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尿病同伴
-
2 # 優Ki醬
影響所測血糖值準確度的因素
1.醫院的檢驗室會從您的靜脈抽血,再經過離心去除血球部分,稱為靜脈血漿血,而血糖機測試的是末梢微血管的血,稱為微血管全血,禁食8小時後,微血管血中和靜脈血中的葡萄糖濃度差異很小,但用餐之後,差異可能相當大,所以建議只比對空腹時的血糖。
2.指尖扎血測到的是全血的葡萄糖,比檢驗室中測量血漿中的血糖約低 11%-15%。不過目前大部分血糖機已經由程式調整將測到的數值轉換成較接近血漿血糖的濃度,所以結果可以較接近檢驗室抽血的結果。
3.有些血糖機是採用氧化(酉每)做為試紙反應的酵素,就不能直接將靜脈抽的血滴在試紙上檢測,因為含氧量與微血管不同,誤差會很大。
4.病患的血球容積不同也會影響準確程度,如貧血的人血球容積較低,新生兒較高,較新的血糖機系統能在20%- 60%的血球容積範圍內保持準確。
5.病患血中的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3000 mg/dL)、於靜脈注射含麥芽糖 (maltose)或免疫球蛋白的溶液、服用木糖(Xylose)、或使用含有Icodextrin 腹膜透析液的病人,應避免使用試紙為使用去氫(酉每)酵素,輔(酉每)為PQQ的 血糖機,測到的血糖值會偏高。
(二) 使用不當造成的誤差
1.血液樣本量不夠:有些血糖機在血液樣本不夠時會顯示血液量不足的 訊號提醒使用者,但通常只會在它已無法處理血液樣本時才發出訊號, 有時仍會呈現偏低的血糖讀數,現在已有血糖機當血量足夠時才會啟 動測試。
2.血糖機視窗太髒:滴於試紙上的血液樣本若太多,可能會汙損到光學視窗,使血糖讀數不正確,需定期清潔,或採用試紙為吸入式的血糖機。
3.未校正試紙號碼:較新的血糖機技術能自動校對試紙號碼,而舊型的血糖機需要設定試紙號碼或插入晶片來校對試紙號碼,若號碼錯誤,誤差可能很大。
4.試紙有問題:試紙應遵照指示儲存,才能確保正確的檢查結果。在運送中要避免曝露於熱、冷和溼氣中。需要檢查試紙的使用期限,尤其是郵購或特惠期間購買的試紙效期可能較短,需要在幾個月之內儘速使用,一般非單片包裝的試紙建議於開封后三個月內使用。有些廠商會提供品管液給衛教室或經銷的藥房,用來確認血糖機和試紙可以一起正常發揮作用。
5.其他因素:海拔太高缺氧、溫度和溼度太高,光線過亮或過暗,也會影響某些血糖機的準確度。
-
3 # 儂行蓋碗茶
[步驟篇]
自我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病人在家中開展的血糖檢測,用於瞭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動情況,是調整血糖的重要措施,也是減少低血糖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測量不得法,可能對治療方案的調整有誤導作用。為了保證自測血糖資料的準確,糖尿病人應該認真做好以下幾點,正確掌握自測血糖的方法。
第一步、用溫水或中性肥皂洗淨雙手,反覆揉搓準備採血的手指,直至血運豐富。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幹。
第二步、開啟血糖儀開關,用虹吸式的血糖儀,就取一條試紙插入機內;用滴血的血糖儀,就取一條試紙拿在手上(手指不可觸及試紙測試區)。
第三步、取出試紙後隨手將蓋筒蓋緊,用採血筆緊挨指腹,按動彈簧開關,針刺指腹。無名指指腹兩側取血最好,因其血管豐富而神經末梢分佈較少,不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
第四步、如果是虹吸式的血糖儀,就將血吸到試紙專用區域後等待結果; 如果是滴血的血糖儀,就將一滴飽滿的血滴或抹到試紙測試區域,將試紙插入機內等待結果。不要追加滴血,否則會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
[事項篇]
測試過程中任何環節的失誤,例如酒精未乾、反覆擠壓、追加滴血都會影響血糖測試的準確性。除了掌握正確的測定方法以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為保證血糖儀正常準確地工作,要定期到購買的商店或廠家指定處校正,或者用廠家提供的標準葡萄糖液對血糖儀進行校驗。
需要調碼的血糖儀在測試前應核對、調整血糖儀顯示的程式碼與試紙條包裝盒上的程式碼相一致。
使用前應當注意一下試紙的保質期是哪天,注意試紙上有沒有顏色變化。
在試劑儲存上,應該注意避光,並且在每次用新一批試紙前都應對血糖儀進行校正。
如果你的血糖儀可以進行清洗的話,最好定期清洗,清除掉積聚的血液、灰塵或者棉球的絨毛。
[監測篇]
那麼監測血糖的頻率又是如何的呢? 自我血糖監測方案取決於病情、治療的目標和治療方案:
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住院治療者:每天監測4-7次血糖或根據治療需要監測,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不用藥物僅飲食運動干預的人可以透過血糖監測瞭解飲食控制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來調整飲食和運動,建議每週測5-7點的血糖(早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前,午餐後2小時、晚餐前,晚餐後2小時和睡前)。
