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三觀粉碎機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開來解答能夠解答的更加清楚,那就是清朝皇帝屬於哪一旗和除皇帝以外的皇室屬於哪一旗。
答案自然也是很簡單,那就是皇帝不屬於任何一旗,皇室哪一旗都有。
不過…………
好了,在不過之前我們首先來簡單看一看什麼是八旗。其實關於八旗制度的建立,很多人知道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當時為了滿足“全民皆兵和社會組織生產”需要而建立的一套制度,隨後在滿族不斷的壯大中逐漸發展成了後來我們所知道的以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以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為下五旗的八旗制度。
關於演化細節我們就不在細說了,只是這裡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哪個旗,跟姓並沒有關係。比如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帝姓愛新覺羅(氏),但是每一期都有愛新覺羅氏的人。
所以回到問題,上三旗無主,全部由清朝的皇帝直接管轄。下五旗每旗分佐領(外佐領)和府屬佐領(內佐領)的隸屬關係,其佔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領,但實際上其實也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不過,由於鑲黃旗是八旗之首,同時也是滿清軍事,經濟,政治的絕對力量,雖然皇帝不屬於任何一旗,但是滿族的皇帝都會把自己歸類到鑲黃旗下,畢竟他還有一個稱呼就是“鑲黃旗佐領上”。
同理,雖然除皇帝以外的滿清皇室在哪一旗都有,但是絕大多數是屬於上三旗之一的,並且鑲黃旗佔據著權力巔峰,比如皇后等。
-
3 # Zyzhy678abc
清代皇族分佈八旗之內。只有皇帝本人才固定為鑲黃旗。
順治親政後,最終確定兩黃旗及奪自多爾袞嗣子多爾博的正白旗為上三旗(可笑啊,乾隆43年恢復多爾袞的親王位,找來多爾博子孫受爵,卻不將正白旗還給人家),上三旗事務及士兵由皇帝親將,無旗主,負責京畿地區防務。下五旗分佈各重要城市,從事警備及監督綠營的任務。
事實上,努爾哈赤後期到皇太極掌權前,多爾袞兄弟掌握的兩黃旗才是真正的兩黃旗。因滿族尚黃,所以皇太極將自己的兩白旗強行與兩黃旗對換旗色。就是說,皇太極之後兩黃旗的主體部分其實是努爾哈赤後期的正白旗和正藍旗。因後世皇帝都出自皇太極子孫,所以鑲黃旗的政治地位得到了保持。
自康西掌權開始,旗主的政治地位逐步下降,不再有諸王貝勒議政的權力,清代正式從軍事貴族合議制徹底轉變為皇帝全權獨裁製。尤其康西的成年兒子太多,上三旗的200多個牛祿無法安置,就乘機將諸子分到各旗任旗主、王、貝勒,以成慣例。這個行為當然會分去很多牛錄,但原來的旗主王公實際已經反抗不了了。
就是說,除非某個皇子成為皇帝,否則他的旗屬就被固定在皇父之前分配的某旗。
下面說為什麼鑲黃旗地位最高。
皇太極當政後趁機佔有鑲白旗,以兒子豪格作旗主(鑲白旗旗主杜度之前已被努爾哈赤調到鑲紅旗)。之後,皇太極殺掉鑲藍旗主阿敏和正藍旗主莽古爾泰,為完全吞併正藍旗,將正藍旗和自己的正黃旗(原正白旗)混編再一分為二,組成新的正黃和鑲黃旗,並分出8個牛錄給豪格。豪格此時有原鑲白旗(對換旗色後的鑲黃旗),加上八個牛錄後改正藍旗。所以皇太級時期的上三旗為兩黃旗及豪格正藍旗,合117牛錄,為第一大勢力,多爾袞三兄弟擁有有兩白旗98牛錄,為第二大勢力。其餘兩紅及鑲藍旗合96個牛錄為吃瓜群眾。
背景:
1、黑旗。黑旗是努爾哈赤家鄉周圍滿族部落組成的第一旗。努爾哈赤勢力擴大後再組黃旗,黑旗交由弟弟舒爾哈齊統帥。舒爾哈齊反叛被殺,黑旗一分為三:正紅旗25牛錄,旗主努爾哈赤次子代善,鑲紅旗26牛錄,旗主代善長子嶽託,鑲藍旗33個牛錄,旗主舒爾哈齊第二子阿敏。
