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豆轉移
-
2 # 歷史的塵埃HISTORY
洋務運動總的來說是失敗的。
我們可以把洋務活動期間興辦企業的情況概況幾條:
第一、洋務活動不是清朝廷號令全國一致舉辦的活動,而是個別官僚經朝廷批准興辦的活動,在全國發展極不平衡。反對洋務活動的頑固派官僚勢力很大。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居中駕馭,以有利於政權的鞏固為原則,並不在乎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從始到終,洋務派旨在引進機器方面下功夫,並不研究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尤其不注意研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始終以綱常名教的中學為體,以西方的船堅炮利為用;以對付國內人民的反叛為主,所謂“禦侮”的實質含義,只是維護條約體系所產生的“和局”,遇到列強挑戰,只能俯首稱臣,屈辱的條約只能一個又一個簽訂,損失國權無數。
第三、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借用洋匠,卻不借用資本主義的工廠制度,完全利用傳統的官辦局廠的辦法,委用官員管理,大量插用私人,多領乾薪,用士兵充當工人,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投入市場,資金難以為繼。
第四、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多采用官督商辦體制,控制並監督了商人投資的積極性,利用官許的專利,實行行業壟斷,阻礙了民族資本的發生和發展,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洋務活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這與李鴻章所謂“裱糊破屋”的本意是相違的。洋務活動沒有能夠像日本的明治維新那樣,在短時期內大規模地在國內推進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稱他為“洋務運動”是名不副實的。
-
3 # 籃虎嘯球
從清廷的角度,洋務運動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戰略失敗了。原本以為洋務運動的開展,火炮軍艦的裝備可以自保,抵禦西方列強的欺凌。但1895年的甲午戰爭,作為洋務運動的標誌性產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無論這次失敗有多少原因,這樣的結果都讓“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成了笑談。連小國日本都打不過,更別提西方列強了。所以洋務運動沒有挽救清廷的統治,是失敗的一次革新。
但是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拯救清政府的統治,但是它打開了中國對外交流的大門,建立中國近代第一批工業設施,培養了最初的一批留學人才。這為後來社會的變革播下了種子。所以它是有積極意義的。不能算是徹底的失敗,沒有洋務運動,中國人社會變革的步伐可能還要往後再推遲一段時間。
-
4 # 藍淚笛歪說雜史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1894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破產。
洋務運動雖然並沒有使中國富裕強大起來,但好在洋務派還是培養出了一批近代人才。他們學習了西方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而且,把這些思想進一步在中國傳播。這不僅衝擊了傳統的封建思想,而且,為以後中國資產階級的活動,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光緒帝朝組織進行的維新變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中國的資產階級最後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也可以說是:洋務派培養的這批人才,才是清王朝的實際掘墓者。
-
5 # 作冊青史
洋務運動失敗了嗎?答案是肯定的。至於徹不徹底,失敗肯定是徹底的失敗,雖然如此,但歷史功績還是不可抹殺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歷史,回顧下洋務運動是如何發生的,又是怎樣走向失敗。
1861年,清政府設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由此宣告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洋務運動的改革者陣營非常豪華,中央的滿清貴族到地方最高長官,都是近代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中央代表是和碩恭親王奕訢,他可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飽受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苦的咸豐帝,在憂慮中病死在熱河。奕訢聯手慈禧太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祺祥政變,也稱作辛酉政變或北京政變,同一個事件分別以年號、年份、地名命名,就出來了三個名。
北京政變罷黜了八位顧命大臣,從此開始了慈禧太后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也拉開了洋務運動的序幕。
洋務派的地方代表們可謂群星璀璨,大名鼎鼎的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劉坤一……這些人都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得到清政府倚重的漢族地主官僚,地方實力派。他們在戰爭中見識到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紛紛上書清廷學習西法,進行改革。1859年,李鴻章在上海看到華爾洋槍隊使用火炮發出的威力時,震驚的目瞪口呆,上書清廷稱“真乃神器也”。
大張旗鼓的洋務運動主要從四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是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1865),此外,規模較大的有福州船政局(1866)、天津機器局(1867)和湖北槍炮廠(1890)。
