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怪誕說
-
2 # 饞嘴的小紫薯
在乾隆執政期間,乾隆非常仁愛,不僅熱衷於為先輩洗白身份,什麼平反、赦免在他手上那是乾的不亦樂乎。乾隆給很多人進行了平反,有離自己較近的,雍正那一代的胤禩等人,當然也有距離自己非常遠的,順治帝那一代的多爾袞和多鐸等人,乾隆都為他們進行了平反,都上了爵位。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因為他善良,而是帝王的權術罷了,因為在他執政四十三年的時候,國家裡面已經十分的安穩了,自己的皇權也沒有人能夠撼動的了,給他們平反也只是名義上的事情,對於自己來說,並沒有任何的損失,還可以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在這麼多平反的人當中,有一個人卻獨獨的被遺忘了,他就是阿濟格。
阿濟格是多爾袞、多鐸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三兄弟每一個都十分的出色和優秀,在建朝之後,全部都被封為了親王,立下了卓著的戰功。清軍開始入關的時候,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單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因為有著阿濟格和多鐸的支援,才順利的進關,定都北京,建立了清朝,這三兄弟為清朝的奠基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為什麼乾隆能為多爾袞和多鐸翻案,而對阿濟格的態度明顯就冷淡了許多,不僅沒有赦免他,反倒刻意的遺忘了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多爾袞。多爾袞之所以死後被定罪,其實說白了,還是順治帝私心作祟!當時,順治帝認為他有不臣之心,不僅依仗超規,堪比至尊,更是在更方各面都壓順治一頭,這讓順治非常不爽。因此在欲加之罪下,多爾袞從此只能揹負屈辱,冤屈傳世。
但對於乾隆來說,多爾袞曾經擁立順治,使得順治一脈登上皇位,自己也間接地承了他的人情。再加上多爾袞本就沒有謀反之心,功績不容忽視,因此他特意為其翻案,命人重新為其修整墳塋,並對其追諡封號,將他重新補錄入皇家玉牒之中。也算是為多爾袞進行了一次平反,並稱他: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而多鐸呢,純粹就是因為多爾袞而受到牽連。他為人一生清白,早年曾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後來,他引軍入關,一舉擊敗李自成,隨後滅順南征,接著平定江南,為清朝的版圖和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樣一位清朝功臣,乾隆自然不會忘了他。不僅將他配享太廟,更是稱他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那麼為什麼會把阿濟格漏掉呢?要知道在當初扶持順治帝的事情上,阿濟格也是一位有功之臣啊但是乾隆雖然降旨令阿濟格的宗室弟子可以補錄玉牒,但始終不肯恢復其封號和爵位。這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就在乾隆下達的詔書中——究不足以抵其罪。
沒錯,阿濟格之所以“待遇”不好,就是因為乾隆覺得他的罪過明顯要大於功勞。那麼阿濟格都犯了什麼罪過呢?
1、阿濟格曾經謊報國軍情,稱李自成已死。在得知訊息後,順治帝大喜過望,舉行了祭祀大典。結果,李自成活得好好的,順治帝的面子卻丟了個乾淨。
2、阿濟格還曾極力反對過遷都,根本沒有考慮到遷都後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也算是一意孤行。
3、多鐸去世之後,阿濟格又犯了同多爾袞一樣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的毛病,甚至還曾一度與多爾袞相爭,口出妄言誹謗皇室宗親。
4、這位老哥還曾試圖扳倒多爾袞,自己來當攝政王繼續打壓順治帝。
5、阿濟格身為英王,他竟趁多爾袞病逝之際妄圖奪權。他甚至還曾一度舉兵行逼宮之事,其行為與造反無異。
6、阿濟格在事敗被幽禁後,他還非常狂妄。又是挖地道,又是威脅看守,這樣一來,皇帝哪能容忍他?
