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低調如我

    一歲孩子,吾稱他們為祖國的花朵,降落人間的精靈和祖國的未來以及小天使,基於如此對他們的重視程度怎樣都不過分!

    不記得我一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咧!但因為已經年長30且育有一子,So,對於兒子的教育便有一些想法與看法,也許經不起推敲或許經不起打磨,但…多少算是自己的心得,望賜教,如覺得說的好且痛快,請及時聯絡我!

    第一………嗯!

    第二:1歲是孩子心理生理發展的關鍵期和打基礎時期,必須重視且異常關注!

    第三:我今天說的您能明白嗎?

  • 2 # 賢妻良母養成記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首先你要進行自我的反省。有句話說,童言無忌,或許用在這不準確,但是道理你應該懂,你是大人,他是孩子,你應該先讓著她。

    其次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分析處理。孩子身上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呢?是不可原諒的嗎?是教育不恰當出現的嗎?還是這是1歲孩子普遍具有的問題?如果是普遍具有的問題,那就不要斤斤計較,畢竟才1歲多的孩子。如果真是教育方面出現了問題,就要慎重考慮了。你可以委婉的向孩子的父母提出意見,或者在父母允許的情況下,作為長輩你也可以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教育。

    孩子處在1歲的時候,已經有自己對錯是非得判斷,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問題,不能縱容孩子。而且還自找的時候去比較容易教育,再大的話問題嚴重了就不好教育了,這個道理應該及時的告知父母。

    不管孩子怎樣,大人一定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心,耐心的和孩子相處!

  • 3 # 娛丸

    一歲寶寶是可以早教的。除了家長可以看一些基本的早教生活基礎理論以外,可以給寶寶聽一些開發智力的純音樂,兒歌,小故事等。一般一歲以內的寶寶主要以聽為主,一歲以後慢慢可以接觸看的影片,動畫之類的。

    早教是0至6歲寶寶教育的統稱,當然越早越好。0至3歲是黃金時期,也是開發智力最好的時間段,3到6歲是早教完善時期。還是很有科學依據的。通常說的三歲定終身其實說的就是寶寶性格的形成基本是三歲以前的各種影響和接受的事物確定的。

    寶寶0至3歲的接受能力都是很強的,記憶力應該也是很好的,有時候寶寶可能不太會表現出來,但是在他的大腦裡,已經形成了記憶,他是明白的。

    比較建議您可以先找一些早教資料看看,而且並不要偏向於哪一種,大概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綜合一下比較好,因為每個孩子也都是不一樣的,因人而異,家長只有懂了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計劃。早期教育就在於兩個字:引導。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至於孩子,只要家長付出了,孩子會給您答案的。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刻意。

    首先我感覺樓主最先要做的就是看一些早教資料,不論是什麼早教資料,多看幾種以後我保證就會有一個大致的對早教理解的思想和怎樣教育孩子的方向。

    第二步就是慢慢實踐了,看完上面的一些著作後,我想心裡基本對早教就有點底了,應該都大致知道和了解應該如何開始自己對孩子的早教。

    第三步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一定要記住,孩子會了就會了,不會也不勉強,一點關係都沒有,真的,切記切記。沒有什麼東西比孩子的心裡健康更重要!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過急,慢慢來,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 4 # 建築女磚家

    你好,寶寶在1至2歲時,將學會開口說話,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他(她)玩耍,寓教於樂。

    透過玩各式各樣的玩具,寶寶會認識更多的事物,拓展視野。

    透過玩過家家之類的遊戲,寶寶能逐漸建立起關於母子、父女、兄弟、姐妹等社會關係的概念,並模仿大人的行為方式。

    總之,玩耍是寶寶的最好的老師。

    寶寶的學習能力:

    寶寶在1至2歲期間,會在語言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多數寶寶會在第12個月和第14個月之間會第一次開口說話,學會叫“媽媽”和“爸爸”。

    當你第一次聽到他叫你“媽媽——”那稚嫩而清晰的聲音時,你是多麼地幸福和激動啊! 

