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仁者厚德載物
-
2 # 嗜慾者
隋煬帝楊廣自小天賦秉異,並且尊賢好士,被群臣當成隋帝國的“未來之星”。二十歲就被封為南征大軍的統帥並且攻滅南陳,使分裂幾百年的中華大地重新回到大一統。
攻滅南陳後被封為大總管在揚州坐鎮十年,揚州的奢華瀰漫,暖風暖水,足以讓楊廣忘記北方的乾冷、肅殺。
少年得志和順風順水造就了楊廣的好大喜功和剛愎自用,登上皇帝寶座後勵志超越秦皇漢武的功績,可是卻忘了秦朝三世而亡,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大漢瀕臨滅亡的邊緣,好在大漢在漢武帝前的幾十年的積累和根基,才讓大漢免於滅亡的局面。
而楊廣卻是更霸氣,秦皇漢武做過的事他都要做!
一、修建大運河
徵用數百萬民夫修建北起涿郡,南至餘杭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短短几年時間修建完成,如此肯定會導致農田荒蕪。
二、巡視北方
隋煬帝當上皇帝后起大兵五十萬巡視北方,遇山開山、遇河修橋,在途中大搞基建,最遠巡視到西域地區,是中原王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到過西域的皇帝,並且重新經略西域。
三、開疆拓土
在位期間,向北擊破突厥;向西攻滅吐谷渾,並直接設定郡縣開發,將青海地區納入隋王朝的版圖;向南進攻越南地區並設立郡縣。最後將目標指向高句麗,高句麗在開皇年間就小動作不斷,隋文帝曾派兵征討失敗,所以高句麗成了隋王朝的刺。
隋煬帝御駕親征徵集一百萬軍隊民夫數百萬,前後延綿幾百里路,結果被高句麗擊敗,一百多萬軍隊全軍覆沒。楊廣不甘心失敗,短短一年又發動一百多萬軍隊第二次進攻,此時內部已經開始農民起義,但在楊廣眼中這些亂民成不了氣候,繼續進攻高句麗,這次還是被擊敗全軍覆沒。回來的楊廣死不悔改繼續發兵第三次進攻高句麗,而高句麗雖然抵擋住了前兩次的進攻但已經元氣大傷,無力再抵擋楊廣的進攻。可是此時國內楊玄感起義,這次不同,楊玄感是隋王朝開國重臣楊素的兒子,其門閥的號召力強大可不是那些“刁民”可比的,結果在高句麗求和時楊廣一口答應就匆匆往回趕。此時,不僅僅是農民起義了,各士族門閥也開始發動叛亂,已經動搖隋王朝的根基了,楊廣乾脆跑到江都去當“鴕鳥”,任由北方大亂而採取消極的措施。最終被自己的寵臣殺死。
楊廣的性格使他急功近利,一個人就想要做超出其能量的事,結果得到個“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評價,白白便宜了大唐王朝。
-
3 # 李杜文
1.隋煬帝在當時看來,是個獨裁任性,好大喜功的君王,但是他下令開挖的大運河,一直使用到現在,在元朝和明清時代,更是起到了大用處。
2.隋煬帝出身貴族,不像李世民那樣,南征北戰,見過的世面太少,從小生活在深宮大院,做事下決定就未免想當然,不切實際,不體察老百姓的感受。
3.事實上,隋煬帝沒有那麼壞,也不至於成為反面教材。李世民做皇帝之後,破了君王不能翻看史書的慣例,既然他可以命令史官把自己裝扮修飾的高大上,自然也可以把他表哥隋煬帝拼命抹黑杜撰。抹黑了隋煬帝,才能體現出建立唐朝的名正言順,也可以凸顯出李世民的英明神武。這和魏徵存在作用是類似的。
所以真實的歷史永遠隱藏在濃霧之後,就算是正史,也未必可信。
-
4 # 視覺黃河
反面教材一般指“壞”的典型,那麼隋煬帝楊廣到底有多“壞”?
