量不宜超過 6 mg,而後停服兩到三天,再接著以每天0.5~1.5 mg,分次服用一週。如果用於預防復發,建議每天 0.5~1.0 mg,分次服用,需根據病情決定治療療程。
關注常見的不良反應,必要時減量或停藥秋水仙鹼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反應,首次使用時,在達到有效劑量前,多數患者可出現腹瀉、噁心等胃腸道反應,這時候就需要減量,如果症狀明顯,需立即停藥。除此之外,少數患者在使用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如肝腎功能損害、脫髮、皮疹、肌肉痠痛、麻木等不適,嚴重者可出現骨髓抑制、休克,乃至猝死,但常見於大劑量長期服藥的情況下,且以老年人群常見。
所以,對於存在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胃腸病變者,應謹慎使用,老年人群應減量使用,使用過程中注意複查血常規、肝腎功。
-
14 # 小藥豆皮
秋水仙鹼是選擇性抗痛風性關節炎藥物,主要用於痛風的急性期、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和預防。
秋水仙鹼口服後在胃腸道迅速吸收,其不良反應與劑量大小有明顯相關性。 常見尿道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晚期中毒症狀有血尿、少尿、腎衰竭。長期應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由於對秋水仙鹼治療痛風的療效和危險性的認識,及對其毒性的嚴重性認識尚不一致,因此在服用秋水仙鹼時,一定要慎重。要嚴格按照適應症和用法用量使用,並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避免長期口服給藥。
值得注意的是,靜脈注射秋水仙鹼風險性很大,只能用於禁食患者,如手術後痛風發作,防止區域性靜脈炎的發生。
另外,秋水仙鹼對於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潛在的損害,應注意減少其使用劑量。
目前臨床上還是使用秋水仙鹼片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為減輕其毒副作用,常與維生素B6聯合使用。
因此,儘量避免靜脈注射和長期口服給藥,或兩者途徑並用。每個療程後停藥3日,以免發生蓄積中毒。用藥期間定期檢測血象與肝腎功能,秋水仙鹼的療效還是肯定的。
-
15 # 風溼免疫科喬方醫生
秋水仙鹼是從百合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植物生物鹼親脂性藥物,具有抑制白細胞趨化、黏附和吞噬作用,減少炎性細胞因子釋放,抑制區域性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6等作用。現在主要用於治療痛風、澱粉樣變性、心包炎甲、關節炎等的疾病。尤其在急性痛風的治療中,能夠控制關節區域性的疼痛、腫脹及發紅等炎症反應,且不影響尿酸鹽的生成、溶解及排洩,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雖然風溼免疫科醫生無數次叮囑秋水仙鹼有副作用,運用不當可能發生危險,但仍時不時會有自行服用秋水仙鹼發生意外的患者。
從秋水仙鹼中毒,看其副作用曾有位男性痛風患者,37歲,既往體健。在過年期間好吃好喝太多、沒管住嘴,導致痛風劇烈發作。幸好隨身帶了秋水仙鹼,就照往常的量每小時吃一片,半天過去沒見緩解,患者索性又在晚飯後服用了20片(0.5mg每片);睡前有明顯疼痛緩解,想著不影響第二日開年第一天上班,便又服用了20片。
結果服用後1小時,出現頻繁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伴血尿、四肢麻木、胸悶症狀。快速送往醫院進行洗胃等治療,臨床診斷為:1秋水仙鹼中毒;2多器官衰竭。
雖然經過洗胃、活性炭吸附、輸注血液製品、維持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後,無生命危險。但仍繼續出現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頭髮斑禿等後續反應。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正常劑量下也可能出現秋水仙鹼是一種高危藥品,使用不當會產生很嚴重的不良反應。
正常劑量服用下
患者服用正常劑量的秋水仙鹼也會出現腹瀉、噁心、腹痛、神經肌肉病等不良反應。
過量服用時
大量服用秋水仙鹼可出現口腔、咽喉及胃部燒灼感,吞嚥梗阻感、噁心、嘔吐、腸絞痛、腹瀉或血性腹瀉、發熱、皮疹、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脫水、休克、抽搐、癲癇等全身症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肝腎衰竭,甚至造成死亡,主要原因為呼吸抑制、心源性休克或骨髓抑制。
長期服用時
長期用藥可以影響肌肉、生殖、神經、消化和血液等系統,可能出現肌病、女性痛經或閉經、男性精子減少或消失、精子畸形、不孕不育或胎兒畸形、末梢神經炎、出血性胃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徵及血液系統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危及生命。
秋水仙鹼致腫瘤標誌物升高
近年,有研究發現秋水仙鹼可引起糖類抗原72-4(CA72-4)檢測結果的異常升高。但升高的確切原因尚不可知,推測與服用秋水仙鹼後,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刺激消化道產生B72.3和CC-49單克隆抗體的抗原決定簇類似物有關。
但不必緊張,服用秋水仙鹼的患者CA72-4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胃癌的發生機率顯著增加,尚需結合其他相關腫瘤標誌物綜合判斷。