由此可見,乾隆在為多爾袞和多鐸平反的時候,是完全考慮了兩人的功過積累的問題。而阿濟格的罪過明顯要比功勞大得多。
還有就是多爾袞多鐸沒有謀反造反的心思,但是阿濟格卻造反了,這是原則性的問題,阿濟格踏出了不應該走的那一步,作為一個帝王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為他平反?就算是乾隆,也根本不想為他平反,有那功夫,乾隆還不如去江南玩呢。
-
3 # 小敏敏說歷史
當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時,野心也會隨之膨脹。成為為皇子的他們,離皇權是如此之近,哪個不想更進一步?大權在握的攝政王,聲威與實力早已遠超皇帝,哪個野心不會膨脹?正因此,九子奪嫡、多爾袞霸權輔政這樣的事件才會時有發生。不過相較於雍正的嚴酷,乾隆卻非常仁愛,不僅熱衷於為先輩洗白身份,什麼平反、赦免在他手上那是乾的不亦樂乎。
九子奪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雍正成功上位,其餘如四爺黨、八爺黨雖然並未被雍正處死,但卻從此幽禁府中,終生不得出府。不過,待到乾隆上位後,他認為八爺胤禩、九爺胤禟早已沒有威脅,便為他們恢復了身份,也算洗白了雍正。在對待攝政王多爾袞、多鐸時,乾隆也特意為二人翻案。然而,如此一位熱衷赦免的十全老人,在對待多爾袞、多鐸的兄弟阿濟格時,態度卻極其曖昧,不僅沒有赦免他,反倒刻意的遺忘了他,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多爾袞。多爾袞之所以死後被定罪,其實說白了,還是順治帝私心作祟!當時,順治帝認為他有不臣之心,不僅依仗超規,堪比至尊,更是在更方各面都壓順治一頭,這讓順治非常不爽。因此在欲加之罪下,多爾袞從此只能揹負屈辱,冤屈傳世。但對於乾隆來說,多爾袞曾經擁立順治,使得順治一脈登上皇位,自己也間接地承了他的人情。再加上多爾袞本就沒有謀反之心,功績不容忽視,因此他特意為其翻案,並稱他: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而多鐸呢,純粹就是因為多爾袞而受到牽連。他為人一生清白,早年曾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後來,他引軍入關,一舉擊敗李自成,隨後滅順南征,接著平定江南,為清朝的版圖和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樣一位清朝功臣,乾隆自然不會忘了他。不僅將他配享太廟,更是稱他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至於阿濟格,則完全比不上他的兩個兄弟。身為英王,他竟趁多爾袞病逝之際妄圖奪權,即便在事敗幽禁後,他還非常狂妄。又是挖地道,又是威脅看守,這樣一來,皇帝哪能容忍他?就算是乾隆,也根本不想為他平反,罪有應得才是他的真實寫照!
-
4 # 歷史不留名
阿濟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驍勇善戰,在戎馬生涯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成為清朝著名的開國功臣。順治七年冬,多爾袞率阿濟格等往邊外圍獵,年底,多爾袞病危,自知不起,獨自召阿濟格秘密議論後事。多爾袞死後,阿濟格欲當攝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勞親,令勞親多率兵來,並囑勞親不要把多爾袞病死及調兵事告之諸王。與此同時,他又脅迫多爾袞所管兩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絕後又以兵戎相威脅。於是,兩白旗大臣決定往“依皇上為生”,並向鄭親王濟爾哈朗告發阿濟格乘喪欲謀亂奪政。跟隨多爾袞圍獵的大學士剛林早已察覺阿濟格的意圖,搶先獨自“策馬行”,日夜疾馳七百里抵達京師,告發此事。清廷立即關閉九門,在阿濟格回京的必經之路德勝門外派駐重兵,以防不測。不久,多爾袞柩車還京,行至石門時,阿濟格與其子勞親合軍,令部下大張旗幟,環喪車而行。順治帝親率諸王、大臣迎柩車於德勝門外,阿濟格父子居首而坐。濟爾哈朗等見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派兵緊密監視,並將其隨從三百騎盡收誅之,從而粉碎了阿濟格的兵變計劃,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動亂。(1651)十二月二十六日,議政王大臣會議阿濟格罪,將其幽禁,其子勞親被革去王爵,降為貝子。阿濟格在幽禁期間,不僅沒有一絲收斂,反而益加狂暴無禮,在監房內私藏大刀,暗掘地道,聲稱要放火燒燬監房。順治八年十月十六日,諸王以阿濟格悖亂已極,留之恐貽後患,應立即處死。奏入,順治帝令其自盡。
-
5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清朝史事言史堂來回答;
清高宗乾隆確實熱衷於給先輩們平反,他的爺爺父親不敢做的事全讓他給做了!但是這平反都是有先提條件的,有功於清朝且沒有實際謀反或者只是政治鬥爭失敗。諸如順治一朝多爾袞,多鐸,康熙一朝鰲拜,雍正一朝胤禵!
清高宗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多爾袞是怎麼回事呢?