一、隋煬帝如何奪取帝位?隋煬帝楊廣,生於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死於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是文帝的二兒子。在仁壽四年(604年),在大臣楊素等人的參與下,殺死父親和兄弟楊勇,奪取的帝位。
二、隋煬帝所作“壞事”有那些?1、耗費財力、物力、人力建設宮室
隋煬帝繼位後,決定把首都遷到洛陽,修建東都洛陽的工程中,每月服役的男丁多達200萬餘人。工程規模大,要求高,怎麼奢侈怎麼建。同時還在全國各地建設宮室,有渭南崇業宮、安徽都梁宮、江蘇臨江宮、山西晉陽宮、汾陽宮等,這些都浪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物力。
2、開鑿大運河
605年,隋煬帝獨斷專行下令開鑿洛陽至杭州的大運河工程,一個目的是加強南北聯絡,炫耀自己的勢力,以便更好控制南方;由於急於求成,不顧人民死活,先後徵勞役100餘萬人,男人不夠,就徵女人。據記載先後有百萬人在工程中被奪取了生命。
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遊玩享樂。運河完工後,隋煬帝就開始“三遊江都”,每次出行用船五年艘,前後相距200餘里,兩岸還有起兵護送,沿途還有官員接送,地方官為了逢迎皇帝,極力搜刮民脂民膏,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有的人民開始吃草和土了。據記載,隋煬帝繼位十二年,十一年都在外巡遊。
3、發動戰爭
610年至614年,隋煬帝先後幾次對高麗發動戰爭,由於連年的徵發和沉重的徭役,以及殘酷的剝削,人民已經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反抗。隋煬帝採取大屠殺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4、隋煬帝如何被殺?
618年,隋煬的將軍和衛士聯合數萬人,攻入宮中,發生叛變。隋煬帝被抓後,還問我犯了什麼罪?將軍說:你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專聽奸臣、不信忠臣,造成士兵死於戰場,人民失業。隋煬帝還問帶頭人是哪一位,將軍說:全國人民。可見隋煬帝的罪惡真是罄竹難書,他把人民逼到絕境,人民就會消滅他,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客觀評價1、大運河在一千三百年中,一直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經濟文化交流,社會生產發展,國家鞏固和統一起了重大作用。
2、開馳道,修築長城對防禦匈奴和後來評定突厥起到一定作用。
3、派人到臺灣招降,讓內地與臺灣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聯絡。
隋煬帝是著名荒唐殘暴、倒行逆施的皇帝,隋朝剛發展起來的社會讓他給破壞,人民又一次遭到大難。所以說隋煬帝“壞”大於“功”,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
5 # 蕭湘居士__
天下沒有真正的天才。楊廣生在帝皇家,母親獨孤又寵他,人相又俊,頭腦可使,但不學無術,雖陰謀謀取天下,都不在正道。
好坐上了龍廷,但他的為人與為帝,他的所作與所為,巳挽回不了正氣治國和正義辦事的影響了。他自己也知道說我這麼好的頭臚由誰來殺我吧。所以為人不論人物之大小,道與德非常重要,習大關注和國務院發文重振傳統文化是非常及時的,也是完全必要的。我們的傳統內容有許多人文、道德、歷史、思想等重要元素,他是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的。
-
6 # 此生為娟兒
急功近利,想把萬世之業,集於一身,開運河,徵高麗,巡遊江南,耗費民力,不給百姓喘息之力,狂妄自大自傲,不看天下形式,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宏偉功績中。
聽信讒言,濫殺無辜,內徵漸變,第三次征伐高麗國的失敗成為引起群雄激變的最後一根稻草,各路反王紛紛而起,反對楊廣暴政,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楊廣任然沒有看清問題的關鍵,小修小補,以為給些糖,天下人就會忘了苦。任性而為,巡遊江都,最後天下激變,楊廣也身死奸臣宇文化及之手,威震海外的大隋王朝也隨之覆滅。