二是以“求富”為旗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創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是“上海輪船招商局”。此外還有蘭州機器局(1872)、山東機器局(1875)、吉林機器局(1881)、臺灣機器局(1885)、奉天製造局(1894)和北洋機器局(1904)等。
三是軍事改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設定新式海軍和改革陸軍。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陸軍按西法操練,配備了一些新式武器,建有練軍等。
四是文教上,創辦了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等。
洋務運動的成效還是可圈可點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一系列的第一和起點:中國工業、軍事、海軍、教育近代化的起點,是中國邁入工業文明的起點。也增強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我們能夠在戰場上打敗法國就是明證。客觀上還刺激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
1894年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號稱亞洲第一大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場戰爭與其說是兩個國家的交戰,不若說是兩場改革的大較量。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這兩場改革較量。
明治維新開始於1868年,比洋務運動晚了7年。兩場改革都是向西方學習,都學習了西方的船堅炮利。不同的是,洋務運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下,單純學習了西方的技術,而沒有改變落後的政治制度。相反,日本從政治、經濟、軍事到思想文化全方位的學習了西方。
可以說,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變性手術”,改變了日本的社會性質,由封建制度變革成為資本主義制度。所以,甲午中日戰爭更是兩種制度的較量,最終,落後的封建制度敗給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綜上,儘管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有重大的歷史貢獻,但這場單純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不改變政治制度的地主階級自救運動,就像李鴻章所說的那樣,破房子內部裝修的再豪華,也無力扶清王朝大廈之將傾了,最終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原創 作冊佐郎
-
6 # 正能量創造者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師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自救運動。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李鴻章說他辦了一輩子洋務卻只是個“裱糊匠”,洋務運動沒能實現口號中提出的“自強”與“求富”,大清還是被列強吊打。
大清是全方位的落後,只學器物不學思想制度的洋務運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的改革,因為這場自救運動沒能挽救大清,大清終究是亡了。
-
7 # 夜的進行曲HB
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失敗。
如果僅僅只指洋務運動的本身,從發起的目的來看,最終的結果是失敗的。因為並沒有達到強兵富國的目的,所以洋務運動的本身是失敗的,屈辱的近代史已經用事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如果放在整個近代史來看,還是有其進步和積極的意義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
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
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程序。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程序。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專案。
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
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
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
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積極作用和意義: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侷限性: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終也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
-
8 # 南看天下
1個人認為不能單純的定義成功或者失敗,凡事都有兩面性!
2從全域性上來說的確是失敗了,甲午戰敗說明清朝的孱弱不是一件兩件洋槍洋炮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根上的問題。
3從單方面來說的確促進了中國近代一個工業的發展,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局到今天也是我國2個龍頭國企的前身!
4近代思想上來說的確促進了我國一批先進知識分子的思想萌芽!其實仔細研究會發現,中國的確在洋務運動失敗後,開始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54運動等從根上開始轉變的歷程!