2、白旗。皇太極原正白旗來自於滿族第三旗(白旗)。白旗是滿族最大的哈達部組成,旗主是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褚英當時已明確定為努爾哈赤繼承人,可想此旗實力最大。褚英被殺,白旗一分為三:正藍旗21牛錄(滿牛錄,下同),旗主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正白旗18牛錄,旗主是努爾哈赤世交董鄂和合理(董鄂氏本出自愛新覺羅氏,至努爾哈赤爺爺一代才正式分出,之後,正白旗由皇太極控制)。鑲白旗15牛錄,旗主是褚英長子杜度。
3、黃旗。努爾哈赤將自己所統的黃旗分為兩旗,正黃旗(45牛錄)和鑲黃旗(20牛錄),晚年將兩黃旗大部分授予同母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作為親軍,他曾有明確指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自己死後親軍全給多鐸,但另賜一旗給多爾袞。所以,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後來能在年長哥哥侄兒群伺情況下生存下來,最大倚仗就是這最初的兩黃旗65牛錄(當是絕對精銳的精銳)。
因此,皇太極組建的新鑲黃旗大體出自白旗(皇太極正白旗及莽古爾泰正藍旗)。
即是說,新鑲黃旗主體是較早臣服努爾哈赤,也是力量最強大的哈達部。顯然佔有較高職務和較多資源,當然有極高的地位。
-
4 # 風雨中的小草
先籠統的介紹一下,努爾哈赤在最初建立八旗制度的時候,他統管著正黃旗和鑲黃旗,其餘的六旗由他的子侄統管。後來入了關,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帝福臨收回了多爾袞的正白旗,並把自己原先統管的兩黃旗和正白旗合稱為上三旗,從此上三旗由皇上統管,其餘的下五旗由下面的親王,貝勒統管。再到後來,旗主的權力被逐漸削弱,整個的八旗統一由皇帝管理了。
所以,整個的八旗都是皇室的,並且,皇帝有“抬旗”的權力,如果非要說皇室屬於哪一旗,只能說肯定是上三旗。
下面我們再系統的看一下八旗的歷史,他的興盛和衰弱。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建立的,它是滿洲軍事,社會組織的一種形式,後來成為後金政權的基礎。
八旗制度既是軍事制度,又是經濟和行政制度。因為最早的八旗,有兩大特點,一是兵民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
二是軍政一體,有事抽調,無事歸旗,“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他們的土地和工具分配也都按牛錄為單位。
努爾哈赤建立了滿洲八旗,皇太極在後來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入關時的八旗,在各種戰役中都能以一當十,摧枯拉朽,那是八旗武力最精銳,最強盛的時期。
為了保證八旗兵丁能夠專心致志的參加軍事訓練,清政府甚至規定所有旗人不得經商、不得做手工業、不得私營土地、不得出賣勞動力、不得從藝為伶,只准幹一樣,那就是習武當兵。 但讓清朝統治者沒想到的是,因為失去了平日維持訓練的打獵模式,駐防關內的八旗兵丁一下子就放了羊。
馬也不騎了,箭也不射了,閒散終日,無所事事,多以提籠架鳥、喝茶聽戲打發時光,消磨歲月,逐漸變成老爺兵、公子兵,八旗兵也隨之成了花架子。以至於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時,八旗兵根本不堪一擊,不得不讓曾國藩等人自招鄉勇。
八旗的衰敗與清政府的衰敗同步,隨著國家的逐步穩定,八旗兵的戰鬥力也日益薄弱,慢慢的成了只能依附於國家的寄生蟲。
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清政府的滅亡,八旗制度才得以終結。