做人做事要循序漸進,何況是帝王,這樣一位可敬可愛又可嘆可恨的帝王,給後人留下深刻的教訓。
-
7 # 寧小楊
楊廣並沒有歷史書上說的那麼壞,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多少都有貶低的成分在裡面。
楊廣能登上皇位說明他是很有手段和心機的人,與他大哥相比,楊廣會來事,適合當皇帝。
在滅陳之戰楊廣已經顯露出他的軍事才能,登基之後,改年號“大業”,可見楊廣不是昏君,而是有遠大理想的皇帝。政治上扶植東突厥制衡西突厥,面對東北方向時常南下的高句麗,這是一個很長久的問題,歷朝歷代都沒有解決。此時的高句麗已經不再是部落聯盟,而是一個政權,有一定的漢化程度,不時窺探南方的土地,隋文帝曾經降服過高句麗,面對高句麗的反覆無常,隋煬帝有心將其抹掉,解決幾百年來的問題。前兩次徵高句麗就第二次取得一點成績,第三次都快把高句麗滅國了,無奈國內楊玄感造反前功盡棄。其實隋朝國內的內耗巨大,無力再戰。從後來的唐王朝為什麼也要滅掉高句麗就知道原因。
建立科舉制度讓寒門百姓有了參政的權力,打壓了士族門閥對政治的壟斷,讓百姓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家做貢獻。建立三省六部制使國家政權機能得到完善,而且科舉制度和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續到清末,影響深遠。
開鑿運河,利在千秋,並不是真正用來為自己遊玩的,隋煬帝下令開鑿運河,是為了方便同南方的聯絡,南方是隋朝新納入的領土,南方還存在不少反叛勢力,隋煬帝多次坐船下江南也是為了增加自身在南方人民中的好感度。同時運河方便調動兵馬,糧草,也促進南北方經濟的交流和聯絡。在更早之前隋煬帝還西巡到與突厥交界的地方,同突厥人飲酒。如果說只為玩樂那也沒有這個必要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開河。
隋朝的短命,隋煬帝也是有原因的,打壓士族門閥過猛,畢竟隋文帝是靠這些士族門閥的支援代周的。三徵高句麗使國內人民的負擔加重,人民怨聲載道。正好宇文化及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造反殺了隋煬帝,觸發全國戰亂。隋煬帝在登基前心裡一定是勾勒好大隋的宏偉藍圖,但是現實給他了種種難題,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急於求成,隋煬帝只能採取急政的手段去完成,操之過快,反而使情況變得更糟糕,倒是讓李唐王朝撿了現成。李唐王朝繼承隋朝已有成果,滅了高句麗,開疆擴土,打壓士族門閥,加強中央集權,利用運河加強對南方的統治。
-
8 # 穿越再現彼岸
璀璨的京杭大運河已經為中國服務了1500多年了,大家都清楚是隋煬帝在位時修建了京杭大運河的主要河段,現在很多人認為是勞動人民修建的,隋煬帝的功勞好像沒有了,與其他一些帝王將相的評價大相徑庭。隋煬帝的歷史功過歷來爭議非常大,他成了歷史上的反面教材,怎麼會這樣呢?(隋煬帝劇照)
隋煬帝的諡號有幾個?一、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的諡號“煬”是唐高祖李淵給的,意思是去禮遠眾,可以根據字面的意思就知道是一個不太好的諡號,因為唐朝的建立,而且存國時間較長,這個諡號就廣為人知了。假如唐朝享國很短,估計楊廣的諡號又變了一個樣子的。(李淵劇照)
二、隋明帝。
隋煬帝楊廣去世後,他的孫子楊侗在王世充的擁立下為帝,給楊廣上的諡號是“明帝”,即隋明帝楊廣。諡號“明”的意思是照臨四方,是一個非常好的諡號。楊廣一生極具政治抱負,滅吐谷渾、修築長城、建設糧倉、修建馳道、修訂《大業律》、開掘大運河、三徵高句麗,這些都是為了隋朝的將來,但不體恤民力,急於求成才導致最後的敗亡。明帝這個諡號將楊廣的光明面都體現了出來。
三、隋閔帝。
這個諡號是竇建德給楊廣上的,閔(同憫)這個諡號是憐憫、哀傷之意,是一箇中性的諡號。
這三個諡號中“隋煬帝”著重體現楊廣的昏庸、殘暴;隋明帝則著重楊廣所建立的功業;隋憫帝著重哀傷。李唐建立了,就採用李淵所用的諡號;如果隋朝不滅,就採用隋明帝這個諡號;假如竇建德上位,就用隋憫帝這個諡號。(大運河目前仍對中國經濟影響很大)
為何隋煬帝楊廣成了反面教材?研究歷史一般講的是隋唐史,小說演義也說《隋唐演義》,不管如何說,說明唐朝的昌盛是建立在隋朝原來基礎之上的,假如沒有大運河,我都不敢想象大唐的盛世會是什麼樣子,南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會是一個什麼狀態。
