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y153718520何曉寶
-
2 # 我不是六娃
簡明扼要的說:1、人數在面臨先進武器時並沒有什麼作用,參見八國聯軍和清軍。2、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落後,面臨飛機大炮騎個馬是啥意思;3、抵抗意志是真的不強,波蘭雖然土地在歐洲還算寬廣,但歷史上基本都處於一盤散沙,民族凝聚力不行。4、德國是真的叼!
-
3 # 北嶺散人
波蘭迅速失敗的原因既有對手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首先,德國裝備充分,突然發動襲擊打了波蘭措手不及
第二,波蘭軍隊無論是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方面都遠不及德國軍隊
第三,波蘭在防禦部署方面存在各種問題,比如防禦整個國境線導致沒有防禦縱深,防線迅速崩潰
第四,波蘭在德國進攻捷克時曾出兵配合德國夾擊捷克,導致英法雖已對德選擇但並未查收援助
-
4 # 戰情解碼
二戰前,波蘭僅陸軍就有150萬人,在歐洲更是號稱第四陸軍強國,然而在德軍的鐵騎下,這個強國最終卻成了一個笑話。人數向來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它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否則蘇法兩國同樣也不會被德國打得那麼慘了!波蘭的速敗主要有三個方面:
軍事實力德強波弱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的軍事實力開始了飛速提升,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隊素質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在軍事理論方面,德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閃電戰理論讓德軍的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從二戰初期歐洲戰場的情況來看,德國陸軍的綜合實力已經遠超其他國家。除此之外,德軍對入侵波蘭還做了充足的準備,制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德軍總共集結了160萬人的兵力,其中坦克、火炮以及飛機的數量更是數以千計。
反觀波軍,儘管人數與德軍相差無幾,但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卻要差很多。整個波軍擁有坦克還不到一千輛,而且還都是輕型和超輕型坦克,至於其他型別重武器更是奇缺。由於波軍高層仍然沉醉於對蘇戰爭的勝利中,其作戰思想竟然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波蘭策略失誤戰爭爆發前,波蘭一貫堅持著反蘇親德的外交政策,其戰略防禦的重點也是蘇聯,絲毫沒有提防德國,甚至還夥同德國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當德國的野心越來越清晰清晰的時候,波蘭仍把希望寄託於英法兩國身上,而沒有認真備戰,最終只能接受悲慘的命運。
蘇聯的參與早在1938年,蘇德兩國就已經簽署了秘密協定,瓜分了波蘭。德軍入侵波蘭後不久,蘇聯如約在波蘭背後下了刀子,蘇軍兵分六路攻入波蘭,至此波蘭再無抵抗之力。蘇聯的加入無異於雪上加霜,以波蘭的軍事實力焉又有不速敗之理!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方面之外,英法兩國的縱容也是波蘭速亡的原因之一,但即便英法兩國立即插手也未必能挽救波蘭!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
5 # 軍武快訊
“波蘭戰役” 也稱為德國、蘇聯與斯洛伐克對波蘭進行的戰爭,可以說頗有德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為第一次大戰找回尊嚴的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且被迫放棄原本是波蘭的大片領土,而蘇聯方面想趁機吞併波蘭,在波蘭的奮起反抗下吞併未果。1939年8月,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波蘭明明擁有百萬雄師,為何二十幾天就被德國人攻陷了?面對兩個軍事大國,不失敗那隻能是開掛了。
首先,在參戰兵力方面,德國較波蘭有絕對的優勢:德軍方面,共投入44個師,其中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 4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 總兵力達到88.7萬人。波蘭方面:共投入7個集團軍、4個戰役叢集、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約100萬人。