-
5 # 幾葦渡
皇室是個大概念,可以廣義理解為宗室,也可以狹義認為是皇帝至親一家人。
清代八旗制度,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幾個時期的演變,最終皇帝親自掌握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稱之為上三旗。這三旗之中,沒有其他宗室王公。而相對應的下五旗,都是分封的宗室,既有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時的最初旗主子孫,也有歷代皇子封爵後的的入旗。
八旗的基本單位牛錄,其頭目漢名叫佐領,若干牛錄設一參領,若干參領為一旗。而滿洲、蒙古、漢軍,都是這個旗下的不同牛錄性質,並非獨立的一旗。
皇帝本人及后妃、未成年皇子、前朝後妃等,算是哪一旗?有一種說法是屬於“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
皇子成年封爵,就要分家了。皇帝從下五旗某一旗指定若干牛錄給兒子,於是皇子成了這些旗人的主子。如:正紅旗:允䄉、允禑、允禮; 鑲白旗:福全,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藍旗:常寧,允祀、允禟、允祥、允禕、允祜,弘晝; 鑲藍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康熙雍正之後,下五旗幾乎沒有了實際的旗主。皇帝透過八旗都統,來管控下五旗。
-
6 # 北洋海軍炮手
準確點說,清朝的皇帝是八旗最大的旗主。
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表面上清帝直接擁有上三旗全部人口以及壯丁、財產,下五旗由各個王爺均分,但是實際上,一個旗往往有三四個旗主王爺以及一大堆旗內王公,到底聽誰的,實際上還是得聽皇帝的。雖然對於旗人來說,有“本主”和“共主”之分,但是實際上,只有皇帝才是唯一的主子。
而且,打壓八旗親貴從皇太極時期就已經開始。皇太極為了向君主專制王朝過渡,先後削弱議政王大臣和各大貝勒的實力,並先後且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來分散親貴的實力,並且扶植漢官來牽制親貴們的實力,可見其力度之大。
而且,對於專制君主來說,誰是最大的威脅?答案當然是他的那些親戚們,比如說他兒子,他兄弟。自古為了爭奪皇位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的例子多了。所以,打壓八旗親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不過也有不少的效果,我大學時期因為個人興趣學習了一些滿語,也曾經翻看了一部分清代滿文件案。清初旗人稱呼本主是ejen(主子),稱呼皇帝為han/huwangdi(汗/皇帝),很少有直接管皇帝叫ejen的。反倒是到了清朝中後期不少八旗官員的請安折上對皇帝得稱呼大部分都變成ejen了。由此可見,皇帝才是八旗的旗主。
所以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
7 # 談古論金
清朝皇室如果是指宗室(滿語uksun的意譯,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俗稱“黃帶子”)和覺羅(滿語gioro的音譯,除塔克世的直系子孫以外的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的直系子孫,俗稱“紅帶子”),也就是歸宗人府管理的愛新覺羅家族成員,那麼在八旗中的任何一個旗都有。
而如果是指皇帝本人,那他並不因為是八旗的共主而不屬於八旗中的哪一旗。
