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過重山

    明心~對治無明,除愚痴。。見性~見自本性,明瞭萬緣皆空,自性微塵,即我之本是能量場,能量本性才是實有,但不可見,歸於空

  • 2 # 天邊的一團雲

    明心見性就是明見心性。

    見什麼心性?見本來之自性。見自己內心深處深藏的佛性

    佛成道後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這個佛性在哪裡?藏在我們自己內心的最深處!

    為什麼要見性?明心見性了,開悟了,一切自在,超越生死大苦海。

    詳細的可以看禪宗大德南懷瑾先生的《禪海蠡測語譯》

  • 3 # 墨印2

    說簡單點,不太嚴謹。

    明心見性就是見法身,見實相,白話說就是見到世界、自我的本來面貌。注意這裡的見不是用眼睛看見。

    具體的參考楞嚴經的八還辯見,七處徵心。

    大概講得是,從八個角度分析眼睛看見東西這個現象中,是眼睛看見的嗎?結論是眼睛不能“見”是心“見”。其中邏輯非常複雜嚴謹,請自行參考研究體會。這就是講“見”的性質。七處徵心講,心在哪裡,哪個才是自己的真正的心。從七個方所展開辯論。也是邏輯複雜並嚴謹……只是其中的邏輯推理過程就很難捋清楚,其中都是顛覆日常認知的理論,能看懂不容易。

    楞嚴經的前四卷,應該是明心見性這個詞的出處。

    最後提醒一下,看懂了,不代表就明心見性了,文中講得好,理能頓悟,事需漸除。

  • 4 # 我是一生平安

    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一個人什麼心,就是什麼性,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命是由自己的心性來決定的,即性格決定命運!

    為什麼要明心見性?因為明心見效能讓一個人看透世界,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當看到一個人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就知道這個人的結果!比如有的高幹本來自已掙的錢一輩子都花不了,可是確因為貪心而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有的人認為生活很累,不願意多活年頭,結果真沒長壽。所以人生要明心見性,要有智慧,要有長遠目光,放遠未來。人生有捷經,只要尊守道德,尊重法律,借力發揮自已的才能,明心見性一步到位!

  • 5 # 心青似玉

    明心可為人對身體,道德的修養

    見性即是產生智慧

    也是修練中的性命雙修。

    我的淺釋。

  • 6 # 真空妙有無量壽

    簡單地說"明心見性",就是"徹見本來"。知心是妄,見性即真。除妄心丶見真性,才能得"真實受用"。所謂學佛修行,八萬四千法門,五宗八教,無非一個目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開顯自度度人丶普度眾生的覺悟丶能力,就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一路行在這條路上。

    不論宗門(禪宗)丶還是教下(讀經研教),不論持咒(密宗)丶還是念佛(淨土法門)。說法名詞不同,實是一個事。明心見性也好,大開圓解也好,一心不亂也好,都是由一門深入而長時燻修達到"破迷開悟"而"徹見本來"。所謂"入道有多門丶歸元無二路″,佛教為"不二法門″。

    打坐非禪,參禪也不棄打坐。打坐是共法,不論佛法與外道,都可坐而得定。久坐可生定,但開悟明心決非坐而可得。佛法修行自有與外道"不共″的大法。

    禪是心法,不假方便,無法可說,教外別傳之法,如來拈花,迦葉一笑,便即明心見性。有佛之世,利根人多,聞法即悟的聲聞丶緣覺很普遍。末法後世,禪家祖師必須廣開方便,學人了道頗不容易。自六祖後,一花五葉,門派林立,主要是參禪悟道之方式方法須多樣,才能適應大眾開悟見性的修行。什麼德山棒丶臨濟喝丶雲門餅丶趙州茶,這都是祖師引導開悟的方便手段。

    禪法修行,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其獨特。但非利根,絕難成就。即便後世祖師又利用"參話頭"的方便,仍然少有甚或絕無開悟明心見性的成就者。

