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科院的韓啟德院士觀點: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這靠譜嗎? 許多人對癌症的認識,還是認為越早發現,越早手術才好,院士韓啟德的觀點恰恰相反,你的看法呢?
8
回覆列表
  • 1 # 樂斯靈

    從一般道理上講,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是好的。但是,我認為,癌症的發生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它也會有變化,不一定就完全發展到無法可治,有可能在某一個階段就因為某一些情況而改變了它的發展方向,或被某種其他的因素干預而自消自滅了。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自覺或不自覺而為的,如有些還沒被人們發現的能抑制癌細胞發展的藥物、菌物,疫苗或是其他什麼的。所以說,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未必就是絕對正確的。當然,我們對癌症還是要注重的,早發現早治療在很大意義上對人們的健康還是起到普遍作用的。為了減少癌症的發生率,一要把住飲食,二要注重鍛鍊,三要學會養生,四要少用化妝品,五對工作環境和公共場所要警覺,六不要迷信進口的就比國產的好等等。

  • 2 # 無悔處世

    癌症發現的越早死得越快,一旦發現就會用西醫治療,結果是病沒有治療好,因為西藥的副作用或者是手術,這樣就加快了人體的機能衰退,從而導致病人營養不良,最後是人體衰竭而亡!油盡燈滅

  • 3 # a土司王子a

    西醫提倡早發現早治療,中醫提倡調理好人體,讓癌症沒環境長大,我選擇調理好自已,讓自已活一天開心一天。如果某天有不適了再按西醫療法。必須什麼都不是萬能。相信,醫療只是干擾,人體自身有強大自愈力。

  • 4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我們要辯證的看待,畢竟癌症這個病,目前分為早中晚期三期,早期癌症採用西醫的手術治療是可以治癒的,而中晚期癌症目前確實沒有好辦法,採用放療、化療等,也沒能改變患者生存的時間問題。所以我也支援,對不能治癒癌症不要進行大規模篩查,比如白血病,目前沒有好辦法去醫治它,知道自己有這個病只能徒增煩惱,增加各種花費,卻無力迴天。對可以治癒的癌症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哦,比如早期食道癌,透過手術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中醫認為正常人體是陰陽平衡的狀態,人體自身有一定的免疫力,中醫稱為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癌症的產生是這種平衡失調的結果,平時增強正氣,抵禦邪氣,或者是採用調理方法恢復人體的平衡狀態,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

    如今,如果知道自己有癌症無法治癒,有幾個人能保持快樂開心,很少很少,說癌症不可怕是假的,當如果自己得了癌症或者自己的親人得了癌症,那麼就不會說的這麼輕鬆了。得了癌症,過不去心理的那道坎,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和家人都不知道得癌症為好。

  • 5 # 海心抗癌

    癌症的早篩是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早期癌症的治癒率遠高於晚期癌症。因為癌症是一種特殊的細胞疾病,與其他普通疾病相比,其具備生長快速、能夠透過血液全身廣泛轉移等特徵,一旦發生轉移,往往意味著患者失去了根治性機會。

    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腫瘤診治的重要原則。早期發現,癌細胞侵襲的範圍小,治療的難度也就較小,可以透過區域性和全身治療結合的方式,儘可能達到治癒或帶癌生存的效果。

    但是,早期治療也需要按規範進行精準治療才能有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初始治療的關鍵治療點,如果治療方案不夠規範,甚至可能造成較壞的結果。比如治療不足或治療過度等,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 6 # 春雷滾滾2

    癌症早發現:利與弊怎麼考量?

    一,以下證據支援不要早發現

    1,人群中,有40%以上體內已經完成癌變,攜帶有微小腫瘤病灶。

    但是,真正最後演變到有癌症感覺,確診為某種癌症的,只有不到 1%!