事實上,清代皇帝隸屬“頭旗頭參領頭佐領”,也就是說他的旗籍屬於“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而皇子很多在冊封后要分到其他旗,和人們想象的不同大多是下五旗而非上三旗。
皇后當中鑲黃旗是人數最多的,皇后本人和外戚抬旗也往往抬入鑲黃旗,聯姻帝室的家族被高看厚待優遇,自然是要抬入最尊貴的旗,由此間接也可以推論。
作為努爾哈赤左膀右臂的開國五大臣中的額亦都、費英東都屬於鑲黃旗;受順治帝顧命的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遏必隆、鰲拜也都屬於鑲黃旗,佟國維、隆科多、薩布素等也是鑲黃旗;乾隆朝的孝賢皇后、一等公傅恆、郡王福康安、一等公海蘭察同樣都屬於鑲黃旗,這些貴戚名臣的旗籍也是鑲黃旗頭旗地位的一個間接佐證。
郎世寧《乾隆大閱圖》中,緊隨一身戎裝的乾隆帝身後的是10面鑲黃旗,這也是一個影象意義上的歷史證據。
皇帝如果按照一般旗人的自我介紹方式自稱,應該是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下某某,當然,他不會這麼自我介紹。
-
8 # 冷兵器研究所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開始建立“四旗”兵制。
努爾哈赤將部署統一編成四個“固山” (漢譯固山為旗),取狩獵四方合圍的含義。統領四方的北方固山用黃色旗為中旗(有資料為“中我旗”、“北方汗旗”), 意為北方屬水,而五行之中土克水,故用代表土的黃色作為旗幟;同理,西方固山以紅色為旗,是因西方屬金,火克金,而火的顏色為紅的緣故;東方固山以白色為旗,是因為東屬木,金克木,金色為白,故白旗居於東方;南方固山以藍色為旗,也是由於南方屬火,水克火,而水之色為藍,故南方立藍旗。四方固山旗色的制定,是對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熟練運用,它反映了五行學說在當時很盛行,也影響了之後八旗旗幟的制定。
之後,努爾哈赤將原來的“四旗”稱為“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又新建“鑲黃旗”、 “鑲藍旗”、“鑲白旗”、 “鑲紅旗”,“八旗”編制始現。
至於建州八旗建成之時,兩個黃旗由努爾哈赤親率,代善統領兩紅旗,正藍旗和正白旗則分屬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鑲藍旗和鑲白旗則由杜度(努爾哈赤長孫)統領。所有治下軍民均隸屬八旗,他們也是八旗領主的私產。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四貝勒(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史稱清太宗,以次年(1627年)為天聰元年。
及至皇太極繼位之時,各旗的領主又有了新的變化。皇太極親領兩黃旗,多爾袞領正白旗,代善仍領正紅旗,莽古爾泰領正藍旗(天聰六年獲罪後由其弟德格類領正藍旗,在德格類也獲罪後,太宗將正藍旗一分為二,劃入兩黃旗中),多鐸領鑲白旗,阿濟格領鑲紅旗,阿敏領鑲藍旗(天聰四年阿敏因“十六條罪狀”獲罪後由濟爾哈朗統領)。
到了多爾袞執政時,又將正藍旗恢復並由自己統領,加上正白旗,多爾袞親率正藍、正白兩旗。順治七年,多爾袞死,其所領正白旗改由皇帝親領,這樣皇帝親領的就有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三旗,由此開始有“上三旗”即“皇帝三旗”之說。
而清朝皇室,也就是愛新覺羅氏族其實是分散在各個旗裡的。
皇太極時期,其成員約有 100 人,旗籍分佈情況如下
鑲白旗:豪格;
正黃旗:葉布舒;
鑲紅旗:碩塞;
正黃旗:高塞;
鑲黃旗:常舒、韜塞。
順治時期,其成員是 419 人,旗籍分佈情況如下
鑲白旗:福全
正藍旗:常寧
康熙時期,其成員約有 490 人,旗籍分佈情況如下
鑲藍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鑲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藍旗:允禩、允禟、允祥、允禕、允祜;
