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蘇軾的淡然、瀟灑、雲淡風氣不是少年應該學習的,辛棄疾的執著、憂憤、意氣風發不是老年人能承受的。

    一、蘇軾的一生坎坷註定練就了他豁達樂觀、珍惜當下的灑脫。

    蘇軾身在宋仁宗在位時進士及第,他本想在文人當家作主的盛世下一展身手,但是沒想到為官途中遇到了王安石。王安石是激進的改革派,蘇軾是保守一方,雖然才情上兩人惺惺相惜,但在面對官場利益時,王安石借宋神宗的信任,將持反對意見的蘇軾流放到了鳥不生蛋的地界,這三次被貶,硬生生讓一少年蹉跎成佛系老者。

    蘇軾每次被貶,會寫詩;每次遭劫,會寫詩;每次思鄉,會寫詩;他作詩詞的背景無不都是悲慘淒涼,但展現出來的情感,又無不淡然大氣。少年是國之棟樑,本就在追逐功名利祿的盛年,正應該實現人生理想的時候看到蘇軾的詩詞,驀然間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原來人生不過如此,遇事原來不必如此執著。少年們如果這般思想,怎能換來國之富強呢?

    二、辛棄疾戎馬半生慘淡收場,那份憂國憂民與生俱來。

    辛棄疾出生在宋朝最為衰弱的時候,宋徽宗沉迷藝術,荒廢朝政,文人當道的朝廷根本沒有武官的地位,帶兵打仗者幾乎都是鎩羽而歸,求和頹敗幾乎讓宋朝國威消失殆盡。辛棄疾是一位文官,但是他立志為國拋灑熱血,不斷投入保家衛國的鬥爭中。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即重整山河,果然“豬隊友”有時才是最大的阻礙。

    沒實現理想的辛棄疾將這種豪氣全部融進了詩詞中,讀過他的作品,無不備受鼓舞,恨不得馬上持槍上戰場。人老了,就應該學會享受生活,遇事遇人都該處之淡然,如果讀了辛棄疾的詩詞,恐怕會被鬱悶死,因為報國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最讓人絕望的。

  • 2 # 草莓愛攝影

    蘇軾是豪放派發家人,而豪放派大成者是辛棄疾。兩個人都豪放,但細細觀二人的詩詞,有不同,蘇軾是說笑罵刺,都是詩詞都是文章。蘇軾的豪放主要是生活中隨口都是文章。辛棄疾也是隨口成詞,不過詞風的用語有時候就像一個喝醉的人,根本想不到詞也能這樣寫,二人本是不相伯仲,只論文學成就,蘇軾確實勝過辛棄疾一點,然後詞風豪放這點,辛棄疾要勝半分 。 觀蘇軾詩詞,他的豪放主要體現在曠達的思想上。除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密州出獵。而蘇軾豪放詩詞想必無處此詞者。念去確實是內心激昂。然而辛棄疾呢,不僅句式多變,語言詼諧,最主要的是其內容上,寫壯志,寫戰場,寫懷古,堪比念奴嬌的就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從量來看,辛棄疾確實比蘇軾更容易想到更多的豪放。 蘇軾的詞,是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相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說出了內心的不滿(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說出了內心的瀟灑(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辛棄疾的詞,是寫懷古,寫戰場,寫邊疆 ,寫江山。 其實我認為詞中豪放第一,皆不是此二人,乃是岳飛的滿江紅。豪放的詞,一個戰場上的和一個朝廷上的文官相比,自然是經歷戰場上的更豪放 辛棄疾經歷過戰場。然而蘇軾卻是個天才,也經歷過無聲的戰場,本是不相伯仲,就像南帝北丐。風流別致,味弄生活,思鄉念人,嬉戲怒罵,蘇軾稍勝了點,豪放,宏大,隨和隨意,辛棄疾高了點。 此二人好比李杜,你說誰的更好點???李以高勝,杜以廣優,個有特點 近代詞家大成者,王國維這樣說過“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課學,稼軒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其粗狂,滑稽,以其粗狂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幼安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幹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可擬耶? 他又說,東坡詞曠,稼軒詞豪,無此二人胸襟而學詞二人詞,猶東施捧腹。 可見,辛棄疾確實更豪放點

  • 3 # 東哥不迷糊

    這和少不讀三國,老不讀西遊一個道理,少年正直意氣風發不適合過於老成城府,年長後則需要穩重為好,箇中意思,意會就可!