    15個月至18個月之間的寶寶會喜歡玩各種語言遊戲。

    例如,“你的耳朵在哪裡?”他就摸摸他的耳朵,嘴裡咕噥著“耳朵”。“媽媽在哪兒?”他就用小手指向你,嘴裡重複著“媽媽”。

    他還喜歡看各種各樣的色彩鮮明的嬰兒畫冊,喜歡聽你跟他講解。 

    在這個時期,他的詞彙量會突飛猛長,但是發音有所滯後,怪腔怪調地,一定會令你們全家忍俊不禁。

    因此,你除了注意教他新詞之外,還要耐心地糾正他的發音。

    在此期間,寶寶的能力進步不是漸進式的,而是突飛猛進式的。

    對於新奇的事物和玩法,他總能很快掌握,而且一旦學會就像著了迷似的,不厭其煩地一再重複。

    寶寶還常常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學習物品的使用方法。

    當他見你天天梳頭時,他也會拿起梳子梳自己的頭髮。

    總之,無論他看你做什麼,他都想試一把。 

    在這個時期,寶寶會變得更加獨立,但是仍然不能長時間地離開你。

    你既要給他獨立的自由空間,又不能長時間地離開他不管。 

    媽媽應該怎麼辦? 

    對於媽媽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寶寶玩耍,寓教於樂。透過玩耍,你可以讓寶寶逐漸建立起關於母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類的社會關係的概念,並模仿大人的行為方式。你可以讓寶寶過家家之類的遊戲,鼓勵他在自己的社會圈子裡試驗和體會各種角色,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例如,你可以給寶寶一隻芭比娃娃,讓他來做爸爸、媽媽,給娃娃穿衣、做飯、玩耍等等,他一定會覺得很好玩的。  

    給寶寶玩識圖遊戲,會讓寶寶認識更多的事物,例如小動物、植物、汽車、輪船、飛機、房子、大海等等各種事物,拓展其視野。也可以給他讀寓言故事,他已經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和簡單的情節。

    這個時候的寶寶尤其喜歡同其它寶寶一起玩耍。

    更重要的是,媽媽應該教會孩子認識危險。

    你可以設定各種場景,模擬不安全的環境,給他講解,甚至讓他親身感受某些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不適、痛苦和危險。如此形成條件反射,他就會自動學會規避風險了。

    例如,如果你想讓他了解杯子打碎時的危險,你在講解時,可以拿一隻尖物來刺他的手和面板,讓他感受疼痛。  

    媽媽應該注意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1至2歲的寶寶在智力發育和語言能力方面會取得以下突破:

    1歲半時,能掌握15個左右的詞語,並能用2個以上的片語成單句;

    能玩呼名遊戲,叫哪兒指哪兒;

    會模仿你的話,聽從你的指令;

    能獨立玩耍,迅速掌握新玩具的玩法。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也會稍稍有所提前,有的寶寶會有些滯後,這些都屬於正常,父母不必過於憂心。

    因為寶寶在這段時間可能正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站立和走路上,一段時間過後,他就會把興趣轉移到語言學習上來,到時候照樣也會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因此最後的結果基本上是一樣的。

  • 5 # 起跑線母嬰

      1歲大的孩子

      他們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他們的典型行為:

      一: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裡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但是他們還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義,也不知道昨天媽媽說的“不”到了今天還適用。

      二:他們還不瞭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比如說,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三:一旦他們想要,就要馬上得到,讓1歲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麼辦:

      1.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麵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應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於強烈。

      2.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保證家裡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如果孩子拿到了一個他不該拿的東西,父母就趕緊把這個東西拿走,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3.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如果你1歲半的孩子使勁兒掙扎就是不願意被“卡”在他的汽車安全座椅裡,那麼你最好安慰他,告訴他你知道他不喜歡這樣,但是必須這樣做。這時候,你可以給孩子準備些玩具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2歲大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佔據。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瞭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一:不斷地對外界做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會怎麼樣呢?