正紅旗:允䄉、允禑、允禮。
之後,還有更多分佈。
-
9 # 西堤讀文史
(初時上三旗不包括正白旗,而是正藍旗,多爾袞後來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將正藍旗降至下五旗。)
所謂八旗,在努爾哈赤時代其實是一種近似於軍隊的團營這樣的半軍事組織。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的時候,得有兵馬吧,就像清末團練軍隊的基層組織都是這個營那個軍的。
而努爾哈赤帶領的基層隊伍叫牛錄,首領叫牛錄額真,相當於連長營長之類的,一個牛錄額真管轄三百人。這三百人及其家屬,都是這個牛錄額真的從屬。
牛錄的上一級是甲喇,設首領為甲喇額真,五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
甲喇的上一級是固山,設首領為固山額真,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
也就是一個固山額真管理五個甲喇額真,也就是二十五個牛錄額真,統轄7500名左右計程車兵,及其家屬奴隸。
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手下總共有四個固山額真。每個固山額真有一面旗,就是一開始的正黃,正白,正紅,正藍。
可是隨著努爾哈赤不斷在東北兼併各種部落,他手底下計程車兵和人口也急劇增多。於是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等四旗。再後來把蒙古人和漢人也編入八旗,就是所謂的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
這些固山額真也成了各旗旗主的從屬了。後來固山額真改成了都統。八旗都統一般是旗主的從屬。跟旗主的關係就像總經理跟董事長。
而各旗旗主是努爾哈赤分配的,主要是他的兒子們和侄子,一開始並不固定。
到努爾哈赤死的時候,留下遺命,選擇了七位旗主統領八旗。為什麼七個人統領八個旗呢?
因為皇太極一個人統領了正黃、鑲黃兩個旗。
努爾哈赤死時八旗旗主分別是:
皇太極統領正黃、鑲黃兩旗。
莽古爾泰是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為努爾哈赤第五子。後來這個正藍旗被皇太極吞併,雖有旗主,可是此旗已經被皇太極直接管轄了。
正黃、鑲黃、正藍就是一開始所謂的上三旗。等到多爾袞的時候,把正白旗交給皇帝直接管轄,就把正藍旗踢出了上三旗,上三旗從此正式確立,變成了正黃,鑲黃,正白。
至於其他的各旗旗主,也可以一併講一下。
大貝勒代善是正紅旗旗主。因為他擁立皇太極有功,他的兩個兒子還封了鐵帽子王。
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就不用多說了。
阿敏是鑲藍旗旗主。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他爹是速爾哈赤,也翻譯成蘇爾哈齊,速爾哈赤因為搞分裂被努爾哈赤弄死了。阿敏此賊曾經在永平和遵化屠城,真該千刀萬剮。
阿濟格是鑲紅旗旗主。
多鐸是鑲白旗旗主。
以上是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各旗的旗主。
到了皇太極死後,各旗旗主又有了新的變化。
順治還是統轄正黃鑲黃兩旗,並將多爾袞的正白納入,正藍雖然被踢出上三旗,可是仍然由順治統轄,這些由皇帝統一管轄的四旗,旗主都是皇子裡面的親王貝勒。
根據清代的定例,從順治以後,下五旗又設包衣佐領,這些包衣佐領都是由各代的皇子和旗主的後代擔任。一般這種佐領在某旗就稱為某旗貝勒。
例如你在藍旗做小佐領,就稱為藍旗貝勒。相當於把各旗又分化成很多小佐領。目的是防止旗主勢力太大。
從此以後,皇室人員就遍佈下五旗了。
而上三旗的旗主,一般都是皇帝的兒子們,各種親王貝勒擔任。