秋水仙鹼中毒表現三階段
目前認為口服秋水仙鹼中毒的典型臨床症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口服秋水仙鹼10~24h內,患者出現消化道症狀、炎症指標升高、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
第二階段,重度患者中毒48~72h內出現骨髓增生障礙導致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多器官功能障礙、 橫紋肌溶解、周圍神經病變等。
秋水仙鹼中毒致斑禿
第三階段僅見於渡過危險期逐漸恢復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白細胞再次升高及嚴重脫髮現象。脫髮不需要藥物治療,因為當抑制有絲分裂的作用消失後毛囊細胞恢復有絲分裂功能。
秋水仙鹼有如此嚴重的不良反應,如何安全服用人類使用秋水仙治療痛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秋水仙鹼能夠有效地緩解痛風急性期的症狀。現代醫學深入研究秋水仙鹼的化學結構和藥理特性,臨床上可以掌握秋水仙鹼的使用劑量和療程,監測其副作用。沒有一種藥品是絕對安全的,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正常劑量服用秋水仙鹼是相對安全的。
秋水仙鹼用藥注意事項
1.明確急性痛風診斷:首次“疑似”痛風急性發作者,建議經醫生確診後給藥;痛風反覆發作患者可在醫生知曉、同意、指導下自行先行用藥。對慢性痛風無效。
2.及早給藥:早期給藥能夠快速控制發作,減小痛苦;可在痛風發作前小劑量預防性治療。
3.停止干擾尿酸排洩的藥物或行為: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和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青黴素、噻嗪類利尿劑等,以及停止食用高嘌呤和中等嘌呤飲食,不飲酒,多飲水,保暖,少活動等。
4.積極治療誘發病因:比如感染、脫水、外傷、手術等。
5.秋水仙鹼安全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出現發熱、腹痛、腹瀉、脫水、白細胞減低等副作用,立即停藥,根據病情決定第二天是否可以繼續用藥;
6.秋水仙鹼用藥個體差異比較大,老年人、體弱患者、脫水、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謹慎用藥,且劑量應有所減低。
7.對於難治性痛風可能需要比較長時間使用秋水仙鹼治療,但一定小劑量並且在醫療監護下使用。
秋水仙鹼的經典的用法
每1~2小時服用秋水仙鹼0.5~1.0mg,全天劑量不超過6mg,不過臨床上一般全天4mg為有效劑量,而且相對安全。
近年來,風溼領域專家認為,口服秋水仙鹼0.5~1.0mg,每日2~3次,安全有效;疼痛好轉即停藥,後續可以小劑量維持治療一段時期,出現副作用立即停藥。
千萬、千萬、千萬不可自行效仿用藥,痛風患者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總結目前秋水仙鹼中毒並未沒有特效解毒藥,其中毒的治療僅限於保守治療。所以嚴格掌握秋水仙鹼的適應證,用藥期間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可以有效減少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秋水仙鹼目前仍是是治療痛風的特效藥,不能因為不當用藥帶來的副作用而“因噎廢食”,或是因為其它秋水仙鹼中毒案例“杯弓蛇影”。痛風患者只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秋水仙鹼帶來的嚴重副作用。
-
16 # 健康界
相信很多的痛風患者都知道秋水仙鹼這麼一個藥物,它具有抗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但同時,由於它的負荷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患者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很嚴重的胃腸道反應。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這麼大,還能不能吃?高劑量秋水仙鹼(4.8-6.0 mg/d)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導致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但低劑量的秋水仙鹼就沒那麼可怕了。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 mg/d)與高劑量秋水仙鹼相比,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有研究表明,急性期秋水仙鹼的服用時間越早越好——低劑量秋水仙鹼最好48 h內服用。痛風急性期可以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0.5 mg,3次/日或首劑1.0mg,1小時後0.5mg)。
-
17 # 溫鑫姐關愛健康
秋水仙鹼,在過去一直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發作的首選藥物,它止痛效果很好,快速起效,可迅速地緩解痛風患者的痛苦,所以臨床至今仍在使用。因為秋水仙鹼副作用較多,現已不作為痛風發作的首選藥物,而服用量做了大幅度下調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現在的用藥方式是這樣的:
1、從2016年開始,痛風治療指南中明確:由以前的大劑量調整為小劑量。
具體是首次服用2粒,一小時後服用一粒,以後每日服用一粒,直至疼痛緩解,這種小劑量服用秋水仙鹼,能有效緩解疼痛,且能避免不良反應!