      二: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

      三: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父母怎麼辦:

      1.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麼,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2.幫孩子控制他的情緒。如果他打人,那就教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讓別人很疼。”

      3.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旁邊,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後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裡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大的孩子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透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一:在父母的要求下,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就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

      二: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的概念了。舉個例子來說,淘氣將導致受到懲罰,表現好就會得到父母的獎勵。

      三: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他還會撅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過,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對挫折了。

      父母怎麼辦:

      1.用實踐的方法來教導孩子。也就是說教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這項工作而懲罰他,而是要簡單地向孩子介紹這項工作後就讓他著手去做,並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讚賞。

      2.讓孩子用做遊戲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比如,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在音樂結束以前做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部摸東西等著開飯。

      3.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儘早結束懲罰,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

  • 6 # 創新教育者叢叢

    不好一概而論是不夠包容還是事情本身就是錯的。 如果只是因為看不慣一歲多的侄女各種行為而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轉換個角度,我為什麼會看不慣孩子的行為?我若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改變孩子的行為甚至現狀的生活,那麼是否事情就簡單了呢?

    所以,我們拋開產生問題的其他影響因素,單就1歲孩子的成長特點和教育問題來聊聊,說不定可以幫助您瞭解孩子、學會和孩子相處,從而解決問題。

    “教育”1歲左右孩子的原則:

    當孩子開始具有自我意識時,儘管家長髮現他們的“脾氣”見長,小孩子不討人喜歡,沒以前好帶了,但從認知發展來說,說明小孩子的心智在進一步成熟。

    當孩子出現“不討人喜歡”的行為時,大人給予再多的語言教育都是沒用的,因為小孩子主要是透過大人的行為來判斷哪些行為時允許的,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他們在試探大人的這個界限並試圖去打破。總的來說,原則是家人給孩子做好良好行為的榜樣,保護孩子心智成長,以良好的行為進行引導。

    1歲左右的孩子無理取鬧怎麼辦?

    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們,哭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所以在使用一些“對策”來教育孩子之前,先排除孩子是餓了、尿了、困了、病了等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問題。

    (1)適當的忽視

    很多家長會有類似的經歷--越是不讓孩子做某些事,他們就越想去做。因為孩子成長的特點,這個階段就很喜歡得到關注,他們無法區分“好”的關注(表揚)和“壞”的關注(批評),只要受到關注就開心。所以越是強化他不要出現的行為他越是會表現 出來。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不妨忽視他。當他發現透過無理取鬧得到關注的辦法不管用時,自然會覺得沒意思而停止。不要進行責備,和善而堅定地離開,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

    (2)轉移注意力

    孩子有時陷入不良情緒中很難出來,會不停地大哭。他們也許會表現的很“逆反”,大人越不管制,越是反抗的厲害。但一歲左右的孩子記憶都是短期的,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家長可以利用這點來解決問題,改變場景或利用新鮮事物來轉移注意力是常用辦法。

    (3) 正面強化

    對於1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不要去改正他不好的行為,而是強化好的行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從大人的表現中明白哪些行為是值得肯定的,從而樂意去做。對於不好的行為就進行忽視和轉移注意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形成“好”與“壞”的標準,關鍵在於大人如何用正確的行為來影響和強化孩子的表現。

    孩子來到新家的生活對她來說也是成長中的一個環境和人文改變和適應的挑戰,所以多瞭解孩子,也讓孩子瞭解你,生活會變的融洽、輕鬆、幸福許多。

  • 7 # 二寶哈哈

    其實,1歲寶寶個體差異蠻大的。

    有些已經能說許多話,能走能跑,做需要遊戲,性格養成也可以觀察一二。有些或許還不怎麼愛爬,剛會站,只會咿呀爸爸媽媽。

    不管,你的寶寶1歲時到哪個階段,不要著急,父母耐心的引導和長時間陪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寶寶可以突飛猛進的階段。

    記得我家寶寶1歲時,差不多能走路,會叫大堆的疊音詞。

    針對她運動細胞還算髮達,在1歲時買了各種車,扭扭車,滑板車,積木等。小區的爺爺奶奶老是說她太小了,玩不到這些,但是買回家沒個幾天就玩熟了。過年回老家,照樣和大孩子玩扭扭車,一溜一溜的。