所以,要說清朝皇室屬於哪個旗,可以說八旗都有啊。
-
10 # 種花家孤寡老人
清朝的皇室是正黃旗,也兼管鑲黃旗,到順治時期,又加入了正白旗,統稱為上三旗,由皇帝直轄管理。剩餘的旗就由其他功勳宗室管理。
清廷沒進入北京之前,皇帝只是直轄兩黃旗,但是這個兩黃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變不是指顏色,而是兩黃旗的成分。既然是汗王或皇帝直轄,就是需要最強力的兩旗人,用以威懾不服。比如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實力最強勁的是兩白旗,並且刻意留給了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小兒子多爾袞和多鐸,但皇太極登上汗位後,馬上把自己手上的兩黃旗和多爾袞、多鐸兄弟手上的兩白旗互換,把實力更強的兩白旗改成兩黃旗,原來的兩黃旗改成兩白旗。輕而易舉的就達到了佔據最強實力的目的。
至於順治時期將正白旗納入到皇帝直轄,也是在多爾袞死後,順治有感皇太極時期和自己年少時,皇帝掌握的直系力量不足以乾綱獨斷,經常遭受威脅,所以刻意的加強皇權的一種舉動。從此皇帝就一人獨佔上三旗,再分化其餘五旗,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基本上清朝從順治晚期開始,皇權就一家獨大,所以康熙能輕鬆處理掉鰲拜,就是在於此。
-
11 # 牛頌通鑑
滿族人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他的旗籍。自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編立八旗之後,努爾哈赤作為八旗之主,他的子侄分掌各旗。據《滿文老檔》和《清實錄》記載,最初當過旗主貝勒的有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嶽託等十人。
其中皇太極任正黃旗、鑲黃旗兩旗旗主;多爾袞、多鐸分主正白旗、鑲白旗,阿濟格曾領正白旗後被多爾袞代替;代善和他兒子嶽託分別分主正紅、鑲紅旗;莽古爾泰和其弟德格類相繼轄領正藍旗;阿敏曾領鑲藍旗後因過失被革職,由他弟弟格爾哈朗繼任。
八旗貴族及八旗制度
由於旗主在皇族中的地位,加上戰功等其他原因,鑲黃、正黃和正白旗素有“上三旗”的地位,為貴族中的貴族。
在八旗制度中,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是最初所設的黃、白、紅、藍四旗,由於規模的擴張壯大,又增加四旗,就在黃、白、藍旗上鑲上紅色的邊,在紅旗上鑲上白色的邊,形成八旗完整編制。
由於有了新的鑲邊的旗,原來的旗就叫做“整旗”。清軍入關後使用漢字,“整”字筆畫多,就用了“正”字簡代,意思是整面顏色之意,語音還應唸作“整”。後來“鑲”字也簡代以“廂”字,北京的不少地名沿用至今。正旗、鑲旗沒有正與偏的含義。
清朝八旗制度的作用
但清朝時京城的人是分成了旗人和民人,八旗制度中又分王公貴族與軍兵家屬。八旗王公貴族又分皇族和異姓貴族。異姓貴族是指皇室以外的八旗貴族,主要是清朝的開國元勳、功臣和皇親國戚。而皇族又分為宗室、覺羅。
宗室,指的是清顯族塔克世(努爾哈赤父親)的直系後代。覺羅,指的是清景祖覺昌安(努爾哈赤祖父)兄弟六人,即所謂“六祖”中直系努爾哈赤以外“五祖”的子孫後代。宗室成員允許使用金色腰帶以示尊貴,故俗稱“黃帶子”;覺羅家族成員允許使用紅色腰帶,故俗稱“紅帶子”。
八旗制度作為一種社會與政治合一、兵民合一的組織,對於有效的組織部族民眾,整合凝聚各方面人力、物力資源進行生產和戰爭,對於清統一全中國,都起到重要作用。八旗制度是在女真人氏族制度時期的“牛錄”組織基礎上創造的。
女真人出獵或征戰時,各依所屬族、寨行進。每十個人為一行進單位,設“牛錄額真”為首領(“牛錄”是箭,“額真”是主的意思)。
八旗制規定每300人編為1牛錄,有牛錄額真(佐領)管理其中一切事物。每5牛錄為一個甲喇,設一個“甲喇額真”(參領),每5個甲喇設一個“固山額真”即“旗主”,後稱都統。有清一代,牛錄及人數多有變化,但旗始終未變。
