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課進行時
-
2 # 禾頁老師
1.讀課外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讀書。想提高語文素養,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讀課外書太重要了。
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喜歡讀課外書的好習慣,那麼他的語文素養就在讀書的過程中,日積月累的得到了提升。
孩子在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從書中可以獲得豐富的精神養料,並且在讀書的過程中眼、腦協作,能提升閱讀速度,提升孩子的語感。
孩子在平時可以多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利用寒暑假,讀一讀大塊頭的經典名著。讀整本的書,特別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
學霸都是小書蟲。優秀生讀書越讀越快,每個月都能讀一本。當學生真正喜歡上了讀書,他就會利用各種方法來閱讀。
歐陽修利用馬上,枕上,廁上讀書。當你發現你的孩子也有上衛生間拿本兒書的習慣,你就再也不用擔心他的語文成績了。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孩子讀書應該讓他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他所吸收的語言素材,才能運用成自己的語文能力。
2.寫日記。
寫作是孩子語文綜合素養能力的體現。
只有堅持練筆,才能熟練的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同時也能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讓孩子養成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善於感受,善於思考的習慣。
寫日記就能培養這些好習慣。
從小就可以引導孩子寫日記。
一年級的時候可以用拼音代替寫字。寫一個句子就可以。
到二年級了可以寫兩個句子,甚至三個句子。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就能寫一段話了。
從四年級開始,孩子真正的達到了我手寫我心的程度,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堅持寫日記,會讓他一生受益。
既然是日記,記錄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感受。不用太多,百字左右即可。最關鍵的是一定要堅持天天寫。
到了初中,時間緊張了,即使不能天天寫,也應該至少每週寫一篇,可以叫隨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可長可短,可敘可意,也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
3.背誦古詩文。
語文改革後,對於孩子的古詩文素養要求越來越高。
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語文統編版教材中,從一年級開始就加大了古詩文的篇目。
孩子從小就喜歡背誦古詩詞,朗朗上口。
也可以適當的買一些古詩文的書,讓孩子讀一讀。不認識的,不理解的可以查一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讀得慢一些沒關係,慢慢品味古詩文的魅力,語文能力就在這一點一滴的浸潤中得到了提升。
可以買《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能提升孩子閱讀古詩文的鑑賞力。
-
3 # 大漠孤煙ftms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的提高更是要逐級而上,一步一個腳印。
首先是大量的閱讀。大家名著,優秀的各種題材的文章,古詩詞等等。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表達情感的方式啊。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書籤,對優美的句子摘抄,做好筆記,加深自己的詞彙量。
在前兩個有了量變的情況下,可以試著選出一些文章中的場景或事物,自己試著對同一場景或事物,做自我描述,和原文對比,以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閱讀理解,摘抄筆記,最後為我所用,做好這三步,語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
4 # 塵沙秀才
在談提高語文能力之前,是不是先弄清楚什麼是語文啊?
什麼是語文?幾乎沒有語文老師清楚!這是一個幾乎讓人不敢相信的事實!
語文教學混亂不堪,一塌糊塗就是證明,表現出來的就是學生語文成績根本不具備區分度。沒有區分度就意味著大家都差不多,半斤八兩!
是什麼造成的?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什麼叫禮樂不興,培養不出真正有語文能力的人才就是語文教育的禮樂不興,一片蕭條,根本出現不了人才濟濟的禮樂繁榮景象。
什麼叫刑罰不中?刑罰就是判斷標準,對於語文來說就是不知道要考什麼?考試中好壞是非對錯全都是糊里糊塗。
對於這種亂象,孔子就一個回答:必也正名乎!先把什麼是真正的語文搞清楚,把這個搞明白了,語文教育才知道要教什麼,語文能力的培養根本就不用太操心,學生就像種子一樣,只要給予適當的土壤,水分和陽光,他們的語文能力就自然會形成。
什麼是語文?語者,論難也,文者,飾明也!難是因為不明道理,把道理講清楚,就是飾明。語文主要針對人事,所以語文其實就是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清楚的學科!把這些講清楚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自然就有了!所以古人讀書,絕對是以經典為綱。
反觀我們今天的語文定義,囉囉嗦嗦,亂七八糟,各說各話,更加糟糕的是,語文界居然在九十年代就形成了所謂的共識,不把語文叫科學,而是叫學科!我沒有胡說八道,不信大家可以去查這些資料 ,多麼偉大而且神奇的概念啊!科學是講道理的,學科則是可以拍腦袋隨意發揮的。這樣的創意,與現在那些什麼大語文,真語文之類的概念如出一轍。有意思嗎?
