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乾隆皇帝,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上最為長壽,同時也是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時間的帝王,當然而如此漫長的帝王生涯,其所坐擁的后妃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

    據統計,乾隆皇帝的後宮中,經過冊封、有名分的后妃就有四十一位,包括皇后三位、皇貴妃五位、貴妃五位、妃六位、嬪六位、貴人十二位、常在四位。再加上其他更低層級以及沒有被冊封的后妃,雖總數比不上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但就整體數量而言,在清朝的歷史上也絕對稱得上是“名列前茅”。而這些乾隆皇帝的后妃們,去世之後,都被安排葬入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之中,繼續陪伴著她們這位共同的皇帝丈夫。

    然而,按照自雍正朝時期確定下來的,皇后與皇貴妃去世後隨皇帝共同葬入帝王陵寢地宮的傳統與祖制,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之中除了乾隆本人外,還應該有八位后妃,即他的三位皇后以及五位皇貴妃。

    可最終的結果是這八位后妃中只有五位葬入了裕陵地宮與乾隆皇帝合葬,分別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以及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另外的三位,也就是乾隆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以及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並未葬入其中。

    康熙去世後,雍正首開皇貴妃葬入帝王陵寢地宮之先河。

    怡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母以子貴”的重要典範。

    章佳氏的出身是非常的卑賤,其家族為滿洲鑲黃旗包衣,而她入宮的時候也僅僅是名宮女。其實,這樣的地位和出身與雍正皇帝的生母烏雅氏的出身頗為相似,比起辛者庫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衛氏,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完全屬於“五十步笑百步”。

    儘管章佳氏先後為康熙皇帝誕育了一兒兩女,即怡親王胤祥、和碩溫恪公主與和碩敦恪公主,可章佳氏一直沒有得到正式的冊封,級別始終為庶妃。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章佳氏去世,才被康熙正式追封為“敏妃”。

    然而,章佳氏所生的胤祥,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站在了雍正一邊,於是在雍正登基之後,在對胤祥進行極度的封賞的同時,對於章佳氏也給予了極高的禮遇與推崇,對其家族也進行了極度的優撫。

    就這樣,章佳氏直接從敏妃,連升兩級,成為了敬敏皇貴妃。不僅如此,雍正還下旨,將章佳氏的棺槨抬出,重新按照皇貴妃的規格與禮儀進行下葬,並且是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宮,就此與康熙皇帝本人以及康熙的四位皇后合葬。

    可以說,雍正的這一舉動,開妃子從葬帝陵的先例,至此皇貴妃葬入帝王陵寢的地宮與帝王合葬也成為了清朝的傳統與祖制。

    當然,雍正以如此禮遇對待章佳氏,根本原因還是為了拉攏與安撫怡親王胤祥,使其更好的輔佐自己,正如《清史稿》中所記載的: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而在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也同樣將雍正非常寵愛的敦肅皇貴妃年氏,葬入了雍正的泰陵地宮之中。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指婚安排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王府側福晉,雍正登基之後隨即又將其冊封為貴妃,使其地位僅次於雍正的結髮妻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敬先皇后烏拉那拉氏。

    自嫁給雍正開始,年氏就得到了雍正極度的寵愛,後來年氏病重,雍正為了給其“沖喜”,在烏拉那拉氏皇后尚且健在的情況下,便將其冊封為皇貴妃。只不過年氏沒能逃過這一劫,很快便去世了,雍正又親為其上諡號為“敦肅皇貴妃”。

    由於此前已經有了敬敏皇貴妃葬入康熙景陵地宮的先例,於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在將雍正以及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葬入泰陵地宮的同時,也將年氏的棺槨隨同葬入,以讓自己父親雍正的這位寵妃,在九泉之下繼續陪伴、侍奉雍正。

    繼皇后與純惠皇貴妃沒有葬入裕陵地宮,但這二人卻是“合葬”。

    實際上,與其說是繼皇后輝發那拉氏與純惠皇貴妃蘇氏“合葬”,不如說是繼皇后直接被“丟”進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之中,其原因就在於前者為乾隆皇帝所痛恨與厭惡,而後者卻又受到了極度寵愛。

    先來說說這座陵寢本來的“主人”,純惠皇貴妃蘇氏。

    早在乾隆皇帝尚未登基的時候,蘇氏就已經嫁給了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成為了王府格格。而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皇帝正式登基開始,蘇氏也便一步一個腳印,級別逐步提高,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蘇氏被晉封為皇貴妃,其地位僅次於當時的皇后輝發那拉氏,成為後宮之中的“二把手”。在此期間,他也先後為乾隆皇帝誕育兩子一女,即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以及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

    當然,乾隆皇帝將蘇氏冊封為皇貴妃,與雍正冊封年氏為皇貴妃的目的頗為相似,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病重的愛妃“沖喜”,而最終這兩位帝王都沒有如願。也就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蘇氏去世,乾隆皇帝為其上諡號為“純惠皇貴妃”。

    而為了表達自己對於這位愛妃的思念與寵愛,乾隆皇帝專門下旨,為純惠皇貴妃蘇氏修建皇貴妃園寢,不僅打破舊制,為其營建了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更是在寶頂周圍建有帶馬道和垛口的寶城,這也使其成為了清朝兩座超越規制的兩座妃園寢之一。

    當然,為皇貴妃修建專門的陵寢,一直就是古之慣例,並不違制。況且,早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時候,乾隆就為當年撫養過他的兩位康熙后妃,即愨惠皇貴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修建了著名的景陵雙妃園寢,並沒有像其父雍正對待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那樣將其二人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宮之中。

    “朕自幼令,仰蒙皇祖慈愛,撫育宮中,又命太妃皇貴妃、太妃貴妃提協看視。兩太妃仰體皇祖聖心,恩勤備極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為兩太妃千秋之後,另建園寢,令王大臣稽查舊例。”

    就這樣,純惠皇貴妃蘇氏已然有了自己的一座獨立園寢。

    至於乾隆將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乾隆皇帝對其的態度則是充滿了憤恨。

    輝發那拉氏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給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弘曆為側福晉。乾隆皇帝登基後,在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冊立為皇后。

    但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安排福隆安將繼皇后秘密從水路送回京師,隨後直接收回了輝發那拉氏手中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一年之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繼後輝發那拉氏便在淒涼與憂鬱中病逝了。

    至於輝發那拉氏皇后突然失寵並遭到乾隆皇帝厭惡和冷落的原因,直到直到十二年之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予了自己的解釋。

    “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

    按照乾隆皇帝的說法,他並不是因為年老色衰而對繼後移情別戀,而這一切都是輝發那拉氏咎由自取的結果,原因就在於其當眾削剪頭髮。

    要知道,按照當時的禮節,皇上和太后在世時削剪頭髮是在詛咒皇上和太后,這是大不敬的行為。而這也直接引得了乾隆皇帝的震怒,雖未將其直接廢黜,但是卻收繳輝發那拉氏四份冊寶夾紙,算是徹底剝奪了對其的冊封,輝發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也就這樣“名存實亡”了。

    而在輝發那拉氏去世後,乾隆不允許其葬入自己的地宮,與自己合葬,只是將其象徵性的將她安葬入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地宮中,並且不是安葬在正位,而是以偏位安葬。

    與此同時,儘管乾隆下旨要以皇貴妃的禮儀下葬,但是實際上,只相當於一般嬪級妃子的標準進行下葬,而根據內務府檔案顯示,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可以說是相當的寒酸。不僅如此,輝發那拉氏去世後沒有獲封任何的諡號,她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沒有獲得諡號的皇后。

    這也充分表明,雖然乾隆皇帝沒有下旨將輝發那拉氏的皇后之位廢黜,但是其在乾隆心中,早已不是皇后了,因而也就“不配”享有皇后的殊榮與待遇。

    至於慶恭皇貴妃陸氏沒有葬入裕陵地宮,這完全就是嘉慶皇帝的“責任”了。

    慶恭皇貴妃陸氏出身並不高貴,而她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後宮殊榮,靠的還是兩位“貴人”的幫助。

    第一位“貴人”,便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陸氏籍此晉封為慶妃。

    第二位“貴人”,便是乾隆朝中期非常受寵的令貴妃魏佳氏,她也是嘉慶皇帝的生母。由於陸氏與魏佳氏保持了非常和睦友好的關係,並且盡職盡責的幫助魏佳氏撫養了幼年時候的嘉慶,使得其在沒有誕育皇嗣的情況下,依然被乾隆皇帝封為了慶貴妃。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與此同時,乾隆還追封了嘉慶的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純皇后。