    針對她說話還算早,口吃較清晰。我買了有聲畫圖,兒歌,小兔故事機。她沒事就跑過去按下,有時會吚吚啞啞的跟讀,有時聽我說,她也會重複。所以她的語言成長也比較快。

    其實,我的意思是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和擅長的地方,有方向性的引導。我有個朋友的寶寶比我女兒小,卻比她的音樂感覺強,天生自帶節奏感。所以他們家寶寶不到一歲小鼓架,移動音響都給配齊了。

    1歲寶寶需要媽媽多點耐心和愛心,去發現,去陪伴,這是最好的教育啦!

  • 8 # 家有男寶初長成

    一歲的孩子現在正在處於對各種事物快速的學習階段,所以做為父母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做榜樣

    此時孩子正是在學習各種技能的時候,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可想而知我們要想讓孩子學習到良好的習慣首要就是需要我們家長給孩子做好榜樣!

    第二點:培養習慣

    現在開始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如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決定以後孩子在吃飯時的問題。

    其次就是閱讀習慣,每天晚上給孩子閱讀故事,養成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他在以後的學習生涯省很大的力!

  • 9 # 陳妍媽媽

    1歲的孩子還談不上教育,多疼他多愛他多抱抱他就好。

    如果一定要說為將來打基礎的話,就是多讓他嘗試,多陪他玩。

    北師大的育兒專家錢志亮教授,曾不止一次在他的講座中提到:

    早期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他一起玩。

    舉個例子,

    孩子三個月左右,就可以跟他玩了。

    孩子躺在那兒,用手絹蓋在他小臉上,把手絹揭開的一剎那,你說一聲“哞……”,他就會哈哈大笑。

    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明白:看不見爸爸媽媽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物體的客觀存在性其實就是透過這種遊戲讓孩子得以感知的。

    過段時間,孩子大了,他也會模仿你,跟你玩躲貓貓,如果你覺得特別沒意思,甚至說“煩死了”,這可不行。

    一歲左右的孩子,剛會走路,媽媽一定要跟孩子玩“突然消失”的遊戲。

    怎麼玩?趁孩子不注意,趕緊躲起來,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心慌,沒有安全感,於是他會四處張望找媽媽,他會到抽屜裡去找嗎?不會!因為他會想:媽媽有多大?最小能躲到什麼後面?透過這樣的推理,孩子的空間概念就建立起來了。

    等到再大一點,就要換一種方式玩躲貓貓的遊戲:用一塊不透明的東西把孩子的眼睛蒙上,這樣就不能靠視覺,純粹靠聽覺——透過環境中的聲音來判斷媽媽在哪兒。

    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得到了鍛鍊,所以這種遊戲玩的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

    所以說,一歲左右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他一起玩,既增進親子感情,又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 10 # 沫之雨兒

    1.藝術薰陶

    一歲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藝術,而寶寶是否喜歡藝術也還是未知數,但是一歲的寶寶會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們經常帶寶寶聽音樂以及幫助寶寶認識各種色彩的話,寶寶也會培養出一定的藝術能力。

    2.跟著音樂拍手

    父母們可以躲在家中播放可愛的兒童音樂,讓寶寶和家長們一起跟著音樂拍手或者咿呀哼哼,這樣有助於寶寶的四肢協調能力、

    3.上街買菜

    人們會發現,經常帶孩子出去外面的話,寶寶們並不會容易怕生,反倒是一些不怎麼出門見人的寶寶會牴觸陌生人的接觸。而經常帶寶寶上街買菜可以讓寶寶多一些和外界的人接觸,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和參與的能力。父母們在過程中可以念著買來物品的名稱,寶寶會學到更多的名稱。