所以,培養人的語文能力很簡單,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清楚!
看看我們的教材吧,有講清楚嗎?絕大多數都是說情懷,劈情操。少有講點道理的,還相當一部分是歪理!我沒有半點胡說八道,看看粵教版高中的語文教材,什麼《布衣總統》,什麼《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都寫了些什麼?稍微是一個正常的的人都會覺得不舒服,搞不懂老師們為什麼還講得那麼煞有介事!學生不變成腦殘就已經很不錯了,還談什麼語文能力?
所以,誰能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給學生們講清楚,說完整,那麼他教出來的學生語文能力一定不賴。誰硬是說學生閱讀量不夠,恨不得用書把學生給埋了,教出來的學生心理一定強大得不要不要的!
-
5 # 素秋慈
語文從來都重要,現在更重要
語文是學科的學科,在學習所有學科之前,語文的掌握決定了其他學科學習的深入程度。同時,作為一種語言學科,又肩負著培養文化內涵的重任。
不管學生要涉獵多廣的知識世界,總是需要藉助語文的理解能力去完成,所以,語文作為重要的學科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不是大語文時代,語文依舊無可替代。
如果以考試佔比多少來衡量學科重要性,未免顯得太膚淺,也太盲目。
培養語文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放下小世界,關注大世界多關注書本外的世界,有利於開啟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經驗,增長孩子的見識。而經驗和見識是最重要的人生積累。
學習應當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尤其是語文,沒有鬆弛的狀態,很難寫出好的文章,也很難理解深刻的道理。
離開學習中的小天地,關注學習之外的大世界,這意味著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有一個適當的平衡。
學習之外的時間,就拿來放鬆、體驗、觀察,讓孩子當一個成長中的“人”,滿足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有了更廣闊的世界和更豐富的體驗,才有了對語言更深入的認識,進而對語言的運用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第二,日積月累,步步為營日積月累對於語言基礎的掌握至關重要,在詞彙和金句上面步步為營,就可以笑到最後。
我曾經輔導學生,讓他每天學習兩個成語,我問他這樣的任務對你來說難嗎?他說不難。也許是覺得我小瞧了他,他每天學了有10個左右的成語。
水滴石穿講究的是日積月累,知識積累講究的是步步為營。語言表達理念詞彙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每天學兩個成語,一年下來也是幾百個成語的量,相當多了。可貴的就是其中的堅持。
人的本性是貪婪的,也是懶惰的。學習的時候,總想貪多,想一勞永逸。實際上語言學科是最好偷懶的,基礎打牢了,以後的就簡單了。
第三,針對性練習,強化表達前兩點在輸入,第三點在輸出,而輸出講究一定的邏輯和技巧。針對性的練習就可以強化對於技巧的掌握,讓文章手到擒來。
詞彙訓練我不光讓孩子記成語,我還會讓他就成語造句、辨析,然後找出它的反義詞、同義詞,並把這些說明白寫下來。這樣不光訓練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同樣在過程當中,他們就會掌握這個詞語的運用。我的方法是這樣的:比如安然無恙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可以用來形容什麼?不可以用來形容什麼?什麼時候可以用它?什麼時候不能用它?還有什麼詞可以替換它?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讓學生判斷正誤。
每個孩子自己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對於基礎積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訓練我曾經訓練學生就同一件事情寫了三篇文章,這種為了寫而寫,就是強化語言表達和凝練的技巧。透過反覆的揉合,深化對語言的加工,學生就逐漸掌握了讓語言更好的為思想服務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這樣的:第1遍,隨便寫,想寫什麼寫什麼。第2遍,寫成記敘文,想怎麼寫怎麼寫。第3遍,寫成命題作文,按照我的要求來寫。
這種訓練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然後自行修改文章。這種分層次的練習很有挑戰,也富於變化,能讓學習沒那麼枯燥。
以上就是筆者在教學當中積累的一點粗淺經驗,比不上大咖級的人物,也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我本身不喜歡枯燥的學習,也不主張“頭懸梁錐刺股”過度勤奮,個人比較建議聰明的學習——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我們的母語。
-
6 # 敏敏1111111111
語文的本意是語言文學,那麼顯然是應該注重這兩個層面的。語文的提高必然是大量的輸入後,方可大量的輸出。什麼是輸入,那就是大量閱讀,大量的背誦和朗讀,只有這個基礎有了,才可能輸出。什麼是輸出,就是可以出口成章出手成文,可以快速理解文字的意思。很多孩子數學不好,尤其是應用題不會做,其實相當部分的孩子連題面意思都看不懂,歸根到底還是語文能力薄弱。所以語文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
我在學生生涯語文成績一直不錯,但是我不認為老師起到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是我從小愛看書,看的書的範圍非常廣泛,武俠的,名著的,懸疑的,斷案的,都非常愛看。最後我喜歡語文這門課也是出於大量閱讀後產生的興趣。大量閱讀就是輸入的第一步。
以上謹代表個人觀點。
-
7 # 戲墨33
大語文改革背景下,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或者作為家長必須加強學習,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確保自己的學生,自己的子女跟上教育的步伐,不掉隊,不落伍。