    然而,眾所周知,乾隆皇帝雖然已經禪位坐上了太上皇,但是依舊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此時的嘉慶皇帝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卻僅僅是個“三皇帝”,他的影響力甚至比不上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在此期間,嘉慶不僅要繼續住在王府,所有事情也都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儘管嘉慶對於陸氏充滿著懷念與感恩,甚至這份感情全然超過了其對待自己的生母魏佳氏,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嘉慶也是斷然不敢將陸氏升格的事情搬上臺面。

    終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嘉慶正式掌握大權。而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慶皇帝馬上追封陸氏為“慶恭皇貴妃”:

    “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

    可嘉慶畢竟不是雍正,他沒有那麼大的膽識與魄力來打破常規,將陸氏重新安葬進入裕陵地宮。況且,陸氏並無子嗣,嘉慶也不需要像雍正那樣,為了安撫胤祥而厚待其生母,以使其全力輔佐。

    於是,嘉慶皇帝選擇了保持現狀,陸氏雖被追封為了“慶恭皇貴妃”,但依舊不能享受同乾隆皇帝合葬入裕陵地宮的待遇。

    綜上所述,這三位后妃沒有葬入裕陵地宮的乾隆后妃中,純惠皇貴妃蘇氏是由於太過於受寵而享受到了單獨營建園寢的待遇;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則是因為皇后之位“名存實亡”,早已“不配”葬入裕陵地宮,只能以偏位,下葬純惠皇貴妃蘇氏的陵寢;而撫養過嘉慶皇帝的慶恭皇貴妃陸氏,則是因為其皇貴妃尊號並非乾隆冊封,再加上嘉慶沒有足夠的魄力,最終也沒有能夠享受到如同怡親王胤祥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這樣的殊榮與待遇。

    除此之外,其他品階、地位較低的后妃,本身就不具備葬入地宮與皇帝合葬的資格,因而其只能葬入妃園寢之中。

    所以,最終也就只有前文中所述的五位后妃葬入到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

  • 2 # 方圓文史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在有清一代,皇帝的陵寢中一般有資格陪葬的,基本上只有皇后,至於其他的妃嬪,都有專門的地方陪葬,即我們常說的——妃園寢。

    比如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其陵墓(清孝陵)中就是兩位皇后,即‘孝獻皇后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還有康熙等皇帝的陵寢中,其陪葬的都是皇后。

    當然了,這也不絕對,有些皇帝的陵寢中也陪葬得有皇貴妃,比如雍正和乾隆!

    據記載,乾隆皇帝一生有43位妃嬪,其中皇后3位、皇貴妃5位、貴妃5位、妃子6位、嬪6位、貴人12位、常在4位、答應2位,總計43人。

    當然了,這些只是明面上的,還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根據一些野史筆記中的記載,乾隆皇帝的妃子不下於100人。沒有名分的更是大有人在!

    既然妃嬪那麼多,那這就意味著乾隆不可能對她們傾注太多的愛,簡單來說,她們很多人不過只是乾隆皇帝玩偶而已,談不上喜歡。

    所以在進行陪葬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只能葬在妃園寢中,而不能與皇帝陪葬。當然了,這其中也有祖制的因素在裡面,即陪葬的妃子必須是地位高的。

    在乾隆的裕陵中,陪葬的有兩位皇后和三位皇貴妃,她們分別為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兩位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三位皇貴妃。

  • 3 # 畫素說

    說起清朝的乾隆皇帝,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大豬蹄子”。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再到後宮三千佳麗,讓我們充分認識了這位風流帝王。

    但,其實乾隆算得上是一位專情的好丈夫,因為,他所思所念所想的都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在乾隆還是親王時就已經嫁給了乾隆,夫妻二人十分恩愛。只是可惜,富察氏死的比較早,而在她死後乾隆亦是對她十分思念。至於與乾隆合葬的五位皇后貴妃們,其實真正意義上合葬的只有富察氏一人,其餘四位都是作為“隨葬”侍奉富察氏的。

    哪怕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存皇后隨葬。乾隆皇帝說的卻是:與淑嘉皇貴妃一同隨葬入後陵“如奉生存”。新皇帝的生身之母,隨葬卻是可以看出富察皇后在乾隆心中無可替代的地位。至於更早病逝的哲憫皇貴妃及慧賢皇貴妃,隨葬理由同樣都“如奉生存”。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除了富察皇后算得上真正的合葬,其她幾位只能算是“隨葬”,畢竟她們是去“服侍”富察皇后的。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愛情觀。但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之下,特別實在帝王家,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生則同衾”要看你得不得皇帝寵愛,畢竟後宮三千佳麗,如果你沒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皇帝,更別說“同衾”了。“死則同穴”,這點就更難說了,畢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都能與皇帝合葬的。要與皇帝合葬,首先你必須有足夠的身份地位,或者極受皇帝寵愛,這才有可能“死則同穴”。

    這樣森嚴的等級制度,在清朝更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按照清朝祖制,原本只有皇后或者繼任皇帝的生母才有資格與先帝合葬,其它的妃嬪只能單獨的葬在妃寢中。而在誰與自己合葬的問題上,乾隆的做法可謂是對清朝祖制的無視,他把“三後”之一的那拉氏給丟了出去,還加了三位皇貴妃進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乾隆精心挑選的五位“合葬”者都有誰。他們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令妃,為嘉慶帝生母被追封為後)、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五位。

    這裡面值得說的便是孝賢純皇后(富察皇后)與孝儀純皇后(令妃/嘉慶生母)。

    孝賢純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嫡後,鑲黃旗出身,於雍正五年嫁給乾隆,婚後二人十分恩愛,婚姻和諧美滿。所以在乾隆即位後,便冊封富察氏為中宮皇后。與乾隆育有兩子,只可惜接連夭折,也因此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於乾隆十三年病逝。

    孝儀純皇后,滿洲鑲黃旗人(原為滿洲正黃旗包衣),乾隆第三位皇后,嘉慶帝生母,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並追封其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令妃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在這裡就做過多介紹。

    至於,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三位,都是在死後追封為皇貴妃的。她們三個在乾隆還是親王時就開始服侍乾隆,並在死後獲得葬入裕陵的榮耀。

    在這裡我們發現一個特點,與乾隆同葬在裕陵的除了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外,其餘四位都是乾隆還是親王時的妻妾。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乾隆也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風流成性”,相反的他還是一個十分念舊的人。對自己還是親王時間的妻妾還是十分看重的,而且她們所獲得的待遇也是乾隆即位之後所納的妃嬪們無法比擬的

  • 4 # 華夏說歷史

    這個問題呢我覺得比較簡單,

    第一 皇帝的地宮,應該不是任何妃子都可以進的,清朝後宮有很深的等級觀念,最高的是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嬪6人,這是固定名分的,分居東西十二宮,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三級,這些就沒有定額了,大約不少於幾百人吧,只有最尊貴的皇后,皇貴妃才可以陪伴,而且還要得到皇帝生前認可的那種,乾隆皇帝有一個皇后被廢了,這種型別死了也不能和乾隆合葬,即使地宮裡留著他的位置。而其他妃子,應該只有資格葬入主陵後面的妃園陵,這個也按生前地位,在陵園裡面排序下葬,而一些答應常在貴人一輩子沒有得到皇帝寵愛的,想答應沒機會答應的,估計就像下人一樣,應該死後沒有單獨墓葬的。

    第二 為何只有五位,這個和帝陵的規制有關係,因為建這個陵園是有一定規制的,皇帝的地宮規格應該是也有一個講究的,那有一定的規格就肯定會有空間的限制,空間限制了就不可能進去很多人。可能乾隆皇帝生前有許多留情的女人,但是級別不夠,僅有的幾個位置不夠用,只能選前面的幾個人。這也就有了乾隆皇帝的三個皇后和二個皇貴妃才有資格和他合葬的原因。就是地方只有這麼大,人多了安置不下,這是終極原因。

  • 5 # 尚宮女史

    一般來說,能和皇帝合葬的都是皇后,畢竟皇后才是正妻,其他的只能算是妾,但和乾隆合葬的卻不只有皇后,還有皇貴妃,合葬的后妃加起來居然有五位之多,這是不是乾隆好大喜功的一個表現呢?其實還真不是乾隆首創的,始作俑者是乾隆的父親雍正帝。

    清朝的皇陵制度在雍正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其一就是出現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皇陵區;其二就是准許皇貴妃與皇帝合葬。