  • 4 # 散淡的人512

    蘇東坡與辛棄疾果然都很豪放。但太過實在,凡事只據理不敬上意。放今天再縱有天大才情,一樣不會被重用。前輩老鄉是文壇巨匠卻不是成熟的政治家反之若其政治上成熟文學成就會打大折扣。自然的蘇東坡最好。

  • 5 # 五更梧桐更佳音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蘇軾是豪放派發家人,而豪放派大成者是辛棄疾。兩個人都豪放,但細細觀二人的詩詞,有不同,蘇軾是說笑罵刺,都是詩詞都是文章。蘇軾的豪放主要是生活中隨口都是文章。辛棄疾也是隨口成詞,不過詞風的用語有時候就像一個喝醉的人,根本想不到詞也能這樣寫,二人本是不相伯仲,只論文學成就,蘇軾確實勝過辛棄疾一點,然後詞風豪放這點,辛棄疾要勝半分 。 觀蘇軾詩詞,他的豪放主要體現在曠達的思想上。除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密州出獵。而蘇軾豪放詩詞想必無處此詞者。念去確實是內心激昂。然而辛棄疾呢,不僅句式多變,語言詼諧,最主要的是其內容上,寫壯志,寫戰場,寫懷古,堪比念奴嬌的就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從量來看,辛棄疾確實比蘇軾更容易想到更多的豪放。 蘇軾的詞,是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相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說出了內心的不滿(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說出了內心的瀟灑(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辛棄疾的詞,是寫懷古,寫戰場,寫邊疆 ,寫江山。 其實我認為詞中豪放第一,皆不是此二人,乃是岳飛的滿江紅。豪放的詞,一個戰場上的和一個朝廷上的文官相比,自然是經歷戰場上的更豪放 辛棄疾經歷過戰場。然而蘇軾卻是個天才,也經歷過無聲的戰場,本是不相伯仲,就像南帝北丐。風流別致,味弄生活,思鄉念人,嬉戲怒罵,蘇軾稍勝了點,豪放,宏大,隨和隨意,辛棄疾高了點。 此二人好比李杜,你說誰的更好點???李以高勝,杜以廣優,個有特點 近代詞家大成者,王國維這樣說過“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課學,稼軒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其粗狂,滑稽,以其粗狂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幼安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幹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可擬耶? 他又說,東坡詞曠,稼軒詞豪,無此二人胸襟而學詞二人詞,猶東施捧腹。 可見,辛棄疾確實更豪放點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魯西南的鄉野村夫

    蘇軾是豪放派發家人,而豪放派大成者是辛棄疾。兩個人都豪放,但細細觀二人的詩詞,有不同,蘇軾是說笑罵刺,都是詩詞都是文章。蘇軾的豪放主要是生活中隨口都是文章。辛棄疾也是隨口成詞,不過詞風的用語有時候就像一個喝醉的人,根本想不到詞也能這樣寫,二人本是不相伯仲,只論文學成就,蘇軾確實勝過辛棄疾一點,然後詞風豪放這點,辛棄疾要勝半分 。 觀蘇軾詩詞,他的豪放主要體現在曠達的思想上。除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密州出獵。而蘇軾豪放詩詞想必無處此詞者。念去確實是內心激昂。然而辛棄疾呢,不僅句式多變,語言詼諧,最主要的是其內容上,寫壯志,寫戰場,寫懷古,堪比念奴嬌的就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從量來看,辛棄疾確實比蘇軾更容易想到更多的豪放。 蘇軾的詞,是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相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說出了內心的不滿(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說出了內心的瀟灑(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辛棄疾的詞,是寫懷古,寫戰場,寫邊疆 ,寫江山。 其實我認為詞中豪放第一,皆不是此二人,乃是岳飛的滿江紅。豪放的詞,一個戰場上的和一個朝廷上的文官相比,自然是經歷戰場上的更豪放 辛棄疾經歷過戰場。然而蘇軾卻是個天才,也經歷過無聲的戰場,本是不相伯仲,就像南帝北丐。風流別致,味弄生活,思鄉念人,嬉戲怒罵,蘇軾稍勝了點,豪放,宏大,隨和隨意,辛棄疾高了點。 此二人好比李杜,你說誰的更好點???李以高勝,杜以廣優,個有特點 近代詞家大成者,王國維這樣說過“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課學,稼軒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其粗狂,滑稽,以其粗狂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幼安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幹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可擬耶? 他又說,東坡詞曠,稼軒詞豪,無此二人胸襟而學詞二人詞,猶東施捧腹。 可見,辛棄疾確實更豪放點