    這在美國進行解剖觀察證實後,引發巨大思考:癌變在人類是很平常的事。絕大多數癌變過程中就自我逆轉了。非常小的比例繼續膨大生長,危害健康。

    因此,在有明顯感覺之前,給腫瘤留出自我逆轉病情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2,對付各種腫瘤,無論什麼階段,我們沒有確切的把握!

    我們的手段就是手術放療化療,一番折騰,人就脆弱不堪,治不了癌症,倒是把人治壞。

    二,以下證據支援早發現早治療

    1,在某些癌症,例如肺癌,晚期階段五年生存率不到20%,而早起發現的話,治療後五年生存率能達到80%以上。

    2,早期階段病灶小,沒有擴散轉移能力,好處理。最大機率能有根治效果。

    到底怎麼樣最好?

    一般認為,在沒有任何感覺之前,不要刻意在自己身上探查腫瘤!你要自信:即使有腫瘤,它會自己逆轉!

    而繼續進展到有感覺的癌症,那是致癌傷害繼續存在,繼續傷害的結果。你只要平時注意阻斷清除各種致癌傷害因素,就可以放心無憂。

    回答如上。

  • 7 # 普外科曾醫生

    我們來看看韓啟德院士的原話,韓啟德院士在2016年‘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中說到:“我並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因為早期篩查出癌症後,其實死亡率也並沒有降低,這樣的檢查其實意義真的不大。”

    癌症發病率節節攀升

    以往我們一直認為,癌症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因為早治療的效果好,生存率高。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韓啟德院士列舉了很多的資料,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中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資料:從1990年到2013年,我國癌症新發的病例數增加了81%,肺癌的發病人數,從每年的26.2萬,增加到了59.4萬;乳腺癌從9.8萬,增加至26.6萬,增加近2倍;而前列腺癌增到了5倍。癌症發病率增加的如此之多,與生活方式改變,環境惡化,人口老齡化都有關係。韓啟德認為,還可能與癌症篩查的普及有關係,在很多的情況下,我們發現了更多的沒有任何症狀,進展緩慢,或者不會增長的“懶癌”。

    癌症可以分為三類

    韓啟德院士認為,根據癌症的發展速度和預後情況,癌症可以分為三類,有的癌症有可能會自己“消失”。

    第一種,快速發展型:腫瘤發展的速度極快,體檢沒有用,查不出來,例如胰腺癌,食管癌。

    第二種,漸進型:癌症發展較為緩慢,慢慢從小變大,早期發現,做手術後可以達到治癒。例如結腸癌,宮頸癌,篩查效果好。

    第三種,自愈型:這種癌症發展非常緩慢,或者沒有變化,甚至是自動消失。這些癌症,早期篩查出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發展特別緩慢,甚至有自愈的可能,發現後,是否需要早期手術切除,就變得有爭議了。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癌症

    韓院士認為,我們應該要重新看待癌症:第一,消除人們心理和身體上的負擔,第二,避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對早期發現的癌症,不能簡單的採取“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的態度。

    韓院士的最終觀點,他認為:“不建議每個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篩查,而是根據自己的症狀,有針對性的檢查。避免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對於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習慣,對於健康更加有益。

    這就是韓啟德院士的觀點,我是小醫生,不敢妄評院士的觀點。但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全民普查癌症確實是勞民傷財,健康生活比癌症普查更重要,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做癌症篩查。例如乙肝患者,需要定期查AFP和肝臟彩超,預防肝癌;有結腸息肉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查腸鏡,預防腸癌。而不是所有的癌症檢查都做一遍,這屬於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 8 # 深藍醫生

    癌症能夠早期發現是非常幸運的,也是有望治癒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癌症一旦到了晚期,也就是多發轉移以後,依目前的醫學技術還不能做到清除體內所有的病灶,所以,這時的治療就是以姑息控制為主,基本上失去了治癒的希望。