    出現兩個皇陵區的原因比較簡單,就是當初雍正帝在東陵區為自己選擇了九鳳朝陽山作為安息之地,但在皇陵的具體修建中發現土質不適合用來建皇陵,因此不得不另選它區,在距離其父康熙帝的景陵百里之遠的易州太寧山太平峪建泰陵。

    正是泰陵的出現,將清朝的皇陵分為兩個區,雍正開了這樣一個頭,倒是給兒子乾隆出了一個大難題,他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最終決定皇陵的營建以“父東子西、父西子東”的制度來進行,這就是“昭穆相間的兆葬之制”,因此他將自己的裕陵設在清東陵區,而將兒子嘉慶帝的皇陵設在清西陵,這就成了清朝的規制。

    而說到皇貴妃準與皇帝合葬,同樣也是雍正帝的首創,當然真正施行可追溯到清景陵,康熙帝的景陵地宮中,除了康熙帝的棺槨,還有四後一皇貴妃。四位皇后與康熙帝合葬比較好理解,但還有一皇貴妃出現在景陵地宮中就顯得比較特別,而這種特別並不是康熙帝的意思,而是康熙的兒子雍正的意思,因為這位皇貴妃正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章佳氏,但她的兒子卻非常的有名,即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雍正王朝》中著名的十三爺,他是雍正的堅實擁護者,是唯一被雍正看重的兄弟,在雍正年間成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功勞極大,因此很被雍正帝看重。

    母憑子貴,作為十三爺的生母,章佳氏這位已故的康熙帝妃子自然也很為雍正帝看重。雍正帝即位後,立刻將章佳氏的母家合族從包衣彙總撥出,又將章佳氏追封為皇考皇貴妃,並准許章佳氏從葬景陵,棺槨被抬進了景陵地宮。

    這對章佳氏和十三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要知道,章佳氏生前並不怎麼被康熙帝看重,雖然生下了一子兩女,但位分較低,即便是去世之後也僅僅是被康熙帝追封為敏妃,要知道妃上面還有貴妃、皇貴妃和皇后。她也僅僅是位於大清后妃的第四檔,死後葬入景陵妃園寢。

    不過,康熙帝雖然不看重她,但因為胤祥的緣故,雍正帝卻極為看重,因此不僅將章佳氏抬為皇貴妃,更是准許她合葬景陵,她是大清首位與皇帝合葬的皇貴妃,這個先例一開,自然就成了定例。雍正帝的泰陵地宮中,除了雍正帝,還有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年羹堯的妹妹)。

    而到了乾隆的裕陵地宮中,除了乾隆,還有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一帝二後三皇貴妃,這數量直追景陵中的一帝四後一皇貴妃了。不過有意思的是,根據記載,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和五位皇貴妃,那為什麼裕陵地宮中卻只有二後三皇貴妃五位后妃呢?

    裕陵建於1743年,又於1752年竣工,竣工之後,首先被葬入裕陵的就是孝賢純皇后(1748年去世)、慧賢皇貴妃(1745年去世)、哲憫皇貴妃(1735年去世),而當初裕陵地宮中的設定,只預留了七個棺槨的位置,這一下子進去了三個,還有四個位置,再留一個乾隆的位置,剩下的還能容納三位后妃的棺槨。

    1755年,嘉貴妃去世,被乾隆追封為皇貴妃,其棺槨也進入裕陵地宮,此時只剩下了兩個名額,這兩個名額自然就比較珍貴了,根據乾隆的預想,其中之一是留給未來繼承人的生母的,另一個則是當時的皇后那拉氏,這樣名額就算是滿了。

    也因此,雖然後來的純惠皇貴妃在生前就被封為皇貴妃,但她1760年去世的時候,因為裕陵地宮中已經沒有了名額,所以她也只能葬入裕陵妃園寢。為此,乾隆特意下旨在這一年將妃園寢進行大規模的擴建,然後將純惠皇貴妃葬入了裕陵妃園寢。

    但有意思的是,裕陵地宮中的名額是湊滿了,後來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令妃去世後也進入了裕陵地宮。但皇后那拉氏卻並沒有和乾隆合葬。

    那拉氏是弘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娶進府中的側福晉,等弘曆即位之後,她就被封為嫻妃,後又進為嫻貴妃。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去世之後,那拉氏又進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再兩年後,被冊封為皇后。

    那拉氏做了十五年皇后,和乾隆的感情極好,但到了1765年正月,那拉氏伴隨乾隆南巡。這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本來是極好的一件事,但兩人在南巡途中徹底離了心。二月初十,乾隆還為那拉氏慶生,一週後的二月十八日,乾隆就派和碩和嘉公主的額駙福隆安從水路護送那拉氏回京。

    等那拉氏回宮之後即被軟禁在翊坤宮中,不準見外人,後來那拉氏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都被收繳,身邊伺候的宮女、太監基本都被遣散,雖然皇后的封號沒有收回,但形同廢后。

    至於南巡途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似乎並沒有人真正知道其中的緣由,或者說乾隆有意隱瞞。他對外的說辭是那拉氏自行翦發,這是“國俗所最忌者”,因此乾隆很是生氣,才如此對待這位陪在身邊十五年的皇后。

    他在那拉氏去世的第二天,曾有上諭,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而乾隆自認對那拉氏仁至義盡,因此她的喪儀只能按照皇貴妃的規制來進行。

    自然,這樣的那拉氏,乾隆是不可能讓她的棺槨進入裕陵地宮的,她被葬在了裕陵妃園寢。也正是這個原因,原本安排給那拉氏的位置空置了出來,而後來乾隆再未封誰為皇貴妃,亦沒有追封過皇貴妃,因此,與乾隆合葬裕陵的就只有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兩位皇后以及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三位貴妃。

    至於乾隆五位皇貴妃中的另外一位貴妃即慶恭皇貴妃。她這個皇貴妃並不是乾隆追封的,而是嘉慶帝追封的。慶恭皇貴妃於1774年去世,當時只是慶貴妃,死後並沒有被乾隆追封為皇貴妃,而嘉慶帝親政之後,因為慶貴妃對他曾有撫育之恩,故追封為慶恭皇貴妃。只不過此時,慶恭皇貴妃已經葬入裕陵妃園寢了,嘉慶帝並未將她重新葬入裕陵地宮。

  • 6 # 風雪夢不逝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這是很多神仙眷侶夢寐以求的事。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清代,后妃能與皇帝合葬,這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說明皇帝對這位妃子是非常寵愛的。乾隆皇帝的後宮,自是美人無數。史料記載,在乾隆後宮眾多佳麗中,有名份的就有29位。這也包括了乾隆的3位皇后,5位皇貴妃,5位貴妃。這麼多妃子,最終卻只有5位與乾隆同眠於裕陵地宮,這恰恰說明這5位美人,才是乾隆的真愛。那麼,究竟是哪5位妃子,有此等福氣呢。

    ①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想必看過《延禧攻略》的人,肯定知道這位皇后。雍正五年,在盛大的宮廷選秀中,雍正將端莊典雅的富察氏指給了愛子弘曆,雍正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富察氏作為弘曆的嫡福晉,在乾隆繼位後名正言順成為中宮皇后。富察皇后深受乾隆寵愛,為乾隆生育了兩位皇子永璉、永琮。可惜這兩位皇子全都早夭,皇后因而大受打擊。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在乾隆東巡途中病逝於龍舟之上。皇后病故後,乾隆深為悲痛。皇后所居寢宮長春宮長達40年原封不動,乾隆時常前來憑弔,以遙寄哀思。

    ②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她就是乾隆的令妃。令妃也是為人熟知的,令妃是首位攝六宮事的皇貴妃,她一生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自然也是受到無比恩寵。而且,令妃所生皇十五子永琰最後成為了嘉慶皇帝。所以,令妃與乾隆合葬也是理所當然,無可爭議的。

    乾隆朝大臣高斌之女,在乾隆潛邸即為側福晉。乾隆登基後,高佳氏成為貴妃,不久又進位皇貴妃。她是乾隆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可見,高佳氏在乾隆心中的份量也不輕。乾隆十年,高貴妃殯天。乾隆十七年,高佳氏入葬裕陵。

    ④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這位富察氏是正黃旗人,佐領翁果圖之女。他也是第一位為乾隆生育子女的人。這位富察氏更加福薄,雍正十三年便去世了。乾隆登基後,追封其為折妃,乾隆十年,又追封為皇貴妃。她能與乾隆合葬,大概是乾隆感念其功勞與往日的情份吧。