順治帝在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帝是對多爾袞評價非常高的,先是評價其功勞,功蓋天下,滿清天下都是多爾袞打下來的!追封為成宗義皇帝!
順治七年 十二月戊子,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薨於喀喇城。壬辰,赴聞,上震悼,臣民為制服。丙申,喪至,上親奠於郊。己亥,詔曰:“太宗文皇帝升遐,諸王大臣籲戴攝政王。王固懷撝讓,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豐功,千古無二。不幸薨逝,朕心摧痛。中外喪儀,合依帝禮。”庚子,收故攝政王信符,貯內庫。甲辰,尊故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清世祖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後
順治八年癸巳,蘇克薩哈、詹岱、穆濟倫首告故攝政王多爾袞逆節皆實,籍其家,誅其黨何洛會、胡錫。蘇克沙哈等人上書順治,說多爾袞生前謀反,這下好了。順治母子多年積下的情緒一下子隨著大臣們給的臺階爆發了。謀反的罪名在一個人死後才給安上,足以說明有心而為之!多爾袞就戴著這頂帽子被倔墳鞭屍,以至於其黨一併獲罪,身為多爾袞親弟弟的多鐸也不能例外。
愛新覺羅.多爾袞為什麼給多爾袞平反,當時乾隆說了三點理由:
一:“夫睿王果有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攝政幼年, 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乾隆給多爾袞直接定性,睿親王沒有謀反的可能,只是專權,讓皇權受到了威脅和恐慌!
二:“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肯定了多爾袞的功績,承認大清江山多爾袞功勞最大!
第三,“乃令王之身後,久抱不白之冤於泉壤,心甚憫焉。”第三點就是出於同情心以及對於多爾袞的感激吧,畢竟沒有多爾袞也就沒有順治一脈的皇位繼承,也就沒有他乾隆。
綜上就是多爾袞被乾隆平反的理由!
愛新覺羅.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一生戰功無數,會同親弟弟多爾袞,多鐸是對大清王朝戰功最大的三個親王!被封為英親王。
那麼為什麼落得個身首異處,乾隆時期更不敢平反呢!
甲寅,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幽之。其黨郡王勞親降貝子,席特庫等論死。理由就是阿濟格這個人實際參與並領導謀反了。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在封建王朝,只要是謀反罪名成立,就基本翻身無望了。乾隆雖然熱衷於平反,但平反的都只是被莫須有的罪名或者政治鬥爭失敗的王公貴族。像阿濟格這種領導謀反的,一旦翻案,就給了王公貴族謀反的臺階。乾隆不會也不敢給阿濟格翻案!
-
6 # 趙自然10000
多爾袞死後,在他攝政時期隱藏下的一系列矛盾迅速爆發出來。首先是皇帝本人與攝政王的矛盾,其次是以濟爾哈朗為首的,反對派大臣與攝政王的矛盾,第三,是多爾袞親信的這些大臣內部的矛盾。什麼事都是壞在內部,如果你內部團結一心,人家能把你怎麼辦?壞就壞在內部,多爾袞一死,他屬下的這些親信的大臣開始掐起來了,兩撥人都想爭權奪利,誰都想將來控制兩白旗,誰都想成為下一個攝政王。皇上那麼大了,用你攝政?誰都奮不顧身地去想著,飛蛾投火,不知道是陷阱,不知道那是火山,兩撥人就掐起來了。當時佔上風的一撥人是羅什和額克蘇,這兩個人利用多爾袞的死,大做文章。先報喪,報喪的時候強迫皇上到東直門外五里地迎接,皇上沒有辦法,只能去迎接,站在東直門外五里,多冷的天在那兒站著,結果多爾袞的靈車回到北京,順治皇帝與諸王大臣身著素服在東直門外迎接,親自把酒祭奠多爾袞,所有命婦、所有官員的妻子,一律跪在多爾袞的府邸門外,哭,成天的哭。緊接著,又下一道命令,所有的官員連夜去守靈,中國什麼大事都沒有了,就是哭。所有的人都得去,而且連夜守。接著,又強迫皇上,以皇帝之禮厚葬多爾袞,即使這樣,他們還怕多爾袞的地位不牢固。