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往事如雲
-
2 # 時光隧道2019
朱慈煥(1633年—1708年),明思宗第五子,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後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有謀反之心”為罪名遭處死。
明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死,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明亡後,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間,下落不明,但據後來朱慈煥被捕後交代,三個皇兄均被清廷捕殺。朱慈煥因與四哥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朱慈煥被迫逃離宮廷,過著顛簸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朱慈煥改名王士元,入贅浙江餘姚胡家,生有六兒三女,他擔心被別人利用,害怕成為反清的一塊招牌,所以不敢在餘姚常住,而是長期在四明山一帶輾轉,以教書生活。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讓朱慈煥感到恐慌不安。於是,他帶著老婆孩子躲到了寧波。慈溪縣的葉氏兄弟,便攜朱慈煥的四子朱壬“欲圖為匪”,後因事機暴露作罷。後來,朱慈煥又化名何誠躲避到鎮海縣。房東張月懷藉機以“朱三太子”的名義,秘密開展反清活動,朱慈煥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間,朱慈煥先後逃往湖州長興縣和山東汶上縣避難。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清廷抓獲,後經九卿科道會審,幾個已經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監辨認後也均稱“不認識”。於是,清廷判定朱慈煥為“假冒”,將其凌遲處死,幾個兒子全部被斬。
幾十年來,朱慈煥隱姓埋名、東躲西藏,並沒有真正從事過“反清復明”。但作為一種號召,“朱三太子”的名號對清政府確實構成了威脅,所以朱慈煥含冤背上了“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從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國共發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
-
3 # 鮮俠歷史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其中,周皇后生了三個,即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火亙)(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貴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炤(皇四子)、悼靈王慈煥(皇五子)、悼懷王無名(皇六子)、皇七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只有十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
出逃的太子和他兩個弟弟到哪裡去了呢?有人說,太子三兄弟並沒有逃出被李自成重重包圍的北京城。出逃之日,面對熊熊戰火,三個人沒有辦法,商量了一下,決定先到周皇后的父親、也就是他們的外公周奎家裡去躲一躲,等外面平靜一些,再設法逃到南方去。但是由於外邊的情況實在太混亂。太子與定王和永王兄弟走失,只有定王、永王兄弟到了周奎家。
李自成進城之後,命令搜捕崇禎諸子。周奎見局勢不妙,生怕引火上身,就將定王、永王交給了李自成。後來皇太子也被李自成的軍隊搜獲。由此還出現了太子與闖王李自成之間的一段對話。太子問李自成說:“為什麼不殺我?”李自成說:“你沒有罪,我豈能妄殺!”太子說:“既然這樣,你聽我一句話:第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第二,速速埋葬我的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殺我百姓。” 據說李自成接受了他的建議,不但沒有殺他們,還封了皇太子為宋王,另外兩個皇子也封了爵,一併交給大將劉宗敏看管。後來,李自成得到吳三桂叛清的訊息,親自帶兵討伐吳三桂時也把崇禎的三個皇子帶在身邊,想用他們勸說吳三桂投降。不料這一去,李自成的軍隊大敗,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鬆了對他的看管,他就找了個機會從闖王的軍中逃了出來,跟隨他的還有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李士淳是明朝翰林院編修,曾任太子講官,明亡後被迫接受李自成封的官職。