    ⑤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金佳氏是北韓人後裔,屬於內務府包衣,也是透過選秀入宮的。乾隆繼位後,金佳氏被封為貴人。從貴人至貴妃,金佳氏足足用了十二年。這十二年,她為乾隆生育了四位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和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故。這五位妃子各有千秋,乾隆寵愛她們,也是合情合理的。就算平頭百姓,有五位摯愛至死相伴,也不枉人世一回。何況,乾隆還是皇帝,這是千年修得的福氣呀。

  • 7 # 浮生若淺

    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比較低下,因此能夠與丈夫合葬,是一種榮光。放到皇宮裡頭也是一樣,我們知道皇帝只有一位正妻皇后,其他的女子即使地位高至皇貴妃、貴妃,也只是妾氏,那麼除了死後可以和皇帝合葬,對她們來說是身份寵愛的象徵,是一種無尚的死後哀榮。

    說回我們的主角乾隆帝,他後宮中的佳麗數,有歷史記載的有四十多位,大部分都葬在裕陵妃園寢,僅有這五位有資格與他合葬。我們先看看分別是哪五位。

    第一位 孝賢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嫡後,滿洲鑲黃旗出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鑲黃旗是上三旗的首旗,可見富察皇后出身之高貴。雍正五年嫁給還是寶親王的乾隆帝,小兩口婚後感情很好,十分恩愛。乾隆帝即位後,冊封其為中宮皇后。與乾隆帝孕育有兩個兒子,接連夭折,之後身體和精神大受打擊,於乾隆十三年東巡途中病逝。

    作為乾隆帝的原配嫡後,加上與乾隆帝感情十分恩愛,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無人能比,與乾隆帝的合葬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位 孝儀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但這個皇后是死後追封的,因為她是乾隆帝的繼承人嘉慶帝的生母。魏佳氏出身內務府包衣,初入宮封為貴人,同年晉為令嬪,三年後晉升妃位,乾隆二十四年晉為貴妃,乾隆三十年繼後輝發那拉氏出事後,魏佳氏晉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四十年病逝,冊諡令懿皇貴妃。直到乾隆六十年宣佈其子十五阿哥永琰為儲君時,才同時追封她為孝儀皇后。

    作為給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嬪,作為乾隆帝后宮晉位最快、穩步受寵的妃嬪,作為嗣皇帝的生母,孝儀皇后與乾隆帝合葬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位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這位富察氏與孝賢皇后雖然同姓,卻並不出自同一脈,因此身份不如孝賢皇后尊貴。雍正初年成為皇四子弘曆的侍妾,為乾隆生下一子一女,注意哦,這位富察氏是第一個為乾隆帝生子的,早於孝賢皇后,而她生下的就是乾隆帝的皇長子永璜。可惜這位富察氏命運不濟,在乾隆帝登基前兩個月病逝。乾隆帝登基後,追封她為哲妃,乾隆十年以哲妃生育皇長子,追晉為哲憫皇貴妃,這也是清朝第二位死後連升兩級而晉封的皇貴妃。(前一位是胤祥的生母敏妃,且是由雍正帝追封)

    作為乾隆帝最早的女人,作為陪伴乾隆帝年少時光的女子,這位富察氏雖然早逝且出身不高,但其年少時的陪伴和最真摯的感情,讓念舊長情的乾隆帝難以忘卻,因此將她選入合葬的妃嬪名單之中。

    第四位 慧賢皇貴妃高氏

    高氏是乾隆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她是大學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間為弘曆的侍女,由於其父優秀的政績加上乾隆帝的寵愛,雍正十二年,超拔為側福晉,乾隆帝繼位後冊為貴妃,同時下令將其母家從包衣佐領下撥歸滿洲鑲黃旗。高氏沒有生育子女,卻能夠一晉封便得貴妃之位,且十年間穩坐貴妃之位,除了其母家的功勳政績外,她本人也是十分得寵的,是乾隆帝早期的寵妃了。乾隆十年,高氏病重時,乾隆帝下旨晉封她為皇貴妃,兩日後高氏薨逝,諡曰慧賢皇貴妃。

    後宮之中除了母族的勢力外,最講究的就是子嗣。高氏沒有生育子嗣,母族雖然給力,但是給予的助力也是有限的,在後宮之中生存及帝王的寵愛只能靠自己去博取。高氏穩居貴妃位,且臨死前能得皇帝的晉封皇貴妃,可見她在乾隆帝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第五位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金佳氏出身內務府包衣,後奉旨出包衣,改為金佳氏。雍正年間入侍潛邸,乾隆帝即位後,初封貴人,乾隆二年晉為嘉嬪,六年晉嘉妃,十三年晉貴妃位。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逝,賜諡為淑嘉皇貴妃。

    金佳氏是乾隆後宮中,生育子嗣僅次於孝儀皇后的妃嬪。關於選擇金佳氏合葬,很多人是心存疑惑的。我們都知道乾隆帝有五位皇貴妃,除了慶恭皇貴妃陸氏是嘉慶帝追封的外,其他還有四人,前面我們介紹了三位,還差一位純惠皇貴妃蘇氏。如果說前面四位的合葬選擇都是情理之中,那麼最後一個位置的選擇就好像沒有那麼站得住腳了。

    金佳氏與蘇氏家世都不算高,皆有子嗣傍身,生前的位份都是貴妃。總體說來,金佳氏母族的勢力要更強一些,其兄金簡為官至吏部尚書。我們也知道母族的勢力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畢竟乾隆時期還是皇權強盛時期,那麼最終看的還是帝王的恩寵。蘇氏也是乾隆帝早期的寵妃之一,且有子嗣,起點比金佳氏高,照理說更加受寵(從其晉封速度來看)。可惜她有個豬隊友,那就是她的兒子皇三子永璋。孝賢皇后駕崩時,永璋迎喪,但其間因表現得不夠傷感,被乾隆帝斥責不合體統,不懂禮節,被取消立儲資格。自此事之後,純貴妃母子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雖然純貴妃最終病重時,乾隆帝念及舊情,將其晉為皇貴妃,以皇貴妃禮下葬,但終究沒能獲得合葬資格。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人們常說,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無論一對夫妻去世時間相隔多久,通常子女都會將他們合葬在一起。清明節快到了,相信掃墓時大家一定都會看到很多夫妻合葬的墓碑,這是中國長久以來的傳統。但是,在中國古代,所謂夫妻合葬,指的是夫與妻合葬,妾是沒有資格與夫合葬的!帝王之家亦然。清雍正元年之前,只有皇后才能與皇帝合葬,即便是明朝便已經存在的、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也沒有資格葬入帝陵地宮。不少朝代,甚至連原為側室的皇太后去世後也沒有與皇帝合葬的資格,只能另建陵寢。除此之外,部分朝代帝后實行同塋異穴合葬,並不養在同一墓穴之中,但是這種葬制仍然被視為合葬。再後來,因為所謂“卑不擾尊”,在皇帝入葬地宮之後去世的皇后(含原為側室的皇太后)也不能入葬帝陵地宮,只能另建陵寢。但是,這種葬制同樣被視為同塋異穴合葬。換句話說,在中國古代,只有妻才能與夫合葬,繼妻視歷朝歷代具體情況而定,妾肯定不行!

    制度畢竟是人定的,制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清初有制度:只有在皇帝入葬帝陵地宮之前去世的皇后才能入葬帝陵地宮。但是,清世宗(雍正帝)為了鐵桿十三弟、怡賢親王胤祥,打破了這個祖制。雍正元年,清世宗追尊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並且破天荒地將敏妃的梓宮從景陵妃園寢遷出,與清聖祖(康熙帝)和自己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一道葬入了景陵地宮(此前已有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位已故的皇后入葬)。自此,清世宗開啟了清王朝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的先例。也就是說,雍正元年之後,清朝不僅皇后可以入葬帝陵地宮,皇貴妃也可以。當然,前提是這些人必須是在皇帝入葬地宮之前去世的,之後去世的不行!皇后(含原為側室的皇太后)只能另建後陵,至於皇貴妃和其他妃嬪,那就只能在帝陵妃園寢裡躺著了。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清高宗(乾隆帝)的裕陵地宮之中,只有他的皇后、皇貴妃才有資格入葬,其他妃嬪沒有資格。那麼,清高宗的皇后、皇貴妃有哪些呢?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繼後烏拉那拉氏(一說輝發那拉氏)、清仁宗(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入葬時為令懿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和慶恭皇貴妃陸氏。其中,繼後被“不廢而廢”,自然是沒有資格入葬帝陵地宮的。慶恭皇貴妃陸氏是清仁宗在嘉慶四年親政後為報答其撫育之恩追尊的榮譽性頭銜,清仁宗並沒有將其重新遷葬,慶恭皇貴妃陸氏仍然葬在原先入葬的裕陵妃園寢。唯一的特例就是純惠皇貴妃蘇氏,身為皇貴妃的她也沒有入葬裕陵地宮,而是和其他妃嬪一道被丈夫清高宗葬在了裕陵妃園寢。