-
12 # 東北虎男323
鑲黃旗,但是不嚴謹,嚴謹的說是皇室屬於黑旗,然後白旗,然後黃旗,然後正黃旗,正白旗,正黃旗,皇帝鑲黃旗,皇家八旗共有。
首先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努爾哈赤家族整個皇室屬於哪個旗,第二部分是,當朝皇帝整個家庭屬於哪個旗,
1、最早,1796年以前,努爾哈赤整個皇室都是黑旗,努爾哈赤和弟弟舒爾哈齊在侄女婿也是主人,北韓族明朝遼鎮總兵李成梁的幫助下,(別問為什麼北韓人當明朝東北軍區司令,問就是李成梁他爸趕上遼陽兵變廣寧兵變跟著舅舅成為遼寧軍頭國家滅了其他軍頭不能不選他了),上撫順赫圖阿拉、佛阿拉等地建立勢力,第一個旗,就是黑旗,
2、後來人口擴大,丹東各族來投有了五大臣,黑旗一個旗容納不下不行,就有了白旗,舒爾哈齊分了過去,皇室家族分在兩個旗白旗黑旗,白旗後來有改名黃旗,但是皇帝全家應該算還在黑旗
3、再後來有了黑白紅黃四旗,紅旗是褚英努爾哈赤大兒子,舒爾哈齊叛變,另去一個山上建國(女婿李成梁及李成梁兒子們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安排的怕奴才尾大不掉,另外當時李家出兵鎮壓哱㗑還鎮壓日本豐田秀吉抗日援朝,力量分散怕女真人趁機造反,分而治之)皇室分散在這四旗
4、終於獨立稱汗,黑旗變成正藍旗,努爾哈赤掌正黃旗,皇帝在真黃旗,全家分散在黃白紅藍四旗
5、1616年,建八旗,皇帝在正黃旗,全家分散在八旗
6、皇太極即位,皇太極是白旗的,多爾袞掌管鑲黃旗,多鐸掌管努爾哈赤親軍也是八旗最強大的六十六牛錄正黃旗,皇帝在正白旗,
7、皇太極逼正黃旗鑲黃旗改名正白旗鑲白旗,白旗改黃旗,福臨即位,皇帝隨媽媽鑲黃旗,順便說一句,大清皇后多出自鑲黃旗,
8、最後,進北京固定下來,皇帝是鑲黃旗旗主,屬於鑲黃旗下牛錄,第一牛錄第一佐領。皇家也就是努爾哈赤子孫,遍佈八旗。
綜上所述,其他回答都是胡扯。
,
回覆列表
瞭解清朝皇室擁有哪一旗,要簡單追溯以下八旗制度的歷史。
歷史上的八旗區制度源於滿足的狩獵組織,也是清朝滿族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之所以將“社會”“生活”“軍事”,是因為這一制度與當時的階級、生活方式以及戰時為兵,閒時為民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明朝萬曆年間,清太祖(女真部落首領)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的雛形,有黃、白、紅、藍四旗,之後擴充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組成八旗。八旗制度也是為了滿足當時“全民皆兵”的需要,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素質。到了皇太極時期,又將早先增設的蒙古旗編出了蒙八旗,後又有了漢八旗。
清朝入關前,八旗也不分上下,當時的汗王擁有滿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其中鑲黃旗是完全屬於皇帝一個人的,沒有其他的宗室在其中參合,其他的六旗由其子侄統領。入關以後,漸漸的為了鞏固皇權,皇帝將正黃旗也完全收歸名下,並且在順治親政後,為了穩定自己的皇位,將死去的多爾袞的正白旗也收了。其他的五旗由諸王、貝勒統領,因此也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差別。上三旗是皇帝的親兵,主要負責禁衛皇宮,下五旗就是駐守京師及各地。
有一些滿人在符合了一定的條件下,即使不是上三旗的,也會因為身份被抬旗,比如說慈禧,原本是鑲藍旗,後被抬旗到鑲黃旗,年羹堯則是從鑲白旗抬旗到鑲黃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