大語文要求孩子必須有海量的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常態,沒有閱讀也就談不上語文學習。因此,強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興趣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當孩子喜歡上了閱讀,語文學習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倡導孩子整本書閱讀,碎片化閱讀對語文學習作用不大。
大語文要求孩子必須強化語文實踐。大語文強調“生活即語文”,就是強調語文學生要融入孩子的平時生活中,而不僅僅是課堂。要倡導孩子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學會交流,學會溝通,學會觀察,學會勞動,學會探索,學會合作……這就是語文學習,母語學習。
大語文要求學生接受傳統文化薰陶。五千年中華文明,是語文學習的大資源庫,引導學生走進經典,飽腹詩書,強化語文素養積澱,是大語文背景下的語文習得的必由之路。
-
8 # 墨藝學舍
我的經驗就是:大量的閱讀中外經典名著!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多讀,讀熟,讀透!不僅可以讓你語文成績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讓你從中得到藝術、歷史、邏輯、自然、道德等等諸多方面的素養提升!
-
9 # 迎風蕩
不少家長恨不得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聽寫、背誦、抄抄寫寫……似乎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語文學習水平。其實這種想法存在誤區。
有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能有效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並且在10~14歲的這段時的裡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與寫筆記心得的技巧,透過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圖書、經典詩詞等書藉,能為他今後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思維的能力,價值觀的取向打下堅定的基礎。
學習語文,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多讀書,勤記心得。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素材,才能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只有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眼界,放眼未來。
-
10 # 海絲之城
語文的能力,我個人認為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內在語文素養,另一方面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大語文環境下,這兩方面的能力當然不僅僅是從課堂上去提高,還應該從課外來提高。
我認為課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語文的能力:
1.課外多閱讀。作家冰心就曾經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透過閱讀可以提高讀和寫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
2.課外多參加實踐活動。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代名人也有飽讀詩書之後四處遊歷的經歷,透過實踐活動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見聞,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
3.生活多感悟。我們的生活是一個色彩紛呈的社會,身處生活中,需要體驗生活,更要感悟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透過感悟生活,將這種感悟,內化為我們的語文素養。
4.多動筆。能說會道,並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文思泉湧的時候可以寫寫隨筆,社會實踐的時候可以寫寫調查報告,對於生活中某些爭議的話題,可以寫寫議論文來闡述的觀點。
透過大語文環境來提高語文的能力所需時間很多,而現在學生所學科目多,作業量大,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學生時間都被佔用了。所以大語文環境下提高語文能力的路不好走。
-
11 # 牛皮社
在教育界,一直有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得語文者得天下。”
第二句話是:“得作文者得語文。”
怎麼理解這兩句話呢?首先,在所有的科目中,不管是數學、科學還是英語、歷史等,基本上是以客觀題為主(英語雖然也有作文,但分值不高,也容易滿分),考滿分都相對容易。所以,想要靠這些功課來拉開分數差距,基本上很難很難。
唯有語文,有閱讀理解,更有作文,這兩項的分值都比較高,稍有差池,那扣分就不是一分兩分了,一不小心就能拉開巨大差距。所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
其次,上面也說了,作文分數在語文中佔了最大頭,中考語文總分120分,作文40分;高考語文總分150分,作文60分。所以,就算前面的題目全部做對了,作文要是寫砸了,語文考試也的不了好成績。所以,語文要考好,作文很重要。
由此看來,不管語文改革怎麼改,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主要還是在於閱讀理解和作文。
作為母語,語文教育所承擔的功能,可不僅僅是為了中考高考,而是我們民族優良傳統和文化的傳承。對於語文的學習,主要還是體現在一個“用”字。
透過大量的閱讀理解,字詞的讀音、含義等,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專門去記。並且,讀得多了,寫起作文來,也會自然而然變得順手的。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就是這個意思。