    實際上,淨土宗的唸佛法門,亦是禪法,而又有其獨特的勝異方便。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凡夫眾生皆可修。一句佛號深妙禪,即是大神咒丶大明咒丶無上咒丶無等等咒。持戒唸佛,禪丶淨丶律丶密,宗門教下,收括三乘。一句佛號,驀直念去,行住坐臥不間斷,日久功純,明心見性,即可當生成就,即是花開見佛。至此境界,不光了生脫死,直同八地菩薩的果位,可與觀音丶勢至丶文殊丶普賢諸大菩薩把臂同行。雖未至佛位,卻可不退成佛。

    凡夫眾生,我執法執,貪嗔痴三毒纏縛,妄想丶分別丶執著,皆是妄想心造輪迴業,致無量劫苦海沉淪。不知本來是佛。佛法修行,不論從哪一門進去,禪丶淨丶律丶密,五宗八教,都是為了明心見性,迴歸本來,福丶慧具足,覺丶行圓滿。

  • 7 # 吉月文

    這是惠能在六祖法寶壇經當中所開創出來的一種,既帶有思想理念性質,又帶有修行方法性質的特殊思想。

    要回答這個問題,實際上還需要回歸到佛教思想本身。

    佛教中間對於什麼樣的人能夠成佛是有爭論的。有些教派認為,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也有一些教派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資格的。他們認為有少部分人,根性不佳,被稱為一闡提,沒有成佛的資格。雙方的論戰非常激烈。在印度佛教界,這是一個重要的辯論話題。

    這兩種觀念在後來都傳入了中國,但是前者成為了主流思想,後者則不被人接受,迅速邊緣化。著名的唐玄奘,開創的法向唯實宗就支援後者。而禪宗則支援前者,並且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援。另外一個在中國影響很大的佛教宗派淨土宗,也秉持這樣一種觀念。

    那麼惠能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觀念呢?這種思想應該有兩個源頭。第1個源頭也就是從印度傳來的。作為漢傳佛教公認的禪宗初祖,達摩本身就不是非常在意弟子的出身。根據現存的關於達摩的記載,他在少林寺修行期間收入門下的弟子,來源很廣泛。第2個源頭和惠能本人的出身有關。他出生於廣東,在當時普遍被視為是南蠻。這一點在壇經當中就有比較明顯的反應。

    有了這樣一個人人皆可成佛的基本理念才有了後續明心見性的基礎。也就是說每個人從根本上來說都是有佛性的,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遮蔽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將這樣的遮蔽物去除。

    理解到這個層面還不夠,關於怎麼去除遮蔽物,實際上又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流派。這就是以惠能為代表的南派頓悟,和以神秀為代表的北派漸悟。

    單純從方法上來理解,這兩種觀念其實並不完全衝突,實際上有相互融合的基礎與可能。之所以會形成兩大分派,本質上還是因為理念上的衝突。頓悟派實際上否定了遮蔽物的絕對性,反之則恰好相反。漸悟派太執著於心和遮蔽物之間的相互關係。遮蔽物本質上並不具備這樣一種和心性相提並論的地位,這才是惠能批判的重點。

    所以明心見性更進一步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去發現本心,而不要太執著於所謂的遮蔽物以及去除遮蔽物的這樣一個過程。這種思想境界確實非常高遠,也是惠能對於中國古代佛教思想的一個重大推廣。可以說,走到了這一步,也就意味著禪宗已經完全脫離印度思想的束縛,而體現出了非常獨特的中國特性。而隨著禪宗成為漢傳佛教的主導宗派,也就意味著佛教的中國化歷程全面完成。

  • 8 # 如來藏001

    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

    禪宗偏重於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明瞭自心,見本性佛。

    為何要明心見性?若不明心見性,就不能了脫生死!禪宗師德很多都有悟,卻沒見性,即未證實相,落入輪迴,因持戒得人天福報。

    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以及在惠能大師會下四十多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師德,他們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已證實相,了脫生死。