    按理說,純惠皇貴妃蘇氏是生前被冊封的皇貴妃,雖然冊封之後沒幾天便去世了,但卻是實打實的皇貴妃。關於她為什麼沒有入葬裕陵地宮,有一種說法:裕陵地宮給皇后、皇貴妃留下的棺床數量有限,只有六座。乾隆二十五年,純惠皇貴妃蘇氏去世時,繼後烏拉那拉氏仍然在位,還沒有被“廢”,必須給她留出一個位置。而其他幾位已經入葬的,自然也不太方便再遷出。除此之外,還必須多預留出一個空位。給誰呢?繼任皇帝的生母。如果繼任皇帝是嫡出,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繼任皇帝是庶出,而他的生母又在皇帝父親入葬地宮之前去世了。那麼,繼任皇帝的生母也是會獲得追諡皇后身份,並且以這個皇后身份入葬帝陵地宮的,而這座棺床便是專門給她預留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烏雅氏在雍正元年去世,彼時清聖祖尚為入葬。因此,被兒子清世宗追諡為孝恭仁皇后的烏雅氏並沒有另建後陵,而是葬入了景陵地宮。因為清王朝並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所以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預留這麼一座空棺床是有著現實意義的,即便用不到,也必須空出來!總不能讓皇帝他親媽沒地方葬吧?那麼,就只能委屈純惠皇貴妃蘇氏了。畢竟,他的一個兒子永璋早已被清高宗公開否決了皇位繼承權並且於蘇氏去世的同年也去世了;另一個兒子永瑢也已經被清高宗過繼給了小宗旁支為嗣,徹底與皇位絕緣了。

    正如有些人說的,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既然純惠皇貴妃蘇氏已經不可能成為“皇帝的親媽”,永遠也沒有可能會用到那座預留的棺床。那麼,那座預留的棺床自然還是必須留著的,純惠皇貴妃蘇氏也就只能另葬他處了。如果純惠皇貴妃蘇氏在乾隆三十年繼後烏拉那拉氏被“廢”之後才去世,或許也就葬入裕陵地宮了。只可惜,她沒能熬到那個時候。至於慶恭皇貴妃陸氏,她沒有親生兒子,清仁宗追尊她為皇貴妃無非也就是報恩,為了給她一個更高的名分、給她孃家一些更大的實惠。既然皇貴妃的名分已經有了,遷不遷葬意義並不大。更何況,有裕陵妃園寢裡躺著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在前面擋著,清仁宗也不便跨過資格更深的庶母蘇氏,而將資格較淺的庶母陸氏遷葬裕陵地宮。而兩個都遷葬,顯然棺床又不夠用了,清仁宗索性兩個都不動,省的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裕陵地宮之中,除了清高宗,只葬了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和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五位后妃。而這五位當中,除了清仁宗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都是清高宗潛邸時期的妻妾,另葬他處的純惠皇貴妃蘇氏也是出身清高宗潛邸。由此可見,清高宗對自己潛邸時期的妻妾們還是頗為善待、甚至優待的,她們的待遇是清高宗成為皇帝之後所納的那些妃嬪所無法相比的。

  • 9 # 伊耆角木

    除了諸如明孝宗這樣只有一個皇后沒有妃嬪,或者英年早逝還沒娶很多妃嬪的皇帝,其他皇帝都不可能跟所有妃嬪一起合葬的,畢竟地宮就這麼大,不可能放下這麼多棺槨,只有選擇地位最尊貴的一些藏入地宮,其他的都會葬入妃園寢。

    乾隆共有妃嬪四十六人,如果全都藏入地宮,那真的很沒樣子。那何人能夠進入地宮,自然是最高等級的皇后或是皇貴妃。乾隆共有三個皇后、五個皇貴妃,但八人中只有五人進入地宮,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孝儀純皇后魏氏(後改為魏佳氏)、慧賢皇貴妃高氏(後改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氏(後改金佳氏)。其餘一後二皇貴妃還是進入了妃園寢安葬,理由分析一下。

    首先看乾隆的三個皇后。

    原配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這是理所當然要與乾隆合葬的。富察氏出身名門,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早年戶部尚書,鼎力支援康熙平定三藩,伯父馬齊歷相三朝,德高望重,弟弟傅恆、侄子福康安更是為乾隆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富察氏早在雍正五年就被雍正欽點為皇四子弘曆嫡福晉,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後被冊立為皇后,為人賢惠節儉,與乾隆伉儷情深。又先後為乾隆生下皇長女、皇次子永璉、皇三女、皇七子永琮。永璉被乾隆欽定為繼承人寫在傳為詔書上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可惜,皇長女、永璉、永琮都先後早夭,富察皇后難以承受打擊,於乾隆十三年去世。

    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原本也有資格入葬地宮。她於雍正十二年被指婚為寶親王弘曆側福晉,與另一位側福晉高氏一樣,地位僅次於嫡福晉富察氏。由於高氏死於乾隆十年,所以在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死後,時為嫻貴妃的那拉氏就進位皇貴妃,統攝後宮事務,並於乾隆十五年被冊立為皇后,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皇十三子永璟。一度比較得寵。但是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帝后失和,那拉氏剪髮,被乾隆收回冊寶,雖然表面保持了皇后的身份,但視同被廢,次年去世,雖號稱以皇貴妃禮下葬,實際僅僅以嬪的標準,沒有諡號、沒有配享,所以,等同於罪人身份,乾隆自然不願意死後再與她相見,只能入妃園寢,而且還是在純惠皇貴妃墓穴內,連自己單獨的墓穴都沒有。

    孝儀純皇后魏氏,本為漢人,約乾隆六年選秀入宮,後低位一路攀升,由嬪晉升至令貴妃,並於乾隆三十年繼後失寵後成為皇貴妃統攝後宮。連續生下皇七女、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皇十六子(未取名)、皇十七子永璘,十年間四子二女,包攬了乾隆最後四個兒子,可謂榮寵無比。乾隆四十年去世。乾隆六十年,永琰被立為皇太子,乾隆追封魏氏為皇后,孝儀純皇后不僅是乾隆親自追封,加諡號,更是嘉慶的生母,進入地宮與乾隆合葬理所當然。

    然後是五個皇貴妃的情況。兩個生前獲封,三個死後追封。

    首先是慧賢皇貴妃高氏,於雍正十二年被雍正親自指定成為寶親王弘曆側福晉,次年乾隆即位,獲封貴妃,是乾隆第一個貴妃,乾隆十年病重,被進封皇貴妃,也是乾隆第一個皇貴妃,不久去世。雖然沒有生下子女,但乾隆對高氏的寵愛明顯遠勝其他早期妃嬪,寫過許多詩悼念。高氏的晉封禮儀、下葬禮儀也都超過其他皇貴妃。因此,以高氏早期的僅次於富察皇后的尊貴身份,有資格進入地宮。

    第二位皇貴妃是純惠皇貴妃蘇氏,也是乾隆做皇子時的侍妾,乾隆即位後由嬪一路晉升為純貴妃,早期生下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和皇四女,但是中期以後明顯沒那麼得寵,獲封貴妃或許是因為資歷老。尤其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後,純貴妃之子永璋和大阿哥永璜因為不夠哀悼被乾隆痛斥,表示兩人不配繼承皇位,徹底失寵,從此永璋鬱鬱寡歡,純貴妃可能也受到牽連。乾隆二十五年,蘇氏和永璋先後去世,乾隆應該是對兒子有些歉意,追封永璋為郡王,並在蘇氏臨終前晉升她為皇貴妃。這是愧疚的表現,並不能說明蘇氏的得寵。所以,乾隆應該並不想死後與蘇氏合葬,但蘇氏地位尊貴,所以在妃園寢中單獨為純惠皇貴妃添建單簷綠瓦明樓一座並設碑,後來繼後也葬入此處,算是對蘇氏與其他妃嬪的區別對待。