閱讀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課外閱讀。這個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來,每天保持一定的時間就好(具體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而定),養成閱讀的習慣。另一部分是閱讀理解的閱讀。找一本閱讀理解的練習,定期讀一讀做一做,熟悉閱讀理解做題的套路。
然後是寫作。說實話,寫作文其實並不難。但很多孩子覺得寫不出來,沒有東西可以寫,其實主要還是在於沒有掌握寫作的技巧,不懂得素材的靈活運用。如果能掌握寫作技巧,加以適當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的作文分數應該都不會太差的。(當然,這個說起來又要滿滿一大篇文字了,下次有機會再說。)
-
12 # 啟航語文
現在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教育已經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重視,但是對於如何提高語文能力,有許多人還是模糊不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語文能力包括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兩方面。在我們大語文觀沒有提出來之前,我們更多重視的是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忽略了語文素養的培養。大語文觀提出來之後,有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培養語文素養啊,就是多讀書,多摘抄,多積累,會寫作。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語文素養更多的是培養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思想感情和態度價值觀。這就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課本教學,聽說讀寫是基礎。足夠詞彙,足量的閱讀,足夠積累是提高語文能力基礎。應試教育背景下,這種工作作的很多。現在同樣重要。不再贅述。
二、走進生活,走進實踐,走進大自然,去運用語文,感悟語文,體會生活之美,人生精彩。例如走進濛濛春雨中,體會潤物無聲的靜默、沾衣欲溼的輕柔、渭城朝雨的清新,斜風細雨的細密閃亮。走進田野體會什麼是小草青得逼你的眼?山朗潤起來是什麼樣子?什麼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走進農田體會什麼叫粒皆辛苦?體會什麼是收穫的幸福?走進工廠體會勞動的艱辛,父母的辛苦,聽一場報告 體會什麼是自立自強自信……然後把這些體會,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 不急功近利,注重細水長流。教育是細水長流,能潛移默化的過程。那些文質兼美的課文、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一定會成為育人的養料,幫助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成果,也一定會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文化品位、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堅信:只要鍥而不捨,今天的薰陶、感染、教育,在學生的明天或多或少都會有效果。
-
13 # 三金鑫加三土垚
我對“大語文”的理解就是:從課堂語文延伸到課外語文,從教材語文延伸到群文閱讀,從語文學科延伸到各個學科…總之,就是人類的文明史都可以與語文聯絡起來!但是不管怎樣延伸,都是在學好語文基礎的基礎上去延伸的,所以,學好大語文,首先牢牢抓住語文學習中一些最本真的東西和方法。
1、朗讀和背誦
語文首先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讀、說和背。“讀”可以有朗讀、默讀、瀏覽讀……我個人建議孩子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中低年級多采用大聲朗讀來讀教材和文言文。
這裡我想重點說一說背誦。過去有幾年,“死記硬背”被人罵得不行,說這是最愚蠢的學習方法,一時間大家都不去讀,不去背誦了,可是事實證明,我們都錯了,不“死記硬背”,我們的語文怎麼也學不好,不“死記硬背”我們的這個社會也浮躁了許多,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不“死記硬背”,他在語文的學習中應該是寸步難行的!因為“死記硬背”,我們就會在背誦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基石,也可以從中總結背誦的方法,越背越容易,所以,我強烈建議,語文啟蒙學習和終身學習都離不開“背誦”。
就拿我現在讀一年級的女兒來說,我女兒不是那種聽一聽古詩,就可以自己背誦出來的孩子,可以說記憶力一點也不好,三歲多點,我試著教她認字,“賞月亮”這三個字,無論我用什麼方法教她,一晚上了,她就是不會分別認讀這三個字,於是,我就想,先不要教她認字吧,還是堅持給她讀故事。到了四歲多,暑假的時候,我開始教她被唐詩,一首唐詩,我要反覆反覆教她三四十遍,我們一起要花一個多小時,她才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把一首五言律詩背誦出來,還不能像有的最少一樣,順口溜一樣背出來,但是,我也堅持了一個暑假,我們一起背了將近100首古詩。到了五歲多的暑假,我就和她一起背《詩經》和學習漢語拼音,剛開始一個月,我每天早上花一兩個小時幫助她讀通一篇文章,下午再花一個多小時,她自己才能讀順這篇文章,要到晚上再花一些時間,她才能不是很流利的背誦出來,即使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到了第二個月,她的拼音也學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拼讀,再加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她下午就能完成背誦一篇《詩經》的任務,到了快開學的時候,她很多時候,上午就能完成背誦的任務了,更神奇的是,她自從讀了一年級,我就沒有輔導過她的課文背誦,基本上每篇課文的背誦作業,她都是直接背出來,一年級的語文作業,也幾乎不用怎麼輔導,她自己也學得很輕鬆。
我在我女兒身上就很明顯的感覺到,背誦給她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我相信對於那些記憶力好一點的孩子來說,如果也能堅持背誦,效果會更讓人意想不到呢!