    所以禪宗非上根利智不能承擔。

  • 9 # 本然堂講席

    題主好!你可能誤解了佛教和佛法,下面從實修角度,簡介些知識,供參考。

    【1、“明心見性”不可探討】

    該詞是佛家宣講般若經典和禪宗教法時的度人方便語,並非真有實義,因為“心”與因果無關,遠離矛盾,不可思議、言說和描述,無所謂“明暗”;“性”即是心,也與眾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無關,無所謂“見與不見”。換言之,“談心說性”之類的話是對未入佛教大門者而講的臨時語,並非真的有“心性和明見”能說,這是對本話題的基本正見。反之,若以為“有心可明,有性可見”,不論是誰,縱然千言萬語,皆入虛妄,以盲導盲,徒勞無用。

    【2、“心性”是什麼?】

    在佛典和法師開示裡,心=性,儘管二者不可說,但還是發揮為五類導向語,靈活賦予假義:(1)指自我,稱之為“我心、本性”等。(2)指真實存在,稱之為“無為心、如性”等。。(3)指意根(第六根),稱之為“心根”等。(4)指意識(第六識),稱之為“心識”。(5)指實修所得,稱之為三身佛(應身佛、報身佛和法身佛)。也就是說,佛經的“心性”沒有固定意思,而是根據需要,臨時再無窮定義的詞彙;眾生有多少業障念頭,佛菩薩就說出多少度化他們的“心性之義”,沒有一律。

    【3、佛經的“明心見性”】

    此舉三例:(1)在《心經》裡,“心、性”都指般若、自在、佛、阿耨多羅,“明、見”都指觀、照、無掛礙、菩提薩埵、三藐三菩提。(2)在《金剛經》裡,“心、性”都指佛、金剛、般若、實相,“明、見”都指無、無相、無為、無見、無住。(3)在《彌陀經》裡,“心、性”都指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明、見”都指唸佛、至心、一心不亂、往生。

    【4、“明心見性”的出處】

    “明心、見性”二詞多見於大乘經典,尤其是《楞嚴經》用的較多,也可看作最直接的來源。現各舉三例:(1)“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此處的“明心”指眾生本有的佛心(佛性)。(2)“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同上。(3)“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同上。(4)“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此處的“見性”也指眾生本有的、能見的、可見的佛性(佛心)。(5)“非我見性有開有合”,同上。(6)“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同上。

    【5、為何說“明心見性”沒有含義?】

    以《楞嚴經》為例,有三個原句可為答案:(1)“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即凡能被說出來的言語之義,都無真實,不可執著為實有,故不必探究什麼“明心見性”。(2)“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即世界就是眾生的圓滿佛心,無二無別,本是一體,沒有對立,故無需去思維、言說什麼“明心見性“,多此一舉。(3)“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即眾生本有的圓滿佛性無生滅變化,獨立絕在,恆常不動,無染無形,不隨因果,唯一真實,自然也就不能被“思維、認知、描述和表達”。為何?“思、憶、述、說”都是站在佛性的對立面而成,其結果都屬於相對的第二法,但佛性只一不二,沒對立。

    【6、“明心見性”的修法】

    以《楞嚴經》為例,有兩段文字可為答案:(1)“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淨宗方法。(2)“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這是禪宗方法。

    總之,本話題必須自問自答,不可議論。心即佛,性即空,無即法,則“無心”即明,“無念”即見。頓悟此義,當下就“明無所明,見無所見”,無明無見,就叫“心性”,就叫“成佛”。

  • 10 # 心理師鄧雲天

    一個很簡單的比喻說明:

    看過駭客帝國嗎?

    所謂的明心見性,就是駭客們發現了原來這個世界的本質是虛幻的,所有的人都被電腦所操控著而已。

    也就是說明心見性就是發現了世界的本質是怎麼回事不再被虛幻所迷惑。

    試想一下,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是虛幻的,是被電腦控制的,你還會執著於這個虛假世界嗎?

