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跑步天涯

    筆者認為,這取決於兩大因素:

    一、你到底是為什麼跑步?

    二、你有多少自由時間可供支配?

    如果你只是為了保持健康,或者維持基本跑步功力,其實每週跑四五次,每次跑5公里或半小時左右就夠了。

    假如你是為了修身減肥,每次的跑量可以再多一些,譬如10到12公里,1小時左右。

    因此,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管你是出於什麼目的,跑半馬應該都已經夠用了。

    另外,跑半馬的訓練時間要省太多:你平時練到十五六公里——普通人跑1個半小時左右,要完賽已經沒有問題。哪怕你要追求成績,最多練20到21公里也就夠了。

    而全馬的難度要比半馬大遠不止兩三倍。因為大多數人跑到30公里左右或以上,都會遭遇極點——因為體能耗盡或肌肉痠痛,真心跑不動了。

    因此,全馬的訓練時間至少必須兩倍於半馬:每次要跑30到32公里、兩三個小時,非常耗費時間。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全馬知難而上、樂此不疲呢?

    以筆者為例:在幾次全馬跑崩之後,也考慮過從此只跑半馬,既輕鬆愉快又節省時間。但最終還是自討苦吃地迴歸全馬,規定自己每年至少春秋季各跑一場(無錫和上海)。

    究其原因,首先是為了充分挑戰自己,體驗那種“絕地求生”的獨特感覺(你可以稱之為“自虐”)。

    其次,可能也有虛榮心的因素。現在北馬、上馬、廈馬等各大馬拉松紛紛向國際潮流看齊,取消半程專案,最多隻留5公里、10公里之類健康跑。

    假如你不跑全程,可能就對這些城市最盛大的旗艦級長跑賽事與有榮焉,因為10公里等短距離專案的中籤率比全馬要低得多。

    即便那些保持半程的比賽,半程選手一般只能在全程後面出發,跑快者不得不在擁擠的人群中穿行。誰會喜歡這種二等公民待遇呢?

    所以,如果你只求健康、減肥省時間,跑半馬就行;而如果你想挑戰自己,做一名最自豪的跑者,而且有足夠時間,那就跑全馬吧。

  • 2 # 天天說法3499

    一般還是參加半馬比較好,半馬距離短,全馬時間長,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很可能發生跑蹦的現象。

    當然也有人說,半馬不是,完整意義的馬拉松應該是全馬,建議有一定能力的跑者多參加幾次半馬後再報名參加全馬。

    參加半馬還是全馬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別是半馬容易在18公里後出現問題,多半是沒有經驗,喜歡衝刺。

    我們是業餘愛好,沒有必要爭分奪秒,科學訓練,均衡體力,安全完賽。

  • 3 # 用腦跑步

    我認為普通跑者更多應該參加半程比賽。理由有:

    1全程首馬前,最好參加幾次半程比賽先。透過半程訓練和比賽,打下基礎。我在首馬前兩年參加了幾次半程比賽,才決定系統學習和訓練,首馬的訓練已經很成熟了。

    2全程比賽可以作為全程比賽的熱身賽,這是很多跑友忽視的。半程比賽可以作為全馬的熱身,感受氣氛,磨合裝備,還可以測試自己的水平,半馬的成績可以估算全程的能力,一般全程前一兩週的半程比賽參考價值最好。

    我去年全程前安排三個半程比賽,每個都作為週期訓練的測試,最後一個半馬跑完,我對自己的水準已經心中有底,結果跑出好成績。

    3半程比賽本身也是很好的體驗,快速奔跑的快感是全程比賽難以比擬的。

    4半程的訓練週期短,長距離拉個半程也方便,更適合普通人的時間和精力。

    好多跑友都很輕視半程,認為半程太短,不夠虐。我不這樣認為,普通跑者跑馬不為名次獎金,目的在於體驗,訓練就是很好的體驗過程,半程比賽可以看成全程的過程。半程跑得好,全程也會跑得好,我跑的全程比賽,都沒撞牆過,這跟我有半程成績做參考,能分配好全程的體能有很大的關係。

    普通人完全可以只參加半程比賽,不一定非要參加全程比賽,喜歡就好。

  • 4 # 70559951

    其實跑馬拉松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畢竟大的賽事,獎金只集中在前幾名。不管是全馬還是半馬。你非要問到底是跑全馬好還是半馬好。那就要因人而異。

    首先要看比賽前,這個人的總跑量和日跑量,如果每天只是跑個幾公里,最長也沒超過日二十公里。我建議最好先報個半馬跑跑。因為只要平常能跑完十公里的人,比賽時只要不是太追求成績都能跑完半馬。

    但跑全馬可不是二個半馬相加。全馬的難度是幾個半馬的總和,三十公里後的精疲力盡和馬拉松撞牆,是半馬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而且想跑全馬,首先比賽前光跑跑幾公里十幾公里是不行的,至少要完成過二次三十加。而一次三十加,至少要三個多小時的連續跑,對那些平常上班,擠不出太多時間的人來說,本身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而且想練長距離跑,中間的補給也非常重要,至少要找一個陪跑,專門供應你的補給。