2、閱讀,閱讀,還是閱讀。不管你現在讀幾年級,現在開始閱讀都不晚。
首先,孩子小的時候,親子閱讀。讀繪本,讀國學啟蒙書都可以。
其次,讀小學了,一二年級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如果家長有時間,就和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孩子實在沒有時間,只有一開始強制性的要求閱讀,然後與孩子針對她的閱讀做簡單的一些交流。
接著,到了三四五年級,要大量讀文學經典和其他學科的課外書,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時間,有能力讀這些書了,所以千萬不要浪費了。因為到了初中,很多孩子的閱讀興趣相對就會比較集中於她自己喜歡的那一方面了,而且課餘時間相對來講會減少很多。所以,海量的閱讀還是要靠小學階段。
我認為,語文學習抓住了朗讀背誦和閱讀,不管是小語文還是大語文,都可以迎刃而解。
-
14 # 陳呵呵語文
如何提升語文能力,主要是學習觀念的轉變。
孫權勸學中只是要求呂蒙:但當涉略,見往事耳。
這種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學習觀念顯然不能有效提升語文能力。
提升語文的有效途徑應該是專業化培養。
一、定目標
比如目標是提升現代文閱讀能力。
二、分任務
準備一本現代文閱讀專項練習。任務是一天一篇。
三、正確示範
老師先對現代文閱讀的規範進行講解,學生了解答題基本要求和方式。
四、練習
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閱讀題。
五、反饋
老師或家長在完成後馬上進行批改,對學生的答題進行分析講解,歸納題型,梳理答題方式。
六、構建知識體系
兩個月內,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現代文閱讀的知識體系。熟悉不同體裁的文章的特點,一如庖丁解牛,瞭然於胸。
總得來說,語文能力的提高要講究效率。在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擁有解構文章能力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量的泛讀,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15 # 使用者9827079837940
簡而言之,語文就是語言的完善(由說話到寫成文章)。精妙之處是讓人聽得懂,喜歡(如朗朗上口丶言簡意賅、文詞華美)。讓人聽說讀寫感覺愉悅。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讓現代文學脫穎而出,應試教育又讓語文複雜化(添加了語法丶修辭等規範性東西),學生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使語文枯燥乏味。我研究小學語文後,教授孫子頗有建樹,篇幅有限,容後介紹。
回覆列表
語文教學現在還是一種各自摸石頭過河的狀態。何為語文能力,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所謂聽說讀寫只是一個很表面的東西,聽和說根本沒有考查過,就剩讀寫了,往往以讀為主,各種材料閱讀,翻新花樣在考查,而對於寫作,往往換湯不換藥,800字左右的要求從來沒變過。
所以聽說讀寫能力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已。我覺得語文能力應該是:理解,欣賞,應用。
理解:能夠理解字詞含義,理解基本的表達方式,理解文章真實內涵。
欣賞:能體會文學作品的美感,體驗生活的情趣和美好。
應用:能流暢清晰表達(口頭和書面),能做一個語言多面手,在生活和工作中靈活自如表達自己。
這就是語文能力,在課改背景下,要用更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語文,體會語文的美好;要讓語文學習多些話題少些問題,特別是那種預設了答案的問題,儘量避免。要讓學生平等地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