其實他們不是怕多爾袞的地位不牢固,而是怕自己死,還在給皇帝提出建議,應該給多爾袞一個封號,天天在鬧,最後皇上就下了命令,追封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封多爾袞的結髮妻子為義皇后,並把他們的牌位供在太廟,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多爾袞死後能夠安歇,多爾袞的靈魂也能夠保佑他們能夠永遠掌握這個江山。但是他們太小看了老謀深算的濟爾哈朗了,濟爾哈朗會讓他們如願以償嗎? 我們說這個時候,反對派濟爾哈朗等人也在大做文章,馬上闖進多爾袞的府邸,要回了玉璽,要回了印符,要回了賞功冊,所有東西都得搬。因為你死了自然得要回來,你也沒有兒子,緊接著開始削減多爾袞的軍事權力。多爾袞生前他其實自己不打仗,他利用他哥哥阿濟格,他弟弟多鐸,多鐸死了以後他就利用他哥哥。我們要注意鑲白旗有一半是阿濟格的,這個阿濟格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多爾袞活著的時候,不是排斥了濟爾哈朗嗎?後來呢?這個多鐸擔任輔政叔王,還是兩個人輔佐皇上。一個是多爾袞,叫皇父攝政王,另外一個叫輔政叔王多鐸,多鐸死了以後,阿濟格冒出來了,跟多爾袞打架,說這回咱弟弟死了,應該讓我當輔政叔王,多爾袞說靠邊,你當什麼啊,就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靠邊,你別給我添亂。 這回多爾袞一死,他馬上就跳出來,這會我弟弟死了,整個鑲白旗應該歸我管了,上書皇上,要求自己掌管整個鑲白旗。而且,還企圖掌握整兩個旗,因為他弟弟多鐸也死了,兩個旗都應該歸他一個人管,結果濟爾哈朗一看,好啊你,你弟弟剛死你就對你弟弟不忠,抄家,給他扣一帽子,對皇父攝政王不忠,陰謀造反,陰謀吞併皇父攝政王的人,逮起來,家抄了,所有的家人一律充為奴隸,賣了,發往邊外。阿濟格本人被扣押在京,軟禁起來,他家所有的人都沒了,都成為奴隸。除掉阿濟格的,居然是利用了阿濟格對多爾袞不忠。阿濟格被除掉以後,那剩下的就極簡單了,這回就剩下這一具屍首了,兩白旗群龍無首,就在這個時候,順治八年,正月十二,福臨親政。 福臨親政,屬下大臣現在該聽誰的?誰都清楚濟爾哈朗是第一了,所以這個時候多爾袞原來手下大臣,一半以上,都迅速倒向濟爾哈朗。濟爾哈朗一看,所有人已經跟我好了,馬上揭發、檢舉多爾袞,說他年輕的時候就想造反。濟爾哈朗馬上上書給皇帝,這一段材料,在《清實錄》裡面,還有《清史稿》都有,濟爾哈朗馬上上書給順治皇帝,揭發、檢舉十六大罪狀,這十六大罪狀我歸置歸置一共有四點: 第一,順治皇帝繼位的時候,按規定應該是兩個人共同輔政,但是多爾袞排除了濟爾哈朗自己單獨掌權,這不對,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問題,多爾袞所用的儀仗、音樂、侍從與皇帝無異,多爾袞的王府同皇宮一樣大小,並私用皇帝才能用的八補黃袍和大東珠,還用黑貂的褂殉葬。 第三,多爾袞私自散佈皇太極稱帝是違背太祖本意而自立的。這是謊言。 第四,逼死肅親王豪格,迎納豪格之妃。 十六大罪狀主要是這四點,這段材料《清史稿》裡有。多爾袞是“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加速乾斷。”冒死奏聞,人家都死了,現在人家都沒人了,還冒死奏聞。在這種情況之下,多爾袞本人死了不足一個月,於是乎,天翻地覆的變化來了。順治皇帝高興,終於有人給我出氣了,然後也不顧自己的媽媽—皇太后的什麼想法,自己在朝廷上親政了。因為多爾袞規定的,這女人不得干政,你靠邊,也不顧自己媽媽怎麼想,三下五除二下令除掉多爾袞,不顧前面一個多月前剛剛封的這個義皇帝的稱號,馬上下令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入宮。轉眼之間,多爾袞—一個堂堂的大英雄就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直到一百多年以後,才有人給他平反。那麼多爾袞這個時候身敗名裂,他的屬下又做何打算,原來一直聽命於他的人呢?這個時候,就出現另外一個人,白旗大臣蘇克薩哈,他是多爾袞最為信任的大臣,見勢頭不好,便倒戈一擊,揭發多爾袞早就曾陰謀篡位,而且對所有沒有倒戈一擊的人,痛下殺手。 多爾袞所親信的大臣,活下來的都是叛徒,剩下的都隨著多爾袞殉葬去了。轉眼之間,多爾袞所培養的勢力,多年精心培養的勢力,土崩瓦解。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多爾袞這個人沒有私心,如果有私心的話,不應該是這樣的下場。而他的所作所為,順治小皇帝年輕的時候如此痛下殺手,到了他的後代,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皇帝終於清楚,經過一番精心的考證,乾隆皇帝終於在1778年為多爾袞正式平反昭雪,修復墳塋,復其封號,睿親王多爾袞,追諡曰忠,補入玉牒,皇家的那個家譜,叫做“玉牒”。如此這個翻來覆去的案子,最終蓋棺定論。