2、採用聯合用藥方式:痛風發作24小時內,秋水仙鹼+非甾體消炎藥(布洛芬之類的消炎止疼藥)聯合用藥,目的減少秋水仙鹼的服用量,降低副作用。
3、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緩解急性期的疼痛,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吡羅昔康等。近年來使用副作用較小的依託考昔比較多
總之,現在秋水仙鹼因為副作用太多,逐漸被其他藥物代替,不作為痛風發作的首選藥物
-
18 # 痛風醫生劉良運
秋水仙鹼有什麼用?治痛風;秋水仙鹼是什麼?從秋水仙球莖中提取出的生物鹼。
別小瞧這個藥,2000多年前在古埃及就被用於痛風治療,不過當時是從百合類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來的。什麼是百合類植物?黃花菜、秋水仙、百合等,這些我們日常食用或欣賞的植物裡面都含有秋水仙素。
早先,秋水仙鹼是用於常規治療痛風的藥物,並不僅僅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還包括日常治療。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醫療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秋水仙鹼確實有比較強的消炎鎮痛作用。
到了後來,當降尿酸藥物出現了,秋水仙鹼雖然仍然由於痛風治療,但是在痛風間歇期卻已經不是降尿酸的藥物。在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果診斷關節炎是否屬於痛風性關節炎,就是用秋水仙鹼,如果病情迅速緩解,那麼就可以確診是痛風。重要的事情重複三遍:秋水仙鹼只能用於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發作期消炎鎮痛,不能用於間歇期降尿酸治療。
秋水仙鹼有沒有副作用呢?有。因為其有效量和中毒量接近,80%左右的痛風患者服用後會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道中毒的症狀。所以在中國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痛風發作的首選藥物,在歐美的相關指南上卻成為了二線藥物。
既然秋水仙鹼副作用大,那麼是不是就不能吃呢?我是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痛風科醫生劉良運,今天我就來告訴您:“是藥三分毒”,秋水仙鹼能不能吃,還是要看是否能夠合理使用,不能濫用。
秋水仙鹼是如何消炎鎮痛的?說起來,秋水仙鹼奠定痛風急性發作消炎鎮痛治療還與中國醫生有關。1961年,《美國內科學年鑑》刊載了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並曾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提名的鬱采蘩所寫的論文,總結了秋水仙鹼治療二百多例痛風患者的療效,這是痛風治療史上的經典文獻。此後,秋水仙鹼多年盤踞在各個痛風診療指南中。
秋水仙鹼為什麼能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呢?我們還得簡單說一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MSU(尿酸鹽結晶)形成,然後在關節內沉積,被巨噬細胞識別和吞噬,啟動痛風炎性通路,活化IL-1β,募集了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到達MSU所在的關節部位,引發炎症級聯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巨噬細胞對MSU的死別,細胞內NALP3的活化和IL-1β的釋放是關鍵。
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便是要從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或者阻斷細胞因子誘導,中斷炎症反應的過程,才能發揮消炎鎮痛的作用。
秋水仙鹼能夠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其作用機制主要是三個方面:
秋水仙鹼與白細胞微管蛋白的亞單位結合形成二聚體,阻止有絲分裂紡錘體的形成,同時影響胞內細胞器移動和物質轉運,阻止趨化因子的釋放,讓多形核白細胞的遊動、趨化、黏附和吞噬能力下降。秋水仙鹼抑制酪氨酸的磷酸化和白三烯LTB4的產生,從而達到消炎鎮痛的目的。秋水仙鹼在一個較高濃度範圍內能夠抑制巨噬細胞MALP3炎性體活化,從而抑制IL-β的生成及釋放,最終減輕MSU誘導的急性炎症反應。秋水仙鹼的副作用真的很大嗎?秋水仙鹼有沒有副作用呢?當然是有。不僅有,而且其副作用還很大。因為其是生物鹼!什麼是生物鹼?比如古柯鹼、毒蠅傘菌鹼、肉豆蔻醚、雙稠吡啶生物鹼、馬鞍菌素等。這些生物鹼都具備一定的毒性。而秋水仙鹼的副作用,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這個藥物是細胞有絲分裂毒素,毒性大而且沒有“解藥”。
