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Lisa讀書

    在五四以前,漢字中的“他”本無男女之分,新詩人劉半農做新詩《叫我如何不想她》,“她”這個字第一次在漢字體系中使用,可謂是首創。附詩如下: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也是頗為浪漫了。只是這個“她”,當時在文人圈裡可謂掀起波濤,有人說這是在歧視婦女,還有些良善之人,出面解圍,說:這個“她”,指的不是女人,而是祖國……(劉半弄當時在倫敦留學)賦予這樣宏大的意義,估計劉先生也只能訕笑,不置可否了。

    但憑藉這首詩,當時的劉半農成了全民偶像。這首詩還被譜成歌曲,被文明的女學生所傳唱。

    劉半農留學歸國後,便在北京的文理女子學院任教。當日她穿了一件藍色夾襖去赴任,給女學生看到了,紛紛議論,聽說劉先生是一個非常文雅的人,怎麼生得這樣……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叫見光死。

    這話後來給劉半農知道了,他哈哈大笑。又複寫了一首打油詩來用於自嘲。

    “叫我如何不想他,請來共飲一杯茶。

    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 2 # 東方拾趣

    首先,這個她字在1920年之前是沒有的。因為,她字是1920年,劉半農先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白話文。在『教我怎麼不想她』中首次提出。

    她字是由現代詩人劉半農首創的。古代漢語字典裡也是沒有她字的,古代的詩歌,歌賦,小說中的第三人稱代詞男女不分,一律寫成他。

    "她"字的的形成,源於對國外文章的翻譯

    劉半農提出用“他”字代表男性,“她”字代表女性,以便在翻譯外國名著時區分性別,好傳達意味。

    在遇到翻譯外國名著的男他女她時,有許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有人提出用“伊”代表女她,這樣就不會造成性別歧視了,一開始也有許多人運用這方法,在一些民國時期的鉅著中也時常看到;魯迅提出,仿效日本,日本最開始也沒有男他女她之分,男他女她統稱“彼”,明治維新以後才將女她單獨稱作“彼女”,中國可以仿效,將女她單獨稱作“他女”,但因詩文中音律不合,所以廢棄。最終劉半農提出“她”字單獨代表女性,對應英文中的“she”,該提議被教育界高度認同的同時,也招來了全國女權主義者的批判。

    其實,劉半農創作“她”字不是時候,因為當時中國正處於女性解放的關鍵時期,女權主義抬頭,主張男女平等,不能再區別男女之間的差異。當時的一些女權主義激進分子提出,一些帶有“女”字偏旁的字都含有貶義,比如“妒”字、“妾”字,此時“她”字的出現也暗含這男女之間的不同。

    當時的女權主義者這是一種激進的態度,是一種極其敏感的心裡。正在經歷社會變革的他們,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是在所難免的。

    儘管劉半農最後被全國女權主義者大罵三年,但是這個字最後還是儲存下來,直到今天。劉半農的這個字使得在翻譯外國名著時,比較方便;而且翻譯成中文之後,也不用考慮格律的問題。總的來看,劉半農發明的這個字是一個比較好的發明。

    1932年,教育部正式將“她”字加入字典,至此才被群眾廣泛接受。

  • 3 # 小小亮光

    “她”是現代漢語裡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中國古代已有這個字,讀作jiě。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出現了tā這個音。當時這個”她“字屬於生僻字。

    近代以前,中國本無區分男、女和第三人稱單數代詞的傳統。幾千年來,似乎無人覺得有作此區分的必要。但隨著白話文運動的興起,西方語言特別是英語的東漸,這一問題就逐漸出現和凸顯出來。

    在古文裡,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字表示。後來白話文興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運動”前後,有的文學作品也用“伊”字來指女性,如魯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

    1918年,中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第一個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一時轟動全國。這種現象一出現,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卻很快得到人民群眾的承認、稱讚,並被廣泛使用,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因為其本身屬生僻字,所以小字典原沒有收錄。),此事在當時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漢語中沒有字與英語“She”相對譯,因此最初翻譯“She“時,常譯成“他女”、“那女的”。由於“她”是常用詞,常常出現成篇累牘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讀起來都感覺十分別扭。後來人們又借用吳方言中的“伊”來專門代表女性第三人稱單數,並在晚清和“五四”前後成為一種趨勢。像魯迅、周作人等現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慣用“伊”字來專指女性。

    早在1917年,劉半農就提出了用“她”字以對應“She”的建議,不過,在1920年以前,他雖有此非正式的提議,卻並沒有發表文章明確闡述有關見解。倒是周作人於1918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撰文,提及了劉半農的這個建議:“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很覺不便。半農創造‘她’ 字和 ‘他’ 字並用。”但周作人以“印刷所裡沒有,新鑄許多也為難”等理由認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而周本人也仍然樂於使用已經習用的“伊”字。

    看到這,還挺驚訝的,文字真的有歷史,並且每一個字都是獨特的。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文化下,“她”成為一個生僻字。

    但是我們看到今天的進步,並且看到思想不斷的解放,今天這個字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可是我們依然需要查考,瞭解歷史,內心才會更加的清晰,更加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無窮魅力。

    她,在古代就有,創造者不詳,劉半農第一次提出來用“她”來對應“she”的音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半農為“她”在新時代與時俱進做出了巨大貢獻,相當於是新生。

  • 4 # 梨渦淺笑9278

    “她”字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作為一名女性很榮幸有這樣一個專屬代稱。

    在明清時期的古白話文裡,只有一個總稱第三人稱的字“伊”。民國時期,特別是在“五四運動”後,白話文盛行起來,“他”字便開始指代第三人稱,但是這個他字男女都可以用。1917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髮明瞭“她”字,用來翻譯“she”。新生事物的產生總會有一段艱辛歷程,“她”字的出現,受到很多保守思想文人和女權的反對。特別是民國時期已出現的女權,她們認為既然男女平等,還要有男他女她的區別,是對女性的歧視,劉半農先生被當時的女權罵了三年之久。

    然而,最終時間對“她”公正以待。1932年,教育部經慎重考慮將“她”字正式納入了中國漢字及字典。自此以後,“她”字被廣泛使用開來,結束了白話文書面語裡第三人稱模糊的現象。劉半農先生髮明的這個“她”字被稱為偉大的字。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微風吹動了我頭髮,叫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叫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叫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叫我如何不想她?

    《叫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劉半農先生在1920於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期間所作,是中國早期廣為流傳的重要詩篇。該詩由於音韻和諧,語言流暢,1926年被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譜成曲,廣為傳唱。劉半農在這首詩中首創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廣泛的讚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際穿越》中外星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如果地球上觀看外星球直播(可能的話),看到他們動作是不是放慢千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