    而早期發現則不同,所謂早期,就是腫瘤還比較侷限,基本還沒有出現腫瘤的轉移(或者臨床檢查沒有發現轉移),這時,透過積極的手術根除,或聯合術後的綜合治療,很多都能達到治癒的目的,這個不難理解。

    但畢竟作為特殊疾病,有些癌症後續可能會出現復發或轉移,這是因為一部分惡性程度高的癌種,在早期的時候可能部分癌細胞已經透過血液迴圈轉移到了其它部位,而這時我們的臨床檢查是不能發現的,這種情況下,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就有可能再次發展起來。

    總之,對於癌症的預後,能夠在早期發現,大多數可以達到治癒的目的,而且發現的越早,預後越好,治癒的機率也越高。

    至於癌症篩查,一般認為到了一定年齡,有某些高危風險的人群建議做相關的癌症篩查,這樣做意義會更大,也避免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 9 # 蛋紅派Plus

    平時問答裡各種被無腦中醫粉和權健粉懟,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很尷尬,說多了可能被同行懟,說少了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如果患者向執業醫生尋求幫助,那麼醫生應盡其所能幫助患者。醫生對於醫學知識的缺陷並不負有責任。

    但是,如果執業醫生使用了篩查程式,情況則大不相同。他應該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實篩查能夠改變大部分接受篩查者的疾病自然病程。” ———Archie Cochrane和Walter Holland

    篩查是否獲益,一定有確鑿的證據證實篩查可以獲益才行。

    否則就容易犯錯,前些年的正常人進行PSA篩查前列腺癌未證實獲益。

    對健康人的腫瘤篩查,有幾個容易出現錯誤的偏倚

    (感謝李清晨醫生和丁香診所聶順利醫生讓我思考這個問題)

    病程長短偏倚(圖一)

    領先時間偏倚(圖二圖三)

    有想法的醫生,特別是腫瘤科醫生可以去查閱資料學習一下。

  • 10 # 不想說也要說

    我認為韓啟德院士的觀點是有道理的。癌症的生長過程起碼5年,一般週期長的10~20年,如果正常人去體檢,因為檢查裝置的先進,查出了癌症早期,經過手術化療放療後活了5年或10年,但事實上經過“三板斧”的癌症患者,很少能活那麼長時間。最誇張的說法,上午檢查出癌症,下午就嚇死了。再者不做癌症篩查,快快樂樂享受個10~20年,何樂而不為呢?就是出了症狀再治也不晚呀?

  • 11 # 楊園農夫

    當然是的。

    癌症越早的發現和確診,能給患者以更大的生存希望。熟悉乳腺癌的朋友都知道,乳腺癌0-Ⅰ期的治癒率都在90%~100%。其他的早期癌症,也已經可以達到90%以上的治癒率。當然,這個讓人欣喜的數字,往往也只存在於早期癌症患者。

    早篩一直都是國際公認對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從中受益。以美國為例,早篩極大地影響了結腸癌和宮頸癌的預後。由於篩查預防措施的逐步完善,最新版美國癌症年度報告顯示,過去20年美國癌症死亡率已經下降27%,即已有超過210萬人免於死於癌症,且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達64%。

    對於個人而言,做好癌症早篩就需要定期進行癌症體檢。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每年進行健康體檢。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

    我國也在積極提儀積極預防和早期篩查,從而早發現早治療,癌症的治癒率和五年生存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 12 # 非藥物免疫療法創始人

    我是蔣知佟,中華非藥物系統免疫療法聯合創始人,我非常支援韓啟德的觀點,這也是我的觀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期癌症,如果沒有檢查出來,50%左右的可能性,會自然痊癒,中期癌症也有20%左右的可能自然痊癒,甚至,晚期癌症,也有2~5%的人可以自然痊癒。

    但是,一旦被檢查出來了,大多數人會產生嚴重的心魔,會覺得天塌下來了,而這種心魔的副作用,很可能遠比癌症本身更恐怖,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可以說,有30%以上的人真的就是嚇死的。

