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成培訓
-
2 # 直指見性
購買數學家的故事、趣味數學題解、華羅庚、中國外國數學家等書籍,開始家長要抽些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科普書籍內容是比較好懂。併網上搜索一些影像資料。必要時讓孩子去上海北京的科技館參觀。讓高年級的好學生介紹一些趣題、奧數題。到現在,我還十分驚訝牛頓、高斯、萊布尼茨、歐幾里得、黎曼、華羅庚等人解決數學難題的奇思妙想。科學就是,體會到其中的奇妙就自然會關注了。
-
3 # 小獸媽媽
對於數學的學習是一種思維習慣,數學是理性思維,是基於科學的,而不是感性的。所以數學來說真的是比較適合男生,因為女生大多數都比較感性。
要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肯定是要先建立起對數學的興趣,要培養好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不斷重複刺激之中,孩子逐漸的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在有了興趣以後,他就會不斷的想要深入。
所以我覺得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問題,一定要把興趣放在首位,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很枯燥、很無聊、很難懂。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讓孩子愛上數學,其實就是讓孩子愛上數學這種思維能力。面對著鋪天蓋地的奧數班,孩子們是否真的只能走輔導班這條路?當然不是,很多上了奧數班的孩子,也不見得有多喜歡數學,不過是為了父母親眼裡的高分和好學校罷了。我認為,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技巧,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結合我家孩子和自身的例子,向大家分享以下三個方法:
1.有趣的數學啟蒙遊戲
很多孩子都對樂高情有獨鍾,那麼爸爸媽媽們不妨利用這個讓孩子心動的玩具,來進行數學啟蒙。這裡邊包括了歸類和數數,以及不同的組合,這些都是非常鍛鍊孩子數學思維的好辦法。利用七巧板來讓孩子加深對圖形的認知,這些隨手可得的數學啟蒙,只需要你付出時間和耐心引導。
2.透過動手實踐,來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對於數學的認識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毫無美感。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帶領孩子進行一些實踐,來讓孩子感知數學思維的魅力。比如有一次帶孩子看電影時,影片中提到了一個三角形的定律問題,回家以後我們就一起來演示了。他對這個還沒有接觸的知識點充滿了好奇,纏著我又講解和做了好幾個相關小實驗。這樣一來,不需要我開口,他自己就能主動去思考其中的奧妙,來和我探討。
3.鼓勵孩子畫思維導圖解題
一遇到難解的數學題,很多孩子習慣性埋頭苦幹,不懂得去分析題意。這個時候,如果能透過思維導圖來將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展示出來,往往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其實,畫思維導圖就是一個梳理自我思維定勢的過程,比起盯著題目冥思苦想,這個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
數學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其中包括了尋找規律、規則和規範理性思維的能力。透過視覺衝擊和實際操作的能力,來提升孩子對數學思考能力,是讓孩子熱愛數學的最好方式。
-
5 # 頑女當媽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三歲幼兒怎麼樣學習數學呢?從培養寶寶數學概念的第一感知:大小形狀開始》,希望寶爸寶媽們每天學一點寶寶數學心理學。
寶寶行為解密:那麼三歲幼兒怎麼樣學習數學呢?因三歲的幼兒思維尚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 段,他們缺乏理解事物抽象關係的基本觀念。因此,正確引導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其實教三歲幼兒學習數學,不一定非在教育活動時間內進行,也可滲透於他們的日常生活,而且這樣取得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爸媽心理解密:有一些對寶寶要求嚴格的父母,常常會阻擾寶寶的這種行為。他們認為“掰手指頭”是一種藉助工具的行為,為了讓寶寶儘快學會獨立計算,於是強行要求寶寶放下手指,默默在心裡計算數數,認為這樣可以直接鍛鍊寶寶的心算能力。到底這樣對寶寶學習數學有沒有好處呢?