其次,在軍事部署方面,德軍為掩護其攻打波蘭的企圖,預先在兩個進攻方向上展開了部隊。1939年9月1日4時40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數量龐大但裝備陳舊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轟炸機呼嘯而去,轟炸德軍的軍火庫、車站、碼頭、橋樑和機場,讓波蘭軍隊猝不提防,500架第一線飛機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燬在機場,無數火炮、汽車及其它輜重來不及撤退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德軍突破波蘭軍隊的防線後,機械化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挺進。德軍這種閃電式的進攻方式是波蘭軍隊指揮者所沒有料到的,波蘭軍隊落後的指揮系統和思想觀念使其完全的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1939年9月17日,德軍在完成華沙的合圍後,限令華沙當局於12小時內投降。而波蘭政府和波軍統帥部已於1939年9月16日越過邊界逃往羅馬尼亞。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
-
6 # 史論縱橫
波蘭這個國家很多人並不瞭解,但是現在很多資料顯示波蘭反華情節嚴重這個,然後就對波蘭進行口誅筆伐,這個是不正確的,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是利益,即使波蘭真的做過那些反華的舉動又能說明什麼呢?反正我們和波蘭的聯絡並不大。
跟波蘭相鄰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德國一個蘇聯,看起來波蘭的處境很艱難,生存不易,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不瞭解波蘭了,波蘭在當時是一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就憑一點,德國侵佔捷克的時候英法置之不理,然而德國閃擊波蘭後,便對德宣戰,至少在英法看來,波蘭能夠成為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艱難困境。
為什麼英法會有這樣的錯覺,就是波蘭的兵力以及過往戰績,在二戰爆發前,波蘭一共有30個常備師,10個預備師,還有12個騎兵旅,如果算上預備役和民兵的話,說波蘭有百萬人也不誇張,但是要說雄獅就有點過分了。
大家可能對這個人數沒有概念,實際德國在發動戰爭的時候動員了98個師,常備師只有52個,還僅有一部分能夠用於作戰,實際上在入侵波蘭的時候,也就上了40多個師,因為戰爭結束的太快,這40個師也沒有來得及展開。
也就是說,波蘭兵力在和德國相差無幾的人數下,不堪一擊?波蘭在西線戰場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過於自信的情況下導致的戰術落後!而隨後蘇聯從東線入侵,致使波蘭無法抵抗。
為什麼波蘭會有過度的自信呢?這就要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波蘭算是戰爭過,仗著有英法的支援開始打壓德國,而蘇聯也剛剛經歷過十月革命,所以波蘭也挑釁了蘇聯一波,在波蘭的眼裡,德國和蘇聯都是可以一戰的,這就是波蘭的自信,在德國入侵之初,波蘭開展的架勢不是要打一場防禦戰,而是要打一場進攻戰,波蘭的軍隊構成中還有大量的騎兵旅,這種狂妄的想法與自信最終讓波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波蘭對德國作戰的失敗,也是其戰術落後導致的,波蘭的領導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德國裝甲部隊的利害,所有的戰術思想都遺留在一戰時期,最終結果就是德國用二戰時期的思維跟波蘭一戰時期的思維打。
當然,波蘭迅速的失敗,跟蘇聯也有一定的關係,在1939年9月1號德國開始進攻後,9月17日蘇聯也開始入侵波蘭,到10月6號波蘭大部分領土都淪陷,閃擊波蘭也就完成了。
對於波蘭的快速失敗,歸納起來就三點,過度的自信、軍事思想的落後、蘇德的聯合夾擊!
-
7 # 淨月暖陽
德國入侵波蘭,在世界歷史上,都視為二戰爆發的標誌,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
波蘭的地理位置,恰巧處於俄羅斯和德國兩個歐洲大國之間,歷史上其國土多次成為大國的角力場,並多次被滅國。
一戰後,德國戰敗,並被肢解和制裁,波蘭得以復國。為防止再次被入侵,波蘭在一戰後,加強國防軍事力量,建立起了龐大的陸軍,加上其民兵系統,說擁有百萬大軍並不過份。在二戰前,其擁有的兵力,在德國受限制的情況下,仍次於英、法、俄,號稱歐洲第四軍事強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戰後也得到英法的巨大支援,作為遏制德國和抵抗紅色蘇聯的一線橋頭堡。特別是1920年的波蘇戰爭,剛復國的波蘭居然抗住了蘇聯的進攻,取得了勝利,令波蘭更加自信起來。
一戰後形成的軍事理念,是大炮、重機槍和戰壕、鐵絲網。為此,法國還投巨資修建了著名的馬其頓防線。波蘭的軍隊也延用這個理念,還特別從蘇軍那裡學會了重視騎兵,有十二個旅的建制,大量軍費用去養了馬。而二戰前,德國依靠其強大的工業能力,在武器上重點發展了沒受英、法條約嚴格限制的坦克及機械化部隊,由古德里安等發展出集中使用坦克作為先鋒突擊,並做大縱深迂迴夾擊的鉗型攻勢等更先進的戰術戰法。這使得從武器裝備到戰術思想都己領先於波蘭,同時領先於法、英、蘇。
德軍入侵波蘭時,打得並不順利,德軍傷亡也很大,但古德里安的裝甲師卻表現異常良好,特別當坦克部隊遇上波蘭視為主力和驕傲的騎兵部隊時,波蘭騎兵表現的十分英勇,但一批批拿著馬刀去砍坦克計程車兵,被坦克內機槍單方面屠殺,滿戰場的人屍馬屍,用慘烈的結果宣佈了裝甲時代的來臨。德國坦克戰的理論,是透過波蘭戰場得到希特勒及其軍隊認可的,這種信心才有了突襲阿登森林閃擊法國的計劃,從這點看,波蘭戰役也是改變世界軍事史的。
打成這樣,加上蘇聯出兵復仇,波蘭雖有一百萬以上可戰之兵,但意義已不大了。戰爭形態,早己不是靠人數取勝的時代啦!
