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看經濟

    你說的物質過剩應該是產能過剩的意思吧,其實這是針對社會總體而言的。從個人層面而言,大多數人都還是比較缺乏物質,因此仍需要節儉一些。

  • 2 # 求以秉公滅私

    很簡單,這個時代都是攀比心最強的時代,尤其對於女人來說更為明顯,但攀比毀了多少人的心智,以為所有的物質滿足了就是幸福,最為漂亮的女人,其實她們內心更空虛,而幸福離她們越來越遠,所謂的幸福是從心而發的,不是外在的

  • 3 # 寶葫蘆-德政

    其實有時物質過剩以後往往人們的追求就更簡單了,什麼都有了,什麼都見過了,看見什麼都不新鮮了。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是這樣的。衣服乾淨就可以,沒必要奢華。吃的順口就可以,品種再多也吃不了多少。一大桌子菜吃到肚子裡反而感覺是吃了一堆折羅。我感覺人們應該更關注的是生活質量。空氣質量,飲用水的質量,和吃的蔬菜和肉類的安全。40天的肉雞,100天的豬,能沒有激素嗎?所以物質過剩是好事,但是最注重的應該是質量。

  • 4 # 珍惜當下擁抱未來

    根據自己所需,貼近自然,靠近生活。生態環保是人們以後生活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簡單生活,釋放本質,不追求攀比奢華。

  • 5 # 民間論事

    沒什麼好回答的,我一直都是,有錢只買黃金不做其他儲存,投資只做乾股。吃菜不超過三樣,但是必須自然源的,佐料一般不用合成的。出門場合一般吃簡單的,喝酒一般自帶的。從不和人攀比。不動產喜歡山裡或是海邊農村的,交通工具喜歡算計買還是租划算的,有一些優秀兒女是自己的,但是老婆一般都是短期借別人的。我不是摳門,但是沒有親人問我要錢的,短期老婆也是她們老公自己養的,不花我錢。在這物質過剩的年代,朋友們,還是簡單就好。

  • 6 # 蒼胡頡

    一、保持極簡,首先要分清“”欲“”與“”願”的關係,認清富貴本質。

    “欲”,左為“谷”,右為“欠”。在古代“谷”指的是“穀米財物”等一切財富物質。所以私慾重的人,一般內心對財富物質欠缺感、不安全感極為強烈;“願”字上下結構,即“原心”,即初心,赤子之心,指心的本初狀態無染汙狀態。這個“原心”,在佛看來,叫佛性,光明圓滿,福慧具足,無所缺乏。故古賢雲“心中無缺曰富,被人所需為貴”。從這看來,我們本來天然富貴,卻被不斷滋長的私慾蒙了心,盲目追求物質財富,導致慾壑難填,形為心役,痛苦不堪。我們曲解了聖賢原意,重物質輕精神,重享受輕給予,重攫取輕付出,導致形忙神亂人為財死,這是人類所有痛苦和悲劇的起源。民間諺語言“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真正吃了大虧後體悟了這點,就可粗茶淡飯,心平氣和,自覺自願保持極簡。

    二,保持極簡就要了解生命真相,認清生活本質,分清所需必須。

    先哲說,人來到世上,唯一目的就是認識自己,讓自己不斷靈性成長,最終與宇宙聯結與“大我”合一,這是精神心靈上的必須;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生活無非吃穿住行,可儉可奢。這是生活所需。《增廣賢文》說:家財萬貫,日食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八尺。說的是即便你富可敵國,一天不過吃三頓飯;無論你多少豪宅,晚上也只能睡那張床。這論斷無比精闢。《紅樓夢》“”好了歌”更是一針見血,借和尚道士之口道出“”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這個人生真相。當我們熟讀歷史典故,瞭解世態人性變化規律,極簡主義一定會深入骨髓,篤而行之了。

    三保持極簡還要惜福知足,不斷提高精神修養,追求內心的純淨與安詳。

    人類是一種不斷滿足慾望的動物,合理的慾望是人類不斷前行,不斷髮明創造、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源動力;但無休無止的慾望卻是人類痛苦的深淵。今天我們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跨越到了“吃得飽吃得好”的物質過剩時代。居安思危,憶苦思甜,我們要惜福要知足。不奢靡不浪費。要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珍惜人力,重視物命”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作我們的座右銘,勤而行之,為子孫做榜樣垂範,家風綿祀,善莫大焉。