  • 11 # 珍珍心理兒童教育

    一歲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的建立。

    在嬰幼兒時期,如果孩子可以父母建立非常好的信任與依賴關係,孩子的自信就會持續增加。

    父母需要做的是滿足孩子的兩種需要:當孩子想回到你的懷抱,你會在孩子的後面不離不棄;當孩子想要掙脫懷抱,嘗試冒險探索世界,你會在孩子的左右觀察與保護。

    一歲左右孩子學會了一些語言,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基本的符號知識的互動。

    一歲前後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階段,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說話,引導其說話模仿其說話形成語言的映象,反應訓練,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

  • 12 # 早育之說

    1、走得好

    走是由大腦控制的一項運動,走路不僅能夠讓寶寶活動範圍變大,而且看到的和接受的刺激也會增多。

    走的時候還要讓寶寶用足跟走路,如果寶寶用腳尖走或者走不穩,甚至是到1歲半還不會走路,那麼就要去找醫生看看了。

    2、手指的靈巧

    要多多練習寶寶拇指和食指的對捏動作,這是因為寶寶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手指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媽媽們就可以和寶寶多練一下握筆、畫畫、搭積木等遊戲。

    3、訓練與人交往的能力

    一歲多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寶寶可能跟在媽媽的後邊,一邊運動,一邊模仿。這個時候要多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也能促進語言的發育。

    4、吃睡便規律化

    吃睡便等方面的規律化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的重要表現,能夠更好地促使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飯,會自己去小便,餓的時候會自己拿東西吃等等。

    5、智慧的開發

    人類大約有150多億個腦細胞,除了要依靠外部的刺激來增加反應的靈活性外,還要擁有充足的生活經驗。

    所以,爸爸媽媽再給孩子開發智力的時候不能以抽象的背景作為內容,而應該讓寶寶能夠更直接的體會到生活刺激。寶寶接受的外部刺激越多,對新刺激作出的反應就越正確。

    不管怎麼說,僅僅一週歲的孩子其實並不用學習太多的東西,爸爸媽媽只要多多鼓勵孩子去認知新事物就可以了。儘可能減少家裡的不安全因素,不過分限制他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貓小帥識字】是一款以冒險故事閱讀來帶動4~8歲小朋友學習漢字的軟體。冒險故事好多哦,可培養小朋友的初期閱讀能力呢。更多早教育兒資訊,有相關方面的問題請關注“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 13 # 丹尼媽媽育兒

    孩子進入一週歲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身體發育、運動神經、聽覺、味覺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到了嶄新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在懵懂中能聽懂大人的話,父母可以從語言、行動、習慣等各個維度進行教育,早點開始教育打好基礎,對於孩子後續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寶寶週歲的時候,一般會叫爸爸、媽媽,有的寶寶還會說一些簡單的詞,這個時候,父母其實就可以展開早期教育,但是不要太過強硬,日常可以多跟寶寶說說話,比如外出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自己看到的都是什麼?

    同時還可以讓寶寶多讀一些卡片書或者繪本,增加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認知。

    在出去跟小朋友玩的時候,告訴寶寶如何跟其他人打招呼、交換玩具、以及離開時如何說再見,或者如何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行動方面,這個階段很多小寶寶開始學會走路了,不過有些走得不太穩,可以帶寶寶一點點鍛鍊,走路的時間一點點增長,不要一下子讓寶寶累到,這個階段的寶寶自主意識比較強,但是告訴寶寶如何才是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式。

    在習慣方面,告訴寶寶日常如何刷牙洗臉,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同時還應該教會寶寶垃圾放在垃圾桶裡,與此同時,父母的一些好習慣,也應該告訴寶寶。

    在思維方面,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外面見識一些新鮮的事物,買一些益智的玩具和書籍,這些對孩子都是頗為有利的。

    培養孩子是一個精細活,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還需更精心才是。

  • 14 # 千與千尋1101

    我家寶寶已經1歲了,因為是第一個娃,總是各種擔心,俗話說一個照書養,兩個照豬養。我家的娃現在還不會獨立行走,我覺得並不差。最大的變化就是聽得懂話,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這項技能我並沒有交她,是她自己看我們吃飯,每天餵飯,她自己學會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教育是家長身體力行的,小孩子會自己學會,重要的是自己多陪伴孩子。