專家點撥: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體系的建構,數學這一學科的特點是前後知識點聯絡緊密,前面的知識點掌握的不紮實直接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數學的學習一定要注意方法。孩子還小的時候學習數學,一定要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從基礎的數數開始教孩子學習數學一定要多鼓勵孩子,樹立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聰明父母這樣做:三歲幼兒最喜歡玩具。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例:每次玩完玩具後,讓幼兒自己收拾玩具。這時,就可給幼兒提出問題,請幼兒按玩具用途進行分類, 把屬於車類的玩具放在一起,把積木放在一起,把布娃娃類的玩具放在一起。幼兒會很有興趣地做這些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可增加難度,如:把汽車類的 玩具放到一邊,積木類玩具放到另外一邊……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數學中的分類和認識顏色的內容。
學習時間
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同樣,學習數學中的比高矮,就可在戶外活動中進行。例:戶外活動時,可以和幼兒比一比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比較後,幼兒很快就按從矮到高的順序主動站隊,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幼兒不僅學會了比較高矮,而且還學會了站隊。
遊戲接力
猜形狀
參與遊戲者:至少一個成年人、寶寶。
遊戲用具:各種形狀的餅乾。
遊戲開始:
餅乾作為教具,小巧靈活,為了使孩子們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家長和孩子可以先去超市等地方觀察、收集各種不同形狀的餅乾。
遊戲分析:在生活中,餅乾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食物,有各種不同的圖形,而圖形是數學學習的一個基本方面。於是,我們就可以選擇 “好吃的餅乾”這一載體,引導孩子學習圖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
6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對於怎樣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莫過於就是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只有讓孩子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他才會主動的去以數學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她才會主動探尋更多的關於數學的問題。
父母也可以透過提問題的方式,來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但絕不能這樣引導變成強迫,將提問變成考試,否則會使孩子對數學產生排斥。
-
7 # 幸福像花兒154409428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我家的孩子就是,遇到做不出來的數學題就會馬上問我們,我們去看有時就是她題沒理解,她做的來的就是不去想,說白了就是沒興趣,我們就會陪著她,讓她多讀題,題一懂她一下就寫出來了,真的不會,我們就給他慢慢講,等她自己去理解,答出來了多表揚她,她信心一下就起來了。
-
8 # 桐陽媽育兒
文/桐陽媽
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問題,需要把數學問題融入生活中,才能夠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我這樣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
我們上下樓梯,有臺階,每次孩子上下樓的時候,和孩子一起數臺階,1,2,3,4,5,6,7,8,9,10,孩子自然學會數數。
在電梯裡邊,我們的樓屬於高層樓,30多層,所以每次在電梯的時候,孩子看電梯裡邊的數字,她指,我讀,所以很自然就學會了認數字。
出去玩的時候,小區裡邊的石頭和地上的瓷磚,孩子學會了圓形,方形,三角行,多邊行。然後讓孩子數數,三角形幾條邊,正方形幾條邊,孩子自然能夠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那些不一樣,孩子說邊不一般長。
我問,橢圓和圓形有什麼區別?孩子答,橢圓不是圓,是把圓形拉長。
二寶現在2歲多,我給她指樹高,草低。孩子明白高低。箱子裡邊放牛奶,箱子外邊,沒東西,孩子自然明白裡外。床上睡覺,床下不能睡,學會上下。酸奶喝完,杯子沒有,沒有屬於空。晚上睡覺,二寶吃奶,姐姐摟著背,妹在前邊吃奶,姐姐在後邊睡覺,學會前後,有時同時抱倆娃,左腿姐姐,右腿妹妹,左右學會。
孩子玩過家家玩具,樂高玩具,相同的玩具放一起,屬於歸類。二寶都會找相同的形狀,玩具要歸類。碗筷也要歸類,相同的花色碗放一起,筷子放一起,勺子放一起,碟子放一起,這些都是歸類。
我帶二寶去幼兒園接姐姐,出門要按順序來。下午接姐姐,先換衣服,再換鞋,出門等電梯,進電梯,出電梯,路上走一走,到幼兒園門口,喊老師接姐姐,姐姐高高興興跑出來,和妹妹一起出來玩。二寶明白這個順序。
孩子吃葡萄,我會問吃幾個,大寶說10個。二寶以前還不會報數,不知道多少的概念。我給二寶一個,二寶說不夠。我說,一個少,兩個多,三個,四個,五個,你要那個,她會要五個。和姐姐一起去吃了,發現沒姐姐碗裡多,過來要,我要姐姐那麼多,五個不夠。問問姐姐碗裡有幾個,姐姐告訴10個,10個多,5個少。他明白了多少。