  • 7 # 如風健行

    極簡是心態,使心向內。

    我們認識到,物質過剩,但人的慾望永不滿足。當下人們已無吃飽穿暖之慮了,但生活工作中各種慾望每天從你一睜眼就蠢蠢欲動了。

    房子沒買著急,悔當初的猶豫;買了房子的,盤算著再換個大的;孩子上學也得選擇上個好的吧,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自己的座駕是否該換了……我們天天如此在人生慾望的高速上馳騁。

    極簡是心態,當我們抱以平常心之道,才知衣不需要太華麗只要整潔大方極可;美味大餐不如家常便飯養生;偏居一隅也足可以快活……跑得再快,人生的最後一站那個地方仍然是我們的歸宿。只不過是有的早到有的晚到罷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千年前老子的樸素的自然主義精神已給了我們慰藉,使我們得以很多啟示。

    工作除了必要的努力外,生活應該返樸歸真,在現代社會充斥喧囂騷動、橫溢功利的物質慾望的驅動下,人們也逐漸清醒:回到極簡,使人的心靈寧靜,得到心態的松馳與自由,才可找回人的本色與尊嚴。"清靜虛無″是否是一種選擇呢?

  • 8 # 一生有你669988

    節儉是應該的,但是不用保持極簡啊,現在社會發展,生活富裕,人生苦短,能享受的就

    享受吧,只要不浪費就可以

    了。如果這樣你還是物質過剩,那就去做公益,或幫助身邊的需要幫助的人,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是還有一部分窮人,沒錢看病,沒錢供孩子上學,沒錢養老,等等,你就用你的過剩幫助她們。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9 # 秦嶺雲海27794598

    不要相信什麼極簡生活方式,這是一種有毒的心靈雞湯。物質並未過剩,所謂過剩只是相對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無止境的,住在花園洋房總比住在茅棚好吧?用上電燈總比用煤油燈好吧?適度的節儉是正確的,刻意的追求極簡生活方式就是一種變態!

  • 10 # Hsiu

    首先看原本的慾望在何處吧!慾望也是有階段性轉移。隨外境與內在心境的轉移而變,談不上是看淡,而是你對無常看透了多少,明白事事無常自然就淡定了……都是順應當下心念而已。

  • 11 # 農村菇涼愛生活

    如何在物質過剩的時代中保持極簡?

    其實,在現在這樣一個物質過剩的時代裡,能做到保持極簡生活的人真的非常少,大家生活條件都變好了,也開始不由自主的不那麼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開始浪費曾經最珍貴的食物。

    不得不承認,保持高品質的生活是有必要的,但是學會不浪費也是必備的。生活中,每次做飯只做夠一家人吃,出去外面吃飯也只點夠來的人吃,儘量的不要把食物浪費掉,我覺得這是對做飯的那個人最好的尊重,也是對食物的尊重。

    還有很多人在購買其他產品的時候,過多的時候是出於當下的那種衝動而造成的消費,過後所購買的產品沒有得到使用或者僅使用一兩次就扔掉,我覺得這是很不健康的行為,當然這是自己個人的權利,但是我覺得可以把這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捐給有需要的人,這樣即能幫助別人對自己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覺得,要做到極簡其實並不難,只要大家平常的時候多留意一些,多學會珍惜,就可以保持最初極簡生活的模樣。

  • 12 # 三生忘川自渡紅塵

    學會知足,簡單能過的,就不要為了過上物質生活而不擇手段,你可以為了生活而努力,但不可以隨著物質生活隨波逐流。

  • 13 # 魔教萌主

    我們總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想得到一些東西;在有了一些之後,想得到更多;

    而在什麼都有了之後,又希望和什麼都沒有時一樣幸福。人永遠不會滿足。

    在物質匱乏年代,我們不斷做加法——添置家電、傢俱、裝飾品、電子產品,再買輛車……這“全副武裝”的過程能給人幸福的滿足感。但現在,走進滿滿當當的房子,我們只會覺得很多東西都是累贅,功能重複,打掃費事,雖然也會跟風購買潮流新品,但是一再地新增物質,已經很難刺激我們的神經,讓我們獲得從前的滿足,就算有滿足感也只能持續越來越短的時間。承載的物質越多,心靈反而越沉重。