因為李士淳原籍在廣東嘉應州,他們就一路逃回了李士淳的老家,在嘉應州陰那山出家當了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了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了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家鄉,兩人還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關於太子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他逃出宮後,被一個貧苦的老太太收養。但是老太太家裡實在太窮,只好把他送到國丈周奎的家裡。當時長平公主也在周奎府中,姐弟二人見面後抱頭痛哭。周奎舉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禮,並問太子:你一直藏在哪裡?太子回答說:城陷之日,我單獨藏匿在東廠門外。一日夜出,潛至東華門,被一個貧苦的老太太收養。後來又將我送到崇文門外的尼姑庵中,在那裡假裝貧困無依的孤兒住了半個月。但是,周奎膽小怕事,不敢長時間收留太子,皇太子無奈再次流落街頭,後來被巡邏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給刑部審理,皇太子向審理的官員說自己是前明皇太子,但是刑部主事官員,認為皇太子絕對不會這麼名目仗膽的說自己是皇太子,就斷其為假冒太子。但為慎重起見,刑部主事錢鳳覽就找來原司禮監太監王德化等人前來辨認,結果果真是皇太子。於是錢鳳覽見事情重大,立即上報多爾袞,多爾袞認為皇太子如果活在世上,就是明朝遺老遺少的一面旗幟,於是下令將皇太子處決。
除了以上兩種說法,還有一種說認為,皇太子成功地逃出了北京,順利逃到南方。後來被南明小朝廷的李繼周接往南京。行前太子問李繼周:“迎我進京,是讓我做皇帝嗎?”李繼周說:“此事臣不知。” 其實這時的南明處於福王朱由崧的控制之下,他聽說崇禎皇帝的太子前來投奔,這還得了,如果證明這個少年真是太子,他就得歸政於太子,那他就無法當皇帝了。所以皇太子到南京後,他沒有直接的接見他,也沒讓他入宮,而是被安排在興善寺暫住,並派兩名太監去見太子,辯認真偽。兩人見了之後,說果真是皇太子,福王大怒,處死了兩名太監。後來又讓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去辨認,盧九德鑑於前車之鑑,不敢表態,只說有些像,卻認不真。皇太子在南京的訊息傳出去之後,引發了小朝廷的政治危機。朝臣們分成了兩派,處於長江中游的左良玉等人以擁護皇太子的為名率軍入京,江北的黃得功、劉良佐等總兵也上疏要求善視太子。福王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就想方設法除掉這位真假未明的皇太子。他逼迫曾經充任太子講官的王鐸,一口咬定太子是假。並將太子下獄審訊,說假太子真名叫王之明。並下獄收監,還沒來得及處置。南明小朝廷就被清軍攻破。南京百姓衝入監獄,救出了皇太子,只可惜幾天之後,太子落入清軍之手,後被多鐸處死。
隨著歲月的流逝,關於崇禎皇子們的傳說,並沒有銷聲匿跡,直到康熙年間,以“朱三太子”為號召,舉兵抗清,這就是著名的“朱三太子案”。康熙十二年冬(1674年1月),北京有個叫楊起隆的人,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組織旗下奴僕﹑佃戶,密謀起事。後來因為事機漏洩,被清廷鎮壓,楊起隆逃走。康熙十九年,在陝西漢中有有人自稱朱三太子反清,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之亂之時,福建蔡寅也有人詐稱朱三太子,擁眾數萬,與臺灣鄭經勾通反清,被清軍擊敗於天寶山。康熙四十年後,江蘇太倉﹑浙江大嵐山等處反清力量均稱擁立朱三太子。四十七年正月,捕獲在浙江大嵐山起兵抗清的張念一,四月,清廷根據他的口供在山東汶上縣捉獲張姓父子,指為起義軍所擁立之朱三,押解至浙審問。張供認本名朱慈煥,系崇禎帝三子,長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後改姓王﹑張,以課讀餬口,時年已七十五歲,與江南﹑浙江等處反清力量並無關係。但清廷指其偽冒明裔,以“通賊”罪仍將朱氏父子解京處死。朱三太子一案從此才告終結。
-
4 # 農工達人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朝代,也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
-
5 # 文青聊史
清朝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其實也是一位可憐啊。
喜歡觀看關於清朝電視劇的朋友一定會對朱三太子這個名字非常的熟悉,這位朱三太子可不是一般人,他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寢食難安。
那麼這個朱三太子到底是何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有五個孩子,當時的朱慈煥排名第五,但是因為老三和老四早早夭折,所以朱慈煥就成為了三皇子,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隨著明朝的滅亡而破滅。
要說崇禎這個人出現的意義也奇怪,在明朝衰亡之際竟然出現了一位明君,但是大勢所趨他並不能力挽狂瀾,在李自成的攻打下明朝滅亡,當時李自成圍攻北京城,這時候崇禎顯露出了自己的血性,讓人帶著三位皇子逃跑,延續明朝的血脈,而本人則是選擇自盡。
朱三太子的悲慘經歷崇禎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以死為代價換來的卻是三位皇子均被抓住,如果崇禎在陰間聽到這個訊息會不會吐血呢?