口服降糖藥者:可每週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或在就診前一週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監測7點血糖(早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前,午餐後2小時、晚餐前,晚餐後2小時和睡前)。
胰島素治療者:根據血糖有沒有達到治療標準及胰島素治療方案選擇不同的方案,可以每天監測或者每週至少監測三天。對於基礎胰島素:主要監測空腹血糖,醫生可以根據空腹血糖調整睡前胰島素的劑量;對於預混胰島素:主要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醫生可以根據空腹血糖調整晚餐前胰島素劑量,根據晚餐前血糖調整早餐前胰島素劑量;對於餐時胰島素:主要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或餐前血糖,醫生可以根據餐後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調整上一餐前的胰島素劑量。
-
4 # 寶寶的那點事
使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在開始調整劑量的前兩週,每週應連續測3天空腹、餐後2小時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時間內血糖的控制情況,確定適宜的藥物劑量。
血糖穩定後,可以每週測1天空腹、睡前和餐後2小時血糖。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應測早晨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必要時尚需測定午夜血糖。
血糖波動大或合併有其他疾病如發熱時,應增加血糖測定次數;血糖比較穩定時,可酌情減少測定次數。
現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監測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監測一兩次,沒有症狀時乾脆就不監測,這類患者約佔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實,糖尿病人應該提高自我保健意識,不僅要定期監測“手指血糖”,還要測量“糖化血紅蛋白”,只有這樣才能反映近三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水平。
誤區1:光測“手指血糖”
“糖友”在測血糖的時候不能光測“手指血糖”,還要測“糖化血紅蛋白”,這樣才能反映最近三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水平,這更有利於醫生判斷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就好比一個班級的兩個成績,“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試的成績,而“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3個月來這個班級的平均成績。
誤區2:不上醫院、無症狀就不測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醫院測了血糖後才發現血糖控制不好。當醫生問起有沒有定期監測血糖時,很多“糖友”都表示去醫院看病時才會測血糖,如果平時沒 有什麼症狀就不會測,算下來有時一年才測兩次。專家認為,如果患者偶爾去醫院測血糖然後開藥,會對醫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醫生很可能會根據一次血糖指數 而增加藥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時的血糖狀況。
誤區3:只測空腹或早餐後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醫院做檢查、開藥,部分“糖友”會在檢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飯,且加強運動,第二天只測一下餐後血糖,血糖指數還可以,但卻不是平常的狀態。專家認為,如果一個月測一次血糖就等於沒有測。還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應在早餐前打胰島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測血糖,就不打胰島素了,病人說想知道自己不打針不吃藥時的血糖情況,其實這對醫生的診斷很不利。
建議每個糖尿病患者自己備個血糖儀,這樣就能在家定期監測血糖;其次養成做日記的好習慣,備個血糖值記錄本,記下每次測量血糖的數值,去醫 院複診的時候帶給醫生看,更有利於調整用藥;最後就是要定期監測手指血糖,即使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也要堅持測量,每三個月都要監測一下“糖化血紅蛋白”, 及時瞭解自己這個階段血糖的控制情況。
-
5 # 戲迷阿德
糖尿病人在家自測血糖早上空腹測一次,吃好早點二小時後測一次,晚上晚飯吃好以後二小時測一次。共三次可以了,具體標準因人而異。自己看著辦。
-
6 # 健康管理師王
糖忽悠,忽悠糖,忽來悠去套住羊,進套容易脫套難,皮骨肉髓獻給狼,狼在笑,羊惆悵,高糖不死低糖亡,不治高糖忙低糖,死活不知曬血糖,自測糖,糖自測,心中繫個死圪瘩,今正明高失平衡,測來測去病怎消,,,,,燒香惹得鬼上門,沒病傷寒攔上身,自尋煩惱,
-
7 # 首醫楊金奎
使用血糖儀之前一定要學會如何操作