楊廣成為反面教材主要的功勞在李唐建立者李淵、李世民等人身上,隋文帝、隋煬帝兩位皇帝為了王朝的基業打下了很好的各項基礎,但過於使用民力和財力。李唐建立者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對前朝皇帝的功績都淡化、無視化,就像秦朝二世而亡,漢朝的皇帝和統治者們大都也是採取貶低前朝的歷史功績,秦始皇也被大肆抹黑了不少。(李世民劇照)
唐朝的史書在這一大背景下,極力抹黑隋煬帝的個人形象,對他的歷史功績大都避而不談,享受了隋煬帝楊廣打下的基礎,卻詆譭他,目的只有一個,李家建立的唐朝才是英明神武,為國家為人民的好皇帝,可以更好的統治天下。估計李世民也清楚楊廣的很多功績是利於千秋萬代的,但就是不能宣傳,不能說。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隋煬帝這下撞到了槍口上,況且他在民間的聲譽很差,官方再用一些抹黑的手段,上下一心,隋煬帝被KO了。正史和野史隋煬帝都沒有留下什麼好的口碑,唐朝享國時間又這麼長,人們已經淡忘了很多隋煬帝楊廣的真實面貌,反面教材就被坐實了。(魏徵劇照)
再者,隋煬帝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的所作所為被後代歷朝歷代的皇帝作為反面樣板來學習,不能重犯隋煬帝的錯誤,反面教材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魏徵勸諫李世民時有句名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就是犯了這個大忌諱,才導致敗亡的。 -
9 # 老鴉說歷史
有這樣一位皇帝,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所建造的運河工程比長城更具價值,他所開創的科舉制度可以媲美今天的“高考”。他本是一位有雄心壯志,力圖建立不朽功業的皇帝。但卻成了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亡國之君。歷史上對隋煬帝的評價大多如出一轍,都認為隋煬帝是一名暴君。驕奢淫逸,殘暴不仁是他的代名詞,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位天之驕子最後變成反面教材呢?
01 弒父殺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
隋文帝最開始立的太子是楊勇,楊廣為奪宗太子,與楊素等人不斷陷害楊勇。最終,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在大臣楊素、張衡等人的參與下,殺死隋文帝后繼位。稱帝后,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
02 大興工程,勞民傷財
隋煬帝楊廣在位統治十多年間,大型工程幾乎每年不斷,開運河、修長城,民工都在百萬以上。無限制地役使民力,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
03 好大喜功,三徵高麗
三次發動對高麗的不義戰爭。這些戰爭,不僅耗費了大量物資,而且因為指揮失誤,從徵將士大批慘死異鄉,這些戰爭所加給廣大人民的負擔是十分沉重的。
蒙曼說:“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古往今來,歷代帝王,無論多麼雄心壯志,但是如果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
10 # 關東俠客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年一公元618年)是隋朝第二任皇帝,在位僅十三年,打實厥,徵吐谷渾,青海地區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三徵高句麗,完善科舉制,營建洛陽,修建大運河,哪一件事情都足以標明史冊,功績不在秦皇漢武之下。只因過渡消耗民力,引發亡國之禍。楊廣在歷史上評價不高,很大原因是被李唐皇帝給抹黑了。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是個大帥哥,十三歲時官拜大將軍,文韜武略俱佳,文采出眾,著述頗豐,李世民當上皇帝后,還要研究楊廣的文章。楊廣二十歲時(公元589年)任徵南陳大元帥,五十萬大軍滅了南陳。楊廣經略江南,民望非常高。楊廣當上皇帝后,豪情萬丈,想做出一番宏圖偉業。