李自成抓住這三個孩子後並沒有直接殺死,而是選擇要挾當時處於江南的明朝勢力,但是這一步卻是走錯了,在要挾吳三桂的時候發現他早已經投靠了清朝,就這樣李自成在前後夾擊的情況下在山海關慘敗,畢竟李自成的軍隊都是農民兵實在比不上正規軍隊。
李自成慘敗之後被他抓住的三位太子也都不知去向,為之後一系列的朱三太子案埋下了伏筆。
在老大和老二相繼被抓之後,朱慈煥就更加害怕了,這時候別提反清復明,他只是想好好活下去,不過他卻是也是運氣最好的那一個。在歷經挫折之後到了江南地區,同時自己也明白,如果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那麼下場就會跟自己的兩位哥哥一樣,必死無疑。
最後就是朱慈煥一直在江南地區潛伏,再加上小時候在皇宮有專人教導,所以在鄉間教書,但是他的名氣卻被傳播在清朝的大街小巷。
朱三太子案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反清復明的組織卻是越來越多,因為很多明朝的殘餘勢力都不服清朝的統治,所以紛紛分清復明,但是人好聚,出兵的理由卻沒有,這時候大家都想到了一直生死未明的朱三太子朱慈煥。
在古代人們對名正言順看的很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願意將漢獻帝接到許昌,出兵可以名正言順。雖然當時這些組織也找不到朱慈煥本人,但是可以假冒了,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凡是反清復明的組織,裡面都會有一個冒充的朱慈煥,這樣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就會響應號召加入其中。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最煩惱的是什麼?當然是外有來犯,近有內憂,這些反清復明的組織一直層出不窮,雖然平定一處叛亂,將名義上的朱慈煥殺死,但是馬上就會有下一個朱三太子出現,這種情況甚至延續到了後來的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可見朱三太子這個名號的號召力有多麼強大。
朱三太子本人的結局又是如何?朱三太子這個名號從康熙一直用到了乾隆,但是一個人怎麼可能活這麼久呢?其實真正的朱三太子早就被康熙給殺死了。
由於不斷有人冒充朱三太子讓當時的清朝煩不勝煩,最後在康熙五十歲的時候決定永除後患,這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朱慈煥被找到了,正在江南某處教書,雖然此人是所有朱三太子中最不像朱三太子的,但是秉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態度,七十五歲的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值得一說的是,在真正的朱三太子死後,仍舊有人冒充朱三太子這個名號用來響應號召反清復明,因為沒有人在意這個七十五歲的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他們真正在意的是朱三太子這個名號。
總結朱三太子可以說是一個可憐人,生在皇室,但是奈何家破人亡,一生奔波逃命,身邊也沒有一個親人,並且自己雖然不想爭奪皇位,但是卻總有人拿他名號用來反清復明。
好不容易活到了七十五歲,已經是快壽終正寢的年紀,奈何身份暴露,更慘的是康熙當時決心要清除所有朱三太子,不然或許這個最不像朱三太子的朱三太子還能逃過一劫,真是造化弄人啊。
-
6 # 2許雲輝
明末朱三太子朱慈炤,實為崇禎第四子。崇禎有七子,夭折三子。朱慈炤在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故稱朱三太子。
明滅,朱慈炤僅13歲,輾轉從京城至河南迴到安徽鳳陽,被王姓鄉紳瞭解身世後認為兒子,改名王士元(倒讀“原是王”諧音)。王鄉紳去世後,朱慈炤流落到江南削髮為僧,被胡姓鄉紳招為女婿,以教書為生。之後又娶妾,生6子3女,還有一個孫子,成為浙東名士
經人介紹,他到山東人家教書,改名張用觀。75歲時,他在山東被清廷捕獲,妻妾和女兒均自縊而亡,所有男性被處死,朱慈炤被凌遲。唯一的孫子朱鈺寶下落不明。至此,明朝皇裔被斬盡殺絕。
-
7 # 汪十月
關於朱三太子本身就有很多撲朔迷離的地方,據說朱三太子朱慈煥在康熙四十七年被捕,隨後被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罪名凌遲500多刀而死,子嗣都被殺死。
朱三太子是個代稱,明崇禎皇帝一共有七個兒子,一說朱三太子指的是當時流落民間的老大朱慈烺、老三朱慈炤和老四朱慈炯;一說朱三太子就是指老五朱慈煥,因老二早夭,他排行第三。