    這為什麼早發現不好的主要原因,當然,除了這一點以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國民缺失健康素養,而缺失健康素養特別會導致過度治療的情況發生,而現在癌症治療正是過度治療的重災區。

    所以,癌症治療最最關鍵的一步,不是馬上住院做治療,而是要重新構建自己的信念體系,僅僅只是做好這一步,癌症病人的死亡率就可以下降30-40%,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癌症信念重建的專業機構。

  • 13 # 玩石462

    這要搞清楚癌症與什麼疾病有關。血液稠使血液流速減慢產生高血壓,表現在一分鐘的脈數超過70下,脈數的增高不會停止,到了心臟再不能夠透過增加心跳來完成血液全身體的供給的時候脈數會回落,就是脈數緩。血液流速慢是造成毛細血管堵塞的原因,毛細血管堵塞產生結節是引發癌症的直接原因。這樣看來,有高血壓就有得癌症的危險,高血壓與脈數有直接關係,明確自己的脈數就應該估計到血液稠的狀態,就知道離癌症不遠。正確的治療使脈數回到年輕時一樣,就會遠離癌症。

  • 14 # 普外科李家大夫

    對於癌症是不是越早發現越好這個問題?今天我來為大家解除困惑:

    癌症當然是越早發現越好!

    目前,有關癌症預後,已經成為一種常識。就是癌症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簡單來說,癌症預後:早期>中期>晚期,無轉移>有轉移;單發轉移>多發轉移;不重要器官轉移>重要器官轉移。

    道理就好比身體是個戰場,癌症是有強大攻擊力的敵人,身體免疫細胞就是我方戰士,抗癌藥物、手術、放療等就是癌症治療的強大外援。想必大家也知道,癌症細胞越少、越集中,相對對全身的影響也就越小,自然也更容易消滅。而癌症越大,癌細胞越多、越容易轉移分散各處、隱藏得越深,對身體危害也就越大,故想徹底消滅癌症,也就更加困難了。所以,癌症越早發現越好!

    健康人要不要進行癌症篩查呢?

    健康人是不用進行癌症早期篩查,為什麼呢?

    查百度百科,健康人是指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的人。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

    由此可見,對身體沒病且對疾病抵抗力能較強的健康人,當然是沒有必要進行癌症篩查的。故中科院韓啟德院士觀點: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這個觀點是靠譜的。哪麼癌症篩查的物件是什麼人呢?

    癌症篩查物件是癌症的高危人群。

    談到每種癌症疾病預後時,都會強調早發現、早治療。而癌症篩查又是所有癌症早發現的關鍵。而有醫學知識的人或有心人才會發現,癌症篩查的物件,強調的是各種癌症的高風險人群,而不是正常的健康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只有癌症的高風險人群一般才會得癌,當然他們也不是健康人群。就拿肝癌高危人群而言,比如,目前公認的肝癌高風險人群中的肝炎、肝硬化、血吸蟲及華支睪吸蟲感染,相信大家自然也想得到他們不是健康的人。

    就是經常接觸黃麴黴毒素、氯乙烯、亞硝胺類、偶氮芥類、苯酚、有機氯農藥、汙染水、藻類異常繁殖的河溝水等有害物質的人,身體自然也不是健康人,只是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沒表現出比較典型的症狀,讓大家沒看出來而已。

    實際上這些有毒致癌因素進入人體後,會使肝細胞受損,導致肝細胞基因突變(促使癌基因ras等表達與抑癌基因P21、P53等受抑)及增殖與凋亡失衡,時間一長,總有部分肝細胞惡變為肝癌細胞了,並且又有部分能夠順利突破人體的免疫攻擊而發展成為肝癌。

    總之,癌症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正常健康人一般不用進行癌症篩查;癌症的篩查物件是癌症的高風險人群 。

  • 15 # 不過一笑而已

    語不驚人誓不休,奇談怪論吸眼球。沒轉移前不查不治,等滿身跑了再花大錢,花大力氣去折騰?你這根本不是害人,是殺人!