-
8 # 北玄武
話說波蘭當時確實有百萬士兵,但是要說是雄師,老夫就不同意了,德波開戰,波蘭戰敗在所難免,但是誠如問題所言,怎麼這麼短時間波蘭就完了?咋就不能拖上個幾年呢?最主要原因還是德國軍力完全碾壓波蘭,同時波蘭國際形象大壞,背後蘇聯也插了一刀,三因素合體,使得波蘭短時間內潰亡。
首先,德國和波蘭當時軍隊人數差不多,德國甚至稍微少點,但是人類發展越到後來,人數多少已經不那麼重要(我不是說不重要,如果人數差距過大,那顯然也很重要),德軍坦克、飛機、大炮各方面都完全碾壓波蘭,最關鍵,德國還有先進的戰術思想,充分利用機動優勢的閃擊作戰,一出手,就迅速撕破波蘭防線,然後橫衝直撞。波蘭也完全沒料到德國會這麼搞自己,根本沒啥準備,一被閃擊,整個作戰系統就被砸暈,還不了手,那離失敗就不遠了。
其次,我們都以悲情心態看波蘭歷史航被三次瓜分,但是其實波蘭侵略性一點不比德國和沙俄差,單單是一戰之後,波蘭也是四面出擊,跟蘇聯幹仗,跟立陶宛幹仗,跟捷克不對付,跟德國還耍橫,總之,周圍國家基本都被得罪了,地區形象十分糟糕,所以德國入侵波蘭,邊上國家不是譴責德國,而是明裡暗裡叫好:該!
那位說了,也不全不搭理波蘭呀,還有英法呢,這倆可是波蘭盟邦,是的,不過有句話叫遠水不解近渴,這倆國家離著波蘭好遠好遠,而且,這倆國也就口頭強硬,尤其法國,就在德國背後,當盟友波蘭被暴走時,卻腦洞大開的與德國打起來“靜坐戰”,德法兩國又不是佛教徒,比哪門子打坐啊~德國才不跟法國玩打坐,你坐你的,我打我的,你法國等著,打完波蘭就削你~
第三,都說德國位置比較倒黴,總是腹背受敵兩線作戰,嗯,波蘭也是啊,一戰後,發動與蘇聯戰爭,割了蘇聯的地,蘇聯那是沒有辦法,忍了,但是忍了不等於真沒事兒了。那是等著時機,有機會肯定暴揍波蘭。德國一戰後很多地方也屬於了波蘭,心裡也看波蘭不爽,這樣,在對波蘭問題上,德蘇顯然是一拍即合,暗約瓜分波蘭。於是,德國一出兵,蘇聯不幾天也端著刀切波蘭這塊大蛋糕。波蘭那裝備不佳的一百萬人,除了要挨德國揍,還有一部分分出去要被蘇聯虐。這無疑也加速了波蘭的滅亡。
就這麼著,看似可憐的波蘭就被德國秒了,嗯,還是那句話,也就看似可憐吧。
-
9 # 五味社
波蘭戰役是二戰中歐洲戰役的起點,德國透過“閃擊戰”僅一個月時間便打垮波蘭。
波蘭的慘敗有三方面原因:
一,波蘭軍隊的戰略錯誤。這是波蘭乃至世界,第一次嘗試到“閃擊戰”的滋味。波蘭統帥部原以為戰爭會和往常一樣,德軍先是輕騎兵進行前衛活動,再配合重騎兵衝鋒。因此對德軍的飛機加坦克的機械化作戰毫無準備。
二,英法的按兵不動,隔岸觀火。波蘭曾得到英法對其國家主權保護的承諾,但戰爭爆發後,英法陳兵百萬在西線,按兵不動,隔岸觀火。
三,蘇聯的東線入侵。蘇聯與德國簽訂秘密瓜分波蘭的協定,蘇聯從東面入侵波蘭,與德軍在布格河會師。
-
10 # 老俅迷123
一,戰略戰術思想落後……用騎兵打坦克……
-
11 # 成都地產柏原崇
1939年9月5日,僅僅是作戰後第五天德國的高層指揮官就一致認為波蘭已經被打垮了。其空軍包括500架第一線的飛機大部分沒有來得及起飛就在機場上被炸燬。不到一個星期,陸軍基本被擊潰,其所來得及動員的35個師絕大部分不是被擊潰就是在包抄華沙的攻勢下陷入重圍,德國人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縮小包圍圈,圍殲殘餘波蘭部隊,同時在東面100英里處完成另一個更大的鉗形攻勢,包圍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布格河以西的波蘭殘部。