-
9 # 知行2020
洋務運動是晚清洋務派組織的一場自救運動,目的在於維護清廷的統治。從這個目的上講它是失敗的,但是從促進中國人的覺醒,推動整個社會進度的角度來說,它反而是成功的。
在一個農業立本的國家中,建造工廠,製造船艦,大炮,這無疑是開創性舉動。因此在最開始,洋務運動的推行受到了很大阻礙,但隨著晚清情勢愈見危急,這種挽救政局的方法也得試一試了。
以下試從兩方面舉例:
首先,洋務運動期間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創辦了軍事工業,民用工業。
1892年,洋務派代表張之洞在湖北創造漢陽兵工廠,1894年完工。這是晚清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它生產的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
武昌起義中用的槍就是漢陽造步槍,用來炮轟清總督府的炮也是漢陽兵工廠所造。抗日戰爭中,“漢陽造”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槍械。
其次,一些留學生被派遣至國外深造,學習先進的技術。
嚴復,近代著名的思想啟蒙家,翻譯家,被稱為“精通西學第一人”。他最開始在福建船政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被派遣到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海軍,回國後,在母校福建船政學堂做教習。
除了將學到的海軍管理知識,教學理念傳入中國,他還將《天演論》翻譯到中國。這本書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結合當時國家危亡的局面,他呼籲必須變法,否則亡國,這個觀點給當時中國人以當頭棒喝。
詹天佑,畢業於耶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中國近代的鐵路工程專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其中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
-
10 # 西城長樂
要從哪個方面來看:首先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的一場自救運動,其目的性是為了挽救王朝自身的統治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國防、軍事、教育以及工業的進步。使中國睜開眼睛看世界,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自然經濟基礎和專制政體。因此從清王朝最終的垮臺結果來看,對於清政府自身來講是失敗的。
從整個國家民族的層面來看又是成功的,至少有三個方面:第一在洋務運動中清政府公費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本意上是希望這批留學生學成回國後能為體制所用。結果是這批留學生回國後把西方的先進思想帶回了國內,尤其是資本主義的革命思想,這些革命思想也間接推動了後來的辛亥革命。
第二在全國編練新軍,新軍作為清王朝最後的一種軍制,原意是用來維護王朝的統治地位的,諷刺的是恰恰是這支用來維護統治的新式軍隊,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王朝統治的主力軍。
第三在洋務運動的後期,清政府不情願的開始所謂的預備立憲,效仿西方的憲政制度在全國各省開設了諮議局,類似於西方的省級議會,這就讓國內各個省的資產階級地方士紳在各個省的地方政治上有了話語權,武昌起義後被推舉為湖北都督的黎元洪通電全國各省要求響應,結果就是先後有15個省的諮議局紛紛響應,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這15個省清廷督巡撫竟無可奈何。
從這三個方面來講洋務運動對於國家民族來說無疑又是成功的,間接推動了辛亥革命,從此中國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
11 # 鬧市俠隱2016
如果以甲午海戰,辛丑條約為標準,洋務運動無疑失敗了,可在這之後,中國國門反而徹底開放了,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反而在一段時期不受干涉的健康發展,有洋務運動過渡到自由開放,所以洋務運動又不能說是失敗,只能說當專制主義被打破了中國的進步無疑是水到渠成。
-
12 # 清風半徐
從洋務派最初的出發點來看,即自強求富,中興清朝,這點從中法之戰、甲午海戰的結果來看,無疑是失敗的。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時稱“同光中興”也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一大批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給夕陽下的大清注入了一絲久違的活力,軍隊尤其是海軍的發展,也著實提高了清軍的戰鬥力,同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不堪一擊的局面相比,清軍後期面對西方列強尚可一戰,對西方列強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延遲了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序。另外清政府出於擴充稅源的目的,鼓勵民族工商業發展,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程序,整個社會的移風易俗為後來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了基礎。因此,洋務運動失敗與否不可一概而論,而應對點分析。
-
13 # 月明海瀾
表面因為甲午戰爭的結果失敗了。但不可能是徹底失敗!撒下了追求進步的種子!洋務運動大大開闊了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視野,知道必須師夷之長,真切的感受到了我們的落後,有了深深地危機感!進步不是一次運動就成功!革命不是一次就成功!前一次失敗,留下了火種,才有後面更猛烈的成功!每一次失敗都是為以後的成功做積累,所以沒有徹底的失敗!