  • 16 # 山東昌邑陶會之

    健康人不做腫瘤癌症的篩查說法我認為是對的,既然是健康的人,何必要做篩查呢?

    腫瘤癌症病人早發現早治療的說法與健康人篩查並不矛盾。腫瘤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是絕對的有好處,比喻早期生理症狀異常,每一個病種都有他的異常,平時注意身體很重要,如果人人都能儘早發現異常,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的腫瘤癌症病人。

    早發現早治療腫瘤癌症的治癒率很高,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 17 # 開心大雁

    我覺得癌症越早發現越好!

    在影視劇和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醫生對病人或家屬說,要是早點發現就好了。

    是啊!早一點發現,就會好治一點,早一點發現,就有多一點的希望治癒。

    這也正是人們經常疑惑的一個問題,同樣是癌症,為什麼有的人很快就去世了?而有的人活了好多年?

    除了癌症種類不同,醫療條件不同,病人心態不同外,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癌症發現的早晚,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大高於晚期患者。

    2018年5月,我被確診為乳腺癌。

    記得那天大病理結果出來了,主治大夫把我們三個同一天做手術的患者叫到辦公室,給我們看結果。

    他從桌子上三份報告中拿出我的,說先說你的吧。腫瘤大小0.5*0.6cm,小於2㎝,淋巴結沒有轉移,是早期。

    接著拿出第二份,腫瘤大小也小於2,淋巴結也沒有轉移,也是早期。

    當他拿出第三份時,表情變得非常凝重,腫瘤已經2.5㎝了,淋巴結也轉移了4個,他說你這個比她倆的發現的晚呀!不過還算不錯,遠處沒有轉移。

    醫生說有些患者來時已經是晚期,治療起來很困難的,你們算比較幸運的。

    是啊!我一直慶幸自己的乳腺癌在早期就發現了。有時候也會想,要是現在還沒發現,我是不是還像正常人一樣健康活著。

    可轉念一想,如果它存在的話,如果終有一天會發現,那還是早一點發現的好。

    想到這,我又很羨慕那些在原位癌時期就發現並治療的人。

    我確診乳腺癌後,單位的好多女同胞都有些擔心,有些趕緊到醫院做了檢查。

    一位D姓同事,被確診乳腺癌,很幸運的是原位癌。

    記得我去看她時,她正傷心的在哭。我說想開點,我們得了癌症是不幸的,但我的主治大夫就說能在早期發現是幸運的,而你比我更幸運,在原位癌時期就發現了呀!

    有人幸運,就有人不幸!

    我的一個好姐妹的媽媽也是乳腺癌,剛摸到乳房有腫塊時,因為不疼不癢就沒在意。後來乳頭出現溢液,她有一天給女兒說,不知咋了,你說幾十年不喂孩子了,這些時乳頭總會有分泌物。

    女兒也不懂,但上過學受過高等教育,直覺告訴她可能有問題。她說服媽媽到醫院看病,縣醫院說你們轉去大醫院吧,咱這條件有限。

    當年,醫療水平還不是很先進,她媽媽到了省城的大醫院,確診乳腺癌晚期,醫生說你們來的太晚了。

    不到一年,她媽媽就撒手人寰,撇下她姐弟仨人走了。

    許多年以後,這位好姐妹每每給我們提起此事時都悔恨不已,要是在媽媽剛發現腫塊時就去看病,是不是媽媽就不會走那麼早。

    如今,醫療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在早期就被發現,得到及時治療,大大增加了生存率。

    所以癌症還是越早發現越好!