  • 15 # 金金育兒日記

    1到2歲的寶寶各方面成長都很迅速。我家寶寶正處在這個階段,幾乎每天都有新花樣。

    我認為不要給他設限,在安全範圍內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家裡弄亂了,就引導他一起收拾,外面打擾到別人了就要道歉。其次,當有安全隱患時或者傷害他人時要及時制止,並且蹲下來,看著他,表情嚴肅的表明態度:不可以!如果他很難理解,或者哭鬧,就可以用換位思考或者擬人化的語言再次表達。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要去摸街上的流浪狗,可以告訴他狗不喜歡別人摸他,他並不認識你,你摸他他會害怕的。這樣比單純說狗髒不能摸效果要好。如果孩子不收拾東西,可以告訴他玩具都有自己的家,你不帶它們回家,它們找不到媽媽會哭臉的。如果孩子摔倒了並無大礙卻哭鬧,可以說地板好疼,你剛才不小心趴到它身上,你那麼重,它都要受傷了,趕緊起來摸摸它,跟它說對不起。諸如此類。總之,要站在孩子的視野去理解他們的世界,這樣溝通會更有效,教育會更有成果。

  • 16 # 汝小年

    怎麼說呢,一歲多的孩子完全還是從需求出發來提出要求的年齡階段。他的一切需要都是真的需要,而不是故意搗亂。所以,對於一歲多的孩子,要儘量滿足他的需求。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認為,兒童成長經歷了從完全依賴到相對依賴,再到趨向獨立的階段。而一歲多的兒童正處於完全依賴階段。

    在兒童的完全依賴階段,母親要做得就是對孩子全方位的滿足,“奶”是滿足孩子的充足的原動力。

    我想起來我曾經讀過的一本書,它是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倡導者張文質先生所寫的——《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

    這本書向我們闡釋了童年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讓孩子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張文質的這本書給出了從根子上並且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父母在相應的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奶”“蜜”“鹽”。

    談到奶,最淺顯直接的意思指的是母親的乳汁,更深一步則寓意著以母親為核心的充滿溫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以充分的愛和滿足感為導向。從中世紀開始,所有的聖母像都展示出聖母對聖子的“抱持”,即時時刻刻懷抱孩子,全方位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會使孩子產生一種生命的“全能感”——覺得自己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自由地釋放自己本能的需求。

    所以,孩子處於一歲多的階段,母親要給予孩子——“奶”,時刻甜蜜的注視,對孩子的表情、動作、聲音做出及時的反應,讓孩子從小就能產生更多的自我肯定。

    所以,這個時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尤其是母親的陪伴。一旦母親不在場,孩子就會感到缺失。孩子成年之後,只要身處特定的情境中,他就會展現出母愛缺失所帶來的痛苦和麻煩。

    現代社會中的父母,大多忙於工作或其他應酬,往往少了對孩子的陪伴,有些父母即便陪伴在孩子身邊卻是一種“人在場但責任缺席”的狀態。這種責任的缺席則是更值得中國一部分父母注意的大問題。比如,坐在孩子身邊的母親卻並不參與孩子的互動中,而是擺弄手機或看電視劇,這類母親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跟孩子的情感、言語、表情的交流以及身體的互動,她都是缺席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未來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源便是“奶”的缺失。

    親愛的寶媽寶爸們,對於處於完全依賴期的孩子來說,多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 17 # 尋水的魚abb