-
7 # 袁載譽
乾隆四十三年,距離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這幾位與當今天子有沾親帶故關係的滿族男兒去世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經歷了雍正十多年的統治之後,乾隆皇帝登上歷史舞臺,此時國庫充裕,國泰民安,沒有亂世風險,妥妥的就是一個太平盛世。
為了加固清王朝的統治,也是為了讓現在的太平盛世看起來更像一個“盛世”,乾隆皇帝決定,進行大規模的平反活動。雖然這個活動和清王朝歷代流傳下來的祖制相違背,但是乾隆皇帝果敢地做了,這是他作為君王的自信。他認為如果自己不做,後世的人就更不敢做,而這也是一個使他被後世歌頌的絕好機會。
就在這次的平反過程中,曾被順治認定有“陰謀篡逆”之罪的多爾袞、多鐸都被平反,可是他們的兄弟,同罪的阿濟格卻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這是為何?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兄弟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都是努爾哈赤的孩子,他們是同父同母的親生兄弟。
阿濟格是老大,他在幼年時受到父親的寵愛,可在多爾袞和多鐸出生之後,他寵愛便被分去了。父親去世之後,阿濟格分到的東西,比起兩個兄弟來只少不多,這就加深了三兄弟之間的矛盾。
皇太極繼位之後,為了使自己的地位穩固,開始挑撥這三兄弟的關係,他重用多爾袞,同時又找了藉口把阿濟格貶得更低,此時多爾袞已是睿親王,弟弟多鐸升遷為郡王,可是阿濟格沒有挪動窩。
皇太極去世之後,這三大兄弟都對這個皇位虎視眈眈。多爾袞大家知道,雖然對皇位虎視眈眈,最後還是在險境之中支援順治帝上位,而自己則變成了地位高貴的攝政王,不管他的心是如何的,但是他也相當於匡扶了清朝社稷,而弟弟多鐸也和他是一條心。
只有大哥阿濟格在順治帝登基前後做了許多蠢事。李自成率領著農民軍謀反時,他們爭北戰打了好幾場勝仗,便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染指大清的江山。在多爾袞大權在握的攝政時期,阿濟格也多次向他索要封號地位,多爾袞死後,他更是恬不知恥,想要用軍隊武力進攻,奪得皇位。由此看來,阿濟格簡直就是一個蠢笨的莽夫。
事已至此,那三個兄弟都受到了順治的懲罰。多爾袞是被削爵抄家,剔去了皇族宗室的名頭,甚至有傳言說順治帝將他鞭屍挫骨揚灰。阿濟格也被開除了宗室的名號,而參與最少,死得最早的多鐸則被降了爵位。
以上也就是三位的罪過了,野心勃勃死後什麼也沒有。
不平反阿濟格
乾隆皇帝大規模給之前獲罪的宗親平反,雖然說這是一波為了刷取百姓和皇族宗室好感度的操作,但乾隆也不是毫無原則地進行平反。而他的原則就是功過到底能不能相抵。滿足這個標準,那麼就有被平反的條件。
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雖然說是野心勃勃但好歹也扶持了順治皇帝上位,讓江山穩固了下來,所以乾隆皇帝根據《清實史》記載中的功績等,恢復了多爾袞和多鐸的榮譽和封號。
但是阿濟格此人罪孽深重,他所犯的錯誤,和他南征北戰立下的功績並不能相抵。
首先在攻打李自成時,他謊報李自成已死,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功績有多麼強大,可事實上,李自成卻並沒有死去,本來就是大罪,當時卻沒有被狠狠懲罰。
其次是在多爾袞執政期間,他蠻不講理,非要讓多爾袞給他封號和榮華富貴,這是居功自傲,沒有為江山社稷做一些好事,卻想要享受這麼多,怎麼可能會在後世好好給他平反?