-
14 # 小安zzz
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朝鮮問題上發生衝突,由於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史稱甲午戰爭,其實當時李鴻章很清楚,這10年來,日本經濟欣欣向榮,而洋務運動幾乎停滯不前,兩國實力對比早就發生了變化,但朝中的愛國賊憤青們不服氣,打不過英法,還打不過你小日本嗎?我們海軍世界第八,小日本才世界第十六,收拾他還不跟玩一樣,這幫人就是軍事雜誌看多了,他們也不去彈藥庫裡看看,有多少發炮彈,我們講李鴻章傳的時候講過,北洋水師那會幾乎成了官僚撈錢的耙子,大量貪汙腐敗,搞得彈藥庫裡只有最上面的一箱炮彈是真的,其他的箱子裡面裝的都是石頭。結果1895年1月,中日海軍對決,李鴻章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不堪一擊,接著就是馬關條約,割地臺灣並賠償白銀2.6億兩,加上戰利品總計3.4億兩,日本人得此鉅款興奮不已,這在當時相當於6.4年的日本財政收入,這筆錢被大量用於,鐵路,航運,造船機械製造上面,從此中日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日本也藉此機會進行金本位改革,這就導致白銀的用途進一步降低,相當於滿清的匯率大跌。國家經濟徹底崩潰,所以老齊經常說,沒事別老喊打喊殺,不見得你就真打得過別人,打贏了還好,萬一打輸了,國運可能會急轉直下。
甲午戰敗是前所未有的失敗,證明洋務運動徹底失敗,讓清政府財政完全破產,只能舉債度日,隨後社會各界,三教九流都開始想辦法救國圖強,康有為這種政治投機騙子選擇變法,廣東醫生孫文選擇革命,還有一些人選擇創辦實業。
-
15 # Maria家庭教育
並沒有徹底失敗,我的理由如下:
京師大學堂被保留了,有利於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發展;還有一些民用企業在後來依舊發揮作用。
-
16 # 正經的偉嚼爺
“洋務運動”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朝統治階級中以漢族地主勢力為主,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手段,以維護封建統治為目的發起的一場自強求富運動。
單純從“洋務運動”的目的來說,它是一場失敗的運動,但絕不能說徹底。如果從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主導運動的階級屬性和運動對中國近現代歷史帶來的影響來說,那麼它完全稱得上一場頗為盡心且成功的探索。
“洋務運動”是在中國社會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統治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應運而生的。當時處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太平天國運動正形成燎原之勢,清朝統治階級必須透過自身的變革和調整來應對內外挑戰維護統治,在漢族開明地主的主導下,“洋務運動”適時出現。“洋務運動”透過引進西方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大力興辦國內軍事、民用工業,同時積極購買國外軍事裝置,學習軍事制度等措施,極大增強了清朝政府的軍事力量,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贏得了中法戰爭,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統治。
“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主導者是清朝封建統治階級,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導致運動只可能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充分學習和利用西方先進科技,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制度問題,所以運動只會帶來一時的迴光返照,但這已是“洋務運動”本身作用發揮得極致結果。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洋務運動”則是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發源。它誕生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軍事、民用工業,也是中國近代化海軍發展壯大時期。江南製造總局、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漢陽鐵廠、北洋海軍等都是“洋務運動”的產物。
“洋務運動”是失敗的也是成功的,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畢竟它帶來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中興”。
話外音:樓主熱愛生活,努力工作,工作生活之餘寫一寫歷史那些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
17 # 我有一覑海
1、創辦了一些近代軍事工業,例如江南製造總局。
2、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例如漢陽鐵廠。
3、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如京師同文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回覆列表
洋務運動過程中,其動作也是很大!不僅創辦軍工企業、近代民用企業、組建海防軍隊和建立新式學堂等。而且還修建了鐵路、開通電報和創辦報社等等。
洋務運動的開展,涉及了軍事、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以它對中國的影響也很大。
第一,在軍事方面的影響:洋務派在軍事方面繼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張以“自強”和“求富”為目的的“師夷長技”,也就是學習西方來遏制西方。為此洋務派做了三個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建立了近代的軍事工業,其次是建立了以北洋艦隊為首的三支水師,最後還建立了軍事學堂。當然對於陸軍配備的武器裝備和訓練等,也制定了改進計劃。1885年,設立了統領海軍、海防事宜的海軍衙門。這一系列的改進,促使了清政府軍隊的戰鬥實力的提高,在一定時期內有力的抵制了侵略勢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化的程序。
第二,在近代經濟方面的影響:洋務運動雖然以興辦軍工企業為主 ,但是對於這一方面而言,最主要的方面還是資金,以及原料和原料的運送等。洋務派在打出“自強”旗號用以興辦軍工事業之後,又以“求富”為旗號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發展包括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來配合軍工事業。這一方面,因為是洋務派大頭,所以很多達官顯貴都以此為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重農抑商”的觀念,促使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是關於關於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洋務運動是以失敗收場的,也正是因為它的失敗,使得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中國的近代化之中。文化方面,則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等,這些方面培養了更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