第一個原因,德軍實在太強了,強到連斯大林都不願意正面抗其鋒芒,而寧可戴上面具和希特勒簽訂一個彼此心裡都清楚的”互不侵犯條約”藉機擴大軍備。而與此同時波蘭的軍事裝備和戰術思想都遠遠落入於德軍,波蘭國防軍的裝備基本是一戰時的舊貨。就如同古德里安所認為的那樣,波蘭戰局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如此微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毫無疑問應歸功於裝甲兵在其中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而曼施坦因對波蘭戰場的思考倒是體現了其戰略大師的特點。他覺得戰前影響戰局結果的三個因素中除了第一點德國軍隊的優勢之外,還包括第二點,地理狀況——使得德國有可能從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以及從西里西亞——斯洛伐克對波蘭軍隊實施鉗形攻擊,第三點就是蘇聯從一開始就在波蘭背後構成一個潛在威脅,就像如果法軍一開始就利用優勢兵力主動出擊,德軍在波蘭進展必然會受牽制和影響。
同時對波蘭的兵力部署和指揮思想,曼施坦因也做出了反思。
其認為,波蘭兵力部署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一切,死守每一個戰略據點,不懂得靈活地實踐面對強敵時“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的戰術。即便是劣勢情況下,波蘭人依舊夢想著進攻德國,波蘭的兵力部署,儘管從總體上看是防禦性的,但他們的最終意圖還是等待一旦法國提供支援隨即轉入反攻。
此外,波蘭總參謀部還不具備建築在豐富經驗基礎上,屬於自己的指揮傳統。波蘭人喜歡攻擊甚於防守,一種對過去輝煌的騎兵時代充滿浪漫色彩的想象,可能還存在於波蘭軍人的下意識中。而他們的軍隊是由法國人培訓出來的,自然更加不懂快速機動的作戰方式,畢竟連法國這個老師自己戰術思想都是過時的。
因此,其最終總結——波蘭的兵力部署除了是一種“不放棄一切”的願望之外,並沒有明確的作戰思想作為其基礎,其充其量不過是一種面對優勢之敵時被迫實施防禦與舊日進攻野心兩者的折中。
曼施坦因認為,1939年波蘭的部署,是想保護包括波蘭走廊和波森省在內的所有地區,而面對德國的優勢以及被合圍的可能,必然導致失敗。
他認為,波蘭軍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爭取時間為主要目的,決定性的防禦只能在布布爾河——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後面實施,軍隊部署不應該集中在邊界,而應該集中在遠離邊界但能及時察覺德軍主突方向的地方,在防線南北翼縱深確保阻止德軍的合圍行動,憑此在波蘭西部實施遲滯作戰,最終逼迫英法盟國提前出手。
-
12 # 渝採風
世界上第一個用騎兵衝擊德國坦克的國家就是波蘭,作戰思想嚴重落後加上裝備的嚴重缺乏以及政府重要部門被滲透進去的德國間諜部門所控制都是它被迅速打敗的原因。
-
1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與其說是德國在段時間內吞併了波蘭。還不如說是波蘭被德國和蘇聯聯手進攻從而被瓜分。其實早在蘇德崛起之前,波蘭才是最強大的國家,而且蘇德兩國也沒少受波蘭欺負。為什麼二戰初期蘇聯第一個下手目標就是波蘭。就因為波蘭把蘇德兩國得罪的太深了。1939年8月23日晚,蘇德雙方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並非僅有保證兩國安全的效用,其中還附加了一項秘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東歐,包括波蘭、波羅的海諸國、羅馬尼亞等國家,以波蘭來說,他將被德蘇兩國共同瓜分,前者取得49%的領土,剩餘則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攻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中立,波蘭這樣將面對歷史上德國與俄羅斯的第四次瓜分。