而最為嚴重的一條,還是他試圖武裝奪取政權,自己想要稱王,這絕對是犯了歷代皇帝的忌諱。如此迷戀權勢之人,縱使他南征北戰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想要平反他也需要費極大的一番功夫。更何況他該不該得到平反?值不值得皇帝為他平反?這還需要兩說。
不同角度探索出來的不同乾隆
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三年為多鐸和多爾袞進行平反,恢復了他們的地位,可是那一年他卻沒有為阿濟格恢復地位。可能是因為阿濟格的情況實在需要仔細考量。
終於在乾隆四十七年,乾隆恢復了阿濟格的皇室宗族身份,對於前人的恩怨情仇,乾隆最後選擇了維持表面上的原諒。乾隆這一行為不僅是要打造一個柔和的盛世景象,更重要的是想讓自己的統治獲得更多的民心,讓大家看到一個寬厚仁德的皇帝,最好還能夠被歌功頌德,流芳千世。
而在這一大批被平反的人物中,乾隆皇帝也似乎是在費盡心機地想要把他們往好處去放,畢竟連阿濟格這種罪無可恕的人最後都能恢復宗族身份,確實是乾隆皇帝絞盡腦汁的結果。
現代的影視劇中塑造過很多乾隆皇帝的形象,有些很像現代的霸道總裁,還有一些畏畏縮縮像極了童年有陰影的孩子,而在這一次的平反事件中,他更像一個善者。這並不是千人千面,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個皇帝的所作所為,得到的結果也是多種多樣。
這些不一樣的結果是歷史的趣味性,也是它的奧妙所在,如果有一天你在研究歷史時得到了一個和有些歷史不太相同的結論,你不要馬上懷疑自己,那可能只是你們角度不同而產生的有趣的不同結果。
部分參考資料:《乾隆用檔案為多爾袞平反》陳琳琅 《檔案春秋》
《多爾袞曾被開除族籍》(無作者)《科學大觀園》
回覆列表
當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時,野心也會隨之膨脹。
大權在握的攝政王,聲威與實力早已遠超皇帝,哪個野心不會膨脹?
正因此,九子奪嫡、多爾袞霸權輔政這樣的事件才會時有發生。
不過相較於雍正的嚴酷,乾隆卻非常仁愛,不僅熱衷於為先輩洗白身份,什麼平反、赦免在他手上那是乾的不亦樂乎。
九子奪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雍正成功上位,其餘如四爺黨、八爺黨雖然並未被雍正處死,但卻從此幽禁府中,終生不得出府。
不過,待到乾隆上位後,他認為八爺胤禩、九爺胤禟早已沒有威脅,便為他們恢復了身份,也算洗白了雍正。
在對待攝政王多爾袞、多鐸時,乾隆也特意為二人翻案。
然而,如此一位熱衷赦免的十全老人,在對待多爾袞、多鐸的兄弟阿濟格時,態度卻極其曖昧,不僅沒有赦免他,反倒刻意的遺忘了他,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多爾袞。
多爾袞之所以死後被定罪,其實說白了,還是順治帝私心作祟!
當時,順治帝認為他有不臣之心,不僅依仗超規,堪比至尊,更是在更方各面都壓順治一頭,這讓順治非常不爽。
因此在欲加之罪下,多爾袞從此只能揹負屈辱,冤屈傳世。
但對於乾隆來說,多爾袞曾經擁立順治,使得順治一脈登上皇位,自己也間接地承了他的人情。
再加上多爾袞本就沒有謀反之心,功績不容忽視,因此他特意為其翻案,並稱他: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而多鐸呢,純粹就是因為多爾袞而受到牽連。
他為人一生清白,早年曾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後來,他引軍入關,一舉擊敗李自成,隨後滅順南征,接著平定江南,為清朝的版圖和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這樣一位清朝功臣,乾隆自然不會忘了他。
不僅將他配享太廟,更是稱他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至於阿濟格,則完全比不上他的兩個兄弟。
身為英王,他竟趁多爾袞病逝之際妄圖奪權,即便在事敗幽禁後,他還非常狂妄。
又是挖地道,又是威脅看守,這樣一來,皇帝哪能容忍他?
就算是乾隆,也根本不想為他平反,罪有應得才是他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