  • 11 # 釋悟

    所有的禪宗 佛法,都是導人向善的教義,所有的法,都由自我的內心所產生的,萬物皆由心造 ,所以 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學著見本性,跟過在多的師傅,聽過在多的道理,如果自己不見本心, 都是眾生,如果能自我悟心 即是佛[祈禱][祈禱][祈禱]

  • 12 # 密雲三昧

    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什麼?為何要明心見性?

    見,是中國文化心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字,含義就是:我們生命的本來功能與智慧力所在,就是我們生命的本質問題。我們能知道什麼?就是這個問題。

    見,這個字,字形,表示一個人正在盤腿打坐的樣子。用意在於,當我們靜下心來,在安靜的身心繫統中,我們才能知道宇宙與生命本質問題。證悟到生命的真實情況,證悟、得到整個生命中所包含著全息的宇宙資訊與內容。

    見字上面,再加一個寶蓋頭,就是覺字,覺字,是說一個人正在屋內打坐,有一天他忽然證悟到生命的全部資訊與驚人的內涵,了知一切,開悟,見到一切別人六根覺察不清楚的世界,知道一切天外世界的智慧。這種智慧力,讓他身心開始放光,乃至於這種光芒衝破屋頂,射向他正在打坐著的天空。這種情景,就是中國道家所謂出神入化的神境通境界,得生命所有智慧力,得根本智。從此無所不曉,無所不知。

    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法,明心見性,不知是否由禪宗提出,但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是運用相當廣泛。不管是明心見性也好,還是修身養性也好,中國文化儒釋道三家中,這些詞語所表述的內容,就是如此——去實證,去證悟,超越生命,用特別人方式,而不是用平常我們早已經習慣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人們的感官認知,不用這個人體認知系統,來認知我們生命的本質,因為這個東西是靠不住的,不靠譜。六根境界是虛假,無法認知到生命的本來與生命的本質。

    我們生命的本源、本來、本質,就是整個宇宙的本源、本來與本質,是一個問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在於此。而西洋文化則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現在我們以物質文明為主的東西調整起來,改變其中的好多危害與歪理,就真的相當難辦。這就是當今文明需要轉化很難的原因。

    只有我們的認知力,達到了全面、深刻的準確,與生命、環境、社會、自然,平衡發展,相互促進,我們的文明,才會有出路。而中國文化,就是著眼於此。見性,就是去發現這個真理。

  • 13 # 素華齋

    明心見性,實修而得。垂簾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圓陀陀,光灼灼。“易”曰無極,儒曰仁,釋曰珠,道曰丹。

  • 14 # 浮生無忌

    我就說說自己的體驗吧,有一天打坐後有所領悟,就寫了下來:

    “自性一體是根藤,結了婆娑世界人的瓜”

    換句話說,所有人都在這根叫做自性的藤上,你可以說它是佛性,說它是道,或者其它什麼都好……這個自性,是澄澄湛湛的,如果一定要打個比方,那就像是一片死寂的大海(明白莊子說的心如死灰是一個道理),它既不是 有,也不是 無,非語言可以貼切的形容,需要自己領會。

    禪宗有參話頭“唸佛是誰”,這個誰,就是澄澄湛湛的自性,而參話頭的這個念頭,其實也只是澄澄湛湛自性中的一個突然浮現出來的泡沫(這就明白了佛經說妄念如大海之浮漚),道理一樣的。

  • 15 # 復初

    明心見性是修行的起步。沒有達到這一步後面就別談了。明心就是知道明白什麼是心,見性必須是看見,可以說是光。古人字不虛發絕不會用錯字的。

  • 16 # 東方雲飛

    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來無一物,皆是海中漚。

    以同為鏡可正衣冠,衣整冠正而鏡顯,人去而鏡空。

  • 17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禪宗是漢傳佛教文化,同時也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佛教文化。為了更好理解禪宗的明心見性和回答為何要明心見性,首先來解釋一下明心見性這個詞語。