也就是說,藥雖好,但是不能貪吃,也不能自行服用。一旦使用過量,甚至有危機生命的可能。
秋水仙鹼的副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胃腸道症狀:常見的有腹痛、腹瀉、嘔吐及食慾缺乏,嚴重的會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長期服用可以出現出血性胃腸炎或者吸收不良綜合徵。肌肉和周圍神經病變:有近端肌無力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在肌細胞受損的同時能出現周圍神經軸突性多神經病變,表現為麻木、刺痛、無力、橫紋肌溶解等。泌尿系統損害:血尿、少尿、尿頻、排尿困難、腎功能異常、慢性腎功能不全加重、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神經系統症狀:厭食、食慾異常、頭暈、頭痛、意識障礙等。免疫功能紊亂:過敏反應、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等。代謝和營養障礙:低血糖、低血鉀、電解質異常、脫水等。心血管系統損害:心悸、心動過緩、心肌梗死、迴圈衰竭等。骨髓抑制症狀:出現血小板減少,中性細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時可以危及生命。呼吸系統損害: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哮喘等。休克:表現為少尿、血尿、抽搐以及意識障礙等。致畸:少數父親或母親因為長期服用秋水仙鹼而導致嬰兒畸形。面板及其附件損害:皮疹、瘙癢、脫髮等。肝膽損害:肝功能生化指標異常、肝細胞損傷等。全身性損害:乏力、發熱、胸痛、寒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他:視力異常、耳鳴、味覺障礙等。因此,秋水仙鹼一般對於骨髓功能低下、肝腎功能不全、孕婦、哺乳期婦女、備孕期男女、GFR<10ml/min及透析者禁用;對秋水仙鹼過敏者禁用;對於年老體弱者、骨髓造血功能不全者、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通常而言,秋水仙鹼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是嚴重中毒反應的先兆,一旦發生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診。秋水仙鹼過量無特殊解毒藥,其中毒的治療僅限於保守治療,如洗胃,並採取措施預防休克,給予對症和支援治療。
秋水仙鹼用藥期間應該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血常規,每天最大用量不能超過1.5mg。
有副作用的秋水仙鹼如何安全使用?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其治療的作用和副作用是硬幣的兩面,都是客觀存在的。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本身就存在,但是使用得當,也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
在這裡,劉醫生要說的是,秋水仙鹼不能阻止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已經開始的炎症反應,所以痛風急性發作時,用藥需要在24小時內應用,這樣效果明顯。如果過了48小時後,建議就使用其他比如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消炎鎮痛。
秋水仙鹼傳統的用法是:成人常用量為每1~2小時服0.5~1.0mg,直至關節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或嘔吐,達到治療量一般為3~5mg,24小時內不宜超過6mg,停服72小時後,一日量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
但是,這種用法容易導致噁心、嘔吐、厭食和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可以達到75%,已經是被淘汰的用法。目前有研究表明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mg/d)與高劑量秋水仙鹼(4.8-6.0mg/d)相比,有效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而且美國風溼病學會、歐洲抗風溼病聯盟,都推薦小劑量使用。