避免操作不當所致測定結果不準確及浪費試紙。因此,在購買血糖儀時,一要考慮試紙的價格,同時也要選擇操作容易、易攜帶和放置的血糖儀。
查血糖的操作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操作的時候一定要把酒精擦乾了,因為酒精會干擾測定,注意血出來的時候不要用力擠壓,因為太過用力會把組織液擠出來,血糖監測就會不準確。
醫院和你自己測的有可能是一樣的,但是也可能不一樣。原因就是醫院的儀器肯定比你家裡儀器好,醫院測血糖的人技術也比你好,所以,自己在家裡監測以後,記錄在本上,帶給醫生看,醫生看病的時候,往往再讓你測一個,來稽核一下,你測的有沒有錯誤。
血糖檢測次數因人而異在血糖不易控制的1型糖尿病及胰島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一日可測4~8次,一般選3餐前及3餐後2小時、睡前或夜間1~2點,病情穩定後逐漸減少測定的次數,一般一週測4~8次。
-
8 # 家庭醫生線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享受經濟生活帶來富足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富貴病帶來的侵擾。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這是不死的癌症,極難治療,根本無法根治,糖尿病人可能一生都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煎熬。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儀是家中必備的用品。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更加需要經常測量血糖,以調整給藥方案。很多時候患者由於使用不當,導致血糖檢測的結果不準確而影響了治療。這樣對身心傷害極大,一定要避免這樣的問題,那麼如何自測血糖才是最準確的。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的:
一、血糖儀必須配合使用同一品牌的試紙,不能混用。有的血糖試紙每批次有區別,換用前需要把新試紙的條形碼數字輸入儀器,否則會影響測試結果。試紙條需避光避溼儲存,試紙條易受溫度、溼度、化學物質的影響,應儲存在乾燥、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每次使用後需密封儲存。購買和使用試紙前應檢查其是否過期。有的試紙條採用鋁箔包裝,能有效防潮,保質期可達一年,但瓶裝的試紙條開啟後必須在3~4個月內使用完,過期的試紙條測定結果必然會有偏差。
二、檢測前用酒精消毒,待酒精幹透以後再取血,以免酒精混入血液。不能用碘酒消毒,因為碘會與試紙上的測試劑產生化學反應,影響測試準確性。
三、血糖儀需校準和清潔,血糖儀常會受到環境中灰塵的汙染,在使用時血液也會不小心沾染到儀器的測試區,從而對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在測血糖前需留意儀器是否清潔。長期不校準血糖儀,也會使結果出現誤差。第一次使用血糖儀和換用新的一瓶試紙條時,都需要進行校準。在血糖儀受到大的撞擊或跌落在地時,最好也檢查一下其準確性。
四、採血量必須足以完全覆蓋試紙測試區。取血時發現血液量少不能擠手指,否則會混入組織液,干擾血糖濃度。為保證採血量足夠,之前手可以在溫水中泡一下,再下垂30秒。另外,扎的時候把針按一下再彈出,以免扎得太淺。
五、每次採血時,都要更換一次性針頭,並做好消毒工作。若在面板還殘留酒精時就取血,會導致檢測值偏低,因此需待酒精揮發後再取血。測量時不要過分擠壓手指,輕輕推壓兩側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處,讓血慢慢溢位即可。
六、血糖還需定期測定,對於血糖控制得比較好的患者,可將監測的間隔拉長一些,每週測定1次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每隔2~3周安排1天測定全天7個點的血糖。若發現血糖波動較大,還需及時就醫。
-
9 # 子夜222498106
血糖因每天飲食量、運動量、用藥量等不同而隨時波動。要控制好血糖首先就要監測好血糖。監測血糖,可以去醫院接受相關的檢查,也可以在家進行自我監測。由於不可能每天都去醫院測血糖,因此,學會並堅持每天在適合的時間點自我監測血糖,記錄下來並分析血糖值,可以最快地發現病情的發展和變化,很多糖尿病病人之所以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就是血糖沒有監測好。
如何選擇血糖儀
在家自行監測血糖,就需要一個血糖儀。家用血糖儀,根據檢測原理可分為電極型和光電型,採血方式可以分為吸血式和抹血式,此外,還有新型的無痛衄糖檢測儀。
家用血糖儀雖然五花八門,挑選時讓人目不暇接,但檢測值準確,操作簡便,易於維護才是硬道理,對於經常出差和喜愛旅行的糖尿病病人來說,血糖儀是否便於攜帶也應納入考慮的範圍。
自測血糖的具體操作
自測血糖時,先用酒精消毒無名指、中指或小指,最好選用無名指,因無名指相對活動量少,不容易感染,一天監測幾次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且血液豐富,採血容易。不主張使用碘酒消毒,因碘酒會和血糖中的葡萄糖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測試結果,使測得的血糖值偏高。酒精風乾後可迅速扎針,然後下垂手臂,使指尖充血,並輕輕推壓手指兩側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處,讓血慢慢溢位並完成採血。自測血糖時應該放鬆心情,心情過於緊張可影響血糖值。