    第一位追封的皇貴妃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出身正黃旗,與鑲黃旗的皇后富察氏沒有親戚關係),雍正早年就到弘曆身邊,是弘曆早期侍妾。雍正六年就生下皇長子永璜(因富察皇后死後不夠哀悼被乾隆痛斥,後鬱鬱而終),三年後又生皇次女。是第一個給乾隆生育子女的,足見在乾隆做皇子時非常得寵。但是在雍正十三年乾隆登基前去世,乾隆先後追封其哲妃、皇貴妃,可見對這個早年陪伴自己的女人很眷戀,可能也是對乾隆十五年鬱鬱而終的大阿哥永璜的一種愧疚,故而入葬地宮。

    第二位淑嘉皇貴妃金氏,內務府包衣出身,地位低下,也是乾隆皇子時的侍妾。乾隆即位後由貴人晉升至嘉貴妃,生下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未取名)和皇十一子永瑆,與孝儀純皇后一樣是乾隆后妃中生育皇子最多的,足見比較得寵。而且永璇和永瑆都比較長壽,活到了乾隆去世後,也是一種福分。她生前沒有獲封皇貴妃,但是乾隆二十年死後不久立刻追封皇貴妃,死後哀榮超過了蘇氏,入藏裕陵地宮。

    第三位慶恭皇貴妃陸氏,她是肯定沒資格進入地宮的。因為在乾隆朝,陸氏只做到貴妃。乾隆三十九年去世後乾隆也沒有追封,一生無兒女,所以沒有理由晉升皇貴妃。後來之所以獲得皇貴妃的追封是因為早年曾經養育過年幼的嘉慶一段時間,所以是乾隆死後嘉慶追封的,自然要比乾隆親自追封的皇貴妃低一級了。

    其他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地位實在太低,自然不可能有資格入地宮與乾隆合葬,只能在妃園寢了。

  • 10 # 歷史課課代表

    作為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乾隆漫長的一生中曾經先後擁有過41位后妃,這數量龐大的后妃群體雖然沒有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多,但是其質量卻並不在康熙皇帝之下。根據歷史記載,乾隆皇帝一生曾經先後擁有過三位皇后,五位皇貴妃,五位貴妃,六位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以及四位常在等共計41位后妃。乾隆皇帝這些后妃在去世後被分為兩類入葬,一類是葬於乾隆皇帝裕陵妃園寢,這類嬪妃共計36人,另一類則與乾隆皇帝合葬於裕陵地宮之內,這一類后妃后妃則只有五位。為何只有五位后妃與乾隆皇帝合葬呢?

    與乾隆皇帝合葬的五位后妃:

    與乾隆皇帝和葬在裕陵地宮之中的五位后妃分別是兩位皇后(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和三位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從身份上可以看出這五人都是乾隆皇帝的高階嬪妃,實際上這五個人不僅地位尊崇,其生前對於乾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人。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出身滿洲鑲藍旗人,鑲藍旗是滿洲上三旗之首,富察氏祖上三代都是大清朝的忠臣,而她自己也是賢良淑德端莊大方,是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愛的女人,乾隆皇帝臨死前都在說自己終於可以去陪皇后了。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乾隆中期最寵愛的令妃,其生前從貴人一步一步升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令妃在自己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子之後被乾隆皇帝追封為皇后。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與乾隆皇帝相伴時間很短,還未及皇帝登基便去世了,但是這位富察氏給乾隆皇帝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是乾隆長子的生母,所以乾隆皇帝非常感念自己的這位小妾,於是在慧賢皇貴妃被封為貴妃的第二天,將自己這位早逝的嬪妃追封為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生前深受乾隆皇帝寵愛,出身並不高貴的她是乾隆朝的第一位貴妃,也是第一為皇貴妃,並且是未生育皇子皇女的情況下。慧賢皇貴妃去世後也被乾隆皇帝葬入自己的地宮之中。

    與乾隆皇帝合葬的還有一為皇貴妃,那就是先祖出身於北韓的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金佳氏一生為乾隆皇帝先後生育了四位皇子,是乾隆皇帝嬪妃之中生育皇子最多的一位,乾隆皇帝對其寵愛由此可以看出。這也是淑嘉皇貴妃能在死後與乾隆皇帝合葬的最重要原因。

    非常有趣的是,與乾隆皇帝合葬的這五位后妃都是先於乾隆皇帝而去世,並且都是在乾隆皇帝的確認下才被安排進裕陵地宮的。

    乾隆皇帝裕陵妃園寢中的一個怪象:

    一般通常來說,皇后如果死在皇帝之前,是會與皇帝合葬的,如果皇后死於皇帝之後,通常是單獨修建陵寢入葬,這在封建時期的禮制之中被稱作“卑不動尊”。但是乾隆朝出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皇后死後竟然被葬入了皇貴妃的陵寢之中。這位皇后便是原本歷史上籍籍無名近些年卻因為一些列影視劇而聲名大噪的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因為“忤旨斷髮”被乾隆皇帝幽禁至死,雖然其生前和死後都沒有被廢黜皇后之位,但是由於乾隆皇帝對她的厭棄使其在死後的葬禮規模上被無情減殺,繼後輝發那拉氏被以嬪位入葬,並且由於乾隆皇帝的厭惡,所以不想在自己百年之後與其合葬,於是就將輝發那拉氏葬入了早逝的純惠皇貴妃的園寢之中。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除了明朝崇禎帝、後被葬入田皇貴妃園寢後又一起皇后被葬入皇貴妃園寢中的特例。

    最後一位入葬乾隆皇帝妃園寢的嬪妃:

    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皇帝乾隆一生之中最先冊立的妃子是誰,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如果查詢誰是乾隆皇帝漫長一生之中最後冊立的妃子,史書上卻有明確記載。她就是出身富察氏的晉妃。晉妃富察氏確實與乾隆皇帝的元后富察氏有親緣關係,晉妃富察氏的爺爺是富察皇后的堂兄弟,也就是說,晉妃富察氏是富察皇后的孫女輩的人。

    晉妃富察氏於嘉慶三年入宮,是的,你沒有看錯,確實是嘉慶三年,這一年,嘉慶皇帝為自己88歲高齡的父親-太上皇乾隆皇帝選秀女,這次乾隆皇帝生前最後一次選秀活動讓富察氏被選中,十幾歲的富察氏被乾隆皇帝封為晉貴人。晉貴人入宮後僅一年,太上皇乾隆便龍御歸天了,晉貴人不得不和眾多乾隆皇帝的遺妃們一樣,成為了節婦。

    晉貴人就這樣在壽康宮中熬過了嘉慶朝的二十多年,嘉慶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繼位,此時乾隆皇帝所遺嬪妃僅剩晉貴人富察氏一人,道光皇帝非常感慨,因此將晉貴人連升兩級,尊為皇祖晉妃。

    因為被封為妃位,富察氏的生活待遇有了改善,然而好日子卻並沒有長久,長期鬱鬱寡歡的生活使晉妃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道光二年時,晉妃去世了。歷史上甚至沒有明確記載晉妃的年齡,但是根據推算,此時的晉妃大概四十多歲左右。晉妃是乾隆所有後妃中最後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寢的人。

  • 11 # 孤竹公子

    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其實共有七個棺床,除去乾隆皇帝的正中位置棺床外,兩側還有四個棺床,地宮東西兩側還有兩個垂手棺床,實際上可以安葬六位后妃,可實際上只有五位后妃合葬在裕陵,這五位分別是:孝賢皇后、孝儀皇后、哲憫皇貴妃、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

    那為什麼只有這五位后妃可以與乾隆合葬在裕陵地宮呢?我們先來說說這五位后妃的大概情況:

    ⒈孝賢皇后

    孝賢皇后是富察氏,鑲黃旗,早在雍正五年(1727年)就嫁給弘曆(乾隆)作為嫡福晉了,而且還是是雍正皇帝指婚,弘曆即位後就被封為皇后,富察氏性格恭儉,深受乾隆皇帝寵愛,可惜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病勢,乾隆皇帝悲痛不已,在乾隆的御製詩集裡很多都是懷念孝賢皇后的詩,而且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恆也得到乾隆重用,應該說乾隆皇帝對孝賢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厚。⒉孝儀皇后

    孝儀皇后是嘉慶帝生母,魏佳氏,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璸,後陸續被晉封為令妃、令貴妃、皇貴妃,乾隆四十年病勢,冊諡為令懿皇貴妃,到乾隆六十年宣佈她的兒子永琰將繼承皇位後,追封她為孝儀皇后。

    ⒊哲憫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雍正初年就成為弘曆的侍妾,雍正六年生育了皇長子永璜,她是乾隆最早的妻子,可惜命運不好,在乾隆皇帝登基的前兩個月病逝了,乾隆二年追封為哲妃,乾隆十年又因生育了皇長子而追封為哲憫皇貴妃。