楊廣巡幸西北地區,防突厥,徵吐谷渾,把青海地區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之內。為擺脫關隴軍事貴族控制,大規模營建東都洛陽。完備科舉取士制度,對後世中國及世界歷史影響深遠。楊廣對外開疆拓土有海洋意識,除了三徵高句麗,經略東北以外,還派海船到流求(臺灣),遠征林邑(越南以南地區)。楊廣最大的貢獻是修建大運河,一千三百年來一直使用。把中國南北方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促進了南北經濟聯絡,避勉了南北分裂。
楊廣是一個實幹家,在十三年時間裡做了許多大事,每一件事都可以名垂史冊。只是他過於急功近利,忽視了民眾的感受。隋煬帝時有890萬戶,4千多萬人口,徵高句麗用了110多萬軍隊,老百姓無法承受鉅額負擔,紛紛揭杆而起。關誕鍵時刻,關隴軍事集團無恥的被叛了他,部將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政變,勒死楊廣。
楊廣和劉禪,陳後主等亡國之君不同,面對危機,豪無懼色。他照著鏡子對蕭皇后說:"好頭頸,誰當斫之!"豪氣沖天!楊廣在歷史上評價不高,成為反面教材,很大程度上被李唐皇室給黑了,煬帝稱號就是唐朝封的。李唐皇室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之一。唐高祖李淵和楊廣是親兩姨弟關糸,關鍵時刻興兵造反,非常不丈義。所以,拚命黑楊廣,把其批的體無完膚,一無事處。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迫,關鍵時刻,先背叛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
11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我看煬帝平時說的都是堯舜之言,咋亡國了?魏徵回答:說的是堯舜之言,做的都是桀紂的事。
魏徵主修的《隋書》可以說很良心了,隋煬帝說過什麼堯舜之言,魏徵最清楚了,我們現在也可以搜到隋煬帝的一道道詔書就在本紀裡明明白白寫著,隋煬帝果然善屬文,文采斐然,大道理一套套的。
但是事實上呢?別看廣告,看療效。
隋煬帝在位初期國家還有一段上升期,巔峰時期人口890萬戶,糧倉爆滿,突厥已經被分裂,結果十多年間國破身死,後世皇帝倒是想拿他當正面教材,怎麼拿?不敢說他一點優點都沒,但值得學習的皇帝那麼多,學他做什麼?難道他的優點別人都沒有?
-
12 # 無為觀自在
其實隋煬帝楊廣,在古代的眾多帝王之中是十分特殊的一個,其功勞很大,但是過錯也很多,但是成為反面教材——甚至評價比夏桀商紂這些著名的暴君更為差,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好大喜功,超過國力承受範圍不能否認,楊廣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他當時想要辦幾件震驚天下的大事。
什麼大事呢?
一,營建東京(609年改稱東都 ),歷時十個月,每月使用二百萬民夫。
二,修建大量行宮,其中著名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
三,修建大運河——其實這件宏偉工程對後世貢獻很大,直到現在都在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楊廣是個急躁的人,工期限制很短,所以導致多達幾百萬的民工日夜工作,再加上麻叔謀等酷吏的壓制,許多人修河以及龍舟的工人每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泡在水裡,腰以下的部位都腐爛發臭生蛆蟲了。
四,三徵高麗,其中每一次都要出動一百萬以上的軍隊和超過兩百萬的後勤人員,而且前兩次都失敗了,損失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
而第三次雖然名義上是高麗主動求和了,但是並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的好處,相反還導致了洛陽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雖然被撲滅,但是又給了隋朝內部沉重的一擊。
五,楊廣生性奢侈,尤其喜歡四處遊玩,每次出動下面的奸臣們為了投其所好,都大肆鋪張浪費,極大的消耗了民力,因此造成了天下無數的農民起義。
這些事情,客官來說除了最後一件以外,其餘的也不能算是錯事,有些甚至還是貢獻,但是楊廣對於國力估計不足,又好大喜功,性格暴躁,想要在斷斷幾年之內把它們全部完成,這顯然大大的超出了國家和百姓們的承受範圍。