剛剛開始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或血糖控制較差,每天應該監測4~7次,並且選擇的監測時間點是有代表意義的。譬如,“五點測血糖法”是指分別在5個時間點查血糖,包括:空腹、餐後30分鐘、餐後l小時、餐後2小時、餐後3小時。正常人這五點的連線是逐漸升高的,而糖尿病病人的連線顯示是不規則的,有的甚至是像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如果血糖控制達標,病情穩定,每週可監測2~3次。
高血糖的飲食
飲食失衡、對食物的追求過於精細都會誘發和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醫生也越來越認可從飲食生活上控制血糖,作為糖尿病患者,更不能僅僅依靠藥物控制糖尿病的惡化,而是應透過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改變飲食習慣來保持血糖平衡,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糖尿病患者應堅持正確的飲食習慣、科學的飲食方式,選擇適合的食物。
糖尿病人宜多吃降血糖的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降血糖的食物有:桑葉、枸杞、蕎麥、槐米、菊花、決明子,這6種都是藥食同源的食物,其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鉻、植物多糖、γ-氨基丁酸、黃酮類化合物,能降血糖,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護胰臟,促進細胞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最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如果想要降血糖的效果更明顯,可以服用蕎麥桑葉複合菌飲品,經益生菌發酵後,其中的藥用成分含量能增加3倍以上,相比傳統的食物藥效能增加10-28倍,常用於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服用。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購買了行動式血糖儀,那麼在挑選血糖儀的過程中應該注重什麼?如何正確使用血糖儀?
一、購買血糖儀時應注意什麼?
首先,應瞭解血糖儀的種類,血糖儀按工作原理分為光化學法和電極法兩大類。光化學法血糖儀穩定性、準確性較好;電極法血糖儀因為電極材質的不同,內建矯正系統的差異,價格和準確性、穩定性有較大差異,這類血糖儀需血量少,測試快(數秒)。其次,應注意價效比,包括試紙的價格。再次,應注意售後服務。最後,買到一個血糖儀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瞭解儀器的特點和特殊要求,測試過程中如有疑問,應及時與專業人士溝通。
二、血糖試紙如何儲存?
血糖試紙要求在乾燥、10℃~40℃的環境中下放置。不要放置在衛生間或廚房,更不要放進冰箱,這些地方都極易受潮。如已放進冰箱,則需在使用前將密封的試紙筒放在室溫中緩慢升溫,直至其達到室溫。在試紙筒未達到室溫前不要取出試紙,以免在試紙筒中形成冷凝水。居住在一些比較潮溼的地方(比如南方)的病友應該注意:每次取出一條試紙應立即蓋緊試紙筒的密封蓋,以免試紙受潮;開啟一筒新試紙儘量在三個月內用完;可能的話,儘量選購有獨立包裝的血糖試紙。
三、為什麼指血和靜脈血測出的血糖值會有差異?應該如何看待?
醫院的生化儀測試靜脈血糖有較嚴格的程式和質量控制標準,因此,結果相對準確。診斷糖尿病是以靜脈血糖作為標準的,行動式血糖儀測出的血糖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因為血糖儀的準確性受溫度、溼度和其自身穩定性及靈敏度的影響,其測出的血糖值可能與生化儀測出的靜脈血漿血糖值存在一定的差異。
四、在測指血的時候,需要消毒嗎?應該怎樣消毒?
測試前手指的面板準備推薦用溫水和皂液清洗手指,或用酒精棉籤消毒,兩種方法都可以。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用肥皂、流動水洗手作為指血測血糖前的面板準備。但不論哪一種方法都必須記住:手指一定要在乾燥狀態下取血,也就是說溫水和皂液清洗後要晾乾手指,酒精消毒後要等酒精完全揮發後再用採血筆刺破手指,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需要強調的是,不宜採用含碘消毒劑(如碘伏、碘酒)消毒面板。採用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監測系統(包括電極法與光化學法原理的血糖儀),碘酒、碘伏中的碘可以與血糖試紙中的酶發生反應,產生誤差。這是因為:電極法原理的血糖儀是當全血滴到試紙條的反應區,樣品中的血糖與化學底物(酶)發生反應,產生一個電流,透過檢測電流的強度來計算血糖的含量。碘與酶也可發生反應,從而干擾電流的數值,使血糖值產生偏差。光化學法原理的血糖儀透過檢測反應過程中試條的顏色變化來反映血糖值,碘可透過上述化學反應及本身的色澤干擾顏色的變化,從而影響血糖值的準確性。
五、測試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①儘量在室溫下測試;
②避免將儀器置於電磁場(如行動電話、微波爐等)附近;
六、採血時應注意什麼?