    明心見性一一就是明亮光照入黑暗的心房發現了自己的真心(明心),並且見到了自己本來的品性。因為見到自己本來的品性了,所以說的就是明亮了本心。

    為此,禪宗的明心見性就是明本心,見不生不滅的本性,乃禪宗悟道之境界。那為何要明心見性呢!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導正人心,迴歸本性,輔正世處,修養道德。由此來分別論以下幾點:01,導正人心

    先說,因為佛教有著一種人生處世智慧。將佛的智慧之光照入眾生黑暗的心房為理念。把眾生心中亳無或極少的光明見明。

    如果眾生心中沒有光明,就毫無智慧之光,眾生的心就變成了盲目和痴愚,對來自心的處世道理盲無所知。眾生芸芸盡其一生,就會在黑暗衝渡過而痛苦一生。

    為此,禪宗的明心見性就是導正人心。心靈的呼喚,返璞歸真的真情真性。

    02,修養道德

    其次說,眾生心中沒有光明,一生顛倒是非而行。從而不斷地基於自私自利與自以為是,以我為中心的動機操選績業。為了自身的金錢物質而存活,一再地傷害他人而來肥自己,而且總是變本加利,死不悔改,絲毫不感到愧疚,甚至還高高在上。

    為此要禪宗的明心見性,來透明自己本性,重建道德修養品性,把眾生的心性引到正確的仁義道德的行為上來,眾生也會過得快樂。

    03,輔正處世

    再說,眾生心中沒有光明,盡其一生,都生活在被禁錮的自我囚籠之中,一直都不斷地在為自己計劃,盤算,設計,運籌惟渥,至死不息,永無盡期,輪轉不息。

    如此一輩子受盡苦楚和打擊,失敗和挫折,還要繼續盲目追求,並且身不由己地一直重複無盡的盲目追求。

    何苦會這樣過一生呢!就是因為自己心中沒有了光明,也無所謂自心無明瞭,已經被黑暗的心房不見光明而固化了心性。

    為此若要斷此無盡的煩惱與苦痛,唯一的方法,那就要“明心”,心中要有光明。把佛的大智慧光明,照射進人的“心房”,開啟人的“心扉”,輔正人的處世之道,來達到免除煩惱和苦痛的目的。

    04,迴歸本性

    最後說,如果有了禪宗的明心見性,就能自見,自己知道自己的一切行為。語言和思維真正進入“了知自我,了知自心”,乃至怦然深省,覺得今是昨非,達到有生以來的完全省悟,就會使人迴歸本性,而不浮計於事,心外無慾望之舉。

    為此,因為自己心中已有光明,並能以佛光智慧檢查對照自見,自知,揚善去惡,不斷向上提升自己。因而會有自身智慧,德行與人格日益增進。自我膨脹的心態,也會逐漸縮少甚至全無。這就是裨宗的明心見性給人們帶來回歸本性,眾人的生活一定過得快樂無比。

    綜上所述

    以上所述,就是為何要明心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導最理性光明的偉大道理,普及人生皆知“明達自心,明照自性”,而達到“明心見性”心靈禪思最高標準,成為一位“悲天憫人和知行合一”的靈性者而自快樂一生。

    總而言之

    用禪心化解生活中的煩惱,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完美的生活。但往往與事願違,快樂不起來,美好的事情擦肩而過。是的,在現實社會中確實如此。

    但是,只要用禪心去體會它,或許就是真的美好。有些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但有些東西不是你的,你再煩惱也沒有用,拋卻這些對身心毫無用處的煩惱,快樂起來,做生活的智者。

  • 18 # 李成龍1979

    [靈光一閃]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明心見性

    當你見到那個憑空出現的人,你就會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同時知道你的前shi是什麼,你的親人前shi是什麼,你和你的親人是因為什麼原因今Sheng 再次相聚,在這一刻你的心就徹底止住了。