在那個時代,朱三太子更多時候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號召,是反清復明的希望和安慰,對康熙來說,這是他作為當時的統治者所無法忍受的,所以康熙為了朱三太子這四個字幾十年間殺了不知多少人。
-
8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明朝的真正的朱三太子在鄉下教書幾十年,最後被康熙釣魚執法給殺了。崇禎兒子的下場如下:
老大皇太子朱慈烺被外祖父周奎出賣給李自成,接受了李自成施捨給他的“宋王”封號。李自成敗走,他不趁混亂溜出京城,又一次跑到出賣過自己的周奎家躲藏,結果又被外公周奎出賣,被清廷以冒充前朝皇子的罪名處死!田妃所生的皇四子朱慈炤也就是民間傳說的朱三太子,他比哥哥強點,趁李自成撤離京城的時候溜走,化名“王士元”在鄉下教書為生。最後他因為按祖制給幾個兒子娶土字偏旁的怪名字,結果被人告發後,被康熙殺死。
-
9 # 碼字的蝸牛
莊烈帝(崇禎皇帝)七子:
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貴妃生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
其中崇禎皇帝的兒子只存活三人,分別為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早夭的有懷隱王慈烜、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二、五、六、七)。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將被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寫成朱慈煥,這是錯誤的,其原因是悼靈王朱慈煥活到了五歲才早夭的,且因崇禎皇帝為其做過一些法事,在史書中留下一筆;後來清政府抓住了70多歲的四皇子朱慈炤,為了混淆視聽,又為了證明他是假的,所以在凌遲處死時故意寫成五皇子朱慈煥。所以才造成很多文學作品中,將最後一位“朱三太子”的名字混淆,寫成了朱慈煥,而非是真實的朱慈炤。
史學家孟森曾經為此點評康熙在誅殺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後的做法是:“顛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為振古所未有”。
“明末朱三太子”——一面反清復明的旗幟,也是摧毀掉南明政權的一把雙刃劍宋朝沒能施行一統,造成了北方風俗趨向胡化,尤其是北方歷經了遼(西夏)、金、元三代統治後,北方胡化已經極其嚴重。
明朝朱元璋建國後,為了能重塑華夏之風華,將禮教與律法進行了結合,推進了封建集權統治的巔峰。朱元璋為了防止遼、金、元三代時期出現的各種皇位流血戰爭再現,制定了《皇明祖訓》,從此奠定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嫡長子繼承製”最強版本。
朱棣靖難之役之後,為了防止別人有樣學樣,不斷去重申《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甚至連民法都確定了民間也需要遵循“嫡長子繼承製”:
《大明令·戶令》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別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正是因為這項制度的深入人心,在明末清初這數十年裡,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朱三太子”就成為民間懷念明朝的一面旗幟,也是清初民間反清復明中,喊出的口號最多的一個。“朱三太子”不再是單獨的一個人,而是一個代名詞,是心懷故明的遺民們心中的希望。
“明末朱三太子”的生死經歷
崇禎自縊於煤山之後,闖軍攻入京城內,本來崇禎皇帝派遣護送太監幾人將三位皇子護送出宮,結果當護送太監見闖軍已經破城,就乾脆將三位皇子全部上貢給了李自成。
作為前朝的皇子,這是有著很大的政治意義,一可以宣誓自己的成功,二是告誡天下,安撫、招攬前朝遺民。所以李自成並沒有殺了這三個孩子,而是封他們為王——四月九日,復入朝,闖命之跪,永王不屈,曰:【何不殺我】?闖王曰:【汝無罪,姑免】。"
甚至在討伐山海關的吳三桂時,闖王李自成除了帶上吳三桂的親爹吳襄之外,還帶上這三個皇子。結果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大順軍後,在一片石寫信勸降李闖時,提出的要求連他親爹都不要了,只要求李闖將三個皇子交換給他。
可亂軍之中,這三個孩子竟然逃脫了,永王朱慈炤、定王朱慈炯走散之外,太子朱慈烺在走投無路之下,潛回了京城,去找外公周奎府上投靠。可是他們的外公周奎早已經投降清軍,為了富貴,周奎卻將太子獻於清廷。
三個皇子有什麼意義?