    ⒋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在雍正年間就被選入弘曆府中作為使女,雍正十二年下旨將她超拔為弘曆的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封為貴妃,並將高佳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鑲黃旗。乾隆十年封為皇貴妃,兩日後就病勢了,賜諡為慧賢皇貴妃。

    ⒌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為金佳氏,雍正時期就進入尚為皇子的弘曆府中服侍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後封為貴人,乾隆二年封為嘉嬪,此後陸續為乾隆皇帝生育了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一子,也被晉封為嘉貴妃,後於乾隆二十年病勢,被追封為淑嘉皇貴妃。

    以上就是乾隆裕陵地宮裡五位后妃的基本情況,可以看出除了孝儀皇后外,其餘都為乾隆即位前就已經進入潛邸了,兩位皇后一位是感情最深最喜愛的富察氏,一位是嘉慶帝生母,當然要葬入裕陵地宮,三位皇貴妃也都是很早就嫁入潛邸服侍弘曆的,而且那時年齡都不大,應該說弘曆與她們的感情更純樸真摯,又都死於乾隆皇帝之前,所以也會葬入裕陵地宮。

    至於空缺的一個棺位應該是那拉皇后的位置,本來給她預留了乾隆棺位西側的位置,可不知什麼原因使她斷髮而激怒了乾隆,雖沒有剝奪她的皇后尊位,但是乾隆對待她可以說冷漠到了極點,死後實際上以嬪的禮儀下葬,而且葬在了純惠皇貴妃地宮,還是衫木棺槨,她的畫像都被去掉,資料也幾乎無存,可以說乾隆對她恨之入骨也不過分。而預留給那拉皇后的棺位後來就安放了孝儀皇后的棺槨,東側垂手棺位也就空缺下來了。至於純惠皇貴妃為何沒葬入裕陵地宮是因為當時那拉皇后還未失寵,而地宮中除乾隆棺位外只剩下兩個棺位,一個留給那拉皇后,一個留給將來儲君的生母,所以純惠皇貴妃就沒法葬入裕陵地宮啦。(下圖為純惠皇貴妃地宮棺槨)

    縱觀清代皇帝地宮,后妃入葬皇帝地宮基本上有兩個原則,一是必須為皇帝喜愛的后妃,二是必須為死在皇帝之前的后妃,因為一旦皇帝駕崩入葬地宮後,地宮就會徹底封閉不會再打開了。

  • 12 # 觀復一鑑

    乾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又有祖、父兩輩打下的江山,積累的盛世,可謂享盡人間榮華富貴。

    都說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人,實際並沒有哪個皇帝真有這多妃子,只是形容皇帝的妃子多而已。

    那麼這麼多妃子,真的哪個都得寵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很多妃子都不能時時見到乾隆。

    百度百科顯示:乾隆帝16歲大婚,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妃嬪42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賢純皇后、皇后那拉氏、孝儀純皇后),皇貴妃5位,貴妃5位,妃6位,嬪6位,貴人12位,常在4位,答應1位。

    (年輕的乾隆皇帝)

    這麼多妃子,有幾個能夠時常得到乾隆的寵幸?又有幾個能夠葬入裕陵地宮?況且地宮地方也不大,不是十分寵愛的,和地位較低的妃子根本不可能。

    (孝賢純皇后畫像)

    至於為什麼只有五位能夠跟隨乾隆葬入地宮?原因有幾:

    1、古代地位等級禮法森嚴,沒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根本不可能進去。

    2、縱使後宮佳麗三千人,得寵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的。

    3、地宮面積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妃子都放進來。

    我們看看都有哪些人跟隨乾隆葬入地宮了。

    1.孝賢純皇后

    2.孝儀純皇后

    3.慧賢皇貴妃

    4.哲憫皇貴妃

    5.淑嘉皇貴妃

    共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裕陵地宮共有六個棺槨,加上乾隆皇帝,正好六位。

    (裕陵)

    所以後宮裡,妃子雖多,但不是每人都能有緣永久跟隨乾隆的。

    就像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成為全世界敬仰的人,最終,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人。

  • 13 # 史海甄客百曉生

    一、清朝兆葬制度淺析

    根據祖制,皇帝的地宮之內,只有皇后才有祔葬權,其實放在民間也一樣,只有正妻才有與丈夫合葬的權利。所以不論是關外三陵(永福昭)還是順治帝的孝陵,都只有皇后才可以與皇帝合葬。

    乾隆畫像

    那麼究竟發生了何事會讓作為妾室的妃嬪也可祔葬帝陵地宮,其實源於一座皇陵和三個人。“一座皇陵”即康熙帝的景陵,三個人是雍正帝和他的好兄弟胤祥和其母章佳氏。前面咱們說到,在孝陵以及之前的關外三陵中,地宮之內只有皇后與皇帝祔葬。直到康熙的景陵地宮,這一祖制才被打破,打破之人並非康熙,而是他的繼任者雍正。

    1、康熙開創“地宮先葬皇后”

    康熙於1722年(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去世,在此之前,他的景陵地宮之內已經先後入葬了孝誠皇后赫舍里氏(1681年入葬)、孝昭皇后鈕祜祿氏(與孝誠皇后同)以及孝懿皇后佟佳氏(1689年入葬)。在景陵之前的四陵,或者帝后同時入葬,或者皇后晚於皇帝入葬,但康熙卻開創了“地宮先葬皇后”的先例。待康熙去世後,繼位的雍正於1723年(雍正元年)九月初一這一天將康熙、孝恭皇后烏雅氏(雍正生母)以及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一同葬入,景陵的地宮石門才徹底關閉。

    景陵石五供

    但此處朋友們會發現,有一個十分突顯的人被葬在了景陵地宮之內,就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她身上共有兩奇,一方面早在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章佳氏便已去世,而且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早在1700年她便被葬入景陵妃園寢當中。另一方面,章佳氏由於出身的原因,所以雖然為康熙誕育了一子二女,但在十分看重出身的康熙面前,她在生前最終也只是個庶妃的身份。直到其去世之後,康熙才破例追封其為敏妃,但也只是到妃位而已,但入葬景陵之時卻變成了敬敏皇貴妃,而且還能與皇帝合葬,令人匪夷所思。

    2、雍正開創“皇貴妃亦可祔葬帝陵”

    原來,之所以章佳氏有如此多的特權,是因為她有一個好兒子胤祥。對於胤祥,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熟知,所以在此不做過多詳述。因為兒子胤祥的關係,雍正在繼位後不僅將其連升兩級封為敬敏皇貴妃,而且還破例將已經去世24年的章佳氏從景陵妃園寢遷出,葬入了景陵地宮與康熙合葬,自此開啟了皇貴妃也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有了這樣的先例,在乾隆裕陵地宮之內,才會出現皇貴妃祔葬的現象。

    景陵妃園寢佈局圖(畫紅圈者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用過的空券)

    二、裕陵地宮祔葬的三大門檻

    當然,在整個清朝歷史中,也僅限皇后和皇貴妃有祔葬之權。所以題主所說的“有很多妃子但為何只有五位合葬”,首先在後妃位分等級上就設了一道明顯的門檻。

    而第二道門檻,就是得寵程度。景陵之後,雖然開了皇貴妃祔葬的先例,但具體還要看本人生前的得寵程度,如果不得寵或者失了寵,即使是位於六宮之主的後位,皇帝依然可以不準其入葬。放在裕陵,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

    自第一任孝賢皇后於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去世之後,乾隆便聽從其母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建議,先將時為嫻貴妃的輝發那拉氏升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兩年之後正式冊封其為後。而且在此後的15年當中,那拉氏盡享乾隆寵愛。

    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朝服像

    但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陪同乾隆第四次南巡之時,由於“剪髮”觸犯國俗大忌而遭到乾隆冷落(乾隆自述,具體原因至今成謎),不僅自己被早早地送回京師,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後收回了其四份冊寶,雖未公開廢后但與廢后已無異。一年之後那拉氏鬱鬱而終,乾隆僅以貴妃級別舉喪(實際連嬪級都不如)。而且最終下葬之時還將其塞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當中。所以,由此看見,皇貴妃及皇后祔葬帝陵,是“可以”,而非“必然”。

    第三道門檻,就是裕陵地宮的空間極限。在裕陵地宮當中,最多可放下7個棺槨。正中位置是乾隆的棺位,所以其他任何人是不能佔用的。剩下的六個棺位當中,1752年(乾隆十七年)葬入了孝賢皇后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氏以及哲憫皇貴妃富察氏,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葬入了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到此,僅剩兩個棺位還空餘。