    釋迦摩尼睹明星而開悟,其實看到的是又大又圓的明月。達到以上這幾條你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開悟,然後才能悟後起修。要想明心見性就背《心經》,至於成不成就看個人的機緣巧合了。

    [呲牙]話就這麼多,願意信就信,不信也不強求。

  • 19 # 和_子

    明心見性,就是明心見性。是沒有分什麼宗的,只是禪宗,比較常用字句罷了,不是禪宗的,明心見性,跟其它的宗的,有所區別。本義是一樣的。明心見性,只是小小的四個字組成。人生又有幾兮能看穿看透。人要明心為什麼如此般的困難?且還要見性。

    明心是要明哪一個心?那是問題的關鍵。每個人都在說明心。到底哪一個心才是我們要明的?金剛經所說的現在心,過去心,未來心,不可得。人們偏偏要往心識中去找那個心。達摩祖師血脈論雲。【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自我就偏要在頭腦的心識中去旋轉。心識所認知的一切,含有我所,是永遠不會明心,見自木性,

    明心是明瞭,本心,真如本性,菩提自性。六祖壇經雲【心地上覺性如來】,也就是把第七識,的我執變為平等性智,五,八,六,七果因轉。【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能善分別諸法相而第一義,而不動】,唯有覺性中,你才有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覺是覺知,覺醒,性是本心,法性,明心自我本身想要覺醒,在覺醒中方能覺性。五祖雲【守本真心,我所心滅】,心滅中必有慧,慧能見,智慧知。心生智慧,也就是佛之見。方能見性。沒有慧,沒有覺性,是無法《見性》的。

    明心見性,是什麼,用最簡單的話來講,就是了解真正的自己。也就是真正的【我】,這個我是涅磐經中所說的常,樂,我,淨,中的我,在緣起緣滅的,人生的行住,坐,臥中,點點滴滴中,流露顯現出來。方為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本身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說而不說,不說而說。不來而來,不去而去。是不能執予文字與解說的,經雲,【唯有佛與佛方知佛究競】。一般的常人,盡思共度量,用頭腦的思維,是永遠不會了解什麼是明心見性的。所知道的也是表層的表層。簡單的方向與輪廓。

    今生為人的你我。自己到底是誰都不知道,從哪裡來?要去哪裡?人生的意義…等都不知道。過一天,算一天。仿如大海中的一片葉子。無根的飄來又飄去。不知性命是什麼?自己為何而來,故,唯有明心見性,人生的密碼才會一,一的顯現出來。

  • 20 # 楓葉173

    禪宗的明心見性絕不是籠統的概念。

    所謂的見性也不是憑自已的感覺,而是實實在在的看到了,即使閉著眼睛,即使於黑暗之中也能看到,它是一團無比璀璨的月亮形狀的白光,或者它就是一輪秀珍版的圓月,但比天上的圓月要耀眼不知多少倍。它的出現是有一定時間段的,一般都是深度睡眠初醒的時候,在人的眉間如放電影般的緩緩出現一團白霧,然後於白霧中脫穎而出一輪皓月,冉冉升起,慢慢遠去,接著又是一團白霧從眉間升起——。

    那一輪皓月就是人的本來面目,道家稱之為人的種子,佛家稱之為破無明。而我理解為看到了自己的靈魂。

    若是眉間偶爾能見到橘黃色的質地特別密實的半輪或整輪的圓月那就有結丹的可能了。這樣的景象被稱之為白雪黃芽。

    我對明心見性的理解是,只有見了自已的本性才能明心,才能知道人體的潛能是無限的,才知道修心養性的重要,才知道修行並不是只打打坐念念經那麼簡單,而是要靜心,要空心,善心。

    靜心就是無雜念,空心就是放得下,而善心涉及的面比較廣泛了。

    說來說去禪宗,密宗,淨土宗都修的是一個靜字,一個空字,一個善字。

    而這三種狀態是一個人能否明心見性的最根本的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能和親戚一起做生意?