一、李闖佔據京城時:
剛佔據京城時,李自成是封了這三個孩子為王。可就在大順軍正在拷打百官、富商要軍費之時,那些京城“痞子”們終於明白明朝皇帝是多麼可愛,開始懷念起明朝了。
就在大順軍佔領北京城一個月時,京城內部開始流傳著一份傳單——“東宮已稱帝,滅賊有期”。
二、多爾袞接受無人防禦的京城時
多爾袞剛頒佈要“仁寬天下“、優待明朝所有藩王的旨意不久
南明抵抗政府就建立了,滿清除了獲得京城和山東之外,還要面對各種抵抗力量。而且同時,山東東阿縣城也出現了反對東虜入關的起義,起義軍的口號是“還我太子殿下”。甚至就連吳三桂等前明朝的將軍,同時也還是清廷的主要戰力之一的投附軍們,也出現了些幌動的現象。
所以在多爾袞的授意之下,一場悲劇結局的鬧劇出現了:
十二月初,多爾袞命令周奎帶著長平公主、以及見過皇子的大臣、太監、宮女們一起來再次辨認皇子。周奎和大臣們一口咬定,這太子是假的。而長平公主開始時還說了幾句,這就是她的親弟弟,結果周奎立馬上前扇了幾個耳光,再也不敢開口說話了。
而那些宮女、太監說是真的後,當夜就全部暴斃。見此,那些見過皇子的大臣們紛紛說是假的,尤其是太子老師,內閣大學時謝升也信誓旦旦說就是假的,結果被朱慈烺狂打臉,連發問說出當年謝升也教過的、講過的課來,問得謝升也啞口無言,狼狽退了下去。
說是假的大臣們都得到了封賞,尤其是親自送掉親外甥命的周奎——“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周後父嘉定侯周奎、緞百疋、銀百兩”。太子朱慈烺被慣於假冒的名聲,連同堅持太子是真的人們,一起全被清廷誅殺。
三、摧毀掉南明抵抗防線的“朱三太子”
多爾袞剛誅殺真的"假“太子朱慈烺,南明這邊也接收到一個自稱朱慈烺的年輕人。根據記載,南明的文官集團認為這個年輕人是個假的,因為有很多疑點存在。
但是南明的建立,其實是由一群被文官集團壓制久矣的武官,和一群不得勢的文官為建立的。當武官們獲得了久違的話語權後,不斷製造出各種理由來壓制文官,以及放飛自我。而南明皇帝和文官卻再也難於恢復明朝時期的“法制”。
再則當這個自稱朱慈烺的年輕人到來後,明朝的《皇明祖訓》這項規定就再次顯現出它的魅力——那些自立的藩王都是非法的。且若是了弘光政權說是“假”的時,就有可能被其他割據藩王認為是在誅殺正統。
最為關鍵的是,當時弘光政權是由軍閥所扶持的,這些軍痞子不斷侵襲民間,掠奪民財、糧食,導致民間不堪重負,當弘光政權將審訊記錄刊刻出來頒行天下時,民間竟然不去信任,而是認為弘光政權在誅殺正統、大逆不道的奪權行為。
最後,當清軍來攻時,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自稱奉了“太子朱慈烺”的密詔,避戰清軍,而是回軍南京,導致南明政權瞬間瓦解,明朝與清朝隔江而治的局面毀於一旦。
“明末朱三太子”中的太子朱慈烺已經死了,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的經歷一、定王朱慈炯
大順軍攻打山海關時,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於大順敗軍中失散。雖然後來在《畿言》或其他起義軍中,也有提到朱慈炯,但是因資料太少,就難於考證是否是死於亂軍中,還是死於清廷之手。
二、永王朱慈炤
根據《清史稿》、《清實錄》的記載,康熙47年的“朱三太子案”,康熙誅殺了這個逃過劫難的70歲老人。