    裕陵地宮剖面圖

    當時,那拉氏正受寵且貴為皇后,所以按照常理她是要葬入地宮之內的,而另外一個空位,則是留給未來皇太子生母的,因為即使儲君的生母在乾隆時期只是普通妃嬪,一旦自己的兒子未來可以榮登大寶,那這位生母以後是會被追封為皇后的,按照規制也是要合葬於地宮之內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純惠皇貴妃去世之後,未能葬入裕陵地宮的原因。雖然其子永璋在乾隆髮妻孝賢皇后喪儀上因“毫無悲慼之色”被直接宣告無立儲可能,但根據蘇氏在1760年被封皇貴妃一事上看,在乾隆眼裡還是對其寵愛依舊的。

    純惠皇貴妃蘇氏劇照

    當然,寵愛歸寵愛,但礙於地宮空間的侷限性,純惠皇貴妃蘇氏只能葬在了裕陵妃園寢之中。不過為了彌補對寵妃的虧欠,乾隆將剛建好三年的妃園寢下令翻新改建,按照景陵皇貴妃園寢規格增建了明樓寶城寶頂,大大超越了標準妃園寢的規格,為此前後又共計花費了1342萬3241兩4錢0分2釐,由此亦可看出乾隆對於純惠皇貴妃的重視。

    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雍正帝為了好兄弟的生母,開創了“皇貴妃亦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所以在乾隆裕陵地宮當中所葬的五位,既有皇后也有皇貴妃。當然,也僅限於皇貴妃為止。加之受后妃本人得寵程度以及裕陵地宮之內的空間限制(外加對空餘棺位的考慮),所以,最終入葬裕陵地宮之內的乾隆后妃,只有五位:孝賢皇后富察氏、孝儀皇后魏佳氏、慧賢皇貴妃高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裕陵地宮

    而關於乾隆後宮當中其餘的皇后以及皇貴妃,繼皇后那拉氏因失寵被葬在了純惠皇貴妃地宮之中。而純惠皇貴妃蘇氏因為入葬之時裕陵地宮之內已無多餘棺位,故只能葬入乾隆為其改建後的裕陵妃園寢之中。至於慶恭皇貴妃陸氏,一方面因為她本身就不受寵愛,在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去世之時,只是貴妃的位分,另一方面其皇貴妃的位分是在乾隆去世之後由嘉慶帝為其追加的(因為陸氏對嘉慶有撫養之恩),所以也沒有葬入裕陵地宮。

  • 14 # 蟶子歷史

    乾隆,清朝活的最久的皇帝。掌權最長的皇帝,一生有41位后妃,可謂是清朝比較有福氣的一位皇帝了,自己也號稱是十全老人。乾隆有這麼多的妃子,為什麼只有5位和乾隆一塊合葬呢!

    先說說這五位女子是誰吧!第一 富察皇后,哲敏皇貴妃富察氏,高氏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金氏,令妃。這五位。

    第一位,富察皇后,乾隆皇帝一生的摯愛,為乾隆皇帝生育兩位皇子,一位皇女。但兩位皇子都早早夭折,令乾隆皇帝痛苦不已。必須合葬。

    第二位,哲敏皇貴妃。乾隆皇帝在王府的女人。為乾隆皇帝生育了第一個兒子,應該是乾隆皇帝的初戀,也應該合葬。

    第三位,慧賢皇貴妃,乾隆上位後,第一個去世的妃子,生前就是貴妃,也足見乾隆皇帝的寵愛,加上母家勢力,所以合葬。

    第四位,淑嘉皇貴妃,為乾隆生了4個兒子。也是非常的乾隆皇帝的寵愛,家庭背景氏北韓李氏,所以合葬。

    第五位,令妃,嘉慶皇帝的生母,後期非常的乾隆歡喜,更是皇帝的母親,所以更要合葬。

    乾隆地宮也是有限的,合葬這五位已經是滿滿的。而且都是按照他們的死亡事件來進行的。後期雖然也有乾隆非常喜歡的妃子,但也只能藏入妃陵了。

  • 15 # 蟈蟈的文史原創

    乾隆皇帝一生風流,七次下江南不知道網羅了多少美女,後宮佳麗又眾多,每年都有新進的美女,但究竟這麼多的美女能有幾個得到他真心的疼愛,我相信應該少之又少。

    如題目所說,乾隆一生妃子眾多,為何最終只有5位與其合葬裕陵,其實這主要與是否得到皇帝寵幸,以及是否有為皇帝留有後代等因素決定的。

    乾隆這一生一共有3位皇后,5位貴妃。按照清朝建陵的原則,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建的墓地才能叫陵,而一般妃子的墓地叫園寢,所以,按照道理來將,只有皇后才能與皇帝合葬,因為他們的殯葬級別是一樣的,而妃子們只能下葬在妃園寢,就如在裕陵中,乾隆專門修建了裕陵妃園寢,專門用來安葬過世的妃嬪的。

    但是乾隆根據自己的喜愛程度,在自己的地宮中有5位妃子與其合葬,分別是兩位皇后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三位貴妃為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和淑嘉皇貴妃。

    孝賢純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16歲進宮作為乾隆的嫡福晉,婚後兩人相敬如賓,感情篤摯,十分恩愛,乾隆繼位後,立她為中宮太后,她為乾隆生有兩兒兩女,後年僅37歲去世,乾隆深受打擊,她進入地宮很正常。

    孝儀純皇后,雖然她生前沒有被立為皇后,但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寵幸和愛,由貴人逐步晉升到皇貴妃,她的兒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經被秘密立儲,也許在魏佳氏在彌留之際,乾隆帝已將此秘密告知於她。乾隆十六年,親自追封其為孝儀皇后。所以,她與乾隆合葬合情合理。

    慧賢皇貴妃,在其去世後,乾隆寫的祭文就可以看出乾隆對其的高度認可:勤奮努力的協助我(皇帝),並且對皇后謙遜平和與她配合得當非常和諧。在後宮位份已經非常尊貴,卻能夠在後宮溫和善良的融洽相處;所受的褒獎和聲譽正尊崇盛大,卻能夠在後宮做得更加友好周全。

    哲憫皇貴妃,雍正初年就已經是乾隆的侍妾,她是第一個給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而且就在乾隆帝登基前兩個月內去世,兩人的感情十分融洽,進入地宮合葬合情合理。

    淑嘉皇貴妃,為乾隆生有四位皇子,可見也非常受到乾隆的寵愛。

    而純惠皇貴妃,與乾隆帝的感情也非常好,為乾隆帝生有兩位皇子一位公主,但是因受其長子永璋在孝賢皇后駕崩後,永璋在迎喪期間表現不夠傷感,被乾隆斥責不合體統,亦不懂禮節,被取消立儲資格的影響,死後並未進入裕陵與乾隆合葬,而是將她下葬在裕陵妃園寢。

    而至於慶恭皇貴妃陸氏沒有生育子女不能與皇帝合葬,葬於裕陵妃園寢。

    但實際上,乾隆裕陵地宮中,應該還有一位妃嬪符合合葬的要求,但最終被乾隆踢出,甚至連她葬在哪都是非常神秘,她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

    在孝賢純皇后去世後,乾隆非常悲傷,皇后之位暫時空缺,而那拉氏一直盯著這個位置,但她又不能急功近利,後在皇太后的催促下,乾隆立那拉氏為皇后,但是在立後之後,乾隆帝遲遲不立儲,而此時乾隆又開始寵幸另外一個妃子令妃。這樣那拉氏神經非常緊張,一方面怕令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更害怕的是擔心皇帝立令妃的兒子為儲君,而不立自己的兒子。

    乾隆三十年,準備下江南,終點是浙江杭州,那拉氏隨乾隆還有太后一同前往,乾隆和太后還為她過了48歲的生日,但到達杭州後,因為乾隆和太后要晉令貴妃為皇貴妃,那拉氏堅決反對,甚至將自己的頭髮剪斷,這徹底觸怒了乾隆帝:

    1. 那拉氏立即被管制起來,令額附福隆安護送回京;

    2. 收回皇后身份證明暨冊寶。

    3.打入冷宮,宮女由12名減至2名。

    4. 其去世下葬由皇后級別降為妃子級別,由國喪降為家喪。

    5. 不允許她進入裕陵地宮。

    6. 不給她神位和諡號。

    於是,那拉氏被偷偷摸摸的葬入了純慧皇貴妃的園寢,而未能進入裕陵地宮與乾隆合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所在的三四線小城,教師待遇怎麼樣,是否能維持穩定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