  • 7 # 雅語

    蘇軾和辛棄疾,後人合稱“蘇辛”,都是宋代詞壇的佼佼者,豪放派代表。

    一個是屢遭貶謫卻恬淡悠然的東坡居士,託山為缽,剪水為衣,江上雨,浦邊風,請溪淺水行舟,笑著荷衣不嘆窮,且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而另一個則是胸懷家國卻壯志難酬的赤子辛棄疾。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行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自身的壯志未酬和對朝中腐朽勢力的不滿與其愛國情感交織在一起,這一切,共同造就了其豪放的詞風。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言“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如果說蘇軾之詞是樂觀曠達的文人學士的心靈記錄的話,那麼,辛棄疾的作品就是一個慷慨悲歌的失路英雄的思想軌跡。

    所以,少時讀蘇軾,容易陷入虛無。老來讀辛棄疾,人生過半卻意難平,此話並非莫須有。

    蘇軾,家學淵博,一門三學士,四十三歲前,人生順風順水,“烏臺詩案”後,仕途受挫,看淡功名,曠達灑脫。

    辛棄疾,生於亂世,自幼習武,二十二歲一戰成名,南歸故國,眼看山河破碎,一生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

    蘇軾的豪放,是看透人世,豁然無所牽掛。

    稼軒的豪放,是短弓遊俠,慷慨縱橫,快意恩仇。

    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過早的參透功名,看輕世事,會讓你喪失拼搏的勇氣。

    而辛棄疾的一生,都在為收復失地而努力,直言上諫,卻屢遭貶謫,滿腔報國熱情,卻遭無視。

    為什麼老不讀辛棄疾?只因:若年老時過於強求,它會打破你內心的平和。

  • 8 # 老夫常發少年狂

    東坡的官宦生涯中的幾回重大打擊,使他中後期的詩詞中多了些“佛系”成份。在追求詞賦的優美和雋永的同時,悄悄地磨去了年輕氣盛的鋒芒。喝了酒後更多是觀月賞景,避兔正面論談“國事”。賦閒退隱的味道甚濃。……

    辛詞不愧豪邁派的急先鋒。高談闊論,直搗龍門。即使田園風光,車馬路程,也是氣概不凡,聯想高深。充沛的精力,激越的情懷,總教人年事雖高亦不免氣盛。……

    現在的世道與兩位詞壇大家生活的年代差異,何止天翻地覆?除了學術研究,普通讀者只是為詩詞的精美而讚歎,只是為想像的奇妙而折服,只是為蘇辛兩位大神各領風騷的琦麗文風失魄丟魂。還用顧忌什麼“老年人”和“少年人”?