    謝謝邀請。寶寶在一歲半這個時期正處於語言發展最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當然是教寶寶學習說話,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啦!寶媽們可以採取寓教於樂的方法,邊陪寶寶玩耍邊教他學習說話,可以買一些水果或者動物之類的牆貼,教他認識事物的同時學習這些事物的發音,還要記得每天鞏固哦,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是很容易忘事的。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多跟寶寶說話,我的寶寶說話就比較早,一歲半的時候已經會數數和唱兒歌了,我想這要歸功於我經常跟她聊天的原因吧!另外,寶寶到了一歲半的時候脾氣會見長,我記得我寶那會就是很喜歡說不,喜歡跟你對著幹,比如說不讓她玩水,玩插座筷子這些危險物品她非要玩,這個時候寶媽可以直接跟寶寶說這些東西很危險,如果還不奏效,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說拿個她更感興趣的玩具來吸引她,或者跟她做遊戲,如果她依然不肯那不妨拿個牙籤之類的東西偷偷扎她一下,她感到疼自然就不敢再玩了,這一招我用過,比較管用!但也不要經常嚇唬她哦,不然寶寶可能會越來越膽小怕事的。一到兩歲的寶寶要經常帶出去玩,接觸外面的人和事,這樣她的性格也會比較外向,寶媽們注意帶著寶寶出去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以身作則,這樣寶寶也會越來越有禮貌哦!

  • 18 # 北方孤狼之灰太狼

    一歲的寶寶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開始都是試探性的,這段時間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剛有了二胎,透過天天和寶寶在一起,總結的經驗說一下。 對於寶Bora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同他玩,和多聽聽音樂。透過同他玩各種玩具,讓寶寶多認識各種事物,開拓視野。透過玩各種小遊戲,寶寶能建立於父母的關係,和透過玩各種小遊戲讓寶寶多模仿大人的各種動作。有理於寶寶身體的各種協調性。總之,現階段玩耍是寶寶最好的老師。 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我多給寶寶看一些帶顏色的畫畫書,多講一些故事給他聽,讓他在不知不覺種,學會各種詞語的發音,和說話的技巧,相信不久他就能說一完整句話了。並結合自己的手勢,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 19 # 生活就是雜七雜八

    孩子教育永遠是不會過時的話題,各個年齡段,每個年齡各個時間段的教育又是不同的,那麼對於一歲多的寶寶我們該怎麼教育呢?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年齡寶寶的特點,通常來說,這個時候的寶寶在運動方式、對世界的理解、想做的事情、對自己和他人的感覺等等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再是任人擺佈的小嬰兒,而是有著獨立思想和個體意願的人了。他們會用語言或行動對媽媽說“不”;他們是天生的“探險家”,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是他們探索的場地;他們會是天生的“複製者”,父母說過的話,做過的動作,他可能都會模仿。

    面對這種種特點,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去引導。面對孩子說“不”,我們要適當鼓勵,學會與他平等交流。如果他從來都不反對媽媽的意見,他就會變成一個順從的“機器人”,也就永遠都不會從嘗試和錯誤中吸取經驗了。勇敢的嘗試和犯錯誤正是學習的最佳途徑,所以我們要從容面對拒絕。

    愛探險:這是寶寶好奇心的表現。是寶寶的學習方式。他必須弄清楚他的世界裡每一件東西的大小、形狀和可動性,這種不斷的探索表明他的頭腦很聰明,精神也很愉快。但同時這種特點也容易出現磕磕碰碰的情況,我們要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寶寶,相信寶寶。

    愛模仿:在寶寶眼裡,父母是高大的,父母的言行是他們經常模仿的物件,所以父母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樣。

    最後,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靈魂,我們要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

  • 20 # 冉冉媽咪寶貝

    一歲多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萌芽,知道 ‘我想要’‘我想玩’,看到自己想要的想玩的就伸手去拿,不知道他人的力量和從在,這個時候家長要引導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咱不能拿。

    好奇心和模仿力的驅使下,寶寶學著大人的樣子,那杯子接熱水、拿菜刀切菜,千萬不要讓寶寶接觸危險的事情,告訴寶寶這樣做危險。

    寶寶的模仿力很強,正是學東西的時候,陪寶寶玩耍時,告訴寶寶這是眼睛、鼻子、嘴巴、小手。教會寶寶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聽一些簡單的兒歌,看一些認識動物水果之類的書。

    帶孩子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逛逛公園,動物園。這些就行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孫策不早死,由孫策周瑜主外,孫權主內,那麼吳國能否擊敗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