    極簡主義的活法倒是可以拯救我們繁冗的心。與其說是“化繁為簡”,不如說是“學會放手”更恰當。對當下的自身的重新認識,對當下的生活重新定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地追求某幾樣有限的事物,放棄可有可無徒為虛榮的物品,簡單生活。

    問問自己,有幾張銀行卡?能不能減少到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手機多久換一個?是舊的真的不能用了還是為了跟風?參加的飯局是虛於應酬還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添置衣物是為了貪便宜湊單還是因為足夠上等可以充分使用?即時通訊APP有幾個?是不是每天疲於應對資訊被無數次群聊打斷而無法專注一件事?關注八卦和所謂網路熱點是否多於國家大事?手機上的APP是否少而精?

    極簡主義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可以是吃素,可以是窮遊。可以是不吃晚飯,求舒適不求品牌。生活上節衣縮食,精神上環遊世界。簡單說,極簡主義不是不消費,而是,改變消費的方式。就像科技的真正意義不是為生活提供無窮的商品,而是讓每一件產品都豐富到你不得不縮減其它產品。

    不追求奢華的生活用品,夠用就行,用多餘的錢去充電,去提高自己,去供養興趣,去追求自由的精神享受。

    當你發現內心已經不那麼容易為外界所動,你就真正成了一個自由者。

  • 14 # 左岸右邊

    從當下直播賣貨的熱度,就能窺見,物質消費已經統治了許多人。“長草”“拔草”成了許多人的日常,信用卡、花唄、借唄統治了你的消費世界。物質過剩,確實成為必然的生活常態!

    當物質享受成為生活的負擔,促使你拼命賺錢,然後換成一堆堆砌外表的物品時;當購買成了生活的樂趣,你的精神生活在某些程度上,已經顯得有些貧乏了。被物質所累,也是一種病,就像香港電影《購物狂》一樣,需要從精神層面,進行疏導和治療。

    當你真正能放棄外在的裝飾,放棄呼朋引伴的生活,更多時間獨處和思考,整理多餘的生活用品,規劃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時,會分散掉更多對多餘物質需求的渴望,保持極簡或許就不再是夢想了。

  • 15 # 不知名人物

    我覺得心境很重要,你說“熱鬧”的反義詞是什麼?你覺得“寂寞”可以作為熱鬧的反義詞嗎?我覺得可以,我之所以這麼囉嗦,我是想引出寂寞和環境無關,在僻壤鄉村也有人寂寞,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大上海也有人會寂寞,不是嗎?所以,在這個物質很豐富的時代,我們怎麼保持極簡,我覺得需要一種心境,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心,完完全屬於。

  • 16 # 試探

    極簡生活意味著,剔除那些冗餘的繁雜,回到生活最單純本來的樣子。

    並且能夠讓人自己的身體都得到到大的放鬆。

    甚至會得到遠超過你想像的回報。

    而這個問題,我能給一些很好用經驗。應該能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

    因為我知道這種差別的滋味。至少現在,我就這麼生活著。

    我曾今並不是一名極簡生活者,也曾喜歡充滿"雜物堆砌"的生活。

    而且,在隨著收入增高以後,也過一段追求"物質生活"。

    在那"豐富物質"生活的日子,反而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那是因為,當一個人對慾望不能進行有效的剋制與疏導時,

    那麼,花錢那不是在享受,簡直是大把的把煩惱買回家。

    (同樣是消費,我們為什麼不能夠把錢用的更合理?更好的幫助自己過好生活呢?)

    在不加節制的日子中,即便每個月收入很高,卻欠了一屁股的麻煩。

    尤其當我曾經因為一時衝動把收入全花完了,弄得我最後不得不開始掐著指頭算工資,計算各種還款日。我才迫不得已回看這一地雞毛。才不得重審視這一切。經歷好一番折騰才讓這些賬單和生活回到正軌。

    不過這一番經歷折騰,卻讓我大有收穫。

    那就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極簡生活。

    透過它,終於結束了掐指算還款的日子,並且很大的提高生活質量。

    所以,至今我都極為推崇它,我相信,一定會讓你的生活狀況發生很大的改變

    當你掌握瞭如何極簡生活,會對你整個生活工作,甚至是人的心態都大有幫助。

    至少我相信,嘗試一次,一定有特別的收穫與感悟。

    不過,想要開始一個很好的極簡生活,要先思考幾個問題,然後對生活做了一番規劃。

    <1>我們應該先重新思考一下,我們能不能更合理的消費?