波蘭雖然當時擁有著為數眾多的軍隊,但是相比起更加強大的德國和蘇聯。波蘭就好像是被兩個壯漢包圍的小雞仔,是那麼的弱不經風。波蘭也算是第一個品嚐閃電戰滋味的國家了。德軍突襲波蘭共投入了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共計88.6萬人,如果算上預備隊則兵力為62個師,160萬人。而針對於德國的進攻波蘭也制定了“西方計劃”但由於在人數和裝備上與德軍差距過大,波蘭為抵抗侵略只能出動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近80個民防營。計有輕型坦克220輛、超輕型坦克650輛、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波蘭海軍編有16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總兵力為約100萬人。
德軍閃電式的進攻使波軍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這是波蘭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領教“閃擊戰”的滋味。而當時英國方面也有人表示,相對於德軍,波蘭的戰略戰術起碼落後德國80年。整個波蘭戰役下來,波軍6.63萬人陣亡,13.37萬人受傷,91.1萬人被俘(其中,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10萬人逃至鄰國,而德軍僅陣亡10600人,受傷30300人,失蹤3400餘人。而波蘭並沒有投降,而是組建了流亡政府逃亡英國。而波蘭也被蘇德雙方瓜分。這也是一戰後波蘭復國不久後又一次被蘇德吞併。
-
14 # 瞎搞學教授
一句話:動員不夠。
動員起來的部隊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終究兵力不足。
百萬軍隊裡的大多數,還在愣神中就被德軍攻破了。
此役,波蘭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聯紅軍俘虜21.7萬人(含投降數),10萬人逃至鄰國。你加一加總數多少。
要是他們全都抄起傢伙幹到底,光德軍那幾個裝甲師怎麼覆蓋得了那麼大一片戰場。
-
15 # 古今通史
方便記憶6666。
歐洲國家中領土面積第六。
歐洲國家中人口數量第六。
歐洲國家中軍隊數量第六。
世界國家中坦克數量第六。
領土面積上來說,波蘭和德國相差不多。
先說部隊數量,波蘭常規軍超過100萬,這不是一個小國能養得起的,如果再加上預備役,部隊數量就達到了令人震驚的250萬人,即便這樣,部隊數量也沒有超過總人口的1/10,兵源方面尚有潛力可挖。
再說裝備方面,當時波蘭的坦克擁有量是700+,直追美國+日本的坦克數量總和。保有騎兵部隊20萬,這在現代戰爭中比較少見,難道是馬匹象澳洲野兔一般氾濫?
當然不是,波蘭騎兵是曾經榮耀的象徵。騎兵的傲人戰績-擊敗瑞典騎兵和俄羅斯騎兵,而傷亡率卻非常之低,所以聞名遐邇。
風聞~“波蘭騎兵衝擊德國坦克”?假的!波蘭騎兵不是唐吉坷德!