    當然事事都不是絕對的,也有一些跑步天才,雖然平常沒跑過步,但一上來就跑個全馬的人也有。半馬雖然比全馬好完成,但半馬追求速度,往往容易跑傷跑死人,所以對那些平常缺少跑量的人來說,不管你報半馬還是全馬,都要三思而行。如果只是想重在參與,那在賽場上就要量力而行,儘量要讓自己舒服跑,呼吸勻稱。千萬不要和任何人比。馬拉松本身就是一場自己挑戰自己的運動,完賽時間真的沒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

  • 5 # 京城散客

    如果是以跑馬拉松為目標的普通人(是搞沒參加過馬拉松的一般跑者?),在我看來,最好先參加十公里迷你跑,測試一下自己的跑步水準,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再決定是參加全馬還是半馬。

    從長遠看,循序漸進是必須遵守的第一原則,切忌拔苗助長,欲速不達!

    1,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跑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個人認為首要目標是健身,所以,為了身體更好更健康,就必須用科學的技巧、方法和方式,去循序漸進地進行實施跑步計劃。然後,是瞭解自己的現實跑步能力。我在跑步之前騎車通勤10年,每天往返36一40公里,週六還會騎一個120公里一180公里的郊區長距離騎行,全年騎行萬餘公里。所以,我第一次報了半馬。在賽前跑過幾次十公里測試,感覺很輕鬆,儘管半馬完成也渾身痠痛,但還是堅持下來了。我對自己的瞭解是:我一直在運動,而且運動強度不低於跑完十五公里,所以自信能完賽!儘管跑過2個半馬,但是我一直沒報全程馬拉松,我認為要保證完賽還須加強系統的心肺、肌肉系統的訓練。

    2,別做無知的挑戰者!

    跑馬拉松不是為了創造奇蹟,也不是為了虛榮,而是一次自己實實在在跑力的檢驗!跑不下來不恥辱,但是知道了自己是在多少公里處終止的;該走就走,不丟人,能咬牙堅持下來,儘管成績不美觀,過程足夠完美,但是,透過賽事知道了自己是呼吸系統不足,還是核心肌群不夠強大,以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訓練;透過比賽也能發現自己飲食方面、營養補給方面是否有待提高。

    3,做訓練的強者,不做比賽的牛人。

    國外的運動愛好者,為了比賽可以準備2一3年,會看很多書研究探討,會請私教來訓練,循規蹈矩,腳踏實地,目前國內練鐵三的這批人是典型的運動訓練的強者,而一小部分參加馬拉松的人卻是比賽牛人。兩者的區別就是馬喜松給你未來帶來的是傷害還是終生受益!

    至於,你到底是參加半馬還是參加全馬,取決於你的訓練水平,而不是理想和決心!

  • 6 # 軍中天狼

    自認為先自己練習,增加自己的跑量,在家自己可以跑個18km左右了,再去參加半程,回來繼續加跑量,直至可以跑35左右不費勁了,就可以參加全程馬拉松。不管全程還是全程還是50,100km必須要長期堅持訓練,有了跑量和能力,什麼都不是事。

  • 7 # 藍莓63493583

    這要看你平時的訓練量了,最少平時有每次跑10公里以上經驗的人才可以考慮半馬,全馬需要更長的準備時間和平時更充分的訓練。普通人不要把跑馬拉松當做跑步的終極目的,它只是督促你平時訓練的手段而已。堅持鍛鍊就是好樣的!

  • 8 # 長夜6660

    你要是50分鐘可以跑10公里,並且覺得不怎麼累,那你可以去嘗試一下半馬21.1公里! 想跑全馬42.195公里,那你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跑量積累,全馬距離雖然是半馬的兩倍,但困難程度起碼是半馬的三倍以上! 尤其是上了30公里後。。。。當然你說你去當全馬的關門員,那當我沒說。。

  • 9 # 使用者LYJ18

    普通人?什麼叫普通人,你要表達的應該是業餘大眾吧!半馬可以,全馬超馬都可以。只是業餘大眾的訓練時間、強度和方式相對少、相對弱點。自然比賽成績也比職業隊員用時長。不過賽場上,業餘隊員超職業隊員的例子也多得很。所以,業餘與職業,多所參加的專案並沒有關係。

  • 10 # 水仙花數

    如何選擇,要根據參賽選手實際情況而定。

    半馬:適用於無參賽經驗、平時練習不夠充分、韌勁不足的選手;

    全馬:有一定的參賽經驗,平時跑量充足的選手。

    不管是半馬、還是全馬,都是一種挑戰。要看心情、看狀態,不能逞強,放鬆心態,做真實自己,人的一生其不也是一馬拉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死要面子,只會混得越來越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