    極簡生活並不是不消費,更不是壓抑自己的正常慾望。而是聰明的,會審視的生活與消費。

    如果好好審視自己的花錢與生活方式,不難發現,其實很多地方完全可以更加的合理。這種合理化並不是說,我們不要去消費,而是太多的花費不過是買了一個用不上的東西,然後為家裡增加了一個"雜物"來佔用空間。而這種花費,如果你細細的計算的話,數額可能相當的大!

    而讓我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我曾經"買錯"過一個極為昂貴的電腦。大概在幾年前,平板電腦興起的時候,我看中了一臺很好的WACOM平板電腦,最高配。它的宣傳與精緻的造型,給了我無數的幻想,就像是"我買了以後就會好好學習的行為一模一樣"。事實上,我沒有那麼擅長和喜歡繪畫。結果,這臺電腦僅僅只使用了不多的幾次,就一直在角落裡吃灰。後來,隨著保養不當,最後這臺電腦黑屏損壞而告終。能夠留給我的,只剩下一個很大的賬單,每個月提醒我,讓我按時還款,真是糟心透了。

    當我重新開始考慮自己真正的需求的時候,我的"瀟灑購買"的行為才開始得到了極大的限制!雖然,人的購買慾望多種多樣,可能需要注意的問題太多,但是我這裡有一個萬金油的訣竅,可以幫你避免過度不合理的消費:

    這個東西是不是我真正需要的,頻繁使用到的?

    然後再等待一天,三天,一週,一個月以後。再問自己一次。

    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沒有放棄你想要的東西。你依然可以去擁有它們,但是需要一個等待。

    當讓自己冷靜下來以後。自己好好會想一下生活場景中的真實需求,此事你就可以做出正確的消費決定。

    而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在某個階段覺得,這筆錢可以用到更合適的地方去,去擁有更好的東西,和更值得的消費。

    <2>如何剔除冗餘的繁雜?

    當然我們學會合理的節流以後,我們的賬單會變得越來越好看。

    現在就可以對生活中的東西,做減法。當你初次嘗試的時候,會有一些挑戰。但是很有趣。

    你不要一股腦的把所有的看起來沒用的東西都丟出去,這不是極簡生活的做法。

    我建議你應該這怎麼做:

    1.

    把重複的功能的物品,只留下一到兩件。剩下的可以丟棄,二手出售,還有贈送。我贈送了不少小物件,我甚至不知道,我當時是為什麼買來這麼多的小物件。然後堆滿了房間的每個角落。

    2.

    把那些買過來,卻幾乎沒用過幾次的東西處理掉,相信我,這是你首要處理的東西。它會讓你跳出被"萬一有用"而緊緊束縛的內心與生活。你會感到彷彿被鬆綁了的自在。尤其當我處理掉我買來5,6年卻沒有用過超過10次的單反時,那一刻真是強烈的解脫。不然每次搬家都帶著,每次看到都很煩惱。不過是我跟風買的,認為我應該擁有,其實我認為的應該多少是不應該的啊。或者只不過,是為了甚至1年都不到一次的萬一?其實不是生活裡的萬一太多了,是我們認為的萬一太多了。

    3.