飛機600+,但僅僅這些並不足以讓雷茲·斯米格維元帥發出“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的豪邁宣言。
波蘭當時的軟實力同樣驚人,當時的波蘭無論工業還是農業都足以排入世界前十。
最為關鍵的是,無論飛機還是坦克,波蘭都有批次製造能力,這得益於其發達的工業體系。
波蘭的同盟:
英國
法國
已被幹掉的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這都屬於波蘭的軟實力,有協約在手,波蘭自認妥妥的,早想一次性了結自己與德國的千年恩怨。
萬萬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時德國的軍力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神功初成,用捷克斯洛伐克練手以後,直接放大招搞定了波蘭,用時不到30天,盟友們謹慎的表達了同情,在心裡,而英法瞬間蹤跡全無。
-
16 # 薩沙
從後來的法蘭西戰役來看,即便遠比波蘭強大的法國軍隊和英國遠征軍,被德國1個國家打的滿頭包。法國投降,英國靠丟棄全部武器輜重,倉皇從諾曼底逃回國。
如果連英法也是這種下場,何談波蘭。
其實,波蘭並不是被德國一家打垮的,而是德國和蘇聯聯手進攻。
在150萬德軍從西線猛攻時,東線還有約50萬蘇軍從東線夾擊。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被德軍和蘇軍兩線夾擊,也是很難抵抗的。
所以波蘭亡國幾乎是必然的。
波蘭的領土都是平原,自古以來就是易攻難守的地區。他有5,600公里的漫長國界,想要固守難度極大。
而波蘭是個小國,經濟也不發達。它的軍隊名義上有100萬,但其實常規部隊20多萬。戰爭爆發前緊急擴充到70萬,其餘還有30萬屬於預備役部隊,戰鬥力很差。
依靠區區70萬波蘭軍隊去對抗總數高達200萬多德軍蘇聯,又是在大平原上作戰,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
而且波蘭軍隊的武器裝備比較落後,空軍實力薄弱,軍隊作戰模式老舊。
與波軍相比,德軍在武器數量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例如其一個步兵師就配有735挺輕機槍,比波軍的326挺還要多出一倍。
德軍擁有6個裝甲師、4個輕裝師和4個摩托化步兵師,共約有2,900輛坦克。
德軍一共將2,695架飛機用於德波戰爭中,包括771架戰鬥機、408架驅逐機,336架俯衝轟炸機和1,180轟炸機。
以上三種部隊,可以說德軍都是當時歐洲最強的。
波蘭則不行。
波軍的裝甲部隊包括2個裝甲旅、4個坦克營和配屬到步兵師和騎兵旅、總計30個連的輕型坦克(僅裝備機槍或口徑僅有20毫米的火炮),總數約800多輛,還不到德軍三分之一。波蘭空軍共約有1,900架飛機,數量似乎不少。但有650架是訓練機,另外700架是各式過時淘汰的飛機,不能作戰。
真正的前線戰機僅僅392架,還不到德軍的六分之一。其中戰鬥機僅有185架。
在德軍閃電戰下,在烏克蘭大平原一戰就能吃掉70多萬蘇軍(基輔會戰),波蘭實力遠遠不如蘇軍,自然是招架不了的。
具體作戰中,波蘭軍隊還像一戰時期一樣,固守一個個堅固的防禦陣地。
然而,德軍透過閃電戰,直接繞過這些陣地,攻擊波蘭軍隊後方的補給線、通訊中心、指揮中心。波蘭軍隊根本無法對付,很多部隊沒有和德軍交手就因為失去指揮,斷糧斷水最終崩潰。
所以波蘭軍隊崩潰是必然,迅速崩潰也是必然。
現代戰爭不是人多就可以打贏的!
-
17 # 海中巖haha
在二戰中波蘭軍隊的敗的還不是最慘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沒有一個比中國打得更強的。法國一個月滅亡。英國一個月從歐洲大陸逃回本土。在亞洲三個月丟光了整個東南亞。美國三個月丟光了,整個西太平洋。蘇聯三個月丟丟光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波蘭被德國和蘇聯同時進攻,能堅持20多天算不錯了。這是中國能夠名列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只有中國堅持下去。
-
18 # 文史磚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起因於納粹德國在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的軍事進攻。當天凌晨4點45分,納粹德國在沒有正式宣戰的情況下(注:直到當天10點,希特勒才宣佈德波進入戰爭狀態),透過飛機和大炮對波蘭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狂轟濫炸,隨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全線進攻。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總共投入44個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達到88.7萬人。
德國閃擊波蘭形勢圖