煮餃子,大寶報數8個,二寶報數3個,8加3等於幾,大女兒說11個。吃葡萄,有時綠的和紅的都有,綠的要幾個,紅的要幾個,你算數,我來發。她要吃綠的10個,紅的14個,你算出多少,我給你發多少,她想辦法算對。問我對嗎,我說,自己數,發完一數,算對了,特有成就感。
我從來沒教她怎麼算,小數她會口算。大數怎麼算的,比如10+14,我問她你怎麼想出來的,她說看錶,我說表12個數,你怎麼數的,她說從10先數2個,變成12,再數12個就是24個。當然,現在並沒有告訴她交換率,14+10和10+14也是一樣的結果,等她自己發現這個規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方法,看電視上還有很多兒童表演心算,背誦圓周率等等,早教班也各種啟蒙。對於我來說,生活啟蒙無處不在,能在生活中學習,何必花錢上早教班,口算多快,圓周率背多少位,不如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
9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在孩子數學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強調其主動性尤為重要。如果總是讓父母從後面推著其前進,總是不能夠行穩致遠。所以,孩子還是具備自我意識比較好。
比如,父母要著重啟蒙孩子的數學興趣,使他們樂於並善於同父母一起學習,看到數學題目不是反感,而是本能地喜歡,這樣才能為他們下一步展開積極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父母可以選擇一系列有趣的數學啟蒙繪本,與孩子一起閱讀,強調寓教於樂。如果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可以透過做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透過角色扮演方式,讓孩子和家人,最好是更多的家庭成員一起參與,能夠更好地提升他們的熱忱。
第三,父母不要讓孩子做過多的習題,搞題海戰術更容易讓孩子厭煩。所以,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時,要多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支援他們參與每一道題目的解答過程,即使解答的不對,只要他們具有主動探索意識,學會尋找方法的過成就是數學思維整合的過程。
第四,將數學引入生活。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生活的眼睛,就一定可以找到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平時,父母看到日常生活場景,或是任何能拿來當做數學案例和教學題材的事物,都把他們作為數學啟蒙的工具,這樣的教學會更加直觀、具體,而且可感可觸。這樣,他們會更加喜歡到生活中發現數學、尋找數學、體悟數學,這種興趣會支援他們從心底愛上數學。
-
10 # 美羊媽咪
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的話,可以教孩子一邊走一邊數樓梯的階數,我家孩子就是這樣我重複幾個星期,出去的時候有臺階的話會主動的數一下。
還有去買菜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錢,給阿姨錢應該找回我們多少。如果算多了就會引起尷尬,算少了自己就吃虧了。讓他明白算錯了要接受一定的懲罰,比如幫著媽媽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算對了也可以稍微給一個小獎勵給孩子,讓他在生活中對數學產生興趣。
-
11 # 諾言的微笑
孩子主動思考其實是平時養成的一種習慣,在幼兒時期就愛動腦的孩子,在生活中就愛動腦的孩子,在學習中也愛主動思考。
主動思考就是一種學習力,現在很多孩子一拿著題,讀都不讀,就說不會做,這就說明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要讓孩子擁有主動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我們就先從生活中的問題入手,無論孩子問什麼,不要急著告訴他答案,引導他自己思考尋找出答案。
-
12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我覺得主動思考這個問題不該單單針對數學,更是孩子平時對於任何事情的應對能力。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觀察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性,在孩子小時就應該有關於這方面的培養。比如,假如我們家兒子一個人玩一樣東西玩得很入迷,我就會悄悄地在原處觀察孩子,絕對不會沒事就喊孩子幾聲,打斷他的注意力。還不如,有一段時間孩子是看到什麼都要自己嘗試,只要不涉及安全問題,我都會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然慢慢地孩子動手能力就強了。
-
13 # 冉冉媽媽
數學屬於理性思維,一般都是男性都通俗易懂,而女性比較感性。
那麼怎麼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問題,
興趣
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渴望學到數字知識。
動手
家長可以給孩子製作這些孩子喜歡的卡片,卡片上寫上數學公式
獎勵模式
適當的鼓勵孩子,可以設定物資獎勵
-
14 # 堯媽成長記
要想讓孩子主動思考數學問題,就要從小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培養孩子對數學濃厚興趣,讓孩子對數學思維模式瞭如指掌!