    把過期的,票據,打折券,堆在冰箱裡的食物,角落裡的雜物。一併清理掉。你會發現,它們居然那麼的多。而你的房間會像掃除一大推垃圾一樣,然後開始變得乾淨整潔起來。而且,你會發現,你竟然買了這麼多東西,甚至沒有用過然後放它們直到過期。或者把一些其實沒什麼實際意義,早該丟棄的東西,竟然堆在房間裡很久很久。甚至,你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不願意丟掉它,一定要收起來。最後收起來很多的包裝盒,紙片,票據。

    多麼的繁雜的"雜物"充斥在,我們本就不大面積的棲息地中,這不划算啊!這大概就是我們的囤積的習慣造成的。可能在遠古時候,這是個好習慣,但是在現代生活中不是,它是在惹麻煩。

    也許一開始有點困難,讓你拿不定主義如何處理它們。

    你可以從那些好解決的問題開始:每天出門的時候隨手帶出出去一些,丟棄,或者賣掉或者贈送。

    隨著不長的一小段時間,剩下的東西,就會更好的讓你做決定了。

    也許僅僅一個月以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變得突然輕鬆了很多,而生活質量卻絲毫沒有生活影響,並且衛生變得極容易保持,而且心情愉悅。

    這就是極簡生活帶來的"減負",它讓你開始感到一切變得輕鬆了起來。

    <3>是不是剔除你生活中冗餘的東西,煩惱也會少?是不是我們會越來越懂得珍惜?

    我可以肯定的說,是的。

    當剔除那些冗餘的雜物堆以後,我打包了好幾個箱子,舊的衣服,一個一個拿出來,是否留下,那些購買很久的,如果不需要,就都放進一個紙箱裡,或者處理掉它們。也包括書籍。那個過程中,我使用了兩個篩選方法:"災難思維"與"旅行思維"。極大的剔除出了,那些看起來好像挺有用,其實都不過是"擁有"感的東西。告別了那些"幻覺"。

    而正是因為捨棄。也讓我開始變得真正的懂得珍惜起來:哪些才是真的值得我去擁有與珍惜的一切。當我丟棄了大量的雜物以後,他們終於像珍珠一樣從砂礫的埋沒中顯露出來:告訴我,對於我的生活,它們是有意義與珍貴的。

    而這兩個思維,能夠很快的剔除你生活中冗餘的東西與冗餘的需要,讓你學會珍惜擁有的一切:

    "災難思維":如果此時發生了災難,你個人能力必須搶救出來一箱子的東西是什麼?把這些放在一起。不僅僅是讓我們什麼才是相對最重要的,而且是災難確實真的會隨時發生。

    "旅行思維":有一天你不得不開始經常移居,哪些是必須帶走的呢?越少越好,其餘必須丟掉。這時候你就會把那些看起來有用的廢物都給清理了出來。

    你會發現,褲子針對性的分類以後,同一類兩件就夠了,方便換洗。衣服,不過幾個經典耐用的即可。電子產品,一套能夠生產又能夠娛樂的即可。還有那些笨重的書,竟然只是書櫃上的裝飾品,我一點也沒學到腦子裡去,最好的帶走辦法就是真正的裝進腦子裡!

    這時候,你把剩下的東西,全部清理出來,不要再騙自己"這個可以幹嘛,那個可以幹嘛"。比如,我也知道打蛋器可以打雞蛋,但是很久以前,我們就會用筷子打雞蛋了不是嗎!用個高階打蛋器比充實自己的內心更能提高生活品味嗎?

    然後你會發現,你的房間空了一大圈,心都鬆了好大一塊的舒暢!尤其當你發現衛生很容易保持和清理時,簡直沒法回頭。

    當然也會發現,自己原來真的買了很多東西沒有怎麼用,那些書也真的沒有學的"能夠隨時裝在腦袋裡"。此時你,應該也會跟我一樣,我還怕無聊?

    我想把那些"能夠隨時裝在腦袋裡"真正的帶走它們就夠我忙活很長一段時間了!

    你的注意力在哪裡,對生活的感覺就在哪裡。當我們的注意力不得不轉移到,我擁有的一切上面。幸福感卻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煩惱卻能極大的減少。能夠發現,依然有大量的時光,碎片化的生活不過是也是因為外界的干擾太多而打的太碎了。有了大量的專注的時光,一次就一件事。

    就連你的閱讀量極大的提高了,甚至我,不愛看的文學書,都有心情和精力拿起《紅樓夢》來看了,能夠投入放鬆的看了,其實是因為我的煩惱少了,精力多了。而且自然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將會都帶到了工作之中。你的提案開始頻繁的妙語連出,卻不知道為什麼。

    極簡生活的輕鬆狀態,往往更能讓一個人才思敏捷。同樣,我們幸福的生活絕不會來自於,心長期處於焦慮的,貪婪的,雜亂的,情況下。沒有那些"精緻的器具",一樣可以很好的生活的樂趣。沒有了糟糕的賬單,卻有了更多的精彩時光與體驗。

    最後慢慢的,一定會體會到:

    能夠裝進大腦裡的東西越來越多,裝進行李箱的東西越來越少。

    <4>錢現在又用到哪裡去了呢?猜猜你的生活會還發生什麼改變?