如何小劑量使用呢?我們根據痛風性關節炎不同的分期以及是否合併腎功能不全,需要進行劑量調整。
急性期秋水仙鹼的用法:痛風急性期主要是使用秋水仙鹼消炎鎮痛。首劑1mg,1小時後追加0.5mg,12小時後0.5mg每日2次,連續用藥直至痛風急性症狀完全緩解;或0.5mg每日3次,連續用藥直至痛風急性症狀完全緩解。緩解期秋水仙鹼的用法:痛風緩解期主要是使用秋水仙鹼預防治療。在降尿酸治療前2周,開始服用小劑量秋水仙鹼0.5mg每日1次或每日2次,連續6~12個月。腎功能不全者秋水仙鹼的用法:內生肌酐清除率低於10ml/min時或有嚴重肝損害者禁用;內生肌酐清除率≥50,0.5mg每日2次;內生肌酐清除率在35~50之間,0.5mg每日1次;內生肌酐清除率在10~34之間,0.5mg2~3天1次。這些藥物避免與秋水仙鹼使用: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克拉黴素、紅黴素、環孢黴素、氟康唑、維拉帕米等競爭性抑制肝酶的藥物與秋水仙鹼合用,會降低秋水仙鹼在肝臟的代謝速度,導致血藥濃度升高,引發藥物中毒的可能。對於備孕階段的痛風患者而言,秋水仙鹼是不作為首選藥物。通常如果要備孕,需要停藥至少六個月以上。
劉醫生提醒大家:無論是痛風急性發作時的藥物還是降尿酸藥物,都要在確認病情後再遵醫囑對症下藥,請勿制定濫用藥物。
-
19 # 過期的思念
以前我有痛風發作的時候,自己買過秋水仙鹼,吃過兩次,一次一粒,吃後都拉肚子。去醫院醫生也開過一次,吃了也就拉肚子。我覺得吃秋水仙鹼太傷身體了,所以我只吃過了3次秋水仙鹼。現在好了,4年從沒有發作過,更不用吃秋水仙鹼!
-
20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痛風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外人是無法想像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讓痛風病人,想想就心驚膽戰。在痛風的折磨中,痛風病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秋水仙鹼,因為秋水仙鹼的止痛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服用後痛風症狀會消失。 但是也無法否認秋水仙鹼的副作用是很大的,服用後通常是會出現嚴重的腹瀉和嘔吐等腸道反應,長期服用秋水仙鹼會造成腎功能不全。秋水仙鹼有這麼大的副作用,痛風病人還能服用,還敢服用嗎?其實,每個藥物都有副作用,而又還沒有找到比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效果更好的藥物,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停用秋水仙鹼,還是無法做到的。但是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秋水仙鹼的用量,以避免或者是減少秋水仙鹼的副作用,並且也要達到發揮最大藥物效果的目的。 因此在服用秋水仙鹼時就需要注意藥物劑量,不同情況下,用藥劑量是不同的。 一、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應該在24小時內儘早服用秋水仙鹼,否則就會影響藥效。一般口服用藥一次0.5mg,一日3-6次,一日總量不超過3mg;至少間隔2小時再服用,最好保證晚上入睡前用藥;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減量或至停藥;症狀緩解後,每日量為0.5-1mg,分次服用,通常不超過兩週。 二、使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的劑量,口服用藥,每日0.5mg,晚飯後、入睡前服用出現不良反應時應隨時停藥。 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對藥物劑量做出具體的調整,服用前聽從醫生建議即可。
回覆列表
痛風急性發作期首選,為什麼首選呢,就是因為其特有的藥理作用,其他藥品無法取代,雖然其副作用特別大,但是也僅僅是急性發作期使用,短期使用對人體傷害一般可以接受,如果因為副作用大不用,那就是諱疾忌醫了!其實,每種藥品副作用都是很大的,只是只是我們沒有關注,如果拿說明說看看,你就會發現了。任何藥品,合理使用才是正確的對藥品的認識!比如,得了癌症,如果不用化療藥,那麼人就會活的時間短,雖然化療藥對人體的傷害特別大!大到身體任何臟器都會損害!所以,規範使用秋水仙鹼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