  • 9 # 魚悅龍門

    蘇東坡、辛棄疾是宋朝詞壇上豪放詞的並峙雙峰,之所以有“少時不讀蘇東坡,老來不讀辛棄疾”這樣的說法,與兩個人的經歷和詞作反映出來的內容分不開。

    先來說少年不讀蘇東坡。

    蘇軾畫像

    蘇東坡被貶黃州之前,仕途上還算順利。他21歲參加科舉考試,只因文章寫得太好,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把本該批作第一的文章,判作了第二。待拆封之後,發現是蘇軾的文章,歐陽修大為欣賞,他對同為考官的梅堯臣說:

    “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之地也。”

    科舉考試一鳴驚人後,制科考試蘇軾依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先被派到鳳翔做籤判,後到京都汴梁任職。此時的蘇軾名氣很大,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很快,有些人從他的詩文中搜羅出一些句子,說他誹謗朝政。他們羅織罪名,要把蘇軾置於死地,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

    最終,蘇軾免於一死,被貶謫到湖北黃州。在那裡,他反思自己,勸說自己,與自己、與命運和解,寫下了流芳千古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作品。

    蘇軾這個時期的作品中,多了一些道家的通達和樂觀,他不再執著於仕途經濟,而是學會從平凡甚至有點艱難的生活中尋找精神的依託,尋求心靈的慰藉。

    從此之後,蘇軾的仕途就坎坷不斷,他被貶得越來越遠,廣東惠州、海南島這些當時的蠻荒之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不論外在條件多麼惡劣,蘇軾的內心始終不曾垮塌過,這主要還是得益於他從小對道家的喜愛,道家的不爭、無為、樂觀的思想拯救了他,也成全了他。

    蘇軾

    之所以說“少不讀蘇東坡”,主要是說少年時正是積極進取的時候,是儒家倡導的該努力前行的時候,而蘇軾卻告訴我們要學會曠達樂觀,不把名利得失看得那麼重,學會享受當下的生活。

    人們認為,少年時受了這樣思想的影響,萬一不思進取,豈不是枉費了大好時光?

    至於老來不讀辛棄疾,仍然要聯絡辛棄疾的經歷說起。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他的愛國情懷是發自內心的,是深入骨髓的,是至死都不會改變的。辛棄疾之所以成長為一個這樣的人,和他的生長環境密不可分。

    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山東歷城已經淪陷,他的祖父辛贊很愛國,他常給辛棄疾講一些愛國者的故事,還常帶著一群兒童去遊覽,指點山河,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感。

    在這樣的環境裡,辛棄疾耳濡目染的都是愛國的情懷,所以,他的愛國情感可以說是自小就有的,到後來,愛國就成了他的一種天性。

    等到辛棄疾長大成人,他先是自己組建抗金隊伍,後來又投奔到耿京的旗下。他給朝廷寫“九議”、“十論”,分析當時的各種形勢,建議朝廷和金人一戰到底。

    辛棄疾雕像

    抗金、收復失地是辛棄疾一直以來的理想,所以,他在南宋的四十多年時間裡,只要皇帝任命他做官,他就積極備戰,不僅訓練軍隊,還修建軍事工程,購買作戰器械。

    辛棄疾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他敢隻身一人深入敵營捉拿叛徒,還敢藏起皇帝的金牌,待蓋好自己的軍營後再回復皇帝:您的金牌我收到了,只不過我的軍營已經建好了。

    可惜,他生不逢時,在南宋的四十多年時間裡,他有二十多年是被閒置的。一個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人,卻始終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對於辛棄疾這樣一個血性男兒來說,這樣的生活無疑是痛苦的、煎熬的。

    辛棄疾雕像

    他並不想做文人,但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主和的朝廷不重用他,他的失落、無奈、不滿、憤怒,當然還有他濃得化不開的愛國情感,便都化作一句句詩詞,繡口一吐,便站立起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我們常說頤養天年,人老了,便少了年輕時的壯志,是要享受人生的,是要樂天知命的,可是,辛棄疾的詩文,始終都充滿戰鬥的豪情。據說,辛棄疾死前,還喊著“殺賊!殺賊”!這哪裡是一個人們心目中的老年人該有的狀態?所以,才會有“老來不讀辛棄疾”一說。

    同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的豪放主要表現為樂觀曠達,而辛棄疾的豪放則充滿了英雄之氣。讀這兩位詞人的作品,無論如何,內心都會受到觸動,都會被他們作品的情緒所感染,會被他們的人格所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美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猶太人誰的影響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