    作為極簡主義生活的人,自然知道還有很多驚喜的生活改變在發生。

    當你做了嘗試以後,對照一下,是不是與我說的一樣在發生:

    1.你會發現有很多時間去做你愛好的事。

    2.你會變得更加會合理消費。

    3.你會具有較少的生活壓力與精神壓力。

    4.你沒有之前那麼焦慮了。

    5.你會購買質量更好的東西,卻數量少。

    6.你工作效率變得更好。

    7.你會突然少了很多煩惱。

    8.你會發現,衛生不用怎麼打掃卻很容易保持整潔。

    9.最重要的,你會突然驚奇的發現,你變得更加慷慨大方了。

    尤其最後一點,是我從沒想到過的意外收穫。

    我說過,極簡生活有它神奇的力量。因為你的身心漸漸少了很多的束縛,你會自然的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細節。

    你會把錢嘗試用在更特別的事上,你會知道除了消費,還有很多的作用。這一切讓你的生命的價值都開始有了變化。

    也正是如此,可以證明,極簡生活,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

    一個總是慾求不滿,痛苦焦慮的人,哪裡有心情來做點"有意義的事"呢?

    這就是你開始體會到幸福值在提高以後,所產生的正面效果。

    就過去的兩年裡,這樣子使用出去幾萬是有的吧。雖然不多,也是在我合理承受範圍內的。

    能夠有心情感受到這份快樂,其實,因為極簡生活能夠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更多,這是珍貴的體悟。

    最後,

    極簡生活,絕對不是素淨潔白盤子,摞起來,拍個照,喝杯咖啡。

    那是繁瑣的做作。極簡生活是一整套對生活的思考,與對自己的把控。

    那些浪費掉的,焦慮的精力,金錢,也全都回到它們應該在得地方:

    能專注得工作,做出你的事業,珍惜擁有得一切,卻具有隨時擁有的能力,卻不貪心。

    這就是最好的極簡生活。

    希望此文,讓你受益。

    讓它能夠為你的生活多帶來一些力量。

    :)

  • 17 # 浪子走中國

    我認為在物質過剩的時代中保持極簡的生活方式很有必要,那麼極簡主義要做到哪幾點呢?

    1.不做無效的社交,應酬,把更多的時間留下家人,陪伴家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2.不追求奢侈品,不追求大品牌,穿著簡潔、追求乾淨、舒適的自我體驗。

    3.喜歡自己做飯,熱衷蔬菜和水果,親近大自然

    4.不去健身房,更喜歡自然的戶外運動.

    6.和飲料相比更愛喝茶,與奶茶相比更鐘情於水果

    7.綠色出行,不買車,坐公交地鐵

    8.服裝顏色不超過3種,更喜歡黑白配

    9.把時間用在擅長的事情上,把複雜的問題簡化處,簡單的問題模式化,模式的問題系統化。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保持一種極簡主義是我們生活的態度

  • 18 # 梁倉來

    本人強烈推薦看一本書《斷舍離》。

    也許您已經聽說過,或者正在看,但我還是想推薦一下,反覆看,反覆去比對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很多身外物真的是一直在影響著你的。

    比如說每天早上起床,衣服得換吧,換哪件呢?衣服多了真的很費時間,要是就那麼幾件,可以迅速做出反應。接著刷牙洗臉,牙刷牙膏毛巾真心不用太多,用完再買,多的那些又佔地方又只是個擺設。吃方面也是,冰箱裡不用囤積食物,既不新鮮也不衛生,也許有人說遇到突發怎麼辦?突發都會有預兆的,提前做好預案就是了嘛。

    我現在是慢慢地做減法,太多年積累的雜物真的讓人很累,這個年紀了,也能自己做決定了,還是輕鬆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看電視劇或電影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性挑逗的情結,看了之後,讓人身體很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