數學離不開生活啟蒙,不僅要靠技巧和推理,還要靠把數學融入到現實生活中,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沉浸在數學的氛圍裡!
-
15 # 布丁媽媽私享會
記得很久以前,大家流傳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當然說這個很片面,但是也不能否認這個數學的重要性。數學這種思維方式不同於語言那種,是經過一定的變化得到,並且是變化多樣,隨時都可以變化出來。
平時在生活裡面加入數學元素,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會去主動思考數學問題,比如一家人吃飯,需要擺放桌椅板凳,就要知道家裡有幾個人,一般都是怎麼放置;碗筷需要幾個幾雙,也是按照人頭進行配比;最後有人先吃飽了,收走碗筷幾個幾雙,還剩下多少等等這些都是一種數學問題的思考,形成一種思維,我相信孩子對於數學的敏感,基本可以激發出來。當看到一些形狀的時候,如果家長平時給予一定的引導,比如怎麼擺出來,能夠放置多少之類的問題,以後孩子也會想用數學的思維去考慮這些。
這是一種將被動引導慢慢變成主動思考的過程,雖然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家長動腦多多思考也會很容易達到。
-
16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我覺得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嗯從前入深的去引導孩子,但是不要強迫,不要經常考試,也不要經常批評責怪孩子,更不能說你怎麼這樣笨呀這種帶有侮辱性的話。我覺得父母主要還是透過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吧,做好孩子的榜樣。
-
17 # 凌兒媽媽
首先是興趣,當孩子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時,自然願意動腦去思考,直至找到解題的方法。所以在孩子的數字敏感期就應該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這也為以後孩子主動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其次是當孩子遇到不懂的難題時,應陪著孩子一起分析,引導孩子去思考。這樣就會讓孩子慢慢養成自己動腦的習慣,而不是依賴家長給出答案。學習這事還真的得靠自己,如果靠家長不停催促督促那真的收效甚微。
-
18 # 妞妞媽媽
數學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上街買菜,逛商場都可以有意無意地提醒孩子,來算算需要多少錢?
在家裡做遊戲也可以玩數學遊戲,比如哥哥比你大5歲,你比貝貝大4歲,哥哥比貝貝大幾歲?孩子很容易就進入數學的遊戲中。
女兒也會主動問一些數學問題,我現在上二年級,貝貝上幼兒園小班,貝貝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上幾年級?
媽媽比我大三十歲,我今年七歲,媽媽就三十七歲,我十歲的時候,媽媽就四十歲了……
-
19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對於我家蛋仔而言,主動思考數學問題似乎還早,畢竟她還沒有正式進入小學。但我覺得:要解決這一問題,得培養她主動思考的能力和興趣,讓她善於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想著去解決問題。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引導孩子,用大人的知識去啟發,相信久而久之,這種能力也就慢慢培養具備了。
-
20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這個數學思維從小就要開始注意培養。在孩子數字敏感期的時候,多引導孩子去注意生活中的隱藏的數學。比如上下樓梯的時候,數一數臺階的數量,還有自己的門牌號,教孩子認識時鐘,果盤裡水果的數量等等,讓孩子形成數感,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數學思維,那麼遇到數學問題的時候自然就不會犯愁。
回覆列表
多有啟發式的問題回問孩子。幫他建立信心。 部分孩子是因為一問家長,家長就直接給出答案,已經成為了習慣,父母不妨裝作自己也不懂,和孩子一起去找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會學到。當然這樣做,不要僅限於學習或數學,生活中也是一樣。所以思考的習慣養成,不管是什麼問題,(包括學習問題)孩子都會先自己思考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