根據考究《清實錄》史學界認為,這次所謂的“假冒”案,其實應該是真的。只是清廷為了防止因殺前明流亡貴胄而引發民憤,清廷編為假冒案而已。
"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史學界後來考究認為,當時大順軍戰敗後,永王朱慈炤跟隨一名大順將軍逃到了河南,但由於清軍攻襲之下,他們再次失散,而朱慈炤向鳳陽逃去,在鳳陽時得到前明遺臣王家的協助,改名為“王士元”(反過來就是“原是王”的意思),在鳳陽讀書。
但是兵荒馬亂的,王家很快也陷入了危機之中,朱慈炤再度流落江湖,成為了一個和尚,最後到了流浪到浙江餘姚的一座古廟裡安身,後機緣巧合娶了胡氏家的女兒,從此定居下來,以餘姚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
直到康熙45年,浙東爆發了“朱三太子“起義,一個叫做念一和尚假稱自己是崇禎之子,發動了起義,歷經一年多才被清廷平息下來。
隨後清廷追查之時,發現餘姚王士元家裡的幾個孩子的名字,與明朝皇族一樣,都是以較為難認的字來取的,且偏旁均帶"火“,隨後就逮捕了他們。
而王士元堅決否認,說:“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但由於他的談吐不凡,以及各種證據,他們全家並沒有被釋放或者在當地被處決,反而是送到京城。
根據《清實錄》裡的說法,康熙是與這個75歲的老人是單獨見了一面的。但是隨後清廷的審判就說“王士元自認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又遵旨傳喚明代老太監,俱不認識。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應凌遲處死。”
而後康熙以自己"寬仁“,將凌遲處死,改成了斬立決……
哪怕是清廷真的誅殺了三個皇子,直到康熙六十年,臺灣朱一貴起義,依舊自稱“朱三太子”的名號。
“朱三太子”是一面旗幟,是心懷明朝,不願意被清廷所統治的明朝遺民心中抵抗的希望。根據清史中的統計,以“朱三太子”為名的在清朝就有三十多起。
參考文獻:《崇禎身後風波:“朱三太子”懸案的歷史真相 》
-
10 # 九州同城
朱三太子是不是真太子!是不是真有朱三太子這個人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反清復明勢力需要一位明皇后裔來籠絡人心!是死是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朱三太子在康熙年間,雍正年間出現過幾十個!歷史的封塵!誰又能說清楚呢?
回覆列表
在天下安穩之後,大清日益強大起來,百姓的生活也好了起來,四皇子朱慈炤被人告密,暴露身份,康熙知道後,也不管這個不管這個“朱三太子”是真是假,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立刻派兵去緝拿。不過抓住朱慈炤後並沒已朱三太子身份去處死他,而是以王士元假冒朱三太子為理由處死了他全家,這麼做的原因不想引起大的騷動,以免有人為了維護大明,而去救朱慈炤,也為大清除掉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