取血點如果選在手指正中是很痛的。一般建議取血點在手指偏側面,這裡的神經分佈較手指正中少,痛感較輕。但也不要太接近指甲邊緣,這樣不易消毒,不好擠血。取血點可在十個手指輪換選取,多數人選取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八指。取血前可用溫水洗手,垂手臂,使手指血管充盈,這樣容易採血。採血筆刺破手指後,應從指根向指端(採血點)方向輕用力擠血,不要用大力擠血,否則擠出的血漿、組織液佔了較大比例,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擠不出血或血量較少怎麼辦?可能與下列原因有關:
①末梢(手指)迴圈差,可採取溫水洗手、垂手臂等方法。
②採血的深度不夠,採血筆有不同的刻度,要了解自己採血時適合哪個刻度,然後再“下手”。
七、應該如何保養和清潔血糖儀?
血糖儀要放置在乾燥清潔處,正常室溫下存放即可,避免摔打、沾水,勿讓小孩、寵物觸及、玩耍。血糖儀允許工作的溫度是10℃~40℃,溼度是20%~80%,太冷、太熱、過溼均會影響其準確性。使用中,血糖儀會受到環境中灰塵、纖維、雜物等的汙染,特別是檢測時不小心塗抹在其上的血液,都會影響測試結果,因此要定期清潔和保養機器,清除血漬、布屑、灰塵。清潔時,應用軟布蘸清水擦拭,不要用清潔劑清洗或將水滲入血糖儀內,更不要將血糖儀浸入水中或用水沖洗,以免損壞。對測試區的清潔一定要注意,擦拭時不要使用酒精等有機溶劑,以免損傷其光學部分。應注意將試紙條儲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每次使用時不要觸碰試紙條的測試區,並注意其有效期。
監測血糖對於控制糖尿病、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一天監測血糖的時間分佈為七個點,分別為早餐前空腹血糖,午餐、晚餐前血糖,三餐後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八、那麼,各個監測點對於血糖的控制有何意義呢?
監測早起空腹血糖
代表基礎胰島素分泌的情況,及頭一天晚間用藥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
空腹血糖間接反映在沒有應激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機體自身的基礎胰島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還可體現降糖藥的遠期療效,對於長期使用降糖藥的患者來說,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義。這裡所說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時後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空腹”則不在此列。
測空腹血糖最好在6:00~8:00取血,採血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
監測午餐、晚餐前血糖
可指導患者調整要攝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島素的量。
監測三餐後血糖
代表進食刺激後胰島素的分泌情況,以及藥物與飲食治療的情況。
對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監測餐後兩小時血糖有時比監測空腹血糖更重要,因為這類患者空腹血糖可能並不高,但由於其胰島素分泌功能已經受損,受高糖刺激後反應較差,而出現餐後高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還可以反映控制飲食和服藥後的綜合治療效果,便於指導飲食和藥物治療。應注意,測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到滿兩小時為止,有些人吃完飯後才開始計時,其結果就有了明顯的差別。
監測睡前血糖
防止出現夜間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如出現空腹高血糖的情況,應監測夜間的血糖。
另外,在下列特殊情況下要加強血糖監測,以更好地瞭解自身情況:
1.經常血糖過高或過低;
2.懷孕或計劃生育的女性;
3.患病期間;
4.日常生活有所改變,如旅行、運動、飲食習慣的改變等;
5.當醫務人員調整藥物的時候。
血糖自我監測是糖尿病患者達到治療目標的關鍵,原則上強化治療時每天要多測幾個點的血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一般治療情況下只要定期監測空腹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即可指導治療。
檢測血糖的次數和血糖控制狀況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近期血糖波動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麼應該嚴格按照每天測7個時間點血糖的頻率進行檢測,即三餐前+三餐後+睡前,如果早晨出現異常血糖波動,必要時還需加測凌晨2點或3點血糖。2、血糖穩定:每週至少測3次
如果血糖控制已經比較穩定了,也不要以為血糖監測不需要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應該至少每個星期監測3個時間點,比如每週一三五監測餐後血糖,或者二四六監測餐前血糖。總之就是抽檢,如果發現血糖異常,應該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