  • 18 # 觀點—馬剛大夫

    這個問題的難點在於個體的差異,也在於癌症的部位和型別,不可泛泛的一蓋而論。

    癌症是病像,是細胞複製失去了原有的控制,一定有它的病機。因此如何把握整體狀態,分析病機,綜合治療才是正確的方法。

    不過有一點是可靠的,無論發現早晚都應一個坦然樂觀的心態去接受,對機體的免疫力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 19 # 健康科普魯大夫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有好多人“談癌色變”,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一部分人對癌症的恐懼,同時也說明癌症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治癒率還是不高的,尤其是癌症晚期5年生存率,所謂5年生存率就是患了癌症後能存活5年及以上佔患癌症病人的機率。因此人們把目光聚焦到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題主所提的問題,癌症越早發現越好嗎?從我的角度來看,說明了對“越早發現癌症越好”的觀點提出質疑,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一部分人對這個觀點提出質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這要因人而異,有的人心胸寬廣,積極向上,發現癌症,也沒有恐懼心理,坦蕩面對,配合治療,從生活和工作方面也開始注重慢節奏,但同時心中又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反而活了幾十年的也有。比如日本的稻盛和夫65歲時發現胃癌,積極配合治療,手術時切除了2/3的胃,後一段時間皈依佛門,然在78歲時又能將破產的日航挽救回來。

    臺灣企業家李開復患淋巴癌積極配合治療,改變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也是非常好的例子。這些是名人,我們身邊也一樣有患了癌症積極配合治療,生存20多年的也不少,我們一個同事胃癌切除2/3,到現在也是20多年了,在他做完手術20年的時候還專門開了一個抗癌20週年茶話會。我們這個同事從術後康復就有自己的目標,等兒女結婚,結婚後又是盼著抱孫子,有了孫子又送孩子上下學,同時加強體育鍛煉,患癌前一米七的個子180斤的體重,到現在120斤的體重保持了20多年,前幾年一直堅持跑馬拉松,所以說信念很重要!

    從上面看他們都是癌症的中晚期,但是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堅定的目標,同時又改變了自己以前不良的生活方式。

    當然生活中也有一查出癌症,就覺得天塌了,不管做不做治療,心境不穩,對自己的前途覺得黯淡無光,覺得無助,老覺得自己不久就人世,什麼也不想動,什麼也不想管,思想焦慮伴抑鬱,總覺得老天待自己不公,為什麼是自己得癌症,怎麼這麼倒黴,各種的負情緒,纏繞在裡面出不來,還真的是越來越重,不久於人世,有的半年,有的一年多,這種真的挺多。

    還有的是做體檢體檢出來的癌症,我們一個同事的父親就是,在做體檢之前情緒也很好,當體檢出來以後,就覺得天塌了,但在子女的要求下也做了手術,手術也非常成功,然而每天在悲觀厭世的狀態下,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身體也每況日下,最終也在一年後離世。

    從臨床的病例來看,癌症早期發現的治癒率當然大於中晚期的治癒率,因為一個人的整體狀態在早期總是好於晚期,但是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同時又在情理之中的案例,就像上面的案例,說明了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很重要,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積極的,那麼早期發現癌症配合治療效果會更好;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消極的,越早發現癌症,思想的顧慮越重,負面的情緒越明顯,反而加速了病情的進展,

    還不如不知道,糊里糊塗或者沒有更多的焦慮情緒,沒有更多的負面思想,反而會更好。所以說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 20 # 通虛道人

    不足勝有餘,後來者居上!現在臨床的情況是這樣的,大家看我說的是不是現實。發現早的,手術了,化療了,三年兩年就完了,也有五年的,美國是2%,澳大利亞是1%,國內要高一點,為什麼高?國內有中醫的氛圍和環境。發現晚的,沒有手術價值的,有放棄的,有要求手術的,有下不來手術床的,有另尋生路的,用中醫治療,保健品等,還有身體條件好的雖然轉移了也治癒了,見的多了,治的多了,想法和主流媒體是不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書有什麼用?性格缺點能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