當然,波蘭也並非毫無招架之力的孱弱小國,雖然一度被德軍的突襲打得暈頭轉向,但度過一段時間的慌亂期後,便即刻部署軍隊進行抵禦。當時,波蘭共投入約100萬兵力迎擊德軍,數量上要超過德國,加之在本土作戰,按理說應該能抵抗很長一段時間,然而它僅抵抗了36天便滅亡,令全世界為之震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波蘭迅速敗亡?綜合各種史料來看,或許有以下4點原因:
首先,對德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戰爭準備嚴重不足。早在納粹政權上臺之前,希特勒便在自傳《我的奮鬥》中提出消滅波蘭、為德華人在東方擴張“生存空間”的設想,出任元首伊始便授意高階參謀們為他制定相應的方案。經過周密研究,希特勒在1939年4月3日正式下達代號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意在以“閃電戰”的形式消滅波蘭。此時,距離開戰還有將近5個月時間。
畢蘇斯基元帥
對於希特勒的敵意,波蘭當然有所察覺,但在以畢蘇斯基元帥為首的軍政高層眼中,該國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蘇聯而非納粹德國。因此,為了消除來自西方強鄰的敵意,畢蘇斯基竭力創造並維持跟德國的“良好”關係,力促兩國在1934年簽訂《德波互不侵犯條約》。正是過於迷信這紙協定的法律效力,波蘭未能對納粹德國有可能的軍事進攻制定應對方案,戰爭準備嚴重不足。
其次,軍事理念嚴重落伍和戰略方針的失誤,使波蘭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一戰結束後,新生的波蘭為保障自身安全,大肆進行軍備擴張。等到二戰爆發前,波蘭已經擁有100多萬正規軍(連同預備役戰鬥人員超過250萬)、2200餘輛坦克、2100多架飛機,軍事力量位居歐洲第五。不過,波蘭的軍事實力僅具有紙面意義,在軍事理念方面卻嚴重落伍,對德作戰時的戰略方針也嚴重失誤。
波蘭騎兵向德國坦克發起反擊
戰爭開始後,波軍統帥部竟然蠢到把主力沿漫長的邊境分散部署,結果為德國提供輕而易舉地分割合圍、聚而殲之的良機。更加糟糕的是,波蘭對機械化戰爭幾乎一無所知,在面對德國坦克部隊的進攻時,竟然派出騎兵用長矛和刀劍來迎擊,其後果可想而知。毫不誇張地說,德國閃擊波蘭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降維打擊,波蘭軍隊在戰場上唯一能起到的作用,不過是給德軍“送人頭”而已。
再者,蘇聯的趁火打劫,是波蘭腹背受敵。其實,就算波蘭再無能,如果對手只有德國的話,依然有機會憑百萬大軍和遼闊的國土打持久戰。然而,蘇聯在德波戰爭正酣之際的大舉入侵,卻徹底擊碎波蘭殘存的幻想。1939年9月17日,即德波戰爭爆發17天后,斯大林派出白俄羅斯、烏克蘭兩個方面軍從東面侵入波蘭。在德蘇兩面夾擊下,波蘭又堅持19天時間,到10月6日其全境均被攻佔。
德軍與蘇軍在波蘭會師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波蘭原本有機會跟蘇聯結盟共抗德國,但由於它的愚蠢,最終導致良機錯失。原來,在德波戰爭爆發前,蘇聯曾向英法提出建立軍事同盟、共同對抗德國的建議,並希望把波蘭也拉進來。但是,波蘭出於對蘇聯天生的敵意,堅決不肯加入軍事同盟計劃。結果,蘇聯在波蘭這邊碰到一鼻子灰後,出於報復心理,轉身便跟德國簽訂包含瓜分波蘭等秘密條款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最後,盟國的見死不救,成為壓垮波蘭的“最後一根稻草”。作為波蘭的盟友,英國、法國在戰爭爆發兩天後便對德國宣戰,並投入110個師、多達百餘萬的兵力屯駐在德法邊境,而德國用來防禦西線的總兵力僅有23個師。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英法聯軍並沒有進入德國境內作戰以減輕波蘭的壓力,而是在邊境靜觀其變,直到波蘭滅亡都沒有放過一槍,因此被戲稱為“靜坐戰”。
英法士兵在掩體外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荒唐的局面,既緣於英法國內濃厚的反戰氛圍、軍政高層的顢頇愚蠢和害怕德國的迅速反攻會給法國工業帶來毀滅性打擊的心理,又跟希特勒大肆玩弄和平伎倆有關,使兩國始終對德國能停止對波蘭的進攻乃至最終撤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英法兩國沒有提供必須的軍事援助,使波蘭保家衛國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
參考文獻
威廉·夏伊勒(美):《第三帝國的興亡》,世界知識2015年版。
理查德·奧弗裡(英) :《第三帝國圖文史》,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利德爾·哈特(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
回覆列表
事實上波蘭並未太傷元氣 約五十萬大軍退至森林地帶後開始不斷反擊 其中騎兵部隊利永輕型火炮多次重創德軍裝甲步隊 再喘息中近百萬波蘭平民開始武裝起來…然後蘇聯大軍從背後殺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