這就像是如今阿里華為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提高生產能力,提出了996工作制,對此大家褒貶不一,可若是提出了24*7的話,那就絕對天怒人怨了。
而楊廣提出的則是更加誇張的48*14,一個人還要當兩個人用,不亡國那就沒天理了。
第二,隋唐演義的傳播大家都知道演藝或者小說在民間的影響力,往往都超過正史,比如對於大部分民眾,《三國演義》遠比《三國志》更熟悉,而宋江這本來只是山東區域內的一小夥兒盜賊,最後在《水滸》的宣揚下竟然遠超禁軍,遼國,方臘等顯然更強大的勢力。
而楊廣也是一樣,在《隋唐演義》這部小說之中,他顯然是頭號的反派人物,無論是十八路反王還是三十六路煙塵,以及後期的秦王李世民等等,都是以推翻隋朝,殺了楊廣為目標,這自然讓百姓們對他沒有好感。
而且演義裡面的楊廣根本就是沒有一個優點,完全就是集昏庸和暴虐於一身,歷史上最差的君主,但其實客觀的說,楊廣是暴君無疑,但為人聰明,又很擅長權謀,絕對不是昏君。
第三,亡國之君這點也是毫無置疑,歷史上所有的亡國之君,就沒有一個得到好評的,前朝的人都把所有怨氣推在他們身上,而後世的人為了表示他們造反的合法性,也必然會把黑鍋丟給他們。
而偏偏楊廣本人確實毛病很多,貪婪奢侈,不惜民力,好色縱慾,好大喜功——這種性格的帝王一般都很極端,要麼就是大作為的君主,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朱元璋,要麼就只能是暴君受千夫所指了,而楊廣正是後者。
結論所以說,楊廣被黑成這樣,其實確實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也和他自己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再加上他當代的民眾確實被他折磨的很苦,又有後面李世民這個千古一帝的表弟做對比,這各種緣由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回覆列表
作為導致隋朝滅亡罪魁禍首的隋煬帝楊廣成為反面教材,其實也不算冤枉。
楊廣雖然開創了很多豐功偉績,比如開大運河,開創科舉制,營建洛陽,修築長城,打敗吐谷渾收復青海,開通西域,大破契丹,攻佔越南北方,攻佔臺灣琉球,逼迫日本稱臣等。但楊廣也有很多低階失誤,最終導致強盛繁榮的大隋王朝很快走向滅亡。
與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因為天災人禍造成大饑荒相比,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亂其實完全可以用和平手段安撫下去,因為隋煬帝楊廣此時有兩大優勢。一是隋朝剛剛經歷開皇盛世,隋朝政府還能對全國保持一定威信。二是隋朝政府的倉庫糧食依然充足,可以救濟饑民。
但楊廣卻一味用屠殺手段血腥鎮壓,比如楊玄感反叛被鎮壓以後楊廣屠殺了幾萬臣民。
隋煬帝楊廣手下人才濟濟,可惜楊廣剛愎自用,甚至殺害盡忠言的大臣,千古一相的高熲,開國名將賀若弼,一代文豪薛道衡,以及楊廣的親信軍師張衡等大臣都因此被楊廣殺害。因此很多大臣明知道楊廣的失誤不敢提出。
比如太史令庾質多次建議隋煬帝楊廣應該坐鎮北京,放手讓將領們攻打高麗,這樣即使失利也不影響楊廣的威信,結果楊廣不聽,他的瞎指揮讓隋朝第一次攻打高麗一敗塗地。第二次攻打高麗,楊廣還是不聽庾質的建議,結果因為楊玄感造反無功而返。最終庾質卻被楊廣逮捕下獄,死在獄中。
比如第三次攻打高麗,隋朝名將來護兒帶領隋軍水師在大同江口擊潰高麗軍主力,直逼高麗首都平壤。高麗已經山窮水盡,只能用緩兵之計向隋煬帝楊廣求降。
但隋煬帝楊廣卻接受了高麗國王高元的詐降,命令志在必得的名將來護兒撤退,錯過了一舉消滅高麗永絕後患的良機,輕易地放過了導致隋朝元氣大傷分崩離析的死敵高麗國王高元。
隋煬帝楊廣三次進攻高麗給隋朝帶來一個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國內農民起義與地方豪強武裝叛亂此起彼伏,隋朝分崩離析。邊境上高麗再次背信棄義對隋朝強硬,北方已經臣服隋朝多年的東突厥與隋朝分道揚鑣,對隋朝虎視眈眈。
由於隋煬帝楊廣錯誤地發動對高麗的三次戰爭,導致隋朝由太平盛世很快變成天下大亂。
另外,隋煬帝楊廣在培養接班人方面也有重大失誤,忠厚仁義的皇太子楊昭因為孝順看望父母,楊廣卻不領情讓他跪在酷暑烈日之下而病倒,導致楊昭年僅20歲英年早逝。
楊廣與蕭皇后的另一個兒子精明強幹的齊王楊暕因為一些小事得罪楊廣而被棄用軟禁,後來與楊廣一起死於揚州兵變。
楊廣在培養接班人方面重大失誤直接導致隋朝後繼無人,無人在危機時刻挽救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